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答案】(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________的人已从________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________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________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________。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________,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横线上。

英姿勃发冉冉上升心潮澎湃万头攒动四面八方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 迫切——________

注视——________ 威严——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

心潮澎湃:________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写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________。

【答案】(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草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一共________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笔下的草原美景。

a.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c.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d.________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e.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f.________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答案】(1)5;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2)美丽;碧绿;广阔;令人欣慰、激动;令人惊叹;好客

【解析】分析: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第2自然段写的是“我们”到达陈巴尔虎旗时,受到了蒙族兄弟姐妹的热烈欢迎。这一段主要描述了蒙古族主人迎接我们的热烈场面。作者一路记下了到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线索非常清晰。同时,作者的心情也一路变化,表达了渴盼见到主人的急切心情。第3自然段写的是大家在蒙古包外热情地握手,问候,见面的热烈气氛。如果说第二段里主人的远迎是铺垫,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突出表现了宾主见面的热烈氛围:许多匹马、许多辆车、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4自然段写的是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用奶酒、羊肉,姑娘们用美妙的歌声热情地款待我们。这一段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蒙古包、奶茶、奶豆腐,举杯敬酒、民族歌舞,描写了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第5自然段写的是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是文章的结句,也是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浓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总结句,理清脉络,感知中心;进而围绕总结句,理解中心;最后回归总结句,深化中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体会通过具体词语来描绘与表达复杂感情的技巧。

点评:本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内蒙古草原如诗如画的景色,体会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阅读文章,完成试题。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1)读出划线句子,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战友指的是谁?作者看到华灯想起这位战友是因为什么?

【答案】(1)舍人为己,做事干净利落。

(2)郝副营长;他因为点灯而牺牲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逊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用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下面落名吴敬山。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会生存

赠缅儿

下面落名是吴维。

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若干年后,鲁滨逊救下了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又过了好几年,鲁滨逊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惬意________抽屉________

鲁滨逊________ 扉页________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扉页:龙飞凤舞:荒无人烟:

(3)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见哪些困难?体现了鲁滨逊哪些精神品质?

(4)读了这本书后,请想想,爷爷和爸爸仅仅是送给我一本书吗?

(5)文章的题目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6)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1)qiè;ti;xùn;fēi

(2)扉页:是指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即筒子页)称为扉衬页;龙飞凤舞: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3)食物缺乏,无处栖身,猛兽的威胁,最大的困难是孤独恐惧。鲁滨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又具有顽强毅力的人。

(4)还有对自己的寄托和理想:希望自己像鲁滨逊一样的坚强勇敢。

(5)要,因为女孩子也需要这种精神!

(6)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们一家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大无畏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表达“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课文推出了鲁滨逊的故事。尽管只是简单的介绍,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鲁滨逊一人在荒岛上顽强生活的种种艰难,这种不平常的经历,造就了鲁滨逊的不平常的人生。曲折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也检验着人的意志。这篇课文用传神的笔触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敬的勇士,闪耀着一个不屈的灵魂。文章通过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脚,要努力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寻找一切有利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创造性劳动,同时还要努力排除孤单情绪,要看到希望,要乐观向上。尽管我们现在不太可能会碰到鲁滨逊的境遇,但是他积极的人生观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这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能代代相传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运用能力。

6.课内阅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___________。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_____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_______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照样子在文中找出表示“走”的词。

快速走(跑) 挤着走________ 往回走________ 迅速走________

(2)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概括第三自然段讲了________。

(4)对比下列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答案】(1)挪;返;逃

(2)势不可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3)概括洪水到来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的情景。

(4)“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挤着走(挪)、往回走(返)、迅速走(逃)。(2)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势、当、拥、挤、跌、撞。(3)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4)理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________而________,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________。

(2)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会感到失落吗?为什么?

(3)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由读信引起的,第二次是________

(4)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情各一例,试加以概括将其写在横线上。

(5)文中对夜色、月色有一些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________

(6)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答案】(1)专注;疑止;长久

(2)不会失落,因“我”,回家主要是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并无大事。

(3)当父亲粗糙而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

(4)父: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的睡觉;子:枕着父亲的臭脚同眠。

(5)夜色渐深的时间过程

(6)“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解析】【分析】(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专注而疑止,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长久。(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知“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不会失落,因“我”,回家主要是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并无大事。(3)考查筛选信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我”第二次落泪当父亲粗糙而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4)考查筛选信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父: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的睡觉;子:枕着父亲的臭脚同眠。(5)考查对夜色、月色描写的作用。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夜色渐深的时间过程。(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5)此题考查对夜色、月色描写的作用。(6)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答案】(1)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把汗水比作小溪)

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的。(把上身比作紫铜)(2)“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3)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4)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解析】【分析】(1)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把汗水比作小溪)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的。(把上身比作紫铜)(2)考查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3)考查详写、略写及其作用。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文中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4)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此题考查外貌描写及其作用。(3)此题考查对详写、略写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4)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二、习作作文

9.题目:意外的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惊喜”“发现”“收获”等词语。②语句通顺,叙事清楚。③字数450字左右。

【答案】略

10.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发挥想像,写清事情经过和结果。

时间:雪后初晴

地点:绍兴海边的沙地上

人物:“我”、少年闰土

起因:“我”要闰土雪地捕鸟

经过:①扫出空地;②支起竹匾,撒下秕谷、杂粮;③看鸟雀觅食;④将鸟雀罩在竹匾下。

结果:捉到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丰收而归。

【答案】略

11.题目: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②写出真情实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字迹要清晰工整;③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代替;55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打开尘封记忆的大门,随着长廊一直走到我记忆深处,在“人物”这一书架上,我看到了那个他,噢!事情虽过已久,我却不能忘记他,他,那颗明亮的星星镶嵌在我人生的天空,一直给我指引正确的方向!

那一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还记得,那是一个原本晴朗的日子,我打算乘坐公交车到距离我家较远的图书馆还书。身穿一件新T恤,配着一条中裤,手里握着一本故事书,我就蹦蹦跳跳地出发了。

刚到公交车站,乌云姐姐赶走了白云姐姐,天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雨。这是,一辆公交车停靠在我面前,乘客们一窝蜂地猛挤上去,我也不甘示弱地冲了过去。汽车起动了,我也找到了一个好座位。天顿时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我心想:幸好上了车啊,不然就变成“落汤鸡”了!这时,我发现我手中紧握的书不见了,便条件反射地大喊一声:“糟糕!我的书呢?”车上的乘客被我这样突如其来的一叫吓了一跳。

“小妹妹,你丢失了书吗?”我听见一把亲切的声音。“是啊,那是向图书馆借来的,可能刚上车时不小心丢失了,真倒霉!”我回答道。这是哪位公交车司机的问候,我从车子的到后镜看到了他的模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较浓的眉毛,矮矮的鼻梁,头上已经长出几十条银丝,大概40来岁的样子,看上去很祥和,他会帮我吗?

车一到站,我不管雨下得有多大,一头便钻进风雨中,大风大雨把我笼罩着,我模糊地听到一把关切的声音:“小妹妹,别跑了,让我把车退回去就好了!”可能是这场大雨替我谢绝了这份好意,我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跑得更快,额头上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我跑回了上一个站,只见我的书静静地躺在路边,被雨水打湿了,我马上去把它捡起来,轻轻擦掉封面的雨水。我的衣服湿透了,正准备冒雨回家。这时,我的前方停着一辆公交车,那位司机伯伯微笑地看着我说:“上车吧,来擦擦身,雨停了再回去!”显然,他还是把车推回来了,我热泪盈眶地上了车。一位阿姨对司机不满地说道:“不到总站,怎么可以退回来?”司机伯伯淡淡地说:“难道你能看着一个小女孩被大雨淋湿后再吹风吗?那会生病的。”

在我记忆深处,那位司机伯伯的形象依然高大,他教会我要设身处地地为人们着想,要理解别人,热情地帮助别人。啊!他的行为多美,他的心灵多美,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12.请你根据调查了解的民风民俗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②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来写。③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