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关系研究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关系研究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关系研究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关系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537-54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10.12677/ap.2014.44073

The Stud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icide

Yan Zhang, Weihong Wang*

Psychology Departmen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376905673@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 *wangwh@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

Received: May 29th, 2014; revised: Jun. 4th, 2014; accepted: Jun. 12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s a prominent personality, impulsivity affects the human mind and behavior controlling, and it also affects the occurrence of suicide. Objective: To survey overview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ed suici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ttempted suicide. Methods: The number of the total sample is 12,024, which is from 11 high schools of Chongqing. We us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 the suicidal ideation scale, and the attempted suicide scale to survey the students. Result: 1) The suicidal ideation scor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ongqing is 5.80 ± 2.41;

2) Detection rate of attempted suicide occurred by 2.6%; 3) The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suicidal ideation; 4)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are predictors of at-tempted suicide. Conclusions: The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can forecast the strength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the attempted suicide from different degrees.

Keywords

Impulsiveness, Suicidal Ideation, Attempted Suicide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关系研究

张妍,王卫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376905673@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 *wangwh@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4年5月29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2日

摘要

冲动性作为一种突出的人格特质,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控制,冲动性人格也从不同程度影响着自杀的发生。目的:调查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概况,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弱和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抽取重庆市11所中学共计12,024名学生,应用中文版Barratt 冲动性量表,自杀意念调查表,自杀未遂调查表对被试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得分5.80 ± 2.41;2)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未遂发生检出率为2.6%;3) 冲动性人格特质是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4) 冲动性人格特质是自杀未遂的预测因子。结论:冲动性人格特质能从不同程度预测自杀意念的强弱和自杀未遂的发生。

关键词

冲动性人格,自杀意念,自杀未遂

1. 引言

目前高中生冲动性自杀、冲动及攻击性犯罪等负性事件在社会上频繁出现,高中生不良冲动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已经成为危害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学术界对自杀(suicide)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自杀预防中心分类及命名委员会将自杀行为分为三类:1) 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指个体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表达自我终止生命的意图;2) 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指各种故意的自我伤害行为,行为的结果并未引起个体死亡;3) 自杀死亡(committed suicide)指各种故意伤害自我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引起个体死亡(WHO, 1999)。冲动性(impulsivity)作为一种比较突出的人格特质,与许多的适应不良行为有关,如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和自伤自杀行为等,其中与自杀行为关系的研究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冲动性是导致个体自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崔树伟等,2003);高冲动人格特质与不同的自杀行为有关,如自杀意念(Dougherty et al., 2009),自杀未遂(Wojnar et al., 2009)等。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之相悖。所以亟须在国内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冲动性与自杀的关系,为日后高中生的健康人格塑造和危机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县11所学校共12,024名学生。平均年龄16.05 ± 1.58。其中男生人数为5682(47.3%),女生人数为6342(52.7%);农村生源8391人(69.8%),城市生源3633人(30.2%);高一年级人数为6077(50.5%),高二年级人数为5947(49.5%);重点高中人数为1305(10.9%),普通高中人数为8601(71.5%),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人数为2118(17.6%)。所有参加测试的学生均提前被告知测试的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此大样本中调查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未遂发生情况。根据自杀未遂人数匹配与其相等人数的无自杀未遂者形成小样本以研究冲动性与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1)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该问卷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依据Jim H. Pat l995年修订的BIS-11进行翻译和修订而成。该自评量表用来评估个体的冲动性人格特质。中文版Barratt 冲动性人格量表由30个条目组成,包括三个维度:运动冲动性(Motor Impulsiveness),认知冲动性(cognitive Impulsiveness),以及无计划冲动性(No Planning Impulsiveness)。采用Likert5级评分(不是、极少、有时、经常、总是),每一组题目从1~5分记分,其中无计划和认知分量表的条目都是反向计分,即对应的得分范围是5~1。量表总分在30~150分之间变化,高分分别代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缺少计划。得分越高,冲动性越强。量表在社区和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是: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在0.77~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68~0.89之间(李献云等,2011)。对大学生样本做三因子模式的验证性分析(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果显示:GFI、AGFI、NNFI、CFI分别为0.91、0.85、0.75、0.80,RMSEA为0.09,分析结果基本支持BIS-11为三因子结构的理论构想(杨荟芹等,2007)。修订后的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应用于国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

2) 自杀意念调查表。选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制定的根据beck自杀意念量表修订的自杀意念出现率量表,此量表共4个题项,用来评估自杀意念的强度。本量表的评估范围涉及了最近一年和最近一个月,且自杀意念的程度不仅限于是与否之间。各题项分别以4点计分“从无”、“极少”、“有时”、“经常”,对应得分1~4。自杀意念的强度根据均值所得,得分在4~16之间变化,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经以往研究检验,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87;结构效度检验的各维度相关基本为中等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检验中自杀意念量表总分与scl-90相关系数在0.138~0.523之间,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适合中国本土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评估(谢一心,2013)。

3) 自杀未遂调查表。本研究中,对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行为发生率调查表中的问卷项“过去任何时候您是否有喝药、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如被试回答“是”,则视为其有过自杀未遂(艾明等,2011)。

2.2.2. 调查方法

根据受测样本,对于有网络设备的学校,在各个测查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计算机室进行问卷调查,计算机室依照学校不同,可容纳的人数亦不相同,在调查中按照约30名同学配备一名调查员的比例进行现场测查,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调查员来介绍青少年情绪评估系统的使用方法、本次测查的目的和指导填写知情同意书;对于没有网络配备的学校,采用纸笔测试。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网络或纸笔测查问卷。完成一份问卷时间需要20~40分钟。

2.2.

3. 质量控制

1) 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调查的项目、内容和指导语的含义,并且统一标准、方法和调查技巧,运用统一的指导语。

2) 所有纸笔测试的问卷数据进行统一录入,网络测试的问卷数据导出后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筛选,进行数据库清洁,排除无效问卷,从而保证问卷的质量。

3) 在调查中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保密原则,以取得调查对象的配合,消除其疑虑,保证问卷的可信性。

2.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EpiData问卷录入系统录入纸笔测试的数据,使用Amos16.0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等。

3. 结果

3.1. 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概况

3.1.1. 自杀意念强度的总体概况

自杀意念量表总分范围在4~16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自杀意念强度越强。本研究中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得分为5.80 ± 2.41,具体情况见表1。

3.1.2. 自杀未遂的总体概况

在12,024名研究对象中检出有过自杀未遂人数为308人,自杀未遂发生检出率为2.6%。详细信息见表2。

3.2. 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为了考察冲动性人格特质对自杀意念强度(由自杀意念量表所测)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需控制人口学变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城乡生源地、学校类别、年级)和冲动性作为自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分为两步,第一步将人口学变量纳入方程,第二步将人口学变量和冲动性纳入方程。在第一步回归方程中(见表3中模型1),只有性别和城乡生源地有统计学意义,解释总变异为5.7%(R2 = 0.057),表明性别和城乡生源地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自杀意念有较显著的预测力。第二步(见表3中模型2)回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城乡生源地、冲动性总分和学校类别,解释的总变异为17.7%(R2= 0.177)。加入冲动性后,解释的总变异量增加了12%(ΔR2= 0.12),说明新加入的冲动性变量能对自杀意

Table 1.The suicide ideation survey in sex, family, grade and school type

表1.自杀意念性别、生源地、年级、学校类别概况

自杀意念

M SD

性别

男 5.56 2.29

女 6.01 2.49

生源地

城市 5.90 2.45

农村 5.78 2.39

年级

高一 5.83 2.43

高二 5.77 2.39

学校类别重点高中 6.09 2.57 普通高中 5.79 2.37 中职 5.65 2.44

Table 2.The attempted suicide survey in sex, family, grade and school type

表2.自杀未遂性别、生源地、年级、学校类别概况

性别生源地年级学校类别男(%) 女(%) 城市(%) 农村(%) 高一(%) 高二(%) 重点(%) 普通(%) 中职(%) 112(36.4) 196(63.6) 104(33.8) 204(66.2) 145(47.1) 163(52.9) 33(10.7) 207(67.2) 68(22.1)

念的解释做出新的贡献。也可以说,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冲动性人格特质是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显示冲动性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与自杀意念强度的关系,将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冲动性量表三个分量表(无计划、认知、行动冲动性)和人口学因素(性别、城乡生源地、学校类别、年级)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方程且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行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城乡生源地和性别。其中,行动冲动性的预测性最高,其决定系数为18.7%,说明在这几个变量中,行动冲动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无计划冲动性,预测百分数为2.8%,其他几个变量也能从不同程度预测自杀意念的强度,但是预测力就相对很小了。

3.3.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未遂的关系

3.3.1. 有无自杀未遂者冲动性人格特质的比较

根据有无自杀未遂史(又评估自杀未遂问题所测),将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检验有过自杀未遂行为的被试与无自杀未遂的被试在冲动性总分和三个分量表(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行动冲动性)的得分上有无差异。经T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有过自杀未遂史的被试与无自杀未遂史的被试在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行动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 < 0.001),有过自杀未遂者的冲动性高于无自杀未遂者(详见表4)。

Table 3.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uicide ideation

表3. 自杀意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1

因变量自变量Beta值T值F值R2P

自杀意念

性别0.177 4.502

9.313 0.057

0.000 城乡生源地?0.136 ?3.376 0.001 学校类别?0.050 ?1.265 0.206 年级?0.040 ?0.990 0.322

模型2

因变量自变量Beta值T值F值R2P

自杀意念

性别0.143 3.874

26.256 0.177

0.000 城乡生源地?0.136 ?3.608 0.000 学校类别?0.075 ?2.025 0.053 年级?0.033 ?0.877 0.381 冲动性总分0.348 9.417 0.000

Table 4.The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between attempted suicide group and non- attempted suicide group

表4.有无自杀未遂组冲动性人格特征差异比较

项目有自杀未遂史者(M ± SD) 无自杀未遂史者(M ± SD) t 无计划冲动性54.88 ± 21.54 46.10 ± 18.73 5.399***

认知冲动性53.25 ± 19.80 46.96 ± 16.15 4.321***

行动冲动性39.94 ± 21.41 30.48 ± 16.91 6.088***

冲动性总分49.36 ± 14.64 41.18 ± 13.67 7.167***

注:***P < 0.001。

3.3.2.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未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曾经有无自杀未遂作为因变量,将冲动性总分和人口学因素(性别、生源地、年级、学校类别)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自杀未遂产生的危险因素。最终进入方程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冲动性、性别和城乡生源地(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冲动性得分每增加一分,出现自杀未遂的可能性增加(1.04~1)倍,女生出现自杀未遂的可能性是男生的1.75倍,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出现自杀未遂的可能性是城市生源的1.48倍。详见表5。

将冲动性人格特质三个维度(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行动冲动性)和人口学因素(性别、生源地、年级、学校类别)作为自变量,将自杀未遂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冲动性人格中各维度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最终进入方程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行动冲动性和性别变量(P < 0.01),而无计划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没有进入方程,说明行动冲动性能更好的预测自杀未遂的发生。

4. 讨论

4.1. 高中生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本研究对于自杀意念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都用一句话判定自杀意念的“有无”,这样的判定有时未免过于简单,可能被试的答案与调查目的并不相符,所以这样的判定缺乏严谨性。本研究采用经修订的自杀意念调查表调查自杀意念的强度,避免一句话定性。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中比较温和的自杀性事件,以往对冲动性人格和自杀意念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如国外的研究者Carli 等以男性监狱犯被试为研究对象应用BIS-11量表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冲动性人格不是自杀意念的重要预测因子,因为冲动性高低分组在自杀意念上并无统计学意义(Carli et al., 2010)。国内的研究者付亚亚等用冲动性自评量表(UPPS-CV)以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时发现冲动性对自杀意念不再有显著影响(付亚亚等,2009)。但是,安静等利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对中国居民的调查发现冲动性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有独立影响作用,冲动性越高,个体自杀意念越强(Dougherty et al., 2004)。本研究与安静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冲动性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强度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其中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都能对自杀意念强度进行预测,以行动冲动性的预测作用最强。当人深陷忧郁、痛苦等不良情绪之中时,可能会想到用死亡来逃避痛苦,大多数人可能只会偶尔闪现这种想法,经过考虑和分析自杀死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后,这种想法会逐渐消失。但是冲动性高的个体思维狭窄,认为无论怎样,痛苦都会永远持续下去,只有自杀才会彻底摆脱痛苦,因此求死愿望强烈;并且行动冲动性高的人抑制自身非理性想法或者不合理思考方式的能力弱,迫切想要尽快摆脱痛苦。所以,冲动性高的人一般自杀意念强烈。

4.2. 高中生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未遂的关系

本研究中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2.6%,艾明等人在2011年对重庆大学生的自杀未遂调查中的报告率Table 5.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mpulsivity scores on attempted suicide

表5.冲动性人格得分对自杀未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项目 B P OR 95.0%C.I. for OR

冲动性0.040 0.000 1.04 1.028~1.054

性别0.556 0.001 1.75 1.245~2.445

城乡生源地0.389 0.042 1.48 1.014~2.145

为1.7%(艾明等,2011),高中生的自杀未遂发生率要高于同一地区的大学生。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对于高中生的自杀行为更要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对冲动性和自杀未遂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本研究中有自杀未遂行为组的冲动性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未遂行为组,经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未遂行为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行动冲动性更能很好的预测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这与国外研究的冲动性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致(Weyrauch et al., 2001)。国外也有研究者将冲动性实验行为测量与冲动性人格特质自评问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冲动式与非冲动式自杀未遂被试在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上的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实验室行为测量中冲动式自杀未遂者显示出更高水平的冲动性,这也强调了冲动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了人格和行为两方面(Wojnar et al., 2009)。崔树伟等将81例在医院就诊的自杀未遂者与同居住地、同性别、年龄相近(±2岁)、既往无自杀未遂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冲动性与自杀未遂呈显著正相关(崔树伟等,2003)。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冲动性的个体在负面情绪或者压力的影响下,由于注意狭隘,又迫切想要摆脱负面情绪而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同时,高冲动性的个体在负面情绪或压力的影响下对自身的抑制能力减弱,容易将想法付诸于自杀行为。Mann等人就提出了自杀压力–素质理论,认为自杀是负性生活事件或者是冲动性等特质与可以产生自杀行为的无望感、自杀意念等自杀感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存在压力源的情况下,具有一定易感素质的个体更可能会按照自杀的感受行动(Witte et al., 2008)。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解释为具有高冲动人格特质的个体在压力的影响下,更容易跟随自杀意念等自杀感受,而产生自杀行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5. 结论

1) 重庆市高中生冲动性人格特质是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冲动性越高,自杀意念强度越大,其中行动冲动性对自杀意念的预测性最大。

2) 有自杀未遂史的被试在冲动性总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未遂者。

3) 冲动性人格特质是自杀未遂的预测因子,冲动性得分越高,自杀未遂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其中行动冲动性因子对自杀未遂的预测性最大,而无计划和认知冲动性因子不能预测自杀未遂的发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艾明, 李献云, 费立鹏, 等(2011). 冲动性和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1期, 650-655.

崔树伟, 何凤生, 费立鹏, 等(2003). 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 6期, 723-724.

付亚亚, 郑晓边(2009). 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医学与社会, 3期, 68-70.

李献云, 费立鹏, 等(2011). Barratt 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8期, 610-615.

谢一心(2013).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常模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重庆: 西南大学.

杨荟芹, 姚树桥, 朱熊兆, 等(2007). 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在209名大三学生中的试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期, 223-225.

Carli, V., Jovanovic, N., Podlesek, A., et al. (2010).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self-mutilators, suicide ideators and suicide attempters—A study of 1265 male incarcerated individual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23, 116-122.

Dougherty, D. M., Mathias, C. W., et al. (2004). Suicide behaviors and drug abuse: impulsivity and its assessment.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76S, S93-S105.

Dougherty, D. M., Mathias, C. W., et al. (2009). Impulsiv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non-suicide self-injury with or without attempted suicide. Psychiatry Research, 169, 22-27.

Weyrauch, K. F., Roy-Byme, P., Katon, W., et al. (2001).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mpulsiveness in failed suicide.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e, 31, 311-319.

Witte, T. K., Merrill, K. A., Stellrecht, N. E., et al. (2008). “Impulsive” youth suicide attempters are not necessarily all that impulsiv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07, 107-116.

Wojnar, M., Ilgen, M. A., Czyz, E., et al. (2009). Impulsive and non-impulsive suicide attempts in patient treated for alcohol dependenc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15, 131-139.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

BIS-11中文版 指导语: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也不一样。这是一个测验你的一些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量表。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并在右侧选出合适的答案,在方框内画勾。请快速地如实回答。

BIS-11中文版的计分说明 BIS-11中文版共有26个条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法(几乎没有/从不、偶尔、经常和几乎总是/一直),26个条目中有11个为反向评分条目(以*标记),量表的统计量为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冲动性越高。 的结构分为三个维度,注意力冲动性包括条目5、8、10、18、24、23;运动冲动性包括条目2、3、4、15、17、19、20、21、26;无计划冲动性包括条目1、6、7、9、11、12、13、14、16、25。 BIS-11英文版的因素结构 维度条目 5. 我不太专心。 8. 我容易集中注意力。* 10. 观看演出或开会时,我不停变换姿势。 注意力冲动性18. 我是一个不容易改变想法的人。* Attentional ~23. 思考问题时,常常有外来的思维进入我的脑海。 24. 在看戏或听讲座时,我感到坐立不安。 2. 我做事不需要考虑。 3. 我很快就可以做出决定。 4. 我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运动冲动性15. 我做事冲动。 Motor ~17 我一时兴起就行动。 19. 我常常住在不同的地方。 20. 我常冲动地买东西。 21. 我一次只能思考一个问题。 26. 我常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6. 旅行前,我事先计划好。* 7. 我有自制力。* 9. 我定期存款。* 11. 我常谨慎地思考问题。* 无计划冲动性12. 我对职业保障有所准备。* Nonplanning ~13. 我说话不经思考。 14. 我喜欢想复杂的问题。* 16. 解决需要思考的问题时我容易感到厌倦。 25. 我喜欢智力游戏。*

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 哪些性格易得癌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哪些性格易得癌症 导语: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难道人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确实有关?为什么A型性格易得心脏病,C型性格易患癌症呢?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关系。 事实上,不止血型分ABO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把人的性格也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而且它们还跟人的得病几率密切相关。“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心理学专家肯定地指出,性格和疾病有关。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性格特点常分为三种:A型、B型、C型和D型,且每种性格行为类型均对应于相应的疾病类型。 急躁好胜的A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2、富有极大的竞争性; 3、很易引起不耐烦; 4、有时间紧迫感; 5、语言和举止粗鲁; 6、对工作和职务提出过多的保证; 7、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易患病症 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性格行为。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性格行为者占75.5%,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性格行为者79.5%。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性格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性格把脉 生活知识分享

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第28卷第3期2012年9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28,No.3 Sep.2012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孙丽丽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之一,而作为创造活动动力系统的创造型人格的养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创造型人格的养成途径. 关键词:创造型人格;特征;影响因素;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10(2012)03-0105-04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美国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原因是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优势受到威胁,应奋起直追,以改变美国当时的科技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对创造性问题的研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重视创造性的研究,并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日本的教育国策确定下来.[1](P2-3) 近年来,我国对创造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并出现了一大批创造性的成果,如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核能的发展,造船业的进步等.2010年6月通过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造型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创造活动中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而对创造活动发挥作用.因此,创造型人格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关注创造型人格的相关研究.从目前来看,关于创造型人格的研究主要涉及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创造型人格养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型人格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 1 创造型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在青年时期以后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不同领域的创造型人格的特征表现是不同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师、艺术家、科学家以及领导社交类人才. 1.1 建筑师 20世纪中叶,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格研究所在麦金侬的领导下以全美最富有创造性的40位建筑师为被试,以个人功能一百种心理动力测验为指标,观察发现最具创造性的人才有15种不同于他人的特质.主要包括:有审美性;自我期望高;有高智能;强调自我独立性;有批判性.[2](P95-96) 另外,靳炳勋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建筑师的创造型人格特点: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深入观察体验的感受性;将其感受升华为建筑哲学的哲理性;思维的独创性和实践的实验性;综合与重组能力的创新性和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收稿日期:2012-05-10 作者简介:孙丽丽(1988-),女,山东临沂人,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05

Barratt冲动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BIS-11)

巴瑞特衝動性人格問卷 通常情況下,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採取的行動也不同。這部分的目的是瞭解您在一些情況下思考問題與行動的方式。下邊有30個問題,請您從“不是”、“極少”、“有時’,、 “經常”、“總是”五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最適合您情況的答案。答案不存在對與錯,不要花太多時間思考每個問題。如果您不太清楚如何回答,請儘量估計。

[量表介紹] 本研究採用的Barratt Impulsiveness Seale(BIS一11)中文版問卷由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翻譯修訂。自Barratt1959年制定以來,該量表被修訂過11版,現被廣泛使用的是JimH.Patl995年修訂的BIS一11,該自評量表用來評估個體的衝動性人格特徵的情況中心首先對BIS一11英文版進行翻譯,通過歷時5次的修改評定,在符合各分量表原意的前提下,對部分條目做了修改,以適合中國本土文化對衝動性的理解。隨後又進行了兩次預實驗,根據預實驗的結果對問卷部分條目進行修改。修訂後的中文版Barratt衝動性人格量表由30個條目組成,包括三個維度:運動衝動性(Motor Impulsiveness),包括條目2、5、8、11、14、17、20、23、26和29;認知衝動性(cognitive Impulsiveness),包括條3、6、9、12、15、18、21、24、27和30;以及無計畫衝動性(No Planning Impulsiveness),包括條目1、4、7、10、13、16、19、22、25和28。採用Likerts級評分(不是、極少、有時、經常、總是),每一組題目從1一5分記分,總分在30一150分之間變化,高分分別代表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和缺少計畫。各個分量表因數分等於所含條目得分之和,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50分;為了將分量表得分轉換成0一100分,分量表得分等於“[(所含條目得分之和一10)/40]*100”;總分為“各個分量表得分之和/3”.得分越高,衝動性越強。 [衝動性人格與自身意念的關係:] 國內學者通過艾森克人格問捲進行調查發現:人格是自殺意念的基礎性因素,神經質和精神質主要通過中間變數(應對、防禦、支持等)等對自殺意念間接起作用[23]。即使一些小事也能給神經質傾向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對生活的無望感,而且他們對事物常常採用過激的應對方式因此容易出現自殺意念。 高衝動性人格的人帶有顯著的情緒色彩,多數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常因一點小事而使心情變壞,是情緒的焦慮反應[31]、神經質與自殺意念呈正相關[28]。國內胡冬梅等人應用心理解剖的方法研究自殺死亡者的危險因素,結果顯示神經質是殺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42】。 國外對大五人格與自殺意念的研究表明:神經質和開放性與自殺意念呈正相關,得分越高,越容易產生自殺意念[43];責任感【44】、外傾性[45l、宜人性【46】與自殺意念呈負相關。翟書濤認為人格障礙是自殺意念的一個重要因素團】,張道祥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有自殺想法和行為的人都有人格不良傾向[48]。國外Hull一Blank等人的研究表明衝動性人格特徵容易產生自殺意念[5l]。 Jelena等對青年人的研究表明,衝動性人格特徵影響自殺意念,但是性別對其影響大小產生了一定的調節作用,與衝動性的男性相比,女性出現較強自殺意念的可能性比較 大[56] (參考來源:安靜(2008)衝動性人格特徵與自殺意念關係的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郭蘭心、費立鵬)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接受病痛的煎熬。而癌症病人尚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体对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疗的适应和进入病员角色都比较快,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理智地对待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斗争,从而康复较快或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临床上,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副作用高,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气功、体育锻炼者,预后佳,三年、五年以上生存率高。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曾对1981年度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粗略的分类,总共91名病例中,精神一直处于乐观状态的41例,其中5例(14%)治愈(肿瘤完全切除、甲胎球降至正常),13例(38.1%)好转,10例(28.4%)稳定;而处于忧虑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组57例中,仅8例(14%)好转,12例(21%)稳定。 一、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癌症病人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一种 复杂的情绪反应,严重的焦虑可发展为恐惧。恐惧,可以知道也可以确定其对象,如恐癌,恐惧手术,恐惧死亡。而焦虑是一种担心和害怕,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可以没有确定的对象。比如早期肿瘤病人感觉到自身种种不适,尚未做出检查诊断,也不一定考虑到要患癌,但有一种罹患大病的预兆。 焦虑和恐惧也可发生在没有危险或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时。如良性肿瘤病人或疾病恢复期癌症病人的无根据焦虑、夸大的恐惧,在行为上表现为神经过于敏感。通常,癌症病人因生活、工作而忧虑,至于忧虑什幺,有时他们自己也讲不清,因此医护人员常常需要耐心细致地寻找病人焦虑的心理根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由于对癌症缺乏早崩诊断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发现并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很高。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已经接近国外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平时看到癌症的严重症状,如剧烈的疼痛等,可造成人们恐癌、畏癌的不正常心理。 个体的人格特征、过去的生活经验及目前身体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对焦虑和恐惧的忍受力。患癌后人的防卫能力很差,那怕是日常琐事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安。

主动性人格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社会中却不时出现诸如“小悦悦事件”、“彭宇案”、“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各种极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次次刺痛人们道德和良知的神经。为什么社会上助人、合作、谦让、奉献等亲社会行为并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呢?然而广东卫视社会行为观察栏目:《你会怎么做?》中,以“拾荒者进餐厅遭歧视”为情景,观察周边顾客的反应,最终拾荒者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情。面对此情景,为何有人选择接受和给予帮助拾荒者,而有人却对拾荒者选择冷漠与憎恨。基于此,对于道德问题的探讨就凸显出其重要性。 从以上两个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人们的矛盾之处,即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总和自身的认知相一致。那么这种亲社会行为的降低,到底是自身人格特质所限,还是道德认知能力不够、道德情感的下降,背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亦可能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分析的问题。 关于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起源于基蒂·基诺维斯被杀事件—1964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一名女性遭到袭击时,虽然有38名邻居听到呼救,但无人出手相助[1]。20世纪80年代,以艾森伯格为代表的研究者得出社会认知和移情是影响亲社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利他主义与人们的道德判断、移情密切相关[2]。然而道德判断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一致,二者之间应该存在其他变量的影响。道德情感能预测亲社会行为的水平,Hoffman L.M (2001)认为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具有指向和提示作用[3];何安明(2007)的研究得出,移情和利他行为之间的相关显著[4]。再考虑外界因素社会支持时,当个体在面对困难时,如果可以得到外界力量的支持,亲社会行为倾向是否明显。田园(2011)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5],关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丛文君(2014)研究得出大五人格中除神经质因子外都对亲社会行为能达到一定的预测作用[6]。那么主动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C.A、B 两项都是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

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吉尔福特(J.P.Guilford)在研究认知特性时,发现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相关,也发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有高相关,从而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一些特点;戴维斯(G.Davis)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克尼洛的研究是在对已有关于创造性 人格的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12个项目:①智力属中上等;②观察力;③流畅性;④变通性;⑤独创性; ⑥精致性;⑦怀疑;⑧持久性;⑨智力的游戏性;⑩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创造性人格特征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青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著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斯腾伯格(R.T.Sternberg,1986)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第三维是人格特征,有七个因素组成: (1)对含糊的容忍; (2)愿意克服障碍; (3)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发展; (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6)期望被别人认可;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 (8)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我们则奖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其表现,即(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 (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4)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

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

Barratt 沖動量表/巴瑞特衝動性人格問卷/ BIS-11 通常情況下,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採取的行動也不同。這部分的目的是瞭解您在一些情況下思考問題與行動的方式。下邊有30 個問題,請您從“不是”、“極少”、“有時'、“經常”、“總是”五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最適合您情況的答案。答案不存在對與錯,不要花太多時間思考每個問題。如果您不太清楚如何回答,請儘量估計。 1. 我認真安排每件事。 2. 我做事不加思考。 3. 遇到問題時我能想出好辦法。 4. 我對未來有計劃。 5. 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6. 必要時我能夠長時間考慮一個問題。 7. 我有規律地存錢或攢錢。 8. 我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 9. 我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10. 我對工作和獲得收入有計劃。 11. 我說話不加思考。 12. 遇到問題時我喜歡慢慢考慮。 13. 我做事比較理智。 14. 我激動時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15. 遇到難題時我能耐心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16. 我有規律地安排飲食起居。 17. 我容易衝動行事 18. 做決定前,我喜歡仔細考慮得失。 19. 我離開家之前把事情都安排好。 20. 我不考慮後果而立即行動。 21. 我冷靜地思考問題。 22. 我做事時能按計劃完成。 23. 我容易衝動性購物。 24. 遇到難題時我不會輕易下結論。 25. 我花錢有計劃性。 26. 我做事十分莽撞。 27. 我思考問題時能集中注意力。 28. 我很看重對未來的安排。 29. 我想到什麼就馬上去做。 30. 我容易想出新的辦法來解決遇到的困難。不是 1 極少 2 有時 3 經常 4 總是5[量表介紹] 本研究採用的BarrattlmpulsivenessSeale(BIW 11)中文版問卷由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翻譯修訂。自Barratt1959 年制定以來,該量表被修訂過11 版,現被廣泛使用的是JimH.Patl995年修訂的BIS一11,該自評量表用來評估個體的衝動性人格特徵的情況中心首先對BIS 一11英文版進行翻譯,通過歷時 5 次的修改評定,在符合各分量表原意的前提下,對部分條目做了修改,以適合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疾病与人格有哪些关系

疾病与人格有哪些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好恶与脾气。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会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而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人的性格和疾病之间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人的性格决定了疾病的发展。那么这个理论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一起来看一看。 什么是人格 每一个人不仅有其体质上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心理活动的特征。中医学在注意到个体有生理方面差异的同时,也认识到心理方面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早在《内经》时代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所认识,并有以阴阳立论的“五态人”分类法(《灵枢·通天》)和以五行立论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对人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分类。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在人格诸要素中,与疾病关系最为密切者莫过于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是一个人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等均有所影响。中医学对人格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多着眼于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灵枢·通天》即明确指出:“古人善用针艾者,视人之五态乃治之。”并对如何视人之五态确定诊治原则作了具体的说明。明·李中梓特别重视诊治疾病对病人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他在《医宗必读》一书中专列“不失人情论”,从性之“好恶”、“缓急”、“得失”、“慎疏”、“有无主见”出发使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李氏指出:“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优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 什么是人格 人与人很少相同,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每一个人不仅有其体质上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心理活动的特征。中医学在注意到个体有生理方面差异的同时,也认识到心理方面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早在《内经》时代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所认识,并有以阴阳立论的“五态人”分类法(《灵枢·通天》)和以五行立论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对人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分类。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Dickman冲动性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12), 1267-127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10.12677/ap.2016.612160 文章引用: 郑丽君, 张婷(2016). Dickman 冲动性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心理学进展, 6(12), 1267-127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Dickman’s Impulsivity Inventor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ijun Zheng, Ting Zhang *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25th , 2016; accepted: Dec. 12th , 2016; published: Dec. 15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92767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nd revise Dickman impulse scale (Dickman’s Impulsivity Inventory, DII)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DII was tested in 500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retested after four weeks. Results: The DII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is 0.649; subscale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s are above 0.7; retest reliability is 0.748; it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Buss and Perry attack questionnair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fitting is good. Conclusion: The DII is a good tool for a better assessment of impulsive behavior. Keywords Impulsive Scale, Functional Impulsivity, Dysfunctional Impulsivity, Reliability, Validity Dickman 冲动性量表在大学生中 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郑丽君,张 婷*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Open Access * 通讯作者。

积极组织行为学内涵研究

积极组织行为学内涵研究 篇一: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主动性人格探索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主动性人格探索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并迅速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主要是通过激发和运用员工的积极的优势和心理能力,以促进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员工的个人主动性这一积极力量,而作为个人主动性的重要心理驱动--主动性人格,由于对工作绩效、职业生涯成功、创业、领导力等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成为积极组织行为学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 积极组织行为学; 个人主动性; 工作绩效 长久以来,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员工负面障碍问题的解决上,主要研究如何激励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缺乏工作动力的员工; 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冲突压力和工作倦怠; 改进不良的态度和对组织变革的抵制等直到2002年,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Luthans 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概念后情况才发生改变,人们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员工的积极的优势和心理能力上受此影响,员工的主动性这一积极力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主动性人格也进入研究者的视线,成为积极组织行为学新的研究视角。 1 主动性人格的内涵及特点 根据互动论,人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因素的制约;相反,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和主动地改变外部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Bateman等(1993)将个体主动改变环境的行为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人特质或行为倾向的结果,他们将这种特质称为主动性人格,意指个体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约,主动采取行动以改变其外部环境的倾向性。另外,与其他类型的人格特质相类似,尽管具体的主动行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基本的行为趋势或倾向。 Spencer(1993)提出了西方企业家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包括:自信、指挥、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组织意识、影响他人、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我国学者时勘等人分别对通信业高层管理者、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类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中均包含有主动性。潘文安(2005)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IT业项目经理人胜任特征模型包含有行为主动性。Borman和Motowidio认为,工作绩效包括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任务绩效是指员工任务完成情况或职务履行结果,即员工通过直接的生产、服务活动对组织所做的贡献,而关系绩效并非直接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是构成组织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例如工作中的主动性、合作性、得他行为。这些研究表明,在组织管理中,主动行为、个人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Campbell(2000)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核心特征:(1)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展现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组织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卓越的绩效;(2)具有人际胜任力、领导能力和可信赖性;(3)表现出高水平的组织目标承诺和对组织成功的责任感,具有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4)拥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如主动性、独立判断、高水平的工作投入及工作卷入、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等;(5)展现出正直、诚信的品质,并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2 主动性人格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特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相关,也发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有高相关,从而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一些特点;戴维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克尼洛的研究是在对已有关于创造性人格的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 括12个项目:①智力属中上等;②观察力;③流畅性;④变通性;⑤独创性;⑥精致性;⑦怀疑;⑧持久性;⑨智力的游戏性;⑩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创造性人格特征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青 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着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1)对含糊的容忍; (2)愿意克服障碍; (3)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发展; (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6)期望被别人认可;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 (8)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我们则奖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其表现,即(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barratt冲动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bis-)

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 通常情况下,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采取的行动也不同。这部分的目的是了解您在 一些情况下思考问题与行动的方式。下边有30个问题,请您从“不是”、“极少”、“有时’,、 “经常”、“总是”五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您情况的答案。答案不存在对与错,不要 花太多时间思考每个问题。如果您不太清楚如何回答,请尽量估计。

[量表介绍] 本研究采用的Barratt Impulsiveness Seale(BIS一11)中文版问卷由北京心

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翻译修订。自Barratt1959年制定以来,该量表被修订过11版,现被广泛使用的是JimH.Patl995年修订的BIS一11,该自评量表用来评估个体的冲动性人格特徵的情况中心首先对BIS一11英文版进行翻译,通过历时5次的修改评定,在符合各分量表原意的前提下,对部分条目做了修改,以适合中国本土文化对冲动性的理解。随後又进行了两次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问卷部分条目进行修改。修订後的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由30个条目组成,包括三个维度:运动冲动性(Motor Impulsiveness),包括条目2、5、8、11、14、17、20、23、26和29;认知冲动性(cognitive Impulsiveness),包括条3、6、9、12、15、18、21、24、27和30;以及无计画冲动性(No Planning Impulsiveness),包括条目1、4、7、10、13、16、19、22、25和28。采用Likerts级评分(不是、极少、有时、经常、总是),每一组题目从1一5分记分,总分在30一150分之间变化,高分分别代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缺少计画。各个分量表因数分等於所含条目得分之和,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0分;为了将分量表得分转换成0一100分,分量表得分等於“[(所含条目得分之和一10)/40]*100”;总分为“各个分量表得分之和/3”.得分越高,冲动性越强。 [冲动性人格与自身意念的关系:] 国内学者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发现:人格是自杀意念的基础性因素,神经质和精神质主要通过中间变数(应对、防御、支持等)等对自杀意念间接起作用[23]。即使一些小事也能给神经质倾向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对生活的无望感,而且他们对事物常常采用过激的应对方式因此容易出现自杀意念。 高冲动性人格的人带有显着的情绪色彩,多数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一点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性及护理措施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 内科李蓉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免费论文,今日更新论文,论文论文 【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对肿瘤病人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病人得到治疗保障。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此感受颇深,忽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就会迅速的恶化,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悲惨后果。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心态和情绪,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复确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1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1 恐惧心理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在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就等

于是判了死刑。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病人常表现为:忧心忡忡、心情紧张及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或坐卧不安、唉声叹气、感情十分脆弱。 1.2 怀疑心理病人在疾病确诊前常有恐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而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又怀疑是否是医院误诊搞错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八方寻医求证等。 1.3 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1.4 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无疑时,“病人角色”的表演则相当“出色”。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了医护人员。表现为:爱发脾气、苛求挑剔、以“自我”为中心、随时随地的要求医生护士给予关照。 1.5 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病情的日益恶化和癌症疼痛的折磨,以及化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常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祈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

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

浅析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浅析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3-04T16:12:5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刘杰 [导读] 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从而能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压力源。 刘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6027) 【摘要】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从而能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压力源。针对不同的负性心理,制定出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和理解,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来积极地配合治疗,争取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使之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决心,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我科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60例癌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3岁,平均62岁。肠癌20例,其中3例合并有转移癌;胃癌10例,肺癌5例,胰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宫颈癌10例,乳腺癌2例,其他肿瘤8例。 2 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恐惧和焦虑。他们体验着临近死亡而留念人生的心情;经历着病痛的折磨而又希望康复的心情;他们怀着惧怕手术、化疗,而又要接受这些治疗的矛盾心理;带着将要过早抛离亲人放弃工作而又可能幸存的矛盾心态渡过整个病程。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人常表现为下列特征: (1)否认期: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卫反应,患者在心理和感情上不承认客观现实,唯恐论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潜意识中又不得不承认患上癌症,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 (2)愤怒、沮丧期:这是一种有害于康复的病态心理反应。病人对医治无望或耐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和治疗反应.觉得自己患癌症不公平,感到悲愤,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急躁、焦虑、爱发脾气,对治疗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3)认可期:这是一种自我平衡的心理反应,主观努力适应客观的心理过程。病人认识到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能以平静的心理面对现实。 (4)升华期: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对癌症治疗存活期及今后的生活有正确的估价,心境异常平静,努力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和家庭做些有益的工作。 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活动,医护人员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改变病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改善病理心理状态和各种躯体症状,促进癌症向康复方向发展,以达到减轻和解除病痛,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降低各种治疗的副作用,延长患者存活期。主要是精神疗法,建议或指导患者学习气功、锻炼身体、组织患者交流战胜疾病的体会,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交谈,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区别对待。 3.1 患者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又害怕知道真相,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对于否认期的病人多数我们采取“合理说谎”、“心理隐瞒”的对策,顺其自然.使患者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 3.2 对于愤怒、沮丧期病人我们应帮助他们认识不良情绪,不平静的心情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交待治疗转归的可能性,引导他们配合治疗,并指导他们自己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安排学习气功,练习书法,养花等活动,慢慢矫正不平衡的心理。 3.3 对于认可期病人的心理平衡,不需特殊处理,可适当做些生活指导。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3.4 对于升华期病人要安排好作息时间和文体活动,嘱其劳逸结合。最好新旧住院病人搭配安排同一病房,让升华期病人带新住院病人,把治疗的体会灌输给新住院病人,同时互相鼓励,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4 体会 癌症是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环境体系中所有相关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癌症的治疗除了躯体治疗外,同样需要心理治疗,且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全过程[3]。通过帮助癌症病人渡过了心理失衡期,深深感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首先,心理护理应以患者为主角,这种医护与患者的角色转变,调动了病人的内在潜能。其次,医护人员除应有端正的医德医风,精良的技术,同时还应掌握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的需要,给其满意的解答。第三,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庭及其社会关系沟通、配合,创造一个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小环境,才能有效的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病人家属,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支持互助关系。主动向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明白情感支持对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取得家属的支持,积极参与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同时我们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协调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 参考文献 [1]黄华兰,程一霓.不同治疗期癌症患者心理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新医学,2001,2(9):797-798. [2]王建平.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98-300. [3]李筱梅,郑英,张晓英.宫颈癌发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74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