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航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民航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民航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民航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民航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编者按: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要求,作为全国人才规划体系18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和现代交通运输业人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用航空局组织编制了《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该规划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民航强国建设需要和行业人才队伍实际,围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培养,提出了统筹推进民航“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四大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工作五项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经民航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并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予以发布。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着眼于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规划。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

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定的科教和人力资源基础。

人才是民航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后十年,是国家交通运输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加快民航发展、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航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民航强国战略为统领,以保障持续安全为前提,以夯实发展基础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系统,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民航已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民航业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特征决定了人才的重要性。推进民航强国建设,全面实施持续安全、大众化、全球化三大战略,必须大力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民航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满足了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民航人才队伍的

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还跟不上民航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步伐,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建设民航强国,需要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工作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2010-2020年全行业人才工作,以民航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立与民航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方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

民航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增强民航业服务大众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具体表现在航空公司强、机场强、空管强、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系统强、政府对民航发展的引导和管理能力强。到2020年,是全面强化基础阶段;到2030年,是全面提升质量阶段。民航业人才发展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和全面服务于民航强国战略要求。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

强业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航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服务民航强国建设是民航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民航强国建设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制定人才工作政策措施。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民航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以用为本、创新机制。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围绕适应行业要求和用好用活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发挥才干、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要创新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行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善于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导人才,一批执法能力强的监管人才、竞争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才、创新

能力强的科技人才,大力培养民航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注重人才队伍整体开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安全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民航业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着眼民航强国建设需要,全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航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09年年底,民航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1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49万人,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61万人。预计到2020年,民航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4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140万人,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总量(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中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比例不断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逐步提高。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领域,造

就大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

二、统筹推进民航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民航各级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培养一批善于引领行业发展的党政领导干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民航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到2020年,民航党政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主要举措: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倡导坚定信念、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后备人才,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民航单位少数民族干部和当地干部的培训培养。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

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二)民航公务员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提升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能力,全面加强民航各级公务员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民航公务员队伍。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工作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制度、执法责任制度、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建设一支具备民航专业知识和法律背景的监察员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民航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素质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监管能力增强,促进行业监管协调顺畅。

主要举措:严把入口,优先选拔具有民航专业背景、法律专业背景和经济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一线监管队伍,优化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强化培训,坚持公务员轮训和调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方法和内容,完善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整合各类监察员培训,提高培训效能。积极推动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交流任职,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到航空公司、机场等基层一线单位工作锻炼。探索建立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试行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人才分类管理,拓宽监察员队伍职业发展通道。

(三)民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民航实施全球化战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推进民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民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民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充足,能够引领民航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脱颖而出。

主要举措:依托大型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民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进修和交流,使他们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升战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治理水平。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航空运输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四)民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培养飞行、机务、空管、签派、机场管理、机场工程、适航审定、通用航空、航油管理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占民航直接从业人员总量

的23%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主要举措:进一步扩大院校对民航特有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人才储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组织实施“民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航局特聘专家和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

深化民航飞行、工程等主体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推进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疏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结构、梯次配备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全行业选拔50名“特级飞行员”、20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完善专业技术岗位序列,严格岗位技术标准。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

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有序流动,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退出一线岗位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五)民航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民航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标准提高的要求,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推进民航安检、乘务、航油、机场、运输等专业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培

养一支技能合格、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示范引领,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技能型人才占从业人员队伍比重逐年提高,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相当比例。

主要举措:完善以民航企业为主体、民航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依托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民航院校,建设示范性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完善具有民航特色、有利于技能人才辈出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继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探索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发挥企业的优势特点和积极性,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交流以及发明创造和革新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三、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一)民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行业重点专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发展需要,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人才目录。适应行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指导直属院校扩大特有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行业内外、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培养民航专业人才。

强化岗位培训,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做好专业人员的岗位复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构建执照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专业培训体系,建立飞行员、管制员、签派员定期联系机制,促进关键岗位人员的协同配合。加大对重点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培养力度。

加快培养飞行人才。引导飞行院校扩大培养能力,创新培养模式,在航空公司“订单”培养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一定的国家计划,保持一定的飞行人才储量。逐年提高招飞录取成绩,确保生源质量,提高飞行员的英语应用能力和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注重对年轻飞行员的培训培养,引导飞行人才全面健康成长。总结飞行员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缩短成熟机长培养周期,不断优化飞行队伍结构。引导和激励飞行员总结飞行经验,钻研飞行技术,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重视签派人才培养,建立签派岗位技术序列,适应现代化运行控制技术的要求,强化岗位培训,提高飞行、签派的协同决策、协调指挥和国际交流能力。

加快培养机务维修和适航审定人才。重点培养维修工程师,规范维修工程师岗位资格管理,建设覆盖维修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培训体系。完善适航审定机构建设,提高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能力。围绕国产大飞机项目设计制造使用需要,加强高层次适航审定人才培养,培养50名具有国际水平的适航审定专家队伍。支持民航院校建设适航审定专业,提高适航审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适航审定博士点建设。

加快培养空管人才。推进院校空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空管新技术、新知识发展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把好人才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建立完善空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加快培养成熟管制员以及流量管理、空域规划、飞行程序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实施空管“双百”人才建设工程,在空管领域选拔培养100名高级管理人才和100名管制、通导、气象等专业技术专家。

加快培养机场管理和机场工程专业人才。适应我国机场建设步伐,以提升机场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强机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机场建设管理、经营管理、运行管理、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能力,培养500名机场运营管理高级专业人才。规范机场专业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强化现场运行指挥、机场场道维护管理、机场鸟害防范、机场助航设施及供电管理、航空油料等机场保障人员岗位复训,疏通机场专业岗位和管理岗位发展通道。着眼于提升大型国际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培养50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机场管理专家。

加快培养通用航空人才。重点培养通用航空所需的飞行、机务、经营管理、行业监管等专门人才。完善通用航空飞行、维修执照培训体系,在民航院校中针对通用航空发展需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增加教学人员及设施设备的投入,扩大通航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境外资本投资兴办通用航空人才的培训机构。积极扩展通用航空急需人才的引进来源,进一步畅通现有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秩序。

加快培养航油管理人才。适应我国机场建设和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油料整体建设,提升航油工程建设、安全运营、客户服务等综合管理能力,培养200名航油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高级人才。规范航油专业岗位资格准入制度,疏通航油专业岗位和管理岗位发展通道。着眼于大型航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20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航油专家。

(二)民航重点区域人才支持计划

支持中小机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在总结西部新建机场岗位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开展机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培养。继续组织实施“中小机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立足当地人才培养,规范和完善机场通信导航监视、管制、气象、机务、安检、场道维护管理、机场鸟害防范、机场助航设施及供电管理、航空油料、地面服务等岗位培训,逐步开展机场经营管理、运行指挥保障等机场运营管理人员培训。

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民航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西藏、新疆民航事业发展,立足少数民族人才和当地人才培养,鼓励民航院校与西部地区民航单位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加快民航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制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民航单位就业扶持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管理骨干和专业技术骨干到西部地区民航单位支持工作、挂职交流,在培养使用、工资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三)民航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计划

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成立民航教育咨询委员会等专家咨询机构。加强民航特聘专家和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选拔范围,吸引行业内外和国际民航相关专家为民航发展建言献策。完善专家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支持专家参加国际科研计划、学术交流和到国际性组织工作,参与国际民航事务。以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为目标,围绕提高民航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和民航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

(四)民航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实施“民航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加大对优秀中青年管理骨干、专业技术骨干、科研骨干、教师骨干和技能骨干的培养和资助力度,实施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加快优秀拔尖人才成长。积极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资助,选派中青年教学科研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组织实施民航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百人计划”,每年从全行业选派20名中青年专家和优秀年轻人才到国际民航组织工作交流、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

适应中青年干部成长规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民航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民航各级后备干部培训培养,不断扩大“中青班”等中青年培训项目的影响力。

(五)民航“蓝天学子”培养计划

加大对院校建设支持力度,扩大培养能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强

院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等重点工程,促进院校建设发展。

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加大民航直属院校飞行、机务、空管专业招生计划安排。指导非直属院校参与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相关专业规范。逐年扩大机场管理、机场工程、适航审定、通用航空等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院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在课程与教材建设、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飞行、机务、空管等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加强机场安全运行管理相关专业建设。支持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建设。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现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培养高素质民航工程人才。

开展“蓝天学子”培养。在民航院校深入开展建设民航强国宣传教育,鼓励学生了解民航、热爱民航、投身民航。建立民航院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设立“蓝天学子”奖学金,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选拔优秀学子进行定向培养,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制定本硕衔接、国内国外衔接的培养方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四、加强平台建设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行业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基础设施

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搭建公共平台。鼓励民航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一)重大项目人才培养平台

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结合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新一代空管系统、国产大飞机等国家和民航重大工程建设进程,依托实施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空管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维修保障等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民航运行标准制定等管理人才。

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和柔性流动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发展民航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博士点建设。

(二)实习实践平台

加强院校实训平台建设。紧紧围绕提高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水平,加强民航飞行、机务、空管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3-4个飞行训练基地和1个通用航空器维修基地。加强飞行转场训练保障条件建设,在3-4个地区形成院校飞行训练网络。新建或改造5个机务维修实训中心,2个空管实训中心,1个机场工程实训中心。

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民航院校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加强航空运输服务和安全教学实验室建设。适应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要,在综合决策管理、安全、运输等领域建设一系列实验教学平台和模拟实验室。

加强企业实践平台建设。支持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单位实践基地和培训中心建设和开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公务员、院校师资和科技人才到企业实践基地锻炼。鼓励高校引进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的工程背景,鼓励民航企业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创造必要条件。满足民航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工学结合,鼓励校企共建生产实习基地。

(三)远程教育平台

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民航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开发培训课程,编写培训教材,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远程学习系统。

以科研院所为中心,利用民航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集合政策法规、运行数据、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最新动态等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加强航空安全信息、民航经济运行信息平台等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机场工程、适航维修、安保信息、通用航空、航行新技术等专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民航信息化体系,促进民航信息资源共享。

推进民航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院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校园网络的终端设施普及和网络的升级改造,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

联网。建设民航院校公共数据中心,促进办公自动化、“校园一卡通”、远程教学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设民航院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民航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院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管理信息化进程。开发民航飞行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飞行计划安排、小时管理、维修管理、航材计划、航油管理、空管计划安排等程序,构建信息化飞行训练管理体系。

(四)国际交流平台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天空开放”趋势,围绕民航业全球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民航事务,搭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平台。继续扩大“民航发展论坛”的影响力,利用航展、中外航空论坛等形式宣传中国民航成就,在涉及民航事务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行业专家和青年人才到国际组织、国外知名企业、航空院校工作交流和学习进修,培养一批了解国际民航运行规章标准,熟悉国际民航事务的航空运输管理人才和外交人才,提高中国民航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开放的姿态“请进来”,聘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或访问交流。鼓励民航企业“走出去”,输出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持民航企业国外分支机构招募当地人才。援助发展中国家民航人才培养,总结推广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等经验。

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推进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坚持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行业人才预警、储备和动态调控机制,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扩大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推进“人才培养联盟”,建立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单位人才培养协调机制。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院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

(三)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

拔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

(四)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民航杰出贡献奖”,奖励为民航强国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五)建立人才开发协同机制

建立民航单位人才开发协同机制,促进人才工作合作交流,加强政府对行业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促进专业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引导急需紧缺人才向西藏、新疆、中小机场等地区流动,推动地区间人才合理分布、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六、组织实施及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民航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才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编制本单位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各级领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提高人才“含金量”壮大产业“牛鼻子”―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 队伍建设作者:一凡“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 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 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 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 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 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 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 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 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 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 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 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 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 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鱼、横江葡萄、遂 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 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 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 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 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 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

最新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落实“桥头堡”战略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推动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根据中央、省、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人才资源“欠开发”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瓶颈因素。未来几年,是我市加快“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和大广州卫星城”建设,落实“桥头堡”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参与区域人才竞争、打造人才比较优势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各地各部门要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把人才优先发展部署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二)明确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党管人才、人才优先原则,围绕落实“桥头堡”发展战略和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住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效能显著,与我市城市定位、功能相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党政人才培养。一是继续发挥好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每5年对全市党政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政治理论轮训。二是深化政企合作,进一步擦亮“清远干部大讲堂”干部培训品牌。三是继续选派党政干部到国内著名高校轮训,同时开拓国(境)外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党政干部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选派新提拔的县处级干部到我市较大规模非公企业挂任党组织书记1—3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中培养锻炼干部。定期组织党政人才到先进地区跟班当“学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五是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疏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高级人才与党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doc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 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 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 19 人,在编干部职工 19 名,其中公务员 8 人,技术人员 10 人、工勤 1 人。 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 5 人,占全局职工的26。 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 2 人,占技术人员的 20;中级职称 2 人,占技术人员的 20;初级职称 6 人,占技术人员的 60。 2017 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2 人,干部

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018 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2 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 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 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在管理人才方面。 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 全局编制数为 22 人,其中行政编制 9 人,事业编制 12 人,工勤岗位 1 人。 现有人员 19 人,空编 3 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 30 岁以内 2 人,占 10;30-40 岁以内 4 人,占 21;40-50 岁以内 5 人,占 26;50 岁以上 8 人,占 43。 2012 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 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 人,占26,但其中4 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集乡张一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马中字【2013 】052 号《马集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以打造我校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 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 培养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 2. 培养模式

分类别: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T学科带头人T名师T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T模范班主任。 分层次:各类人才称号分为乡级、县级、市级等层次。 3. 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 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 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 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 年。 四、培养方案 1. 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 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如爱岗敬业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校本研修之星、管理之星、师德之星、读书之星、爱心之星等明星称号。)各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 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县、市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

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提案

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提案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人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性专业人才队伍,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符合我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形成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的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后备干部任务,保证我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内容和措施 我校在党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推进党的组织制度改革。着力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发展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依纪从严管理干部,把严肃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通过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创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流动配置、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开发、引进工作机制,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提案人:曾奕 李宁博 何庆红 王岩(女)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

业比例失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核心人才梯队建设方案(2016-2018) (讨论稿) 一、总则 (一)目的: 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及培育,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及保障。 企业适时“换血”,保持企业活力与加速度,同时能在内部形成一种良性人才竞争,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平台。 (二)原则: 1.“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 原则。 2.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人才梯队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3.持续性原则。人才梯队培养工作是长期性工作,原则上每年要进行人员的更新, 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4.共同培养的原则。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三)组织: 人力资源部是牵头和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及人才梯队计划的具体实施。 二、梯队计划与人才选拔 (一)公司核心人才的界定: 公司的核心人才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条件:企业价值大、市场较为稀缺,也就是既对企业作用大又难找的人才才能称为核心人才。公司建立员工管理和专业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公司的核心人才也分为两类: 综合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二)人员选拔 1.选拔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大专),认同公司 的价值观,态度积极、阳光,专业素质、发展潜力良好,上一年度绩效考核良好 以上,入职公司满1年的正式员工。 2.选拔程序: 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提出申请→上级主管推荐意见→分管领导审核意见→人力资源部汇总,提出意见→公司办公会讨论通过 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下属企业都可以推荐相关人员进入人才梯队,但得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职业发展意愿,然后履行上述程序。 上级主管要与申请对象进行谈话后方能填写推荐意见,谈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员工的优势特长、不足、忠诚度、心态、发展预期、专业技能等。 人力资源部必要时也要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交流。要对重点人员进行个人发展意愿、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作重点关注。 (三)梯队计划 综合管理人才库:高层后备人才库:3-5名,原则上从中层产生;中层后备人才库:每部门或分子公司1-3名,原则上从基层骨干员工中产生。 专业技术人才库:专业技术基层员工的20%左右。 通过梯队建设,实现每一个关键岗位任职人后面有一个胜任的后备人选,一个人可以胜任三个岗位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需指定专人负责上述人才梯队的建设,给予培养对象反馈和指导,并跟踪和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每个阶段培养形式和培养任务的传达、解释、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每个季度对培养对象的上下级进行交流沟通,与培养对象总结季度的培养计划、“五个一”完成情况,将其上下级的意见进行反馈。 ?聆听培养人员对组织的建议并对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协调培养人员的问题 ?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记录,维护和及时更新培养档案。 三、主要培养方式: (一)岗位轮换: 1.前提条件: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具备待任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储备。 2.轮岗周期:一般为1-2年。

某公司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xxxx公司年轻干部队伍 建设情况的报告 xxxxx: 根据《关于调查xx系统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公司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现就我公司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xxxx公司是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所属xx国有独资企业,总资产xx 亿元,注册资本xx万元,注册地为xx市,生产基地位于xx县和xx县境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铀矿开采、冶炼、探矿,现有合同制在岗员工xx 人,其中管理人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技能人员xx人;本科以上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x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xx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xx人,技师x人;30周岁以下xx人,31-40周岁以下xx人,41-44周岁xx人,45周岁以上xx人。 二、年轻干部队伍状况 (一)年轻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 1、基本构成情况 近年来,我公司积极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优秀年轻干部创造脱颖而出的平台,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队伍。目前,公司共有4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xx人(含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占干部总数的66%。其中:本科以上学历xx人,大专学历x人,;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职称xx人;30周岁以下xx人,30-40周岁xx人,40-44周岁xx人。

2、近年来人才引进和储备情况 自2009年以来,公司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购房支助福利、薪酬倾斜政策、解决对象工作问题等措施,引进大学生及专业技术人才共xx人,其中:采矿、地质、测量、安全、物探、化工等主专业xx人,会计、工程管理及其他专业xx人。年轻干部占公司干部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高学历和专业性干部人数不断增加,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特点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挑起了大梁,在公司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司地处偏僻山区、生活环境单调、薪酬缺乏竞争力、两地分居等原因,已有x人辞职(其中,采矿、地质、测量等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x人,中层管理4人),大部分为考研、考公务员或流向薪酬福利水平较高其他矿山企业(如煤矿、铜矿、黄金矿)。 3、薪酬待遇情况 (1)2010年以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公司逐步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年薪制、谈判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激励制度,工资分配向重点、关键和优秀人才倾斜、适当拉开骨干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2)转变观念,以铀矿冶行业较高的薪酬待遇引进和留住人才。矿山企业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加了公司引进人才的难度。为广纳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公司从人才最关心的薪酬待遇问题上着手。对见习期一年内的大学生毕业生按xxxxx万元兑现工资待遇,对工作满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公司按高于老员工年均收入的30%承诺兑现工资待遇。对社会招聘的技术人才,公司根据其能力考核情况实行协议谈判工资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不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四强四优”的一流能源企业,加强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建设,都是各级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森林计划,旨在打造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党群工作四大人才林,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科学发展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思路一:人才来源要遵循优选化。即要坚持以自主培训和好中选优为主,以适时、适当引进成熟性人才为辅的原则,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形式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不断进行方法、途径和形式的创新,把着重点放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并引入竞争机制,结合“112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 思路二:人才培养要深度专业化。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思路三:人才储备要突出前瞻化。随着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和人才引进上具有超前意识,立足企业实际,按照专业相近、能力适合的原则,把有开发潜力的人员安置到相应岗位,通过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并保持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思路四:人才评价要标准效益化。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识才上,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在用人上,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淘汰庸才,用活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效益化,一方面要准确、客观地评价人才,避免人才评价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策一: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体现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具体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企业的决策层要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任务,积极研究、协调和指导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相关工作,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积极性,沟通不同的意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

2019年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才是创业之本,兴国之源。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任何其它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提高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xx市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多种形式途径,积极培养本土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xx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xx市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xx市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xx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xx市自身实际需求相比,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1. 人才总量不足

XX年,xx市完成生产总值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位,在西部10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未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下,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保证。但是由调查结果来看,xx市XX年末拥有人才数23.25万人,较XX年末增长了4.88%。与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相比,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635人。横向比较来看,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XX市,截止XX年底,人才总数达309.31万人,比上年增长32.59万人,增幅达11.78%,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604人。同时,xx市人才总量4.88%的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全市GDP近几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才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2. 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全市人才中,硕士、博士5376人,仅占全部人才的2.31%。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16404人,其中正高职称的2474人,副高职称的12993人,高级职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01%。二是领军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高技能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3.91%,学历偏低。46岁至55岁占42.91%,56岁及以上占10.68%,平均年龄较大。高级职称33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97%,所占比重很小。以上因素导致高技能人才难以进一步掌握高新技术、技能,发展后劲不足。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渐到来,还可能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社会工作人才学历水平

(完整版)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修改稿)

-** 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环球石材集团人力资源部 二零零六年四月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集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 人才队伍,以便建立集团的人才梯队,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二、范围 集团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 三、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四、人才梯队建设组织体系 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各事业部、分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 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五、人才梯队建设目标 人才梯队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 高管理水平的人才。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指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创新型、技术与管理相兼容的人才。 六、实施计划(本实施计划所涉及具体轮岗、兼职人员及轮岗、兼职岗位待与各单位沟通再作确认) 第一部分:轮岗 对象: 集团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1-3 职等具本科学历人员及四职等人员(正职管理干部除外)。 目的:

为集团各单位关键岗位实施继任者计划; 为具有潜力的职员提供职业成长平台; 为集团储备四职等管理干部; 现状分析: 集团1-3 职等中本科学历54 人、硕士 1 人,占集团本科以上学历的50 %,平均年龄27 岁,平均工龄 1.7 年。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具体人员名细表见附件一): 1-3 职等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现状分析 职等职类年龄工龄 二职等三职等经济类生产类营销类技术类20-25 26-35 36-45 试用期内 1 年以内2-4 年5-7 年8 年及以上 29 26 17 4 23 11 28 23 4 6 30 15 3 1 1-3 职等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属经济类主要分布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金资源部、物流事业部、板材事业部、工程事业部,岗位主要为 办公室人员。生产类人员主要分布在工程、北美公司,岗位主要为计调员及辅料采购。营销类人员主要分布在板材、北美、工程、矿产、山东、上 海、中东公司,岗位主要为国内销售、外贸销售、销售跟单、设计公关、韩语、日语销售。技术类人员主要分布在北美公司及工程事业部,岗位主 要为品管和技术部工程师。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二至三职等职员中具备本科学历的都在生产经营一线,且年轻化,是集团四职等关键岗位副职管理 干部储备的最佳人选。 集团4 职等人员(不含正职管理干部)共49 人,平均年龄34 岁,平均工龄 5.3 年。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具体人员名细表见附件二): 四职等人员现状分析( 正职干部除外) 文化程度职类年龄工龄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 中专经济类管理类技术类25-35 36-45 46岁以上试用期内 1 年以内2-4 年5-7 年8 年及以上 15 20 14 16 19 14 33 12 4 4 7 12 10 16

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XX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为掌握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情况和经验,系统分析人才工作现状和趋势,客观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根据某上上级单位钻探工程有限某上级单位文件要求,XX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一、XX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XX单位现有员工71人,其中:正式员工54人,外雇职工1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单位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为46人,30-50岁共22人,大于50岁的员工有3人。青年员工占比为64.8%。从政治面貌上看,单位有中共党员28人,占单位正式员工总数的51.9%,其中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2人;有共青团员21人,占正式员工的38.9%;无党派人士5人,占正式员工的9.2%。从性别看,女性职工为6人,占正式职工的11%,占单位员工总数的8.45%。 (一)、正式员工 XX单位正式员工54人,其中管理人员13人,包括领导职务4人,办公室人员6人,车间管理人员2人,HSE专职监督1人。专业技术人员41人。学历情况如图1。

图1XX单位人才学历情况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人,中级职称11人,助理级职称33人,技术员级2人,技师1人,实习4人。 (二)、外雇职工 外雇职工17人,具有高中文化学历4人,初中学历11人,中专学历2人。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近年来,XX单位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突出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两支队伍”一起抓,使单位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逐步适应了发展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1、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单位领导班子对人才工作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章论述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中观念转变的重要性,提出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观念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43-02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这一精辟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央组织部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对事业单位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 一、必须创新人才认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1.以战略胆识看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科学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种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端正与否,对正在进行的宏伟事业影响极大。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

高度,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并且自觉地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2.以辩证思维看人才,积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人才理论、人才工作实践上的丰富和发展。结合自己做人才工作的体会,笔者感到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鼓励和实现人人都能够成才,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掌握人才标准。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点。人才标准过高过窄,都会挫伤人们的成才愿望。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开放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人才,认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单位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第二,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科学人才观在识别和评价人才上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人才队伍中营造一种奋发向上,见贤思齐的良好导向。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形成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实际工作中,对人才的评价既要看其才能,更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备。要善于把握和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坚持德是第一位的,德在才先,德较才重,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还应当按照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把能力与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标准,合乎人才评价的客观

加强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加强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 设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加强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通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的基本措施,拟为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言 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并党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不仅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而且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到基层从事党政工作,既是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坚持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导向,十分重视基层党政人才培养,一方面推动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去挂职缎炼,一方面不断夯实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并逐步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链条。十八以后,中央进一步就年轻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践缎炼、党性修养、作风建设、选择任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基层党政人才

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各基层地方政府也大力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本文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据此提出改善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为我国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 自2009年以来,党中央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印发《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省部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做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战略高度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根据干部队伍任职年龄合理结构科学配备要求,紧密围绕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岗位配备需要,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老中青梯次配备,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年龄阶段干部的积极性。这些关于我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

2020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2020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2020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持续推动制度创新, 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对这个要求,结合中 央及省、市委组织部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 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市人才队伍现状实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 础上,就如何增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增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增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都面临着经营 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 wto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 竞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 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无论 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 促动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增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农业提出了新 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 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 拓展,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 上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 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农业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和对策建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哪个国家智力开发好,哪一个国家就富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也如此。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蒲江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增强在大成都区域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坚持“人才兴县”的发展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挖掘、使用、管理好党政人才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蒲江县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县辖8镇4乡,109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6.1万,共有干部总数4959人,其中公务员989人,拟参工人员102人,事业管理人员3928人。近年来,我县按照《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及中央、省、市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开发人才资源,营造公平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一批批新进公务员源源不断地充实进机关队伍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党政 干部打破了“四平八稳过日子,旱涝保收领工资”等传统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 他们纷纷参加自学、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丰富了自身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和经济管理知识,使全县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专以上文化(含研究生)呈倒金字塔结构,党政人才不断向高文化结构发展。进几年来新进入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队伍的,全部为省市统招录取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而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呈金字塔结构,低学历层次逐年下降。党政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向高层次较快递增,知识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政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专业、工程技术等类专业人才都的比例有所上升。 (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通过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民主推荐、实践了解、培育选调生和到龄离岗等措施,我县切实加大了年轻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党政人才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9人,局乡级干部456人。其中,30岁以下 4 人,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富裕县水务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动机。实现科学治水的目标,更好的为小康社会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目前基层水利建设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基础性工作为主,对人才需求虽然不象国家水利部门那样高,但由于水利工作的特殊性,人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水利建设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目前,地方水利建设队伍普遍存在职工年龄偏大,技术人员偏少,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分布不均。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行政干部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的多,年轻有为的少;技术干部按部就班的多,钻研创新的少。 2、近十年来,从事水利的专技人才和适用性较强的技术骨干呈递增趋势。要求参加非专业性学历培训人数多于专业学历培训的人数。 3、引进招聘专业人才存在受机构改革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未引进一名本科水利专业毕业的学生。 4、水利工作因环境艰苦、经济待遇低于其他行业,加之机构改革使水利机构和队伍的不断萎缩,人才的利用和调配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才流失。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各级水利部门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水利职工人才队伍的领导,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各单位党组织要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切实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确保水利人才工作在党组织工作中始终有位置,出台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切实管住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现象。三是尽力挖掘现有水利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将在非水利专业岗位上的懂专业、懂技术的水利专业人才使用到水利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充实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壮大水利技术力量,为快速发展的水利事业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二)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通讯设施迅速发展,不出屋外,各种信息便可知晓,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比较活跃、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贯穿于水利工作全过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利职工队伍,为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一是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要有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过硬的政工人员作保证。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期工作来抓,建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党政工团齐心抓、分管部门重点抓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格局,坚持不定期对政工人员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政工队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抓思想从水利工作出发,抓工作从职工思想入手,不断增强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二是狠抓理论学习,统一职工思想。把抓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职工的思想,作为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