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

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的要求,一般不做改造。内部除了修缮和为适应新用途作极少必要的改造外,应将其它改造限制到最低。

保留:指现状质量较好的旧建筑或近几年新建的建筑,其风貌与街坊相协调的,予以保留。

四、用地的保护与更新模式

根据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的综合评定,确定街坊用地的保护更新模式,按“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十六字方针,将用地分为四类,属整饰建筑的用地划在保留用地一类。

五、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经过调查分析,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要求,划定了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地区的范围。

历史街区有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怡园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地区有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十全街地区;历史地段共有45个。

在建筑高度上,古城内分四个档次控制,即:6米以下地段、6-9米地段、9-12米地段、12-24米地段。

六、在内容上突出体现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双重要求,延续历史的脉络

各个街坊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保护风貌、改善居住、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增加设施、优化环境”。

古城的控规要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在各个街坊得到具体落实,更好地指导古城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满足古城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等各方面的要求,反映出历史的脉络,适应现代城市功能的要求,以发展的观点,使古城控规成为保护古城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基点。

保护风貌就是保持街坊的格局与形态,保存文物古迹、古建筑(列为文保单位),保护市建委、市文管会公布的控制保护建筑,并通过调查、调整,补充控保建筑对象;保留、改善城片风貌完整、尚可继续使用的传统民居,保护河道、街巷景观;根据古城保护规划中

的要求,确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与要求。在古城保护更新建设中,力求能够挖掘丰富的苏州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历史的脉络。

七、制定分地块图则,将规划控制指标与城市设计引导落实到各个地块中

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每个地块通过图则由图纸、指标控制表及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导则等九部分组成,它是进行规划管理和各项设计的主要依据。图纸主要反映标注了地块编号、用地性质、地块界线、主要出入口方位、建筑退线以及居委会、幼托、停车场、变电所、煤气调压站、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市政服务设计位置和界线,同时明确了每幢建筑保护、保留、改善、改造、整饰的类别,标明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控制范围界线,以及划定的历史地段的范围界线,对值得保护、保留的古树、古井给予标注;控制指标表主要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居住人数、机动车位等指标,并且现状与规划指标相对应,确定地块保护更新模式,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导则,规定了土地使用和城市设计原则要求,在遵守相关要求下可采取各种处理办法,以达到既符合街坊总体要求,又满足建设使用要求。

八、制定“苏州古城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制定“苏州古城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通则”,对整个古城的街坊保护与更新作出原则性的控制与引导规定,内容包括土地性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绿化,保护与更新模式和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属行政性的技术规定。在奖励与处罚一章中规定了在风貌保护区容积率补偿的规定。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苏州古城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古城总用地(%)人均(m2 人)

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

1 R 居住用地 655.76 683.60 46.37 48.34 21.63 27.91

2 C 公共设施用地 265.38 335.68 18.77 23.74 8.75 13.70

3 M 工业用地 173.95 75.02 12.51 5.30 5.8

4 3.06

4 W 仓储用地 13.23 2.32 0.94 0.16 0.44 0.09

5 T 对外交通用地 5.72 2.41 0.40 0.17 0.19 0.10

6 S 道路广场用地 105.73 147.00 7.48 10.40 3.49 6.00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8.64 15.19 1.32 1.07 0.61 0.62

8 G 公共绿地 51.95 110.13 3.67 7.79 1.71 4.50

9 D 特殊用地 10.58 1.67 0.75 0.12 0.35 0.07

10 E 河流水域 38.28 41.09 2.71 2.91 1.26 1.68

11 地块71.9 …… 5.09 …… 2.37 ……

合计古城区总用地 1414.11 1414.11 100.00 100.00 46.65 57.73

苏州古城保护更新模式用地表

保护更新模式总用地比例现状住宅用地比例

用地面积(ha) 比例(%) 用地面积(ha) 比例(%)

保护用地 82.56 5.84 28.33 5.58

改善用地 141.07 9.98 115.61 22.78

保留用地 752.06 53.18 163.87 32.30

改造用地 438.42 31.00 199.59 39.34

合计 1414.11 100.00 507.39 100.00

苏州古城建筑保护更新方式评价表

保护更新方式总建筑比例现状住宅建筑比例

建筑面积(m2) 比例(%)建筑面积(m2) 比例(%)

保护建筑 337989 2.81 132913 2.15

改善建筑 1994281 16.57 1563228 25.27

保留建筑 2832382 23.53 1046791 16.92

更新建筑 2960566 24.59 1808904 29.24

整饰建筑 3913862 32.51 1634727 26.42

合计 12039080 100.00 6186563 100.00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魅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 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12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 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深化和细化。为使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我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2008年初通过专家论证。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三、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建设“一纵三横一环七射四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四纵五横”干线网络,五县市之间一级公路通达。 高铁路线在市区北部相城区穿越,高铁站设在相城区胡巷村,距现苏州火车站10km。规划提出苏嘉杭铁路、沪宁城际轨道、苏嘉城际轨道、无锡-常熟-太仓-嘉定城际轨道,苏通城际轨道市域S1线、市域S2B线、无锡硕放机场专线的建设建议。 苏州港远期争取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干线港 内河航道网布局总体上维持“两纵八横”的总体格局。 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33个港口,其中主要港口12个,一般港口21个。 规划期内苏州航空应充分利用周边机场的资源,并加快完善与周边机场联系的集疏运通道。 2、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以“八纵八横”共16条组团间主干路形成干路框架体系。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根据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仍然维持了市区4条轨道线路的布局方案。 BRT系统在功能上是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升级、延伸和补充,根据苏州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本规划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环一纵”的BRT系统布局规划方案。 常规公交专用道在轨道网和BRT线路基础上,起到加密公交网络的作用,总体上呈现环状、放射状形态。本规划共提出18条公交专用通道。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及公交线网布设及停车换乘设施要求等,规划一级交通枢纽7处,二级交通枢纽12处,普通交通枢纽28处。 规划公交首末站(含保留及扩建部分)118个,在城市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共规划了20个公交停保场和修理厂。 在停车设施的供应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苏州市区停车政策供给共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停车调查和需求预测的结果,考虑不同停车政策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策略,在2004版停车配建指标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苏州市停车配建标准的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世界物质和非物质“双遗产”集于一身的城市,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街区有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怡园历史街区、西中市历史街区等;传统风貌地区有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十全街地区等;历史地段共有45个。其中平江历史街区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进入国家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获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苏州古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仅列古城22.6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截至2008年: 1 云岩寺塔五代虎丘 2 瑞光寺塔北宋盘门内 3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南宋~明人民路 4 拙政园明清东北街 5 留园明清留园路 6 太平天国忠王府 1860-63 东北街 7 玄妙观三清殿南宋观前街 8 网师园清阔家头巷 9 环秀山庄明清景德路 10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北宋定慧寺巷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2540332.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地域并不广阔的苏州。近年来,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苏州地方政府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功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形成完善的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又起着主干作用。 目前线网的规划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由11条线路组成,包括有轨电车在内总长为 540km,共设车站245座,其中换乘车站70座。按功能等级划分,其骨干线路为5条:3条市郊线,其中S1,S2为穿越中心城区的直径线,是整个线网的基本骨架,S3为布置在市郊的环线,向东与上海市域级线网相衔接;2条市区轨道交通线M1,M2,为贯穿中心城区南北、东西向德两条直径线,连接了最主要的城市活动中心。另有6条有轨电车线,满足未来市区范围内市民的出行需求,对线网内骨干路进行补充。 因此,轻轨的建设拉近了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乡镇区域。同时,沪宁城际跌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拉近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距离,缩短城市之间的往来时间。 苏州轨道交通线网络规划体现了以下原则: 1,特殊城市的针对性,体现了保护苏州古城风貌的原则;2.周边城镇的互动性,体现了长三角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则;3.网络规划的经济性,体现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原则;4.线路覆盖的区域性,体现了适应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5.采用轨道类型的多样性,体现了满足城市交通客流的原则; 6.轨道交通的环保性,体现了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 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听证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准时、快捷、安全、舒适、环保等优势,对支持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完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计划于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围绕运营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票价制定是运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为完成好这项工作,去年以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进行了调研,委托苏州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流预测,委托本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了成本监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

通发展政策、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价关系、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总体水平、苏州轨道交通的特点等因素,研究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初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江苏省价格听证目录》的有关规定,现将方案提交听证。一、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及其特点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苏州轨道交通自200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 1 划到2015年前后建成1、2、4号线及4号线支线;到2020年前后,建成两横两纵的“井”字型骨架网络,线网规模达到公里,站点126个。表1 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时间表线路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号2号2东延4号4支线3号 1. 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1号线概算总投资亿元,计划于2012年5月开通试运营。线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第17卷第1期铁 道 师 院 学 报Vol.17No.1 2000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Feb.2000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王颖洁,许京怀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苏州215009) 摘 要:笔者就古城苏州的历史价值、基本空间变化及文化发展进行探讨。以表达对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 关键词:古城保护;城市格局;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5201(2000)0120027205 今年4月上旬,我国和欧洲24座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在苏州市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4日我市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又一件大事。在苏州国际会议上诞生了一部历史性文件———《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它标志着就“加强历史城市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问题,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作为会议东道主的城市公民,看到以家乡命名的一部世界性文件,不仅深感自豪和鼓舞,而且也唤起笔者对苏州古城的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1 古城文化遗产要珍惜 1.1 古典园林:世界级文物 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十分悠远,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在史书上记载就有数百处之多,“象天女撒下仙花,分在苏州大街小巷”。(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由于历史沧桑,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至今大多已经湮没,唯有苏州保存得最多、最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童 两位教授为《苏州古典园林》作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理事国表决确认,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世界上,园林遗产多以单体为申报项目,象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仍保存在古城内外,以反映宋、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群体而申报成功的,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 世界公认的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光辉的历史文化价值,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 收稿日期:1999209204 作者简介:王颖洁,本校1997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现工作于苏大园区附中。该文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论文苏州赛区获唯一一等奖。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市北枕长江,西临太湖,东连吴淞江,南达杭嘉湖。运河绕城而行,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自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斯城,凿斯水”,营建阖闾大城开始,苏州城市河道就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盘门外城河 经过一代代人千百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至唐宋时,苏州古城内河道体系就已相当完备。这从唐代诗人咏唱苏州的诗篇中能得到有力的佐证。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唐朝时期苏州河道“河如缎带,桥似繁星”的盛况。据宋《平江图》测算,当时城内河道长达82公里,除内城河一环外,有主干河道横河14条,直河6条,尤以城北河道最为密集,整个城区河街并行,几乎是一街一河,即前门是街,后门是河,呈著名的“双棋盘格局”。明吴中水利全书载“城内河流三横四直之下,如经如纬者数以百计。皆自西趋东,自南趋北,历唐、宋、元不湮”。纵横交错、如网似织的城市河道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灵气,小桥流水的风貌更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是我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独特风貌,是一个具有高度城市建筑科学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并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遗产。苏州古城构筑了功能上科学合理、使用上方便适用、形态风貌上秀丽柔雅、空间环境上亲切宜人的水城格局,实现了适用、方便与美观的统一和“人、城市、水(自然)之间和谐融合”。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在2003年2月份启动了古城区“一河一档”调查工作,测量统计得出古城市河道约长35公里(不包括护城河),“三横三纵”主河道约长18公里,平江、南园、阊门支流约长17公里。历史上各个时期河道数据见下表。 历史各个时期河道情况表

2016.3.7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一、项目名称 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二、规划背景 苏州轨道交通S1线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2)》确定的近期建设线路,连接苏州市与昆山市,起点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终点站夷亭路站衔接,止于昆山花桥镇,与上海11号线衔接。线路连接苏州工业园区、沪宁城际阳澄湖站、昆山主城区、沪宁城际花桥站、陆家镇和花桥镇。轨道交通S1线全线总长41km,共设车站28座,其中昆山境内36.5km,26座车站。计划2016年12月底开工,2021年底试运营,工期60个月。 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建立起轨道交站点周边完善的一体化换乘体系,形成轨道与常规地面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以地下空间和地面换乘设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凸显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为轨道开通后与地面交通的换乘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轨道交通S1线方案的基本稳定,相关的衔接换乘规划设施规划也应抓紧开展,以保障项目较为充分的研究周期,并争取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同步开展,从而保证轨道开通运营后与地面交通换乘衔接的顺畅,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三、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涵盖轨道交通S1线经过的昆山境内的26个站点。 (2)规划年限:规划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其中初期面向轨道开通初年2022年,保证轨道开通后的正常运营;近期为轨道开通后3年即2024年,为轨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远期为轨道开通后10年即2031年,为运营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四、规划依据 1.《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昆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昆山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合规划及技术指引》 4.《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轨道交通S1线预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 6.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工程设计成果 7.昆山市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8.相关政策文件及其他专项规划研究成果 9.沿线地形图和影像图 五、主要规划内容 1.项目概述 界定项目的规划研究范围和期限,明确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梳理项目研究主要依据的上位规划,各类行业规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2.轨道交通S1线沿线地面用地及交通现状 分析轨道交通S1线线路的技术指标以及建设计划等情况;调查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现状用地布局、道路设施、公交首末站及停靠站、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点、慢行设施;调查轨道沿线现有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情况;诊断轨道沿线现有地面交通设施和公交线路配置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和经验启示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交通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建设实践成果资料,提出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和建设重点。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 1.背景资料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目前仍然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格局没有太大变迁,其城市空间布局、河网道路体系、建筑传统和城市景观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环绕古城有一条古代人工开凿的护城河,与整个城池同时建成,是整个水城城体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护城河呈长方形,全长17.48km,水面30~150m不等,东西南北内侧共设8座水城门,外侧连接航道,构成四通八达的航运干线。但是长期以来,苏州护城河两侧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工厂、仓库、码头以及交易市场,船只随意停靠,河道沿线一派脏乱破败的景象。作为“十五”期间苏州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于2002年5月正式启动,投资约40亿,是一项集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对于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构筑了更为完善的黄金旅游、交通走廊和防洪屏障,营造了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景观精品、历史画卷、绿色项链。 2.实习目的 (1)通过对工程的了解,学习古城景观更新的理论与方法。 (2)学习滨水绿地的景观处理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营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3.实习内容 3.1空间布局 环城绿带以传统风貌、自然生态、一流设施形成水上旅游、陆路交通、绿色生态三大系统,分为四大功能区,西部为金阊十里、盘门水城;北部为吴门商旅、都市驿站;东部和南部为城南山林、枕河人家;东南一线为宝带长桥、运河风光。整条风光带由水系和城墙体系串接,除了保存下来的古城墙残段、古桥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外,沿途设有南园春晓、双桥烟雨、金门流辉、气通阖闾、古津帆影等48个景点,这些景观节点依据历史文化和地貌各有特点,平均500m左右就能欣赏到不同景致,舟漂湖面,位移景换,目不暇接,营造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苏州景观。 3.2重要地段与节点设计 3.2.1西段 该段是整个环古城工程的精华地段。按照总体规划中对该段的定位,规划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金阊十里和青门遗迹的传统精华,进行整体空间与环境整合,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局部恢复和再现历史原貌,突出整体环城水系中该段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商业与旅游特色。水系和城墙并列的形态是环古城地区的空间构图要素和景观控制原则。为了完善古城现状的城市格局,采用空间梳理的办法,例如百花洲公园,向南拓展,空间上与盘门地区相互联系;向西拓展,空间上向城河及对岸区域敞开,充分展现古城墙、城门等景观。 (1) 阊门节点设计 恢复阊门,再现历史风貌。在五龙汇阊的西侧,布置旅游服务中心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设施,将山塘历史街区和预备申报的西中市历史街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龙头和纽带,集中展现姑苏的繁华景象。长船湾与南浩街、北码头与北浩弄的沿河建筑隔水向望,保持较为连续的界面,只在间门及古城墙遗存前敞开视线。南浩街地区远期控制高 度,适当减少住宅层数,形成阶梯状向新区过渡。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xx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a.合适b.比较宽敞c.过窄d.不确定 8、你认为苏州古城的城墙与建筑需要怎么发展。 a、大规模重修复古,还原历史的面貌 b、小规模修补,不要使其破坏即可 c、不需要改变,任由其发展 d、大规模拆迁城墙和改变为现代建筑 二、简答题 谈谈你对苏州古城管理与保护的大体看法(100字左右) 第二篇: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重庆市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

(完整版)苏州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初级资格评审

苏州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初级资格评审 通过人员名单 (中级179人、初级21人) 张家港市(工程师21人): 1.江苏省张家港市航道管理处魏茂坤 2.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薛昌银 3.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陈晨 4.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蔡伟 5.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何鹏 6.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金物华 7.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吴建明 8.江苏省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张家港分公司陈璐璐 9.江苏省张家港市航道管理处方珑 10.江苏众信工程投资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丁红亚 11.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金港中心交通管理服务所朱雷刚 12.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塘桥中心交通管理服务所缪欢 13.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王文军 14.江苏港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邬清清 15.江苏华夏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王毅 16.江苏华夏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施建华 17.江苏华夏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肖立恒 18.江苏华夏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凤梅 19.江苏华夏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吕琴 20.张家港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徐伟峰 21.张家港市机动车维修管理处周新忠 常熟市(工程师15人): 1.江苏常凌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钱卫强 2.苏州市路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常熟分公司龚晓明 3.苏州市路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常熟分公司蒋宾安 4.常熟市交通工程管理处居一鸣 5.常熟市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殷喜锋 6.常熟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魏志刚 7.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陆霞萍

8.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何岚 9.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李加才 10.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朱莉 11.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方旋宇 12.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王国健 13.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孙怡 14.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蒋燕飞 15.江苏省常熟市公路管理处王玉明 太仓市(工程师12人): 1.太仓创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沈杰 2.太仓创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马雪锋 3.太仓创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杨惠 4.江苏神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左海春 5.江苏省太仓市公路管理处潘小成 6.江苏省太仓市公路管理处许云峰 7.太仓创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陈波 8.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王筱琳 9.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朱维吉 10.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戈小良 11.太仓市交通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站过郡爵 12.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唐正军 昆山市(工程师16人): 1.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张金林 2.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周亚峰 3.昆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钱留俊 4.昆山市中昆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金永林 5.昆山市中昆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徐华 6.昆山市中昆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刘亚琴 7.昆山市中昆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孙晓青 8.江苏三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睿 9.昆山市中昆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韩冬良 10.昆山市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仇锦俊 11.昆山市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刘坤 12.昆山市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王春杰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

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附件1: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任务书 1、项目名称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2、研究范围 (1)规划研究范围:太湖新城启动区范围,并可视需要作适当拓展。 (2)重点评价范围:西至旺山路,北至绕城高速-友翔路一线,东至苏州湾大道,南临太湖。 图1 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 3、规划目标 在对控规单元交通规划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基础上,按照(1)区域交通影响评估;(2)交通整合详细规划及咨询,两个阶段开展本次项目的编制工作。以在实现对控规单元进行区域整体交通分析、地块交通外部条件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细化安排各地块建筑设计方案与交通影响评价方案,统筹协调交通设施、交通组织及项目开发安排,最终形成交通设施、交通组织一张图,并对项

目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出实施安排及建议,以指导项目建设管理。 4、规划依据以及参考资料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4)《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市太湖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6)其他相关规划资料 5、主要工作内容要求 5.1 第一阶段:区域交通影响评估 (1)现状分析及规划条件梳理: 全面梳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把握未来规划用地结构、功能布局、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系统、综合交通设施配套等规划思路及建设发展要求。 (2)交通模型需求预测与分析评价: 对背景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的出行需求进行总体预测,并对重要节点、路段进行细化分析。 (3)区域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 基于区域总体发展要求及交通运行特征,确立道路、公交、停车等各系统的整体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相应量化指标体系要求。 (4)区域用地及交通组织、交通设施优化: 在统筹考虑内外、快慢以及多种交流流线组织方案基础上,提出区域内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网络、设施布局的优化方案。 (5)地块外部条件分析及优化 根据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研究、分析区域内各地块的外部出让条件,对控制要素进行分析校核,并进一步优化和明确各主要指标和控制要求。 5.2 第二阶段:交通整合详细规划及咨询 本阶段工作需根据区域内地块开发情况提供两年技术服务,主要对(1)地块交通设施整合及优化;(2)地块交通组织整合及优化;(3)交通改善方案梳理;(4)实施安排及建议等,进行细化安排及考虑,以实现一张图管理的规划要求。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规划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规划》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规划 二、规划背景 1、城市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域的发展对快速路网络提出新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城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展开,为实现全市“三区三城”的城市发展目标,通过快速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带动城市的发展。 2、完善快速路网络,减轻内环快速路的压力。随着内环及部分放射状快速路的建成运营,快速路网逐步形成,内环快速路承担着全市各重要组团之间的快速出行需求,路段已超饱和运行,上下匝道早晚高峰期间拥堵日趋严重。中环快速路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内环快速路的压力,为园区、相城、新区和吴中之间提供快速联系通道,缩短相邻组团之间的出行距离和时间,为组团间快速公交的实施提供条件。 3、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发展,居民快速机动化出行需求迅猛增加。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快速机动化出行需求进一步加强,截至2010年底,市区机动车保有辆73.8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43.03万辆,市民中长距离机动化出行需求加大。 因此、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完善中心城区快速

路网体系,有必要启动中环快速路工程。 三、规划范围 2597平方公里都市区范围。 四、规划和参考依据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3、《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 4、各分区规划; 5、规划范围内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其他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 五、规划目标 在《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快速路网络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比选中环快速路的通道和线位,促进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的融合,完善快速路网,为内环减压分流,实现各分区组团之间客流和车流的快速沟通,具体目标如下: 1、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城市快速路现状及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快速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科学评价快速路的作用,对《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中明确的中环快速路做出评价及完善建议; 2、优化落实中环快速路的通道,深入研究通道在各分区的可行性,为下一阶段规划、工可、设计提供依据; 3、协调通道与两侧用地的关系,避免对城市重要功能组团

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关于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公开招标中标公告(2020)

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关于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公开招标中标公告(2020) 江苏宏润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的委托,就其所需的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进行公开招标,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开标、评审、定标,现就本次采购的中标结果公布: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 项目编号:JSHR2020-GS-G-004 二、采购项目的简要说明: 1、标的物名称: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 一标段: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二标段:苏州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示范性研究 2、采购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三、采购公告媒体及时间: 公告媒体:江苏省政府采购网、苏州市政府采购网 公告时间:2020年3月27日 四、评审信息: 评审时间:2020年4月28日13:30时整 评审地点:苏州市平泷路251号城市生活广场西楼五楼,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评审委员会名单:蒋超君、周承炎、秦永、王骎骎、钱嫣婧(采购方代表) 五、中标信息: 一标段: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中标单位: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标单位地址:苏州市十全街747号

中标金额(人民币):壹佰壹拾捌万元整(¥1,180,000.00) 中标内容: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六、中标服务费 收费标准:由中标人在领取中标通知书时,按预算金额的下列比例(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向招标代理机构一次性付清; 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下部分,费率为该部分预算金额的1.5%; 预算金额100万元(含)-500万元部分,费率为该部分预算金额的1.1%。 说明:代理服务费以项目总预算金额为基数依据,按以上规定的标准和差额定率累进法进行计算后收取,由各标段中标单位按标段预算金额进行分摊。 收费金额: 一标段:人民币壹万伍仟捌佰陆拾柒元整(¥15,867元) 二标段:人民币柒仟玖佰叁拾叁元整(¥7,933元) 七、本次采购联系事项: 1、采购人 名称: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竹辉路158号 联系人:王军 电话(略) 2、采购代理机构 名称:江苏宏润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金枫路216号东创科技园D栋6楼 联系人:韩珍、葛登高 电话(略)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0T15:17:47.7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作者:许永兵杨阳郭岸峰[导读]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5)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关键词】地下空间;苏州古城区;需求预测;规划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指城市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对地层空间加以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城市中构筑了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地下空间设施。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就是以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地下空间实体所开展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规划。 苏州是全国特大城市,随着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地上开发资源逐步被消耗,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苏州古城区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其历史保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城区社会环境承载面临严峻考验,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正是保护古城发展古城的突破口。 1.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理论城市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城市人防、防灾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 1.1地下商业开发: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是缓解城市地面和空中商业空间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地下商业开发会利用传统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规模优势和服务优势,在比较短时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并在进一步丰富城市商业和城市服务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出体系更加合理的、层次更加多样的城市商业空间,,激发城市商业发展活力,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1.2地下交通设施: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设施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交通枢纽等在地下进行连续建设所形成的地下交通体系和网络。 1.3地下市政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给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等市政管网和设施。随着市政设施地下空间的开发,集多种管线为一体的综合管廊逐渐成为市政管线地下综合开发的一种新的形式。 2.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案例 2.1日本:日本地下空间开发为以地铁交通线为发展轴的“轴向滚动”发展模式,以轴向滚动发展为主体,建设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其地下空间主要通过城市道路下的公共通道连接区内各建筑与地铁车站,到达其它用地无须穿越相邻用地。据统计,截止目前日本已至少在近30个城市共计建造地下街近200处处,每天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2.2 杭州钱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在其核心区进行了规模打2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成以波浪文化城和地铁1、2号线换乘站为主轴线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疏散、停车、人防、市政设施等于一体的地下城。整个波浪文化城主体平面呈“T”字型共两层,一层是步行街,两侧布满各色商店,二层是公交、私家车、出租车的交通街,并与地铁站口相接。 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1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现状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主要为地块配建停车场以及部分商场地下一层的附加商业,地下空间开发比较分散,且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市政管线种类繁多,敷设形式不一,大多管线沿道路敷设于古城地下浅层,受空间限制和道路维修等因素影响较大,其服务功能和效益有待提升;部分市政设施分布于古城地面,市政管线及市政设施地下空间开发无系统规划和控制。 3.2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发展需求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上开发规模紧密相关,一般按照地上建筑规模的一定比例进行预测,主要结合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交通枢纽用地、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 苏州古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1370万平方米。根据各用地组成比例及计算,古城区预测的地下空间总规模约为398.1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面建筑规模的比例约为29%。 3.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3.1商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心两翼多点”的商业空间规划布局,其中一心主要以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6号线及观前商业街为边界,规划形成苏州古城区核心地下商业开发模式,商业开发主要依托轨道交通及现有的商业步行街,升级打造苏州古城区核心商业体系;两翼分别是北部和南部副中心,北部商业副中心以市域S1线为主要依托,结合轨道交通4号线形成“两站一区间”开发模式,打造古城区北部地下商业中心的同时,促进区域土地升级;南部商业副中心以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换乘站为中心,打造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商业模式。 3.3.2交通设施布局:依托轨道交通打造人民路商圈、临顿路商圈、桃花坞大街商圈、南门商圈等地下步行道交通系统;结合古城用地开发状况,结合公园绿地及相关开敞空间规划新增地下公共停车场,缓解古城区停车难的同时,还原绿色生态的地面空间。 3.3.3市政设施布局:主要形成以干线管廊为内环,支线管廊发射型的综合管廊布局,其中由养育巷-十全街-凤凰街(临顿路)-白塔路围合成古城区干线管廊,人民路、东北街、景德路、新市路等主要道路为支线管廊。最终形成覆盖古城区大部分区域的古城综合管廊系统。此外,建议对齐门变、干将变、竹辉变进行地下变电所改造,集约发展古城用地,并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 3.4地下空间开发实施策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