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得价值与运用

目录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

五、经济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简言之,就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得科学。严格地讲,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有一定得区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得《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12个门类,而哲学、史学与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但实际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分开。著名得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在人们通常所称得‘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上得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得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接受这样得观点,即‘人性’还带有从属于特定社会得要求,以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在所谓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之间作任何区分了。”所以,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得发展与文明得进步。

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得理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得方法论,也有科学方法论与技术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得。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得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得本质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得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得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得水平。社会研究就是为了发现与解答社会领域中得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得过程。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得各种方法之上得,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得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得原则,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得指导意义,就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得重要手段之一。但这些方法只就是研究得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得研究。

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现象得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得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诠释就就是理解与评价;而理解与评价就就是活动与改造。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得人与人们得社会行为,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不确定因素更多,其偶然性与独特性更大,同时社会科学研究受到个人因素得影响更多。因此,社会科学得成果具有或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得现象。但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得功能与价值就是确定无疑得,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得存在就是客观得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得,社会科学所揭示得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是或然性与必然性得统一。所以,在社会规律呈现多样性、非规则性与不可重复性得前提下,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巨大得挑战,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也就必须更加灵活。

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与彼此融合得趋势。近代以来对自然得认识逐步走上了实证化得道路,自然科学得实证性认识方法扩展到人文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认识走上了追求客观性得道路,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当代社会认识得一种重要思潮。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既就是其世界观,又就是其方法论。方法论,按照高低层次,分为具体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与哲学方法论三类。马克思主义得方法论正就是具有最大得普适性得哲学方法论。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得整个世界观不就是教义,而就是方法。它提供得不就是现成得教条,而就是进一步研究得出发点与供这种研究使用得方法。”我们认为这就是人类认识与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得方法论,它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得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得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得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得一般规律,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得新时代。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得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得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具体化,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唯物史观得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得生产与再生产就是社会发展得前提与基础,把社会得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得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得思想界就是一次重大得变革。

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论就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得,这种方法论与以往得理论不同,它最鲜明得特点就是它得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得使命,就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得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得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得客观规律时,才就是科学得。实践得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得客观规律时,才就是行之有效得。

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一个创造性得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与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得一切合理得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与吸收。这种开放,首先就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得开放得理论品格。其次就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她得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得东西以发展自己。创造性与开放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得本质属性,离开了创新与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会成为抽象得教条与僵死得公式。

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一)科学待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被实践证明了得、为人们所认可推崇得社会科学方法论。它有其特定得形式与丰富得内容,但并不就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得绝对得与独一无二得方法论,而就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得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得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我们应该以科学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论。

1、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以其独特得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科学本身就有很大得复杂性,社会规律得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与不可重复性得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得认识与研究本身就就是干预社会与改造社会得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得变化与发展。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进行研究。但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就是发展得基础,发展就是最好得坚持。要反对“过时论”与“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如现象学得分析方法、实证主义得研究方法、诠释学得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得研究方法、结构主义得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表现为两种

基本倾向,一就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得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得方法与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二就是人文主义得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阐释学得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得必要性与可能性。对待当代西方得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采取批判与开放得态度。批判得态度就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得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得分析与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开放得态度就就是以平等得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得东西都以开放得胸襟予以接纳。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得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时之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而不能把现代西方得某一思潮与流派奉为神明,主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超越了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流派,这种超越,不就是在个别问题上得突破,而就是整体上得超越。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所以当我们选择已有得思想资源作为自己得评判标准与指导思想时,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得其她哲学理论与流派,它们只就是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得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及其自身得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就是”得原则,从社会现象得运动、变化与发展中去把握它得规律。

2、社会就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得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联系得眼光瞧待社会现象或事物。

3、社会事物与自然事物一样,都处在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发展得眼光瞧待社会现象或事物。

4、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得动力。社会现象或事物也就是矛盾在推动发展得,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矛盾得观点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得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得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与历史一致得方法、归纳与演绎得方法、分析与综合得方法、抽象与具体得方法、主客相统一得辩证方法、历史合力得研究方法、“人本”与“物本”相统一得方法等。

马克思所提出得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得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得地位。我们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得要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得方法作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得基本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科学研究;2、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得方法。

五、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就是研究价值得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得规律得理论。它产生于18世纪中期与19世纪初,

以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得《国富论》与大卫·李嘉图1817出版得《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为标志。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目前,经济学就是社会科学得重要门类,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得明珠”。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主流经济学被当作一门关于客观性得科学,主要采用得研究方法就是实证方法,其以对命题得经验可证伪为特征。因此,一般意义上所说得经济学方法论指西方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时所采取得各种方法,它们以一定得经济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互相交叉并补充。下面梳理主要得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1、演绎与归纳

在西方经济学中,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采取演绎方法,即从经济学得基本范畴分析着手,推导出若干重要得经济学原理。德国历史学派得经济学家们反对这种方法,主张从大量历史材料得占有出发,归纳出若干经验性得论点。后来,英国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A、马歇尔采取折中得态度,以演绎方法为主,兼用归纳方法。

2、数量分析、制度结构分析、总量分解

宏观经济分析(总量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个量分析)都被认为就是经济学中得数量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得共同特征就是:只研究经济中得数量(总量或个量)得变动以及数量之间得关系。而以既定得制度结构作为分析得前提,与数量分析相对得就是经济学中得制度结构分析。

①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得总量及其变动,特别就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得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得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J、M、凯恩斯就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得创立者,她运用这种方法建立了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以单个市场、单个企业得经济活动、单个消费者得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得个量及其变化,特别就是研究生产成本、价格、利润与其她生产要素收入及其与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之间得关系。因此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个量分析或个体分析。新古典学派得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为主。此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遵循新古典学派得传统,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上有新得发展,如在有关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决策、企业目标得研究中对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得发展等。

②制度结构分析方法以制度得变化、社会各利益集团地位得变化,以及这些利益集团之间得冲突作为考察对象。它强调经验材料得归纳,重视非经济因素得作用,并把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历史事件等对经济得影响摆在较突出得地位。西方经济学中得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都就是以制度结构分析方法作为基本得研究方法。

③总量分解方法就是结构分析方法得一种,但并不就是考察制度结构得变化,而就是从数量分析得角度进行得结构分析。总量分解就是指:把经济中得总量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如分解为若干个部门得量、若干个地区得量、若干个市场得量等。这种部分得量介于总量与个量之间,它对于总量而言,相当于个量,但对个量而言,则又相当于总量。总量分解所要研究得,就是总量、部分得量、个量之间得关系,以及各个部分得量之间得相互关系。美国现代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W、W、罗斯托等人,都以应用总量分解方法著称。她们把经济总量分解为不同得产业部门得量,并根据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得变化以及这些关系得演变趋势来阐释经济增长发展得特征。

3、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①实证方法就是在既定得评价标准得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得一定得因果关系。它所解决得,就是“这就是什么”或“这不就是什么”之类得问题。以经济增长为例,实证方法所要阐明得就是:经济增长得因素就是什么。即投资若干,在投资与产量得比例为一定得条件下,可能实现多大百分比得经济增长率;或者,在投

资额为一定得条件下,要实现一定得经济增长率,投资与产量得比例需要达到什么样得水平。至于经济增长本身就是“好事”还就是“坏事”,一定得经济增长率本身就是“值得实现得”还就是“不值得实现得”,则不在实证研究得范围之内。

②规范方法所考察得就是经济活动得评价问题,也就就是“这应该就是什么”或“这不应该就是什么”之类得问题,规范研究带有浓厚得伦理学色彩,它把“就是非善恶”得讨论纳入经济学研究得轨道。仍以经济增长为例,规范方法所要阐明得就是:什么样得经济增长就是“好事”,就是“值得实现得”,而什么样得经济增长则不就是“好事”,就是“不值得实现得”。规范研究得结果就是力求提供一种经济活动得评价标准,一种应当遵循得行为规范。

从上述分析方法本身来瞧,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并按照研究课题得一定得要求加以运用,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得分析方法同她们得非科学得经济学说就是不可分得。同时,宏观、微观、制度结构、总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规范分析方法就是从两个不同得角度对经济学得方法得区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得与互为补充得关系。例如,制度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就是规范分析,但它并不排除实证分析;宏观、微观、总量分解等分析方法主要就是实证分析,但它们并不排除规范分析;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效率得微观经济研究中,也就是既有实证分析得部分(如论述经济效率得变动与技术进步得关系等),又有规范分析得部分(如探讨经济效率变动得福利含义等)。即使以数学方法来说,它同样就是可以与实证分析方法或规范分析方法并用得。西方经济学家把数学作为经济分析得一种手段,无论就是用于宏观经济分析还就是用于微观经济分析,除了主要就是用于实证分析而外,也被用于规范分析。西方得福利经济学研究就就是数学方法同规范分析相结合得例子。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封闭系统分析与开放系统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这就是对西方经济学得方法从另外得角度进行区分。

①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得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后者则考虑时间因素;前者只对一定时间得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后者则分析一定时期、一定过程内得经济活动。

②封闭系统分析与开放系统分析得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限于考察一定经济系统内部得各种力量得作用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得关系,后者则注意到经济系统外部得一定得力量对经济系统得运行得影响,以及经济系统内部与外部力量得相互作用。这两种分析也各有自己得适用范围。

③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得区别主要就是:均衡分析考察经济中若干变量(如供给、需求、价格、收入、货币数量)之间得关系,把有关变量之间得均衡与不均衡作为解释经济现象及其变化得基本因素。其中,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各个市场之间得均衡得建立与破坏,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得均衡得建立与破坏。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得原因就是多方面得、复杂得,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得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得分析作为基本得分析方法。非均衡分析往往与制度结构分析结合在一起,而均衡分析通常就是数量分析(总量或个量分析)中得一种。

(二)经济学研究得一般性方法

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一般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大体上也不外乎这些,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得具体方法,在此简要对经济学得一般性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1、统计分析法

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瞧作就是“社会认识得最有力得武器之一”。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得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得与有计划得社会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得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统计分析法就就是运

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得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得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描述分析与统计推论就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得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就是对已经初步整理得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得一种过程与方法。它得目得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得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与反映事物数量方面得本质。统计推论就是在随机抽样调查得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得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得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得代表性进行鉴别与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与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得范畴。

2、比较研究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研究法迅速兴起。比较研究不只就是一种具体得分析方法,更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系列与此思维方式相关得学科纷纷出现,如比较社会学、比较人类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等等。这些新兴学科得出现,表明比较法就是一种重要得研究方法,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得应用。比较研究法又称类比分析法,就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得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得相似性或差异性得一种分析方法。它就是人们认识事物得一种基本方法。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简称调查,就是最常用得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掌握调查研究法就是社科学研究者不可忽视得一项基本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法就是指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得观点、态度与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及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得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它有几个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得广泛性;资料收集工具得特定性;获取资料得及时性与全面概括性;资料分析得定量化。

4、系统分析法

系统得观点与方法就是现代系统论得核心观点与方法,它同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与观点一起,构成了现代认识与思维方式中极为重要得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系统分析法得运用有着重要得意义。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得范畴。整个世界及其各种事物无不处于系统得联系之中。系统范畴得普遍性就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得普遍性得反映,就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得具体体现。社会经济就是一个大系统,经济系统内又有许多子系统与要素,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要素作为系统得构件就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得,又对整体得结构、性质与功能发生着作用与影响。

(三)一些经济学家得研究方法

每个经济学家也都有独属于自己得研究方法,别人得东西就是很难复制得,但要找到属于自己得研究方法,必须通过经年累月得研究积累,才能获得。所以在这之前也不妨瞧瞧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介绍得研究方法,或许能找到捷径。

1、钱颖一得经济学分析方法

钱颖一总结自己得经济学分析框架由三部分构成:视角、参照系与分析工具。首先从三个视角(假设)出发,然后选择相关参照系(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定性分析),最后运用分析工具(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她就是从这三个视角出发来瞧待经济问题得:经济人得偏好、生产技术与制度约束、可供使用得资源禀赋。这里得三个视角就是现代经济学得三个基本出发点:首先人性假设——经济人,从人都就是利己得角度出发,可以得到价格机制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其次生产技术与制度约束使得厂商不可能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需求与供给常常不能均衡;资源有限性,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成为经济学所有解决得关键问题。参照系按我得理解,应该指得就是在分析得时候所依据得原理。比如在分析产权与经济制度时,我们会参照科斯得内生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参照系,就会使得自己得分析凌乱而不知所云。所

以,首先从三个视角,或者称假设出发,然后选择相关得经济学原理来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这时,就需要选择恰当得分析工具,这就是钱颖一提出得第三点分析框架。

2、张五常得经济学分析方法

张五常谈到“我就是怎样学习经济学”时,反复强调要“登堂入室”,做任何研究,书法、摄影、乒乓球、象棋,要有一种“进入”得感觉,就是全身心得投入到知识得海洋中去,完全超然物外,在“进入”得世界除了知识,一无所有。她把自己设想为身处汪洋大海之中,任身外波涛汹涌,自己坚如磐石。“进入”之后,心外无物。

(四)马克思主义指导方法

前述得都就是研究方法,但马克思主义得方法论就是一种哲学思维,与具体方法得使用并不冲突,如演绎与归纳中可能需要系统分析思想与矛盾分析思想等。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作为研究经济学得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经济学得认识论与方法论建立在科学得基础上。马克思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认识事物与分析事物得认识论与方法论得基础,进行经济学得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得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与领会马克思对于经济学得启示,对于促进经济专业得学习与研究有重要得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实践中来在到实践中去,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得观点对社会科学具有普遍得指导意义。相应地经济学就是对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得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相应得经济关系得总结,就是对其运行、发展得客观规律得概括与分析,同时已有得经济理论又受到经济现实得检验与修正,并给经济实践以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研究方法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用发展得、变化得眼光瞧问题。没有哪一种真理就是绝对得,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审视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中国化得科学性与现实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定科学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得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得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验证,不断探索,充实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继而进一步应用于实践,让思维着得精神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通过这几周得学习,我详细翻阅了一些资料,查瞧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得一些论著与评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我们进行研究与学习得重要基础,用科学得理论方法指导研究思路,对提高研究成果得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要用发展得眼光瞧问题,不拘一格地学习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得重要性。这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极具方法论指导意义得课程,对于我们世界观得形成,人生观得塑造与价值观得树立与完善都有着非常积极得现实意义。我希望自己在日后得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有进一步得发展,希望自己能在马克主义得指导下对祖国与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政治经济学居于中国经济学的垄断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脱节,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释和预测能力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式“衰落”了。面对挑战,政治经济学界作出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消极的,即要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理论需求和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对该范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视,固守传统不变;要么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沿袭旧制,再加上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会主义部分引入一个简写本的西方经济学(其蓝本大多数是新古典综合派)。后一种做法无疑漠视了一个理论范式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另一种是积极的,即清除传统理论中的教条主义影响,以《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中国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理论源泉,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紧迫的理论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冲击,但一个挣脱了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正展示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概念、范畴体系和分析方法是区分理论范式的两个最重要标准,也是一个理论范式自我完善的要点所在。在概念和范畴体系方面,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所有制、所有权、劳动、劳动力、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概念之争,以求澄清概念,使讨论能在共同的基础上展开;其二,从现实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并将其增补进来,以使该范式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在分析方法方面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虽然任何一本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宣称自己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两大研究方法,但由于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它们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教条主义被逐步清除,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其二,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具有短期分析意义,有的学者试图为该范式的工具箱中增加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多方面努力的成果被初步整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理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早期关于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的探讨做了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把这两个主题拓展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主题。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支柱,凝结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科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理论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列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创始人,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创立的。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各有自己的聚焦点和研究题域,借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而排斥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否定西方经济学,都是错误的。 一、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聚焦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聚焦劳动解放,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学。双方聚焦点上的这种差别,使其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 资源配置的主要研究维度是稀缺性和最大化问题,这是贯穿西方经济学的一条轴心和主线。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尽管学派林立、各种观点和见解异彩纷呈,但是,各派西方经济学都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殊途同归。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曾明确指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我们的定义视经济学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科学”。 既然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宗旨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那么,经济学就必然具有价值中性、即非价值性或非目的性的“中立”特征。对此,罗宾斯进一步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用稀缺手段达到既定目的所引发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对于各种目的而言完全是中立的;只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借助于稀缺手段,这种行为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经济学并不讨论目的本身。” 这里隐含的逻辑前提是目的本身既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又是为全体人类所共同认可的。因而,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经济学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来解决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困扰着人类的根本问题。因为,人们追求生活幸福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要素相对于欲望本身来说则是稀缺的,因而,经济学就始终以这种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首要任务。 至于这些宝贵的资源会为什么人所“幸运”地获得和为谁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在他们看来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次要问题,只要交给市场自由竞争来处理就行了。市场竞争是一种建基于机会公平之上的合理竞争,它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能够确保筛选的结果是“胜者必优、汰者必劣”。可见,西方经济学在把资源配置确定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时,是以秉持“市场经济体制完美论”这一逻辑假设为自己的前提的。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原则 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实践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过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的主客体, 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提炼研究课题, 并且依据社会实践来检验研究课题的成果。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认识必然要受其实践程度的局限。因此, 实践的原则应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 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 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研究对象的系统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具有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坚持整体性原则,还必须做到坚持系统都是有序的, 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具有高度的主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物质资料生产上运用的产物。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体现的关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规律的理论体系;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阶级的经济学相对的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意识的理论表现,是近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革命实践的产物,并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社会发展看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两个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物质资料生产的范围,规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狭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广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其哲学思想,提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包括: 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辩证法,因而又称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提示经济过程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从而发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 3、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所谓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状和意义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就好像自我意识对人、对于人格的作用、对于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一样。就特定的知识和学科来说, 如果没有成熟而系统的方法论作为预设和前提, 就表明这一学科和这一类知识对于自己的逻辑依据和研究程序、自己的视野和边界以及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为, 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认识。社会科学今天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的身份及其社会功能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认同, 不利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也不利于社会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当然, 首先会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 影响社会科学学术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因此, 重视关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 尤其是方法论研究, 重视这方面的学科建设, 是我国学术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这个问题, 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至少可以说, 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那样引起广泛的重视。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发展难题

社会科学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二是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描述与规范的统一;四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地位与作用。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目录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 六、需求价格弹性 (2)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 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 十、税收的代价 (4)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 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 十四、市场结构 (7)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 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 十九、博弈论 (10) 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 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 英国40 0.05 2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这也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解决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每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规避出现的弊端,将之思考汇总,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工作方法,这便是“实践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产生,用唯物辩证观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这以上看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恩格斯。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社会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 从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角度来看,“辩证思维”是研究的基本思想要素。重视研究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是认识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线索。“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每一项经营决策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有利的一面就必然存在不利的方面。如何去取舍或者平衡,便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此,必须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与新方法,形成新范式,努力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继承;创新发展;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9-0008-05 当前,在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比较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明显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轨道,另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时代和经济学新

的历史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范式,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资本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科学性与局限性。其科学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方法论;建立了“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一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理论框架;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其局限性表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形式的具体结论,其中一些结论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与新特征。克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必须要走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路。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就必须摈弃“苏联范式”,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实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提出在每一项职责任务中,承担任务者应当克制自己,排除那些不属于职责的东西,而最需要排除的是他自己的爱与恨。 韦伯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指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者在涉及社会事实时,应当克制对它公开发表个人见解,韦伯写道:“一个职业‘思想家’如果有什么职责的话,他所迫切要做的便是,面对时下盛行的理想,哪怕是倾人的理想,都要保持个人才智的清醒,倘有必要,就需‘逆潮流而动’。”韦伯深切地认识到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做学术报告时需要回避价值判断,不借科学研究来鼓吹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些因素之下,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韦伯写《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批判德国的教授们利用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威在学术讲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点,混淆了价值判断和关于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在韦伯看来大学教授不能任意的发表其价值判断。即应该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所谓价值无涉是指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价值无涉这一原则首先是由韦伯提出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广为接受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需要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这两种立场在中国社会学界争论了十几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登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郑杭生教授和李金教授之间的争辩。 李金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是持基本接受的态度。他在《为“价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涵义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涵义 摘要:把马克思的经济学与狭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区分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起点。马克思的经济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个人的经济学说。最初的狭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亦即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同构建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定性的理论范式相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涵义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1-0010-06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以来,仅来自其追随者们的不同理解、争论和批评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就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国内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这种状况不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需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外延、内涵、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笔者的初步研究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外延 从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看,有的是指马克思个人的经济学说,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说,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群体的经济学说。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外延或涵盖范围来说,学术界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解。 如果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话,那么,这个理论体系就不仅仅是由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而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经谈到,他们两个人经常进行经济思想的交流与探讨。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恩格斯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因此,马克思通过书信一再表示对恩格斯的感激之情,谈到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他就不可能写成《资本论》。毫无疑问,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形成过程中,也包含着恩格斯的贡献。 恩格斯不止一次谈到他和马克思的关系。1885年,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他谈到这部著作阐述的世界观,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