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11渠道分析

711渠道分析

711渠道分析

711渠道分析

7-11便利店采用规模经营,并且开展特许经营(一个重要策略是集中开店——集中开店是指在某个重点区域内以密集开店的方式,迅速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

日本7-11便利店正是采取特许经营这一市场扩张战略在有形来场上进行“圈地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7-11便利店始终坚持这种稳扎稳打的开店策略,在一个地区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地区,而不是追求全面开花,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实现赢利。

由于采用不同地区授权加盟特许开店的发展模式,7-11目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授权给伊藤洋华堂日本Seven-Eleven公司、香港牛奶公司、台湾统一超商、泰国正大集团四个公司统一经营。其中,伊藤洋华堂负责北京市场,香港牛奶公司负责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则由正大和台湾统一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在中国国内,7-11很早就锁定——“城市的快速走廊—地铁”,并与广州地铁公司积极进行合作,在各分站设立连锁便利店,于国内尚属首例。7-11配合地铁顾客的独特要求,对广州地铁站分店内的产品进行调整,主要以售卖报刊、饮品、早餐等为主。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吉利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

-711便利店陈列心理学

提及日本便利店,7-Eleven已成为标杆,业内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本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作为零售业的标杆店铺,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7-Eleven 一路崛起的背后,究竟蕴含了怎样的秘诀?解读顾客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工作7-Eleven的缔造者铃木敏文认为,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可以只凭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做生意,但在物资过剩的消费型社会,想要做好生意,不仅要懂得经济学,还要了解心理学。一、价格心理学:“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所谓价格心理学,是指在价格设定方面,要从解读消费者心理入手。7-Eleven在打造热销品时,就会很巧妙的运用到价格心理学。通过陈列三种相似产品,利用价格区别,来打造“中间价格”产品,使其成为热销品。铃木敏文认为,较之“极端价格”,“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打个比方来说,同一个品牌的脱毛膏,店铺中陈列38元和88元两种价位,理所当然,38元的脱毛膏比88元脱毛膏销售的好,但当加入108元的脱毛膏时,88元的脱毛膏则成为了三种商品里最畅销的。在铃木敏文看来,当脱毛膏只有两种的时候,顾客并不能真正意识到88元脱毛膏质量上的优势,当顾客难以对品质进行比较的时候,自然会将价格作为衡量标准,认为38元脱毛膏价格便宜,品质看起来也不会太差。但当三种脱毛膏陈列在一起,顾客就可以通过价格、品质两方面来评估商品的价值了。二、数据背后的消费者心理7-Eleven在做数据分析时,也区别于常用的“ABC”分类法。在“ABC”分类法中,A级为“热销品”,C级为“滞销品”,然而,这种方法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如果X商品销量为100个,Y销量为50个,Z销量为30个,通过“ABC”分类法来看,X 商品应该是热销品。但是,倘若Z的库存只有30个,而且一天之内就售完,那么热销品应该是Z才对。所以,铃木先生认为并不能简单的按照ABC分类法分类,在市场营销中,必须要读懂数字背后蕴含的顾客心理和情感,在分析是否为热销品时,不仅要关注数量轴还要关注时间轴,从7-Eleven在的POS系统中,提取每个商品售完的具体时间,结合具体数字,这样才知道那种商品才是真正的热销品。支撑7-Eleven经营的“单品管理”7-Eleven的各门店无不是依据假设来下订单的,然后通过POS数据查看销售情况,来验证商品销售状况是否和假设一致。通过不断的假设和验证,随时掌握每种商品是热销还是滞销,从而提高订货的精确度,这就是7-Eleven的“单品管理”。“单品管理”概念是7-Eleven的主干,所有的系统都是为实现单品管理而存在。某家分店建立了某种假设,某个商品要引进多少量,总公司都要能应付。7-Eleven必须保证总公司能迅速的处理由分店传来的订货资讯,为此所需的材料掌握,有效的物流,以及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果分店是目前,则幕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实现单品管理的前提。可以说,“单品管理”象征着7-Eleven的总阀门,用来持续应对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在全日本超过一万家的分店里,执行“单品管理”的不仅有老板、店长,还有兼职人员,也是这种“单品管理”造就了7-ELeven的强盛。框架效应——表现形式不同,销量也不同所谓“框架效应”是指改变事物的表现形式和描述方式,或许就会改变人们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所遵循的框架,并导致不同结果的发生。研究发现,同样的促销活动,同样的服务,同样的商品,只要读懂顾客心理,改变表现形式,就能发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和购买欲。例如,7-Eleven经常会实施“百元均价饭团”活动,在打折的表现方式上,与其使用降价的形式,不如直接用“均价100元”更吸引顾客;同样一种绞肉,“80%瘦肉”和“20%脂肪”的描述虽然本质在完全相同,但实际购买时,顾客却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在“现金返还”活动中,虽然“现金返还”相当于变相打折,顾客需要去收银台付账,然后去专门服务的柜台返还现金,遇到人多时还得排队,这对于顾客来说比直接打折要麻烦的多,可是,“现金返还”却比打折更具有吸引力。优化货架的意义——越是精选,顾客在选择时越不会犹豫7-Eleven为了尽量有效的利用店里有限的空间,会在种类丰富的主力商品中选取最受欢迎的几款,贯彻货架优化战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营业额。优化货架为什么重要?如果一件商品能够在货架上占据足够的空间,就能提高自身表现力,更有效的发挥其魅力。同时对于顾客来说,每件商品都能看得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一种可以热销的商品,经过优

物流工程711案例分析

物流工程 题目: 7-11便利店物流配送中心分析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22 学生姓名:刘玉熙学号: 201206104208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 1. 配送中心概论 (1) 2. 7-11便利店物流配送系统的演进 (1) 3. 7-11便利店配送中心共同配送特点 (2) 3.1 高密度开店模式为7-11集中化物流配送提供了条件 (2) 3.2高端信息化设施为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了平台 (2) 3.3 多媒体配送多元化物流配送形式 (2) 3.4 快速的顾客需求反应系统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3) 4. 7-11便利店的配送中心工作流程 (3) 4.1 备货 (3) 4.2 储存 (3) 4.3 分拣及配货 (4) 4.4 配装 (4) 4.5 配送运输 (4) 5. 7-11便利店的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及布局 (5) 5.1 设施设备: (5) 5.2 布局: (6) 启示 (7)

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姓名: 学号:1307414029 专业: 年级:2 班级: 任课教师: 2015 年 4月

内容摘要 工作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之后各国的思想家学者都展开了对工作分析的研究,使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壮大。工作分析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为冗余设计,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在我国,工作分析在企业中普遍进展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运用新的工作分析方法,为企业发展提速。 关键词:工作分析;企业;冗余设计

目录 一、引言 (3) 二、工作分析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3) 三、工作分析的问题及展望 (4) (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4) (二)工作分析的新发展 (5) 四、总结 (6)

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一、引言 工作分析能为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招聘、甄选和录用提供依据,为企业员工绩效考评提供了量化的标准和考核依据,是企业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的基础,为组织或团队有效激励员工提供了依据,是实现企业规范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为组织机构设计与定员定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工作分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本文要对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二、工作分析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关于工作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Socrates)开创了关于公平社会特点的学说,在对理想社会的设想中就指出,社会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只有通过社会分工的办法,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社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编写《百科全书》期间,通过观察了解工作的信息,试着自己进行资料图片方面的机器绘制操作,绘制机器图版和说明书,体现出工作分析思想的早期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开展了科学管理运动,其中,泰勒的时间动作研究被认为是科学工作分析的起始。在泰勒等人的研究基础上,产生了工作分析制度。德国“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穆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开创了工业心理学,对工作中的个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适应达到最大化。他的理论促进人事选拔和测评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工作分析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美国“7—11”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开店内部资料

美国“7—11”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 “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特许组织,至1992年底,该公司在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90个分支店。在我国的深圳,该公司自1992年起,就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开展业务,并以出售区域特许权的方式在中国开展特许业务。 为分店着想的特许制度 “7—11”便利店的店铺营业面积按总部统一规定,基本上为100平米。商店的商品构成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商店的商圈为300米,经营品种达300种,都是比较畅销的商品。另外,总部每月要向分店推荐80个新品种,使经营的品种经常更换,能给顾客以新鲜感。商店内部的陈列布局,由总部统一规定、设计。商店的建设、管理遵循四项原则:A必须商品齐全;B实行限度管理;C店内保持清洁明快;D亲切周到的服务。这四项原则即是“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诀。 “7—11”便利店成功的特许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培训受许人及其员工 “7—11”公司为了使受许人适应最初的经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疑虑,在新的特许分店开业之前,对受许人实行课堂训练和商店训练,使其掌握POS系统的使用方法、接待顾客的技巧、商店的经营技术等。另外,总部还应店主的要求,为提高员工、临时工的业务经营能力,围绕商店营运和商品管理、接待顾客等内容,集中进行短期的基础训练。 (2)合理进行利润分配 毛利分配的原则是:总部将毛利额的57%分给24小时营业分店(16小时营业的为35%),其余为总部所得。商店开业5年后,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按成绩增加1%--3%,对分店实行奖励。 如果毛利率达不到预定计划,分支店可以保证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毛利额,保证其收入。 (3)给予多项指导 总部对分支店进行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并从经营技巧培训、人才的招募与选拔、设备采购、配货等方面对分支店给予支持。总部还指导分支店的日常经营、财会事务等工作。总部还负责向分店提供各种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及材料。 加入“7—11”体系的程序如下: (1)公司接待潜在受许人 负责接待的总部人员为了能使来访者成为受许人,向他们仔细介绍公司特许权的情况,并与之认真协商。 (2)介绍“7—11”便利店的详细情况 A.调查店址:为确定能否作为分支店经营场所,总部要进行商圈、市场等方面的详尽调查,并将搜集的数据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B.说明特许合同的内容:就特许权的各项内容和规定,逐条解释说明; C.签订特许合同:在申请人充分研究了业务内容和合同内容,并决定加入后,正式签定合同。 (3)商圈的设计与装修 设计部门详细研究了顾客的经营对策后,设计商店装修方案。 (4)签订建筑承包合同

案例分析2,7-11便利店的物流战略

7-11便利店的物流战略 7-11便利店是现今全球最大的零售网络商,被公认为世界便利店的楷模。7-11便利店取得的辉煌业绩,除了其先进的经营方式与独特的品牌营销外,支撑起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强大的后方物流支持系统。 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企业之一,7-11便利店取得今日的辉煌,与其物流体系构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7-11便利店以区域集中化建店战略和信息灵活应用作为实现特许经营的的基本策略之一,以综合考虑生产厂家、批发商、配送中心、总部、加盟店和消费者的整体结构为思考模式,从而发展出一条不建立完全属于自己公司的物流和配送中心,而是凭着企业的知名度和经营实力,借用其他行业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采取集约配送、共同配送方式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独特经营战略。7-11便利店总部的战略经营目标是使7-11便利店所有加盟单店成为“周围居民信赖的店铺”。这里所说的忠诚度,是通过7-11便利店所特有的三个要素来实现的:首先,只有在7-11便利店能够买到的独特商品;其次,刚制作的新鲜商品;第三,零缺货,即令顾客永不失望的供货。7-11便利店为了确保实现忠诚度所需的三个要素的顺利施行,建立了先进、高效的物流系统,并确定了多个物流战略体系。 1. 区域集中化战略 区域集中化战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地开出更多店铺,待这一区域的店铺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逐步扩展建店的地区。利用这种办法,不断增加建店地区内的连锁店数,以缩短商店间的距离,缩短每次配送行走的距离及时间,确保高效的运载量,从而形成提高物流

效率的基础,使配送地区合理化,配送中心分散、中小规模化。 2. 共同配送中心 由于特许经营企业的单店都是由特许经营总部进行统一领导、授权、管理、培训,同时对各单店的经营进行协调,并作为信息中心为各单店提供后台支持,因此,建立由特许经营总部指导下精心管理的共同配送中心,为不同的特许经营单店进行集约配送与共同配送不但成为可能,更是特许经营便利店的一大优势。7-11在建立其全球零售网络时正是利用了这种优势,几乎所有由7-11总部制定的具体物流战略都必须依靠共同配送中心来实现。 7-11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地域划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场为方圆60公里,各地区设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高频度、多品种、小单位配送。为每个单店有效率地供应商品是配送环节的工作重点。配送中心首先要从批发商或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进各种商品,然后按需求配送到每个单店。 7-11的物流体系并非独自完成,而是由合作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根据7-11的网点扩展,根据其独特的业务流程与技术而量身打造。根据7-11与个生产商、批发商达成的协议,生产商和批发商对各自所在地区内的闲置土地、设施或运转率较低的设施,投资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由参加投资的公司共同经营。生产商和批发商将配送业务和管理权委托给共同配送中心,7-11与参加共同经营的生产商、批发商密切协作,以地区集中建店和信息网络为基础,创造成独自的系统。 3. 不同温度带物流战略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1、万科成长历程分析 1.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24.5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年分别与美国富兰克林铸币公司等兴办了3家来料加工厂,用工数达2500人。 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 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的第一轮扩张期指的是1988年到1994年,尤其是19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后,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实现急速扩张的过程。 万科能实现第一轮扩张,与1993年以前发行A、B股以及增资扩股有密切关系。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

谷歌中国发展历程分析报告

目录 一、案例背景--------------------------------------------------------2 二、关于谷歌的SWOT分析---------------------------------------------2 三、关于谷歌的PEST分析---------------------------------------------2 四、谷歌中国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3 五、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分析------------------------------------------7 六、小结------------------------------------------------------------10 小组分工: 陈志远:整体调度协调,整合组员资料,PPT及分析报告的制作 林戈玉:案例背景,SWOT分析 马宗佑:PEST分析 李锡顺:谷歌中国行 尹家兴: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分析,小结

一、案例背景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亦是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之一,创造了每天数十亿次页面访问,8年获得1700亿美元市值等一系列互联网的奇迹,源于创新和具有责任感的公司文化。随着谷歌不断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以及拓宽其海外市场,其经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该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为“谷歌”,意味着谷歌中国正式成立,中国的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将不再是只有百度一家独大。 二、关于谷歌的SWOT分析 三、关于谷歌的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1、中国政府积极维护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外商创造和谐的投资环境;而且近年来中国的市场在演变,政策在变化,向市场经济转变。尤其政府在制度建设,比如商业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方面执行度和透明度有所加强,提升中国的投资环境。政府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将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为国家战略,维护外商企业在华利益。 2、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 a、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 b、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汽车市场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定义:“企业的营销环境是由企业营销管理职能外部的因素 和力量组成的。这些因素和力量影响营销管理者成功地保持和发展其目标市场顾客交换的能力”(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有潜在关系的所有外部力量与机构的体系,包括 影响汽车企业经营销售(市场营销)的各种因素 ?现代营销学认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 的市场营销环境,“适者生存”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类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制的各种参与者(actors) 和影响力(forces)

市场营销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力 市场营销环境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微观环境要素,即指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其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营销中间商、顾客、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等; (二)是宏观环境要素,即影响企业微观环境的巨大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要素 1.人口环境 2、经济环境 3、使用环境 4、政策法律环境 5、科技环境 6、社会文化环境 7、自然环境 1、人口环境 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家庭结构、人口年龄分布及地域分布等因素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1)人口数量:意味着市场容量和市场潜量 (2)人口结构:意味着消费选择和消费结构。

(3)年龄结构:宝马婴儿赛车,福特老年人系列车; (4)性别结构:美国女性占汽车消费的51%,购买决策影响力则达到80%。 2、经济环境 指社会购买力(消费者个人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经济环境决定市场需求的大小 (1)世界性指标: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货物与资本的流通情况等; (2)国家性指标: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发展水平,储蓄,就业,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国民收入主要是指消费者的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以及他们的存款利息、债券利息、股票利息、版权稿酬、专利拍卖、外来赠款、遗产继承等一切可以视之为收入的全部现金收入,最关键是可支配收入; (3)人性的指标:主要指消费者的支出模式。 3、使用环境 指影响汽车使用的各种客观因素: (1)自然气候:温度、湿度、降雨、风沙等; (2)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 (3)车用燃油:价格、汽油柴油的供给比例、燃油品质; (4)公路交通:公路交通条件、汽车的普及程度; (5)城市道路交通:道路面积的比例大小、城市交通体系及结构、交通流量等。 4、政策法律环境 指对汽车产品的营销活动产生明显影响的政府有关方针、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课堂讨论,政策法律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1)商务部2005年8月10号颁布的《汽车贸易政策》 (2)《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3)《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4)《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5)《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等。 5、科技环境 (1)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科技水平的现状及其变化; (2)科技促进综合实力提高,国民购买力提高,带来营销机会; (3)科技改善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促进市场营销手段现代化,推动市场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的变革,

7-Eleven便利店的网络营销战略分析

7-Eleven便利店的网络营销战略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新经济的发展要求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新需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获取利润。网络营销是借助联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它的本质是排除或减少障碍,通过网络引导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它是新经济的必然产物。 1927年创立于美国德州达拉斯的7-Eleven,初名为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到了1964年,推出了当时便利服务的“创举”,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自此,“7-Eleven”传奇性的名字诞生。1972年5月,日本7-Eleven的第一家门店在东京开业。从此,日本的7-Eleven便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当年就开设了15家门店,而与此同时的美国7-Eleven却是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首先是在都市市场开发的失败,接着失去理性的参与投机浪潮,最为关键的是80年代便利店竞争的白热化和郊外大型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涌现,使之错误地采取价格折扣的形式仓促应战,结果必然是使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作为“儿子”的日本7-Eleven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变得强大起来,1987年生命垂危的美国7-Eleven为了走出困境,将特许契约抵押给租赁公司,1989年又不得不恳请有偿转让夏威夷和加拿大的美国7-Eleven店铺给这个曾经不屑一顾的日本7-Eleven公司。1992年,作为加盟者的日本7-Eleven正式当家作主,完全接手了其总部的一切工作。现在,它业务遍及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共设立23000多个零售点,每日为接近3000万的顾客服务,稳踞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 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7-Eleven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其主要原因是7-Eleven能与客户进行电子沟通的e战略的应用: 一、迅捷易用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80年代中期7-Eleven已经使用能够监控顾客购买行为的POS系统,取代了老式的现金出纳机。7-Eleven自己开始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时,硬件设备由NEC公司生产,由于创建这样一套复杂的软件系统是如此困难,最后,它求助于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帮助它建立了一个基于Windows的定制系统。1996年该软件安装到大约6.1万台计算机上,这些计算机分散在7-Eleven公司的商店、总部和供应商那里。1998年耗资600亿日元(4.9亿美元)的系统更新工作完成,一条直通微软公司西雅图办公室的专线为新系统提供实时技术支持,软件支持情况处于不间断的监控状况下,如果系统瘫痪就会自动修复,如果发生超过两次瘫痪状况就会及时通知当地的维修企业。若干年后分析,把软件开发交给微软来做,是一个英明之举,因为随着微软在全球PC机上成为必备之品,这使得7-Eleven的网络系统和顾客之间的联系变得轻而易举。7-Eleven的网络平台充分地发挥了它的功能。 现在每一家7-Eleven商店都安装了一个卫星接收器,使用卫星接收不仅比使用地面光缆成本更便宜,而且对于郊区商店来说,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处于地震高发地带的日本,卫星接收器还为商店提供了两套有保障的电话线路,其主机分别在东京和大版。

可口可乐公司发展历程与对策分析

可口可乐的营销之道与未来发展策略 一、回顾可口可乐百年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公司 (The Coca-Cola Company ),成立于1886 年5 月8 日,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 ,其最出名的产品Coca-Cola 的配方和名字由合伙人与Asa Candler1892 年发明,其现任董事长兼CEO是Muhtar Kent 。 早年生产的可口可乐是用一杯白开水对一匙糖浆的。新聘来的助手将苏打水、碳酸水、与可口可乐混起来的错误,反而让当时顾客赞不绝口,争取要这种“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糖浆与碳酸水混合的饮料风行世界。并且从1894 年起以瓶装出售。 但真正能使可口可乐大展拳脚的还是两位美国律师。他们到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埃斯·简道宁的办公室,提出一个创新的商业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售给他们糖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公司及售卖点,将糖浆兑水装瓶出售。按可口可乐公司的要求生产及品质保证可口可乐公司允许他们利用可口可乐的商标做广告,这个特别的装瓶系统,从此产生可口可乐的工厂遍地开花。 1888 年Asa Griggs Candler 看到了可口的市场前景,购买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产销售权。Candler 开始把制造饮品的原液销售给其他药店,同时也开始在火车站、城镇广场的告示牌上做广告。1901 年,广告预算已达100,000 美元。Candler 在1899 年以1 美元的价格售出这种饮料第一个装配特许经营权,因为他相信将来这种饮料主要是在饮料机中的销售。1892 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Candler 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在1929 年Cola-cola 和他的装瓶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销售瓶装Cola-cola ,在1937 年,该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币自动售货机。 在1954 年,可口可乐的销售和利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次有所下降。1955 年,该公司更换了1916 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扩大至12 盎司。50 年代的后期 可口可乐推出更大容量的可乐瓶,可在食品店中销售。1961 年,可口可乐开始象销售瓶装可乐一样销售其罐装饮料。 1976 年可口可乐的CEO Paul Austin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的软饮料消费已经成熟饱和,可口可乐的最大销售量增长将来自国际市场。 1981 年,出身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Roberto Goizueta 被选为可口可乐公司的CEO。Goizueta 上任后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发表了1200 字的战略声明,提出可口可乐公司要进行显著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上。 1982 年,觉察到影视业的增长潜力及其与市场营销的协同作用,可口可乐在1982 年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Goizueta 说可口可乐将成为“在饮料业和娱乐业中都具备强势的企业”。1981 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建立第一家装罐厂。 1992 年:可口可乐销售量超过100 亿标准箱。可以说,历经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价值最高品牌之一。 二、观视频“财富之可口可乐”探寻其历史上经典营销策略 1、“不满意就退货”,为消费者着想 彭波顿之后,阿萨坎德勒接受了可口可乐,只花了2300 美元就买了可口可乐。他提出一句口号:不满意就退货!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个口号的。现在很多商家都会采用这个口号,可以 说他创造了一种从消费者角度创造价值,为消费者考虑,保障消费者权利的新的营销方法。

××物流企业营销策划方案

××物流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策划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概述 (3) 2、策划目的 (3) 3、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3) 4、公司的定位及目标 (4) 4.1公司定位 (4) 4.2公司目标 (4) 5、网站推广方案 (4) 5.1传统营销相结合 (4) 5.2 E-mail策略 (5) 5.3广告策略 (5) 5.4搜索引擎策略 (6) 6、营销策略 (6) 6.1产品策略 (6) 6.2定价策略 (7) 6.3分销渠道策略 (7) 6.4促销策略 (7) 7、网络营销管理 (8)

1、概述 本公司主要经营与物流企业相关的各项业务,如: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营业额不断下降,实力与竞争力大不如前。目前各个物流企业在加快信息化得建设得同时,也十分注重网络营销。为了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及市场环境的分析,制定网络营销策划书,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规划,重新出发,争取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策划目的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人们对电子商务的注意力已经转变到如何将这些电子业务变成更便捷、模块化、个性化、更紧密集成的电子化服务,流程定制上来。电子商务得快速发展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为了更高的推广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要实现“你在WEB 上工作”到“WEB为你工作”这一重大转变。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已经可以很大地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需要根据网络市场的特点和企业资源,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网络行销计划,以期能使传统销售和网络销售有机地集合。 3、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是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条件。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经营的优劣成败,在于营销管理者能否顺应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在营销活动之外,能够影响营销部门发展并保持与目标顾客良好关系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和力量。营销环境既能提供机遇,也可能造成威胁。成功的公司必须持续不断地观察与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物流企业要客观的认识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并预测和识别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适时做出反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近年来,“物流”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了。由于物流被广为宣传,被认为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开始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更首当其冲倍受推崇,迅速升温。 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虽然存在,但还未达到由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程度。不少企业不太了解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就急于进入物流市场,势必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使企业利益受损,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营销机会和形成环境威 胁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主要社会力量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而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同样到这些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分析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乘用车看,2007年乘用车产量为638.11万辆,同比增长21.9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479.77万辆,同比增长23.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22.47万辆,同比增长15.42%;两驱SUV 产量17.49万辆,同比增长49.25%;四驱SUV产量18.51万辆,同比增长53.12%;交叉型乘用车产量99.86万辆,同比增长 7.29%。2007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250.13万辆,同比增长 22.21%。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归功于重卡。2007年重卡累计生产48.99万辆,同比增长61.36%。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2006年净增157.6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乘用车2007年销量达到629.75万辆,同比增长21.68%,增幅较2006年有所减缓,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截至2007

年底,商用车销量达到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5%;与2006年相比增幅提高8.0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行业增幅0.41个百分点。2008年1-7月中国汽车产量593.2万辆,同比增长16%;2008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584.9万辆,增长16.7%。2008年1-7 月中国汽车产销率为98.6%,产销平衡趋差。但相对于2007年同期的产销率98%,2008上半年总体产销处于更好的状态。2008 年1-7月,乘用车产销419.69万辆和409.93万辆,同比增长15.71%和15.79%;商用车产销173.52万辆和174.97万辆,同比增长16.69%和18.76%。“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明确提出,国家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预算为11亿元,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将超30亿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会更加严重,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也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1.一、人口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