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

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颏部。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

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施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注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

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 中药外敷法

中药选取: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将上述诸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瓷盆内,加黄酒和陈醋煎煮30分钟,稍放凉,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15天为一疗程。

(四)艾灸法

取穴:主穴以天柱、大椎、阿是穴、合谷、外关、后溪为主;配穴:颈夹脊、天宗、上肢麻痛加手三里、曲池、腕骨、肩髃。着肤灸,每次灸3~5穴,每日灸1~2次,每3~5壮,或艾条悬。

(五)牵引疗法

(六)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七)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八)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

(九)运动疗法

1.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

2.现代康复训练:运用神经肌肉反馈重建(Neurac)技术加强颈椎稳定性;运用颈椎检测与训练系统(MCU)对颈椎运动训练。

(十)其他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十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

颈椎病疗效评分表总分46分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交感神经型 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3.椎动脉型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4.脊髓型 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辨证分型】 (一)痹痛型 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阳挟痰型 多见于年过五旬之人,颈臂酸痛重着,伸展不利,伴有头晕、目眩、恶心,甚至猝倒,常有烦躁易怒,面红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 (2)通调督脉法: (3)间歇拔伸法: (4)牵引揉捻法: (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 (2)定位旋转扳法: (3)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

(完整word版)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 1、寒湿痹阻型 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己10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 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证候分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18g 当归15g 桂枝9g 黄芪12g 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狗脊15g 全蝎6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陈皮9g 红花12g 丹参12g ,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 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 25克,当归15 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 条,天麻9 克,地龙15 克,白芍15 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克,泽兰 15 克,丹参 20 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 10 克,地龙 12 克,鸡血藤 20 克,首乌藤20 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 克,竹茹 15 克,天南星 6 克,炒 白术 15 克,生姜 6 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 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 克,炒杜仲 15 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 克,独活15 克,荆芥 15 克,羌活 15 克;血瘀重者加水蛭 3 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 克,羌活15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熟地15 克,川芎 15 克,葛根15 克,伸筋草20 克,黄芪30 克,姜黄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服10 剂为 1 疗程。煎取第 3 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 2~3 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 1 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 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 ,甚至幻视 ,伴头痛、头晕 ,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 ,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 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 320mg, 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 20g、杭芍 30g、葛根 10g、枸杞 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 20g、川芎 20g、生龙牡各 30g、灵仙 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 30g、泽泻 20g、连翘 15g,每日 1 剂水煎服 ,7 天为 1 个疗程 ,一般治疗 2 个疗程。痊愈19 例,有效 9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0.3%。有效9例中 6例于短期内复发 ,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 ,46 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 热 ,眼睑垂坠半年余 ,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 后缘骨质增生 ,眼底检查和颅脑CT 扫描无异常改变 ,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2 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 低位。随访 1 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 3 个月。加重 1 周。 3 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 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 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 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 7 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 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Hoffmann's征、双 Babinski's 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 10月 10 日颈椎 MRI(GE,1.5T)报告: C5、6 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 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 30g川芎 9g 白芍 9g白术 9g 汉防己 9g 米仁 30g 制半夏 9g生甘草5g。( 14 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 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 9g射干 9g生地熟地各 18g熟附片 9g补骨脂 30g 巴戟天 30g 汉防己 9g生甘草 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 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 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 3 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97 年 6 月 10 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 检查示: C5、6 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 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 --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 克,川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细辛 6 克,赤芍 30 克,鸡血藤 15 克,木瓜30 克,桑枝15 克,薏苡仁15 克,生甘草 10克。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分四型:本型以多发生于老年人,年青人亦有之,以头晕,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退,有的有头痛,偏头痛,或伴有头皮痛,头胀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复视等。 中医认为:肝肾亏损,筋骨不坚是本病的根本。肝主筋,肝血不足经筋失养则松驰无力,则椎体移位,或破裂使椎间盘突出。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退变,或产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当以滋补肝肾为主。人之气血不来源于后天之水谷精微,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是气血化源不足。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的先进就是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药是通过动物试验用上人体,而中医的经方,验方则是人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在人体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经验,治好后不复发的,.对于本病用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会上有人说颈椎病治不好,是他们对中医治疗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了解,通过一个时间,人们就会通过实践有所了解的.中医的真正伟大才会被理解的。 中医治病和西医是有区别的,一:中医重视人的整体观念,就是辨症用药。二:强调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能在尽量保护人体的原来结构的基础加以调理调节使其自然修复。三:中药是个化学集团体,不是单味化学药,是个整体作用,

是多味药协同作用,和特定作用(就是说某药对某病有特殊的作用),四:重视人的后天功能,就是强调脾胃,肝肾的强健对人体生存衰老的生话质良。只要辨症得地,用药正确,不仅可以治好,并且复发率极低.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选对大夫用对药很重要的:从中医角度上看中医的某些病也是有特药对特病的,只要找出这个病的特药治好这个病就佝如鼓应桴的效应.如咽喉炎用咽喉草就是药到病除的.生地,地骨皮,首乌合用治疗牙根松动疼痛三五次用药就可以解决了病痛的,如是用西药花上千元也是无法解决的,中药只用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同样的原理,人们己找到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治好本病也可以也是应手可治好的.藕能止血来自煲厨,长期与疾病奋斗的一线大夫是最有经验的,他们所作的处方和处方药是很有效的. 中医很重视治末病,如患了动脉型颈椎病就会考虑到长期下去就会引起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就会及早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预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的药物,而西医则是治己病,对末病是不能防治的,等到脑梗,缺血性病变再去用药就木已成舟晚了,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个方面人的颈椎有7个椎体,腰椎有5个椎体,发病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西医的手术只能取出病变的椎间盘,而不能防治其他的以后就不会发生病变,而中医辨症用药就可以解决这些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防治其他椎体的退变,给患者体

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附件1: 项痹诊疗方案 【定义】 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症状;(3)X线片多有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退变表现;(4)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Ⅰ、Ⅲ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神经根型 ⑴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 ⑵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S”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⑸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⑹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征。

2、椎动脉缺血型 ⑴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 ⑵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⑸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⑹眼震颤图检查:呈阳性。 3、脊髓型 ⑴多见于中、老年人。 ⑵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⑶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⑷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⑸腰椎穿刺:奎氏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 4、交感神经型 ⑴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最新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 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 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 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 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2、疗效评价 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37946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青、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按摩法、膏药法、艾灸、热敷法等,以下中医专家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四种中医特色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问一:很多人会提到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按摩哪些学位可缓解?要如何进行按摩? 中医: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能揉得局部酸酸胀胀的最好。 中医: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按摩即可。 中医:另外,缓解颈椎疼痛还有其他穴位,如:夹脊穴,肩井穴。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涂抹祛痛膏药治疗颈椎病 瑶金堂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适量.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颈肩松按摩膏"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颈椎病都有疗效,颈肩松按摩膏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艾灸治疗颈椎病 问四:艾灸对治疗颈椎疼痛有效么?要怎么做?

中医:推荐大家用艾条,比较简便实用。点着了以后在疼痛部位治疗,一般都是在穴位治疗。艾是直接熏烤到这个穴位,也是用热力刺激,艾药的刺激,艾燃烧发出的红外光的刺激达到治疗作用。治疗时要特别关注经络,对于腰部疼痛主要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有的是带脉的问题。腰痛跟这三条经脉关系比较大。 中医:我们推荐的是温和灸,艾条对着皮肤两三个厘米的距离,开始距离近点,热了时候可以拉开一点。5-7分钟就可,或者说皮肤发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雀啄灸,就是手拿着灸,手腕的一上一下的动,这样灸离皮肤就是一远一近。还可以买温灸盒,木头做的温灸盒上面有纱窗。这样可以大面积的烤,这时需要20-30分钟左右。 中医教你热敷法 问三:据听说热敷对治疗颈椎病有效果,怎么热敷?要注意什么? 中医:热敷也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100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1350g)。 中医:上述药装入纯棉制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使用方法:在微波炉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可以横放,竖放。 中医:针灸和拔罐也可以治疗颈椎疼痛,但是针灸最好不要学习了,要找专门的医生治疗。大家在家可以做拔罐,用真空拔罐。 颈椎病常见传统治疗方法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l.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l.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 (一)针灸治疗:辩证施术,随证配穴 基础方:风池、颈夹脊、肩中、肩井、曲池、外关 随证配方:风寒痹阻证:风门、肺俞、风市、阳陵泉 血瘀气滞证:膈合、血海、阴部、腹中 痰湿阻络证:丰隆、阴陵泉、水分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

气血亏虚证:气海、血海 TDP照射,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二)中药散敷患处, TOP照射30分钟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 治法:祛风散寒.袪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盱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碱:熟地黄、怀山、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桂枝、大枣等。 (四)中药封包、中药熏蒸、中药涂搽、超级光疼痛治疗仪、中频脉冲电治疗。采用本专科协定处方?活血舒筋汤?,通过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洗颈肩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活血驱寒的效果。 舒筋汤组成:当归25克,桂枝25克,川芎25克,泽兰25克,桑寄生25,独活25克,花椒15克,半枫荷25克,续断25克,宽筋藤25克,延胡索25克。以上药物煎汤取1000~2000ml,煎煮后乘热以其蒸气熏蒸患肢,每日1-2次。熏洗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烫伤。 (五)颈椎牵引:使用电脑颈椎牵引器用枕颌带牵引法。患者要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11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椎体不稳的患者不适宜或禁用颈椎牵引,否则会加重临床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六)推拿治疗 针对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我们先运用中药封包、红外线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亦称颈部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况为以下几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此外肾虚不能养肝,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能引起眩晕等症。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包括了椎动脉型、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大部分症状。 痰湿凝阻、经络瘀滞 ?痰是机体发生病理变比的产物,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加上寒热燥湿等外邪因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停聚在机体某个部位,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这样又导致了人体出现新的功能障碍。 ?痰湿凝阻引起的证候相当广泛,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 ?痰湿上逆头部多见眩晕,阻于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疼痛。 ?临床所见由风痰引起的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症状,包括了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许多症状。

外伤 ?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风寒湿痹、经络受阻 ?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常规治疗 1.理筋手法 患者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滚、揉、点压、拿捏、弹拨等手法按摩颈肩部肌肉,治疗20分钟,以患者肌肉松弛、有舒适感为度。然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有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部方向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4种方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颈部肌肉,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做3~5分钟,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前后转肩1~2分钟,慢速左右转动头部1~2分钟。此法就是放松颈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 药枕疗法 选取当归、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乌、乳香、没药、葛根、红花、赤芍、菖蒲、灯心草、桂枝、细辛、白芷、丹参、防风、威灵仙、冰片、合欢花、吴茱萸各30克,研为粗末,装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个月。此法对颈椎病有很好疗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药热敷法 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置锅蒸热,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内服中药

用中医治疗颈椎疾病是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法、梳头疗法、按摩疗法等,也能使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及治愈。 颈椎病的其它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颈椎病(神经根型)属于项痹 的范围。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 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 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 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的帮助最大。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 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 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四、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偏方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偏方 浴疗法 处方: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叶、桂枝、骨碎补、炙川乌、炙草乌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过滤取药液温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药包热敷法 处方: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附子、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羌活、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述药物研成粗末,装入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内,每袋150克。用时将药袋加水煎煮20~30分钟,稍凉后将药袋置于患处热敷,每次30分钟,1日1次,2个月为1疗程。热敷时以皮肤耐受为度,每袋药用2~3天。 隔姜灸法

处方:枣核大艾炷18~36壮。 用法:选用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及阿是穴为主,配合大椎、肩井、风池、肩贞、合谷、足三里等,按艾炷隔姜灸法,每次灸3~6个穴位,每穴3~6壮,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耳穴压豆法 处方:王不留行籽 用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前后对称贴压,3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各型颈椎病。 薄贴法 处方:三七10克,川芎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姜黄15克,没药15克,杜仲15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川椒5克,麝香2克。

用法:前10味药共研细粉,放入150毫升白酒微火煎成糊状,或用米醋拌成糊状,摊在纱布上,并将麝香搽在上面,敷于患处。药干后可重新调成糊状再用,每剂药可连用3~5次,15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药枕法 处方:当归300克,羌活300克,藁本300克,制川乌300克,黑附片300克,川芎300克,赤芍300克,红花30克,地龙300克,血竭300克,菖蒲300克,灯心草300克,细辛300克,桂枝300克,紫丹参300克,防风300克,莱菔子300克,威灵仙300克,乳香200克,没药200克,冰片20克。 用法:将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芯,令患者枕垫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拔火罐也能治疗颈椎病 火罐法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 二、疾病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得症状(麻木、疼痛)与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

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 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 (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就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得肩周炎。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与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得功能障碍。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 (2)腕管综合征:腕管容积相对或绝对增加(腱鞘炎与肌腱炎最

颈椎病中医治疗

颈椎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五法:每日或隔日中药 外敷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痰瘀阻络型,症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气血不足型,症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

无力。脾肾亏虚型,症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来确定。寒湿痹阻型,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痰瘀阻络型,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气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 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 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 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 3~4穴。再根据颈椎病病理分型、辨证结果、循经部位分别选穴。 分型针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