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丰紫春

内容提要:

小学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水平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词语、演示词语、分析字形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课标》中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以下就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来谈谈我在词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理解,就要抓关键词语“晶莹的丰碑”这个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的确,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从形象上看就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是为战友而牺牲的,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了战友们心中的丰碑,永远耸立在天地间。在这里我采用朗读来加深理解。朗读,让词语教学“有

情”,这种敬仰之情就需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会文章中的人物精神,让学生通过朗读上下文,整理上下文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情感上得到升华.

2、联系上下文通过度析句意直接感知词语意。

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让学生自己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经过讨论,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地让学生感知色彩的明丽,从而理解了“鲜艳”一词,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由抽象到直观,在实践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轻而易举突破难关了。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学时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中“如此循环”一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重点

段。在读中让学生弄懂:(1)让学生找出这个段中作者干了那几件事?(2)想想这几件事怎么干的?(3)画出关联词语。(“如此循环”“像这样循环”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然后再......)这样一找、一想、一画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还熟悉了课文情节也体验到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4、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含蓄的语句理解词语。

例如:“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两句话从表面看,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多,“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看见的范围太窄。但如果想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应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的去感知主人翁的感情,就不难看出这实质上是说贫困农家孩子眼界开阔,生活经验丰富,而富家子弟眼界狭窄,知识贫乏,阅历短浅,表达了“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二、使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但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所以,使用比较法实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能够学到作者使用语言的独到功夫。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实行换词训练。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优美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妙处。通过这种换词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引导学生通读此句,并让其体会从这句话中的数字中,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从居里夫人在对科学事业的坚定这方面去展开讨论,也可从“成吨”,“0.1克”这个词中体会居里夫人要提炼的矿渣的艰辛去引导。再把这两个词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发散思维的去提炼居里夫人锲而不舍,为科学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也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3、同词异义:指同时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逐步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使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

三、使用演示法理解词语。

教师演示,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

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使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逐步地升高”一句中的“逐步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

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逐步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能够自己“演示”。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个竖行的同学,开火车念这个词?”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一个,怎么读的这个词?”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

四、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协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在古诗《春雨》的词语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行词语教学的:

师:“润”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三点水”与什么相关?

生:与水相关。

师:能够组什么词?

生:滋润湿润润滑

师:既然与水相关,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即使学生能够通过工具书知晓“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实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通过对字形的分析理解了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实行朗读,这样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需要我们每个老师结合教学实际,考察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的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

敲’”。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水平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动了学生其他水平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

2朱光潜《咬文嚼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