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

陷。近来,由于就业、学习压力和情感挫折造成的恶性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确实,对于处在发育和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不仅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最后,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第二,面向全体受教育者,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键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第三,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第四,尊重教育对象,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五,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心理咨询辅导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细化为以下具体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建议,始终注意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以及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因此针对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教育者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开

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二)主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例如,与学科教学相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内容上看,学科教学是按某门学科的逻辑来设计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按照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来组织安排的。显然,离开了学生主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将会失去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转移的。因此,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的事例、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应是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这样他们才会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才能积极参与进来。其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角”,而不是像学科教学中那样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消极情绪,挖掘心理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三)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它不仅是帮助那些有焦虑、抑郁、厌学等心理障碍的个体,而且更应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因此,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或讲座,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心理困扰产生初期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以减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兼顾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应有所偏颇,如过分重视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也不应单纯强调个性而忽略了认知能力。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持征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帮助教育对象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追求发展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应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去考虑,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

展。

(四)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个体在能力、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表现在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正因为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对不同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年龄特点。例如,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相对优势。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规则,其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教师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寓意较深的抽象概念,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他们还需要借助感性直观经验的支持。二是个性特点。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个性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人自尊心较强,稍重一点儿的批评他们都难以接受,会伤心难过很久;有的人则满不在乎、大大咧咧,往往把批评当做耳边风。作为教育者,除了要把握教育对象共同的年龄特点外,还要争取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只有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教育,才能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三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各种行为表现来进行教育。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是单纯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片面地看待他们,把他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几大类,这无疑是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这里所说要根据个体的行为特点来进行教育,是指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帮助他们弥补不足,对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五)民主、平等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个原则实际上是与学生主体性原则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中进行。作为教育者应时刻记住,决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去逼迫学生接受教育和训练,更不能用命令、训斥、体罚等方式去对待学生,而应成

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和良师益友。为了保证民主、平等原则的实施,教师不仅要从语言上表达这种愿望,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说明问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是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我国的教育现实以及大多数教师的做法与此相去甚远。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养成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的习惯。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沟通和讨论,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学会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沟通。同时,重视学生的意见也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允许任何讽刺挖苦或嘲弄学生的行为发生,不能揭学生的短,更不能将学生的秘密泄露给其他任何人。当然,并不是说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就不能批评他们的各种错误行为,民主并不意味着放任和迁就。对各种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严肃批评,只是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民主、平等的原则旨在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温暖的集体中,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六)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类功能:初级功能是预防、矫治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该功能局限于心理危机处理、社会适应的协调方面,其内容、方法一般涉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范畴;高级功能则是发展性功能,即协助受教育者在其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从初级功能角度考虑,应坚持预防重于矫治。如果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就应该设法消除引发问题的各种隐患,增进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比等到出现了心理与行为问题才进行治疗更为有效。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更重要的是实现其高级功能,即发展性功能。其实,大部分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亦即这些问题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它们不同于个体的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发展性功能的实现上,以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交往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教育对象,如多动症、焦虑障碍或学校恐怖症患者,则可请有专业经验的咨询或治疗人员诊治。相应地,在具体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讲座、团体活动等形式为主,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应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的实现反过来也有利于预防心理危机。

(七)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方参与为条件。一方面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都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平等地参与,把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受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

起来。参与性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和民主、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的需要,都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为他人所了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活动积极性较高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大多数普通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太活泼的学生在班级中表现自我的机会却较少,这样就无法满足他们维持心理健康的需要。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意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那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普通学生作为关注的对象,给予他们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保证他们的参与。

(八)协同性、多样性原则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是某位教师或管理者个人的事情,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把它与其他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事实证明,单纯为抓“心理”而抓“心理”,是不可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更是重中之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德、智、体、美各项教育中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有责任,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协同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多样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个体的个别差异,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教育者要主动地以多样性的教育活动来适应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同时,也允许不同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九) 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受教育者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受教育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教育对象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他们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相关信息保密。不得对外公布求助者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求助对象的调查,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等,这些都是保密的范围。失密,对教

育者来说就是失职,对教育机构来说就是威信和名誉的丧失,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贯彻保密性原则,具体要做到:所有涉及教育对象个人隐私的资料和信息绝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除了在训练的情况下,个案资料不应出现在教育者的公开演讲和谈话中;教育者应避免有意无意以个案举例,来炫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教育者所作的个人记录,不能视为公开的记录,不能随便让人查阅;教育者不应当随便将记录档案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任何咨询与辅导机构都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来确保当事人档案的保密性。当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高三冲刺阶段, 忌讳重复地去做大量的题型, 尤其是文综。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归课本, 即抓基础。 学生基础怎么样, 好不好, 通过每次的做题, 尤其是做客观题能够看出八九不离十。一次失误、两次失误可以理解, 但次数多了每次客观题分数都不高, 这肯定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很大关系。为此我针对那些平时学习比较用功, 细心, 老师提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回答得不错, 但一做主观题就错不少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他们普遍都存在的苦恼就是:平时一遍遍看书、一遍遍地记, 可以说是不放过每一个书中的细节, 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犯迷糊, 往往在两个相近选项中徘徊拿不定主 意。有时候甚至还是想不起来相关知识点。这样的问题很明显就是不会知识迁移。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建议学生做到: 一、看课本要带着问题看, 不是某个具体问题, 而是 某个历史阶段与其他历史阶 段的相关联系, 某个阶段特征 与其他阶段特征的联系等等。 这些问题, 在看课本前就应该 通过看目录的形式把他们领 会了, 如果学生对照目录不能 够把相关阶段特征很好地贯 穿起来, 那么下一步就是他要 看书的重点, 把阶段特征中所 涉及的每条线索上的相关知

xtnfuowen 识点有针对性地找出来,记下 来。 二、看基础题,以题带课 本。把以往做过的错题搜集整 理归类,可以有两种基本的归 类方法:一是按照历史知识板 块归类,如:古代史错题、中国 史错题以及世界史错题集;或 者按照错题的类型归类,如: 属于知识类错误的、能力类错误的等等。这样,复习的时候,把这些曾经做错过的题,再重新做一遍,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看课本时,主干知识不要反复地一味地看,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而且通过做题不断地在巩固练习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在看这些东西往往容易产生疲惫,被动接受,反而不容易达到目的。这个时候着重看一些比较生僻的,以往考试容易忽略的,但又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解释性的小字部分、一些插图、历史地图。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看书补充,同时可以采取自己设计题型或者和同学之间互相提问等等形式,帮助自己很好地把这些生僻知识掌握了 。如何做好冲刺阶段的历史复习筲 河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通存在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用集体的方式进行。当然面向全体,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独立的需要得到满足。 (五)整体性原则

竞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则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规程概要 一、竞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赛项内容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领域,遵循以下设计思想:面向芯片维修产业需求,体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注重客户服务意识,引领教学改革。 1.赛项的设计将体现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具备服务的意识,竞赛项目源于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际工作任务,还原实际的售后服务场景; 2.赛项的设计将体现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企业主流技术行业应用的前沿水平; 3.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4.竞赛大纲涵盖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实际工作过程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综合运用,力求做到比赛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符。 5.赛项的设计将注重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 (二)基本原则 1.知识运用与能力考核并重(侧重能力考核),竞赛过程和结果

并重。使高职学生对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的维修前检测、元件特性认知、故障排除、维修后检测、各类维修工具使用等五个完整环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高职学生完整构建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全部掌握上述五大环节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技能方面,使高职学生理解售后服务的意义所在,通过完整的服务规范的理解,建立学生的客户服务意识。 2.体现工学结合。竞赛内容接近实际维修工作任务,涵盖实际维修工作任务的整体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竞赛内容来自实际工程项目; (2)维修工具、设备选型来自实际工程需求; (3)选手操作需达到实际工程项目要求; (4)评判标准按照实际工程项目规范进行。 3.以赛促教,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通过设置接近工程过程实际的竞赛内容,充分带动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引导高职信息类教育重视工作实际和学生能力培养,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变被动的教学改革为适应市场的主动教学改革,建立适于大规模、高质量、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4.推动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通过竞赛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享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院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5.展示高职风采。展示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优秀职业素养,树立高职院校在社会的良好形象。 二、竞赛名称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 三、竞赛目的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提高芯片级维修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IT职业教育与服务外包产业融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清醒地懂得: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为学生成年后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不断优化学生整体心理环境。 小学生心理不良的表现、及其成因: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是积极乐观、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渴求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充满自我成功信心的人。相反,却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由于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未及时解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少言寡语,无组织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集体漠不关心,易生气、动怒、多疑,对别人的劝导具有叛逆行为。 第二、抑郁失落。不愿和人交往,对许多事情抱有幻想,并且付出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表现为悲伤、颓废,情绪不稳定,拥有孤独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内心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我们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 1、整体协同原则 所谓整体协同原则,是指在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马卡连柯说:“ 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 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这句话所揭示的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规律。 从中学生心理内部来看,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交互影响,知、情、意、行紧密联系,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直接影响的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等。 从中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他们作为一群成长中的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每一种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整个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错综复杂的联系。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个体心理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约性与协调性出发, 多层次多角度地协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孤立地进行。从学校系统来看,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 透到学校各项教育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与德、智、体、美等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具体来说,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寓于各门学科的课程中,寓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中, 寓于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和劳动实践中。我们要破除心理健康教育是专职心理教师“ 专利” 的错误观念, 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环境, 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协调、指导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六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七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明 我的答案:ABC得分:16.6分 7【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0【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1【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2【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3【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4【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15【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16【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1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全国人大于1988年、l993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近代历史基本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它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够保证现行《宪法》在我国法律系统中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从而使我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民主原则的一项根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这是最大的民主权利。其次,民主原则还表现在我国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方面。再次,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都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2.社会主

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再次,《宪法》规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都是社会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3.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是男女平等,《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公民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平等,等等。4.法制原则。《宪法》对法制原则作了全面规定。在序言中首先明确规定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宪法》还规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并对整个法制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从立法、执法和守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等,这都是法制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追求卓越的原则。 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理论,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优化与整合。 (三)、不断通过知识与思维创新,提供满足客户和社会需要的卓越产品、服务和环境,以赢得持久信赖,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经销商及用户永续、协调、统一发展,实现以服装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及现状诊断分析鉴于本人目前来公司时间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图文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 文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学校、教师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其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省泰州二中王建民 内容摘要:正如江泽民同志在APEC峰会上指出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的教育过程就是产生人力资源的过程。“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良好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也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数以亿计的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学校教育理应担负的重任。从我的工作实践中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受到重视,但同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仍不相称,存在着各环节脱节,缺少相互配合等问题。这篇文章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两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作以简单介绍和阐述,以期和各位教育同仁达成共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我们的建设者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处于人格形成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原则和途径。 那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有哪些必须遵循的原则呢?尽管目前学术界难有一致观点,但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教育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当然具有教育性。“劝人以善”。这里的“善”就是积极向上、健康进步的社会主流思想意识。这种思想启发诱导学生,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题目

心理健康: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完整,协调一致;广义,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设有独特教育目标,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需要专业技能具有自身范式的服务性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辅导内容、辅导活动的方式来规范和设计的课程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系统脱敏:是一种在求治者掌握松弛技术的基础上,使之逐步减少引起其焦虑恐惧紧张的一种心理干预技术 自我开放: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以促使其提高自我认识、促进其自我发展的一种技术 满贯:就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起焦虑恐惧的最强烈的情景,坚持到紧张焦虑恐惧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心理干预技术 面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询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一种技术 共情: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是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 多动症: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型障碍,也称轻微脑功能障碍。 试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需要3.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请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活动效能吻龄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分析一、本体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分娩发育疾病2心理因素:认知情绪意志个性。二、诱发因素1家庭因素:片面的家庭观念,错误的家庭方式,不良的家庭氛围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偏差,学业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的动荡,社会风尚不良,社会文化负面影响。三、自身因素 请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质的理解 1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2是以学生为中心的3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4是一种独特教育目标的5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6是一种服务性的7是一种需要专业技能的8是一种具有自身范式的教育活动 试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主要区别1德育是解决人的社会问题,核心是人生观和道德观问题;心理是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其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2.德育以说服师范为基本手段,心理则是以尊重、共情、真诚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为基本手段3德育重在明理追求反省,心理重在疏导、宣泄4德育把学生当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的,目的在与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归宿感和自豪感;心理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人要求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价值观与成就感5德育要求学生达到君子的境界,心理要求学生达到凡人的境界 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内容目标:1总目标:通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系院:黄淮学院姓名:张政学号:0934110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心理负重年代”。其中大学生首当其冲,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经验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第四,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从客观上看,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竟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终考试 一、单选题(共20分) 1、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统统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A)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2、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D )行动 A.喜悦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本能原则 3、根据心理学(B)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留下优良的第一印象。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标签效应 4.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 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5.(D)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A.压力 B.挫折 C.吃紧 D.焦灼 6.(A)是一种较薄弱、清静、持续而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心情 7、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包括(A) A、生物原因 B、社会原因 C、家庭环境因素 D、个体原因 8、某学生开朗、好动、乐天、灵敏,喜欢交朋友,醉心广博,安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解?制 9、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松软、无主见,南方人精通,北方人厚道。这是(B) A、第一印象效应 B、刻板效应 C、角色固着 D、投射效应 10.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C?) A.理想自我 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 D.投射自我 二、名词解释(共30分) 1、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技术和方法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3、心理狐疑:是指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 4、自我意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5、人格:又称个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安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 6、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7、焦灼: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担心的情绪体验,它由多种感受交织而成。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剧烈的感情。 9、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吃紧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张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等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局的基本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决定》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原则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机制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

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推动这项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性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统筹协调各方面重大关系等促进社会和谐的丰富经验,也有过“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的深刻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2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和谐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等。 一、教育性原则的概念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的分析意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在急剧动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此时老师如能对学生正面的启发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是尤为重要的。例如我班常有不少学生迷恋于网络导致自我迷失,荒废学业。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我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的积极作用,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组织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全体性原则的概念 教育部在2002年8月5日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就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了方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确定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的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开展活动要充分发挥团队和小组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乐意融入群体之中。 三、差异性原则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学生差异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内容和方式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二是性别差异;三是学生表现差异;四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前面提到的面向全体的原则是针对心理服务的对象范围而言,而差异性原则是就辅导的具体方法而言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使全体同学有共同的发展,又要使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既要面对全体学生辅导、讲座,又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咨询、帮助。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给更多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主体性原则的概念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是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融为一体。这一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就规定了学生处在辅导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活动的主人。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准备到组织,都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唱主角”。 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三个层次:预防、矫治和发展。预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克服困难,改善人际关系;学会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做到防患于未燃,并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打下长久而健康的基础。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主动调节自己,使自己“长大”、“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