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四翻译与明清翻译对比

五四翻译与明清翻译对比

五四时期翻译与明清时期翻译之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张松炎(198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翻译。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和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两次影响较为深远的翻译活动。一方面,这两次翻译活动都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两者在译者的构成、

翻译材料的选择、语体格局、翻译思想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却表现出迥

异之处。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拟在这一方面做一尝试,以期对这两次翻译活动有更深入的认

识。

一、译者的构成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多由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和中国封建士大

夫合作进行。这些士大夫们本身就是科学家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杰出

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科技翻译家、中国“科学译祖”徐光启,“中华才

士”李之藻,数学家华蘅芳等。意大利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几

何原本》(前六卷),葡萄牙人傅泛际与李之藻合译了《名理论》,

华蘅芳与玛高温、傅兰雅合译了《金石识别》和《地学浅释》。正是

通过中西合译的方式,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传入了中国。甲午战争后,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希望以变法图自强,介绍

西学为其途径之一。“这一时期译者多为政论家,他们独立译书,

不再依靠西人合译”[1]。严复和梁启超是最杰出的代表。严复曾留学

英国,精通英文,古文功底亦是甚为深厚。受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影响,

他回国后翻译了一大批西方著名的哲学社会书籍,如《天演论》《群

己权界论》等。梁启超主张翻译政治小说以开民智,虽译作不多,却

是译述西方诗歌的先驱。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主要由受过良好外语教育的生力军担当。这

些文学翻译者大都接触过新思想,都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其中有一批

是留学生出身,如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刘半农、梁实秋等。

五四新文学运动尚未兴起时,身在海外的留学生,虽然所学专业不同,

但出于学习外语的需要,接触了大量本色的外国文学。由于西方思潮的鼓荡,要借文学来启蒙,或出于良好的文史功底和浓厚的文学兴趣,他们早早便开始了翻译。如鲁迅与周作人在留日期间译有《域外小说集》,胡适在留美期间翻译了《最后一课》《决斗》等。早期翻译的异质文化熏陶与文学训练和积累使鲁迅、胡适等逐渐成长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他们的带动下,五四新文学运动得以蓬勃发展,而文学翻译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画面。与明清时期相比,五四时期由于译者构成的变化,翻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更有保证。

二、翻译材料的选择

明清时期的翻译选材以科技类著作为主。外国传教士借“学术传教”之名译介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中西合译的作品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在天文历法学方面,利玛窦引进了西方历法,得到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的赞同。在数学方面,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了《圜容较义》和《同文指算》。在物理和机械力学方面,王徵与邓玉涵合译了《奇器图说》。此外,中西合译在生物学上引进了达尔文进化论,地理学上译入了世界地图,医学上引入了解剖学概念。甲午战争后,一批资产阶级改良派意识到西人之强根本在于其社会政治制度,于是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开始大量译介西方具有先进民主思想的社会科学书籍。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法意》等以及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翻译均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进入了翻译

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不断引入我国,如《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整体性的反帝、反封、反传统运动,突出人的个性解放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及展现俄国及东北欧等弱小国家风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先后在译界流行开来。《新青年》《新潮》《小说月报》等几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广有社会影响的杂志上都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浪漫主义作品的翻译和评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黑暗中苦苦摸索救国救民之道的中国志士们看到了希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纷纷投向了俄国文学。鲁迅曾说,“俄国文学是我

们的导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2]。另外,对弱小民族国家的文学译介得到了大力提倡,这是一种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选择,中国与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相似的社会现实和世界处境。

三、语体格局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文体以文言为主。两千多年来,文言一直占据中国书面语的统治地位,“虽然唐宋以来白话文学不绝如缕,但在士人的话语圈里白话从来是没有地位的。就语言本身而言,学术文字除了宋代理学家的语录体外几乎都用文言”[3]。明清时期国内从事西学翻译的多为封建士大夫,他们的译作文体自然倾向于文言形式。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曾言:“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4]像严复这样的封建士大夫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严格的文言写作训练,用文言来译作便于一挥而就,用白话反而会感觉辞不达意。严复的译作《天演论》采用的便是“可与周秦诸子相上下”的桐城派古文:“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榄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正是仰仗深厚的古文造诣,严译名著才得以站稳脚跟,进而被竞相传阅。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作品中,白话文体占据主流地位。“文学翻译家们出于改造社会的责任感,介绍外国的先进文化,对抗黑暗的封建旧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他们把这种社会责任感转化为驱动力,在翻译中把作为传统文化语符的文言体解构,译者的人性观、审美观和文化观从传统的桎梏中被彻底地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摆脱了旧文化的束缚,通过新的文体——白话文体——表达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5]。白话文运动的开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王佐良说过:“就中国20世纪的文学而言,是翻译家给新生代的创作带来了生机。1919年前后的白话文运动正式从外国文学的翻译中吸取了灵感。”[6]胡适、郭沫若等借助白话译诗开启了诗歌创作的“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之风,刘半农、田汉等则借助白话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散文诗。鲁迅一直乐于用白话进行翻译,一生都在创造现代汉语的崎岖山路上跋涉,可以说是现代白话的鼻祖。总体而言,五四文学革命以白话取代文言为突破口,开辟了中国文学新纪元,也彻底改变了翻译文学的语体格局。

四、翻译思想理论

在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高潮中,以徐光启、马建忠、严复等为代表的中国译者为我国历史上的翻译事业留下了不朽功绩。他们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徐光启在《历书总目表》中提出了“翻译——会通——超胜”的翻译思想:“臣等愚新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马建忠于1894年在《拟投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精辟阐述了他的“善译”观:“译者应对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审其音势之高下,相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作为中国西学引进第一人的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则首倡“信达雅”为译事楷模。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7]严复的信达雅思想对近现代的翻译思想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

影响。

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翻译事业在著名革命文学家如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和著名政治思想理论家如陈独秀、成仿吾等的领导下,得

到了健康广泛深入的发展。在翻译理论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这一时期,鲁迅、瞿秋白、郭沫若、成仿吾的翻译思想本质而深刻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翻译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和时代特点。20世纪30年代,曾展开过一场翻译大论战。当时梁实秋提出了“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主张,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干脆直接声明“宁错而务顺”。对此,鲁迅则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

观点。后来,鲁迅又进一步提出了“易解”“丰姿”双标准论,即“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和“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8]作为翻译理论另一个领军人物,瞿秋白认为翻译要力求“绝对正确,绝对白话”和“信顺统一”,他在《再论翻译——答鲁迅》一文中说:“翻译的时候,应当用这种绝对的白话文:一方面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同(“信”),另一方面又要

使这些句子和字眼是中国人嘴里可以说得出来的(“顺”)。“信”和“顺”不应当对立起来……”此外,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思想,成仿吾的“批评的建设”和“建设的批评”的文艺翻译批评思想,也都是这一时期提出的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思想。

五、翻译方法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方法多是由外国传教士口授,华人笔录完成。若西方先进学理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接受,译笔必须能与中国古典名著相匹敌。直译法译科学名著只适合以专家为翻译对象的翻译。因此,这一时期的多数中国译者(包括独立的译者)都很重视翻译过程中的加工、润色,以使译作“给那时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9]。严复译《天演论》时提到了达旨翻译法:达旨法虽“实非正法”,却是“有所不得已”而用。在《天演论·译例言》里,严复清楚地说明达旨不是“刪消取径”,而是“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这些都是意译的技巧与过程。此外,严复在宣传外国先进思想,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还采用了不忠实的归化翻译法,在译文中加入了大量的个人评论。而这一时期另一代表人物林纾在译介外国小说时采用的也是典型的归化翻译法,此法在当时也被人们普遍接受。

五四时期直译的呼声一直很高,异化翻译法也得到提倡。1919

年3月,傅斯年在刊于《新潮》第1卷第3号的《译书感言》中说:“论到翻译的文词,最好的是直译的笔法。”郑振铎在《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里也认为,“如果有个艺术极好的翻译家,用一句一句的‘直译’方法,来从事文学书的翻译”,则能把原文的整体结构、节段排列、句法组织乃至用字的精妙处都移转过去。鲁迅直译的主张曾在多篇译作的序言中加以论述:《苦闷的象征·引言》提到“文句大概是直译的,也极欲保存原文的口吻”,《出了象牙塔·后记》说“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采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前后的次序也不甚颠倒”。鲁迅还明确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问题:“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10]鲁迅所谓的“洋气”,正是现在所说的“异化”。鲁迅是主张异化,反对归化的。他在《文艺与批评·译者后记》中写道,“译完一看,晦涩,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倘将仂句拆

下来呢,又失了原来精悍的语气”,因此只好“硬译”。他批评中文“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而“要医这病”,“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11]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影响较为深远的翻译活动,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和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在时间上是相继发生的,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两次翻译活动在译者的构成、翻译材料的选择、语体格局、翻译思想理论及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从侧面则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态和社会需求,体现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思想蜕变。这说明,“翻译活动的兴衰从来都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绝不是在真空环境下自生自灭的一个过程”[1]。

参考文献:

[1]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2):52-53.

[2]鲁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39.

[3]周羽.中国近现代翻译理念、翻译策略的演进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2001,(1):50.

[4]严复.翻译论集《天演论》译例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6.

[5]魏家海.五四翻译文学文体的“陌生化”与传统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7):93.

[6]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20.

[7]严复.严复集(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21-1322.

[8]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19.

[9]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51.

[10]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2).

[11]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回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88.

五四时期翻译活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四时期翻译活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一段时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制度衔接、新旧知识衔接、新旧道德衔接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期,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翻译大量西方著作,引进西学,对当时社会的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也对翻译活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催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使翻译作品各具特色,进而促进翻译界的大繁荣。 关键词:五四时期;翻译理论;翻译作品特色;繁荣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n Society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Abstract: The May Fourth Period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period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What?s more, Chinese society of the May 4th Period is in the important turning period when system, knowledge and morals ar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During such a changeable era, numerous Chines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translated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from the west and introduced western knowledge to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save Chinese nation from deep sufferings, which made a great impact on literature, education, politics, etc. Specific cultural factors also made a great impact o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bring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theories into being, endowing translation works full of unique features, which led to prosperity of translation circles. Key words: The May 4th Period; translation theories; the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work; prosperity Nowadays, we human beings are living in the global village wher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daily life. Actually, back to ninety years ag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equally important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However, the situation is different because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f that time were more complex as they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life at that time such as literature, education, politics, etc. The May 4th Perio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ten years from 1917 to 1927, a period in which western learning flocked into China, influencing a great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During the ten years, translation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语十大词类讲解

英语十大词类讲解

英语十大词类讲解 什么是英语十大词类呢?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叫词,根据词的形式、意义及其在句中的作用所作的分类叫词类(parts of speech)。英语中,词又分为十大类,即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语十大词类讲解。学好英语十大词类,是学好英语这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基础学扎实了,以后学习句型和语法才会更轻松。 一、名词(n = nou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名词的概念很好理解,可以从名词的类和名词的数来讲解。名词的类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称,同时名词的数又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具体介绍如下: 1、普通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family家庭、air空气、boy男孩、desk 桌子、work、职业 2、专有名词:指特定的某人、地方或机构的名称。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Hemingway海明威、China中国、New York纽约、United Nations联合国 3、可数名词:表示名词的单数(一个、一本一只等),要在名词前加冠词a或an。 4、复数名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要用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情况下,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名词后加上词尾-s或-es构成的,也有特殊情况,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先变y为i,再加es 等等。 book——books, dog——dogs, pen——pens, boy——boys

beach——beaches, brush——brushes, bus——buses, box—boxes(es读音为/iz/〕 二、冠词(art = article):这是一个虚词,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义,它用在名词的前面帮助指明名词的含义。冠词分为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两种。 1、不定冠词a(an):用在单数名词之前,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的“一个”。a用在以辅音开头的名词之前,an用在以元音开头的名词之前。 a boy、a book、a map an honor 、an egg、an umbrella This is a pencil case. I met an old man on my way home. 2、定冠词the:即the,表示某一类人或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2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4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6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7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8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10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 1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12 中式菜名的英译 13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5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6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1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21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 22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2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2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2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2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27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28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29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3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3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32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3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34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 3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37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 3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39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40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41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42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五四翻译与明清翻译对比

五四时期翻译与明清时期翻译之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张松炎(198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翻译。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和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两次影响较为深远的翻译活动。一方面,这两次翻译活动都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两者在译者的构成、 翻译材料的选择、语体格局、翻译思想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却表现出迥 异之处。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拟在这一方面做一尝试,以期对这两次翻译活动有更深入的认 识。 一、译者的构成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多由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和中国封建士大 夫合作进行。这些士大夫们本身就是科学家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杰出 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科技翻译家、中国“科学译祖”徐光启,“中华才 士”李之藻,数学家华蘅芳等。意大利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几 何原本》(前六卷),葡萄牙人傅泛际与李之藻合译了《名理论》, 华蘅芳与玛高温、傅兰雅合译了《金石识别》和《地学浅释》。正是 通过中西合译的方式,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传入了中国。甲午战争后,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希望以变法图自强,介绍 西学为其途径之一。“这一时期译者多为政论家,他们独立译书, 不再依靠西人合译”[1]。严复和梁启超是最杰出的代表。严复曾留学 英国,精通英文,古文功底亦是甚为深厚。受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影响, 他回国后翻译了一大批西方著名的哲学社会书籍,如《天演论》《群 己权界论》等。梁启超主张翻译政治小说以开民智,虽译作不多,却 是译述西方诗歌的先驱。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主要由受过良好外语教育的生力军担当。这 些文学翻译者大都接触过新思想,都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其中有一批 是留学生出身,如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刘半农、梁实秋等。 五四新文学运动尚未兴起时,身在海外的留学生,虽然所学专业不同,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英语拟声词大全

英语拟声词大全 ———————————————————————— 走兽怎么叫: 1、狮子(lion) roar, howl; 2、老虎(tiger) roar, howl; 3、豹子(panther) howl 4、大象(elephant) trumpet; 5、豺(jackal) howl 6 、狼(wolf) howl 7、狗(dog) bark,yap,yelp,bay,howl,growl,snarl,whine 8、狐(fox) bark, 9、猫(cat) mew,miaow,miau,meow, 10、鼠(mouse) squeak,cheep,peep " 11、猪(pig) grunt, whick, aqueak 12、野猪(swine) grunt 13、公猪(boar) girn 14、熊(bear) bruzz, growl 15、无尾猿(ape) gibber,gueriet 16、猴(monkey) screech, gibber, chatter, snutter, jabber, howl 17、骆驼(camel) nuzz, grunt 18、鹿(deer) call, bell, bellow 19、牛(cattle) cow,bleat 20、公牛(bull) bellow,low 21、母牛(cow) low 22、小牛(calf): bleat 23、水牛(buffalo) boo 24、羊(sheep,goat) baa, bleat 25、马(horse) neigh,whinny,nicker

26、驴(ass,donkey) bray, hee-haw 27、兔子(rabbit) mumble 虫子怎么叫: 1、青蛙(frog) croak 2、蟾蜍(toad) shriek 3、蛇(snake, serpent) 4、蜜蜂(bee) buzz,hum,bumble,drone 5、黄蜂(wasp) hum 6、蟋蟀(cricket) chirp(chirup) 7、甲虫(beetle) drone,boom 8、蚱蜢(grsshopper) chirp 9、蚊子(mosquito) hum,buzz,drone 10、苍蝇(fly) hum,buzz,drone 飞禽怎么叫: 1、公鸡(cock) crow 2、母鸡(hen) cackle,cluck 3、小鸡(chicken) cheep 4、火鸡(turkey) gobble 5、鸭(duck) quack 6、鹅(goose) cackle,hiss,creak,gaggle 7、鸽子(dove,pigeon) coo,crood,croud,croodle, 8、鹌鹑(quail) curkle 9、鸠(stock-dove) murmur 10、斑鸠(turtle-dove) wail 11、天鹅(swan) chant,cry 12、乌鸦(crow,raven) caw,croak 13、白嘴鸦(rook) caw 14、鹧鸪(partrige) call

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第33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5 2012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2 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马婕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71000) 摘 要: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推动文化的发展。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加强,“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翻译事业空前发展和波澜壮阔的时期,也是中国式翻译理论的大发展和大争论时期,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中国语言与文化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国现代翻译;语言与文化;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5-0142-03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推动文化的发展,每一次人类思想史的进步与发展都伴随翻译的身影与脚步。我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作为翻译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标准,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对中国语言与文化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现代翻译,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翻译事业空前发展和波澜壮阔的时期,也是中国式翻译理论的大发展和大争论时期。“五四运动”时期, 翻译从孕育新思想和新知识开始,不仅为国人排除语言文字障碍,推动了我国的文学建设,更是促进了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特别是经典著作的译介更是引发了一场文化裂变和思想革命。五四时期翻译的三重追求,即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翻译在承担社会功用的同时,其文学性不再受到忽略,审美情趣也纳入了译者的视野。“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在译介外来文化的同时,也逐步完善了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体系。而译者在翻译的语际间交流和语言转换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2-04-01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新文化时期翻译特点及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CX001)。 作者简介:马婕(1990-),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 二“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推动 和繁荣了我国的语言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扩大了国人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领域,而且直接推进了中国的文学改良和新文学的建设。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丰富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同时,“五四”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敦促广大知识分子投身于民族救亡和国家建设,文学翻译在“救亡启蒙”的氛围中得以发展、繁荣。 (一)翻译范围扩大 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历史发端于五四时期。随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拓展,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呈现出繁荣景象。据阿英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统计,1917-1927年间出版译作共225种,其中理论25种,作品总集13种,其余分国别译作共187种,其中俄罗斯文学作品65种,法国31种,德国24种,英国21种,印度14种,日本12种。这个数字并不完全,刊行在报刊杂志上未能搜集成单行本的还有很多。据王建开先生统计,1919-1949年的30年间,我国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达4499部,其中在1919-1927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已达437部。[1]与晚清时期译者的工作形式不同,五四时期的译者们组建或参与了不少社团,如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并创建了各种刊物,如《新青年》、《小说月报》、《文学周报》、《创造季刊》等。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形成了翻译队伍和不同翻译流派。这些社团在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文学翻译活动,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15—1917年是第一阶段,侧重欧洲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的翻译;1918—1921 142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英语中词性的讲解

词类(parts of speech) 英语中有十大词类: 1.名词:n. (Noun) 表示事物或人得名称 1).可数名词cn. :有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可以用a/an来修饰 2).不可数名词un. 没有复数形式,不可以用a/an来修饰 2.数词:num. (Numeral) 表示数目或顺序 1).基数词:one ,two .three,four 2).序数词:first ,second ,third 3.形容:adj. (Adjective)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状态 1).表语形容词:asleep ,alive, awake 2).定语形容词:funny 4.副词:adv. (Adverb) 表示动作的特征或状态的特征 5.动词:v. (Verb) 表示一种动作或状态 1).及物动词vt. 可以直接加宾语,而且必须有宾语(可以用于被动语态)Like ,eat, hit, teach see, watch, know, 2).不及物动词vi. 不可以直接加宾语,宾语须由介词引出(不可以用于被动语态) :agree ,arrive,get,go , 3).情态动词:modal v. ;can,should, will,shall等,其后面直接跟动词原形 4).助动词:aux v. :do ,have 5) .系动词: link v. :be ,seem, sound, feel,smell 等,其后加adj.&n.做表语 6.代词:pron. (Pronoun).代替名词,数次等 1).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 4).关系代词和连接代词:whenever,that,whenever,whoever, 以上六种词是英语中的实词,即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成分 7.冠词:art. (Article) 用在名词前用于帮助说明其意义 1).定冠词:the 2).不定冠词:a / an 8.介词:prep. (Preposition) 用在名词或代词前说明其与其他词的关系 例如:at ,in ,of , with ,on , by , to, over, about,

中英文拟声词翻译对比

中英文拟声词翻译对比 王 秀,陈 倩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本文就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拟声词翻译做了对比,即英文拟声词的汉译以及汉语拟声词的英译。由于汉语里一般采用直接摹写声音的拟声词,而在英语里一些动词和名词本身就具备了拟声的特点,融音与意为一体,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因此本文论述了拟声词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的这些差异和两种语言互译时对拟声词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拟声词;翻译;对比  1. 引言 把人、动物或自然物所发出的声音如实地加以描摹,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拟声。汉英皆有,但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汉语里一般采用直接摹写声音的拟声词,而在英语里,一些动词和名词本身就具备了拟声的特点,融音与意为一体,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因此拟声词的翻译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本文就英文拟声词的汉译与汉语拟声词的英译做简单论述。 2. 英文拟声词的汉译 2.1 英文中的拟声词可以直接翻译为汉语拟声词 e.g.(1) The sweet trilling of a murmuring stream and the melodious notes of nightingales formed altogether the most enchanting harmony. 悦耳的潺潺流水和夜莺的婉转娇啼,奏出令人神往的和谐曲调。 (2) All you can do is keep on clack-clack-clacking. 你老是叨叨叨,叨叨叨。 2.1.1 英语拟声词往往同感叹词一样,独立使用,不作为所在句中的任何句法成分。汉语拟声词有同样的情况,因此汉译时较为简便,把英语原文中作独立成分用的拟声词相应地译成汉语中作独立成分的拟声词即可。 e.g. (1) She drew one out. R-r-atch! How it sputtered and burned.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The little match girl!) 她抽出一根火柴,哧!啪一下子燃着了。 (2) Thump! A table was overturned! “哗啦!”桌子推翻了。 (3) Two heavy guns went off in the woods—Bump! Bump! 两门重炮在森林里开始发射了——轰隆!轰隆! 2.1.2 英文中的拟声词通常是动词、名词或者动词派生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而汉语的拟声词通常是动词或者名词的附加成分。因此,英文中拟声的动词、名词和动词派生词在汉语中常常被翻译成动 【作者简介】  王秀(1971-),女,硕士,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陈倩(1977-),女,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59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 册英语课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Birthdayfoodaroundtheworld WhatwouldpeopleliketoeatontheirbirthdaysTheanswerwouldbedifferentindifferentcountries. Inmanycountries,peoplehavebirthdaycakeswithcandles,thenumberofcandlesistheperson’Brazil 世界各地的生日食品 人们在生日时愿意吃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答案会是不同的。 在许多国家,人们吃带有蜡烛的。蜡烛的数量是这个人的年龄。过生日的人要许个愿望并吹灭蜡烛。如果他或她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愿望将会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在生日蛋糕里放一块糖果。得到糖果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中国,在生日时吃蛋糕正变得流行。但是,许多人仍吃。他们从不切断面条,因为长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一些地方,中国人也在生日的时候吃,它们是生命和好运的一个象征。 所有这些生日食品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想法是相同的。它们带给过生日的人好运。 第一个: 第二个:Ithinktoday’IndiaIndia一个令人记忆忧心的周末 我的姐姐前中学毕业了。作为一个特殊的礼物,我们的父母带我们去了印度。上个周末是有趣但是可怕。我们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宿营。首先,我们搭乘一辆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乡下的一个湖,在那里我们搭起帐篷,生活来取暖并上上面煮食物。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坐在月亮下,互相。但是我是如此疲倦,以至于我很早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和我的姐姐大吃一惊。当我们向我们的帐篷外看时,我们看到一条蛇正在火堆附近睡觉,我是如此惊慌以至于不能动。我们呼喊我的父母,以便让他们知道险情。开始在他们的帐篷内上下跳动。这样弄醒了蛇并且蛇移进湖附近的森林里,我的爸爸后来告诉我蛇没有耳朵,但能感觉到东西在移动,他还告诉我不要靠近蛇非常重要,对我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次教训。

词类及词性

语法——词类及词性 教师讲解: 一词的分类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1.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词性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 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 3、处所名词:如,上海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 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内东西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配合投影练习)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判断方法: 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 2、标志:“着”“了”“过” 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配合投影练习)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如,长、短、粗、高大……

2、表示性质如,高尚、乐观、懦弱…… 3、表示状态如,迅速、朦胧、遥远…… 判断方法: 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如,小小(的)高高大大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2、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3、表示序数:初一、第八…… (配合投影练习)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位根本片双串寸公里两斤平方吨点儿些 2、动量词:表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遍下遭番 (配合投影练习) 代词: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 如,你我他它(们)自己人家大家咱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作用。如,这那这儿那么这样那样这里那里这么些那会儿每各某另一切其他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的作用。 如,谁什么哪多会儿哪里几多多少怎么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很更太极顶十分非常至少起码略 2、表范围:都总共净只仅仅光单单一概就统统 3、表时间:已曾刚才早已正将便常一向从来 4、表频率:又再再三还屡次重新 5、表状态:大力大肆亲自特意连忙悄悄匆匆公然 6、表语气:难道究竟简直可却幸而也许其实索性 7、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未勿别 语法功能:1、修饰动、形,不修饰名词。 (配合投影练习) 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2、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3、表排除:除除了 4、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5、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