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南大学近代史纲要史上最全最好的答案(煜哥传)

东南大学近代史纲要史上最全最好的答案(煜哥传)

东南大学近代史纲要史上最全最好的答案(煜哥传)
东南大学近代史纲要史上最全最好的答案(煜哥传)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成立,至今已走过89年的旅程。89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那么为什么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之道呢?

马克思主义能够被先进分子认知、赞同乃至最终确定能够解救中国绝非幸至,有其不得不为的原因!

一、实践的选择。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斗争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国门洞开,先进分子深感国将不国,自那时即开始寻求强国富民之道。早期的尝试是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然而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6进军事、经济、教育等以图自强,“戊戌变法”的改良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满清政府,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等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再加之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一战后又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使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明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此时的中国急需一种新思想、新革命道路的出现,以解答先进分子心中疑惑,带领中国走出革命低谷。而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正为我们送来了社会主义,为处于彷徨中的先进分子以启示:资本主义走不通,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先进分子开始去真正接触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二、先进思想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是在先进分子深感辛亥革命未能撼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大众的统治而发起的,早期实质仍是宣扬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思想,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然而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仅限于少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范围。直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篇章。特别是中国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开始真切的看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经过了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辩论的三大论战之后,马克思主义一步步扩大自己的阵地,开始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三、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两种社会形态对中国的不同态度。一战后,各帝国主

义重新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以及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联合对中国的压迫与苏维埃俄国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即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两种对华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压迫和掠夺,一边是平等,理所当然的,苏维埃俄国受到中国人民欢迎,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文明价值得到先进分子的肯定,坚定了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决心。

四、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现实土壤——阶级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并被先进分子确定为救国之道的根本原因。五四中,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第一次被人们认识,从此他们以一种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而在五四前夕,中国产业工人业已达三百多万,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不仅如此,在中国,农民阶级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发动工人阶级必然引起农民阶级的连锁反应——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可以想象,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一旦爆发,可以释放多么大的能量。以后的发展也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定位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在其后的革命历程中,联合各革命阶级,坚持武装斗争,加强党的建设,方取得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最先进的阶级,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深受多重压迫,是其他国家工人阶级不曾遭遇的,所以拥有极为强烈的革命性。因此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一经结合,即燃起熊熊烈火,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先烈们在艰难条件下经过探索追求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正是他们的正确坚定选择,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第四,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一)五四运动前后,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

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这是因为: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

第二,1914年之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是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新文化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适的土壤。

(二)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与中国人民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与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

二、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三、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科技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阶段;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启蒙运动阶段。它把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推到了文化的最深层次。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封建经济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如机器设备输入、技术引进等;国门的打开,也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并努力实践政治制度变革,也使他们思想得以进一步的解放。但是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外国入侵的本来目的是要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要阻止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阻止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它一切保持原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

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官僚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但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一个个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官僚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即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两者密切相关。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阻力。只有首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官僚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但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一个个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官僚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即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两者密切相关。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阻力。只有首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五次侵华战争经过结果特点(这个是傻逼答案正解见最后)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

根本原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门户

主观原因:清朝腐败,落后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硝烟

结果:签定《南京条约》(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危害: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通商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议税使中国的贸易主权受限制。

影响: 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导火线:亚罗号事件(英) 马神甫被杀案(法)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1858.6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②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2)《北京条约》:1860年10月

①《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④准许华工出国——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罪行: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领土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影响: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中法战争俄国侵略新疆1876—1881年浩罕国阿古柏英俄支持

根本原因:分裂中国,打开中国西部门户

结果: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时间1883-1885年,爆发于越南境内,以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为开始。重大战役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年马尾海战清政府福建水师受重创。战后,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l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清政府妥协投降,乘胜而求和,于1885年与法签订了《中法新约》,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了。《中法新约》的危害:①开辟从中国西南地区的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对边疆的侵略和原料掠夺,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大的结果。②《中法新约》中关于允许法国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的规定,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在中国的首次条约规定,大大加深了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侵略中国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结果: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定《马关条约》(1895年) :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危害:割地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大大加重农民负担,清举借外债,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增开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

影响: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在平壤战役中,中国主要守将狂奔五百里跑过鸭绿江,平壤失陷。辽东战役,日本从花园口登陆,很快侵占大连、旅顺,并在旅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海战——黄海战役和威海战役。黄海海战中,在中方和日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因奉行避战保船、妥协投降的方针,北洋舰队主动退守威海卫港内,失去了黄海制海权,使其在以后的战役中处于被动地位。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战争以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的危害和影响。

(1)割地: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台湾脱离祖国50年怀抱,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连一个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都可以从中国获得土地,更何况实力远远在日本之上的其他西方国家呢?因此,割地一项大大刺激了列强分割中国的胃口,因此,从《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这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数额最大的一项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无疑是非常大的财政负担。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对内加紧搜刮人民,对外举借外债。而列强之所以答应借外债,那是因为这其中附加了诸多政治性条款,比如:拿清政府的关税作抵押,这样就使得列强得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另外,原本条约中有割让辽东半岛一项,但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的赎辽费作为交换条件。

(3)开口通商:开放苏州和杭州,这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另外还开放沙市和重庆,这已经属于长江的中上游地区,因此使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中国的内河航行权进一步丧失,开辟了两条内河新航线,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开办工厂: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从条约上肯定了帝国主义开办工厂这种资本输出的合法性,这是前所未有的。将工厂开设到销售市场,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工业品的运输成本。除此之外,外商在中国设厂制造货物,无需交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而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这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6.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导火线:义和团运动

结果:李鸿章(清)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签定《辛丑条约》(1901年):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响(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

(1)赔款: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因为这是“庚子之役”而赔偿,故称为“庚子赔款”。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而清政府又不得不大举外债,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样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而且因为不许提前还款,所以就使中国的经济命脉长期掌握在列强手中。

(2)“使馆界”:。因此使馆界变成了“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对义和团运动中的官吏和中国人民的惩治: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不叙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样,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4)拆毁京津附近的炮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这样清政府在京津地区御敌能力就大大减弱,不仅如此,还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样,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5)外务部的设置:改1860年代设置的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样更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1、民族主义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这在于倡导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反对一切侵犯我国领土和破坏我国领土完整的分裂活动。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凝聚全民族“历史意识”共图统一大业的奋斗历史。有了这种“历史意识”,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历史意识”越是根植于人民大众中,其生命力就越强大,因为它是国家的精神财富,是维系全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向上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精神强大生命力合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种“历史意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战乱四起、生灵涂炭、祖国四分五裂的沉痛教训,就不会忘记我们的前人所做出的牺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能够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推动祖国和平大业的早日实现。

2、民权主义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了中国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政治民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文明。在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基础上,我们应该发扬孙中山不断革命的精神,去创造更加进步、更加完善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3、民生主义的现实意义

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规定“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稍后他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反对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民生重心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则包括“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它既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即物质生活和日常生计,也涉及到人类对“生存”、“生命”的要求和求生的意志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胜利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尚未完成的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实现。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

验,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带着“二七”惨案的教训寻求与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国共

合作时,共产党经历了国良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挫折,在政治上已经成熟,拥

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主动与国民党合作

抗日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

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

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它是国民党的政

治纲领,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原则区别。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国共两党的

分歧必然显露。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来约束双方。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必然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

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还

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

5中国历次对外战争的和战之争

长时期内主流的观点认为:近代中国虽环伺强敌,但面对侵略就要奋起抗争,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决不屈辱乞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代中国处于全面弱势,面临西方的船坚炮利,战则必败,败后求和,损失更大的国家利益;因此,近代中国面对西方侵略应依“理”办事,以和为主。要认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首先要缕析和战之争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中持主战观点的人认为,对中国所面临的威胁与入侵决不能容忍退让,姑息迁就只能引来更大的祸患。有的人认为当时之所以会遭受侵略、威胁,正是以往一再迁就所致,“台湾之乱不惩,故有琉球之役。琉球之亡不问,故有越南之谋。然而,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与中国的衰弱,部分国人开始主张对外和好,避免战争。早在1860年郭嵩焘就写道,“值衰弱之时,外有强敌,而侥幸一战之功者,未有能自立者也……弱则一以和为主。”王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也强调“毋宁出于和”,其后在解决俄国侵占伊犁和日本灭琉球事件时更主张“修好释嫌,要以和为贵”。冯桂芬更指出,“今即议和,宜一于和。”而曾国藩、李鸿章则进一步把主和主张付诸实践。曾国藩认为,“方今发捻交炽,苗祸日深,中国实自顾不暇,苟可与洋人相安无事,似不必别寻衅端。”因此对外要“和让”,“一意保全和局,不宜轻开衅隙”。李鸿章继承了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他说,“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除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且认为对洋人要“可从则从,断不与之失和”。正是在这样的外交思想指导下,在晚清数次对外战争中李鸿章都积极奔走,策划和谈,阻挠国人的抗战,并经手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历次对外战争期间屡有“和”“战”之争,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占据舆论主体的仍是主战观点,“主和议者,例受人指摘。”到20世纪三十年代,蒋廷黻在《琦善与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中再次提起晚清时期对外战争中的“和”“战”。在他看来,“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就要学习西方,至于抵抗侵略,则不是当时能做和应做之事。蒋廷黻指出,“不战而和当然要吃亏……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他还对林则徐等坚持抵抗行为指责为不智之举,于国于民有害无益;而认为琦善等坚持屈辱求和,是“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明智之举。蒋氏那套先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然后再徐图反抗的理论显然与当时抗战的形势和民心格格不入,其观点在当时也就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20世纪50-70年代,反抗帝国主义仍是舆论宣传的主题,认为近代中国面对列强挑衅,要奋起抵抗,决不乞和,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赢得最终胜利。主和观点几乎无人提及。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学习西方,实现现代化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题。一些史学著作的主题也随之改变,蒋氏著述开始受到青睐、再版,其对“和”、“战”问题的观点广泛流行并被一些学者接受。这些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中国远远落后于列强的总体态势下,像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狂妄自大”,“虚骄误国”,正是他们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而琦善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则是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情势,所作所为符合国家利益。进而他们认为,近代中国在落后的情况下,要以理约束自己,争取以条约和法理约束列强,避免战争。在鸦片战争后的头50年,在战略上以和为主,是一个较佳的方案

(二)五次侵华战争之经过和结果的特点比较分析

为什么鸦片战争打了2年又2个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打了4年才结束,而甲午战争打了短短8个月就完事了呢?为什么八国联军战争打仗时间很短而双方谈判竟长达1年之久呢?这些问题仅从清政府一方去寻找理由(如清王朝出尔反尔

说)是解释不清楚的,只有从世界全局出发看问题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当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英国在海上匹敌。对中国这块肥肉,英国可以拿出“绅士风度”,慢慢地一口口吞吃,不害怕有第三者与之争夺。其次,当时英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亚洲四处出击,多面作战。这个特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尤为明显。1856年3月,与俄国持续了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英、法胜利而宣告结束;10月,它又挑起对波斯的战争(第二年3月结束);1857年5月到1859年底,它血腥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这些战争牵制了英国政府的手脚,迫使它不能迅速地将大批军队派到中国战场上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4年之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甲午战争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已围绕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一步不让,形成“均势”。这种情况,使尚未“脱贫”,还够不上列强资格的日本意外地获得了一次侵略中国的好机会。日本深知这个有利机遇的短暂性。时间拉长了,一旦俄、英两方中的任何一方出面干涉其行动,就不好办了。因此,它竭尽全国军事力量从海上、陆上向中国劈头盖脸杀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清政府打败。甲午战争速战速决的原因就在此。八国联军战争时期,清政府对外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次战争,实质是清政府借洋人军队消灭义和团之战争。慈禧发出宣战诏书前3天,已下旨要李鸿章立即进京,联络各国,和缓局势。因此,双方“打仗"时间是很短的。“议和”的时间本来也应该是不长的。因为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已使它失去了作为谈判一方代表的资格。奕勖和李鸿章是清政府派出的“全权议和”大臣,其中前一位实际是英、日之“囚徒”,后一位是俄国之“俘虏”,被洋人“护送”进京。因此,所谓“议和”,实际是奴才与主子间的“谈判”,这本来是不应该费多少时间的。“议和”长达1年之久,是因为主子之间矛盾摆不平,经过彼此长时间讨价还价,才勉强通过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从鸦片战争起,侵略者就十分瞧不起虚骄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但却始终认为这个封建政权对它们是十分有用的。他们发动一次次战争,不是要打倒、打垮清政府,而是要将其打痛、打服,以便控制这个政权,通过它实现统治中国的目的。这是五次战争在结果方面的共同特点。出现这个特点的原因,已在前面有过交待。下面我们将挑选一些战争,扼要介绍体现这个特点的一些典型事例。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打到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就适可而止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于1860年l0月已打到北京城下,他们完全可以火烧紫禁城,使出逃承德的;清朝统治者回不到北京。但是没有这样做,而是绕道到北京西郊,冒天下之大不韪,焚毁清王朝苦心经营150多年的、世界三大著名建筑之一的圆明园,追使清政府就范,接受《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从英国强迫中国割让香港岛开始,沙皇俄国也乘虚而入,强迫中国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块块划入其版图。这一切对清政府打击是不小的,但割去的领土是中国的边远地区,不影响清王朝的统治。这

与甲午战争后,日本要割让接近中国心脏地区的辽东半岛,将危及清政府生存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19世纪60年代后,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均势”,上述特点表现得更明显了。尽管此时清政府已十分虚弱,但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千方百计地维护这个反动王朝对中国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组建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来又积极支持它开展洋务运动是一例。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又是一例。尽管当时日本以最快的速度打败清政府,但其贪得无厌的胃口还是没有完全如愿以偿。1895年3月,中日两国开始马关谈判,举世瞩目。俄、法舆论认为日本破坏“均势”,威胁他们在华“既得利益”,正在讨论“拿定什么主意,作出什么决策”来对付日本。俄国公开警告日本“不要过于得意”,法国则声称已集结战舰“姑观日动静”。4月1日,日方公布包括割让中国辽东半岛的“议和方案”,各国舆论大哗。俄、法、德立即宣布三国同盟,声明将“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切断日本与大陆的一切交通”。4月23日,三国正式照会日本,令其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同时出动海军,宣布处于临战状态。这一切对日本犹“晴天霹雳”,“不知所措”。24日,它召开紧急御前会议,幻想组成英、美、日三国“反干涉”集团。未想到英、美以“守中立”为幌子,不予理睬。这样,日本才感到“背后无可依赖之强援”,不得不以增加300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为条件,将已到嘴的辽东半岛“吐还”中国。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在很容易瓜分中国的情况下,侵略中国的各国还尽可能维持中国名义上的“完整”,又是一例。当时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奏议中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一些长住中国的老牌帝国主义分子,更是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他们也极力鼓吹侵略中国最好的方法是保持中国的现状,使中国人没有亡国的感觉,再渐渐消磨这种反抗精神。因此,八国制定《辛丑条约》时,仍是遵循既凶狠、又让清政府能继续存活的原则办理。此外,英、俄两强的尖锐矛盾,又使得在“处罚”中国时,产生了互相制约的机制。例如,在“惩凶”问题上,英国主张多杀人,以削弱依靠俄国的后党势力;俄国则力争少杀或不杀人,如不答应其要求,就退出谈判。在赔款多少的问题,两者的立场却换了一个位置。俄国贪得无厌,主张多赔,要最大限度地勒索中国的钱财;而占对华贸易60%的英国,则担心过多赔款会“杀死下金蛋的母鸡”,因此提出赔款限度,并要求拉长中国分期付款之年限。正是这种情况,使清王朝还能再维持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附上一年试题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单选题 第一套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你的答案:D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你的答案:A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你的答案:B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你的答案:A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A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你的答案:C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你的答案:B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C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你的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你的答案:B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你的答案: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判断题汇总

上篇综述 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对)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对) 3.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对) 4.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对) 5.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对) 6.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对) 7.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错) 8. 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的国家形式。(对) 第一章 1.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武器装备落后。(错)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错) 3.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4.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错) 5.“落后就要挨打”。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反侵略斗争只是加剧无谓的牺牲。(错) 6.1894年11月,英军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错) 7.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昂船洲。(错) 8.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对) 9.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错) 10.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海国图志》。(错) 11.近代中国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不应该进行反侵略战争。(错) 第二章 1. 《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土地方案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得到了实施。(错) 2.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由洪秀全提出的。(错) 3.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对) 4.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错) 5.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 6. 洋务运动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错) 7.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对) 8.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对) 第三章 1.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对) 2.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海外华侨。(错) 3.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共同之处是都选择了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方式。(错) 4.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对) 5.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错) 6.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对) 7.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8. 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了,所以它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错) 9. 清末“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它促进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错)。 10.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骨干是资产阶级实业家。(错)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对) 13. 北洋军阀其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错)注: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中篇综述 1. 191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错) 2. 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对)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世界的政治中心。(对) 4. 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取得胜利。(错) 5. 护国战争击溃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对) 6. 官僚资本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错) 7.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对) 8.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错) 9.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对)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 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对) 11.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错) 12.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 社会。(错) 13. 由于国民政府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所以,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错) 14. 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对) 16.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官僚资本主义。(错)封建 地主经济 17. 中国民族资产的两面性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错) 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本国封建势力没有任何的联系。(错) 第四章 1.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错) 2. 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错)之后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_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选择题(单、多) 选择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 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1 2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魏源 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 .大连 B .旅顺 C .平壤 D .花园口 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A 、1842 年《南京条约》 B 、1860 年《北京条约》 C 、1858 年《爱珲条约》 D 、1895 年《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魏源 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 、广东水师 B 、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 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C ) A .杨秀清、石达开 B .萧朝贵、冯云山 C .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半殖民地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D ) A .《四洲志》 B .《定国是诏》 C .《应诏统筹全局折》 D .《天朝田亩制度》 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 .湖北织布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A .山东 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 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洋务派 D .义利团 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20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 A.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D A.《十款天条》 B.《原道觉世训》 C.《原道醒世训》 D.《天朝田亩制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C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4.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A A.奕诉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8.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D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民丛报》 D.《民报》 9.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斗争运动是C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B 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护国运动 D.国民革命 11.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C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C A.护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13.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D A.陈独秀 B.陈望道 C.毛泽东 D.李大钊 14.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C A.新民学会 B.觉悟社 C.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D.互助社 15.1920年8月,陈独秀领导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A A.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7.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2019年4月《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答案(部分单项选择题)

2019年4月《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答案(部分单项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在中国近代,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选项】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考核第一章第三节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考点】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题干】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选项】 A.兴办民用工业 B.兴办军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解析】洋务事业包括: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最早兴办的是军用 工业;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题干】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 【选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D 【解析】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他用“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 B.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音。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4.【题干】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主张的著作是( )。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仁学》 D.《日本变政考》 【答案】C 【解析】A《新学伪经考》康有为;B《变法通义》梁启超;D《日本变政考》康有为。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5.【题干】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 【选项】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立宪运动 D.保路运动 【答案】D 【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 【考点】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应是相对历史与绝对历史的辩证统一,我们这个时代的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管理资源吧小编为你带来了学习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及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1 我国的千年历史,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感悟,但是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已经离我很远了,对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经历的是近代史,对如今的我们有更多的历史意义,而古代史有的是研究价值,有的是一个让中华儿女自豪的过去…… 而今大学生的必修课---近代史,一段知国耻国难的历史,这更让我知道如果不断为古代自豪的话,必然就是近代史的的那个悲剧。近代史就是一场中国的抗战史,从清末到建国之间,怎么说呢也许是是段血泪史啊,也是革命史。我想我会对我们的国家又爱又恨,爱他们的顽强,爱他们的团结,也恨他们的迂腐,很他们的分裂,恨他们的落后,国家就这样的可悲,真可是可悲,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知耻而后勇就对了。 让我知道的,一个国家无论曾经再多么光辉,历史再怎么璀璨,毕竟这是过去,如果不思进取,那么很快会成为井底之蛙,而且会很落后,再加上,自以为是,自认为是泱泱大国,在世界之上唯它独尊。历史的教训显而易见,其实为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历史为鉴,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和做一个强人的道理相似。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

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虽然国人们觉醒,通过革命,改革做到了站起来的地步,但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公车上书的悲剧结果,哪怕爱国志士一个个出现,还是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当然总会成功,就是辛亥革命,可是这个弥足珍贵的成功,依然被袁世凯窃国,经历这么多失败,国人们是顽强的…… 抗战的成功,新中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是艰难的,一位位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真是让我们现在的青年应该感到感动和自豪,无数的英雄事迹让我们缅怀纪念,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了已死去的革命烈士,我们一定要为新中国的发展努力。一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情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共产党让中华儿女走向和平,走向解放,我们不应该忘了这么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