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榆林党建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榆林党建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榆林党建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辛卯年二月十四
最新消息:









首页 组工动态 基层组织 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党员队伍 理论研究 政策法规 电化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经验交流>>正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2009-09-14 08:5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是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决策,也是党的建设自身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榆林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在推进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仅面临着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供政治组织保证的重大课题。为此,借这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我市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与此同时,基层党的建设却明显滞后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此,从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城乡联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开展了“以城市党建带农村党建”工作试点,并逐步形成了“六联六创”的工作模式,在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对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全市“村村联建”支部302个,“村企联建”支部129个,“企企联建”支部48个,“村居联建”支部50个,建立各类合作社、专业协会支部13个,建立流动党支部50个。二是加大了农村党员和干部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94个,发展农民党员1241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068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农村党员7356人,培养农村入党积极分子12476人。全市已有1060名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或不返乡担任村主要干部。三是强化了流动党员的双向互动管理。在建立双向联系、互通信息、跟踪服务等制度方面取得了进展,全市发放流动党员证6476个

,建立流动党员数据管理库165个、流动党员服务站140个,城乡双向互动管理的流动党员达到6955人。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以帮项目、帮资金、帮技术为重点,积极开展机关、社区、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机关、社区、企业党员与农村党员“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市委实施了“五百村帮扶工程”,神木、府谷等县实施了“双百”帮扶工程。目前,全市共结成8890个帮扶对子,落实城乡结对帮扶项目1583个,结对帮扶资金近4亿元。五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城市社区党建得到加强。全市组建了44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人数已达4318人,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示范点38个;组建社区组织110个,管理党员4767名,建立社区示范点17个。六是注重基层党建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8713万元,新建和维修了125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激励机制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开展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评比、在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等工作,树立了乔尚升这一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工程,先后选拔了349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从市直党政机关选派了36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全市选派613名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通过城乡联动抓党建,涌现出了乔尚升、高乃则、刘彪、张文堂、苗子恩等一大批返乡创业投巨资建设新农村的先进典型。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2亿元,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我市城乡联动抓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中、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党建研究》、中组部《基层党建动态》、《当代陕西》等中省刊物和有关媒体都相继宣传介绍了我市的经验。
二、城乡党建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全面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层面上。我们的城乡党建联动目前仅仅是点上的联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在面上还没有真正“联”起来,企业、城市社区和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农村党建还没有形成内生动力,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0475个,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联结关系的约有529个,占总数的5.1%;全市农村长期或季节性流出的党员约有2

6700多人,纳入双向管理的约有7000人,占总数的26.2%。有的即便联起来了,但却联而不紧,基层党建的各个要素之间往往仍处于分割状态。二是抓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各县区虽然在城乡党组织设置、党员干部人才培养、流动党员管理、城乡互帮互助、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往往是浅尝辄止,工作没有深化,没有达到应有的创新高度和工作标准。三是基层组织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城乡党建一体化。主要表现在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尽管我们在培养发展党员干部、鼓励农村优秀人才返乡任职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这一问题并为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23119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7%,35岁以下的有23126人,占20.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79588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4%。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村子党员培养难、村干部推选难,基层组织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部分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年龄偏大,据统计,全市60岁以上的村支书、村主任有974人,占总数的9.3%,一些村级组织思想僵化,活力不足,带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四是城乡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着城乡党建一体化。城乡党建资源目前仍然没有很好地被整合利用起来,城市与农村在党员干部培训、活动阵地、人才智力、信息网络以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在面上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城市与农村的党建资源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致使城乡党建工作不能实现有机融合。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有: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对城乡党建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筹城乡抓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树的不牢,在研究和谋划工作时,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就农村抓农村、就城市抓城市,没有形成城乡党建“一盘棋”的思想;二是不善于运用统筹协调的方法来推进工作,具体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统筹手段,在政策引导、措施激励、机制保障等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三是与一些地方的城镇化步伐慢、产业化程度低有关,调研中发现,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水平高的地方,城乡市场要素流动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也高,城乡党建的联结度也比较高,反之则较低;四是与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利益分割的体制有关,除了党建基本要素的影响外,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党建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条块分割、部门行业分权的问题越来越突

出,致使许多事情难以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筹发展,甚至难以做到集中人力、物力,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发展。
三、加快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格局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努力构筑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

(一)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对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党的建设自身也要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市的党建工作,无论是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党员、班子、组织等要素,还是衔接资源、手段、制度等环节,目前还存在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党建领域体现的不够充分。因此,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基层党建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深刻认识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自觉地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建组织、配班子、管党员、选干部、用人才,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二)制定出台有关文件,完善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重要的一条是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有利于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措施。针对当前的实际,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意见、关于推进城乡党建资源共享的意见和关于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几个文件,深化城乡一体抓党建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解决好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点、线、块相结合的不同的组织设置模式。紧密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的实际,结合村组调整合并,进一步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产业联结,依托致富项目、龙头企业、创业基地、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等产业链,加大在产业链上建立党

组织的力度,同时根据各种组织生产经营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探索建立跨组织跨群体的联合党组织,积极推行吴堡县依托畜牧养殖基地、府谷县依托村企产业链条、神木县依托城乡流动党员集中地成立党组织的模式;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城市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力度,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组织设置体系。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人才的互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对全市的流动党员开展一次全面的摸底登记、信息采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制定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办法,建立流动党员持证管理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制度,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工商、劳动人事、计生、民政等有关部门管理流动人口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推行流动党员网络化教育培训和管理。制定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规划,做好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一些政治素质高、创业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构建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加大选派机关干部、大学生到村任职力度;注重在企业和社区中培养村干部,加大农民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能人返乡任职力度。建立城乡党员经济能人互动平台,鼓励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经济能人带资金、带信息、带项目回乡创业,同时,引导城市党员经济能人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大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推进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互助、机关干部与农村群众结对帮扶,引导部门、企业和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向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各项服务,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采取政策上帮、思想上引、经济上扶、技能上培等措施给予扶持。要把党建结对共建与市县(区)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扶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作出具体承诺,联办实事好事。要大力推广神木、府谷等地实施的“双百帮扶”经验,开展“五个一”(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到农村过一次组织生活、慰问一次困难党员群众、帮扶一户困难党员、帮助村党支部培养发展一名党员、为帮扶村办一件实事)党建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四是整合优化城乡党建资源。大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加大投入,力争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的要求。引导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集中布点,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整体功能。制定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中省市关于社区“一部、三室、三站、一场、一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鼓励城乡活动场所、教育培训机构和网络、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推行一定区域范围内党组织活动联谊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人才资源优势,组织涉农专家、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统筹配置党建资源要素,建立城乡帮扶协作联动机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扶贫资源、组织资源,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利用城市资源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分类指导,搞好典型示范。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协调联动、情况报告、督查评价等制度和党组织“一把手”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领导干部建工作党联系点制度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市委组织部和县区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衡量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把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基本依据。

二是建立完善城乡一体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落实和提高村干部待遇,完善医疗保险、养老统筹等保障机制;大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一区(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落实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评选农村党组织书记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乡镇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待遇等激励措施;加大农村、社区和两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基层有能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阵地办事等问题。

三是注重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要结合各地实际,注重从党建基础比较扎实、组织活动方式有所创新、对党员的培养管理成效比较明显、工作有特色的基层组织中遴选一批先进典型,挖掘党建工作中的新特点、新举措,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市委组织部和县区委组织部要直接抓一批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引

导、典型引路、目标引领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要加强调研总结,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善于把符合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加以制度化,建立城乡一体抓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3196119.html,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榆林机关党建网


您是第 位访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