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224633 陶正娟

摘要:新课程标准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设计。新的语文教学设计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反映阶段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对实际教学有指导作用,要日臻精致、完善,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正式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设计。新的语文教学设计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反映阶段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对实际教学有指导作用,要日臻精致、完善,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构新课程的有效课堂?

一、建立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快乐。”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

1、让学生充满情趣地学习。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因此,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诵读有助于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理解文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联

想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激起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因此,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语文教育是最富于情感性的,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深刻。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待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而且还会使学生把这种感情迁移到语文学科上来,在课堂上形成愉快和谐的心理气氛,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地学习,甚至还乐于效法,喜爱自己的老师,把老师的性格脾气习惯等内化成自己的特点,连写字都模仿老师的笔迹这种事也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投入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学科情趣。

2、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可能赏识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更有赏识性和期待性——善待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说学生不行就是教师自己不行,我们应该检讨的是自己。只要我们有耐心,就能读出每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欣赏是一种善良,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哪怕是对学生最细微的进步!

二、建立一个对话的语文课堂。

教育理论家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

1、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

生本对话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对这种解读的最高明的形容。

2、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

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3、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使学生在交往中不断发展。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方式上不应再是单向的传授与示例,而是平等对话、合作探究。由于对话的地位是平等的,气氛是民主的,内容是“非预设性”的(开放的、动态的)、目标是“非精确性的”,感情是真实的,方法是“非指示性的”,因而对话教学与我们传统的驯化教学状态相比较,至少具有四个显著特点或优势:具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面向学生的广阔天地、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力。

三、建立一个探究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探究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人格

品质。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或者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呢?

1、激发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乐于探究。

[案例片断]教学一年级下册第14课《鲜花和星星》时,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一个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星星,既拉近了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又激起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其操作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看录像,(各种各样的星星、鲜花)说说录像中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你见过的星星、鲜花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第二步:谈话引入,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鲜花和星星》。(出示鲜花和星星插图,板书题目)我们一起看看鲜花和星星美不美?

2、设计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善于探究。

[案例片断]教学三年级下册24课《鹬蚌相争》时,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很巧妙,而且善于组织学生探究:在引导学生听故事时,进入学习内容,并初读感知“它们相争什么”?从中你知道什么道理?为引起学生深入探究,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把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开展关于“鹬或蚌”的激烈辩论。

第二步:与文本对话,找出最能说明蚌和鹬理由的词语和句子,不断的争吵.

第三步:最后,一个学生以渔夫的身份出现,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让学生明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3、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勤于探究。

[案例片断]教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最大的麦穗》一文,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的要求。第二节课一开始,教师提出进一步探究的要求,并提供了探究的时空,创造了表达探究成果的机会:师: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地去静静地读课文,和自己说悄悄话,每读一句想一想,苏格拉底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文章上有空白、下有空白,写下你的感受,十分钟后交流。

生:一个人的机会是有限的,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要争取每一个机会,要珍惜每一个机会。

生:苏格拉底教育孩子的思想与众不同,他的课堂设在大自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真所谓天地皆课堂,世界万物皆教材。

生:虽然追求机会是第一位的,但把握住眼前才是最主要的。

……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儒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3].课堂新模式[Z]. 文化时报,2004-8-11(3).

[4] 王芙蓉. 《现代教学〉〉2007(03).

[5] 于兴元.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