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策评估前后对比法图表

政策评估前后对比法图表

政策评估前后对比法图表
政策评估前后对比法图表

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它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出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它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1这种方法可分为四种具体方式: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这种方式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变化值,再减去作用前可以衡量出的值。如图6-1所示。图中A1表示执行前的值,A2表示执行后的值,则A2-A1就是公共政策效果。这种方式的长处是简单、方便、明了;缺陷是不够精确,无法将公共政策执行所产生的效果和其它因素如公共政策对象自身因素、外在因素、偶发事件、社会变动等所造成的效果加以明确区分。

前——后

政策执行前政策执行后 A

2- A

1

=政策效果

●A

2

A

1

时间

图5-1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如图6-2所示。图中O1O2 是根据政策执行前的各种情况建立起来的倾向线;A1 为该趋向线外推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点的投影,代表若无该政策会发生的情况;A2 为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是将A1点与A2点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式由于考虑到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加精确,因而较前后对比方式前进了一步。困难在于如何详尽地收集公共政策执行前内外环境的数据、数据以确定在某一点会发生的情况。

投射——实施后

政策执行前A

2 ●政策执行后 A

2

-A

1

=政策效果

1

趋向线 O

2

O

1

●时间

图5-2

(3)“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如图6-3所示。这种分析方法是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和公共政策执行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图中A1和B1分别代表公共政策执行前有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A2和B2分别是公1参见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266页。

共政策执行后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A2-A1)为有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B2-B1)为无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A2-A1)]-[(B2-B1)]便是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这种比较长处是排除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作用,较精确地测度出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因此是测量公共政策净影响的主要方法。

政策执行前政策执行后

2

●A为有政策,B为无政策

(A

2-A

1

)-(B

2

-B

1

)=政策效果

1●B

2

1

时间

图5-3

(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如图6-4所示。“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是社会实验法在公共政策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这种设计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评价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效果。A和B在执行前是同一的,A为实验对象的情况,B为控制对象的情况。图中,A1 和B1分别是实验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情况,A2和B2为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情况,(A2-B2)便是公共政策效果。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

政策执行前政策执行后

● A

2 A

2-

B

2

=政策效果

1B

1

● B

2

时间图5-4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对2个,因此对于两人墨和纸的猜测只能对一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测是正确的,即“砚在

第一层”一定为真。因此答案选D。 【点拨】对于真假型题目,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或者当所给条件相似时,从最不一样的条件入手,此外,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时,可直接选择假设法或代入法。 二、匹配型 匹配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且涉及两类或两类以上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型题目可以看做复杂的排序型题目,所以解法也与排序型相似。 【例题】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解析】分析推理题目,题干有两个条件涉及河南人,可以把河南人作为突破口。 由题干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则只能是丙;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而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则湖北人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因此山东人是乙。由此可得:乙(山东人)>丙(河南人)>甲(湖北人)。故答案选D。 【点拨】匹配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元素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结合不同类型的关系由确定的推出不确定的,常用图表形式表示元素间关系,有些步骤运用排除法比较方便。 三、排序型 排序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但只涉及一类元素,这些元素在时间先后、位置顺序或者数量、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例题】北京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今天是周六 B.今天是周四 C.A车周三限行 D.C车周五限行 【解析】分析推理题。首先由“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可知,每天至多有一辆车限行,又E车周四限行,可画图如下:

土地估价:市场比较法试题及答案

土地估价:市场比较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类似区域是指与待估宗地所隶属的相邻区域相类似的、不在同一供需圈的其他区域。() 2.以一个标准宗地或条件俱佳的土地为基准,把交易案例和待估土地均与其逐项比较,然后将结果转化为修正价格,此方法为直接比较。() 3.运用市场比较法测算的价格能反映近期市场行情,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4.市场比较法估价程序先后为收集交易资料、确定比较案例、修正、确定土地价格。() 5.选择比较交易案例,一般应选择4年内成交的不动产交易案例,最长不超过5年。() 6.正常和非正常交易均可作为比较交易案例,通过修正予以运用。() 7.宗地用途虽不同,但影响其价格的区域因素却是一样的。() 8.土地使用年期属于个别因素。() 9.市场比较法评估地价时,需对交易案例依次进行个别、区域、期日、情况修正。()10.比较案例选定以后,还应根据各案例的情况,建立价格比较基础。() 11.用来比较的交易案例应与待估土地处于具有相同特性的不同区域,或处于不同供需圈的类似地。() 12.可通过公式“情况修正后的交易案例价格一比较交易案例价格×比较案例宗地情况指数/待估宗地情况指数”对交易案例进行情况修正。() 13.商服用途的宗地,其所临道路若为交通型干道或生活型干道,其利用效用会产生很大差异。() 14.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宗地抵押价格时,可选用买卖交易实例作为比较案例。()15.容积率是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率。() 16.估价期日是指决定待估土地价额的基准日期。() 17.运用市场比较法,可评估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还可评估土地及建筑物为一整体的价格。() 18.某宗地1998年9月的价格为2000元,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该市地价指数上涨15%,若其他情况不变,则该地块在2001年9月的价格应为2600元。()19.在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时,若某正常交易案例的价格为1000元/m2,设其区域条件指数为100,评估对象的区域条件与之相比指数为110,则经区域因素修正,评估对象的价格为1100元/m2。()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比较法是在求取一宗待评估土地的价格时,根据(),将待估土地与在较近时期内已经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交易实例进行比较对照,并根据后者已知的价格,参照该土地的交易情况、期日、区域以及个别因素等差别,修正得出待估土地评估时日地价的方法。 A.类似原则B.相关原则C.等同原则D.替代原则 2.市场比较发育地区的经常性交易的土地价格的评估适用()。 A.市场比较法B.成本逼近法c.剩余法D.收益法 3.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宗地面积之比为()。 A.建筑密度B.容积率c.利用率D.有效面积系数 4.市场比较法是通过已发生交易案例的价格求算待估土地价格,所以所求价格也称为()。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特有原则和制度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适用法律平等原则。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5)人民检察院对诉讼实行监督原则。 (6)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必须公开。 (7)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8)合议制度。 (9)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三、三大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 (3)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司法考试】三大诉讼法比较表格(全)

三大诉讼法比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地域管辖 1、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改变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冲突解决:最先收到起诉状法院 (1)被告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原告所在法院管辖为例外规定;(22-23) (2)民事诉讼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24-35条) ( 离婚管辖的特别规定; 特殊地域管辖9种;专属管辖:不动产,港口,被继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的冲突解决: 最先立案法院 (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为发生地)管辖为主, 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包括户籍所在地、居所地)管 辖为辅; (2)最初受理地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 管辖为辅; (3)刑事诉讼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学习工作地 冲突解决:最先受理法院 管辖异议 接到应诉通知10日内 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争议的人 民法院分别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 管辖。 管辖权向下转移 能。上级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法院审判 能。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 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有上级法院审理。 不能。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 案件,不能指定下级法院管辖。 注: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中院 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依法审理,不再交 基层法院审理。 起诉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公诉: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实、 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按审判管辖规定, 向法院提起公诉。 自诉:(1)属于刑诉法170条规定的案件;(2)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的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题型的四种常用方法2011-9-7 15:55:10 编辑:钟实来源:人民网【打印】【关闭】【Email推荐】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豆瓣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逻辑判断题

例1 某律师事务所有12名工作人员,关于这个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以下三个判断: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都不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E 不能确切的判定该所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解释: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是I判断,(2)是E判断,因此它们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可推出(3)是真的,所以(1)也是真的,所以(2)是假的,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道正确的应该是有的人会使用计算机,或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根据E与A、I之间的对等关系) 所以答案是E。 例2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 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有人是广东人。 (2)有人不是广东人。 (3)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

解释:(1)是I 判断,(2)是O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 I 与 O 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因此,(1)与(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 由逻辑方阵图,(3)(O判断)对应的是A判断,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答案为A。 上面两题可能容易混淆,假如想通过背答案来考试的同学必须注意区别,理解记住逻辑方阵图可能有点难度,但记住了考试时先把图画出,就能很快速正确的解出类似题目。 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更具体的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题省略。 二、矛盾律 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第十一节演绎推理精要 ㈠、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

三大诉讼法比较表格(全)_7_12

三大诉讼法比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地域管辖 1、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改变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 地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管辖。 冲突解决:最先收到起诉 状法院 (1)被告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原告所在法院管辖为例外规定;(22-23) (2)民事诉讼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24-35条) ( 离婚管辖的特别规定; 特殊地域管辖9种; 专属管辖:不动产,港口,被继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的冲突解决:最先立案法院 (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为发生地)管辖为 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包括户籍所在地、居 所地)管辖为辅; (2)最初受理地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辖为辅; (3)刑事诉讼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辖的规 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学 习工作地 冲突解决:最先受理法院 管辖异议 接到应诉通知10日内 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争议 的人民法院分别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 院指定管辖。 管辖权向下转移 能。上级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法院审判 能。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有上级法院审理。 不能。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 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级法院管辖。 注: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 中院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后, 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依法 审理,不再交基层法院审理。 起诉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公诉: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 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按审判管 辖规定,向法院提起公诉。 自诉:(1)属于刑诉法170条规定的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反诉条件 无 1、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 2、须在本诉进行中(受理后至辩论 终结)提出; 3、须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1、对象是本自诉案的被告人; 2、反诉的内容与本案有关; 3、反诉的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 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样解更快.doc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 样解更快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样解更快。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往往是常见的一种题型。而在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可能性推理的题目中,很多题干往往是通过某个实验而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这类题目如何快速判断,找出削弱和加强的方式。 一、理清题意,了解题型特征 正如上文所说的,简单来说,实验论证往往是由一个实验推出一个结论,接着让我们去削弱和加强该结论。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两块地在种植玉米,分别是A地和B地,在A地种植过程中添加了X化肥,而B地没有,最后发现A地的玉米产量比B地更高。故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X化肥有助于增加玉米的产量。 上面的题目就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论证。题干由A地添加了X化肥,A地玉米产量更高,得出X化肥有助于玉米增产这个结论。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去削弱和加强呢? 二、把握规律,巧解削弱和加强 既然是实验论证,常见的削弱角度其实也可以从实验本身出发。即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 如上题,首先,如果有选项说,A地和B地本身就属于成分不同的两块地,那么A地产量高就不一定是X化肥的作用,

而可能是它本身。因此就可以进行削弱。而如果有选项说,A地和B地的本身成分完全一致,那就是进行加强。 其次,如果有选项说在种植过程中,A地和B地的降水、阳光等存在不同,那也可以进行削弱。而如果说降水、阳光等完全一致,那就是在进行加强。 再次,如果有选项说实验的统计数据和方法不科学合理,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削弱。 总体来看,实验论证的削弱和加强主要就分为三个大的角度: (1)实验前:初始条件是否一致;是否设置对照组 (2)实验中:是否存在其他干扰因素 (3)实验后:数据统计及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三、实战运用,快速解题 例:为了参加中考的篮球投篮测试,体育老师对初三班级里的15名学生的投篮技巧上了两次专门的培训课。培训后老师发现,学生投篮的准确率也比培训前提高了30%。该结果表明,培训课对于提高学生投篮的准确率是十分有效的。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 这些学生都是篮球爱好者,他们的投篮的准确率比一般学生高 B. 同一班级的其他学生没有参加投篮技巧培训课,他们投

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技巧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试题1: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2)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答案D。 试题3: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2017三大诉讼对比专题

蒋四金司考三大诉讼专题(2017版本) 三大诉讼易混淆对比表 1、结合自己的各诉讼法讲义笔记,然后背那边,单独背这个对比表效果没那么好。 2、诉讼易混淆的点常考、必须掌握! 3、不要为了对比而对比!!有些东西不考,或者考的非常简单、不会混淆的就不需要对比了,不要自己去拿着法条一个一个对比,那样完全不利于考试! 4、最重要的是长期记忆,不是现在记得!所以区分以后多背!多做题来检测记忆成果! 5、注意:行政没写的同民诉(因为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基本理论 名称刑诉民诉行政诉讼(没说的同民诉) 主体公诉:公诉人、被害人——被告(犯罪嫌疑人)自诉:自诉人——被告 附带民诉:原告——被告原告—被告 第三人 行政相对人/相关人—(具体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 基本原则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5.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6.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平等原则、对等原则、同等原则、调解原则、 处分原则、辩论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法律 监督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 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 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被告复举证责任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

2011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冲刺:破解逻辑判断题型的四种常用方法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都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可 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序。 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容,以题目中的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容,不要对题中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方正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 都是 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 都不是 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 s 是 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 s 不是 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4.A命题(所有S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的关系是: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又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差等关系”。 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见下图:

(完整版)《三大诉讼法比较(2019刑诉版)》

三大诉讼法比较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地域管辖 1、最初作 出具体行政行为 的行政机关所在 地法院管辖。经 复议改变的,也 可以由复议机关 所在地法院管 辖; 2、对限 制人身自由的行 政强制措施提起 的诉讼,由被告 或原告所在地法 院管辖; 3、因不动 产提起的诉讼, 由不动产所在地 法院管辖。 冲突解决: 最先收到起诉状 法院 (1)被告所在地(经 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为一 般原则,原告所在法院管 辖为例外规定;(22-23) (2)民事诉讼中有大 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 定。(24-35条)(离婚 管辖的特别规定;特殊地 域管辖9种;专属管辖: 不动产,港口,被继承人 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 在地。 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 院都有管辖权时的冲突解 决:最先立案法院 (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 为发生地)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 地法院(包括户籍所在地、居所地) 管辖为辅; (2)最初受理地法院审判为 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辖为辅; (3)刑事诉讼中也有一些特 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 经常居住地和学习工作地 冲突解决:最先受理法院 管辖异议 接到应诉通 知10日内 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 间提出 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 不成的,由争议的人民法院分别逐 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 定管辖。 管辖权向下转移 能。上级法 院可以把自己管 辖的第一审行政 案件移交下级法 院审判 能。上级法院有权审 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 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 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 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 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 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 级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 有上级法院审理。 不能。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 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不能指 定下级法院管辖。 注: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 徒刑、死刑而向中院提起公诉的普 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后,认为不 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 依法审理,不再交基层法院审理。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逻辑分析类)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逻辑分析类) 逻辑分析类 逻辑分析题偏重于考察考生的缜密严峻的推理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抽象能力,解分析题从宏观角度是对大局的认识,框架的认识;从微观角度是对每个条件的具体使用方法的灵活运用。 逻辑分析题从推理思路上也属于归纳型,即“自上而下推理”,其解题关键是要“把条件用尽”,即对于题目所给出的规则,必须边读题边把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一条条在草稿纸上逐一列出,同时要善于分析隐含条件。解这类考题最好能借助于一些技巧,比如列个表或画个图,有时需要借助于归谬法。 (一)排序 排序是最简单的逻辑分析题,该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A.甘蓝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B.菠菜比莴苣更有营养。 C.菠菜比绿芥兰更有营养。

D.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D项断定: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题干断定: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由这两个断定显然不能推出“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其余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 -去年MBA入学考试的五门课程中,王海天和李素云只有数学成绩相同,其他科的成绩互有高低,但所有课程的分数都在60分以上。在录取时只能比较他们的总成绩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够使你判断出王海天的总成绩高于李素云? A.王海天的最低分是数学,而李素云的最低分是英语。 B.王海天的最高分比李素云的最高分要高。 C.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最低分高。 D.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因为王海天总成绩不会小于最低分的五倍,而李素云的总成绩正好是平均成绩的五倍,所以“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意味着“王海天的总成绩比李素云的总成绩高”。答案A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答案B、C提供的信息不充分。 (二)集合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一)判断标准 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 I度:局部组织疼痛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炎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的分类及处理 1.化学性静脉炎 (1)发病原因:由于刺激性及毒性药物、P H值及渗透压超过正常值、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称化学性蜂窝组织炎。进一步照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2)临床表现:发炎的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有疼痛感,血流受阻。 (3)预防措施 1)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运用系统化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化疗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发生机械损伤,静脉穿刺尽量确保一次成功。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后要正确固定输液针,避免其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2)合理选择血管:①输液部位的选择:任何情况下应避开手背侧、肘窝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手术的肢体末端。输液的适当部位为前臂的近端(未手术)及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下组织的部位。②正确选择输液器具:若静脉条件不佳。留置针优于标准静脉注射针。 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者,应考虑采取皮下贮液器或深静脉留置管,PICC亦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控制微粒输入: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室尽可能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污染。据研究报道,应用精细输液过滤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能有效地阻止微粒进入人体。 4)正确的给药方法: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速度,并做到现配现用。正确的给药方法为:①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无渗漏后方可注入化学药,不能用带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或拔出;②联合用药时,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原则上应先注入非发疱剂,如均为发疱性药物,应先注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③若将止吐药加入茂菲滴壶时应在输注非化疗药时给入;④化疗药物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分钟,或者以5ml/min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而出现损害。 5)护患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其恐惧感。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既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又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6)药物预防静脉炎 A.静脉用药:静脉输注25%硫酸镁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普鲁卡因5~10ml加入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输完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ml快速灌注。 B.药物外敷: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33%硫酸镁纱布沿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拔针后1~2分钟停止湿敷。 C.贴剂的应用:在化疗前将硝酸甘油贴剂贴于穿刺点,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作用。

三大诉讼法比较【魔方司考笔记】

《三大诉讼法比较》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个人账号】:mfskbj 【微博】;魔方司考笔记

版权所有 一、回避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回避人员 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曾为司法人员的辩护人 回避事由 1、与本案有 利害关系。 2、与本案当 事人有其他 关系,可能影 响到公正处 理案件的。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到公正处理案件的。 4、请客送礼、违规会见 5、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持有非上 市公司当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权 6、曾参前不参后 ,发回重来例外 公安司法 工作 人员回避 身份不当 回避 1、本案当事、近亲 2、存在利害关系 3、曾任证、鉴、辩、代 4、辩护、诉代近亲 违法违规 回避 1、违反规定会见 2、推荐、介绍办理 3、索取、接受利益 4、接受付费 活动 5、向当事人融借 跨诉讼阶 段回避 1、曾参前不参后 2、发回重来例外 曾为司法人员 的辩护人 身份回避 相同点 1、离任2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辩护 2、永远不得担任原任职单位办理案件的任辩护人,除非是嫌疑人的监护人、近亲属。 3、其配偶、子女不得担任其任职单位办理案件的辩护人,时间限制是任职期间 不同点 主体 检察院:1、检察人员 2、检察人员配偶、子女 法院:1、审判人员 2、其他法院工作人员 3、前两者的配偶、子女、父母 例外 1、检察人员配偶、子女不得担任检察人员任职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的辩护人,没有例外。 2、法院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逻辑判断题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解答逻辑判断题应坚持五原则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逻辑判断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的逻辑判断能力。这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 出一段陈述,而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 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该部分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考察应试者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题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考生应注 意的是,这部分并不专门考察逻辑学及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其面对所有考生,坚持“一视同仁”原则, 考查的只是考生的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那么应试者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摆脱烦琐细节和冗余文字的干扰,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迅速 找到正确的答案呢?学易公务员行测专家提醒考生:这部分试题在考试答题时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 问题先于题干原则。先看问题再读题干陈述,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中问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几大类,因此,阅读题干前先看问题,根据问题判断属于哪一类题型,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陈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 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2. 紧扣题干答题原则。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答题原则,不可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来进行推理,不能因觉得给出的陈述 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差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 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3. 题干前提为主原则。当试题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看起来都有道理,令应试者很难做答时,应试者应坚持“题干前提为主”的原则,选项看起来有道理并不等于与题目给出的前提陈述直接 相关,正确的选项应该从前提陈述直接推出,当某个选项的论述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陈述中直接推导 出来时,应排除这个选项。 4. 化繁为简原则。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要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例如:做三段论题型时用画圈的方法(即欧拉图);做关系推理题时可以画表格等。 5. 巧用方法原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利用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因为利用这两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无须让推理进行到底,很多情况下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已经排除掉了三项,这样在 帮助考生选择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另外,当逻辑判断涉及数学问题时,思路要拓宽,要 敢于借用数学方法(例如:计算法)来解题,不要认为逻辑判断题就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题。 逻辑判断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三大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

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是三大诉讼法中都有的重要环节,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在行政诉讼中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 在刑事诉讼中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逋; 在民事诉讼中有: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 一、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行政诉讼法中强制措施的相关条文有: 第四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六)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

复议。 行政强制脱胎于具体行政行为,从属于行政措施,它与行政处罚、行政决定、行政命令等相并列的一种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预防和制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而实施的强行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为。行政强制若以行政相对人必须履行一定义务为前提的就是行政强制执行,即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就是行政强制诉讼。 二、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中强制措施的相关条文有 第五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一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