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院(系)

考试日期 2008年6月20日

1、请论述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特点。(20分)。

答: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供和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整个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比如发展水平技术,为确定性建模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发展和建立最优化的数据库,从中可进行地球物理和地质建模及生产模拟。目前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如历史拟合和建模等主题已引起世界各石油公司的关注。总之,各学科描述技术紧密适应地质描述及建模的需求发展。

(2)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的直接目的在于准确提供油藏数值模型,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传统的油藏模型是以少量确定性参数(钻井取芯及测井),以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参数求取及空间分布内插。结果所提供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体变化的非均质性及随机性。由于地质变量在空间具有随机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为了准确求取油藏各项特征参数,仅二十年来发展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随机模拟理论为油藏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使油藏非均质性特征得以更准确地描述,可以建立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模型。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数估计,地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二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勘探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储层模型中对非均质性的描述与表征是关键。地质统计学中的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非均质性研究提出来的,随机技术是联系观察点和未采样点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以真实和高效的方法在储层模型中引入小型和大范围的非均质性参数。三是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油藏描述涉及多学科、多类型资料信息,如何系统的匹配使用好各种资料信息至关重要,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许多方法,如指示克里金技术可将定性的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将定性的概念定量化。协同克里金可综合多种类型的信息,给出未采样的参数值落入任一给定范围的概率分布。通过定量回归处理出的模型与多种信息资料取得一致,而不是地质模型、地球物理模型、生产模型自成系统无法综合在一起。四是不确定性描述,静态、动态的确定性模型很难反映油藏地下复杂的变化,只有通过不确定性描述,从地质统计观点概括和综合地质模型,才能真实地反映复杂的油藏模型,而不会导致传统油藏模型把控制流体在油藏中运动的复杂地质现象过于简单化,如“蛋糕层模型”,用这种模型模拟的历史表明,往往给出了过于乐观的油藏动态预测,造成开发过程的低效益。(3)建立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管理系统

①地质、地震、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钻井、完井、开发、采油)等学科的资料及成果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地下油藏特点。以井为出发点的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等学科,能提供油藏的各种精细参数,但是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尺度较小,尤其是勘探早期,探井很少,在如此稀疏的空间上所采集到的数据,难以代表整个油藏,它们的数据与油藏参数也有某种相关性,但却无法直接求出油藏各种参数的精确值。这主要是地震资料本身的分辨率不高,而且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若把这些学科的资料与成果综合起来用于油藏描述,肯定比只依靠单门学科好,所建立的油藏模型一定更为可信。

②现阶段,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地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油藏工程及计算机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为依据。它必须通过各学科研究人员的相互配合,把各方面研究成果互相渗透、综合利用,才能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目前我们在油藏描述研究中,还存在着主要依靠单一学科研究,多学科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同国外石油公司多学科协同作战、科学严密的管理方法相比,我们的管理

手段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该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拥有一支由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并且这支队伍从油田发现直到废弃之日,自始至终在工作上密切进行合作。二是强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必须打破各部门间的界限,充分发挥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优势。三是强调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切实保证油田在开采期间实现最经济开采,不断延长油田开采期限。四是强调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和油藏信息在油藏管理中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进行油藏管理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三者,才能最终实现油藏管理的设计目标。五是所有的油田开发和作业决策都应由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与油藏特性和动态关系的多学科专家队伍决定。不能所有的决策都由一个油工程师做出,只有考虑整个系统的专家队伍中的成员才能成为有效决策的制定者。六是强调油藏管理的多学科专家队伍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培养对整个生产系统负责的意识,不断具备油藏工程、开发地质、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完井、油井生产动态及地面设备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整个生产系统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七是在具体实施油藏管理总体方案时,主张建立一支由各学科人员组成的专职联合小组,逐个地对老油田进行分析,确定进一步开发的方案。

2、请举例论述低渗透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20分)。

低渗透油藏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现象,这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增大、单井产量降低,递减速度加快,稳产难度加大,并降低最终采收率。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储层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岩心、地震、测井和测试资料,对储集岩的类型、性质和分布进行研究,对沉积相和储层岩石学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储层孔隙有利相带的保存和演化规律;通过流体历史分析,研究油气注入的期次、时间、运移方向,总结有利于油气储层形成的沉积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建立沉积—成岩—成藏综合模式。在对储层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方法对油气藏进行描述和表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储集岩的岩石类型:可以作为油气藏储集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其他还有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等。

②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学特征是储集岩的基本特征,不同成因的储集岩具有不同的组分,结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区别很大。

③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

④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储层孔隙类型是控制其储集性的因素之一,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发育或破坏起决定性作用。

⑤储集岩的微观特征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直接影响其储集性,所以研究储集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储集岩的分类评价及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⑥储集岩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研究:不同成因的储层的储集岩的形态不同,其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不同,研究储集岩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对探井及开发井网布置关系重大。

⑦储层形成条件: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性、古气候的影响。

⑧储集岩非均质性、储层评价与预测。

⑨储层综合研究方法及储层描述。

⑩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探讨、储层地质模型。

(2)关键技术

在此以欢北杜家台低渗透油层为例讨论低渗透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

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是在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在不同规模上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应用了地震、测井、岩心及岩屑录井资料进行三维层序单元划分和对比,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技术在欢北杜家台识别出微相内部的层理面、不同岩类之间的接触面、侵蚀面和区域不整合面共4类界面,将目的层划分为一个体系域(沙四上段杜家台油层),3个准层序组(油层组)、9个准层序(砂岩组)、29个岩层组(小层),建立了研究区杜家台油层小层级地层地质模型。

②薄互层低渗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以齐9-欢50、欢8和新杜1断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资料二次数字处理结果,以地层格架模型、构造模型、沉积模型为控制,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将已知储层参数作为具有一定分布范围的区域化变量,根据已知井点储层数据计算实验变差函数,应用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拟合得到适当的变差函数模型,并通过不同参数的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优选不同参数的模拟方法,对井间储层参数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储层参数的三维数据体,达到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目的。

③储层非均质表征技术。以往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主要针对渗透率变异表征,而由岩石类型差异造成了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关系差异的表征并不多,因此需要建立各类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资料的类属方法;将储层非均质性从对渗透率变异表征延伸到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表征。

④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剩余油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物质基础。油藏描述最终目的是更加准确地认识油藏的地下形态、储层物性,定量确定油藏的剩余油。研究剩余油分布必须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地质、开发等多方面信息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剩余油饱和度大小及分布状况,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a微型构造研究剩余油微型构造是油层顶底面普遍存在的局部变化,变化的幅度和范围都很小,面积在0.3km2以内,构造幅度一般不超过20m,这些局部的起伏称为微型构造。主要表现为油层微构造和断层。研究和实践表明:微型构造高点一般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高含水期,油层微型构造对油井生产具有控制作用,微型圈闭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在原始油藏边缘,微型断层圈闭、砂岩尖灭圈闭是剩余油富集区;在原始油藏范围内,单砂体顶面形成的微型圈闭条件与底面的构造形态、厚度相配合,控制了剩余油分布。

b应用流动单元描述剩余油流动单元是一个垂向上和横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储集带内,不同部位的岩性特点及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性特征相似。一个储集体可划分为若干个岩性、岩石物理性质各异的流动单元块体。在块体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似,流动单元间表现了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定性法首先建立岩石物性参数与沉积微相和岩石相的关系,再根据不同的沉积微相和岩石相来确定流动单元;定量法则是对各井进行系统的参数解释,然后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其中应用孔隙几何学进行流动单元研究,即应用流动带指标(FZI)来划分流动单元,是目前流动单元划分

的主要方法。

流动单元相关计算公式为:1g H RQI=lgΦz+1g K FZI

式中:H RQI为油藏品质指数;Φz为孔隙度;K FZI为流动带指标。

根据FZI概率累计图,将欢北杜家台油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即E(极好型),G(较好型),F(一般型)和P(差型)。在单层划分和砂体展布及井点储层流动单元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砂体尖灭线、断层及沉积微相等因素,在平面上对连续砂体进行细分,又将同一砂体划分为若干个流动单元。

c应用动态分析法描述剩余油动态分析法从油藏的小层沉积相研究人手,利用油水井在钻井、试油、采油过程中所录取的产液、产油、含水、压力等各项资料,综合分析油层平面、层间及层内的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最终确定剩余油分布状况。应用动态分析法,计算了欢北杜家台油层29个单砂层的注人、产出及剩余储量,绘制各单砂层水淹图。研究表明:正韵律油层中、上部剩余油相对富集;单一反韵律油层为上部较强水淹,中部中等水淹,下部较弱水淹,中下部剩余油相对富集部位。

d水驱特征曲线法国内外油田开发实践表明,注水开发砂岩油藏全面投人开发并进人稳定生产阶段后,含水达到一定值并稳步上升时,半对数坐标上累计产水量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曲线将成为直线段,表达式为:1g W P=A+BN P

式中:W P为累计产水量,104m3;N P为累计产油量,104t;A,B为统计系数。

e数值模拟法油藏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的流动规律。通过精细的油藏历史拟合,重现油藏开发历史,展示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最佳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以获取最佳效益。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可以提供油藏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油藏的全方位动态描述和预测,是研究剩余油分布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仁。通过对欢北杜家台油层油藏描述所得到地质模型进行网格粗化,得到适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油藏地质模型,提高模拟精度,客观地评价分析油藏剩余油分布,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剩余油挖潜技术,在齐9一欢50、欢8和新杜1目标区共确定出9个有利区域。

3、自拟一篇与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详细论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计划安排以及预期成果与创新点。(20分)。

题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的西北缘,是燕山运动以来由大华北盆地经长期构造演化逐渐萎缩而成的内克拉通盆地。马家沟组五段一层(马五1)缝-孔洞型含硬石膏结核和细晶的粉晶白云岩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主力产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已成为影响勘探和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几何形态、展布、纵向上的连续性、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层间物性差异程度、泥质夹层、隔层分布特征等内容。不同非均质性储层,其注水效果及采收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它是制定油田开发方案、了解剩余油的分布、老油田挖潜不可缺少的地质基础。

通过研究本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可以预测本地区有利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成岩

相区,对指导油气田的扩边勘探和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1. 沉积相

1.1地层层序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分为“三云三灰”六段。马一、马三、马五段以白云岩为主,马二、马四、马六段以石灰岩为主,而马五段又细分为1O个亚段,其中马五。亚段位于奥陶系风化壳顶部,它是中部气田的主要工业产层,也是本文涉及的研究对象。中部气田马五1亚段地层残留厚度为20-25m。

1.2 沉积相

内陆棚盆地沉积模式即沿纵向上,表层和盆底海水的盐度最大,向中间逐渐变小;横向上,盆地边缘和盆内深凹处海水盐度最大,介于其间盐度变小;沉积物的分布也具有其特点,由盆缘向盆地深凹处沉积物由薄逐渐增厚。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厚度和岩石特点与上述沉积模式十分吻合,集中体现在马家沟组从中央隆起和北部隆起至盆地深凹的榆林地区厚度逐渐加大,而岩性则表现为沿隆起带边缘发育白云岩、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夹硬石膏条带或硬石膏层,盆地深凹的榆林地区发育白云岩和膏盐岩,介于其间的盆缘坪发育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对中部气田南部地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由于受“L”形中央隆起带的局限和东及东南方向尤其是东南方向海水补给的影响,盆缘坪可分为微咸化和咸化两种类型,进而划分五种沉积微相。盆缘白云岩坪、盆缘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盆缘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盆缘云灰坪、盆缘灰云坪。

通过沉积相研究并结合钻探结果,揭示出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微相。

2.成岩作用和成岩相

2.1 主要成岩作用

纵观马五1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成岩演化,对马五1储层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岩作用是古岩溶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

2.1.1 古岩溶作用

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暴露,在近1.5亿年的风化剥蚀期,马五1储层遭受岩溶作用的强烈改造,形成缝洞型储层,同时由于岩溶沟、坑、洞的存在又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

2.1.2 充填(胶结)作用

充填作用几乎贯穿马五储层的整个成岩史,主要的充填作用有三期:即与古岩溶作用同时的渗流白云石粉砂和淡水方解石充填、自形淡水粉晶白云石充填和埋藏方解石等自生矿物充填,其充填演化模式如图1。

2.1.3 埋藏溶蚀作用

埋藏溶蚀作用发生较晚,其与有机质成熟排出的酸性溶液有关。镜下研究发现,埋藏溶蚀作用大多发育于前期渗流和潜流溶蚀孔洞带内,说明酸性溶液主要沿已存在的渗流通道运移,它不仅溶蚀硬石膏结核溶膜孔洞内渗流白云石粉砂和淡水自云石,而且还溶解方解石甚至硬石膏结核溶孔边壁基岩,这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硬石膏结核溶蚀孔洞及裂缝中充填的富铁粗晶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埋藏期胶结物被溶蚀成晶间孔、晶间和晶内溶孔溶洞。埋藏溶蚀作用对扩大孔隙和增加孔隙度具有一定贡献。

2.2 成岩相

成岩相是反映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反映成岩环境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物理

特征的总和;是反映各种成岩事件的相对强度、成岩环境与成岩产物的综合表现。因此,成岩相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成岩环境及该环境下的成岩产物。

图1 含石膏结核和细晶粉晶白云岩中各类孔隙演化模式

沉积岩中的成岩事件具有共存性和继承性。所谓共存性,是指同一岩石中可发生多个成岩事件;所谓继承性,是指不同成岩阶段(环境)可连续发生同一成岩事件。由于目前的岩石都经历了极其复杂的成岩史,经历了多种成岩环境下多种成岩作用的叠加与改造,因此它不可能是某种单一成岩环境的产物。然而,其中必定有一种或两种主要的成岩作用控制着孔隙的演化,并决定其目前的总貌。

因此,以某种成岩环境下发生的主要成岩作用,来命名成岩相。总体看来,该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的形成与演化。

3 古潜沟

多年的勘探开发生产表明,次级古潜沟是造成井间储层缺失和储层变差的首要因素,因此,研究沟坑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对进一步刻划储层非均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岩心裂缝统计并成平面图,发现裂缝主要呈北东和北西方向展布,具有共轭剪切缝特点,可能与岩心观察发现的一组与岩心交角约5O。左右的剪切缝及小型断层有关,这组剪切缝和断层的断面延伸一致,从其间均充填古岩溶渗流粉砂和渗流泥来看,它们是同期形成,应属秦祁海槽回返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沿剪切缝和断裂带古岩溶作用十分强烈,扩溶明显,由此推测剪切缝和小断裂对古岩溶作用具有以下重要影响。

3.1在地表条件下,剪切缝带和小断裂带因其岩石相对破碎而易于遭受风化剥蚀,裂缝不发育的地方则成为相对的抗风化地区,因此,沿裂缝带和断裂带易被侵蚀成为沟槽。

3.2剪切缝稀疏发育的地区,由于剪切缝渗流网络的存在,表生期淡水顺该网络系统下渗,造成较强烈的岩溶作用,致使岩石发育溶蚀孔洞。这些地区因岩溶作用相对较强,在表生期被剥蚀较多而演化成岩溶斜坡,这是有利储层发育的地区。

3.3剪切缝不发育的地区在表生期往往演变成相对的岩溶高地,由于长期暴露地表且主要位于淡水渗流带环境,该区纵向岩溶裂碎缝和溶孔亦十分发育,因而也是有利储层的保存区域。

三、技术路线

针对主要的研究内容,本项目工作流程与技术路线如图2 :

图2 技术路线

四、预期成果

1.提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

2. 指出最有利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成岩相区;

3. 研究剪切缝如何控制古岩溶作用的发生与发育程度;

4. 利用沉积相图、成岩相图和岩溶古地貌图三图叠合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

五、创新点

沉积微相的纵横变化引起的岩性差异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而后期改造如古岩溶作用、充填作用、深埋溶蚀作用和古潜沟则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最直接因素。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马五1储层在平面上被潜沟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纵向上则成带出现,即由于相对的

岩溶高地和斜坡处于渗流淋滤溶蚀带一水平潜流带溶蚀带,有利储层形成和保存而成为有效储层分布区,而岩溶洼地则因大都为沟坑且处于滞水区,不利于储层的发育和保存。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适合本区的储层预测方法——叠图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包括:①通过钻井岩心观察结合镜下研究和测井资料精细编制沉积微相图;②通过对各类成岩作用的研究,找出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编制成岩相图;③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编制奥陶系顶面岩溶古地貌图和沟坑预测图;④叠合上述图件,将有利沉积相、成岩相和有利岩溶古地貌单元重叠的区域勾画出来即是有利的高渗储层分布区。

4、请举例论述油气储层构型研究的主要内容(20分)。

储层构型是近来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兴起的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已在近期的有关国际学术会议上引起高度重视。该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首先运用于河流相相构型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特征分析、现代露头沉积研究、平面结构模型的建筑以及精细三维模型的建立。下面以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的研究加以说明。

(1)河流相厚油层地质特征

厚油层(有效厚度大于8m)是孤岛整装砂岩油藏的主体,该类油藏构造相对简单、完整且较平缓,断层发育少,沉积特征表现为以正韵律为主的河流相,大多发育主河道微相、河道边缘微相、河漫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孤岛油田厚油层发育的单元有3个特点:

①主力小层厚度大,储量分布集中。在厚油层发育的开发单元中,单元内主力小层一般为2~3个,主力小层的厚度为4.6~12m,主力小层的储量达到总储量的70%以上。

②层内非均质性占主要地位。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厚油层单元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油层渗透率差异大,渗透率级差为2.99~34.3,突进系数为1.27~4.43,变异系数为0.51~1.21。与层间非均质性相比,层内非均质性更加突出。因此,层内非均质性在控制油水运移和影响开发效果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③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广泛。孤岛油田厚油层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正韵律油层,馆下段到馆上段的5和6砂层组为一套辫状河沉积,馆上段3和4砂层组逐渐过渡到曲流河沉积。由于其砂体内部结构复杂,存在低速水流状态下沉积的非渗透或相对低渗透隔夹层,对流体的渗流起到屏蔽作用。横向上分布稳定性差,连片程度低,多呈窄条带状或孤立的土豆状,纵向上多呈交错分布。

(2)现代露头沉积研究

从成因上看,馆上段3和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边滩为主要储层,垂向上二元结构明显,平面上为半连通体,河道侧向迁移、废弃河道及点坝内的侧积体使砂体连通性复杂。馆上段5和6砂层组为辫状河沉积,心滩坝为主要储层,垂向上二元结构不明显,平面上为泛连通体,落淤层及高渗透层使砂体连通性复杂。因此,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厚油层,往往是由不同期次、不同规模河道垂向叠切和侧向联合而成的大型复合储集砂体;同时,落淤层成为垂向渗透屏障,河道侵蚀面和侧积面等成为侧向渗透屏障,砂体内部结构非均质性复杂。

(3)单一成因砂体层次的平面建筑结构模型

砂体内部平面建筑结构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通过对河流相储层成因单元的识别、细分与对比,以及单一成因单元边界,尤其是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

终建立起精细的储层平面建筑结构模型。

①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在单一成因单元识别和砂体空间结构解剖的基础上,以单一成因单元为单位,以成因单元边界或起渗流遮挡作用的成因单元(如废弃河道)为作图边界(构造等高线直接与其相交,不穿越),对储层微型构造图的编制进行新的尝试。例如废弃河道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流体渗流屏障。这种渗流屏障与砂体顶面的小突起、斜面相组合,很容易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区。

②心滩坝内部构型中一区Ng53厚油层表现出辫状河沉积的“叠覆泛砂体”特征,过Ng53(1)的水平井进一步验证了落淤层的产状,并利用水平井中13P514上的夹层信息识别了落淤层的规模。首先在水平井上识别出自然伽马高值的层段,然后沿着水平井轨迹或与水平井轨迹平行方向拉过井剖面,原则是剖面尽量拉直线,过井越多越好,根据落淤层的测井响应对剖面上的井进行单井上落淤层的识别,并将水平井按照真实的井轨迹垂深标定在直井剖面上,进而利用水平井及直井上的夹层信息进行模式拟合。拟合结果显示,心滩坝内部落淤层为近水平的分布模式,两端略向下弯,水平井上显示的落淤层的水平宽度为3~4m,这个宽度大于单井上识别出的落淤层厚度(0.8m左右),原因是水平井钻遇夹层的井段是斜井段。

③点坝内部构型利用水平井上反映的泥质夹层信息确定点坝内部侧积体、侧积层宽度是一个创新性举措。研究时首先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确定水平井轨迹是否在砂岩层内,即水平井上显示的自然伽马高值是否反映砂岩层内的泥岩信息,将水平井中17P410的井轨迹与Ng44(2)层砂岩顶面微构造图显示在同一三维视窗内,然后以俯视和侧视2种方式观察水平井轨迹是否穿层,由于中17P410井并未发生穿层现象,其单井上的自然伽马高值肯定反映砂岩层内的泥岩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其对点坝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在水平井上识别出自然伽马高值的层段,再沿着水平井轨迹或与水平井轨迹平行(距离不能太远)方向拉过井(直井和斜井均可)剖面,原则是剖面尽量拉直线,过井越多越好。根据侧积层的测井响应对剖面上的井进行单井泥质侧积层的识别,并将水平井按照真实的井轨迹垂深标定在直井剖面上,进而利用水平井及直井上的夹层信息进行模式拟合。由于先前已经识别出废弃河道所在的位置,所以可以清楚地识别出夹层是向北东方向倾斜的,拟合效果较好,符合点坝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的分布模式。水平井上显示的侧积层的水平宽度为6~12.4m,2个侧积层所夹侧积体水平宽度为21~35.1m。

(4)精细三维模型的建立

以储层平面建筑结构模型为基础,采用15m×15m×0.125m的网格尺寸,应用神经网络加随机干扰的方法,可以建立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以储层井间渗透率的预测为例予以说明。储层井间渗透率的预测是三维建模最为复杂的问题,在井间数据处理上采用变序技术处理层状非均质分布问题,把厚度不同的储层采样点数按照一定的地质特点等序处理到同样的采样点数,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使空间的预测问题转化为二维预测问题。采用权门槛技术解决泥质夹层预测问题,用权门槛值来确定泥质夹层,且仅对观察点中属泥质夹层的渗透率值进行平均计算,并采用相映射技术来解决相的突变问题。通过井斜校正、基准面深度校正、地下井位确定等采用上述预测方法,针对目的层进行预测。从而深化了河道砂厚油层韵律段展布、层内非均质、优势场及大孔道三维空间分布描述,为定量研究剩余油随时空变化的展布打下了基础。

5、通过阅读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含油气沉积盆地中的扇体沉积模式。(20

分)。

在我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的许多断陷湖盆内,普遍发育近岸水下扇。这种沉积体一般随大断裂展布,且多分布在湖盆陡坡的一侧,主要是沉积物密度流(或浊流)的产物。其岩性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并夹在湖相暗色泥岩中,构成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频繁韵律沉积。砂砾岩扇体的规模与形态主要受控于地形和水量两个因素。因此,砂砾一般都发育在湖盆陡坡,所以单纯接地形分类意义不大,也往往趺乏明确的概念。因而,考虑到砂砾岩扇体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三类(图3)。

(1)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

近岸水下扇在断陷盆地中是较有特征性和常见的一种沉积类型。当山洪暴发时,近源山间洪水携带大量的风化剥蚀和垮塌的陆源碎屑物质沿断沟直接进入湖盆,由于湖盆边缘的坡度较陡和洪水流动的惯性作用,使洪水水流具有很强的水动力,能冲刷侵蚀湖底形成水下河道,同时迅速卸载,可形成杂乱分布的、反映水下泥石流(碎屑流)或泥石流特点的扇根(内扇)砂砾岩。随着水流继续向前流动,湖盆坡度变缓,洪水水流开始分散,但仍能冲蚀扇中(中扇)区下伏沉积物形成分叉的网状河道(水下辫状水道),快速堆积了反映颗粒流(液化流)特征的块状和递变层理的扇中(中扇)砂砾岩。随着搬运距离的继续增加,洪水水流的能量逐渐损失,由于沉积物在扇根(内扇)主水道和扇中(中扇)网状河道(水下辫状水道)中的大量卸载已不具备冲蚀湖底形成水道的水流强度,因此当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的强搅动洪水水流到达扇中(中扇)前缘和扇端(外扇)时,便形成了反映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具似鲍马序列的浊积岩。此时基本上已无水下河道形成,地形趋于平缓,并向湖盆方向逐渐过渡为湖相暗色泥岩沉积。

(2)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当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同时又具备稳定的供给水道时,可产生向湖盆方向的侧向加积现象,形成扇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前积反射结构,表现为中振幅中连续的“S”形或迭瓦状反射,向湖盆方向收敛。根据沉积相特征可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

图3 扇体成因分类及沉积模式

①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一般为大套的杂色砾岩、砂砾岩夹紫红色、红褐色泥岩沉积,具有明显的正韵律特征,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

②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一般由瓣状水道和前缘席状砂组成,多表现为砂泥岩韵律互层,具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和渡状层理。

③前扇三角洲亚相:该相带由于受浅一深朗的影响,岩性一般为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常夹少量粉砂岩、钙质页岩及泊页岩,具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3)深水浊积扇

山地洪水沿古断剥面直接泄入湖内,在坡度变缓处迅速将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下来,而形成深水浊积扇。由于水流流速太,人湖后受湖水顶托作用具有继续向前搬运和下切的能力,因此易形成规模较大的扇体。一般说来,扇体分选差,成分成熟度低,成为“液化探水浊积扇”,即刚刚液化还未来得及分选就沉积的浊积扇。这类扇体分选差、磨圆度低,储集物性也差。

此外,还有一种类型的滑塌浊积扇,在湖盆短轴一侧的斜坡上,随着水下扇体的不断发育,促使前缘坡度不断增大,当坡度超过安定角时,在重力或地震、断裂、洪水等因素的激发下,未固结的沉积物便会顺坡滑动形成浊流二次搬运,于深水区沉积下来。此类扇体分布在“液化浊积扇”的前方,与深湖区泥岩、油页岩共生,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可见正韵律旋回和完整的或不完整的鲍玛序列,比“液化浊积扇”更具有浊流沉积特征

煤矿地质学作业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质构造、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SiO2、摩氏硬度为7。 10、岩石按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岩(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A级和B 级为高级储量,C级和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水平切面图。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陷落柱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 30、可采储量(T)、设计储量(P)与工业储量(I)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I-P)K。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3、外力地质作用: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壳表层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4、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岩 2、储层 3、储层地质学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流动孔隙度 4、绝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 6、相对渗透率 7、原始含油饱和度 8、残余油饱和度 9、达西定律 二、简答题 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 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二、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成岩作用 2、同生成岩阶段 3、表生成岩阶段 二、简答题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 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 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

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孔隙结构 2、原生孔隙 3、次生孔隙 4、喉道 5、排驱压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 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非均质性 2、层内非均质性 3、层间非均质性 4、平面非均质性 二、简答题 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LL学院成人教育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2、根据地震波速的变化,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多个地震波不连续界面,其中2个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是和,并依此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 3、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 4、浅成侵入岩的产状有、、(至少写三种)。 5、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6、煤厚变化的原因可分为原生变化与后生变化,其中原生变化包括、 、、和四种原因。 7、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构造运动 2、震中 3、节理 4、逆断层 三、简答题(共18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2分) 2、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断层预测?(10分)

煤矿地质学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3、界、系、统 4、岩床、岩墙、岩盖、岩盆、岩脉 5、走向、倾向、倾角 6、地壳不均衡沉降、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河流同生冲蚀和海水同生冲蚀 7、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2、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3、节理指岩石发生破裂变形但无明显相对位移的地质构造。 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三、简答题(共18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2分) 答: 整合接触: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连续沉积,无明显间断。(4分) 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虽平行一致,但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一段沉积间断,反映了一次先升后降的地壳运动,其间有风化剥蚀的痕迹。(4分) 角度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不平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剥蚀面。表明一次褶皱运动升起剥蚀后再沉降接受沉积的过程。(4分) 2、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分) 答: 1、使煤质变差,灰分增高、挥发分降低,粘结性破坏;(2分) 2、减少煤炭储量、缩短矿井服务年限;(2分) 3、破坏煤层连续性,影响掘进、回采。(2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断层预测? 答:预测断层可从以下几点进行:(1)煤层及顶、底板岩石中节理(裂隙)显著增加。(2)煤层产状急剧变化;(3)煤厚发生变化;(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揉皱和破碎现象;(5)在大断层附近伴生一系列小断层,指与主断层伴生,且产状大致一致、性质相同的小断层;(6)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增加;(7)充水性强的矿井,巷道出现滴水、淋水和涌水现象。(一点2分)

煤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二答案汇编

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专用纸 A()B()卷 学年第学期课程煤矿地质班级闭(开)卷姓名关英斌 ================================================================================ 一、解释下列概念:(10分) 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计10分,每个概念2分) 二、填空:(10分) 1、地震波(0.5分) 2、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3分) 3、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3分,每个0.5分) 4、勘探线、构造线、煤层底板等高线(1.5分,每个0.5分) 5、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2分,每个0.5分) 三、简答题:(25分) 1、宏观煤岩类型有:(1)光亮型;(2)半亮型;(3)半暗型;(4)暗淡型。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类型1分) 2、煤田普查与勘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和物探四种。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手段1分) 3、地质误差包括:构造误差、煤层对比误差和边界线误差。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3分,每种误差1分) 4、矿井原始资料整理包括:(1)检查、补充、誊清原始记录;(2)清绘原始地质图件;(3)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4)清绘原始地质资料。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2分,每种分类0.5分) 5、矿井总储量的划分如下: 矿井总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1分) 其中能利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1分) 工业储量中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1分) 6、地质说明书的种类有: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掘进地质说明书可以不答,其它每种说明书1分) 7、地表防水的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铺设不透水人工河床、修筑排水沟、堵漏。(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每种措施1分) 四、叙述题:(20分) 1、答: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有以下十种:①矿物的外形;②颜色;③透明度;④条痕色;⑤光泽;⑥解理及断口;⑦比重;⑧硬度;⑨磁性;⑩与化学试剂反应。 四种矿物的区分方法是:分别取四种矿物少许加稀盐酸,剧烈反应者为方解石,粉末剧烈反应而块状矿物反应微弱者为白云石;在剩余的两种矿物中,具有贝壳状断口且为油脂光泽的为石英,具有解理的为斜长石。另外从硬度上石英的硬度大于斜长石也可区分两种矿物。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储层地质学

第七章储层地质模型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 现代油藏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的两大支柱是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拟。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藏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这也是油藏描述所建立的各类模型中最难的一部分。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是国外近十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无论是在模型的分类及建模方法方面都发展很快。这类模型的建立在我国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储层地质模型主要是为油藏模拟服务的。油藏数值模拟要求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实际的油藏数值模拟还要求把储层网块化,并对各个网块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来反映储层参数的三维变化。因此,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时,也抛弃了传统的以等值线图来反映储层参数的办法,同样把储层网块化,设法得出每个网块的参数值,即建成三维的、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网块尺寸越小,标志着模型越细;每个网块上参数值与实际误差愈小,标志着模型的精度愈高。 第一节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 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储层模型类型。 一、按开发阶段及模型精度的分类 在不同的开发阶段,资料占有程度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也不同,作用亦不同。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静态模型(Static model)和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裘亦楠,1991),体现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任务所要求的不同精细程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1.概念模型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即所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与沉积模式类同,但加入了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地质特征。图7-1为点坝砂体的储层概念模型——半连通体模式。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地质学》试卷六及参考答案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 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 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图件分 析(14分) 1.识别 图1、2中哪 是背斜,哪 是向斜(在 图上标出), 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14分,每小题7分) (图1) (图2) 四、作图题(10分) 下图为地质图,试沿I—I’方向作地质剖面示意图。(为产状符号)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储层地质学裂缝

第五章储层裂缝 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世界上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层即为裂缝性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孔隙类型,裂缝的分布及其孔渗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它不象正常孔隙那样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岩心分析能够较为容易地预测和评价。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会导致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油气储层中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章主要介绍裂缝系统的成因、裂缝的基本参数、孔渗性以及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第一节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所谓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显然,裂缝是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本节分别从力学和地质方面简要介绍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一、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处于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围岩压力及流体(孔隙)压力等作用力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中。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和σ3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图5-1)。在实验室破裂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与三个主应力方向密切相关的三种裂缝类型,即剪裂缝、张裂缝(包括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及张剪缝。岩石中所有裂缝必然与这些基本类型中的一类相符合。 图5-1 实验室破裂实验中三个主应力方向 及潜在破裂面的示意图 图中A示扩张裂缝,B、C表示剪裂缝

1.剪裂缝 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剪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以某一锐角相交(一般为30°),而与最小主应力方向(σ3)以某一钝角相交。在任何的实验室破裂实验中,都可以发育两个方向的剪切应力(两者一般相交60°),它们分别位于最大主应力两侧并以锐角相交(图5-1)。当剪切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了剪切破裂,形成剪裂缝。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临 界剪应力与材料本身的粘结强度(τo)及作用于该剪切平面的正应力(σn )和 材料的内摩擦系数(μ)有关,即, τ临界=τo+μσn 剪裂缝的破裂面与σ1-σ2面呈锐角相交,裂缝两侧岩层的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而且裂缝面上具有“擦痕”等特征。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形成两个方向的共轭裂缝(即图5-1中的B、C)。共轭裂缝中两组剪裂缝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角。但实际岩层中的剪裂缝并不都是以共轭型式出现的,有的只是一组发育而另一组不发育。剪裂缝的发育型式与岩层均质程度、围岩压力等因素有关。当岩层较均匀、围岩压力较大时,可形成共轭的剪裂缝;而当岩层均质程度较差、围岩压力较小时,趋向于形成不规则的剪裂缝。 2.张裂缝 张裂缝是由张应力形成的。当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扩张强度时,便形成的张裂缝。张应力方向(岩层裂开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垂直,而与最小主应力(σ3)平行,破裂面与σ1-σ2平行,裂缝两侧岩层位移方向(裂开方向)与破裂面垂直。张裂缝一般具有一定的开度,有的被后期矿物充填或半充填。 根据张应力的类型,可将张裂缝分为二种,即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 (1)扩张裂缝 扩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的状态下诱导的扩张应力所形成图5-2 扩张裂缝的形成和应力单元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最新煤矿地质学试题库

《煤矿地质学》考试题 一、填空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和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及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和。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摩氏硬度为。 10.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 、、、。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和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和。 24根据地质可靠程度,把资源/储量分为四个级别,它们分别是、、和。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及 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和。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 3.外力地质作用: 4.岩石: 5.岩石的产状: 6.褶皱构造: 7.成煤作用: 8.煤化作用: 9.含煤岩系:: 10.喀斯特陷落柱: 11.矿井瓦斯: 12.绝对瓦斯涌出量: 13.相对瓦斯涌出量: 14.矿山压力: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8套).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片理: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为固体。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先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一般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储量——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质,可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硫化物物质。 陷落柱——是由于煤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而形成空洞,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或似锥状柱体,内部充填塌陷形成的角砾状岩石碎块,俗称无炭柱。

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1.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作为相对硬度的是个级别,从1级到10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解理与端口:解理: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端口:外力打击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端面的性质。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运动、渗透起阻隔作用的岩层。 4,组合带:指所含化石的内容在整体上构成与相邻地层不同的自然组合的地层体。 5.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6.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8. 条痕: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9. 正断层: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