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教育人文关怀渗透

高职教育人文关怀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1721866.html,

高职教育人文关怀渗透

作者:朱悦悦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1期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文关怀的内涵,并且简要阐述了人文关怀与高职教育的关系,然后对于高职实际教育教学之中如何渗透人文关怀的途径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 ; ;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断发展着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高职教育从教育本身的“超越性本质”来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建构与培养是高职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由于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功利性,人文精神对高职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能满足现实需要并有利于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高职教学之中的人文关怀的渗透还有待加强。

一、人文关怀渗透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人文关怀,主要借鉴国外学术界的概念,其主要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个性的解放并且自由与平等,尊重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上的差异,关心人的丰富的个体需求,激发整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文关怀的渗透给我国的高职教学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新思路、新视野,那就是“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切身利益着想,力求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高职教育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性,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其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我国,高职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教育工作者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满足社会各行各业所急需的人才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很容易把人贴上某种职业和能力规格的标签,而忽略其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中人文关怀渗透的途径

(一)确立教学课堂之中的学生主体性。确立高职教育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弘扬,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育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给学生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人文渗透的目的。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三段式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参与、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 浅谈中学英语兴趣教学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系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与合作学习方式的结合应用 词汇法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 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开掘 中学初级阶段英语教学浅谈

浅谈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 英语教师应把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相关因素 初中英语口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研究 浅谈中小学生英语学习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浅谈高中英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的兴趣 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克服方法初探 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 关于英语后阶段复习冲刺的学习策略与建议 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的途径 注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提高质量——谈高中英语的复习试谈思政课中案例与活动教学的有效整合 中学英语教学与“学困生”心理素质教育 语境设置与中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实验室 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的句型教学 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刘轶群

CETE 学术研究 2013年1月中 第02期(总第296期)10.3969/j.issn.1671-489X.2013.02.030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 ■刘轶群作者:刘轶群,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数据分析。经过紧张的高考,步入新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折,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经的重要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上 好大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课即入学教育,帮助学生 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顺 利完成学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入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高职院校通过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学习风气,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了解高职教育教育理念,掌握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生涯规划和人生理想。2 入学教育方式高职院校要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多、任务重、时间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明确入学教育不只是入学一段时间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长期性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后的2~4周内开展集中教育,这一阶段的入学教育在体现理论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典型事例、案例对新生进行引导、示范和启发,提升新生参与积极性。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新 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新生的入学教育应一直持续到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期末,以便让他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得到指导和帮助,实现顺利过渡。3 入学教育主要内容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要使学 生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了 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科 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和成长、 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活的开始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角色转 换,与高中阶段相比,其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面 对的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较大,需要高职院校有针 对性地开展一些经验性引导、角色适应性引导,可 以通过师生见面会、新生联谊会、组织新生熟悉校 园环境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制《入学教育 读本》等资料,教育学生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正确 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学会适应集体生活。 3.2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在 新生入学教育中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 进网络、进社团,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学 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也是他们完成 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高 职院校要认真组织、不断完善入学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包 括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院纪院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专业发 展规划教育等在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和 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作计划)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快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进程,形成以身垂范、以德施教的良好风尚。根据全力锻造德高业精、人民满意教师队伍的需要,决定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全校开展“立师德,铸师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服务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线,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创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为关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教师良好形象,用教师自己的行为和作为来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第一:宣传发动。 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宣讲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安排,统一思想认识,发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师德建设专题教育活动。 1、成立五里小学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召开“立师德、铸师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第二: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检查 学习教育活动采取相对集中学习和个人思考与会议讨论交流相结合。 1、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开展好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 2、组织好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如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习娄彩英、孟二冬教授等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党的xx大报告和两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3、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就如何认识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实践中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发生;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师德修养;如何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如何促进校园和谐等话题组织论坛活动。 4、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标杆作用。评选校级师德标兵,向区教育局推荐师德标兵候选人。 5、组织全体教师对照先进找差距,认真开展自查自省活动,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深刻反思。自查在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贯彻执行方面是否认真;自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勤奋、廉洁;自查有无热衷于第二职业、违规家教和赌博行为;自查有无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自查对学生是否真心爱护;自查有无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自查有无索受家长财物等。在言行自查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 6、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大讨论。 ●第三:整改落实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探索 单位:本人单位作者:本人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如何感悟、渗透、落实课标,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境界,本人认为英语教学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人文关怀的情感,即----People's unity and coherence in writing are read。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人文关怀 前言 英语课程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一缺少一定的自然语言环境,其二跟母语教学的冲突、联系,使得英语教学的难度极大。为此,应该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入手,努力树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英语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如下尝试、探索: 一、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寓教于一言一行 (1)课堂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就应该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Sit down,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表情化、动作化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可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生活常规英语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发表时间:2016-04-11T10:51:30.32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5期作者:韩文芳 [导读]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韩文芳甘肃省永靖县太极中学731600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在我们使用的小学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诵读涵泳中将其中的精神养料化为己有,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新编语文教材更多地选入了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文章,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意义,使文章里的真、善、美和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积极的情感价值取向。因此,语文课不能停留在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味说教的传统桎梏上。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上,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灵,挖掘出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意义,然后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刻的体验、提炼、判断,完成“美的鉴赏”,再将自己审美的结果、情感体验通过适当的方式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共鸣,使这种美和情感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先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流露出来的美和思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二、加强语文文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爱学语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严重流失。长期以来,过于理性的语文教学不断地把语文推向绝路:用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用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用零打碎敲的讲析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用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文章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许多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被搁置一边,留在学生记忆里的只剩下了一些干巴巴的说教。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学小说,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浸润于语言深处的情感的体悟;教学诗歌,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教学戏剧,是对人生世相的一种细微体察。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学生潜心揣摩,学生也在潜心揣摩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之中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我们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有思考的机会、有表达的权利,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我在语文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的话语权,注重学生个性的思维和见解的发挥。而学生在其间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喜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阅读、感知、赏析、评论,结合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遭遇等,“知人论世而谈诗”,透彻领悟作品中的人、事、景、情,深刻品味作品的文化底蕴,认识到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认识到人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认识到“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作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除了有物质追求外,还要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要充满灵性和热情,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自身的存在发展,对未来充满神往和想象,对人类怀抱一种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正如巴金所说的:“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这就是语文文学教育的魅力和功用。 三、在研究性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语文教学凸显出强劲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也为语文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展示平台。我利用说明文《神奇的克隆》中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海洋与生命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关系,激发起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课前我向学生推荐了几个网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学生只要用键盘敲击出所需要的关键词就可进行网络搜索、网上超文本阅读并下载有关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拿来”为自己的论题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此外,我还利用教材内容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专题讨论。这些开放性语文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让我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为丰富、心灵更为充实、目光更为敏锐。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学会更真切地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未来。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制定的实施方案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实施方案 为推动师德教育常态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根据教育局和学区相关要求,根据磁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教育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决定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核心,以争做“三有教师”(有工作激情、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为主题,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社会、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增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理解、沟通、信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建一批师德教育基地学校,开展挂职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与教育形象全面提升,努力办好邯郸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机构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效原则。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遮丑,不护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好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突出重点,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让人民满意。

(二)教育为主原则。 引导教职工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多方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多树先进典型,弘扬优秀品德,努力形成学先进、找差距、树形象、扬正气、比奉献的浓厚氛围。对不自查自纠的严重问题将予以严厉查处。(三)标本兼治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正视目前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又要分析根源,整章建制,标本兼治。(四)领导带头原则。 学校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做好学习笔记、带头写好心得体会、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搞好整改,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率先垂范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与教师一道共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四、方法步骤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周”活动,要按照宣传发动、查摆剖析、整改落实、总结表彰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有序推进。 (一)宣传发动阶段。主要抓好宣传动员和全员学习两项工作。 1、抓好宣传动员。学校要及时召开“师德教育活动周”动员大会,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今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抓好全员学习。 一是明确学习内容。要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 第一,学习相关法规。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规范。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关注和提高。它关注的是一个人安全感的保证,自信心的获得,自尊感的养护,幸福感的体验,成就感的确立,价值观的形成,它对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不仅仅是传播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技能,更承载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渗透文化意识的综合功能。然而,放眼当今的英语教学课堂,应试教育的思潮依然大肆充斥着课堂,本应透着浓浓人文魅力的语言工具变成了枯燥的机器零件,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外语的语言知识,训练英语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标签:英语课堂人文关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不仅仅传播语言知识与培育学生技能,更承载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渗透文化意识的综合功能。然而,当今英语教学课堂,应试教育的思潮依然大肆充斥课堂,本应透着浓浓人文魅力的语言工具变成枯燥的机器零件,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深感枯燥无味。如何感悟,渗透,落实课标,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境界?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包括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素质、使用多媒体、设置逼真的语言情境、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等等。不过,有一点虽探讨得较多可在平时的英语课堂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那就是人文关怀的渗透与培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仍然采取“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今天,有哪些教育、教学活动不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呢?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风景,但我们以审视的眼光去理性思考一下我们的课堂,总感到少了些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的课堂缺少的不正是人文关怀吗?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关注学生情感于一体?这是新英语学科要求下摆在广大英语老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这不仅仅是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气质性格等心理品质来决定的。许多教师把学生仅仅看做是知识的接受体与技能的操作者,希望学生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现实的情况是,老师用心良苦,学生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不仅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而且厌学情绪相当普遍。所有老师都应清醒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存储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丰富而敏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达到其它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综述

QUN WEN TIAN DI 群文天地·2012年第1期下 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综述 ■傅佐东 莫玉秀 梁春英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数量徒增,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亦越来越广泛,其范围涉及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内容、方法、措施、模式、实效性等方面,对现有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评价,可以为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探索新的途径,健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综述 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自觉、主动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内容,其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 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节奏,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它影响着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是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 最早涉及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的是华爱民在《试论高职学生工作的六大抓手》一文中提到新生入学教育对高职学 生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论述。①同年,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海瑞、燕红在《怎样使高职新生尽快适应环境》一文中分析了高职新生入校后普遍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等状况,提出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途径。②此后,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研究越来越丰富,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一、高职新生入学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研究钟错、刘治国、王仕勋等人从入学教育的意义及新生由于环境、 心理、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等角度出发,从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阐述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他们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必要阶段,是新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它有利于新生更早地介入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入学教育还通过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点,了解所学的专业及专业学习特点等,为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个人奋斗目标打下良好基础。新生入学教育影响到每个新生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职业发展。 二、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研究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教育内容 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 对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研究是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热点研究方向,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主要成果有: (一)职业、专业与行业 高职院校的教育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大的激 发新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内容中涉及行业现状,让新 生一入校门就感受到所学专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和压力,有利于新生更好的了解本专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蕙羽提出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终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入学教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入学教育内容,将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工作前移,环境适应与就业导向相结合,职业规划与励志并重,强 化职业目标的认知和培养, “启发新生就业意识”以增强入学教育的效果。③孟庆国、刘飞认为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性,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并提出职业规划与入学教育具有目标一致、内容交叉的特 点。 ④ (二)思想与心理健康 新生入学后在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异性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经济上的困难以及对环境的陌生等等容易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这些思想问题的存在,轻者导致学生无法安心学习,严重者会危及学生的人生安全。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思想教育往往又会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侯慧敏针对新生的思想教育,提出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与新生交心谈心,了解新生所思所想,为新生排忧解难,仔细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绍和解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和熟悉,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不适应期,尽快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徐晓通过在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贸系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2004级235名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实证研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因为新生入学之初,容易出现许多心理矛盾与冲突,如理想与现实、自信与自卑、独立与依赖、渴望交流与自我封闭、富于思想与认知偏激等,这些矛盾和冲突需要从一入学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三)纪律与法规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主要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帮助新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及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肖雅琴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径》中认为做好新生的法纪教育,要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手册》、《高等教育法》等,讲解校规校纪,违纪处罚条例、奖学金条例、住宿管理规定、水电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可以请公安局等部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有关法制方面的 136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我的形象_闵行教育的印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以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践行“在乐学中会学、善学;在成功中成人、成事”的教育理念,**市** 学校党支部将组织开展“新形象·莘印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遵循“办学理念和特色工作相结合、主题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开展相结合、夯实队伍建设与服务群众需求相结合、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与扩大品牌影响相结合”四个基本原则,通过“新形象·莘印象”系列活动开展,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全面展示**学校“廉洁从教、爱生敬业、乐学善教、践行责任、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活动主题 “新形象·莘印象” 三、活动时间 **年3-12月 四、活动组织: 组长: 组员: 五、活动内容 主要以“廉洁从教、爱生敬业、乐学善教、践行责任、求真务实”五个方面的形象展示为重点,建构统一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推出一系列活动项目。 1、廉洁从教——做一名清正教师 主题活动:家长驻校民主管理;师德承诺活动;

牵头部门:德育中心、党支部 主要内容: 为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心程度,落实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加强家校合作,推进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监督学校规范清廉办学,制定我校“驻校办公管理制度”。驻校家长须佩戴标识在学校活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如升旗仪式、列席学校例会、随堂听课、检查食堂、值日护校等活动,督查学校教师上课、办公、学生活动、检查校园环境卫生、安全隐患、餐厅卫生、饭菜质量以及协助学校处理突发性应急事件等等并做好详实的办公记录。 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开展“不收受家长学生礼物”承诺、规范家访要求、师德论坛和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意识。 2、爱生敬业——做一名幸福教师 主题活动:2014年优秀班主任评选;“求实之路,我们共成长”师德案例汇编;牵头部门:党支部、德育中心 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各项师德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带动作用,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学校党支部梳理、总结、提炼学校几年来教师师德的优秀事迹和生动故事,征集**教师群体中的师德典型案例,编撰“求实之路,我们共成长”师德案例集,同时通过校园网、教工大会、升旗仪式、宣传版面等途径,进行宣传和弘扬,树立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的良好校风。 落实《**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精神,立足促进我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我校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全校开展

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学后感3

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学后感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师德是教师的核心和灵魂,乃教师立身之本。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没有人文关怀就没有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会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一、师德建设需要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学校的一切要以教师的人格为主;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提升人格魅力才会成为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二、师德建设需要人文关怀。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更侧重于教书的价值。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标准,而学生的学业成就在生活中又简化为考试分数。实际上,教师面临双重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是来自课程改革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是社会现实中对分数的追求。 只有引发教师们的情感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释放他们的生命活力与创新意识等非理性精神。近代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进一步使教师成为既存制度的建设性力量,教师被“格式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对话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感情和首创精神,让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在发展理性的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以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要和教师的发展需要。 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平等关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不是客体和容器。要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不是要说服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话双方关注彼此,并且要超越分歧。好多教师正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关怀的平等性,而使学生没有感觉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是一种态度、理念,也是教师的教育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展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才能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事实上,学生们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书本知识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发挥人文关怀教育的作用。 一、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教育观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教育的本质要求即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创新最终使得教育个体的学生走向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也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并且极富主体精神的专业人才。人文精神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重视个人自身的发展,同时将自身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使得个体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准确的寻找自身的定位并在进行多变的社会活动时能够正确的选择和创新。人文精神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在于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最直接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包括人的能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这是对主体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的评定。教育作为提高人类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构建知识体系是要充分注重个体的主体性,因此发扬主体精神是现时代的社会主题,是

贯彻人文精神教育观的主要精神。 二、目前我国人文关怀教育的现状 目前,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教育者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认为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的通过率成为评判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也就使得老师忽略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浇灌式的教学方法,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得人文关怀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措施 1、老师要树立人文观念思想。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体,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对事物有初步认知的阶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为学生作着榜样作用,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将人文精神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课堂和课文,因此想要提高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立德树人,成就最美” 城西中心小学 2016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快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进程,形成以身垂范、以德施教的良好风尚。根据全力锻造德高业精、人民满意教师队伍的需要,决定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全校开展“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服务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线,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创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为关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

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教师良好形象,用教师自己的行为和作为来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第一:宣传发动。 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宣讲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安排,统一思想认识,发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师德建设专题教育活动。 1、成立张浩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王少华 副组长:禹长杰 组员:张新武崔海芬杨春让 2、召开“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第二: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检查 学习教育活动采取相对集中学习和个人思考与会议讨论交流相结合。 1、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开展好以“立德树人,成就最美”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 2、组织好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如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习娄彩英、孟二冬教授等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两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2017师德师风教育方案

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讲文明,树形象;强师德,做良师”为主题,以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为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改变作风,树立教师崇高新形象。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热爱本职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办好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一)规范行为,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基础

1、规范道德行为。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性,给予每个学生理解、包容和信任,倡导教师以民主平等的理念提升道德行为。 2规范教育行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尊重学生创新实践的独特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倡导教师以赞赏激励的方法提升教育行为。 3、规范教学行为。端正教学态度、落实常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4、规范治学行为。坚持恪守诚、严谨治学,倡导教师以求实、严谨、勤勉的精神提升治学行为。 (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恪守职业道德。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所以说,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语言,相对轻松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跨越文化障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从而促进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站,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就是在加强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传授人文知识,传承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用人文方法、体现人文关怀,进而使我们的受教育者真正拥有人文素养。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对立的,工具性也是人文性的一个层面,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对如何掌握“工具”才能发现更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人文性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而单独进行。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大教育观”要“大气”,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要做“目光短浅”的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学习语言的感受,不去体会考题以外,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的传达只有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相结合,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平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统一。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探析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整体层面上来说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新生自身的特点,在刚入学时帮助他们全面设计自我,教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这对刚入学新生的成长、成才及其重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都抱着复杂的心情,有高考的失落、有重振旗鼓的希望、有对新起点的美好憧憬,也有对未来不可知性的迷惘。而且新的环境也对新生提出了许多现实的压力和要求。环境、心理和思想的急剧变换,造成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不适应,这对我们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现状 从生源的组成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主要由各地高考失利中的落榜者和成绩相对比较差的两类学生组成,虽然具体情况不一,但总体可以归为这两类。 从心态上来看,上述两类学生在经历高考后,都具有不同的心理感想,与重点本科失之交臂的高考失利同学可能一蹶不振,抱着消沉失落的心情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侥幸通过高考,取得进入高校读书的机会,这样无疑助长了他们蒙混过关的心态。 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将分数与能力和素质划等号,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重点院校。 2、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存在的问题 高中到大学生活环境的突变,导致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新生难以适应新环境,他们面临着”人格上的自立、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以及思想上的自我教育”。[1]这些新的挑战引发我们的新生出现种种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习问题,新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习层面上的竞争逐渐淡化,对于所学专业和个人长远发展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设定新的奋斗目标,进而也就失去学习的动力。 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幅增加,对父母的过分依赖,使很多新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很多新生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造成他们在刚进入大学校园,都普遍出现自我封闭、独来独往、怀疑他人、病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