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课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

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

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

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

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

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

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

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n 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14+3(n-1);

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

21+3n;

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34n-(n-1) 小组四:一个正方形由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2×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2×3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2n 根横的火柴棒加上(n+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42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4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

习的喜人成果.

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

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例如:已知,如图①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②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

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

(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如图③,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如果图③中的圆柱较高,为了减少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

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4)、(5)虽然较难,但(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5)

可以将其转化为(4)来解决,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

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必能大幅度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桃村中学肖芳 一,科学的引导方法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二,采用多元化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纪朋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氻动的朸会,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孆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

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

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摘要:就合作学习实际应用的现状来看,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 师在教学的时候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结合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来找到能 够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得轻松, 实现师生双赢。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初中数学教学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明显 的发展和进步,而数学这一门课程作为必学课程之一,更是会陪伴莘莘学子数十载。新课改政策要求初中数学能够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这样 的教学背景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 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具 备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合理制订合作学习的任务 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在划分完小组、安排好成员角色之后,便要开始 制订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学习任务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模式效果的提升。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既要根据教学大 纲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合作学习的本质出发,合理地对合 作学习进行设计,制订出符合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 讲解“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入手,比如,让学生 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作用”,这样的问题就会保证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之后再层层递进,渗透难度大一点的内容。 二、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遵循合作性原则,教师在组织 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应当合理地选择问题的角度,确保小组合作的适合性,不 仅要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正常且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要通过合作学 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保证各个成员都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使得小组能力和优势 充分发挥出来,让小组迸发最大的能力。以“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给学习小组中分配一些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任务, 这样也能够保证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其核心在于引导 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表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自由地探究与思考,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感 到放松,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端正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身的引导职能。 比如,在学习到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挖掘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和平行四边形有关;同时,教 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观看有关平行四边 形变换的视频,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 堂的浓厚氛围,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 四、促进组内竞争和组间竞争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泸州石油中学黄天驿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它的应用条件、方式等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培养,特别重视知识过手。在语文等课上看到的合作学习,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组)问题,小组成员个人阅读教材等文本,讨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其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是直接用文本中语句回答,或对文本稍加提炼、概括即可回答。数学课也有类似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过场的较多。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组员的作用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关键问题。“有事例子很说明问题(牛顿)”,老师们往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教学的。我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案例,写上简单的评述,期望带给我自己一些启发,也希望引起同行共同探讨。 一、针对开放性较大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 的值增大时函 数y 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 律?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 画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时,只要画出图象上的两个 点,就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画出函数34 3,21,32,32+-==+-=+=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2)观察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直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针对有多种解法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习 作者:松岗中心小学邓肖…文章来源:松岗中心小学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 2007-5-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字】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组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的数学课,老师就组织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小组活动中度过。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有成效。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会因为教者没有组织小组学习而对该节课实行全盘否定。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

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 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多于 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和不经训练的条件下相互帮助。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有56人,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一般把我们班分成7组,每组8人,因为每组的人数比较多,因此我充分了解了各学生的情况,除了各学生的数学成绩外,我还对他们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作了了解,然后才慎重地挑选了8位数学小组长来领导这8个小组。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时,各小组的同学虽然围在了一起,但却各自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学具,有的同学甚至在商量放学后去哪里玩,个别的学生还在那里静静地看书。讨论的时间到了,我让同学来回答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阐述了对“分层教学”的一些认识。 :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前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手段,确定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学生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及普通班,但在同类班级中,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仍存在差异,而且一个班里人数较多(一般有45人到60人),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

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就如笔者所带的八年级172班(实验班)来说,全班58个学生,第一学期段考及期考都有三四个学生拿数学满分,四十个左右学生拿80分以上,还有一小部分在60~80分之间,总有两三个学生不及格,在普通班里数学成绩差距就更明显了,这样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好、中、差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前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用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用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用,也只有有用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详尽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就。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简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用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学生抢着学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让教师真正从课堂中解脱出来 笔者是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多年,在教学生涯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主导课堂时间过长,学生主导课堂较少,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教师难以真正从课堂中解脱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自学能力差异大,自学进程差异大,小组内存在着假讨论现象,小组长的组织交流调控不当,交流不深刻,只停留在对答案的层面,不能有效的筛选问题。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长此下去,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最后也会流于形式。是如何造成这种情况,又怎么解决呢?这着实令人苦恼与深思。 经过讨论与反复的认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没有进行有效地课前预习。 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3.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 5.评价不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8-04-09T10:01:14.56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作者:肖璇[导读]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反思,指出,在操作中要想有效地实现合作学习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肖璇(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反思,指出,在操作中要想有效地实现合作学习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对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55-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课堂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因此,能否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决策与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困难的;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三是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思维能力。为了能真正起到这些作用,要重视学生学习小组的组织。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组内把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善于表达的和不善于表达的、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组与组之间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有利于开展组间竞争和学习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选择确定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同时教师要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学习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结合,它对合作学习课堂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为学生提供快乐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能增加学生快乐学习的体验。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各部分知识建立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参与学习,以“动”促“思”,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矩形”一节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平移、旋转等活动,手脑并用,探索出矩形的性质。积极参与是开展合作的前提,而这些活动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所以能使学生有效开展合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学生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展。合作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的不同,决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是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数学课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教学“相交线”一节,课本安排了一个讨论内容: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关系?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又如,对于“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等章节中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提高自学能力,找到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再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提问一句“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的做法。首先让学生独立反思,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所学所得,接着推选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思路),如归纳本节课有哪些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本节课运用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是否有效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很快提高。 总之,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2005.12.29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1-08-12T11:43:58.40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47期供稿作者:何松兰[导读] 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何松兰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型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能学会交流思想,学会评价信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 往与审美的能力。 一、课内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2、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有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也有利于组际各成员之间的竞争。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而不是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 4、教学中适时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这也是老师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的。 (1)遇到难题需要他人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 (2)解题方法不唯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进行合作学习。 5、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关注过程,同时也要关注结果。 二、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人们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而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而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充足的水分。在学生对立思考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只要遵循教学原理,把握好时机,调控好过程,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合谐,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7-07-24T16:18:02.1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作者:汪清鹏[导读] 再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地参与点拨,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841000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多方面的教育功效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笔者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一、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但解决学困生问题不能忽视优生的继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很多学校没有引起注意。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大家知道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组内互组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与合作能力。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是从哪儿来?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 四、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一是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二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三是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解法。 五、合作与独立的关系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它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六、要处理好“相互倾听”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 首先,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只有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要强调的是“教师倾听学生”,倾听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不懂,找出他们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提供帮助,有效监督学生行为,以便活动顺利开展。二是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还可能是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三是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现化。再次,教师要做到不仅会倾听,还要会主动参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地参与点拨,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槐树铺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四步八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反思,总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本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四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四”即“自学——组学——展学——悟学”; “八”,即四步的“八环节”,分别是:学案导学、知识准备、分解任务、合作完成、知识共享、交流提升、笔头强化、总结反思。每步有两个教学环节:即自学——学案导学、知识准备;组学——分解任务、合作完成;展学——知识共享、交流提升;悟学——笔头强化、总结反思。 该教学模式的内涵: a、自学——学案导学、知识准备 自习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本节课的基本语言知识,即词汇、目标语言及语言结构。教师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份学案,引导学生自学,让其自己去探寻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使之产生合作的冲动与愿望,为小组间相互学习做好准备。 这一环节学生的任务主要有三项:其一,明确学习目标,在这一单元或章节学完之后,自己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具备什么能力、哪些能力有待提升。其二,独立完成预设任务。其三,找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时,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这些问题整理收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b、组学——分解任务、合作完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潜意识地自然吸收,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上。任务的设计应以本单元或章节的“主题”为中心,特别要注意开发系列化的任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有效性。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独立完成的就不合作,自己完成不了的,可以在组内完成,也可以在组间乃至全班进行交流共同完成。 c、展学——知识共享、交流提升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成果共享、交流提升。其基本形式为:学生在完成任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中来,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6人进行有序分组,并以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以带领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通过小组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为学习弱一点的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同时,小组成员应树立小集体荣誉意识,为小组综合水平的提升而努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综合水平.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团队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懂得欣赏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团结合作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进行选择时,要切合小组实际水平,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有一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教材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做出系统的规划,并向全班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学生纷纷鼓掌,做出肯定,进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情绪都十分高涨,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此,本人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选择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班集体教学是一种实践和补充,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组织合作学习。 1、开放性教学活动 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内容,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组织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买文具情景信息,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用1元钱可买哪些文具的教学情景。由于学生喜好的不同,选择的文具也不同,有的选铅笔和练习本、有的选圆珠笔、有的选橡皮擦、直尺等等。可以先让小朋友在小组内说自己的购买方案,再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在看、想、说,来自学生的多种购买方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问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与伙伴合作的快乐。 2、学生个性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

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教学五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课前先播放一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机动车辆的录像。请同学们统计出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们单独统计时,需要边看录像边纪录。放完后,几乎都要求老师再播放一遍,每个学生都面对独立完成统计任务的困难。此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的记录轿车的数量、有的记录公共汽车的数量……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的同时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合作探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健康感情体验的过程,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教师应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包括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参与,合作后的汇报几个环节。首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有一定的组织准备,如教师应告诉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展开,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并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圆的周长”的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绳子、直尺等学习工具,课堂中由指导组长分工,有的量圆的直径、有的量圆的周长,有的学生记录测量的数据。最后根据测量的数据,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许多问题,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