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2013-10-10和君汇

——造就中国大公司的战略与逻辑

文/王明夫

1、ECIRM战略模型的提出

自从1960年代安索夫开创企业战略学以来,迄今已出现了一个十大战略学流派观点纷呈的所谓“战略管理理论丛林”。各派理论观点各异,但共同的认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公司战略模型,需要的是因应各个企业的个性和约束条件作出合适的选择。

我们在长期以来完成100多家中国企业战略咨询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欧美典型的大公司和中国本土的大企业成长经验,然后总结提炼出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大公司的一般模式,我们称之为“ECIRM战略模型”。在ECIRM战略模型中,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C(Capital)是资本,I(Industry)是产业,R(Resource)是资源,M(Management)是管理,它们构成为大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维度,共同耦合成为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为核心的大公司战略模型——见图所示。

这是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大公司的基本框架,是一个致力于打造大公司的企业家必须确立的系统经营思维。一个持续地致力于五个方面均衡发育和发展并能做到五者之间功能耦合和系统协同的企业,可望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公司。

套用那个著名而又通俗的“木桶短板原理”,可以形象地解释这五个战略要素之于公司整体的意义。即一个木桶究竟能盛多少水,不决定于箍成木桶的大多数木板的高度,而是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如果我们把打造一个大公司比喻为致力于箍制一个盛水容量巨大(价值量)的木桶,那么ECIRM就是箍制这个木桶不可或缺的五块木板。五者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发展受到忽略或者

出现功能残障,“短板原理”的作用就会效应凸现。这样的公司永难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2、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

其一、E(Entrepreneur)——企业家。关于企业家,有众多基于不同角度理解的定义。萨伊认为:企业家是生产活动的组织协调者;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柯斯纳认为:企业家是发现机会的人;Leibenstein认为:企业家是克服X无效率的人;诺斯说:“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英雄”。在各种定义中,我们认为经济学家奈特和卡森的“企业家”定义,应该算是最深刻和最道破本质的。奈特说:企业家是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人。卡森说: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是“市场的制造者”。

我们这里所说的企业家,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主持者和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意志的源泉和灵魂。所谓企业的经营意志,也就是奈特所讲的“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一个企业能否成长成为蓝筹公司,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强大归因于企业家艾科卡和韦尔奇,把联想的成长和海尔的成功归因于企业家柳传志和张瑞敏。针对企业的成长,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理封顶”定理,其通俗表述为:一个企业再好好不过它的经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过它的塔尖。这就是说,企业家(经理)的思维、知识和能力,构成为企业成长的极限。而有许多闪烁着东方智慧光芒的论断,也昭示着同样的道理,比如:“先有非凡之人而后才有非凡之事”,“道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烙饼再大大不过烙它的锅”等等。总之,一个企业倘若要成就为一个蓝筹公司,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卓越的、志存高远的企业家。套用“先有非凡之人而后才有非凡之事”的说法,即:先有蓝筹素质的企业家而后才可能有蓝筹企业。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定量检测的问题,更多地只能依赖于定性描述。

美国管理学协会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应具备以下20种能力:(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4)有概括能力;(5)有很强的判断能力;(6)有自信心;(7)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8)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9)

善于用权;(10)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11)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12)热情关心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13)能使别人积极而又乐观地工作;(14)能实行集体领导;(15)能自我克制;(16)主动果断;(17)能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18)对自己正确估价,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19)勤俭刻苦和具有灵活性;

(20)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上20条,有的属于才能,有的属于个性,

还有的则属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能力。

在日本,则有企业家需要具备“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的说法。其中,“十项品德”包括:

?

使命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念。

?

?

信赖感。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关系,互相信任与支持。

?

?

诚实。在上下级和周围关系中,都能真心真意,以诚相待。

?

?

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随便在群众面前发脾气。

?

?

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与下级体贴关心。

?

?

责任感。对工作敢于负责任,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

积极性。对任何事情都要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

?

?

进取心。能在事业上积极上进,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

?

公平。对人对事都秉公处理。

?

?

勇气。对于危险的工作能亲自动手,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在国外研究界,关于企业家素质要求的类似说法还有不少。它们虽各不相同,但究其精神实质则大同小异,反映出人们关于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素质有着基本的共识。而上述这些条件,也是国外培育、考核和选拔企业家的基本标准。

经济学家们也对企业家的资质与能力问题进行过重要的论述。马歇尔认为企业家的能力应该为“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而且要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发现能改进旧产品的生产方法;二是领导才能和说服能力;三是统驭能力:能够建立并维持秩序。熊彼特在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还指出企业家必须具备说服他人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必须具备足够的体力和魄力。柯兹纳从发现市场机会的角度强调了企业家必须具备洞察力。奈特则从应对不确定性的角度论述企业家的能力。他指出,企业家要承担不确定性,必须具有对固定合同收入的保证能力,这一能力又具体包括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洞察他人能力的能力,以此能力借以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二是让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能力;三是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即凭借优良的预见和判断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佩罗斯看来,企业家的资质应该包括:创见、取得信任的说服力、野心、冷静的判断力、预见、发现机会的能力等。

综合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企业家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资质和能力:预见力、创新力、洞察力、判断力、说服力、感染力、统驭力、魄力、体力、雄心、野心、胆识、谋略、冒险精神,等等。

从造就大公司的角度上说,我们认为,企业家最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雄心壮志、胆识、决断力、号召力、统驭力和体力。

其二、C(Capital)——资本。企业的组建与诞生,需要有资本的投入。企业的持续成长,需要有持续的资本供给。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分阶段地一步步成长,再到最后成就为大型的蓝筹公司,必定是一个“融资——投资——再融资——再投资”

的规模不断放大的资本循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伴随着大量收购、兼并、重组、合资、战略结盟等活动的资本扩张过程。在企业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资本供血中断或出现资本短缺,企业都有可能在走向蓝筹理想的过程中因此而前功尽弃、中途夭折。而那些已经成为蓝筹公司的大企业,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资本吞吐。惟其能维持大规模的资本吞吐能力,它们才能维持其在产业竞争中的领导性地位。实证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能否或能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成长为一个大蓝筹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它动员和吸纳资本的能力和效率究竟有多大。大多数大型蓝筹公司的成长史,实质上就是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的结果。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形成足够量级的资本规模去追逮或承接大型的产业机会(比如工业革命时期从事

远洋贸易和铁路建设的机会,今天进入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产业的机会等,都极其倚赖资本规模)。亦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以过人的资本优势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吞并或挤垮竞争对手、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先占性地控制产业资源。

在ECIRM模型中,“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可以归结为三点:(1)资本规模,即资本量的大小,包括公司的存量资本多少、市值规模大小、需要时候可望实现的融资额多少等。(2)资本成本或曰资本价格,即公司占用的存量资本成本和增量融资成本。(3)资本生成的速度,即融资的时效性。努力做到资本生成规模大,成本低,速率快,应该是所有公司在改善资本要素的品质方面所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人们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长质量。围绕资本生成的“规模-成本-速率”要求,我们倾向于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特定公司之“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

(1)公司现有的或曰存量的资本实力(含存量资产和现有资金)。

(2)公司的资信质地,比如资产的质押能力强还是弱,财务报表情况是否符合资本提供者的要求,公司是否具备上市条件等。

(3)公司的融资渠道,即公司在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商业信用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融资渠道是否畅通。

(4)公司的信誉。1912年,古稀之年的JP摩根在接受联邦法院就托拉斯问题的调查中,和联邦法院首席顾问昂特迈耶的一段精彩对话,可以说是关于公司信誉在资本要素中份量的最好注脚。昂特迈耶:“商业信用难道不是首要以货币或财产为基础的吗?”摩根:“不是首要的,先生。首要的是诚实的性格。”昂特迈耶:“比货币重要还是比财产重要?” 摩根:“比货币和任何其它东西都重要,是货币所买不到的。”

(5)契应金融市场偏好的主题或概念,比如当金融市场偏好科技概念的时候,公司是否具备这个概念?这直接决定了此一时段的市场资本是否流向和能以什么样的规模、成本和速率流向该公司。

(6)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比如相应的专业人才、经验、胆魄、执行力等。(7)资本的赢利模式:是收取固定收益还是分享剩余收益,是分享经营利润还是寻求资本增值?

总之,大蓝筹公司或者竞争为王,或者垄断制胜,终究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和大规模的资本供给。一个致力于成为蓝筹公司的企业,必须确立资本信誉,擅用金融工具,广开资本通路,拓宽金融渠道,扩大资本规模,擅长资本运作,努力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大规模和有效率的资本吞吐体系。

其三、I(Industry)——产业。一个企业能否成长为蓝筹型的大公司,还与它所在或所选择从事的产业或产品领域紧密相关。迈克尔·波特说:“制定战略很重要的

一步,是企业家必须花心思好好界定企业所经营的产业。”产业选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产业的盈利能力制约着产业内厂商的盈利水平。迈克尔·波特著名的竞争战略理论早已揭示,一个产业的长期盈利水平最终是由五种力量制约的:买方的侃价能力、卖方的侃价能力、进入壁垒、替代品的威胁和业内厂商的竞争结构。该理论认为,当产业内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客户这五种竞争力量强大的时候,产业竞争将必然趋向激烈,激烈的竞争将使产业赢利能力下降。因此,企业为追求满意的赢利,就应该找出最佳的产业定位,以期能对抗这些竞争力的作用。资源战略学派的重将、哈佛商学院教授科利斯指出:“产业选择对于企业战略获得长期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公司绩效的最好预报器就是公司赖以展开竞争的产业的获利能力……公司赖以展开竞争的产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在公司绩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角色。”

其次,产品市场总量和产业规模决定着企业的成长空间和规模极限。有的产品,市场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够,局限于该领域的企业,即便竞争为王成了该领域的垄断性企业,也不足以成就大公司规模。为了说理,我们无妨往极端里说,如果是卖茶叶蛋、做打火机,那么无论如何是做不成一个大企业的。能够成就为大公司的企业,在产品和产业选择上,要么是选择一个产品或产业具备足够大的规模(比如石油、飞机制造、麦当劳式快餐、航空航天、钢铁、电力等),要么是企业的战略能力和系统能力足以能够把多个产业多个产品有效率地纳入自己的事业领域。当然,大企业的成就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它们的产品或产业选择不是一步到位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成长的一个典型路线往往是,从一个产品做起,然后是多个相关产品,然后是由多个相关产品组成的一个产业,然后是进入相关产业,最后甚至进入非相关产业,最终发展成为从事多个产业、拥有n个产品的巨型蓝筹公司。道·琼斯工业30指数的成分股,都是著名的蓝筹公司,它们所在的行业包括:汽车、重型装备、石油、钢铁、航空航天等等。从产业史的角度上看,可以说,是因为有了这些巨型产业和市场的兴起和发展,然后才有了这些大公司的崛起和存续。工业革命时期,在汽车和飞机发明之前,没有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通用汽车、波音飞机等大企业的出现。仅仅20、30几年前,当IT产业尚未兴起的时候,微软、CISCO、ORACLE这些今天著名的IT蓝筹也无从谈起。当然这些大公司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同时也就是不断地催生那些产业、推动那些产业发展的过程。比如福特和Intel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不断地催生和推动着汽车和IT产业的发展。

立足于造就大公司的角度出发,我们倾向于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特定公司在ECIRM模型中“I--产业”要素的质地优劣:(1)产业规模,即产品市场及其利基的总量大小。(2)产业的竞争结构和产业吸引力。(3)产业盈利模式。(4)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的结构政策、产业的组织政策、产业的技术政策、产业的布

局政策、本国产业与国际产业关系的政策、产业促进和限制政策等。(5)公司业务组合中多元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状况。(6)公司经营特定产业的效率优势。一个致力于成为大公司的企业,它所从事的产业或业务应该经得起下列问题的检验:(1)公司所在或拟进入的产业,其市场和利基规模足够大吗?产业趋势是增长还是衰退?(2)产业的竞争结构和长期盈利水平合适吗?演变趋势如何?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良产业的竞争结构和长期盈利水平?(3)公司所在或拟进入的产业有现实的盈利模式吗?公司掌握了这个盈利模式的成功要点吗?(4)政府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和本公司的成长吗?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产业政策或利用产业政策?(5)公司所拥有或所准备拥有的多元产业或多元业务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吗?这种协同效应足以抵销增加的管理成本吗?(6)本公司是该项业务的最佳拥有者吗?或者说,本公司能以最优效率从事该项业务吗?如果不是,则意味着:第一,本公司从事该项业务没有最后的竞争优势;第二,其它公司可以以比本公司更优的效率从事该项业务,所以如果本公司出于某种因素(比如为了配套其它业务)确实需要该项业务,它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获得(即从效率更优者那里购入)。

总之,要成就为大公司的企业,在产品和产业选择上,必须进入或必须创造条件准备进入那些市场足够的大型产业,而且必须有能力创造产业利基,主导产业秩序,领导产业升级换代。

其四、R(Resource)——资源。“资源”是一个使用广泛、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指谓的语汇。ECIRM战略模型中的“R--资源”,是指一个企业从事某一特定产品或产业的经营所必须具备的那些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条件、技能(Skill)和能力(Capabilities)。这些资源,可以粗略地分类成:(1)天然资源:比如矿藏、土地、水利、景观、气候;(2)物质资源:产品、技术、装备、资产—甚至是存货;(3)人力资源:团队、技工、熟练工、低成本劳工等;(4)市场资源:品牌(产品、人力和资本市场)、营销网络、客户、供应商;(5)公共关系资源;(6)从事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所必备的要素等。

实际上,我们更倾向于更为宽泛地理解ECIRM模型中的“资源”范围:大到经营环境意义上的气候、水质、原材料供应、景观、矿藏、人口结构特征、劳动力供应条件等等,小到企业研产销各个环节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技能和能力,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生产装备、技术工人、分销网络、营销队伍、品牌、客户基础等等,不一而足。比如说,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必须有合适的土地和气候;从事大众消费品业务的企业,需要有大众知名度的品牌和分销网络;从事制造业的企业,需要有廉价的和素质合格的产业工人;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需要有研发队伍和知识产权;从事中药产品生产的企业,需要有中药材供应渠道;从事白酒酿造的企业,必须有合适的水质和空气;从事采掘业的企业,必须有储量足够的

矿藏;从事景点旅游的企业,必须有景观;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有合适的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资源为什么是重要的?首先,资源决定着企业能做什么,即企业的业务范围。一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是一个投入资源然后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企业只有资源才能生产经营,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就从事什么样的生成经营。其次,资源决定着企业能做多大,即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成长总是受资源约束的,在一定的生产函数或技术水平下,企业所能达到的成长极限是被其所拥有的资源量限定的。有多少资源,便能做多大的企业。存量资源的多少决定着企业所能达到的经营规模大小,获取或积累增量资源的速度,制约着企业的成长速度。再次,资源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巴尼说:“是一连串资源而不是产品的组合构成了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核心。”科利斯则指出:“资源也是能够把一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区分开来的关键维面。如果所有公司都拥有相同的资源,那么所有公司都可以制订并实施相同的战略,从而公司优势的基础也将随之消失。”最后,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分布决定着产业的竞争格局和进出入壁垒,从而对产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DeBeers公司在全球控制钻石矿藏资源,构筑起了一堵无人能逾越的进入壁垒,所以在世界钻石市场上形成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独家垄断格局。总之,资源制约着公司的业务范围、成长空间、成长速度、竞争优势和竞争赖以展开的产业环境。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占领、控制、拥有或培育出与其所从事的产业相适应的产业资源,那么这个企业即便拥有能干的企业家和富裕的资本,也很难在这个产业中有所作为或竞争取胜。举例来说,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一个一直在成长着的大产业,具备成就蓝筹企业的产业基础。但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虽然拥有优秀的企业家和富裕的资本,但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土地储备不足的困扰和制约。因为土地是房地产产业的必备资源,一个房地产公司仅仅拥有优秀的企业家和富裕的资本,是不够的。香港著名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713192.html,公司,既不缺资本,也不缺优秀的企业家,而且所从事的传媒产业也大有前景,但一直受到传媒产业资源匮乏的困扰,公司经营一度陷入尴尬局面。正因此,它利用其资本实力和优势,到中国内地大规模地收购和整合媒体资源——刊物、报纸、网站、有线电视等,其目的就是要在产业定位明确和资本实力充裕的前提下,着力营造其产业资源基础,使公司经营步入良性轨道。

基于资源的公司战略观认为,公司战略的立足点在于开发并利用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要点有三个方面:(1)选择能够利用公司的主要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战略不能偏离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基础。(2)确保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被充分利用并使赢利潜力发挥到极致。(3)建立公司的资源基础,填补资源缺口。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资源具备耐久、专业化和非流动的特性,将约束公司的行动方向。拥有宝贵资源的公司将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竞争

环境的变化可能降低现有资源的价值。环境一发生改变,现有资源即可能让公司陷入行动惯性的陷阱。塑造了公司现有战略框架、流程、关系和价值的资源,通常是使公司陷入行动惯性的元凶。

在ECIRM模型中,我们倾向于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一个公司之“R--资源”要素的质地优劣:(1)资源保有量。(2)基于资源对产业机会和竞争优势的贡献看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3)公司获得资源的规模、成本和速度。(4)公司所处的资源环境。

总之,任何一个产业,都有着其特定的资源要求。从事任何一个产业的经营,都必须占领、控制、拥有或培育出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资源。否则,企业家再能干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货币意义上的资本再充裕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过程。

其五、M(Management)——管理。当资本和资源都为着特定的产业经营而聚合到一个企业体之后,如何保证企业组织在运营上的有效,从而使这些资本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使用,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致命问题。在ECIRM战略模型中,“管理”是一个促进组织结构合理和保障组织运营效率的要素。

细分言之,ECIRM模型中的“M--管理”,包括(1)公司治理结构,(2)决策体制,(3)组织结构,(4)机制和流程,(5)责权利体系的安排和落实,(6)绩效考核和薪筹体系,(7)企业文化和(8)企业信息化等等足以影响组织运营效率的所有方方面面。企业人都知道,上述管理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层面或环节失当、失效或失灵,都将导致企业组织的整体无效率。比如企业信息系统的失灵将误导管理决策,企业组织结构的错误将造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低效率,业务流程的失当将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文化的失败将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考核不当和激励不足将导致人力资源流失等等。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这样的企业:它们有着丰厚的资源和充裕的资本,占据着重要的产业位置,但是因为体制、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整个企业管理落后、效率低下,造成资本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力缺乏,最终不能于产业变迁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倒。总之,要成为大公司的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确保组织运行效率。

3、造就大公司的不朽逻辑

ECIRM——企业家、资本、产业、资源和管理,是成就大企业不可或缺的五大要素。从过程看,一个大公司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优选企业家,持续地聚集资本,占领最有规模和最有盈利能力的产业,整合和控制相应的产业资源,持续不断地进行组织变革和管理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走向蓝筹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短缺或滞后,都将造成企业成长的停顿甚至导致企业整体的失败。从结果看,综观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里的那些著名大公司,它们每每从事着不同的行业有着迥异的企业个性,但在这五个方面却有着高度的一致,即:(1)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2)资本——良好的资本信誉和可持续的、大容量的、高

效率的资本通路;(3)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和行业赢利能力不俗的产业位置;(4)资源——良好的甚至是独占性的产业资源;(5)管理——足以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标杆的优秀管理。这五者中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将动摇其已经晋身其中的大公司地位。

ECIRM战略模型显示,一个企业能否成长为大公司,取决于:1、ECIRM战略版图里每个要素的量级和品质;2、五个要素之间的适配性;3、五个要素在各自改进和发展过程中的彼此协同性。4、五个要素构成的企业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对外部经济环境演变的适应性。可以说,这四条法则是任何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四条铁律和不朽逻辑。

比较而言,一些公司的战略失败主要是因为ECIRM模型中的单个要素存在缺陷。比如,一家公司可能缺乏有足够素质和能力的企业家,可能资本供给不足或资本成本太高,可能其业务组合本身就是缺乏吸引力的产业,可能资源匮乏,可能组织中官僚主义严重、管理失效等等。ECIRM模型中,每一个要素的缺陷都可能导致公司战略的整体失败。

同时,公司也可能由于各个要素之间的不一致或不协同而失败。这种不一致或不协同表现在:这些要素不能形成性质适配、运行协同的整体。例如,企业家的能力和专长与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不适配,资源不能对各项业务的竞争优势作出重大贡献,组织设计可能障碍各业务共享公司的资源,融资速率和规模跟不上产业竞争的需要,等等。

最后,公司战略也可能由于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失败,比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公司原有的资源价值降低或使得公司原有的业务组合落后,分销渠道或技术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管理手段和绩效考核失效,需要及时调整但又没有调整。

综上所述,我们把ECIRM战略模型称作是企业成长的“五要素、四法则”理论。关于这个“五要素、四法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第一,企业家、资本、产业、资源和管理等五个语汇的概念内涵是因应不同的语境而有着不同指谓的。尤其是“产业”、“资源”和“管理”三个概念,岐义丛生,人们在使用中总是依据特定的语境而有特定的所指。同样是资源战略学派,不同的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资源内涵界定;同样是“管理”一词,在不同的管理学家和管理者心目中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在我们的ECIRM模型中,五个要素的概念内涵也是特定的(如上文),与其它语境下的概念内容有出入。

第二,现实中的企业成长过程,往往不是五个要素并驾齐驱、齐头并进的,而更多的时候总是表现为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先行”而后其它要素跟进的势态。比如说,可能是先有企业家后找资本然后再选择产业、整合资源,可能是先有资本后找企业家然后再选择产业、整合资源,可能是先有资源后有企业家和资本的加入然后再做实了相应的产业,也可能是先有了很好的产业位置和资源禀赋然后再吸引了资本和企业家的加入,等等。各种情势,不一而足。没有哪一个企业是天生

的五要素完整适配的。企业的成长永远是一个五要素动态平衡的过程,五要素之间的平衡是阶段性的,不平衡是永恒的。

根据ECIRM战略模型所揭示的企业成长“五要素、四法则”理论,造就大公司,需要致力于五方面的战略行动:

其一、立足长远,致力于构建ECIRM战略的完整版图,而不是只专注于企业的眼前盈利。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蓝筹型企业家与一个普通生意人的分水岭。普通生意人追求的是发财赚钱,蓝筹型企业家追求的是基业长青和领袖型产业地位,在他们的思维里,稳定的企业盈利是企业长治久安和产业地位的自然结果。一个致力于造就蓝筹公司的企业或企业家,应该致力于构建起ECIRM战略的完整版图,从企业家、资本、产业、资源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有系统的努力。当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可能成长为蓝筹公司的时候,主要依据不在于它的中短期盈利多寡,主要判断标准在于这个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效率构建起完整的ECIRM版图并保持它们发展的可持续性。五个要素中,缺失任何一个或若干个,企业都将行而不远。

其二、持续提升ECIRM战略里每个要素的量级和品质。1、企业家:永无止境地追求企业成长是企业家精神的魂魄,企业家的能力与才干是企业成长的大限。一个致力于成为蓝筹公司的企业,必须致力于营造一套优选企业家的机制和文化,或者能促使在位企业家持续改进其素质和能力,或者能以优替劣地实现企业家的有序更新和过渡。2、资本:全方位构建和疏通企业吸纳资本的渠道,在资本规模、资本成本、资本增值率和资本循环的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塑造企业的资本强势,营造企业的资本竞争力。3、产业:尽量淡出规模不足的行业,集中资源占领总量大、利基厚、盈利能力强的产业,而且要十分注重踏准产业生命周期和循环周期的节奏。4、资源:不遗余力地发育、整合和控制产业资源,扩大资源的规模,改善资源的品质。5、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运营效率。

其三、努力促进五要素之间的性质适配和功能藕合,推动五要素的结构优化。暂且不论其五要素各自的优劣好次,任何一个企业的ECIRM五要素都形成一个特定的结构,这个结构的形成或者因为天然的原因,或者因为历史的原因。一个经常发现的事实是,在现实企业的ECIRM结构中往往出现五个要素之间并不适配和耦合的格局。比如矿产资源不适配从事文化产业,实业生产型企业家不适配从事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IT公司的管理架构和企业文化不适配旅游行业等等。一个致力于成为蓝筹公司的企业,必须因应发展的需要,随时检视自己ECIRM 五要素的适配性,并持续地推动五要素的结构优化:或者基于资源重组业务和发育能力,或者基于业务重组能力和整合资源,或者基于能力发育资源和重组业务。其四、保持五个要素在各自改进和发展过程中的彼此协同性。ECIRM五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有其自主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进程。有的往这个方向演进,

有的往那个方向演进;有的发展快些,有的发展慢些。企业在需要保证五个要素之间性质适配的同时,还需要确保五要素之间演进方向的一致和发展速度的协同。否则,过量的要素将形成闲置和浪费,不足的要素将成为“短板”而制约企业的总体效率和发展。在改进五要素的努力中,补长短板的边际效果最大。所以,企业要致力于保持五要素各自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性,重点是发现“短板”、补长“短板”。

其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迁作出适时反应,或者引导环境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改变,或者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演变的新态势。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企业更多地是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在成长成为产业领袖之后,大公司往往有着足够的产业势力,这时候公司可能主导产业的秩序和业态,领导产业的走势和方向,就是说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但总体上讲,企业还是环境的产物,它必需随时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变迁。

小结

中国企业进而中国经济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呢?是配置失效还是运营失效,是结构失效还是过程失效?我们认为,虽然运营失效的现象不容忽视,但配置结构失效对中国企业的意义进而对中国经济的意义,要来得更为致命。配置结构问题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致命问题!

正是基于对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这种理解,我们在长期从事企业战略咨询的反复探索和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战略的ECIRM模型。ECIRM模型,实质上是我们跳出企业日常运营的视野局限而专为中国公司的成长进行量身配置的一个“结构”。它是重结构的,而不是以运营为重心的。这个“结构”要求,必需从企业家、资本、产业、资源和管理等五个维度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系统安排和思考。一个企业的成长前景决定于这个结构的完整性、协同性和规模量级。普通生意人,总是汲汲于供研产销的过程运营;而真正的大公司或真正有志于做大公司的公司,必须致力于系统地构建起一个要素完整、量级充分、运行协同的ECIRM结构。凡是不能构建起这样一个完整结构的公司,都注定不能成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公司。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的大公司也不可能是一朝造就的。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它需要有一种气贯长虹的志存高远,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的事业精神,需要有几代人的心血付出和百折不挠,需要有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如一日的持续努力。从环境角度来说,造就真正的中国大公司,需要合适的社会性制度安排,需要近现代产业文明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需要有一种适合企业家生存和适合现代大公司成长的文化精神。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造就真正的中国大公司,任重而道远!路满满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明夫,和君集团董事长

本文作于2002年。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为了有效的提高各部门的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配,充分的 激发各部门的工作激情,更好地整合优势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实现 企业的高速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公司全体员工能明白企业年 度发展目标和企业经营方针路线,更好的做到自身的职业愿望与企业发展前景相结合为目的,现根据我公司就年度企业发展规划未有效的传达和执行,特拟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整体年度规划实施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办公室发出战略规划准备通知; 2、各部门准备并提供本单位的战略规划相关信息; 3、办公室制订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草案,分解整体战略规划目标; 4、总裁、总经理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包括项目开发完成目标、新 市场开拓经营情况、企业内部体制管理建设整体发展目标; 5、各部门就本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战略规 划子计划; 6、办公室修改和补充战略规划草案,形成战略规划提案; 7、总裁审批战略规划提案,确定战略规划正式稿,总裁签发批准。 二、年度规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体年度规划总结与环境分析:对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现 有核心业务的市场前景、经营状况、核心竞争力做出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2、整体年度规划:分析并确定集团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 3、对业务规划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业务组合方式;

4、核心业务发展战略:规划集团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策略、盈 利模式和支持体系; 5、财务指标规划:对集团公司整体和各核心业务未来的关键费 用的预算、支出规划。 三、各单位拟定对应的体系文件 各单位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出发,对工作核心职责进行分析、对工作经营范围进行划定、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梳理,就自身工作职责目标和部门管理细则、方案进行拟定、归档,出台相对应的体系文件,如:工程部《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验收管理体系》、《现场会签管理体系》等;财务部《费用控制体系》、

宝马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德国宝马公司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迅速,令世界为之震惊。可是在中国汽车产业热热闹闹的表象之下的事实却是国民经济利益的巨大流失。大国的发展之路告诉我们,振兴民族的汽车工业必须依靠民族的品牌。德国有宝马、奔驰、大众,美国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这品牌已经把它们的出生地融入了血脉之中。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企业,但是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而国外很多企业却与中国目前的行业现状恰恰相反。众所周知,许多带国际享有盛名的国际品牌大多都是国外品牌,而绝非中国品牌。这些品牌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有几年地位和名誉。下面我们就目前国外汽车行业的百年品牌,以德国宝马公司为例,研究他们的经营策略和理念,以加深自身对企业发展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是什么,它要包括了哪些内容,重点突出哪些内容?有哪些作用,等等。 企业愿景;是指企业所描述的关于未来成绩的理想化定位和生动性蓝图。它是一个梦想,可以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变成现实。企业愿景可以被视为进行企业战略设计是最为基本的概念,是开展战略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 企业愿景的作用:1、激励性:企业愿景是组织对未来的一种甜蜜的梦想。2、挑战性:企业愿景是组织对未来状态渴望的一种心智图像。3、引导性: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体系的分解、企业经营业务的确定都应当始终不离开企业愿景所指引的努力方向。 德国宝马公司的企业使命的定位:数十年来,英文“JOY”一直是宝马品牌的核心诉求,“JOY”包含了“欢乐”、“乐趣”、“喜悦”等中文词汇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众所周知的“纯粹驾驶乐趣”就是这一核心诉求的表达方式之一。2010年,宝马全球决定把“JOY”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中文确定为“BMW之悦”。 “宝马”在很多消费者的心中有一个趋于共同的认识: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代表,那就是“品质”。每个成功的男人都有欲望驾驭一辆宝马,因为它是品质、豪华、动感、高效的完美结合。 宝马品牌的营销核心: 一、BMW之悦”令“驾驶乐趣“的内涵更丰富

企业战略管理工具——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 定义 五力分析模型作为由外而内的管理工具,从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结构的吸引度,即竞争力,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 起源 五力模型是由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模型应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演变 1996年,在麦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基础上,Intel 前总裁Andrew S. Grove提出了六力分析的概念,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別是:1.現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2.供应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3.客戶的影响力、活力、能力;4.潛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substitution);6.“协力业者”(政府)的力量。 应用 五力模型中的五种力量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参考因素:竞争结构、产业结构成本、战略目标、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化程度;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购买者的集中程度、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替代品的替代程度、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购买者的利润率;(购买者对行业盈利性的影响表现在,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供应商的品牌、供应商的利润率、供应商的转换成本、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等;(供应商影响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或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替代品的威胁 参考因素:替代品的质量、替代品的价格、购买者选择替代品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替代品构成的威胁) 5、新进入者的威胁 参考因素:经销渠道的可进入性、技术支持的可能性、进入壁垒的难易程度、品牌忠实

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分析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具体化和细化,是企业在一定 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理想成果 【摘要】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所以他的企业目标也就不一样,但是每个企业目标都是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的具体化和细化,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理想成果,如:联想公司的使命是:为顾客的利益而努力创新,战略目标:立足中国市场,并为国际市场的开拓做好准备,企业愿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从中可以看出联想的企业目标是最明确的,最终想达到的成果。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都是比较抽象,所以说企业目标是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具体和细化,是企业一定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理想成果。 【关键字】愿景,使命,目标,企业,联想

目录 一、企业愿景分析 (1) 1、企业愿景简介 (1) 2、企业愿景产生背景 (1) 3、企业愿景的作用 (2) 二、企业使命分析 (2) 1、企业使命的简介 (2) 2、企业使命的意义 (3) 3、世界上优秀的企业使命 (3) 三、企业战略目标分析 (4) 1、企业战略目标的简介 (4) 2、企业战略目标的内容 (5) 四、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分析 (5)

一,企业愿景分析 1、企业愿景简介 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愿景顾名思义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并通过市场的效应,及时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信息渠道和资源渠道,以此来规划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原则、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信条等抽象的观念或姿态;和企业的使命、存在意义、经营方针、事业领域、核心竞争力、行为方针、执行力度等细微性的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及时有效地通晓企业愿景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企业在计划---实行---评价---反馈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 2、企业愿景产生背景 吉姆·柯林斯(Jim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I.Porras)在《builttolast:successfulhabitsofvisionarycompanies》一书中将企业划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明确企业愿景,并成功地将它扎根于员工之中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排位世界首位的受尊重的企业。 第二种类型是认为只要提高销售额即万事大吉,而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或企业愿景,或企业愿景没有扩散到企业。这些企业绝不可能居世界首位,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企业愿景,则这个企业就有了成长为优良企业的基础。

战略咨询工具模型(1)

战略咨询工具模型 图4-14描述了战略咨询项目的总体思路。一般而言,企业战略需涉及从愿景设计到管理实施的七个阶段,将战略分解为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三大层次。 图4-15给出了战略咨询项目的框架结构。一个标准的战略咨询项目需要从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入手,在战略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将其分解成业务组合与发展、资本运营、资源整合、IT、品牌和人力资源等局部战略。

图4-16描述了战略咨询项目的详细步骤。总体来说,战略咨询分为内部能力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制定和战略方案制定四大步骤。 图4-17展示了一个系统化的战略管理体系。在这里,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均得以完整地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战略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以保证战略目标准确到位的贯彻与执行。

图4-18描绘了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三个层面:既定方针、重点需做出的决策和可推迟的决策。位于这三个层面中的企业战略决策构成了一个决策阶梯。通过阶梯的形式,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战略对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程度。

图4-19给出了一张根据决策阶梯制定的战略决策表。从决策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真实战略往往就是市场决策的有机组合。 图4-20说明,一个企业的最终战略,极有可能是各种草案的综合体。通过最大化地吸收各种方案的优势,尽可能地规避其各自的风险,保证最终实施方案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

图4-21展现了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体流程。从中可见,一个科学的战略需要评估者、实施者和制定者三方共同的努力,也只有从这三方角度出发而出台的战略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将推行的阻力降到最低,方案的成功几率也就相对较高。 图4-22说明,一个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形成从实施到结果反馈的循环。 图4-23描述了战略实施的四个基本步骤。这是一个从诠释战略和规划、反馈调整、建立各级规划到交流和挂钩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腾讯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腾讯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15级影视制片管理李玥 201504313026

1、腾讯公司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 有 腾讯公司为?自?己定义的使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使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便捷和愉悦;关注不不同地域、群体,并针对不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1、腾讯公司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 ?目前,腾讯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略?目标,提供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项核?心服务。 (在哪?里里竞争) ?面向未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是腾讯的?长远发展规划。(怎样竞争)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是腾讯的远景?目标。

1、腾讯公司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 (在哪?里里竞争) 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略?目标,提供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项核?心服务。 过即时通信?工具QQ、移动社交和通信服务微信和WeChat、?门户?网站腾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713192.html,)、腾讯游戏、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等中国领先的?网络平台,满?足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 ?金金融等?方?面的需求。

1、腾讯公司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 (怎样竞争) ?面向未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是腾讯的?长远发展规划。—— ?目前,腾讯5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拥有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在存储技术、数据挖掘、多媒体、中?文处理理、分布式?网络、?无线技术六?大?方向都拥有了了相当数量量的专利利,在全球互联?网企 业中专利利申请和授权总量量均位居前列列。

十种战略模型

10个常用管理中的经典分析模型(完整版)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1 公司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先者,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在中国大陆超过30个城市设有销售中心,并在香港、瑞士、美国、日本等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茁壮成长,到2010年上半年已拥有多家子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服务于中国和全球的中小企业。 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群现主要有: ◆淘宝网—亚洲领先的个人网络购物市场 ◆支付宝—中国领先的在线支付服务 ◆阿里软件—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管理软件公司 ◆中国雅虎—国内领先的搜索引擎和社区 ◆阿里妈妈—中国领先的网上广告交易平台 ◆口碑网—中国最大的生活搜索平台 2008年6月,中国雅虎和口碑网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正式进军生活服务领域。它以全网搜索为基础,为生活服务消费者打造出一个海量、方便、可信的生活服务平台——雅虎口碑网。 阿里巴巴两次入选哈佛大学商学MBA 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连续五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 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 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2 整体发展战略 1999年阿里巴巴诞生后,提出了Meet at Alibaba的战略。顺应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潮流,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诚信通等贸易及信用信息服务,

确立了“永远在线展览会”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战略,为国内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阿里巴巴十年的发展,硕果累累: ◆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世界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旗帜; ◆成功登录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拥有世界最多的B2B电子商务注册用户。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阿里巴巴过去发展战略的成功。其整体发展战略是从“M eet at Alibaba”走向“Work at Alibaba”。“Work at Alibaba”,即帮助中小型企业生存、成长、发展。比如,支付宝现在和银行合作,开始给中小企业安排贷款,就是试图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阿里巴巴企业战略的构思如下图: (一)阿里巴巴战略愿景: 正确的战略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愿景和战略定位。良好的战略愿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战略保障体系提供指导方向。 阿里巴巴的战略愿景可以从一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要持续发展102年,打造跨越三个世纪的世界名企; 第二,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第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要是商人,就使用阿里巴巴。 这使得阿里巴巴从内心深处全方位思索如何实现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愿景的指导下,阿里巴巴制定了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阿里巴巴战略发展过程:

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SWOT分析模型案例分析

SWOT分析模型及案例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 等场合。 SWOT分析模型简介 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 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 机会的地方。 SWOT模型含义介绍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 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 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 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 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 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一种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PEST 分析,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 2、优势与劣势分析(SW)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企业经营管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20190715173646).pdf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 杨立春 2017年8月30日

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始终坚持“人文、技术、学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诚实守信为根本准则,不断提高 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电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源供应商。 发扬“追求卓越、创造完美”的企业精神,秉承“以人为本,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坚持“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人才战略,通 过提高生产研发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形成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通过清晰的产品市场定位、稳定的营销渠道、独特高效的销售管理体系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发展规划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将一直以全球化战略为核心,以品牌战略、精细化营销战略、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信息化 战略为支撑,实现如下目标:优化客户结构,争取融入跨国企业的全 球产业链;公司将继续采用积极的进取式的市场营销战略专注于市场 开拓,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各类人 才的引进培养和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能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投入较目前增长一倍,且达到销售收入的5%。 1、总体目标 坚持做中高端产品,走高端品牌发展路线,继续提升行业地位,扩大营销网络规模,建立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贸易网络

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渠道效益的最大化,将公司发展 成为我国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电源行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企业。 2、品牌目标 以现有公司品牌为基础,做中高端产品,树高端品牌。长期品 牌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源企业。争取每一年都有新突破,每一年都有新发展,每一年都为行业带来新贡献,最终达 到长期品牌战略目标。 3、营销网络目标 建立三大板块(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网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 4、管理目标 分阶段导入并实施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现 有的考核手段,建成覆盖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终端(服务)管理、组织管理、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六大标准量化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 如何实现品牌目标? 提升公司品牌 未来三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以在未来中国民 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抢占先机。公司采取的主要策略包括: (1)视质量为生命,公司品牌的内涵就是“制造好的,好的制造”,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1公司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先者,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在中国大陆超过30个城市设有销售中心,并在香港、瑞士、美国、日本等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茁壮成长,到2010年上半年已拥有多家子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服务于中国和全球的中小企业。 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群现主要有: 淘宝网一亚洲领先的个人网络购物市场 支付宝一中国领先的在线支付服务 阿里软件一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管理软件公司 中国雅虎一国内领先的搜索引擎和社区 阿里妈妈一中国领先的网上广告交易平台 口碑网一中国最大的生活搜索平台 2008年6月,中国雅虎和口碑网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正式进军生活服务领域。它以全网搜索为基础,为生活服务消费者打造出一个海量、方便、可信的生活服务平台一一雅虎口碑网。 阿里巴巴两次入选哈佛大学商学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连续五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 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 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2整体发展战略 1999年阿里巴巴诞生后,提出了Meetat Alibaba的战略。顺应中国成为“世 界工厂”的发展潮流,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诚信通等贸易及信用信息服务,确

立了“永远在线展览会”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战略,为国内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阿里巴巴十年的发展,硕果累累: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世界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旗帜;成功登录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拥有世界最多的B2B电子商务注册用户。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阿里巴巴过去发展战略的成功。其整体发展战略是从 “Meet at Alibaba ” 走向“ Work at Alibaba ”。“ Work at Alibaba ”,即帮助中小型企业生存、成长、发展。比如,支付宝现在和银行合作,开始给中小企业安排贷款,就是试图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阿里巴巴企业战略的构思如下图: (一)阿里巴巴战略愿景: 正确的战略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愿景和战略定位。良好的战略愿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战略保障体系提供指导方向。 阿里巴巴的战略愿景可以从一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要持续发展102年,打造跨越三个世纪的世界名企; 第二,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第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要是商人,就使用阿里巴巴。 这使得阿里巴巴从内心深处全方位思索如何实现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愿景的指导下,阿里巴巴制定了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阿里巴巴战略发展过程: 切入点精准 阿里巴巴成立初阶段,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环境,准确确定目标市场, 并 把握市场需求,制定服务提供策略,以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为切入点,进 军电子商务; 充分研究当时的中国市场现状,决定从信息流做起,并全部免费服务,

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

第六章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 第一节企业使命 无论是对于一个刚刚创立的企业,还是对一个已经确立起来的历史悠久的、有多种业务的公司来说,在制定企业战略之前首先应弄清企业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企业,它应从事什么业务,总之要弄清什么是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始点。 一、企业使命的定义 企业使命,就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绝大多数的企业使命是高度抽象的。企业使命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具体结果的表述,而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原则、方向和哲学。过于明确的企业使命会限制在企业功能和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的创造性。宽泛的企业使命会给企业管理者留有细节填补及战略调整的余地,从而使企业在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中有更大的弹性。 企业使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使命是产品导向的,例如,一家准备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公司可以将其使命定义为生产计算机。这一表述清楚地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基本领域;同时也显然限制了企业的活动范围,甚至可能剥夺了企业的发展机会。因为任何产品和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市场生命周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入衰退阶段,而市场需求却是持久的。因此,广义的企业使命是从本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来定义的,着眼于满足市场的某种需要,前面提到的这家公司,如果将其企业使命定义为“向顾客提供最先进的办公设备,满足顾客提高办公效率的需要”,这一表述相对比较模糊,但为企业经营活动指明了方向,就不会在未来计算机惨遭淘汰之时失去方向,失去经营领域的连续性,企业的市场定义比企业的产品定义更为重要。企业经营必须被看成是一个顾客满足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是短暂的,而基本需要和顾客群则是永恒的。马车公司在汽车问世后不久就会被淘汰,但是同样一个公司,如果它明确规定公司的使命是提供交通工具,它就会从马车生产转入汽车生产。一般来说,企业的使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 (一)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的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企业哲学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活动发挥指导作用。企业哲学的主要内容通常由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指导思想、基本观点和行为准则所构成,如关于企业与所在国关系的观点,关于企业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观点,关于企业与外部关系(顾客、竞争对供应商、销售商等)的观点,关于企业与雇员关系的观点,以及关于企业内部工作关系的观点等。 松下电器公司经营哲学 1、纲领:作为工业组织的一个成员,努力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要使家用电器像“自来水”那样廉价和充足。 2、基本准则: (1)通过公司和顾客之间的互利来增长。 (2)获利是对社会做贡献的结果。 (3)在市场上公平竞争。 (4)公司和供应商、经销商、股东之间互利。 (5)全体雇员参与经营。 3、内部行为精神: (1)松下为整个产业服务。

(完整版)华为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于华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分析 院(系、部)名称:商务管理系 专业名称:财务会计教育 学生姓名:倪爽 学生学号:9115110414 2014年 05月 15日

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功能的具体化,一方面有关企业生存的各个部门都需要设定目标;另一方面,目标也取决于个别企业的不同战略。通常要从盈利能力、市场、生产率、产品、资金、研究与开发、组织、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方面考虑。战略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即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 一华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华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华为承诺“我们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成为公众用户以及企业用户的综合业务提供商。 1、客户战略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2、国际化战略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华为采取“搭船出海”的策略,积极参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制定,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华为目前已加入了91个国际标准组织,并在这些标准组织中担任100多个职位。通过了欧洲发达国家运营商的严格认证,已达到其主要供应商的要求,赢得了欧洲市场的拓展。 3、技术战略 华为一直贯彻“领先半步策略”,持之以恒的战略研发投入,要走技术独立的路,反驳“唯技术论”,直接购买技术、合作开发。巨资投入研发,确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 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4、制定人才吸收战略 目前华为正大力扩展海外市场,其第一要素即人才需求,华为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必吸收更多的高端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销售人员等人才。同时注重国内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吸收更多的创新技术人才等。 二华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管理模型.doc

★★★文档资源★★★ 摘要: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高速度、高强度的动态竞争。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战略管理要立足于培育企业对企业竞争环境的持久适应力,而持久适应力则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研究,力图从新的角度,系统地、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即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核心能力四个角度去认识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型;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核心能力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概括起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90年代中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出现了新焦点: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得出如下的规律: 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二、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曾提出过多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从已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而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当然具有其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模型。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一个企业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整个企业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企业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我们认为,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四个方面去认识一个企业的战略。为直观起见,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模型。

小米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小米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一、背景介绍 从09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通讯业发展迅速,手机的普及率和拥有率也迅速上升,3G智能手机已开始渐渐被人们所拥有。截至2012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将近10亿用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面对着上万亿元的巨额蛋糕,国内外手机厂家正在虎视眈眈的瞄准中国市场。国产手机遭遇苹果、三星、HTC、洛基亚等众手机厂家的围追堵截,而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中的神机,异军突起、一路高歌猛进,每轮发售都会掀起抢购热潮,创造了国产手机的销售神话。 在2013年1月初举办的“2012中国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暨2012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颁奖典礼”上,小米公司获得了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小米公司的获奖理由是“创造了一套线上销售的新模式,成为业内快速崛起的典范。”这一奖项,恰好说明了小米手机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独特的商业模式! 本文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米团队、营销环境、市场定位、运营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进行基本分析,还原了小米手机崛起的前因后果,并探讨了小米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 二、竞争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中国拥有13.7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的1/5。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数字,截止到2012年2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到10亿的规

模。其中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数量为1.323亿户,包括4115万的3G用户;中国移动用户规模达到6.614亿户,包括5658万3G用户。而中国联通在3月15日公告中称拥有1.601亿的2G手机用户以及4590万的3G用户。三者相加,中国手机用户已达9.997亿。因此,中国的手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容量。 2、消费环境 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软件硬件同步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加强。消费者对手机定义已经从以往的单一通信设备转向成多功能个人媒体娱乐中心,而我国消费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娱乐,在等人、坐车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娱乐。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消费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手机。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数据,售价在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备受用户关注,获得34.3%的关注比例。其次为2001-3000元价格段机型,关注度在两成以上。3001-4000元、4000元以上及千元以下智能机型用户关注度较为接近,均在13%-15%之间。 3、科技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G S M 时代、2.5G 时代和 3G 时代。每一次手机行业的更新换代都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机遇。3G 时代来临使中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

战略分析模型

战略分析模型(only for 栖息谷) Yangx 整理yangxu8163. 如何能够培养有效的战略思维方式,能够对问题进行高度结构化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关键信息的分析,进而找出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许是很多家人在学习战略管理的时候经常自问的问题。这就是学习战略分析模型的必要。 先概念性地简单介绍一些经典的战略分析模型(部分参考了“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132项工具”一帖的讨论和其他文章的总结),这些战略分析模型其实大部分教科书上都有,只是需要总结和应用。希望各位有兴趣的家人能跟帖就相关的熟悉模型跟帖介绍和讨论,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1、战略框架:公司层战略框架包括总战略框架和公司业务组合矩阵。总战略包括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收缩战略和组合战略;公司业务组合就是的BCG矩阵了。 2、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将自身的状况与同领域内最好的状况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模仿行为。要找出或制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或打分。 3、SWOT分析法: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s。具体操作是划一个大十字,分别在四个区间写上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各种因素的组合,找出应对方案。 4、波士顿(BCG)矩阵法:波士顿咨询集团在1970年创立,分两个维度评价现有业务(产品)――市场份额和成长性。把现有业务分为:现金牛型(高市场份额,低成长性)、瘦狗型(双低)、明星型(双高)、问题型(高成长,低市场分额),进而安排业务组合。 5、GE矩阵法(又称九盒矩阵法):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实力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每个维度分三级,分成九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两个维度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评价指标。 6、价值能力导向模型:对九盒矩阵法的深化,在两个维度上进行细分。这样,这个矩阵就可以不仅仅用来评价投资的业务了,还可用他来评价管理能力发展的优先次序等。 7、成本曲线法:BCG公司60年代发现,用于预测企业成本、价值等的发展趋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成本,根据数据划出线,然后研究它的性质。 8、收益曲线法:类似成本曲线,用于财务分析、技术投资等领域,还可用于发现外界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9、股东价值分析:从股东价值出发来考虑企业的业务重新组合。研究两个维度的关系:总资产、净现金流/资产所占百分比,从而决定卖掉、整顿、关闭、发展和培育的业务。 10、外部环境因素分析PEST:即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

小米公司企业经营战略分析.doc

小米公司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班级:13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班 名字:张家燚 学号:02130011040123

目录 一、公司简介及产品简介 二、竞争环境分析 三、宏观环境分析 四、波特的五力模型 五、SWOT分析 六、小米公司战略制定 七、总结

一、公司简介及其产品简介: (一)、公司简介: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为发烧友级手机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质智能手机。雷军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手机ID 设计全部由小米团队完成,该团队包括来自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手机生产由英华达代工,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操作系统。手机于2011年11月份正式上市。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谈及为何做小米手机时说,就目前发展趋势看,未来中国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智能手机和应用会承载用户大部分需求,虽然过去的很多年,花了很多钱买手机。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到现在的iPhone,但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多诸如信号不好,大白天断线等不满意的地方。作为一个资深的手机发烧友,深知只有软硬件的高度结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基于有这个想法和理想,又有一帮有激情有梦想的创业伙伴,促成了做小米手机的原动力。 (二)、产品简介: 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1)米聊:国内最先推出的IM软件,不过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被腾讯旗下的微信超越,而且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使得米聊的盈利模式处于未知状态 (2)MIUI:IUI是一个基于CyanogenMod而深度Android流动操作系统,而且高频率的发布新版本颠覆了整个手机工业认为操作系统基本不换的做法 (3)小米手机自正式发售以来,其火爆程度令人瞠目,多次售罄,其售货速度超越很多国内传统厂商。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1)

XXX 公司 发展战略规划 XXX 公司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组 XXX 公司

2018年 月 日 摘 要 .................................................................................................. Ⅰ 1 附录 A .......................................................................................................

一、企业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品牌构建与营销策略研究已经深入大众基础消费品,包括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调味产品。**品品牌的塑造和提升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促进**品创新。在实际的产品购买和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采购品牌认可度高的** …… …… …… **公司成立于1929年,由英国 Lever 公司与荷兰Margarine Unie 公司组建。历经8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茶饮料、人造奶油和**品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洗涤、洁肤和护发产品生产商之一,标。 内容 一、企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 从政策、经济、法律、科技、社会等角度分析企业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

图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行业发展概况、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产业结构调整重组趋势、技术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图2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作用模型 二、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对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综合描述,重点包括资产规模、产权结构、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2.组织结构 企业当前组织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图。 3.法人治理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