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第三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临床特殊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疗决策需要强调个性化诊疗原则制定个性化

诊疗方案,不仅需要考虑医学诊断、治疗方法,还要结合每个妇女的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患者的年龄、产次、生育愿望、对是否保留子宫的选择权、以往细胞学检查情况、失访经历、随访经历以及手术者的经验和阴道镜检查评估的结果等诸多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同样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结果,其罹患CIN2以上病变或宫颈癌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强调个性化的临床诊疗决策是必要的。例如,ASCCP 在2006年制定的宫颈病变的诊疗指南中就对青少年(年龄≤20岁)女性、妊娠妇女、免疫缺陷和绝经后妇女分别制订基于细胞学异常结果和病理学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案。这就是个性化诊疗原则的体现。

青春期女性(≤20岁者)性生活活跃,感染HPV机会较多,但是,其自身免疫力强,多数感染者可自行将HPV或LSIL清除。宫颈细胞学异常和合并宫颈病变的妊娠妇女也有特殊性。由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妊娠期宫颈病变恶变率不高,而由于妊娠期激素的影响,阴道镜下宫颈病变往往呈现较实际病变更为严重的图像,因此,临床上容易因过度干预而造成流产或早产的发生。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要治疗干预的唯一指征,就是浸润性癌。因此,对妊娠期罹患宫颈癌风险较低的妇女,可适当推迟阴道镜检查时间。由于妊娠带来的变化,阴道镜检查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对妊娠妇女往往不敢做活组织检查,担心由于出血而引起流产或早产。事实上,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妊娠期宫颈活检与严重出血或流产并没有必然关系。相反,由于未做活组织检查而漏诊宫颈癌的事件却时有发生。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患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低。2002年,美国10~19岁的女性中,只发生12例浸润性宫颈癌;而20~24岁妇女中,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率为1.5/10万;30~34岁年龄段的妇女人群中,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则上升为11.4/10万。由于年轻女性处于相对的性活跃期,高达80%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DNA呈阳性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出现异常改变,然而大多数年轻妇女感染的HPV可在2年内自然清除。所以对青春期女性的处理方案和观察随访指标有别于育龄妇女人群。

1)ASU-US :建议间隔12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复查;如果细胞学检查出现HSIL及以上异常结果,应行阴道镜检查。如果两次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

以上,亦应行阴道镜检查。在青春期女性,HPV-DNA检测不作为细胞学异常的分流管理方法。

2)LSIL:在青春期女性,细胞学检查LSIL结果多提示HPV感染,而且在该年龄段女性LSIL的自然消退几率较高。因此,HPV-DNA检测也不作为LSIL妇女分流管理的方法。主要以与ASCUS类似的策略进行定期随访。

3)HSIL:即使是青春期女性,细胞学检查出现HSIL结果还是积极建议作阴道镜检查;但与育龄期女性HSIL不同的是,青春期女性HSIL不宜直接行宫颈锥形或环形切除术。一般是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作为进一步处理的重要考量。若阴道镜检查图像满意,而且活组织检查无CIN2~3,则可以间隔6个月复查细胞学和阴道镜,该随访策略时间不超过24个月。若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随访结果持续为HSIL,活检组织学证实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应行宫颈电切术。

(2)妊娠期妇女:宫颈癌是生育期最常发生的妇科癌症,但发生率仍在较低水平,报道为1~13例/100 000妇女。妊娠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生率为每2000~2500例妊娠中有1例宫颈癌,每750例妊娠中有1例CIN3。

细胞学异常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流行病学的发病高峰是30岁左右的女性,发生率约为5%。妊娠期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浸润性疾病,争取进行保守性治疗直至分娩结束。

妊娠期间,由于受雌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移行带区的基底细胞出现形态异常,此时的移行带基底细胞容易受HPV感染,妊娠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时常发生。但大部分妊娠期宫颈病变为

LSIL(CIN1),仅约14%患者为HSIL(CIN2~3)。

妊娠期妇女宫颈涂片出现异常,或妇科检查时疑诊宫颈病变时,可以考虑行阴道镜检查,以排除浸润性病变。但对妊娠妇女,阴道镜检查的同时一般不宜做宫颈管搔刮术。原因在于妊娠期宫颈管搔刮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而由于阴道镜医师的顾虑往往宫颈管搔刮所取组织欠全面,难以对宫颈管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目前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妊娠本身可促进宫颈癌的进展和预后不利;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不容忽视,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宫颈病变往往容易被忽视或延误。原因包括:一是医生将宫颈的异常出血误认为妊娠期流产出血;二是孕妇不容易配合医疗检查。目前也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妊娠期间CIN比非孕期更易发展为宫颈浸润癌,故多数学者认为在妊娠期排除宫颈浸润癌后,多可以保守处理至分娩后再行进一步处理。

妊娠期合并CIN者在完成分娩之后还是需要及时随访复查。宫颈微小浸润癌者可以在产后6周进行处理。妊娠期诊断的CIN2~3者,除非考虑病情恶化,一般可以延迟到产后8~12周复查。有限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产后宫颈病变病灶的自然消退率较低,为12%~35%,因此,宫颈病变在产后进行及时评估十分重要,而且宫颈病变的消退与否与分娩方式无关。

(3)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妇女人群中,ASCUSS较少见。由于卵巢功能退化,缺乏雌激素的作用,宫颈萎缩,移行带往往退缩至宫颈管内,给细胞涂片取样和阴道镜检查造成困难。对此特殊人群的宫颈病变筛查可以通过HPV-DNA检测和宫颈管取样评估对细胞学异常的绝经后妇女进行分流管理。有时需要局部应用雌激素后1周再作阴道镜检查。

(4)免疫缺陷妇女:诸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肾疾病等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妇女人群,由于不容易清除HPV而导致持续感染状态,是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和宫颈病变的诊疗流程与普通人群无异,但应同时强调系统性疾病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2.阴道镜检查需要强调质控阴道镜检查技术作为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

诊断的关键技术,在“细胞学、HPV-DNA-阴道镜-组织学”三阶梯诊断程序中起到桥梁的作用。然而,阴道镜检查诊断的准确性通常受阴道镜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对结果的判断有时难免掺有主观判断,可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故阴道镜检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阴道镜检查是基于组织形态学的影像学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通过醋酸或复方碘溶液作用,在有限的时间(10秒~3分钟)内观察子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形态变化特征。其原理是醋酸引起宫颈上皮组织肿胀,细胞核酸蛋白和角蛋白发生可逆性的凝固或溶淀,冷光源无法透过上皮层凝固的蛋白,反射光呈现白色。因此,上皮细胞核蛋白与角蛋白的含量和浓度决定了醋酸试验的效果;另外,阴道镜图像变化受醋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很大。故正确的使用检查试剂、设备性能和使用环境均会对质量控制产生影响。

阴道镜检查首先应观察原始宫颈血管、病变部位和表面轮廓、颜色以及边界是否清晰,先存储一幅原始图像用于同涂醋酸后的图像进行对比。醋酸作用后的上皮形态和颜色变化,至少需等待30秒后才会完全出现,醋酸试验的观察时间太短会遗漏对颜色改变的观察甚至误诊,醋酸反应在3分钟左右消失。若涂抹次数过多或时间间隔较长可影响检查结果。醋酸作用后的图像应与原始图像对照观察和评估。

边界 呈湿疣状或微乳头样轮廓,边界模糊。边界呈云絮状或羽毛状。有锯齿样、角状病变。

有卫星样病变,移

行区外侧有醋酸白

色病变

病变区轮廓光滑、直而规整,边缘锐利

边界呈卷曲状、

病变区域内可有上皮脱失及各种混合

性病变

颜色 明亮、雪白。一

过性、模糊、半透明性白上皮

明亮,白色程度较差,或间断呈白色 污浊,呈牡蛎灰色。持久性,稠密的醋酸白色 血管 细点状或细小

镶嵌。管径细小不规则、非扩张血管

环。毛细血管间距

狭窄

应用醋酸后未见血管表面。 粗点状或大的镶嵌。个别 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间距较宽 碘反应 碘试验( ),产生一种赤棕色。按以上标准(2/6)时,

而碘试验(-),即

病变区呈芥末黄

色,视为低度病变

部分碘着色。斑驳的,龟背样表现 按以上标准

(3/6),而碘试验

(-),即病变区呈芥末黄色,视为高度病变

阴道镜医师的经验对于阴道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很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回顾性总结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间所实施的宫颈LEEP 1530例。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为36.95?0.19岁。经与LEEP活检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阴道镜引导下宫颈活检诊断CIN的总体准确性达到84.02%,对宫颈浸润癌诊断的准确性达到97.14%,仍有2.86%的漏诊率。就阴道镜检查的质控标准而言,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该研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欧洲阴道镜协会于2005年12月推出了阴道镜技术操作指南,其中对阴道镜医师的培训要求也做了十分具体而严格的计划。指南中明确规定,所有的阴道镜医生必须通过英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BSCCP)/皇家妇产科联盟(RCOG)的认证,并且每三年需重新认证一次。目前,我国尚缺乏对阴道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资质认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部分基层医师可通过在上级医院或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进修培训,学习相应的诊疗规范和参与临床病例的检查。

3.对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临床价值的重新认识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妇女通常会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但在阴道镜检查时是否行宫颈搔刮术(ECC),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满意的阴道镜图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移行带(TZ)和鳞-柱交界(SCJ);②宫颈病灶完全可见。阴道镜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观察宫颈阴道部的组织,对宫颈管内可能存在的异常则无能为力。

20世纪70年代,ECC尚未被阴道镜医生重视和采用。当时,宫颈消融技术为CIN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在治疗后的短期随访过程中,部分妇女发生了宫颈浸润癌。回顾性分析认为该人群可能为宫颈病变治疗前的阴道镜评估漏诊或为宫颈管病灶未被发现所致;由此,ECC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开始受到重视。然而,随着宫颈锥切术的应用,多数宫颈管内的病灶可以通过术后组织学检查确诊,且也有文献报道ECC阴性并不意味着宫颈管没有病变。ECC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质疑。

通常认为,对于具有满意的阴道镜图像的患者,ECC是不需要的。下述情况应进行ECC:

(1)不满意的阴道镜图像: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阴道镜下未发现病灶或TZ 无法完整看到(尤其是绝经妇女,其SCJ多已完全回退宫颈管内);

(2)宫颈细胞学检查显示出现异常的腺细胞,即使阴道镜图像满意,应行ECC,同时行深部活检;

(3)阴道镜活检为低级别CIN,希望采用保守治疗,而非LEEP/LLETZ活检或治疗时,应行ECC以排除宫颈高级别病变;

(4)CIN患者进行宫颈锥切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宫颈管切缘阳性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的同时应进行ECC检查;

(5)原位腺癌宫颈锥切术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术后随访中,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的同时应进行ECC检查。

4.妊娠期CIN2~3的治疗决策,宜更严格或宽松?妊娠期妇女CIN2~3的发生率约为1/750。有关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的相关内容前面已经详细表述,在此不再赘述。有关其治疗,因目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妊娠本身可促进宫颈癌的进展和预后不利,故多数学者认为在妊娠期,排除宫颈浸润癌后,CIN2~3可以保守治疗至分娩后再行进一步处理。

妊娠期合并CIN者在完成分娩之后应及时随访复查。除非考虑病情恶化,一般可以延迟到产后8~12周复查。有限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产后CIN病灶的自然消退率较低,为12%~35%,因此,CIN在产后进行及时评估十分重要,而且CIN的消退与否与分娩方式无关。

5.See & Treat的争议 See & treat即“即诊即治”。 1990年,由Bigrigg等提出,针对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均为异常的妇女,立即应用LEEP行宫颈锥切术,省略宫颈活检这一步骤。即一次就诊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减少就诊时间和就诊次数、降低诊疗费用等优点。随着“即诊即治”在临床的较大规模应用,国外多位学者对“即诊即治”的利弊进行了观察和重新评价。

多数学者肯定了“即诊即治”的优点,首先其减少了患者的诊疗时间,降低了诊疗费用,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是值得推广的。LEEP已经被认为是相当有效的治疗CIN的方法,它可以提供完整的组织标本供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在识别早期浸润癌时具有准确性欠佳的不足。“即诊即治”可以降低细胞学检查异常时的阴道镜检查假阴性率,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有研究比较“即诊即治”方法和传统的两步法,即“阴道镜检查活检加LEEP宫颈锥切术”,两组间的手术并发症、过度治疗发生率、需要进一步治疗患者的数量等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故而认为:“即诊即治”是安全有效的。但同时强调阴道镜检查者的经验非常重要,“即诊即治”模式应仅限于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高度提示高级别CIN的患者。

随着“即诊即治”诊疗模式的推广,也有文献报道,“即诊即治”可能导致过度治疗或导致部分无需治疗的妇女接受宫颈锥切手术。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低级别CIN的妇女,40.75%的LEEP活检组织标本病理显示为正常组织;阴道镜检

查提示为低级别CIN者,54.2%的LEEP活检标本是正常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细胞学检查提示为高级别CIN,85.5%的宫颈锥切组织标本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CIN;如果阴道镜检查诊断为高级别CIN,82%的宫颈锥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高级别CIN。印度学者的研究显示,过度治疗在细胞学检查提示为HSIL 人群中的发生率仅为20%,在LSIL人群中为80%。建议“即诊即治”模式仅适用于细胞学检查为HSIL,且经有经验的阴道镜医师评估为高级别CIN的妇女。由此,“即诊即治”的过度治疗率可降至2%~6%。

综上所述,“即诊即治”的诊疗模式应仅适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为HSIL,且经有经验的阴道镜专家评估确认的妇女。换言之,应慎重选择“即诊即治”的对象。尤其在年轻女性中,HPV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其中超过50%的低级别CIN会自然消退,不应采用“即诊即治”。对生育的要求亦不可忽视,据文献报导,LEEP 宫颈锥切术并非没有并发症,已经有胎膜早破、低体重儿和早产等并发症发生的报道。故对有生育愿望的妇女,应在诊断充分,手术指征明确后实施手术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

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规范化管理试题(培训后)

重庆国宾妇产医院 慢性宫颈炎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规范性管理考试题(培训后) 科室姓名得分 一、病案分析(每问12分,共60分) 某女,28岁已婚G3P1 五年年前顺产一子。因外阴瘙痒伴白带豆腐渣样五天,于2011年6月16日到某院就诊。月经初潮13岁,经期28—30天,经期3—5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同房触血。LMP2011.6.2、3天干净。一月前曾在院外做TCT检查提示LSIL;HPV检测高危型;一周前活组织检查提示:局部鳞状上皮内病变并累及腺体,慢性宫颈炎伴局部磷化。建议免疫组化(未作) 妇检:宫颈肥大,二度糜烂、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白带常规:清洁度Ⅲ霉菌阳性 诊断:1、霉菌性阴道炎2、宫颈糜烂样改变(肥大型)3、急性盆腔炎 医嘱:宫颈糜烂样改变,利普刀锥切 当日手术:LEEP切除0.6 、0.7厘米的组织送检。病检报告:慢性宫颈炎。 问题: 1、病人的诊断? 答: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急性盆腔炎;霉菌性阴道炎 2、应该做椎切嘛?如果应该,规范的流程是什么? 答:可以行锥切,但首先应作做免疫组化,确定为是否为CIN1或CIN2\3 如为:CIN1:阴道镜检查满意,切除(LLETZ)或消融均是可接受的,如果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颈管取样CIN,或病人有过治疗,诊断性切除的操作是推荐程序 如为:CIN2\3:阴道镜满意,完全除外浸润癌的患者,采用宫颈切除或消融方法治疗是可以接受的。 阴道镜不满意,不能完全除外浸润癌的患者,不可接受消融治疗,推荐行宫颈锥形切除术。 3、急性盆腔炎症期间可不可以行利普手术?答:急性炎症期是不可以行利普手术 4、如果需锥切,本例手术做到没有?:答:没有。 5、如处理不当,最坏的医疗结果是什么? 答:急性炎症扩散、遗留SIL病灶,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四十分) 1、简述慢性宫颈炎与生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的组织学特征 答:慢性宫颈炎:指宫颈间质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侵润, 生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 2、简述ASC—US病人的规范管理,LLETZ或LEEP是否适合这类病人。 答:HPV检测及分流,间隔6个月连续2次重复细胞学检查,单独使用阴道镜检查,对于缺少组织学诊断ASC—US的患者,常规使用诊断性切除程序例如LEEP,是不可接受的。 3、简述宫颈糜烂样改变治疗?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未生育过的女性最好建议那种方式的治疗? 答:只要有炎症的改变,分泌物多、呈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都可以行局部物理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微波等,学术资料提到、射频消融及海扶。未生育过的女性最好建议海扶治疗。治疗前应常规行宫颈癌筛查,一定要除外子宫颈癌,有生殖道急性炎症列为禁忌 4、简述LEEP锥切的分类及手术指针? 答:分为两类:LEEP和LLETZ 手术指针也分为两类 一类为诊断性锥切 (1)细胞学诊断为HSIL,阴道镜满意;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 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1.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 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青玉 参加人:于倩,晶,艳君,瑾,晔,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

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的焦虑情绪。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1)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得护 理 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得: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得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

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 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得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得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得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得焦虑情绪。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耐心解答患者得疑问,使其对病情有一定得认识,缓解其对疾病得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得信心、

2021年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欧阳光明(2021.03.07)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 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 恶性肿瘤有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11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 1.好发部位:转化区也称移行带,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 2.【鳞状上皮化生】暴露于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状上皮 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殖,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被复层扁平上皮所替代 3.【分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 I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三分之一层细胞核增大,核染色加深,核分裂象少,细胞极性正常 II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分裂象较多,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极性尚存 III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染色加深,核分裂象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性 【宫颈癌】 1.【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至35岁,浸润 癌为50至55岁 2.【发病因素】 ①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与宫颈癌好发密切相关 ②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③其他如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 3【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性转移较少见 4【临床表现】 症状:①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②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有腥臭味 ③晚期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等;癌肿压迫或累积 输尿管,造成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 衰竭症状 5.【诊断】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②宫颈碘检查 ③阴道镜检查 ④宫颈和宫颈管或组织检查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疗效分析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疗效 分析 作者:方彩云, 方孝梅, 雷艳, 张春莲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环行电切术 近年来宫颈癌的年轻化,大约以2%~3%的速度增长[1],而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10年,所以对宫颈癌防治重点在于对CIN的检测及治疗。LEEP是一种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以其简单易行、疗效满意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7月采用LEEP术治疗CIN患者60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锥切+缝合术40例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100例患者,年龄21~56岁,在阴道镜下碘试验不着色处多点活检,病理报告CINⅠ~Ⅲ级,行LEEP的60例,行传统锥切术的40例,两组患者年龄、CI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也无合并内外科疾病。 1.2 手术范围宽度按碘着色所提示的鳞柱交界外0.5~10 mm,深度因人而异,鳞柱交界随不同生理阶段而发生移动,老年妇女的鳞

柱交界内移,切除的深度高,育龄妇女外移,锥深可浅,再结合具体情况,病变主要累及宫颈表面,切除宽而浅,累及宫颈,切除深而窄,一般切除宫颈管深度达15 mm,宫颈组织深度达5~7 mm,宽度超出正常组织1 mm。

1.3 手术方法LEEP手术采用局麻,设备为深圳市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ModelHF-120高频电刀,以2%利多卡因5 ml于宫颈3、9点处各 2.5 ml注射,5 min后手术。用10 mm环行刀从宫颈12点处顺时针方向360°环行切除,并分别于3、9点、后唇和基底处各补切一刀深度约1 mm(前唇进电极不容易遗漏病变,一般不做补切,标本按序做好标记分装送病检,接着以球形电极电凝止血。传统锥切术采用连硬外麻醉,宫颈用传统电刀按顺时针环行切除,整块送病检,再电凝止血,效果不佳者用1/0 Dexon线内翻缝合止血,最后用碘仿纱条填塞阴道。 1.4 术后治疗LEEP术者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出院,传统锥切术后用抗生素及止血药治疗5~7 d出院,术后48 h取出阴道填塞纱条。两组均禁止性生活2~3个月 1.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1次,观察宫颈修复情况、月经情况等。2~3个月阴道镜复查并作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之后6个月随访1次。

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检测方法的探讨

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涂片、宫颈活检等的筛选方法在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术前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2007.1~2013.6在我院做过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诊断为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CGIN)的患者进行鉴别。收集宫颈锥切和子宫切除前来自宫颈涂片、宫颈组织活检、颈管搔刮的结果。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统计分析。结果经宫颈组织病理证实的67例CGIN患者宫颈细胞学涂片中,23例有细胞病变,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44例。宫颈涂片腺体病变检出灵敏度34.3%。23例涂片异常结果中异型的腺上皮有8例(11.9%),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1例(1.5%),低度鳞状上皮瘤样病变的5例(7.5%),不典型鱗状上皮9例(13.4%),。腺上皮异常组与鳞状上皮异常组对单纯性CGIN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379)。结论在CGIN锥切前,宫颈涂片检测腺体病变异常的敏感度较低,但加上宫颈组织活检和宫颈管搔刮则明显提高,宫颈疾病的术前精确预测对怀疑有宫颈腺体病变患者治疗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 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和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CGIN)被认为是宫颈腺癌前期病变,有统计宫颈原位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占宫颈癌的20%~25%[1],因此CGIN的早期检测对AIS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2]。通过涂片筛查对预防这种疾病的潜在作用得到公认[3],宫颈细胞学筛查降低了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2],阴道镜指导下的活检对发现宫颈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是有效的手段,但对宫颈腺癌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发现率非常低。往往在术前宫颈涂片和阴道镜检查中不易发现。目前临床上做的较多的”宫颈糜烂”的治疗,在祛除的”糜烂组织”中能发现病变,也是发现CGIN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对CGIN锥切前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资料的回顾性复习,寻求宫颈涂片、宫颈活检和ECC等方法在诊断CGIN中的作用,希望能选择较少的诊断步骤,尽可能早期发现和减少宫颈腺上皮瘤样病变的漏诊以及避免对宫颈病变的过度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宫颈涂片提示有腺上皮异常或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CGIN患者69例。年龄23~77 岁,平均39.6岁,平均孕次 2.3次,平均产次1.3次。 1.2方法69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2001 版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 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4]。组织学取材方法包括:阴道镜下宫颈活检(51例)、活检加ECC(1例),宫颈息肉摘除(5例),全子宫切除(5例),宫颈糜烂去除术(7例)。组织学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对病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阅片由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有疑问的片子须经两人及以上人员反复阅片和讨论才可确定。

宫颈上皮内瘤变(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宫颈上皮内瘤变(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二病因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近年来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HP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据其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HPV16,18,45,56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种为中危型,HPV6,11,26等8种为低危型。CINⅠ及亚临床HPV感染常为HPV6、11型,80%CINⅢ为HPV16型感染。 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其细胞内染色体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从而启动E1、E2基因,导致病毒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的表达,其后E6、E7基因编码合成多功能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生长,在16、18型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中起着重要的致癌作用。高危型HPV的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结合,导致p53降解,E7基因产物是一种核磷酸蛋白与肿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产物结合导致其功能灭活,从而影响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2.其他因素 (1)吸烟吸烟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刺激性,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微生物感染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3)内源性与外源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可致CIN的发生增加,如Hodgkin病、白血病、胶原性血管病与HPV感染性疾病发生有关。 三临床表现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正常外观宫颈也占相当比例(10%~50%),故单凭肉眼观察无法诊断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 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 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 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结论早期宫颈癌手 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 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 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 有效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128-02 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 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宫 颈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1]。虽然传统术前经阴道镜活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病情,但 是由于活检组织取材表浅,样本量较小,无法很好的判定宫颈上皮内瘤是否出现 癌变情况、宫颈癌是否出现浸润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2]。针对 这一现状,我院通过早期宫颈癌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现根据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 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汇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患者及 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为38.98±4.85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 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中取患者子宫组织宫颈标本,将其送入冷冻室后进行常规取材,然后利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冷冻3min,降温至零下-22℃左右,去间隔切片4张, 使用HE染色处理。 1.3疗效判定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 0.3g/24h,呈阴性,血蛋白、肾功能恢复正常,水肿情况基本消失;部分缓解:患 者尿蛋白下降≥50%,血白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指标均无 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 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 3.讨论

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 宫颈癌 一.解剖结构 1.子宫体 2.子宫颈分内口、外口 内口:为解剖学内口,宫腔部为柱状上皮,宫颈部为鳞状上皮,中间位鳞柱交接,雌激素↑,此交界下移,雌激素↓交界上移,宫颈癌发生于此交界区。 二.发生原因20年前 1.认为与性生活有关,阿拉伯、伊斯兰教妇女发病率低,中国西部、修女发病率低,性生活紊乱者发病↑。 2.与分娩史有关,早婚、早育、多产,发病↑。 3.口服避孕药,宫颈癌↑,卵巢癌↓。 4.吸烟、营养不良等。 近20年,认为与病毒有关,HPV-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浸润癌中100%可见HPV病毒,因此认为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几乎可治愈,分260种亚型。 三. 1.分为两大类:高危型HPV16型HPV18型 低危型 2.早期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RN,进一步发展为Ca。3.根据上皮移形性把CRN分为三类:不到1/3为CRN一级占15% 大于1/3小于2/3为CRN二级占30%

大于2/3为CRN三级占45% 三类都有可能演变为Ca. 4.演变过程:CRN持续状态,从CRN—Ca均为3-5年 5.发病率:为仅次于内膜癌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13万,山西高发区。 6.发病趋势:①年轻化,均为45岁 ②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放、化疗不敏感) 四.诊断 1.症状: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水样,有可能为腺癌,晚期出现腰骶部疼痛。 2.查体:早期为宫颈糜烂,菜花状组织,局部出现空洞、溃疡、腥臭。五.辅助诊断 1.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分级为五级:一级为正常;二级为炎症;三级为可疑癌;四级为高度可疑癌。 2.TCT(薄层细胞学),准确性高 3.阴道镜 4.锥切 5.颈管诊刮 六.宫颈病变检查流程图 1.TCT或病毒DNA 如(—),3-5年复查 2.若TCT(—)、HPV(+)一年后复查 3.若TCT(+)、HPV(—)阴道镜复查 TCT(+)、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处理质量控制标准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处理质量控制标准 草案 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2010,01,20 一.需要做细胞学检查的人群: 1.凡有性生活的女性均应常规作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或TCT方法),并酎情定期随访(每年一次)。 2.超过一年未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者。 3.性生活出血、阴道排液增多或宫颈呈糜烂样病损者。 二.临床表现: 症状:CIN 无特殊症状,但可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等。 体征:肉眼观宫颈可无病灶或呈糜烂样病损、或有接触性出血。 三.诊断:遵循三阶梯程序原则:即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 宫颈细胞学检查:TBS分类见异常上皮细胞者的处理可参照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巴氏分级II级及其以上者需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取材做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观察醋酸(白色上皮)及碘试验情况,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CIN 的金标准。选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必要时多点活检或碘试验不染色区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HPV-DNA 检测:定性高危HPV-DNA检测系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作为ASC-US的分流处理指标。高危HPV-DNA的复查间隔不应短于12个月。也可检测HPV16/18型以确定高危HPV-DNA阳性的亚型以及对ASC-US进行分流管理。 颈管搔刮术(ECC):ECC能帮助确定隐匿性宫颈浸润癌。以下情况可选择ECC:可疑宫颈管的病变(例如阴道排液多、或宫颈管膨大等) ;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阴道镜图像满意/未见病变;CIN2,3治疗后阴道镜检查随访时;巴氏II级以上或ASC-H、LSIL,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绝经期细胞学异常,阴道镜检查时。原则上,妊娠期阴道镜检查不行ECC。 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简称锥切):适应证参见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 刮宫术:≥35岁AGC患者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者可行刮宫术。 四.处理: 1.CIN 1的处理:应依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细胞学检查为巴氏II级或ASC-US、ASC-H或LSIL者,可以选择临床随访或治疗。细胞学检查为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或AGC-NOS者,建议行切除式治疗;或复查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资料,诊断无改变者,既可随访,也可行诊断性宫颈锥形活检。 1)如果阴道镜检查结果(图像)满意,未见更高级别CIN者可选择随访,于第6和12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以及第12个月复查高危型HPV DNA。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非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级别的病变,或HPV DNA阳性,应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两次重复细胞学涂片结果阴性,或1次HPV DNA 阴性,转为常规随访。 2)经活组织检查确诊的CIN 1,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宫颈病变消融或切除,但在治疗前应行宫颈管诊刮。对于采用消融治疗后复发的CIN 1,最好选择宫颈病灶切除。宫颈病灶消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冷冻、电凝和激光技术。宫颈病灶切除的方法包括冷刀、激光以及环形电切(LEEP)。 3)对于阴道镜检查结果不满意的CIN 1,最好采用病灶切除术,不宜采用消融治疗。 4)在妊娠期、免疫功能抑制以及青春期等特殊情况下,阴道镜检查结果不满意的CIN 1可定期随访。 5) 建议青少年女性(20岁以下)每年复查细胞学:第12个月时,细胞学结果为HSIL或以上者,做阴道镜检查; 如第24个月时.细胞学结果仍为ASC或以上改变者,做阴道镜检查。不宜通过HPV DNA检测方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 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 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 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 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据报道,宫颈浸润癌 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 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与CIN相关的病毒包 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 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 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 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 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高危型HPV有16、18、31、33、45、48、56等,其中HPV-16和18型最常见。在80% -90%的宫颈癌组 织中可检测到HPV-16 和/或HPV-18 的存在,HPV-16和HPV-18 被认为是宫颈癌的 主要病原[6,7]。有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患者CIN高级别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8,9], 高危型HPV16/ 18 型阳性预示着CIN的存在,特别是CINⅡ、CINⅢ及宫颈鳞 癌的存在,或者将来有发展为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可能。因此, HPV-DNA 高危型阳性者是宫颈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CIN的宫颈锥形切除也可视 为对HPV的清除,锥切术后也应进行高危HPV监测随访。 1.3 CIN分级:宫颈鳞状上皮的早期病变曾被分为四级,即:轻度、中度、重 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但是,近来Richart等[10]认为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到浸润性鳞癌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非浸润性恶性病变,属于宫颈上皮内瘤 变(CIN)。又将CIN分为CINI、CINⅡ和CINⅢ三级,代替以前的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并将原位癌划入到CINⅢ中。随着细胞学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又被分为了低级别和高级别二级,即LSIL和HSIL。LSIL等同于CINⅠ,HSIL则包括CINⅡ和CINⅢ。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上,组织病理学专家多采用三级分类法,而细胞病理学的专家则是采用二级分类 法[11]。 CINⅠ的病理诊断特征是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出现在宫颈上皮层内,其病变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