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大大提高了中医学对正常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水平,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另一大成就为温病学说的形成,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温病学家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学文化的传人,中西文化出现了碰撞与交融,西医逐渐为广大民众所了解,这时期中医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

1:走收集继承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

如《理瀹骈文》一书总结了数十余种中医外治法为中医护理提供了许多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

2: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理论科学化的思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促进中医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得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工作,积极支持和推进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和发展。中医教学、科研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得到健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促进了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及条件。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硕士、本科、专科、中专、成人教育、网络教学、短期培训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1、20世纪50年代,北京、南京、上海等多地率先开办了中医护士学校及中医护理培训班。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步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理学》,接着修订编写了《中医护理学概要》

2、20世纪80年代初,各类各种中医护理专著相继问世

1999年以后全国各中医院校相继开始招收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至今全国有23所中医院校开设了本科护理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具有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优势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两万余人。3、2003年以后各中医院校在发展本科教育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相继开始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使护理人才的培养层次不断提高,培养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已经活跃在临床、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护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也日趋合理。

4、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和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和推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近些年来,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临床实施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并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6、近年来护理人员不断挖掘、整理、总结和发展中医护理理论,将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相结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行研究与实践使中医护理理论更加完善、系统、丰富,为繁荣中医护理学术,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症”“证”“病”是中医学中三个不同的概念

“症”即是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

“证”即是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中风等一病可以有数证,而一证又可见于多病之中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

所谓辨证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而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是辨证的目的,辨证施护是护理原则和方法

辨证是实施护理措施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辨证的目的,辨证与施护是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指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

3、防护结合

防护即预防与护理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中,已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防护结合。

4、未病先防

养生以固护正气:顺应自然、调摄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锻炼健身。

5、即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五、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呢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护理学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壤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健康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源远留长,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与现代护理有着相同性和一致性。

根据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展中医护理学并吸取西医新的理论、新方法,使中医护理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全面,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研究,发展中医护理学术,占为今用,洋为今用,将中医护理理论与现代护理理论相互渗透,使两者从理论和方法上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护理模式,并逐渐走向国际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