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考研参考书目解读,指定教材

2018年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考研参考书目解读,指定教材

2018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考研参考书独家推荐

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广播电视)复试分数线:

分数线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

校线40409090300

院线40409090300

全日制线40409090331

非全日制线40409090300

宋宋解析:2017年第一年招生分数线不是很高,2018年之后报考人数会有所增多,竞争会逐渐加大,分数线也会有所变动,提醒考生尽早备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招生目录

计划招生人数80

全日制:15人

非全日制:65人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13510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6艺术基础

④934艺术创意

二、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专业研究方向

(1)节目策划与主持

(2)编导与创意写作

(3)制片与管理

(4)数字媒体制作

(5)音乐创作与编辑

【独家推荐】——参考书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理论】到专业二的【创意策划】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啦,当然北大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美学原理》叶朗

《电影概论》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

《影史纵横》李道新

《影视美学》彭吉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

《文化研究导论》王毅陆扬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王一川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作者:(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Ryan)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获取更多考研信息、专业课备考辅导联系宋宋微信/电话:136********秋秋:1507879529【独家解读】:

北大艺术硕士两门专业课分别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来考查,北大的试题非常开放灵活,提醒考生专业一注重基础理论的积淀、理解、总结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专业二注重创意策划能力的实践考查,需要平时经常进行创作练习和总结分析。同时还要关注行业热点前言理论问题。

【独家解读336艺术基础】:

考查范围涉及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电影理论、文化产业理论、广播电视理论、音乐剧歌剧基础理论等知识。

【独家解读934艺术创意】:

实践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创作能力、剧作能力、创意与策划分析能力。需要有很强的创意策划能力驾驭试题,不是简单的看书背书,要在理解基本参考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意、策划、创作、设计、分析等

再次提醒北大艺术硕士初试试题非常灵活,需要学会理解知识点、有重点的把握方向梳理总结。即使把所罗列的参考书都背下来也不一定能拿高分,需要灵活变通归纳总结分析应用。

独家内部资料包含:

【理论论述重点考点专题总结】+【作品创作创意案例分析】+【高分编剧创意模板】+【项目策划创意专题】+【影视行业前言热点理论专题】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攻坚北大艺术硕士初试内容,作为我们的学员不需要看海量参考书,仅看1-2本即可,其它全部代由笔记专题总结补充+专业老师指导实践训练创作、剧作、创意、策划、设计等。

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考研真题

【独家发布】

336艺术基础

(以下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50分,共150分)

1、谈谈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策略

2、谈谈从艺术的结构层面提高艺术价值

3、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认识

4、用艺术理论来谈谈作为新艺术的电影

5、从三大体系谈谈歌剧的发展

934艺术创意

(以下四题选做一题作答,150分)

1、请以《水浒全传》为IP,创意策划一部院线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

络宣传短片。写一个策划案,应不少于并不限于故事大纲、策划运营、制

作、宣传、发行等内容

2、请结合以下10个联想词,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故事。

雨天、旅馆、夫妻、猫、计算、镜子、小路、地图、咳嗽、希区柯克

3、任选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4、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你对文物衍生产品开发的构想

(独家提醒:2017年为改革后北大艺术硕士单独自主命题第一年,也是全日制招生第一年,试题考查内容和形式、2017年真题仅做参考,提醒考生要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同时要多进行实践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第一年招生初试试题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广播电视部分,但是提醒2018年考生广播电视部分还是需要准备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也是作为北大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018年报考北大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生将会增加,竞争逐步愈加激烈,提醒考生确定好目标尽早准备。)

2、简述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科学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艺术与科学的联姻:

1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定律,体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贡院14~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3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学与艺术的对立:

1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2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求真;艺术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审

美需要,求美

3科学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4科学客观冷静的对待事物,准确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是一种主观性的创造活动,用于反映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5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皆准;艺术作品必须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即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

1都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源于人类对生活的更高要求。

科学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源于人类对精神愉悦的追求。

2都像人类展示美好的世界。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通过抽象思维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秩序;艺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现实的本质方面通过形象思维来指示已发生事物的真实含义。

现在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1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和表现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大诞生

2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渗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促进了科技与文艺自身的发展。

4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4、简述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艺术是民族耩神的火炬,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簧内容,是繁荣文化创作、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沸腾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艺术创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

一、正确理解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对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存在着误解,有人认为,文学艺术与文化产业是一个不相干

的问题,不需要探讨与思索。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把文学艺术与商品联系起来,更厌恶把文学艺术与金钱相挂钩,认为艺术家不谈钱,谈钱无艺品,把文学艺术与金钱对立起来,当然更谈不上把文学艺术商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缺乏动力。

实际上,文艺作品的出版传播价值,本身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业态。

出版业、演艺业、艺术品业早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产品。没有好的文学艺术创作,就役有好的文化产品,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比如表演艺术家出场费,甚至设立代理^,这既是一种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态,也是文学艺术家们自我经济意识的觉酲,充分证明文艺创作本身具有经济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文艺创作才能促进文化产业,才能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棱心资源呢?必须有独特的艺术视觉、深刻的艺术内涵、广泛的群众性。从文艺创作的规律出发,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二、撮住机遇.繁荣艺术创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艺术创作是源动力。文化产业的丰收,归根结底取决于艺术创作的繁荣,没有文艺创作的繁荣,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文化产业的第一环节是文艺作品,因此,抓文化产业先要抓艺术创作。

三、文艺人才为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要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硬。

文艺工作处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前端和基础位置,文艺作品的优劣和表现形式,决定着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为生产文化产品提供优秀作品,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为发展文他产业增添动力的重任。

四、文化产业换个角度讲又是创意产业,创意的棱心是人才。文艺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进入文化产业这个大市场,柱往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个文艺门类的百花齐放,将为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养料丰富的土壤。

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

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艺术创作对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助推力,强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5、简述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或习近平说“文艺不能作市场的奴隶”,谈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关系)(或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或艺术创作如何适应市场和保持精神价值)

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正确理解和处理中这种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的前提。文艺创作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工作者需要超越功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作品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应当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选择。将社会效益作为文艺创作的自觉追求

文艺创作想要有成就,出精品,就应当既遵守创作规律,又遵守市场规律,在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中找到平衡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必须在创作上“沉得住气”“留得住风骨”“守得住底线”

艺术市场的双重性

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竞争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介入、文艺工作者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关注市场,根据市场规律思考自身创作取向,而不能无视市场,拒绝市场。

另一方面,市场又具有非理性的一面,文艺作品的价与价值相互背离的实例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低俗。庸俗,媚俗作品烂片扎堆且赚名得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正是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扭曲的市场之中随波逐流未能正确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以现实利益实现为追求,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而文艺创作则以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价值为旨归。

优秀的文艺作品既是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欢迎,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意识的同时,潜心于市场规律研究,让真正的文艺精神品拥有广阔的市场

市场规律的商业性

2018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考研内部资料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3结合作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一、道始于情

李行延续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的形式与风格,在台湾创出新的乡土写实电影传统,为台湾原创电影的发展,奠定技术与美学的基础。

“道”始于情,那么“文以载道”的“文”、“影以载道”的“影”也应当有“情”。从儒家的观点看,万物莫不相感通。万物莫不相感通,也就是万物莫不有情……儒家认为天地万物乃一生化的历程,是一有情的生命体。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就是说,人能由感通之道,与天地万物融而为一的意思。了解这一类的玄思,必须了解它的基础是定在情字上:人与人之间的不隔,由于情;人与物之间的不隔,由于情;物与物之间的不隔,由于情;人与天地万物,统被连系在情的交光网中,此之谓有情的宇宙观。

李行选择坚守“影以载道”的传统立场不改变,一开始是由于在台湾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电影从业者不得不苦苦寻找政治、商业和艺术三者之间的通约点,结果是找到一种折中方案,“拍摄一些既反映台湾现实又符合政宣要求,宣扬中国伦理道德,在票房上也能有起色,不担风险的电影”。同时,李行自己讲:“我的作品重点,多半强调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这一点,与我的家庭环境极有关系,在我的感觉里,上一代与下一代应该是协调的,不应该是叛逆的、相抵触的,人类感情,没有比父母对子女更真诚无私,我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是传统保守的中国人典型,所以我最服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受了他们很大的影响。”

6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民党在台湾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积极动员权力体制内的

各种电影资源——李行是“中影”公司的大导演,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为他所拳拳服膺的传统伦理道德,又恰巧与政宣内容不谋而合。所以,他的“保守”作风,他的一系列“保守”作品,还有这样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不容忽视。

传统的伦理亲情与教育,正是李行导演作品中的主要元素,也可以说是他的美学核心

二、影以载道

李行的电影,是以传统的眼睛看传统,以之为“健康”标准拣取现实素材,有论者认为是将现实渲染、美化、构造成传统眼光下的现实:在传统眼光先于一切、居高临下的注视下,一切社会现实的外在现象,经过过滤、筛选,都被儒家的传统精神统摄起来、凝聚起来。

无论多么剧烈的内在或外在冲突,无论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多么疏远、多么隔膜(如《路》、《浪花》、《原乡人》),在“仁爱”精神、忠恕之道的感召下,对立都化解,问题都消弭,隔膜被穿透,距离被拉近,在心有灵犀般的感动、共鸣中,走向人际和谐的圆满,在作品中的小世界实现儒家的道德希冀与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亲亲爱人”的实践与圆满。

李行的“保守”,尤其他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道德伦理观念,其实也和“有情的宇宙观”有着微妙联系。中国的传统哲学,受“有情的宇宙观”影响,始终没有能够和文学划清一条界限,“情”与“理”之间缺乏明确区分。为了以文载道,多少损失了文学的独立性,即,给文学的表达定下一套先验的哲学理念,虽然这一理念与情感有关,可一旦成为定式,就难免理念先行而情感在后的说教嫌疑。儒家思想对中国文艺作品的这一消极影响为诸多论者提及,而在李行的电影中也确有说教过多的痕迹。同时,这种天人感通的哲学传统,造就了儒家文化的一大特点——泛道德化的伦理主义系统。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中,视道德原理为“先验”的道德原理,“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李行的代表作中,《秋决》(1971)极其典型地传达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理趣、理念,片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着明确的象征意涵,成为探讨儒家哲学及伦理的形象化概念,达到“趣味与理性的统一,即美与善的统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