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短文校对题

浅析短文校对题

浅析短文校对题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理论与实务"一科最为贴近编罄出版人员的实际工作,其中的"校对"作为重要的专业技能,一向是必考的项目,而考题的形式往往是一篇待校短文。短文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差错,等待考生去发现并改正。在此仅以2007年的一道校对题为例,分析考生答题中的一些错误。该校对题的题干是这样的:

给南京留下历支性荣耀的是明代的应天府城。它经历丁600多年的风风雨雨,满身疮痍,但却又顽强坚韧,它荣辱不惊,看着各种军队张扬着不同颜色、困案的旗帜杀进杀出,看着血光战火与盛世的繁华奢迷在城墙内外交替映现;它更像一位智睿的老人,在静默中等待,期待着容光焕发地向你娓娓叙说它经历的一切——荣光与挫折,兴奋与失望,轿傲与遣恨....

玄武湖畔那段1700M长的城墙,是用600多年前的砖,在600多年前的遗址上,依照600多年前的格局恢复的。一块十几公斤重的城砖,层层摞压在一起,砌成墙、雌堞和宽阔的驰道。驰道象一条手臂从鸡鸣寺的台城一直延伸到钟山脚下。

应天府城垣是用青灰色砖砌成的。三亿多块砖,构成一条14-20公尺高的不规则的高台驰道,护卫着天子居住的地方。这蜿蜒的城垣,长儿近34千米,一圈围下来竟有60平方千米之巨。应天府城垣不愧是世界最长最大的城垣。

回首历史城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也是人类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生对这道校对题的校改,可谓是林林总总,有些甚至可以说千奇百怪。考生答题不得要领,以致不能得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改动过多

考生不能把握什么是对或错,因此凡是认为可疑的都改,结果将一篇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很多原本对的词语也换了个说法,如"城垣"改成了"城墙","驰道"改成了"通道","荣光"改成了"荣耀"、"光荣","几近"改成了"接近","期待"改成了"等待",等等。

有的将对的完全改错了。如"满身疮痍"改成了"满目疮痍",其实"满目"是他人观之,"满身"是自身所在,两者有所区别,此篇文章显然是指后者,所以原词正确,不必改动。

有的逾越了校对的职责,大段调换或删掉句子的段落。校对虽然具有校是非的职能,但也不可随意将校样改得面目全非,就是编辑也不能这么做。

二、校对符号使用不规范

绝大多数考生都知道做校对题必须使用校对符号,但还是有少数考生分不清究竟什么是校对符号。就是知道使用,也多半使用不规范。例如,本文第2段中"台城"的字距过紧,须在两字之间标上一个表示分开的校对符号,同时在版心外相应空白处标上同样的符号。实际情况

是只有很少的考生能够做得全对。大多数考生发现了这处考点,标上了符号,但并不太完美,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在版心外空白处标上了同样的符号。熟悉每个校对符号并正确使用,是初级考试中的重点,因此中级考生应该早已驾轻就熟,但每次阅卷还是会碰到这样一些例子。

三、数字和计量单位错误

1.混用错误

数字与计量单位错误主要表现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汉字与英文字母混用。对于这样一篇散文,由于文中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定量的描述,像1700米、60平方千米等,所以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当是比较合适的。长度、面积等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表述,因为m、km、km2等形式在散文中看起来比较生硬,更适宜用在科技著作和大学教材中。

如果数字都用汉字表示,当然也可以,像"600多年"改为"六百多年","1700M"(M本身应为小写)写成"一千七百米","14-20公尺"改为"十四至二十米",等等。

一般来说,无论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考生只要记住:在一篇文章中应尽量将数字的表达形式统一起来。

2.数值换算错误

本考题中其实并没有设置数值换算的考点,但屡屡有考生写错数字。如"34千米"写成"三四千米","60平方千米"写成"60000平方米"、"60米2"、"60平方米"、"60平米"。注意:平方千米换算成平方米,须按1平方千米=106平方米换算。这篇短文中根本没必要换算,平方千米就是一个很恰当的面积单位。

四、综合方面的错误

以本题最后自然段为例,来说说这一方面的问题。通览全句,第一句"回首历史城墙,"显然不能作为后两句的主语,将逗号调到城墙之前,成为"回首历史,城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整个句子就通顺了。最后一句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看主语"城墙",显然城墙是有形的、物质的,因此应将"非"删除。

(作者:高远格考试办公室专家组成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