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

设计指导思想:

这堂课的教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教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案模式组织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材分析:

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案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案的难点。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分,认识氧化物,最好能形成较为清晰的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3)初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1 / 5

趣。教案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教案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

理解及判断。教案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对水了解多少呢?学生观看图片,搜”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水”“水乃生命之源“俗话说集信息,列举所掌握的有关水的知识,看谁答得快,答得多,答得对。℃时密度4℃,沸点100℃,在【学生展示】1.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3 1 g/cm,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最大为.水的用途。 2 ……70%。3.人体内水约占体重的【过渡】水是我们最熟悉、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它既普通又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水的组成。二、氢气的性质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直到18【过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一种“元素”验的研究,才认识了水的组成。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水的组成的。(出示6页)PPT第由科学家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听说过页,口答下列问题。或见过氢气吗?你知道氢气有哪些性质?下面同学们看课本79 【学生口答】氢气的物理性质:没有颜色和气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的化学性质: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氧气或空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若听到的声音很小,则氢气较纯。【教师点拨】同学讨论交流得非常好,对于氢气的性质及验纯讲解得非常全面,下面同学们看氢气79的燃烧与验纯视频,(演示氢气燃烧的实验)然后讨论课本页讨论题。【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2 题: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展示】第1点燃板书文字表达式:氢

气十氧气水第2题:有水滴生成。三、水的组成【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化学家们的结论: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而拉瓦锡在,从而得出了水易燃空气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相反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2 / 5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今天我们能否仿照科学家们的思路,重新探究揭秘水的组成呢?下面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展示。

【展示】

一组:根据科学家们的思想,想办法让水分解,产生的气体用带有刻度的仪器测量,根据分解后生成物的组成成分推出水的组成成分。

二组:展示时说出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思路。将水电解,通过检验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来推断水的组成。

【过渡】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对课本中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并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面老师用水电解器演示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提醒】教师介绍实验装置,投影思考题,进行实验演示,介绍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接通电源,引导学生观察电极上的现象及气体体积差异,并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检验两个玻璃管内的气体。实验完毕,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全面一些,让同学们看屏幕上电解水实验以及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几个思考题。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展示】分别由一至六组同学

代表展示。:电解水时,正负极玻璃管内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产生的气泡速率比负极慢,一段时间后,正负极1问题。1: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可用燃着的木条和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缓慢打开正极上2问题方玻璃管旋塞)正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缓慢打开负极上方玻璃管旋塞)负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时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氢气。→:水电解实验生成了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了分解反应。在黑板上板书文字表达式:水问题3 O)。O氢气十氧气(化学符号:H:H222 4:由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问题: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而水电解又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问题5 氧元素组成,所以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师点拨】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若将生成的两体积的氢气与一体积的氧气点燃会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且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我们不难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注意】学生展示时,教师板书,然后进行分析点拨。

【教师整合分析点拨】通电——→水氢气十氧气气体汇集负极正极气体特征可燃助燃0化学符号HO H222组成由氢、氧由氢元由氧元I

图元素组成素组成素组成

【学生分组实验】用干池和导线自行组装成电解水的简单装置(此装置简单实用,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ABA【学生展示】由图Ⅱ可知相同时间内,、气体体积比约为,所以2:13 / 5

II

为氢气,B为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均可用排水法收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拓展应用】分析实验误差。

【追问】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开始的时候往往大于2:1,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各小组讨论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展示】氧气不易溶于水,而氢气难溶于水,开始时两种气体在水里有一定的溶解,溶解到水中的氧气比氢气多。

另一组补充: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到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并学习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进一步加深物质分类的思想。了解物质分类的多样性。

四、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过渡】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同学们,上面三种物质(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从组成元素的种类上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同学们自己看课本81页,然后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1: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问题2:现有H、0、N、P、Fe、S、KMn0、KCl0、C0、P0、Fe0。4325222423(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H、0、N、P、Fe、S;222(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是KMn0、KCl0、C0、P0、Fe0;4523342(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是C0、P0、Fe0。42235问题3:H、0、N、P、Fe、S这些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K KMn0、KCl0、32242C0、P0、Fe0这些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C0、P0、Fe0这几种物质是4252422533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

问题4: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i 素组成的,但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

问题5: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氧气的混合物。

问题6: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物,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教师强调】(1)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是建立在纯净物的基础上;

(2)氧化物的定义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到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并学习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进一步加深物质分类的思想。了解物质分类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

二、水的组成

4 / 5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V∶V=1∶2(体积比)负极正极通电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2氢气+氧气())(O(HO)(H22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 三、单质和化合物、NO1.单质:如、H222 POAlO、、HO、COFeO、2.化合物:如5224223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3. 布置作业教案后记

一、学习探究水的组成时需要渗透(补充)的知识

在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分析水的组成时,将会出现“为什么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就能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问题,这是一个推理上的“断层”。所以,教案中必需作必要的铺垫:可由“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关于“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及“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等物质结构组成的基本原理,设问:“化学变化前后,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呢?”及“基本成分元素的实体是分子、原子、还是其它粒子呢”。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确(至少分析后感悟):元素的实体是原子,因此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也是不改变的。这样,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才成立。

二、揭示化学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之一:根据生成物分析、推断

通过水电解后实验证明其产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是化学研究物质组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化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为此,笔者在教案中增加了以下的变式训练:

根据下列经过实验所证实的生成物,运用“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

原理,分析相应反应的表达式,对反应里某种反应物组成作出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实蜡烛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石蜡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实验证实水电解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因此水组成中有氢气和氧气

C.实验证实氧化汞分解的产物是汞和氧气,因此氧化汞组成中一定含有汞,可能含有氧

D.实验证实酒精燃烧产物是CO和HO,因此酒精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22素

由此来强化对化学研究物质组成方法及思维方式的认识。当然,在教案过程中,研究酒精燃烧产物的实验,氧化汞分解产物的实验(或事实)必需在前期作好渗透。

5 / 5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十几减7、6教案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师:怎样列式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汇报:13-7、13-6。 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十几减876的教学设计

十几减8 7 6 教学目标: 知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习惯,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觉优化自己的算法。 教学难点:体会算减想加的便捷性。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迁移新知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1)读算式说结果,谁愿意来? 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算的真快。 (2)现在我们只说得数,其他同学用对或错来判断。 (4)你们算的真准呀,一起做个小比赛好吗?抢答,看谁第一个说出得数。12-9=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生:破十做减相加 师:我们抢答的这些题都是减几的算式?(9)那你想学习十几减8么?减7呢?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算式。(板书)十几减87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昨天让大家看的小视频大家看了吗?(看了!)你们都帮助视频里的小美解决问题了吗?大家可真棒!那谁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怎么计算11-8这个问题 生2:我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解决11-8这个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么你们是不是真的会算十几减8了?(是!)那么光会11-8这一道题可不行,同学们,12-8你会吗?(等于4)13-8呢?(等于5)那谁还能给我们说一说其他十几减8的算式,让他同学们来算一算!(生说算式,教师板书)此环节,还要再练习两道说过程的,再让学生说其它算式,最后总结规律。 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些算式的?(按照顺序写的)为了做到不重不漏,老师按照顺序将同学们说的十几减8的算式写好了!那么就请你们来观察一下,十几减8的算式和得数,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生讨论的时间) 师:谁来汇报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得数就是被减数个位加2!(如果说不出,师做适当引导) 师:你说的可真棒!谁来说说这个2是怎么来的? 生:十几里面的10减8得来的! 师:他说的对吗?昨天我们学习十几减9时我们发现了什么呀?(得数是被减数个位加1)今天减8呢?(加2)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仅利用视频里收获的方法解决了十几减8的题目,还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了十几减8的计算小窍门!那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题目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十几减876操演课教案

《十几减8、7、6练习课》教案 西区昌平小学陈美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第二单元《十几减8、7练习课》(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片、椅子、光荣榜评分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今天就让爸爸带着我们一起去闯关探讨体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上两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小朋友喜欢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入本节复习课,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 兴趣。 二、闯关练习 (一)第一关:基础练习 师:四个爸爸爷分别带着四个小朋友(石头、天天、Cindy和kimi)来到了游乐场大门,但游乐场的大门紧锁着,必须要取得完成以下任务,大门才能打开。 1、看谁都能算得对

12-7 18-9 14-6  11-8 16-7 8+9  13-6 7+5 11-6 15-7 17-8 15-9 师:请同学独立在书本P15 4上完成,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对! 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并在光荣榜上加分。 师:谁来说一说:15-7 18-9 和11-6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移数活动 (1)出示一组数字卡:10、13、16、9、11、17、12、14、18、15 (2)小精灵移动数字卡片8,让这组数字分别与8相减,看谁最快算出结果(3)小组比赛,回答并在光荣榜上加分 【设计意图】把孩子们喜欢的小朋友带入课堂,孩子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练习,练习不再枯燥,大家兴致特别高。本环节以直接写得数、找座位、移数活动三个练习,以15-7、18-9和11-6为例,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沟通与以往所学知识的联系,梳理建构。 (二)第二关:变式练习 师:第一关,同学们表现都很棒,同学们想不想玩旋转木马? 师:但是要完成以下的练习才能玩这个游戏哦,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呢? 1、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16-8○914-7○612-6○6 15-8○513-7○711-6○8 师:请同学们在在书本P15 5上完成,完成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 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并说一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2、找朋友 14-8 5 12-6 11-6 12-7 6 15-7 16-9 15-8 7 13-9 14-6 17-9 8 14-7 13-7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

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海珠区黄埔小学刘嘉欣 教学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第三节10:30—11:10 教学班级:一年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 设计指导思想: 这堂课的教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教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案模式组织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材分析: 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案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案的难点。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分,认识氧化物,最好能形成较为清晰的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3)初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想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候,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青岛版十几减6、5、4、3、2教学设计

《十几减6、5、4、3、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的过程,初步形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准确率以及对减法算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板贴、课题板贴。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湖边游玩并解决了问题,也收获了一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海豚馆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亮还剩几条鱼? (2)小新还剩几条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同学们真厉害啊,已经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要解决小亮还剩几条鱼?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怎样列式?那小新还剩几条鱼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14-6、12-3,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加上动作提升: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一年级学生,孤零零的算式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把计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出问题,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显得顺其自然。 二、你说我讲 1.解决“十几减6”。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谈话:聪明的孩子知道了“还剩几条鱼?”用减法计算,那14-6到底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8。 追问:为什么等于8呢?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回答: 方法一:先想加法,6加(8)等于14,所以14减6等于8 。 方法二:先用10去减,10减6等于4,再用4加4等于8。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6呢? 教师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先去减,剩下的数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方法三:连续去减。把6分成4和2,先用14减4等于10,再用10减2等于8。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14-6等于多少,大家再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8、7的知识,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课件呈现前两个信息窗中的15-9=6、 15-8=7和信息窗3中的 14-6=8的题组,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可能回答:它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用10去减。 提问:你们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资料

精品文档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泸西县向阳乡沙马小学赵建光 教学时间:2018年3月2日第一节 教学班级:一年级(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复习(口算比赛) 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8+4= 7+6=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复习上节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二、新授课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 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 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 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点燃

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 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 2)、水(H 2O )、五氧化二磷(P 2O 5)等。 知识拓展 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4.3 探究水的组成》

《4.3 探究水的组成》 第一篇: 4.3探究水的组成4.3探究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水与人类的关系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 课后反思: 1、水的电解实验,水中的电解质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稀

十几减7和6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页例2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3.初步渗透“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教学重点: 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题目。 教学难点: 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7、6”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开火车口算:) 15-8=17-8=11-8=13-8=19-8=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2、说出()应填多少 6+()=12 8+()=13 5+()=11 6+()=13 3、计算12-8= ,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计算十几减8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是用破十减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星期天花猫和白猫从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可这时它们遇到了难题,不会解决了,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师:要知道蓝金鱼有几条,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7=6(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3-7的?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通知4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 把13分成10和3,10-7=3,3+3=6。 b.7+6=13,13-7=6。 c. 把7分成5和2,13-2=11,11-5=6。 3.师总结计算方法: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课时)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 单质和化合物;(2)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并分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反应物 或生成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揭示水的组成的科学过程;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启发学生思维;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带着老师 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先来学习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听讲,做笔记,回答问题。学生1: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生成。 学生2: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全班回答: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板书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阅读课本找出氢气验纯的两个步骤,并做好标记 认真听讲,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做笔记。 学生1:有气泡产生,而且两边产生的气体体积不一样多,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2倍;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氢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 二、水的组成 1.现象 2.水氢气+氧气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对于氧气、氢气都有它相对应的化学符号,学生归纳 学生1:学习了氢气的性质; 学生2:学习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学生3: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完成相应练习。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会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