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心中的墨子

我心中的墨子

我心中的墨子
我心中的墨子

我心中的墨子,是诸子百家的另类,我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他是第一个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来发表言论的思想家,比方说他的兼爱,就当时而言他觉得为什么会天下大乱,其中之一就是分配不公,政府官员在那里大鱼大肉,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报偿弄得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甚至还要卖儿卖女人吃人。这样的社会还不天下大乱,那才是奇了怪了。请大家想一想,现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孤寡老人得不到照顾,许多小孩在街上要饭,有些人因为没饭吃被迫去犯法。这些不就是天下大乱的前奏吗,连墨子自己都说,老百姓杀一个人是犯法,杀两个人也是犯法,可是那些统治阶级夺了别人的城池抢了百姓的家产而且,杀了对方的百姓,更不可理喻的是他们还要在历史书中说:“大家看,谁都没有我杀的多、抢的多”,墨子就问为什么些统治阶能干的事老百姓就不能干,统治阶能干了就是正义之师/老百姓干了就是为非作歹呢?这个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

还有就是我觉得在当时他是最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的一位思想家。他们所发明的理论和东西至今依然有着它无法磨灭的价值,比方说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只不过称呼不一样而已。但是就论时间而言,他们比阿基米德还要早一百多年。而且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还有就是哈哈镜的原理,这里都提到过,我以前经常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当时就重视科学技术的话,至少我知道秦始皇长的啥样,这些都是玩笑话。还有就是他本身的思想,墨子有一篇文章就叫《尚贤》,什么是《尚贤》?简单说来就是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有能力当天子就当天子,能力差一点就当诸侯,再差一点就当大夫,再再差一点就当士,能力一般般就当个村长算了。不能因为你是诸侯个个都圣明吧,只要你没能力你就下台,不能因为你是天子的儿子你就接着当天子,没有能力你就下台。你有能力你就上去,不能因为你是平民你就不能上,只要你有能力。再那个时代怎么可能会有统治阶级同意他的学说呢?还有就是老百姓,老百姓认为墨子的学说如果实施的话,那太苦太累了。因为墨家不像其他学说,他是每天都要生产劳动的,在墨子看来人是劳动的存在物,你除了劳动,什么事都不能干,什么上网啊、打电子游戏啊,那只会误事。所以墨子就不行了吧。

不过我觉得墨子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比方说杠杆原理就比西方早一百多年。至于为什么两千多年以来墨子的科学精神没有发扬光大?我的理解还是统治阶级的专权垄断,因为如果老百姓要是掌握了科学技术,那么对于统治阶级那就是一个威胁,许许多多的科学技术一旦发明,老百姓就会作出不利于统治阶级的事,但是即便如此,老百姓还是让统治阶级头疼不已,比方说秦末陈胜吴广、东汉末年的黄巾军等等这是为什么?至少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意思。至少说明统治阶级做的一些事还是不是太好吧。各位觉得呢?

中国政治思想作业1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3020400015 姓名张荷琴 课程代码110056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五章)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 B.要体察民情 C.要慎用刑法 D.要礼法并用 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 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 C.崇尚仁义 D.以孔子为师 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礼治与正名 B.举贤才 C.实行平均主义 D.愚民政策 4、孟子提出的关于实行仁政的具体设想是(ABC )。 A.制民之产 B.平均赋税 C.保护工商业 D.礼法并用 5、荀子认为人性恶,恶的本性主要表现在(AB ) A.人的感官欲望 B.权势欲望 C.生存欲望 D.社会环境的影响 6、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内容有(AC )。 A.物无贵贱 B.物有贵贱 C.无是无非 D.有无相兼 7、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ABCD )等主张。 A.非攻 B.尚贤 C.尚同 D.节用 8、法家思想的特点是(ABC )。 A.重视法律的作用 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历史 9、商鞅对于实行法治提出了如下的一下原则(ABC )。 A.要刑无等级 B.要明法利民 C.要轻罪重罚 D.要法胜民

10、韩非提出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是(ABC )。 A.法一而固 B.以其所重禁其所轻 C.法不阿贵 D.法不责众 二、填空题(每空1分,空10分) 1、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2、“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周公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4、以人性善为出发点,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5、儒家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是荀子。 6、在老子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道的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7、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 8、墨子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用。 9、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 10、韩非是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简要评述。 答:一、“惟命不于常”;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周公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政治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于天命,重在人事。周公虽然并没有否认天的意志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但是也没有人为地把天命神秘化,而是强调从民情中体察天命。这表明,周公的天命观在本质上是人文的而不是神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 三、敬天保民;1,要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2,要体察民情。3,要慎用刑罚;

墨子名人名言

墨子名人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 2、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4、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5、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6、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7、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8、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0、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1、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老殿赏,量功而分禄。 12、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13、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14、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15、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16、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7、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18、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19、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0、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2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2、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23、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24、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25、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26、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27、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8、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2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30、告子为仁,譬犹跂以为长,隐以为广,不可久也。 31、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3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33、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4、告子毁,犹愈亡也。 35、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 36、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37、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38、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至孝于亲。 39、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40、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1、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4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43、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 44、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翻译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 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 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 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 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 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 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 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 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 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 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 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 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 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 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

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 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 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 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 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 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 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

墨子的美学思想

墨子的美学思想 先秦是中国美学的奠定时期,儒道两家美学对立又互补,影响中国美学几千年。在这美学空前繁荣的舞台上,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以“求天下之利”为目标,提出了“非乐”的审美主张,代表了小生产者利益。这是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观点,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美”这个概念在墨子那里有着复杂的内涵,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 (一)美的本质 墨子是在他所谓“非以其名,以其取因为”的“取实予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来看待“美”的本质问题的。他认为客观上存在着“美”之实,然后才有所谓“美”之名。如说:“有文实也,而后谓自;无文实也,则无谓也。不若敷与美,谓是,则是固美也;谓也(他),则是非美,无谓则报也。”(《墨子·经说下》)这是说,譬如花,我们称花为美,因为花固美,即实有其美,如果花本身就无有其美,我们就不能称花为美,而应该称它为别的什么。这也就是取事物的美之实,予以“美”之名。无“美”的客观存在,也就没有“美”的概念。由此可见,墨子是把“美”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从审美客体的角度来把握美,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同时,墨子认为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能够认识美与不美,能通过自身的感官对审美对象做出美与不美的判断,“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墨子·非乐上》)。如果我们不过于苛求我

们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话,那么,墨子对美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深刻的。(二)美的含义 关于美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墨子》文本中并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但通过对《墨子》文本的考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墨子的“美”是从伦理学和美学意义上使用的。从伦理学意义上,墨子认为“美”即是“善”,所以,我们称墨子伦理学意义上的“美”为“善美”。例如《墨子·尚贤上》:“美章而恶不生”。《墨子·经上》称:“誉,明美也,??诽,明恶也。”这里所谓“美恶”也就是“善恶”。从美学意义上,墨子认为,“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或事物形象的美丽、美观、漂亮。例如《墨子·亲士》说:“西施之沉,其美也”。“君子服美则益敬,小人服美则益骄”(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子佚文》)“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赢,不足观也。”(《墨子·非乐上》)“面目佼好者,此非可学(而)能者也。”(《墨子·尚贤中》)这里的“美”都是指事物形貌或形式的美观,它与“青黄刻镂之饰”(《墨子·亲士》)的“饰”具有直接相关的意义和作用。 可见,在墨子那里,善“美”是伦理学范畴,饰“美”则属于美学范畴。墨子是如何处理饰“美”与善“美”的关系的呢?如果说孔子能够把二者联系起来看待,那么,墨子在很大程度上有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的倾向。由于墨子主张尚“用”而不尚“文”,同时又提倡“节用”,他自然会比较看中作为“善”的“美”,而相对轻视作为“饰”的“美”。墨子认为“美”的文饰对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好处,并加以否定和反对。墨子认为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如宫室、衣服、

浅谈墨子的文艺思想(一)

浅谈墨子的文艺思想(一) 【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墨子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调,则道出了墨子文学思想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显然与孔子所提倡的文章宜“文质彬彬”的文学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可看作反映墨子言论、思想的主要作品。因此近代对《墨子》一书文艺思想的论调多有偏颇,认为其全面否定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笔者通过熟读《墨子》一书,认为《墨子》一书拥有丰富的文艺思想,并没有全面否定文学和艺术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从《墨子》一书中墨子对文学的论述来探讨和梳理其文艺思想。 【关键词】:墨子;功利;三表;天治。 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曾说:“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2]林继中先生也认为,要体味“作为独特的唐人生活再现之唐诗”,就不能不先了解那“诗一般的唐人生活”3]。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研究作家的作品,先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要了解《墨子》一书的文艺思想,就要联系墨子所生活的时代特色。 1、《墨子》产生的社会背景 墨子,名翟,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其生活的年代略晚于孔子。《日知录》中有一段对孔子死后百余年间社会剧变的精彩概括: 自《左传》之终以至此(指周显王三十年),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集释》卷十三) 由上可见,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奴隶社会建立起来的各种制度已破坏殆尽。各诸侯大国间竞相争霸,连年混战。而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不但不奋发图强、与民休养生息,反而务为耳目之娱乐、穷凶极奢致使民不聊生。《墨子》一书中对此也有所披露: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墨子·非乐》)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墨子·节用上》) 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差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墨子·节用下》) 在封建制度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各诸侯国间割据混战、相互吞并的战国时代,孔子那种以“仁义”治天下的做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急需对其进行反思和改造。墨家学说由此应运而生。 2、《墨子》所反映的墨子主要的文艺思想 古代“文艺”一词,与我们现在的文艺概念不同,主要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中:“有隐于知理者,有隐于文艺者。”。今天“文艺”一词的含义则更为广泛,不仅指写作,也包括音乐、表演、绘画、装潢装裱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本文是就此义谈墨子的“文艺”思想。 2.1“功利”的文艺价值观。 面对战国时代诸侯混战、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墨子主张礼乐文章必须从功利角

墨子名言名句大全

墨子名言名句大全 2018-11-251、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3、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墨子4、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5、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墨子6、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墨子7、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墨子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9、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10、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墨子11、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墨子12、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墨子1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14、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墨子15、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墨子16、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墨子17、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墨子18、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19、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墨子20、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21、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墨子22、天欲义而恶不义。 ——墨子23、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24、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墨子25、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墨子26、择务而从事。 ——墨子27、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墨子28、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墨子 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09统计二班刘伟2009710072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后来说墨子乃是滕东木石处的本地人,后来在市里火车站广场上竖起了墨子铜像,又在龙泉广场西侧的龙泉塔下建了墨子纪念馆,我也没有多注意。直到单位领导研究墨学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签名著作,空闲中有时翻阅消遣,虽不大专心多是囫囵吞枣也毕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谓是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儿科技成果,而且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很容易普及推广,而且效果极佳,墨守成规就可见他在科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张也颇得百姓拥护,哲学方面同样有才,为了实现其理念,还自己组织了非政府的军事武装,其军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为其自组武装行侠仗义说他是侠义的首倡者还是“黑社会”鼻祖,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学说遭到了统治者得打压,但墨家其平民观念和侠义思想在当时确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今日也有些参考价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该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劝谏国君要重用贤良,约束自己,还要注意别折腾,注意治国的诸多问题,还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问题,等等,可以说前头用名利来引诱,再辅以不然则“后果很严重”来吓唬,只求国君能当个他心目中的明君,给百姓一个和谐。然后接着是一大堆的专业性治国治民主张建议等等,尽可放心采用,该是很有疗效。墨子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该是很有用的,对百姓也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一些思想还熠熠生辉,让人叹服。当然,人都逃不脱历史的局限,我们学习墨子当然也该辩证,不能全拿来当做经典,毕竟时代变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间看出的当时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经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

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说法之一,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这样算起来,活了九十多岁,算是老寿星了。墨子生活于孔、孟之间,可以说是既幸也不幸。说幸,是因为那个时代礼崩乐坏,王权式微,于是,知识分子们的地位空前提高,他们纷纷成为诸侯、权贵们延揽的对象,身上的束缚就此散落,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泼洒自己生命的光华。因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正因如此,墨子得以建构、宣扬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几乎与儒家比肩的墨家学派。说不幸,则是由于他前有孔子,后有孟子,而这两位因种种原因,在风云际会间,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相继被尊称为“圣”与“亚圣”,而他夹在中间,自汉魏已降,光辉渐被遮掩,声名不显,史料阙如,究竟出于何地,或宋或鲁,亦众说不一,迨至近现代,几乎已不为大众所知。 其实,比之孔孟,墨子不遑多让,同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甚或犹有过之。 孔子、孟子都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墨子不同,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据说,他的父亲是位优秀的工匠,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墨子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

等手工艺。他自称“贱人”,与“农与工肆之人”相熟。这个出身的不同,决定了墨子与孔孟的思想,特别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不同。 一、教育目标的不同 孔孟的教育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即是一种精英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而君子是要管理国家的。他说:“学而优则仕。”有一次,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即什么样的人可以从政?孔子说,能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君子就可以从政了。孟子则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可见,他要教育的也是精英。 墨子出身并主要活动于社会底层,从底层人们的愿望出发,他提倡“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本质上是希望底层的人们也能得到关爱,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他要培养的是兼爱之士。 兼士与君子有什么不同? 君子的标准,见上引孔子的话。而兼士的标准,依墨子所说,就是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要有好的道德行为,善于论辩,具备或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亦即包括品德和才能两个方面。孔子的君子标准,主要在道德方面,墨子兼士的标准包括技能。这就是孔、墨在教育标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阐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因此,墨子提出“三患论”,揭露战争频仍的战国年间,人民没有起码消费保证。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反映了战乱时代广大人民企盼衣食无亏、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带有小生产者的理想色彩。墨子提出的节用论,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自上而下地实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一、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消费标准 在消费问题上,墨子主张打破等级界限,以满足社会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为此,他提出一个普遍的消费标准: 1.饮食。“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1)。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讲究五味调和、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2.衣服。“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清”(2)“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3)。衣服,冬天用来御寒,夏天用来御暑。凡是缝制衣服的原则,冬天增加温暖,夏天增加凉爽;身体合适,肌肤舒服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 3.房屋。“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4),“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5)。房屋,冬天用来抵御风寒,夏天用来防暑热和风雨,有盗贼侵略能够增加防守的坚固,室内清洁卫生,可以进持祭祀,壁墙足以使男女分别生活,就可以了。 4.交通。“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6),可以“任重致远”(7)。车用来走陆地,船用来行水路,使各地沟通交流。制造车船的原则,就是坚固轻快,可以运重物,行远路。 5.用品。“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革贵]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8)。即一切器物用品应由该业工匠尽其能予以制

关于墨子名言名句,墨子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墨子名言名句,墨子名言警句大全 导读:1、兼相爱,交相利。(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墨子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 子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4、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墨翟6、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7、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8、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1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 非爱之也。(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 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墨子1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12、仁人之所以坏事,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1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14、人之 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15、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非攻》16、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墨子17、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墨子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 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翟19、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20、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墨子21、夫辩者,将以明是 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墨子·小取》2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23、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墨子24、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而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墨翟25、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即使面对危险,都会勇敢的站出来。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侠”——墨子《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26、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源头混浊,水流不能清澈;行为无信,名声必然败坏。) ——墨子《修身》27、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子28、刚天下者兵也——墨子29、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墨子30、天下有利则治,无义则乱——墨子31、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墨子《墨子》32、义,利也。(利是义的本质)——墨子《经上八》3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 )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墨子《墨子·修身》3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

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阅读次数:3169 赖平权李春泰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墨子是中国古代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家。他们都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他们的法律思想存在着诸多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主张法律正义论,主张制定有利于人民的“良法”,并使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但墨子主张“以天为法”,“天”是至高无上的,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法律应反映众人的意志,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墨子主张“尚贤”的人治论,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法治优于人治。墨子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西方的思想集大成者,通过对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比较,可以帮助理解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并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墨子,亚里士多德,法律 一、引言 在东西方早期学术史上,墨子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同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的思想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法律、教育、伦理、逻辑等在内的多个领域。这里仅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简单比较。墨子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亚里士多德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他们都在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在批判的继承前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独特的法律思想体系;他们都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但墨子把正义的实现更多的求助于“天”,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通过制定反映公民意志的法律来实现正义;墨子主张实行人治,但他也重视法律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则主张实行法治,主张法律至上论;他们都主张制定有利于人民的“良法”,并且都认为法律应得到普遍的遵守。 二、学术背景 关于墨子的生平,有很多现在已很难确切的考证。墨子的生年是争论最多的,众多学者根据古代文献资料作了大致的推断。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只附带提到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并含混地说他“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后汉书·张衡传》肯定墨子“当子思(孔子之孙)时,出孔子后。”孙诒让在《墨子间诂·非攻中》引用《墨子》中的有关记载,认定墨

浅析墨子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墨子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邹沣 [摘要]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和经济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选择其经济思想加以论述,介绍了墨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述了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它的局限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子经济伦理兼相爱交相利生财节用 一、墨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纷呈、百花齐放的年代占据显赫地位,与儒家学派分庭抗礼,被同称为“显学”。墨子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①,可见他既不是上层统治者,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他属于当时社会下层的“士”。从历史记载来看,墨子和小生产者接触颇多,不单学会了一些手艺,还懂得农耕,深知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因此,墨子的思想是一般小生产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反应。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非常迅速。土地制度发生有利于生产的变化,农业生产技术广泛改进,农业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也获得长足发展。这些物质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独立的富商,而且很受社会尊重;到战国时期,商品交换更为兴盛,经商者随处可见。 伴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却是日益动荡,战争频繁。在这一时期,旧的政治秩序分崩离析,旧的宗法关系解体,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奴隶制日趋瓦解,封建制日趋形成。正是这样的时代特征,铸就了墨子的经济思想。 二、墨子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差等”的社会平等观 在墨子看来,国无大小,人无贵贱。“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②人们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是对等和公平的,“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③。 同时,墨子在“无差等”的基础上,引申出追求平等的社会理想。墨子明确要求打破贵族统治阶级垄断政治、经济的局面,使庶民也有平等参与的权利。他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段予以令。……故当是时,以德就烈,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墨子还批判了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主张,反对奴隶主贵族利用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垄断富贵爵禄的旧制度。 墨子“无差等”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庶民阶级要求实现社会平等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的期盼,表述了他理想中的社会

中国古代名句经典语录摘抄50句

中国古代名句经典语录摘抄50句 导读: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7、树欲静而风不止。8、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9、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1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12、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13、诸姑伯叔,犹子比儿。14、荣业所基,籍甚无竟。15、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18、府罗将相,路侠槐卿。19、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20、都邑华夏,东西二京。2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3、高冠陪辇,驱毂振缨。24、坚持雅操,好爵自縻。25、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8、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29、笺牒简要,顾答审详。3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孔子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3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3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0、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41、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4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4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4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4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5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墨子及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阅读次数:3169 赖平权李春泰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墨子是中国古代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家。他们都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他们的法律思想存在着诸多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主X法律正义论,主X制定有利于人民的“良法”,并使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但墨子主X“以天为法”,“天”是至高无上的,亚里士多德则主X法律应反映众人的意志,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墨子主X“尚贤”的人治论,亚里士多德则主X法治优于人治。墨子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西方的思想集大成者,通过对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比较,可以帮助理解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并为我国社会主义XX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墨子,亚里士多德,法律 一、引言 在东西方早期学术史上,墨子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同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的思想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法律、教育、伦理、逻辑等在内的多个领域。这里仅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简单比较。墨子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亚里士多德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他们都在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在批判的继承前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独特的法律思想体系;他们都认为法律

是正义的体现,但墨子把正义的实现更多的求助于“天”,而亚里士多德则主X通过制定反映公民意志的法律来实现正义;墨子主X实行人治,但他也重视法律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则主X实行法治,主X法律至上论;他们都主X制定有利于人民的“良法”,并且都认为法律应得到普遍的遵守。 二、学术背景 关于墨子的生平,有很多现在已很难确切的考证。墨子的生年是争论最多的,众多学者根据古代文献资料作了大致的推断。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只附带提到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并含混地说他“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后汉书·X衡传》肯定墨子“当子思(孔子之孙)时,出孔子后。”孙诒让在《墨子间诂·非攻中》引用《墨子》中的有关记载,认定墨子与子思同时,且生年还在子思后。汪中在《墨子·序》中亦引用《墨子》中的记载,认为墨子的生年大概在公元前500-490年,约当孔子五六十岁时。胡适也同意汪中所考墨子生年而认为孙诒让所考有误。近代学者多以“墨子止楚攻宋”事件的年代来推算。楚计划攻宋应大约在公元前444年,而这时墨子的年龄应大概为30-35岁的壮年比较合适,由此推算,墨子的生年“当在公元前479-474年左右”,①这种推算方法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383年,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和朋友,出生于医生世家的亚里士多德从小就接受了医学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对他后来的学术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医学训练培养了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经验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 启示 摘要: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冀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现代职业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XX)11-0181-03 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 墨子,名翟,是孔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政治宣教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遗产。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 墨子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天下祸篡可使毋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人。他认为,教育就承担起培养“贤士”或“兼士”的重任,“贤士”的主要标准是兼爱,不仅要“厚乎德行”,还要“辩乎言谈”,更要“博乎道术”。“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他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真正做到了“有道者劝以相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观。 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培养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教育思想相比,墨子的“有教无类”更为彻底、更接地气,把受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他对教育对象受教前的品行及出身、天性、资质、等级、贫富、贵贱等并无明确规定,对所有自愿“修德进业者”均予以教诲。 (三)教学内容:突出技能 墨子为了把“王公大人”、“匹肤徒步之士”培养成“兼士”,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创设了一套独特的教学内容。在对儒家教育内容吸收和扬弃的基础上,他突破“六艺”的教育范畴,不断丰富完善,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科技知识、军事技能、逻辑知识

墨子的名言名句

墨子的名言名句 导读:1、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2、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3、因人之家以为翠,恃人之野以为尊。 4、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5、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 6、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7、大国之攻小国,譬由童子之为马也。 8、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9、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10、则天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2、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 13、不以人之所不知告人,以所知告之。 14、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5、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16、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17、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18、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19、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20、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 21、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22、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 2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4、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25、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26、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7、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8、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29、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0、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1、君得之,则必用之矣。 32、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33、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34、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35、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36、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 37、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论墨子法律思想

论墨子法律思想 墨家是战国初期墨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 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 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 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 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一、墨子法律的起源与基础 墨子认识到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没有国 家和法律的时候,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为了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法律便应 运而生。把圣王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律加以确认,这样,法律便有了 国家意志的属性。但是,圣王制定法律也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顺应“天”的意志。墨子认为“顺天之意,谓之善刑政;不顺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本 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墨子?天志上》)。在墨子看来,世间的法要遵循天意,不符合天意的人定法不能算是法律,不遵循天意的法律制度就是不正义的制度。“天志”是贯穿于墨子思想的 主线,墨子取法于天,把天作为一种有人格的天,与上帝神相结合的天,实际 上墨子是借天喻民,借助天意来推行自己的政治法律主张。墨子认为,在当时 的社会,父母、师长、国君的意志均不能作为立法的依据,提出“以天为法”。人们都必须一切“效法于天,听命于天”,要顺应天意,替天行道,服从天志。墨子认为“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他认为,法律来源于 “一同天下之义”。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人 们互相指责,尔虞我诈。如何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是非呢?这就需要“选天下之 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和各级“正长”,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自上而下地“一同天下之义”,于是国家和法律就产生了。 二、墨子法律的核心思想 1、“兼相爱,交相利”、“非攻” 墨子的思想宗旨是“贵兼”,以“兼爱”为法律观。所谓兼爱,包含平等 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当时社会的“大害”、“巨害”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因此,他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兼相爱,交相利”。墨子从其兼爱思想出发,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他断定,爱人运行时,人亦从而爱之;利人 运行时,人亦从而利之。反之亦然。既然如此,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兼爱,不要发动战争,相互攻伐,这样不以兵刃毒药水火相攻伐,从 而可以共同取利。否则,以兵刃毒药水火相攻伐,便使大家共同取害。因此, 墨子“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主张“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