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观察、学会观察

学习观察、学会观察

学习观察、学会观察
学习观察、学会观察

学习观察、学会观察

刘婧

本课属于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面进行考虑: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卡通形象的外部形态,感受他们的结构特点,并针对其五官、身体、形态等特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及创造性的卡通作品,体验卡通形象的设计过程,提高绘画能力。

2、围绕“拟人化的卡通”这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欣赏,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学习观察方法,提高对卡通作品的理解及审美能力。

3、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感受拟人化的卡通作品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提高创作的兴趣。

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通过书籍、DVD、电脑以及游戏卡片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卡通图片,并通过讨论、分析表达出对这些作品的感受。我通过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显示动物拟人化的变化过程:真实照片——写实绘画表现——概括表现——夸张、拟人卡通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多运用多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等思维方式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设计出美观、个性化的卡通作品。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设计的卡通形象单调,设计思路有局限。

2、学生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不巧妙,于现实生活中的用品形象缺

乏联系。

可以采取的办法:

1、教师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供学生借鉴,通过学生相互借鉴,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创作能力。

2、借助多媒体展示卡通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外形特征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2.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学习,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能正确区分地球“五带”和中国“五带”,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3.知道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并会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价值目标:1.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重难点: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2.中国“五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3.中国的五带和干湿地区 难点: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一)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南北温差。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 ②北方靠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4.依据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和一个特殊的区。即中国“五带”。 、热带作物 (二)降水--分配不均 1.空间分布:自沿海向内陆 原因: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冬、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2.时间分布:(1)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少。集中在月。 (2)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北方较。 3.干湿地区的划分: (三)气候类型 东部地区主要是气候和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气候,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气候。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区指的是受到影响显著的区域。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 2、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的影响,降水自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同步测试题二.doc

第二节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 .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准备显微镜、带花的月季枝条 组织教学 (引)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都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也情情地开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1..观察月季枝条 (引)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这段带花的月季枝条,仔细观察,注意它 的茎有什么显著特点?(有刺)小叶的边缘时圆滑的还是锯齿形的?(锯齿形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 .观察月季花 (引)下面我们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来观察一下月季花,你们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课本的表格中。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颜色绿色红色黄色黄色数量(枚)515101 3 .观察花药 取一枚雄蕊上的花药,用解剖针刺破,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观察结果:花粉粒变大。 4.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引)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比较小,如果想要观察更加清楚的物象,我们就要利用显微镜。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在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之前,我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临时装片的制作: 取一个载玻片,将刺破的花药在上面涂抹一下,盖上盖玻片。这样,一 个花粉粒的临时装片就制成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A、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10cm 处。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B、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 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让标本正对通光孔。 D、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mm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1用高倍镜观察: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 %1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利用凹面反光镜。 %1擦拭镜头用擦镜纸。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学生观察演示镜。 小结: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观察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观察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葱左到右等顺序。 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 以确保其真实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学会观察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2)教师点拨: 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区别在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具有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在北回归线附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8页——41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哪些?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 (3)台风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并说出 个性化修改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气候 北回归线既穿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和和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让我们走进本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并记住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运用地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范围,并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3)通过我国与同纬度地区气温与降水的比较得出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结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在了解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和地图,在尽可能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认真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记录发现的地理问题。接下来就看你的了,相信你是最棒的! 1.气候复杂多样 阅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复习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种类、分布 地形和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1).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大的地区,降水;非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 (2).比较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填表,并结合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来自陆地还是海洋风向 冷暖、干湿 状况 影响因素 影响范围大 小 冬季风 夏季风 从图中找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等山脉,该线以东为季风区, 以西为非季风区。 (3)___________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 __________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大陆性气候显著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强 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_____,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________,夏季明显_______。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无 答案)湘教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和温度带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冬季夏季气温特点,由于受纬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观。 二、重点难点;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重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 悬殊的原因是难点。 三、预习任务: 1、-----------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我国气候复杂的原因有哪些? 3、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是----------,夏季气温特点是--------------------------------。

做活动。阅读29页----------30页,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有哪些? 5、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有哪些? 6、我国温度带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区。 7、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作物熟制是-----------------、----------------------。 8、塔里木盆地属于---------------带,东北平原是----------------带,云贵高原是-----------------带。 四、预习诊断:阅读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冬季,漠河和海南岛相比,漠河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海南岛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再加上漠河靠近我国-------------的发源地,寒冷的-------------加剧了漠河的严寒,所以我国冬季气温-----------------。 五、预习质疑---------------------------------------------------------。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 与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 相同的时间,广州与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 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第 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就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 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与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 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就是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学会观察教案 冀教版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节课中以学生观察月季花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而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又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涉及到的模仿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如蜗牛、鱼、昆虫、种子、花等,所以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也没有做过临时装片,这方面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的。 设计理念 通过对“课件”显示内容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在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纠正其他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操作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⑴课件 ⑵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按实验组准备) 学生:⑴预习书第7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花、白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一、引入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上一节课,我们都在实验室中学到 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最 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技能——观察。 观察、描述图片内容。 二、讲授新课 观察的重要性:大家可能觉得观察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生物学上以及其他自然科学中,观察常常让科学家挖掘到很多著名的发现。这些都是生物领域内科学家通过缜密的观察而取得的成果,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成就是科学家仔细观察而发现的? 学生看大屏幕思 考,并讲述所知科学上 发现的例子。 大屏幕显示: 1.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发现,得 益于发现豌豆的不同的性状:高、矮、种 子的颜色、种子的形态等。 2.摩尔根偶然间观察到果蝇群体中 的白眼果蝇,刨根问底,最终发现了基 因连锁与互换定律。 3.列文虎克不是生物学家却用自己 研制的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如何观察:那么,如何观察呢?很多同学也会觉得很简单,观察不就是用眼睛看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我们大家一起来观察他有怎样的特征? 看来,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综合这样的观察结果才可以得到他的全部特征。如何才能一个人一次将他所有的特征都描述到呢?这就需要一定的观察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和顺序。学生观察并回答对同学观察的结果予以肯定性评价,增强 他们的自信心。 重点强调: 观察是使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活习性等的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 法,也是探究生命的第一步。

《第二节 学会观察》教案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为例,介绍了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观察,同时观察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中,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并给予示范和个别指导,争取使每个学生掌握显微镜能够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媒体 大屏幕、多媒体设备,幻灯机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春天,万物复苏,慢慢地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都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这时石家庄市主要的绿化花卉的月季也悄悄地开放了,月季与玫瑰、蔷薇均属于蔷薇科常绿

灌木,是名符其实的姐妹花。英文统称为“rose”。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观察一下玫瑰的姐妹花——月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把我们的实验材料——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拿起来,仔细观察,注意它的茎有什么显著特点? 学生:有刺。 教师:对,月季的枝干除个别品种光滑无刺外,一般都有皮刺,皮刺的大小、形状、疏密因品种而异。 教师:小叶的边缘是圆滑的,还是锯齿形的? 学生:锯齿形的。 教师:回答的很对,月季的叶互生,由3~7枚小叶组成奇数羽状复叶,呈卵圆形或长圆形,有锯齿。叶面平滑具光泽,或粗糙无光。 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粉、黄、红、紫等 教师:月季的花单生或丛生于枝顶,花形及瓣数因品种而有很大的差异,色彩丰富,有粉、红、黄、紫等。 教师:其次,取一朵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观察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一边观察一边用镊子把它们取下来,粘贴到一张白纸上,记录观察的结果: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颜色 数量(枚)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再次,同学们取一枚雄蕊上的花药,放在白纸上,用解剖针刺破,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教师:看完了吗?看完后,我们再按照图1-6和技能卡提供的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在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之前,我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示范并讲解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临时装片的制作: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limate types in China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学期总第20 课时本单元第 20 课时授课日期10、24课题第 二节中国的气候类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 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的认识和利用,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分布以及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气候特征。教具 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现在就请大 家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回答几个问题:一、出示图表:地点纬度 1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那么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特征:结论: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4、我国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有何不同?10 30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 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二、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气候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一)季风气候显著总结: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二)气候复杂多样总结: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二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观察是学会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中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时常用到显微镜,教材中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建议: 《学会观察》设置理念:择取常见的生物实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认知生物知识的真实内涵。 1.尊重学生的认知?从宏观到微观。 本节课的探究竟中安排了4个活动,在顺序上是按照由宏观到微观,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这样一个认识规律来安排的。 “探究竟1”是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如果条件允许,比如班容量不是很大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这样能避免在实验室中观察需要采集植物的枝条,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探究竟2”是观察花的结构。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采集一朵植物的花。注意告诉学生采集的原则:不要采集过多的花,不要采集珍稀植物的花,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采到各种不同的花朵,它们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结果。 2.注重图示、理解图意,掌握操作技能。 “探究竟4”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通过本活动应该使学生形成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又因为涉及到临时装片的制作,所以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上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卡,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然后教师再强调,以加深印象。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教材未涉及到的应该让学生了解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强调。比如: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以防止目镜和反光镜滑落;②对光时,应该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③光圈有大有小,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最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④在选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⑤在观察前,应先将载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好。 教学设计思路 观察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本章讲述的第一个实验方法。本节课的“探究竟”的主题是以月季或其他花朵为例让学生学会观察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本节课中“显微镜的操作”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在上一节课中“显微镜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其操作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对于以后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设计如下:本节课在实验室中进行。首先,通过生物学中细胞、遗传定律、青霉素等重要发现的例子,强调观察的重要意义,然后让大家仔细观察一位同学,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进而引出观察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老师给每组学生分发一支带有花朵的月季,询问大家如何采集标本而不对环境产生影响。开始探究竟1的活动对月季花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探究竟2中,通过大屏幕演示花的基本构造,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考点说明: 1.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3.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点梳理: 1.中国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冬季气温的分布原因: (3)、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我国根据大于或等于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 ,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地理教科书P30阅读材料及表格。 (1)、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4中国的干湿地区. (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详见八(上)地理教科书P33表、图。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3)、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等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与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5中国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强: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5月东南沿海登陆;6月移到长江中下游,称为“梅雨”;7、8月北进到华北、东北;9月由北向南撤退。) 6、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①寒潮;②梅雨;③台风;④沙尘暴;⑤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 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 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 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图A 中7月的平均气温 约是 ℃,降水量约是 毫米。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四

第二节学会观察 教材分析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本节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二、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三、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四、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并且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拿出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或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观察,并找几个同学描述一下他观察的结果。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有的简略,有的详细;有的看到的是某一方面的特征,却忽略了其他特征;有的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特征,却忽略了它的整体特征;有的注意到了整体特征,却没有看到细节等。为什么对同一段月季枝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却得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呢?来引入正题学会观察。然后经过探究竟部分的三个探究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这段月季枝条、花的结构和花粉粒,体现了科学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肉眼、再放大镜、最后显微镜的原则和观察方位上的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时,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应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使用显微镜。为以后的实验课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为例,介绍了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观察,同时观察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中,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并给予示范和个别指导,争取使每个学生掌握显微镜能够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中国1 月平均气温图、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能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运用温度带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巩固练习: 读图分析: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冬季 ,夏季 。 我国冬、夏气温南北差异不同的原因: 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 而夏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 夏季温度较高。 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位于 ,原因是 。 3、青岛一月平均气温大约 ℃;7月平均气温大约 ℃。 4、在《中国温度带图》上,填写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5、青岛属于 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 学习目标2. 能运用年降水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能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运用干湿地区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巩固练习: 中国干湿地区图

(二)降水: 1、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 2、降水时间分布不平衡:。 中国的“雨极”:;。 3、中国的干湿地区:在《中国干湿地区图》上,填写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 四类干湿地区:、、、。 4、青岛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属于干湿地区。 学习目标 3.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知道中国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会初步分析说出气候特征造成的影响,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观点。 1、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写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2、青岛属于气候。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线。 在图中描绘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画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方向,影响范围。 发源地风向

2.2中国的气候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 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 _______ 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集中在 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 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地形复杂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月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 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三、共同探究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 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 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 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种 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在下表中填写有关我国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内容。 四、归纳整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归纳一下。 五、拓展练习 读图(5-5)哈尔滨、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 (1)填出图中哈尔滨和广州两地的气温表格:

第二节观察与实验

第一章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3、教具:P8 图1-12 、P7图1-13 的投影片、放大镜12个、课件 4、课时:1 三、教学过程 (一)常用仪器介绍 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 (3)天平和砝码(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 (5)显微镜(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 (6)酒精灯(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1、鸡蛋上浮实验 (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 (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 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 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2、几种溶液混合的实验 (1)闻白醋:可以先请学生上来确定一下这是不是真的白醋,然后说明闻化学药品的正确方法,用手扇。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学时) 主备人::王霞 1、通过读我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在图上熟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 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在图上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并了解干湿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5、掌握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6、在图上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分布。了解其特点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气温的特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图上熟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及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分布 学习难点 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预习导学: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读课本31页文字,结合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⑴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 ⑵从图中找出1月0℃等温线。此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在这条线以南1月的平均气温则在0℃以上,所以这条线也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二)读课本32页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完成: 1、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⑴由图中数据可看出:黑龙江北部的平均气温为℃,海南省南部的平均气温为℃,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所以夏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⑵图中数据说明,全国夏季普遍。但地区除外,原因是: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越往北,气温越,南北温差。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除地区以外,全国普遍,温差。 东西干湿的差异: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结合课本34页文字,完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 二、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学生记忆 (三)、探究新知 [【探究一】读阅读材料,完成: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镇。夏季最

2.2中国的气候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气候类型多样,这是因为我国地跨众多______和_______,加上地形________,地势_________,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_________。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_____,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_____ ,夏季南北_________。 3.降水的地区差异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降水____,较为 _______,而越往________,降水量就______ ,干旱就逐渐加重,即 我国降水从__________________.. 4.(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按降水由多到少, 依次为,这是因为 ;①⑤⑥⑦1月均温最 高 的是最低是 ____,7月 则。 (2)从温度带干湿地区来讲 A 带地区 B 带地区 C 带地区 E 带地区 F 带地区。 (3)边界线a大致以(山) 河为界,此线以北1月均温 0℃(大于、小于)以南0℃。 (大于、小于) 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成因:纬度位置 6.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成因:纬度位置

7.我国的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8.我国降水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9.我国降水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______季节,年降水量______。 三、共同探究 读广州和哈尔滨两城市的气温变化图,回答: (1)A、B两图符合广州气温变化状况的是_____。 (2)七月份,A地气温为_____,B地气温为______,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3)两城市中,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 (4)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_____度,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四、归纳整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归纳一下。 五、拓展练习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月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A.海拔高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 C.距冬季风源地远 D.纬度高,白昼短 3.我国某城市一月平均气温为19℃,7月平均气温为29℃,平均降水量为1260毫米,这个城市可能是() A.沈阳 B.天津 C.海口 D.重庆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二节 学会观察学案(新版)冀教版

第二节学会观察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引)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都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也悄悄地开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2.阐述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1.制作花粉粒的临时装片。2.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察的基本步骤,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用A、B两台显微镜观察花粉粒。A的目镜是10×,物镜为40×;B的目镜是5×,物镜是10×。 分析回答: (1)A、B两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2)此时,观察到花粉粒细胞数目多的显微镜是____,原因是_____。 (3)观察到花粉粒细胞大而清晰的显微镜是_____ ,原因是______。 2.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请你取一朵桃花,仔细的观察;从外向内依次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取用和安放显微镜时要注意,一手握____,一手托_____ ,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______cm 。 4.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_____,最后用_____

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_____后_____,先_____后______,从外到内、从____到_____等顺序] 5.你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与低倍镜相比较,高倍镜的视野_____,物像清晰度____。当你要调整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时,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的位置_____。如果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使载玻片______移动。 6.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目镜、物镜和通光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试分析原因,并写出解决的方法。 二、思考题 1. 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察和收放等。使用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程序,严格按步骤操作,取镜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安装装片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使目镜、镜筒、物镜和所要观察的标本成一直线;调整焦距时,要从测面注视镜筒下降,以免压坏标本或损坏镜头;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装片时要加盖玻片,不要使显微镜倾斜,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