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含答案)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理科) (2)

2018-2019(含答案)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理科) (2)

2018-2019(含答案)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理科) (2)
2018-2019(含答案)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理科) (2)

2018-2019(含答案)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理科)

一、本卷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在内的是( )

A.银河系

B.总星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2.地球表面平均气温15°C ,是生命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使地球表面气温保持15°C 主要地理原冈是( )

①日地距离适巾 ②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③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④大气保温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灾难性的影响.结合右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止确的是( )

A.①一色球层

B.②一光球层

C.③一日冕层

D.①一日冕层

(2)到那时,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同、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

斯坦

(3)届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人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

A.太阳人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B.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了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同地面

4.下列四帽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5.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6.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地球表面的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更替现象

D.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

7.当北京时间为正午12时时,印度首都新德里(82.5°E)的时刻是()

A.9时

B.10时

C.9时30分

D.10时30分

8.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9.读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地辅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同归线的度数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没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

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

是昼夜平分

10.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速度

较慢

C.是每年的3月初

D.足每年的1月

11.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12.当太阳直射点处在④位置时,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

A.④地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

13.在晨昏线上( )

A.时刻为0点

B.时刻必然是6

点或18点

C.太阳高度角等于0°

D.看不到太阳

14.

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南岸侵蚀比北岸严重,而且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问该河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50°S

B.20°N

C.20°S

D.50°N

15.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各层密度的不同

D.各层厚度的不同

16.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直接热源是()

A.吸收太阳辐射

B.臭氧的吸收作

D.地面辐射

C.地面的反射作

17.下列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太阳辐射一地面吸收一地面辐射一大气削弱一大气逆辐射

B.太刚辐射一地面吸收一人气削弱一地面辐射一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一大气削弱一地面吸收一地面辐射一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一大气逆辐射一地面吸收一地面辐射一大气削弱

18.如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第(1)~(2)题.

(1)如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下列关于水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乖直

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

20.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

①<②<③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1分,满分50分)

21.如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的节气是北半球的________,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甲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

(5)这一天后,芜湖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_______(变大、变小),昼将________(变长、变短).

(6)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出发向正北方向运动,该物体运动方向将________(向东、向西)偏.

22.读图同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D时,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左右,北半球是________节气.

(2)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到________(填字母)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5)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_____至________(填字母)期间.

23.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情况.

(2)图巾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_______的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

A.D>A>B> C

B.C>B>A> D

C.B>C>D> A

D.B>D>C> A

(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和________.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等8省市超过69000人死亡,约18000人失踪,财产损失巨大.灾害发生后,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

材料二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对

________的研究而得到的.

(2)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________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分别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

(5)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25.地球的特殊性主要存于它是一颗属于生物繁衍的行星,地球有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它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身的体积和质最也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地球到目前为止唯一被证明存在生命物质的

行星,从这一点来说,地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题中所给

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宁市环境中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G.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的外逸.

答案

1. 【答案】D

【解析】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解答】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包含在总星系中;银河

系外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因此地球不在河外星系中。

故选D。

2. 【答案】B

【解析】日地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周围有适合

生物呼吸的大气;昼夜更替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解答】解:

①日地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故正确;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不符合题意;

③昼夜更替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故正确;

④大气保温效应对地面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气温保持在一定度数无直接关系,故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3. 【答案】C; B; A

【解析】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

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

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读图,图中太阳大气结构①一光球层、②一色球层、③一日冕层.

故选:C.; 解: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国家应该位于极地附近,符合的是挪威、芬兰.

故选:B.; 解:届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人忽小,甚至中断,主要

是因为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

故选:A.

4.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半球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半球上空俯视呈顺时针.【解答】解:A、南半球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B、侧视图为自西向东,左西右东,故正确.

C、侧视图为自西向东,左西右东,故不符合题意.

D、北半球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它相等,

为15°/小时。

【解答】

A.北京纬度高于广州,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角速度相等,选项中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都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北京纬度高于广州,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角速度相等,选项中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都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北京纬度高于广州,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角速度相等,选项中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

州大于北京,故正确;

D.北京纬度高于广州,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角速度相等,选项中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

州大于北京,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答案】C

【解析】考查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更迭,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解答】解: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

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现象是地球本身结构的原因,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正确.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答案】C

【解析】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地方时

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求偏西地点的地方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解答】解:北京时间即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120°E经线与82.5°E相差37.5°,地方时就相差2.5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北京时间正午12时减去2.5小时就可以得到新德里时间.故选:C.

8. 【答案】B; C

【解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

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

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

分10秒,叫做1恒星年.; 由题意分析,“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反映的是地球公转速度的

变化.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

较慢.

【解答】解: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

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故选:B.; 解: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是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产生的结果,故正确;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是地表状况等因素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答案】D; C

【解析】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黄赤大距,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正好为南北同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黄赤大距,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解答】解: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故不符合题意.

C、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故不符合题意.

D、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黄赤交角度数即回归线的纬度数,故正确.

故选:D.; 解:A、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故不符合题意.

B、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不可能出现四季的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大气环流现象仍然存在,故正确.

D、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答案】B

【解析】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解答】解: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为每年的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不同节气,昼夜长短分布不同.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解答】解:

A、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故正确;

B、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故不符合题意;

C、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故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答案】D

【解析】当太阳直射点处在④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解:A、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

B、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故不符合题意.

C、冬至日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D、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昼,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答案】C

【解析】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0°;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晨线上可以看到日出,昏线上可以看到日落.

【解答】解:

A、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所处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选

项时刻为0点,故不符合题意;

B、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所处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选项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故不符合题意;

C、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0°,故正确;

D、晨线上可以看到日出,昏线上可以看到日落,选项看不到太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答案】B

【解析】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地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

球向左偏,赤道附近不偏转.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

【解答】解: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南岸侵蚀比北岸严重,说明该河流向右偏转,应

位于北半球;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说明位于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故选:B.

15. 【答案】A

【解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解:

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

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故选:A

16. 【答案】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是: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而后产生地面辐射,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解答】解: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故选:D.

17. 【答案】C

【解析】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

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

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

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

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解答】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被大气所削弱,而后可见光部分到

达地面被地面所吸收,而后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所吸收,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逆辐射,对

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故先后顺序:太阳辐射一大气削弱一地面吸收一地面辐射一大气逆辐射.

故选:C.

18. 【答案】A; B

【解析】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即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

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象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解答】解: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可判

断①处是低压,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故温度最高.

故选:A.; 解: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

压的是②③.

故选:B.

19. 【答案】A

【解析】由所知知识点可知,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为与等压线相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根据此特征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A.地面冷热不均形成水平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

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故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正确;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当高空风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但近

地面斜交,故并非始终与风向垂直,故不符合题意;

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当高空风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但近

地面斜交,故并非与风向相反,故不符合题意;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而非指向高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风向受力图的分析能力,图中该风受三个力的作用且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说明是近地面风向受力图;三个力中a力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另一

个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那么与等压线垂直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答】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因此,图中等压线数

值①>②>③,故A错误;

B.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因此,a是地转偏向力,故B正确;

C.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南,风的初始运动方向也应该是正南,但在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因此此风形成于北半球,故C错误;

D.该风受三个力的综合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此该风形成于近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21. 【答案】夏至,夏季; (23°26’N,?150°E); 昼长夜短,O,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12时; 变小,变短; 向右(向东)

【解析】(1)根据极昼、极夜现象范围判断节气、季节.;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线(太阳直射点),经线(正午12点所在经线); (3)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在极夜范围内,昼长为0小时;在

极昼范围内,昼长为24小时.; (4)在昼半球中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在夜半球中心的

经线上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长,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6)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解答】解:(1)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是北半球的夏至,为夏季.; (2)此日是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在23°26’N;根据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图中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因此90°E为8点;乙点在昼半球的中心经线上为12点,8点与12点之间的时间差为4小时,经度差为60°,12点在东,所以12点所在经线是150°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0°E.; (3)此日是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甲在南极圈上,因此甲昼长时间为0小时;北半球夏至,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乙地在昼半球的中心经线上,因此地方时是12点.; (5)芜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夏至的后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芜湖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小,昼夜也将变短.; (6)乙地在赤道上,当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出发向正北方向运动,到北半球向右偏,也就是向东偏.

22. 【答案】6,22,夏至日; (2)

; A、C; B,快; D; B,D

【解析】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图中B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A为秋分日,C为春分日.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冬至日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 ; ;

【解答】解:(1)D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 (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对应的是A、C点.; (4)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B点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离近日点最近.; (5)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对应的是D点.; (6)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的是B点)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的是D点),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3. 【答案】(1)如图

; 垂直,水平;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最简单;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解析】(1)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则B为高压,故为低温下沉,bC为低压高温上升.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

流.; (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先形成垂直运动形成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 (5)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水平方向上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 (6)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解答】解:(1)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则B为高压,故为低温下沉,bC为低压高温上升.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中间下沉两侧抬升的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故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先形成垂直运动形成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故水平运动等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5)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水平方向上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气压排列是B>C>D>A.; (6)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24. 【答案】地震波; A; D; 莫霍,古登堡,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壳,地幔,地核

【解析】(1)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

(2)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热能.; (3)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4)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由液体组成内核由固体组成.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会消失,纵波会突然下降.; (5)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解:(1)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 (2)A、地震释放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地震波来传播的,故正确;

B、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内能,而地球内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故不符合题意;

C、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而不是横波,故不符合题意;

D、发生在海洋中的地震往往会引起海啸,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因此农民先感到纵波上下颠簸,后感到横波左右摇晃.

故选:D; (4)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据图

分析可知:A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外核主要由液体组成,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会消失,纵波会突然下降.; (5)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据图分析可知:C

为地壳,D为上地幔,E为下地幔,F为外核,G为内核.

25. 【答案】

根据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选项填写字母.

高二上期 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秘密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XX 年11月9日10:00—11:30 富顺二中高20XX 届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中。) 1、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没有明显的差异 B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征 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B 、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大,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差别很小 C 、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D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 、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 C 、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 D 、“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 4、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B 、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 、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D 、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5、 20XX 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发挥了重要作用。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由此可知,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短文联络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灾区的影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6题。 ①④⑥ ③⑤ ⑦⑧ ② 第6题图3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8分,每小题2分)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 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 3、田纳西河流域的平原区,是美国农业带中的() 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畜牧和灌溉混合农业区 4、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发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6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 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5、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7、“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这样的护坡措施是()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生物、工程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8、9题 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9、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10、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地形和气候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11、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 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2、GDP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工业生产总值 13、工业社会阶段,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工业区() A、鞍山 B、曼彻斯特 C、阿伯丁D匹兹堡

最新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拔高度 C. 地势起伏 D. 坡面朝向 2. 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 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 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 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 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B。 【3题详解】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②增强 D. 降低,①增强 4.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 D 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08

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精神,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为高考文综所涉及到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及选修一内容。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如第一组题目(1、2题)考查的是地图及“三要素”的基本概念;第二组题目(3、4题)考查等高线的基础知识;第三组题目(5、6题)通过判断某地的位置和两地相对方位考查经纬网基本知识;第四组(7题)考查在经纬网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第五组题目(10、11题)考查世界各大陆的面积、平均海拔高度、濒临大洋;综合题32题(1)考海域和河流的名称等。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7~9题的经纬度、运河和等高线等;20、21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要判读出该题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等不确定性因素;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34题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运河及自然河流组成的河网”就蕴含了经济、气候、地形、河网四通八达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1、2题,地图的“三要素”可以说人人会说,但是否能把地图“三要素”知识与台州市地图和卫星照片结合起来;12、13题,要求学生把有关气温、降水等有关地理要素在地球表面分布规矩掌握了,才能判读出图中三条曲线,而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又需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31题,考查“水能知识”、“筑港条件”及“经济部门”,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32题,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衰落(锈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教材上对这个区域的这部分知识讲述甚少,但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必修Ⅲ中有重点讲述,需要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与考试题目有机结合;33题(2)(3)题,考查的区域是非常陌生的地方,需要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评价工厂区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知识与题目有机结合。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32(2),就是要求根据图中“气压、风速、降水量曲线”说出甲地“气压低;风速(或力)大(或狂风);阴(或阴云密布)、降水量大(或暴雨)”这些天气特点。33(3)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玉溪一中分校2015-2016春季学期高二文科地理期中测试卷 出卷人:陈勇审题人:罗三忠 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1-3题。 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A.春小麦 B. 冬小麦 C.晚稻 D.早稻 2.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地区比较,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短、光照 B.长、热量 C.长、光照 D.短、热量 3.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的是() A.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B.台风肆虐 C.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D.寒潮频繁来袭 4.读图,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6-7题。 6.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7.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9-10题。 9.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11-13题。 11.关于帖子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草原面积大,有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12.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13.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D.旅游资源丰富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 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 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 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高二地理期中地理试卷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中,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常州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2~3题。 2.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4.从前黄高中开车去往常州紫荆公园,通常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GIS和RS B .GIS和GPS C. RS和GPS D .RS、GIS和GPS 5.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灾③森林火灾④农林病虫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松树属于针叶树,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技术 B .RS技术 C. GPS技术 D.计算机技术 7.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A .过度放牧 B .过度开垦 C .过度樵采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甘肃省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8~10题。 8.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 9.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 10.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调水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下图为山西某地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的联系图,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A.a——④B.b——①C.c——② D. d——③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读图完成14~15题。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中国()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铁路水路公路 ① ② ③ ④ 1.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 答案: c 2.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 B.煤炭 c.粮食D.铁矿 解析:①地区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小,这最可能是我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煤炭。 答案: B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下图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城市位置、工程量、资源分布、工农业布局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下列选线最合理的是 →B→→D→B→H→c →G→B→I→→B→H→c 4.图中铁路修通以后,城市区域地位提升最慢的是 解析:第3题,A→B→c选线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多次跨越大河、还要穿过山峰工程量大;B→H→c比B→I→c 路程要长且要跨越河流。第4题,铁路修通后,A和c成为铁路枢纽,E成为水陆交通交汇点,B是铁路线经过的一个城镇,交通枢纽发展要快。 答案: 川藏铁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II)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5题;共108分) 1. (2分) (2016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图为世界某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 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B . 两地区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 C .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 两地区西南风的盛行季节和成因均不同 2. (2分)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B . 农业生产独立化 C . 农业生产综合化 D . 农业生产随意化 3. (4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下图为“一组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 土壤、热量 B . 光照、水源 C . 水源、地形 D . 地形、河流 (2)下列资源中,图示两区域均丰富的是() A . 石油 B . 水力 C . 森林 D . 太阳能 4. (4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 下图为某国142°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是() A . 巴西 B . 澳大利亚 C . 日本 D . 加拿大

(2)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增 B .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 C . l月降水量为南多北少 D .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乙地 5.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模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2) 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地理计划总结之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计划总结之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是以世界地理分区、中国地理总论和分区中的自然部分、以及海洋地理为主.本卷总体难度较大,表现在选择题大都不易于下手,得分率较低,综合题主要以分区气候和中国地理中的气候和河流的相关知识为背景,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于考查的范围较为集中,学生复习应该说比较到位,因此得分情况相对较为理想. 一、纵观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卷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指导,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 2.以地图语言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注重对地理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综合题都以图表为载体,要求学生能够地理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评价和阐释,以获得正确的地理结论. 3.关注社会生活,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生活中地理问题与现象进行了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教育的“生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试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回归基础,扎实求学,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5.试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有些试题的设问不够准确,有些选择题的选项需推敲,有些综合题的答案还需进一步完善.如选择题24、25两题,答案在解释给学生听时会有一些难度,试卷在图例的印制上不够清晰,不容易判

断. 二、试题得分情况统计及分析:(一)统计情况:我校均分为75分.随机抽取了50份试卷作为样本分析,为统计结果如下:题号单选双选31 32 33 34 总分均分28 15 9 9 11 9 81 得分率70 50 75 69.2 78.57 81.18 67.5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得分率77.59097.547.595 87.5 50 100 85 85 92.5 47.5 72.5 82.5 90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2627282930得分率55 77.592.540 65 75 42.5 55 7545 77.5 82.5 82.5 85 52.5 (二)典型错误分析:通过抽样统计,将学生在典型错误分析如下:选择题第12小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于板块和洋流的分布已经海底地形中大陆架的特点,涉及较广内容,学生得分偏低;选择题16题,学生对于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特征已经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河流补给水源类型依然掌握不够牢固,选择题19题学生对于河流水系中支流的特征了解圣少,甚至有学生不能读懂题目中的“支流密度差异”是什么意思,以至有学生认为是河流的盐分和密度的比较,22题依然是考察河流特征,学生对于指向标的判读掌握较好,但是不能判断出河流流经区域地形的走向,以及对于乙图中湖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1.选择题答题情况(每小题2分)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9—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及答案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下表为浙江省第五次( 2 000 年)和第六次( 2 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比较表。表中人口为常住人口,其中2019 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 . 40 万。读表回答3-4题。 3.由材料可知,浙江省2019年至2019 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人口增长较快 B.人口出生率增高,老龄化速度减缓 C.农村人口大量外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D.省外年轻人口大量迁人,人口总量增幅较大 4.下列因素中,对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A.生产力水平 B.宗教信仰 C.人口迁移 D.国家政策 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其服务范围大 D.书亭位于居民小区的地方,其服务对象多 6、假设你准备开设一个新的书店,下列各点最适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7-8题。 7、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的自然区位因素 A. 地形和土壤 B. 水源和土壤 C. 水源和气候 D. 地形和气候 8、珠江三角洲传统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择,27小题共54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小题共46分。 2、试卷特点 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试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 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2.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加强集体备课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内含答案)-普通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形成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增强旅游创汇能力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读下表,分析回答3~4题。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 D.不能判定 4.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是()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 D.不能判定 《人民政协报》2010年7月29日报道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之一。全国政协常委何小平呼吁:持续的不合理开发使三江平原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亟待保护。据此完成5~6题。 5.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片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下列环境问题,与三江平原湿地破坏不相关的是 (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8.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9~10题。 9.若区域甲表示我国的西部地区,区域乙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区,则箭头Ⅰ表示的是 ( ) A.资金 B.信息 C.劳动力 D.技术 10.若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的产业转移,则 (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精神,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内容。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7~9题的经纬度、运河和等高线等;20、21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要判读出该题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等不确定性因素;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10题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运河及自然河流组成的.河网”就蕴含了经济、气候、地形、河网四通八达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1、2题,地图的“三要素”可以说人人会说,但是否能把地图“三要素”知识与台州市地图和卫星照片结合起来;12、13题,要求学生把有关气温、降水等有关地理要素在地球表面分布规矩掌握了,才能判读出图中三条曲线,而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又需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23题,考查“水能知识”、“筑港条件”及“经济部门”,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26题,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衰落(锈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教材上对这个区域的这部分知识讲述甚少,但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必修Ⅲ中有重点讲述,需要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与考试题目有机结合;14题(2)(3)题,考查的区域是非常陌生的地方,需要

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评价工厂区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知识 与题目有机结合。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15题第(1)(2)小题都要求学生“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 分析说明“(1)水能丰富的原因”和“②筑港条件优越的原因”。 第(3)小题实际是对岛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论证。19题 第(3)小题就是分析论证当地重工业衰落的原因。23题第(2)小 题就是要求对某工业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论证。14题第(3)小题也 是要求学生论证畜牧业发展的合理性,得出“合理规划载畜量,避 免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的答案。12题第(1)小题要求学 生分析论证欧洲西部“航运发达”的地形、气候、河网、经济发展 等条件。 二、学生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总体情况 根据各小组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范围小 B.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事物较详细 C.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范围大 D.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事物较简略 2、A地在B地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有利于田间排水 C.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便于果实的收获 读“亚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图”,完成5-7题。 5、关于该大洲地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海拔最高 B.以平原为主 C.甲地为华北平原 D.地形类型多样 6、若乙正处于两大洲分界线,则乙为() A.霍尔木兹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7、图中阿拉伯半岛河流极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蒸发大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少 C.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少雨 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伏旱严重 8、甲、乙、丙、丁四个海峡既是大洲分界线,又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9、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0、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多少 ③夏季风风向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使用范围较广,试卷要求考查面广,知识难度针对的是我校学生的基础而定,从试卷难易结构来看基本题大概90%,能力题10%左右,稍难题约为0%。出试卷宗旨:要求立足基础,即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行学习效果的考察。下面主要就地理期中考试情况进行一下分析。 2.学生成绩分析 下面的表一是高二文科三个班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表二是各分数段的统计情况。 表一:高二文班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 班级123 平均分78 65.33 48.33 及格率97%75.7%.38.21% 表二:各分数段统计情况分析 分数 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 段 百分 2.25%8.71%5%20%35.5%31% 6.95%2% 比 二、数据分析及反思 1.结论 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大,同科老师所带班级差距大,不合理范围;二是学生最高分是90分,最低分是21分,但是低分生或者说不及格考生只占班级少数;三是学生的及格率较高为78%,这也是多年来的较好成绩。 2.反思 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是喜忧参半。忧的是部分学生的成绩如此之差,明显看出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没花时间复习,无论从内在还是表象,都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很难想象。喜的是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学的不错的,有38.8%的学生超过了70分,而且有近74.4%的学生达到了及格线,说明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还是有的,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三、措施及策略 1.找准位置、摆正心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高考形势的判断,我们觉得在地理教学上一定要摆正心态、找准位置。我认为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作为我们地理老师要摆正心态,要清醒地认识地理学科在社会上处于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少一些抱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