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一、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意义

本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依据和基础。

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发挥着提纲掣领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

本准则共分六章二十七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和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至第九条),主要说明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主要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全过程各个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编制等进行规范。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主要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三、本准则的规范要点说明

(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

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基础事项进行规范,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本准则是各个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制定的基础。

本准则的制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使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组织按目的可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公司、企业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审计活动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多种类型。本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的各种内部审计活动。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本准则的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组织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性质、规模及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取得组织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威,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例如,当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时,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应归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在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时,应考虑组织的规模,包括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组织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量,组织下属机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以合理估计所需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

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组织各种经营活动、交易循环的各个环节和组织的内部控制、各种政策和计划的审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具有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规划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各个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各个岗位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五)质量控制和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其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其他相关的法规及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制定的规章的要求,保证能够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包括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及外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督导制度用于规范级别较高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下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应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应由内部审计人员自行实施,其目的在于在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保证审计质量,并且对审计质量进行自我评估。

外部评价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外部的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所作的一个评估。外部人员应当独立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利害冲突。外部人员可以是来自于组织内部其他机构的人员、组织外的咨询顾问或外部审计人员等。外部评价结束后,应提出正式的书面报告,对内部审计机构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规范的情况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意见及改进的建议。

内部审计活动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以便于被审计单位进行改进。因此,内部审计活动实质上也是组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正在制定和已经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从而参与组织内部控制建设。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负责内部控制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以避免影响其独立性。

(六)专业胜任能力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足以胜任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会涉及组织的财务系统,还会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其他环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内部审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相关准则、法规及组织的会计制度,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税收、金融、管理学及相关业务经营知识,才能对组织的财务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做出恰当的评价。

鉴于组织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关知识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持续的后续教育,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七)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本准则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内部审计职业以独立性、客观性为职业形象,因此,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是维护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效用的必要条件。

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时,应秉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应有的职业谨慎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具备人们所期望的谨慎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应该具备的谨慎态度和技能。内部审计人员应视审计项目的工作范围和复杂程序,警惕可能发生错误、遗漏的情况。应有的职业谨慎意味着合理的谨慎和能力,但是并非意味着永不出错。

(八)独立性与客观性

本准则第八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独立性与客观性是内部审计最为基本的概念,是内部审计的基础。

所谓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与审查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的潜在利益冲突,不能负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才能使内部审计结果为使用者所信任。

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根据事实,公正、无偏地做出判断和评价。

独立与客观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秉持的原则。

(九)人际交往能力

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贯穿于整个组织,与组织内各个阶层的人员打交道,审查、评价他们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去揭露被审计单位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如果不能与后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处理好与组织内部相关人员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

交际能力、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完成审计活动,并将审计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多从建设性的角度进行评价。应当注意的是,讲求人际交往能力并非意味着放弃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违背职业道德。

(十)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本准则第十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在内部审计中,重要性的概念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与外部审计不同的是,内部审计活动中的重要性概念并不仅仅与财务信息有关,而是视审计项目的内容与性质,涉及业务、经营、组织及控制系统等组织运作的各个方面。在考虑重要性时,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现代的内部审计不可能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因此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确定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并结合考虑相应的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确定项目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活动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

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1)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是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了内部控制虽然设计良好,却仍然有可能失效,例如决策人在决策过程中的判断失误,执行人的无心疏忽或多人的合谋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这就给内部审计带来了风险。

(2)现代内部审计由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只能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上进行抽样,审计抽样的局限性决定了审计结论只能是一定概率水平上的保证。

在制定项目审计计划时,应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估计审计风险的大小,并据以确定所需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证据的数量等问题。

(十一)审计计划

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审计计划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先规划。由于内部审计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事先规划,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此外,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组织的需要、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复杂程度,提前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包括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人员的配备等,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内部审计人员应该

结合组织战略和组织年度工作目标,充分考虑组织重大的风险因素以及高级管理层的需要,并统筹一定的审计资源,对年度审计计划进行规划。在年度审计计划基础上,充分了解审计项目概况,制定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合理安排审计工作。年度审计计划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制定,应当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后实行。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针对具体审计项目进行的事先安排,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完成。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行。

(十二)审计通知书

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

在实施具体审计项目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事先向被审计单位送交审计通知书,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被审计单位应当事先准备的资料等事项。

审计通知书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的正常经营产生过多的影响。

(十三)内部控制的测试

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现代审计基本上采取了抽样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也是如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安排,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全部或部分要素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并测试其运行状况,对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参与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及实施,以免独立性受到影响。

(十四)审计证据的获取

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取得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收集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足以证实审计事项,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相关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和审计目标相关联,与审计事项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这样的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才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可靠性也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必须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

审计证据的取得可以采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1.审核。是指对书面文件的审阅和复核。

2.观察。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实地察看。

3.询问。是指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其他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人员以及独立的专家了解情况的程序。

4.函证。是指为印证审计事项而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者发出书面陈述并要求其作答的程序。

5.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关系或比率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程序。

(十五)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审计

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改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和工作环境。

计算机在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内部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计算机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组成要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从许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生活方式。组织的管理层和其他成员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计算机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和程度。例如,仅仅是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化处理工具,还是能够认识到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的巨大潜在价值,所带来的结果将完全不一样。这对于组织控制环境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样,计算机也给内部控制的其他组成要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能力、速度和准确性的优势,影响了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要素。但是计算机技术在软、硬件方面的技术特点也使组织面临着新的风险,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系统被侵入等,这就要求组织在风险管理、控制活动和监督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在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计算机带来的不利因素。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时,应当评估计算机对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影响,重点关注计算机系统所产生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内部审计

应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查、评价。

同时,计算机改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与工作环境。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对文档、资料的处理,更为快捷、方便,同时资料的储存也更为方便,因此计算机成为审计人员的得力助手。

尽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内部审计的对象与审计方法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内部审计依然是要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其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是不变的,不会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而发生变化。

(十六)审计工作底稿

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记录和收集了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活动一个集中的信息库,为做出审计结论提供了依据。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复核、检验、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并且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本准则采用了狭义概念上的工作底稿,是指从审计计划开始到审计报告前的所有记录,不包括作为内部审计活动最后结果的审计报告。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以确保工作底稿的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妥善管理,并作好保密工作,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个人或机构未经批准或授权而接触工作底稿。

(十七)审计报告的编制

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决定了内部审计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效用。内部审计人员应以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为基础,编制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的审计报告。

客观,是指审计报告应根据确凿的证据,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被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完整,审计报告应当做到要素齐全,叙述事实完整,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审计结论完整。

清晰,审计报告应做到富有逻辑、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内部审计报告更清楚。

及时,在执行审计项目时,应提高效率,及时完成项目。使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审计建议能尽快得以落实。

建设性,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应该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客观实际,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改善、纠正问题,有助于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重要性,在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时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考虑所做审计建议的成本与效益的对比。

在特殊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先行出具期中报告。

(十八)审计报告的内容

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在通常情况下,审计报告的内容应主要包括:(1)审计概况;(2)审计依据;(3)审计结论;(4)审计决定;(5)审计建议等部分。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别的变化,审计报告的内容并非一定完全由以上部分组成,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视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审计报告的组成内容。但仍应至少包括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结果的说明。

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应就审计报告的内容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说明,以防止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应当以附件的形式,附于审计报告后,一起递交给组织的适当管理层。

(十九)内部申计准则的遵循

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的行为所作的规范。是保证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执业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确实无法遵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解释,并对未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

(二十)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

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分级复核是指由级别较高的人员对低级别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复核、检查,以确定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

复核人应对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正确性、客观性、合理性进行核查,检查审计报告中是否存在错误、遗漏;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认真的检查,审核工作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工作人员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执行审计项目人员的经验和水平,设置适当的复核级次。

(二十一)后续审计

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有效地采取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审查。后续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个监督,促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尽快解决问题。

在后续审计中,应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内部审计人员双方各自的责任分别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针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及时、有效地采取纠正措施,以解决问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针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二十二)内部审计年度计划

本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

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必须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章程,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在下一工作年度中在审计项目实施,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目标。

年度审计计划应该详细列出未来年度预计将实施的审计项目,并配备合理的审计资源,安排实施日程,选择审计项目时应按照风险因素评估的结果,对于最高风险的项目优先安排

实施。

年度审计计划应报送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如果在年度中期,实际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需要修改和补充年度审计计划,应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及审批。

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力资源和财务预算是在年度工作目标和审计计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每一审计项目预计的审计时间和所需人力、财务资源,进行预算编制。以保证机构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二十三)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的制定

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结合组织的性质、特点,根据组织内部审计的特点和应注意事项,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应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目标;职责、权力的说明;对组织的总体情况,如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的介绍;部门的组织、管理及工作说明;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主要的工作流程;部门的相关制度;审计中应注意事项等。

审计工作手册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十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本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业绩,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举措有助于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自身工作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人员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能力;(2)写作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有助于其本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发展。

(二十五)协调

本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包括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之间的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进行协调是为了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共享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维护组织利益。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应当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双方的协调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

内部审计应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就双方的审计范围进行沟通,并可以互相交流交换必要的资料,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达成共识。

行政审批名词解释

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Administritive Organs)通常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官僚机构)。 行政机关亦称行政机构、国家管理机关、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按照管辖范围,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又可分为若干层次。 行政机关资格的取得,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其成立获法定机关批准; (2)已由组织法确定了职责权限; (3)有法定行政编制并按编制配备了人员; (4)有独立的行政经费; (5)有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条件; (6)通过公开的方式宣告成立。 行政机关要获得行政执法权,还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规定。 行政审批权

行政审批是行政审核和行政批准的合称。行政审核又称行政认可,其实质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行为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认可,实践中经常表现为盖公章;行政批准又称行政许可,其实质是行政主体同意特定相对人取得某种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实践中表现为许可证的发放。行政审核与行政批准经常联系起来使用,只有符合有关条件才能获得许可证,而且还需定期检验,如果没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出现,就由有关机关在许可证上盖章,表示对相对人状态合法性的认可。总之,行政审批是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由实际执法部门来审核是否符合条件的行为。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非行政许可审批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是指由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 位或其他组织实施的,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等确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外的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审批(即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政府行使产权人对有关资产管理的审批、政府财政优惠待遇审批(主要是政府基金使用、税费减免、进入政府产业园区等事项)、授予荣誉称号审批和宗教民族政策性事项审批等。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能力。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销售收入指标 截至2011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94%。按照销售结构分析,xxx 按照销售品种分析xxxx 2011年度平均毛利率5.5%,比上年降低3.3个百分点,从历年看,销售毛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xxxx (二)利润指标 2011年度xxxx公司报表显示实现利润总额x万元,但存在潜亏因素。 xxxx 综合潜亏因素后,实现利润总额xxx-8x77=4xxx元。 第二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 2003年度审计后,xxxx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加强了力量,做了很多的整改工作,在行政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管理上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财务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步将财务的核算职能向管理和监督职能转变,同时灵活管理和运用营运资金,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但是,在内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资产管理方面 二、内控制度方面 (一)货币资金收支控制 (二)采购流程控制环节薄弱 (三)销售流程控制环节薄弱 (四)固定资产控制环节薄弱 三、财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一)xx (二)xxx (三)x 四、审计建议 (一)x (二)资产管理方面 (三)内部控制方面 (四)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 第三部分会计报表附注 三、所有者权益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x元,明细见下表:1、实收资本 xxx有限公司x万元; xxxx有限公司x万元。 合计x万元

2、资本公积 截至2011年底,余额x万元: 3、盈余公积 截至2011年底,余额x元,为提取的03年度法定盈余公积。2011年度利润没有进行分配。 四、经济效益情况 (一)销售收入 1、按照销售结构分析,xxxx公司的销售业务组成见下表: x2、按照销售品种分析: (二)销售毛利率 2011年度平均毛利率x%,比上年降低x个百分点,从历年看,销售毛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 (三)销售税金及附加 2011年度共缴纳附加税x元,明细如下: 城市维护建设税x元; 教育费附加x元 (四)费用情况 1、营业费用 2011年度,发生营业费用2278318.70元,明细如下: 04年营业费用绝对额比2003年增加x万元,主要增长较大的为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一、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意义 本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依据和基础。 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发挥着提纲掣领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 本准则共分六章二十七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和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至第九条),主要说明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主要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全过程各个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编制等进行规范。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主要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三、本准则的规范要点说明 (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 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基础事项进行规范,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本准则是各个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制定的基础。 本准则的制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使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组织按目的可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公司、企业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审计活动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多种类型。本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的各种内部审计活动。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本准则的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组织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性质、规模及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取得组织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威,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例如,当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时,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应归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在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时,应考虑组织的规模,包括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组织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量,组织下属机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以合理估计所需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 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组织各种经营活动、交易循环的各个环节和组织的内部控制、各种政策和计划的审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具有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规划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各个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各个岗位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法规文号:发文时间:2013-08-26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实施程序

内部审计实施程序 第一条审计部应当根据公司整体发展规划,拟定内部审计工作中长期规划,根据审计工作规划和公司年度总体计划拟定内部审计工作年度计划,经审计委员会审定后报董事长批准执行。 第二条审计部按照审计工作计划实施审计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人员,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第三条审计部应在实施审计工作前三天向被审计单位发出书面的审计通知书,或在实施审计时现场送达。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四条审计部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就地审计、报送审计、网上及时审计等方式,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进行。 第五条审计人员可以用检查、观察、询问、盘点、监盘、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实施审计,及在了解内部控制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通过规范方法获得必要的证据材料。 审计人员应对所获得的相关证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判断并相互验证,评估各种证据的重要性、可靠性及与审计事项的相关性,依据有关证据对具体的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 第六条审计人员可要求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在其提供的书面证据上签章。如其拒绝签章,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但不影响证据引用。 第七条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说明、解释和意见,确保审计结论准确、公正、客观。 第八条实施内部审计后,审计部应当及时向合适的对象报告审计结果。 第九条审计外勤工作结束后十四个工作日内,拟定审计报告初稿,并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就审计报告向审计部出具书面意见;如逾期未作回复,将视作无意见,有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注明。审计部应在查明后采纳或维持原报告。 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书面意见,审计部查明后维持原报告或作必要的修改。 第十条审计部根据审计报告草拟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报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审阅。 经审定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应和审计报告一并下达被审计单位执行。执行过程中需要公司其他有关单位协助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对审计报告反映的普遍性问题,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可以公司名义批转各部门、下属公司执行。 第十一条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不服,可以向审计部申请复议,复议期间原审计决定继续执行。 审计部应当另行派人对申请复议事项认真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须变更或撤销原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变更或撤销原审计决定的,必须经董事会批准。 第十二条审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后续审计。 审计人员应通过定期回访方式,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并编写后续审计报告,总结审计效果。 根据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后续审计可独立进行,也可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应当恰当地记录相关的信息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结果。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下面为大家带来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以下是abc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封面 ***公司机密内部审计报告 报告名称:关于abc的审计报告 报告编号:abc集团内审字[200x]第0xx号出具 报告时间:200x年xx月xx日 报告抄送:董事长、各副总裁、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xx部门 二、报告正文 关于abc分公司的审计报告

(完整版)内部审计练习题(带答案)

内部审计练习题 第一章强制性指南 一、名词解释 1.确认服务:是指内部审计师为了对机构、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对象提供独立意见或 结论而做出的客观评价。 2.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是确定内部审计活动宗旨、权力和职责的正式文件。它确 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的地位,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接触与业务开展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界定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 3.职业审慎:是指内部审计师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熟练性和技巧,识别损 害组织利益的行为,对故意作假犯错、发生错误和遗漏、消极怠工、浪费、工作无效、利益冲突和不正当的行为,以及最可能发生违法乱纪现象的情形和活动保持警惕。 5. 外部服务提供者:是指独立于内部审计所在组织的个人或公司。这些个人或公司拥有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服务提供者丰富多样,包括精算师、会计师、评估师、证券专家、统计师、信息技术专家、组织外部审计师和其他审计机构。 6.风险: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7.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判断题:(3、4、7、8、15、18、32、36、37、40正确,其他错误。) 1.客观原则要求勤恳地开展工作。 2.内部审计具有处罚权。 3.内部审计可以提出建议。 4.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评价。 5.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6.内部审计章程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统一制定的。 7.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8.内部审计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9.内部审计意见应该尊重董事长的意见。 10.内部审计可以由会计人员兼任。 11.内部审计师应该精通IT技术。 12.发现和揭露舞弊的知识和技能是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应有的职业审慎是指要对所有交易进行详细检查。 14.内部审计师应该尊重被审计单位专家的意见。 15.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期间可以接受被审计人员赠送的挂历。 16.如果对首席审计官负责的业务提供确认服务,应由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监 督。 17.内部审计师不能对其以往负责的运营业务提供咨询服务。 18.蓄意参与违法活动属于不诚信。 19.出于对本单位相关信息保密性要求和内部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师可以不配合外部审计 师的工作。 20.外部评估只评估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即可。 21.首席审计官不需要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内部评估的结果。 22.内部定期评估和外部评估结果应该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23.为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不应该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保证遵循性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制定并执行遵循性标准。为保障遵循性标准的执行,组织管理层应建立适当、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审查、评价组织执行有关遵循性标准的情况。 第六条遵循性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做好遵循性审计中的保密 工作。 第三章遵循性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遵循性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国家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况; (二)行业、部门政策的遵循情况; (三)组织经营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遵循情况; (四)组织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循情况; (五)组织所定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循情况; (六)组织签定的各类合同的遵循情况; (七)其它标准的遵循情况。 第九条在确定审计目标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向以下方面询问相关遵循性标准:(一)组织经营、财务等相关方面负责人; (二)组织的法律顾问; (三)投资人、合同方; (四)政府及其他主管机构; (五)外部审计人员; (六)其他。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遵循性审计时,应当充分关注组织的以下情况: (一)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或处罚; (二)重要的法律诉讼; (三)异常的交易或事项; (四)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 (五)信息严重失真或资料不完整;

审核项目一定位与目标

审核项目一:定位与目标 有三个要素: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中心地位。 定位与目标是顶层设计,主要指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层次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等。 要素1.办学定位 有两个要点: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办学定位在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有规划——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符合学校发展实际。 体现所在、所生、所长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把握服务的区域和功能,用阶段目标表达出来; 注意人才培养工作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要素2.培养目标 有两个要点: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培养目标分两个层面,学校培养目标是总纲; “专业”可以扩展为“专业大类”; 在保证学校主体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目标规格可多样性。 要素3.教学中心地位 有两个要点: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教学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学校有保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能正确处理高校四大职能关系。

例如: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工作评价等。 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师生及一线教学单位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效果的主要依据。 审核项目二:师资队伍 有四个要素: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 师资队伍建设要“硬”、“软”一起抓,当前教学精力投入是难点。 要素1.数量与结构 有两个要点:数量与结构;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生师比,不仅看总量,也应分专业分析。例如:某校全校生师比18:1,个别专业达90:1。 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例:五邑大学70%教师来自研究型大学。 不仅看现状,更要看发展趋势;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要素2.教育教学水平 有两个要点: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专任教师是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一定都是教师职称系列;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试卷、毕业设计指导等能看出教学水平和教风; 重点看学生和毕业生的评价(总结性学生评教的利弊); 教风直接影响学风,客观分析教学事故处理情况。 要素3.教师教学投入 有两个要点: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单项选择题 3 编制书面的正式的审计报告的主要原因是()。 记录所有审计发现和建议采取的行动 为外部审计师评价对内审部门的可信赖程度提供正式的途径 将高级管理层要求采取的纠正措施记录在案 给业务委托人提供回应的机会 5 对一些涉密业务进行审计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审计前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充分沟通,讨论保密信息的接触问题 严格选定参审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无需限制审计范围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预计和拟定应对方案 1 公司管理层在选择潜在审计对象时,是从工作实际出发,根据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而进行的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此种识别被审计对象的方法是()。 系统选择法 灵活选择法 示警事项法 应管理当局要求 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错误的说法是()。 国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将审计关口前移,提高审计工作实效 目前国企正普遍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尤其在国企提拔领导人都要经过任前审计 我国国有企业中,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日常性、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中形成了注重经营业绩、经济责任,根据业绩选人用人的导向和氛围 3 关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目前,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 国有企业在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将审计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任前、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工作实效 多数国企加大了财务审计力度,普遍开展了专项审计及工程项目审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处于主导地位 2 关于中期报告中所讨论的对审计发现的处理,以下哪些说法是合适的()。 以上都不对 如果审计发现重大,且对公司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则应包括在最终审计报告中

学校财务内审报告

学校财务内审报告 学校财务内审报告根据xx市xx区教育系统20xx 年内部审计工作意见(通教审[20xx]x 号)~审计办公室派出审计组于20xx 年x 月x 日至x 月x 日对xx 学校20xx 年x 月至20xx 年x 月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学校食堂账目。本次审计采取了就地审计的办法~并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17 号令)~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的审计以学校提供的有关财务账目、会计凭证、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资料为依据~xx 学校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本次审计工作得到了xx 校长和其他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工作完成顺利。审计结果如下: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二、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 (一)20xx 年x 月至20xx 年x 月财政收支情况 (二)20xx 年12 月末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 (三)基建维修工程和大型物资采购情况 (四)食堂及小卖部经营情况 三、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果表明~20xx 年x 月至20xx 年12 月xx 学校财务管理能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事业 1 / 7 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财务收支基本真实~经济活动基本合法。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民主、公开~经费使用实行一支笔审核~内审小组积极参与学校行政账、食堂账的稽核审计。xx 校长本人在平潮小学任职期

间~能够较好地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重大事项做到集体决策~财务支出公开透明。但在具体的财政收支管理上~还存在以下需要纠正和改进的方面。 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五、审计意见及建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xx 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审计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次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学校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自收到本报告之日起二个月内报教育审计办公室。学校财务内审报告自20**年1月新聘期以来~审计处**校区审计部在学校和校区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各职能部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一如既往地贯彻和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服务大局~坚持做到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积极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了监督和服务职能~ 2 / 7 起到了经济卫士和参谋助手的作用。 一、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部门工作 1、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和校区(学院)党委的决议决定~令行禁止~加强组织纪律性~积极参加学校和校区(学院)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和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从部门负责人到普通党员干部~要求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讲党性~顾大局~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担当责任~积极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与沟通。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强烈推荐)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所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信息系统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对组织是否实现信息技术管理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基于评价意见提出管理建议,协助组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 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主要包括: (一)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要求。 第五条组织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六条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必要时,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七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也可以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组成部分实施。 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当及时与其他相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发现,并考虑依据审计结果调整其他相关审计的范围、时间及性质。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估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 第三章信息系统审计计划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前,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并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估算完成信息系统审计或者专项审计所需的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活动的优先次序,明确审计组成员的职责,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 第十条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时,除遵循相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及相关的组织战略目标; (二)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 (三)信息系统框架和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发展计划; (四)信息系统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的变更情况; (五)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审核项目及要素释义

审核项目及要素释义 主要内容: 一、审核评估基本要求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 (二)审核评估总体要求 (三)审核评估评估范围 (四)审核评估评估重点 二、审核项目及要素释义 (一)定位与目标 (二)教师队伍 (三)教学资源 (四)培养过程 (五)学生发展 (六)质量保障 (七)自选特色项目

一、审核评估基本要求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审核评估总体要求 审核评估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 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 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 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三)审核评估评估范围 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学校自选特色等方面,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课程资源及其它教学条件,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等。 (四)审核评估评估重点 1.高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学校的学科专业、服务面向、办学层次与类型进行科学定位。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明确,完整,有办学特色;(2)学校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3)学校的学科专业尤其是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关系等。 2.高校人才培养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 考察各高校是否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

内部审计程序部分试题及答案

内部审计程序部分试题及答案 1.为了避免高层管理当局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明显冲突,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当: a.向高层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同时提交所有审计报告的复印件;来源: b.通过组织地位增强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c.先与审计委员会讨论所有报告,再与高层管理当局讨论; d.要求董事会认可包含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关系的政策。 2.依据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ppt),内部审计师可以不具备以下能力: a.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b.对管理原则的理解; c.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d.用量化方法承担培训课程的能力。 3.某地方政府机构收到一笔中央政府专项基金,用于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该机构有责任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资助金额与家庭规模、家庭成员的收入、家庭中儿童的年龄以及所在学校相关。该机构的内部审计师计划对发放资助基金的过程实施合规性审计,要确定的最适当的审计范围是: a.该机构是否对受益者的资格以及基金发放的合规行为进行调查; b.该机构在发放政府基金时的效率程度; c.提供给中央政府的基金发放报告的准确性;来源: d.资金缓解家庭的经济问题的适当性。

4.组织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制定了一个审计计划,内容是对下一年度的审计作出详细的日程安排、估计每项审计所需时间、以及每项审计大致的开始时间。具体审计的时间安排是基于该项审计距上次审计的时间来确定的。这个计划并不适当,因为没有: a.引用实务标准等权威的支持; b.考虑到组织中存在的风险、信息披露以及潜在损失等因素; c.说明是否所有的审计资源都是按计划来实施的; d.提请管理当局批准计划。 5.审计委员会能够服务于几个重要目标,其中有些目标是直接有利于内部审计的。由审计委员会提供给内部审计活动的最明显好处是: a.保护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免受管理当局的过分影响; b.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并监控审计结果;来源: c.批准审计计划、日程表、人员配备,并在必要时与内部审计师会面; d.审核既定的公司经营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复印件,并与公司的官员讨论它们。 6.一位银行内部审计师想要验证存款账户总账余额的准确性。审计程序之一就是向经统计抽样取得的存款人寄发积极性函证。然而,收到的回函数不足以对账户余额的准确性形成有效的结论。为完成审计目标,该审计师应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a.假定没有回函表示存款人对账户余额的默认,审计师应记录结果并不再进一步实施函证; b.扩大初始函证的样本量;来源: c.验证存款人地址的准确性,重新函证并注明这是第二次函证请求; d.对所有未回函者寄送否定式回函请求并记录测试结果,如有必要,打电话给存款人询问账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财务收支基本格式) *******(被审计单位)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条,xxxx年xx月xx日至xxxx 年xx月xx日(审计实施期间),xx内部审计对xx(被审计单位全称,以下简称xx)xxxx年度(审计时间范围)的xxx(审计通知书列明的审计事项)进行了审计(采用跟踪审计等特殊审计方式的,应当写明审计方式),对重要事项作出了必要的追溯和延伸。本次审计还抽审了(被审计单位简称)所属的****等**户单位。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包括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相关会计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评价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编制会计报表所执行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的合规合法性,以及经济效益(或绩效)情况。审计工作为本报告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 (本部分的总体要求:反映的内容应当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密切相关,主要表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如:被审计单位类型、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使用的会计制度或绩效评价标准;相关内部控制及信息系统情况等。本部分引用的数据如果未经审计核实的,应当注明来源。) xx(被审计单位简称)应对所提供本次审计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我们已收到xx(被审计单位简称)xxx(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职务)xxx(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姓名)和xxx(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职务)xxx(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姓名)以及各延伸审计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主管签署的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 二、审计评价 …… (本部分的总体要求:应围绕审计目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

内部审计定义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IIA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Framework(IPPF)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1月修订) (红皮书)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

★内部审计定义 ★职业道德规范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实务公告 修订讲明 作为整合IIA所公布标准的概念性框架,《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范围缩减到只包括由IIA国际技术委员会按照适当程序制定的权威标准。该权威标准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强制性指南。遵循强制性指南的原则关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是必须且重要的。强制性指南的制定遵循既定的尽职审查程序,包括公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三个强制部分为“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国

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强力推举的指南。强力推举的指南是IIA通过正式批准程序认可的,阐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实务,包括立场公告、实务公告和实务指南。 ↓ 新版IPPF所作的重大改变是: (1)程序改进。加强了IPPF的各个部分,提高了透明度并确定了权威标准和修订周期。标准的修订周期目前确定为三年,尽管

并非每三年都需要进行修改,IIA仍致力于确保对标准作全面的审核,并视需要进行修订。 (2)进展与实务关心。这一部分不再纳入柜架体系。它曾经包含了内部审计师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所有资源(例如培训、出版物和研究报告等)。由于新版IPPF的范围只包括上述的权威标准,这项内容不再适合于新的框架。 (3)释义。这是新增的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的进一步阐释,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 (4)实务公告。这部分内容在范围上差不多缩减为只包括用于实施“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技术和方法。原框架中涉及工具及技术方法的内容差不多移至实务指南部分。 (5)实务指南的立场公告。这是IPPF新增的内容,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包括详细的流程、程序、方案和步骤(例如每一步所形成的结果的范例)。立场公告表明IIA关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 前言 IPPF包括下列内容: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一般项目审计工作流程图

二、结算/部门审计工作流程图

三、工作要点说明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公司下属的各分子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审计立项需报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立项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部通过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公司董事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外的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准备 1、确定具体项目审计工作目标与范围。审计的范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通常涵盖公司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与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具体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审计、债权债务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个人借款专项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存货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等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对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流程、计划、预算、决算、程序、合同协议等遵循、执行情况 (5)专项审计

2、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等基本概况(2)组织架构、人员编制、业务构成等资料 (3)财务报表、预算资料、银行账户及其他有关的财务资料 (4)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职责分工 (5)公司章程、重要经济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日常运营资料和有关的政策法规等 (6)以前接受审计情况 (7)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资料、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3、确定项目审计人员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三)编写审计方案 审计项目实施前,一般应编制审计方案。审计组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编制审计方案。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特殊情况,可直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方案是对从审前调查、组成审计组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中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规划,在发出审计通知书之前召开审计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审计方案,并应由审计部负责人审核批准;实施联合审计的,各模块的审计内容由相应的协

内部审计报告

XXXX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报告 内审常字〔2015〕第004号 XXXX煤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察审计部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四日

审计报告 X X集团董事会: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审计计划,我们对XXXX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下半年经济活动和财务会计资料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及集团内部相关制度查看了相关会计资料及原始业务单据,必要时我们也向财务人员做出了询问。现将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经营情况 (一)资产负债权益 截止2014年12月底,资产总额为xx万元,负债总额为xx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9.03%。 截止2014年12月底,所有者权益为xx万元,其中实收资本xx 万元,盈余公积金xx万元,未分配利润xx万元。 (二)经营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购煤xx万吨,完成全年预算xx万吨的xx。其中:内部煤矿购煤xx万吨,外部煤矿购煤xx万吨。累计发生购煤成本xx万元,单位购煤成本 xx元/吨。 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销售煤炭xx万吨,完成全年预算xx 万吨的xx。累计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完成全年预算xx万元的xx,单位售价xx元/吨。

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实现净利润xx万元,完成全年预算xx万元的1%,较预算减少了xx万元,吨煤净利润xx元。 (三)三项费用支出情况 1、销售费用: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发生销售费用xx万元。较预算xx万元增加xx万元。 2、管理费用: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发生管理费用xx万元,主要为职工薪酬xx万元,招待费x万元,差旅费x万元,交通费x 万元,税费x万元,折旧费x万元,商品损耗xx万元。较预算x万元节约x万元,主要原因是工资和业务费下调。 3、财务费用: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发生财务费用x万元。主要为扣回客户贴息费x万元,其余为银行利息收入。 二、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往来款及审计回访情况 盘点日期:2015年2月4日 盘点人:XX XXX 现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