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篇一:关于孝道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二:关于孝道的故事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

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多多体谅他们。

篇三:关于孝道的故事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啊!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地点点头。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篇四:关于孝道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五:关于孝道的故事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篇六:孝心的故事

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

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mào dié)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

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 ǔnì)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考虑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

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

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保持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后来,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

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

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现在又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而现在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轻松愉悦。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

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现在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但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善有善报。

我相信。聪明的你也一定相信!

关于孝的故事22个

《关于孝的故事》 关于孝的故事(一): 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之后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 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十分悲痛。仁杰明白他的痛苦情绪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 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关于孝的故事(二):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 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 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期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 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 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之后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 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关于孝的故事(三): 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 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 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 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 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 室春风不断吹 关于孝的故事(四): 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着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以前 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 权势的人,导致之后自我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 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此刻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 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 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孝心小故事 孝顺小故事

孝心小故事孝顺小故事 有这样一个儿子,她就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就是她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她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她一边瞧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她们比交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就是,这个瞧就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她。 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来镶牙。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她衣冠楚楚,吸的就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话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 正当她们义愤镇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她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就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她不高兴。 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孝顺,这样的爱就是不要回报的。 短篇小故事二 我上床的时候就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您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

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您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瞧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就是叫您六点不?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您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您瞧您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就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就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她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您怎么不等她们上车就开车?"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就是我爸爸妈妈!今天就是我第一天开公交,她们来瞧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瞧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就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您会迟到。"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关于孝顺的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瞧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您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多多体谅她们。长晚集团滚动新闻5月5日湘潭讯(记者刘炬)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被人传诵;而今,在湘潭大学有一位美丽的女大学生背母上学的事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一、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二、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

关于孝、感动的素材

2012年高考作文主题资料选编 主题一:孝道 【素材积累】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孟佩杰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两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药膏。孟佩杰就这样一直悉心照料养母,不离不弃,直到考上大学还是如此。2012年,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为他抵债赎身。 3、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4、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5、朱寿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热点素材一】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中,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不孝生”的新闻甫一传出,立刻引发了诸多争议。许多人为新规叫好,认为百善孝为先,此举应该大力推广。某中学校长说:“优秀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然而,也有人担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考核最终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什么实际效果。 【热点素材二】 公务员廖天野殴父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 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那你知道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诗曰: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①。 明朝河南汝阳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靠种田为生。有一次,刘玉站在田里的土堆上面,叹息着说:“我只生女儿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他的话被第四、第六两个女儿听见了,很心痛年老的父亲。于是两个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穿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老父的欢心。等到父母先后去世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她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像父母生前一样地问安。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她们的家里去问候她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注释】①承欢菽(shū)水: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意思是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崔唐乳姑诗曰: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寿终,称妇贤德。 唐朝有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管①,是河北博陵人。他的曾祖

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不能吃饭。崔管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到堂前拜见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吃着自己的奶。日复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吃饭,可是好多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康健。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她的房里面去探望她,她就对大家说:“媳妇对我这么孝顺,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她的恩德,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个个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长辈,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个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首屈一指地推尊崔家。 【注释】①崔管:又叫崔山南。 关于孝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秀贞谏母诗曰: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明朝杨秀贞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女儿,一直想生个儿子,没想到第四胎又是个女儿,气恼之下,就把新生的女儿扔进水里。这时候,刚刚十三岁的杨秀贞,急急忙忙把妹妹抱了起来,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想生儿子,竟弄杀女儿,那就更不能够生儿子了。假如母亲因为忧愁陪嫁费钱,那么把将来给我的嫁妆给这个妹妹就好了。”杨秀贞的祖母听了,就骂她不懂事理,杨秀贞又跪着禀告祖母说:“祖母天天念着阿弥陀佛,现在见死不救,那么念的佛又有什么用处呢?”祖母也被她感动了,于是留养了这第四个孙女。过了两年秀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在母亲生儿子的当天,父亲梦见了秀贞的祖父说:“第四女若不留养,这个儿子你绝不会得到!”是因为秀贞的跪禀之

史上最感人的孝心故事

篇一:感人故事--孝心 感人故事--孝心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真的要送我回家吗?」「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篇二:感人故事--孝心 感人故事--孝心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篇三:孝心少年感人事迹 毛岸龙的故事 他,年仅十四岁,却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整个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每个人的尊重,也为我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他,就是毛岸龙,伊滨区李村镇偏桥村的一名普通少年。 岸龙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2009年,母亲又得了糖尿病,干不了活,严重时甚至会随时晕倒。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继父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让这个曾饱经风霜的家庭如履薄冰,然而祸不单行,工地上的一次意外让继父伤了双腿,这个脆弱的家庭更雪上加霜了。

孝道观后感

孝道文化观后感 王新艳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则公益广告,主要内容是讲当年迈父母不小心将饭粒掉在桌子上的时候,当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搀扶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车上所有人都在极其专注的盯着电视屏幕,车厢内顿时清静了许多。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创意者是谁,但他的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广告能重新换回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的那份爱与敬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跟这个公益广告比起来“脑白金”简直是垃圾,“黄金酒”也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 回头说说现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许是他们太小不懂得,然而这些都过于牵强,都不是应该让爷爷奶奶替着背书包的理由,也不是冲他们大呼小叫的借口,很多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呢,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够的,背的再熟练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也是毫无意义。说到这不得不再提到一个公益广告,就是“给妈妈洗脚”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什么叫言传身教?你的一言一 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关于“孝道”方面的活动及教育,社会也应当多出现以上两个公益广告式的宣传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对于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限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对于孝道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扔两个钱,就叫孝顺。重温儒家文化,暂缓匆匆的脚步,对自己的孝道进行一次审视与洗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辈定当从之并日省三身。篇二:感恩母亲、弘扬孝道观后感 《感恩母亲,弘扬孝道》观后感荆州市文星中学陈德智昨天晚上看了荆州电视台社区频道《好人开讲》第一期节目,主题是《感恩母亲,弘扬孝道》,

孝心的故事

孝心的故事 在旧社会一个穷苦人家里,女人刚刚死了丈夫,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十二岁的大儿子看到一家人饿得奄奄一息,于是作出一个决定:卖掉自己,以解燃眉之急。他不顾妈妈的痛哭和阻拦,硬是跑出去把自己卖给人贩子,然后把一块银元和一小袋粮食塞给母亲说:“妈妈,以后儿子不在您身边了,就让这块银元替我尽孝心吧!”说完,磕了几个响头,含着眼泪跟人贩子走了。那一小袋米,救活了全家人,而那块银元,被女人用布层层包好,揣在胸口。 不久,为了躲避战乱,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加入了逃荒的人流。一天,当他们踉跄地走在路上时,忽然枪声大作,不断有人惨叫着倒下,人群顿时大乱。随着几声枪响,女人也应声栽倒在地,两个孩子扑在她身上哭做一团。不一会儿,女人渐渐睁开了眼,摸摸中弹的胸口,竟然不疼,也没有血流出来。当她疑惑地站起来的时候,砰地掉下一个东西,拾起来一看,是那块被她藏在胸前的银元。只见包裹银元的布已经焦糊,银元被子弹打了一个大坑。女人顿时泪流满面,喃喃地说:“儿啊,你变成了一块小小的银元,还在冥冥中保护着妈妈呀!”经过那场劫难后,女人更加珍惜这块银元,她总觉得它就是儿子的化身。她叮嘱孩子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动它。一次,女人得了很重的病,孩子们只得把她送到郎中那里。郎中检查后说:“如果不赶快用药就没救了,可药很贵,你们有钱吗?”孩子们咬咬牙,从母亲怀中摸出一块银元。郎中端详了一会儿疑惑地问:“上面怎么有个坑呢?”孩子们讲了它的来历。最后说:“妈妈说,这块银元就是哥哥,如果妈妈醒着,宁可死也不会用它买药的。”郎中感慨地说:“还是把你们的哥哥交给你们的母亲吧,他的孝心就可以买这些药了!”受到感动的郎中把药送给了他们。女人吃了药果然好转了,当她得知真情后,流着泪长叹道: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一):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

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二): 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的故事(三): 关于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篇一:关于孝道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二:关于孝道的故事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

孝心故事(10则)完美版

《孝心故事》 孝心故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心故事(二): 孝心的故事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

关于孝道的故事有串词的

关于孝道的故事 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 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解读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 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 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 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 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孔子赞扬说:“仲由侍奉父母, 可以说是生时尽力百里负米,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有诗颂曰: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 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 刘护表而异之。 东汉江夏的黄香(博通经典,文采飞扬,曾任魏郡太守。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九岁时母亲去世,终日思念感怀,极其感

切,乡党们都夸他孝顺。他见父亲劳作辛苦,伺候父亲非常尽心。夏 天酷热,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为父亲温暖 被褥。太守刘护大为惊喜,特意表彰了他。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 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 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 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 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 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 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 择了坚定的人。 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24孝,我们应该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辩 证的借鉴。

让人泪奔的孝道故事

让人泪奔的孝道故事 故事1:《一碗水饺》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自己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你。”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你却对我怎么好,可是我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了,还说以后不让我回去了!”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怎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给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她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时,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饭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是的,母亲给我们煮了十几年、几十年的饭,给我们洗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衣服,小时候不知为我们跑了多少次医院,跑了多少次学校,从小到大父母不知为我们掉了多次次眼泪啊……这一切一切的付出,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当我们多为父母操一点心时,多为父母付出一点时,我们可能就会抱怨,就会发火…… ——为什么我们可以和朋友聊天聊上半天,却不能和父母亲说上一句话两句话呢

5个关于孝道的成语及其典故

5个关于孝道的成语及其典故 1、弃官寻母 成语典故: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以前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孝感动天 成语典故: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3、鹿乳奉亲 成语典故: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

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百里负米 成语典故: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 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 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 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 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 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 语·致思》) 5、亲尝汤药 成语典故: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 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 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 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 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最佳答案

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最佳答案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 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关于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应该是指《二十四孝图》上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 01 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03 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 04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最新孝敬故事

最新孝敬故事 篇一:有关孝敬的小故事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 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 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 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 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 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 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

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

“传承孝道继承美德”专栏 小故事 1、《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 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了。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忽然,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

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 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 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

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 弃官奉亲 荥阳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四):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