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10(第三章3-4节)

2010-10(第三章3-4节)

2010-10(第三章3-4节)
2010-10(第三章3-4节)

练习:

1.某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天),则工作D的自由时差是( B )天。09

A.3

B.2

C. 1

D. 0

2.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之一是( D )。09

A.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和自由时差,但不能显示关键线路

B.不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可以直接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C.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不能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D.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3.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有( )条。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线路:1-2-4-6-7-8 工作持续时间:23 1-2-3-4-6-7-8 工作持续时间:25 1-2-3-7-8 工作持续时间:23

1-2-3-5-8 工作持续时间:25

1-5-8 工作持续时间:19 4.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关键工作为()。

A.工作B、C

B.工作B、D

C.工作C、F

D.工作E、G

E.工作E、H

答案:AE

四、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一)基本概念

在普通双代号和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按依次顺序进行,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它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始。

1.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中每一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宜用圆圈或矩形表示。节点所表示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应标注在节点内。2.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中,箭线及其上面的时距符号表示相邻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箭线应画成水平直线、折线或斜线。箭线水平投影的方向应自左向右,表示工作的进行方向。

工作的搭按顺序关系是用前项工作的开始或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开始或完成时间之间的间距来表示,具体有四类:

FTS i,j——工作i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开始时间的时间间距;

FTF i,j——工作i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完成时间的时间间距;

STS i,j——工作i开始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开始时间的时间间距;

STF i,j——工作i开始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完成时间的时间间距。

3.单代号网络图中的节点必须编号,编号标注在节点内,其号码可间断,但不允许重复。箭线的箭尾节点编号应小于箭头节点编号。一

项工作必须有惟一的一个节点及相应的一个编号。

4.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在网络图中均表现为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

5.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中,各条线路应用该线路上的节点编号自小到大依次表述,也可用工作名称依次表述。

6.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时间参数基本内容和形式应按图

1Z203032-13所示方式标注。工作名称和工作持续时间标注在节点圆圈内,工作的时间参数(ES,EF,LS,LF,TF,FF)标注在圆圈的上下。而工作之间的时间参数(如STS,ETF,STF,FTS和时间间隔LAG i,j)标注在联系箭线的上下方。

(二)绘图规则

(三)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搭接关系

搭接网络计划中搭接关系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简述如下。

1.完成到开始时距(FTS)的连接方法

例如修一条堤坝的护坡时,一定要等土堤自然沉降后才能修护坡,这种等待的时间就是FTS时距。

当FTS时,既紧前工作i的完成时间等于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这

时紧前工作与紧后工作紧密衔接,当计划所有相邻工作的FTS=0时,整个搭接网络计划就成为一般的单代号网络计划。因此,一般的依次顺序关系只是搭接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完成到完成时距(FTF)的连接方法

表示紧前工作i它完成时间与紧后工作j完成时间之间的时距和连接方法。

例如相邻两工作,当紧前工作的施工速度小于紧后工作时,则必须考虑为紧后工作留有充分的工作面,否则紧后工作就将因无工作面而无法进行。这种结束工作时间之间的间隔就是FTF时距。

3.开始到开始时距(STSi,j)的连接方法

表示紧前工作i的开始时间与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之间的时距和连接方法。

例如道路工程中的铺设路基和浇筑路面,待路基开始工作一定时间为路面工程创造一定工作条件之后,路面工程即可开始进行,这种开始工作时间之间的间隔就是STS时距。

4.开始到完成时距(STFi,j)的连接方法

例如要挖掘带有部分地下水的土壤,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壤可以在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完成之前开始,而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则必须要等降低地下水位之后才能开始。降低地下水位工作的完成与何时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有关,至于降低地下水位何时开始,则与挖土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开始到结束的限制时间就是STF时距。

5.混合时距的连接方法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两项工作之间可同时由四种基本连接关系中两种以上来限制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例如i,j两项工作可能同时由STS 与FTF时距限制,或STF与FTS时距限制等。

1Z203034掌握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

关键工作指的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当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计划工期时,可设法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计划工期要求。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宜考虑下述因素

·缩短持续时间而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工作;

·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

·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相对较少的工作等。

在双代号网络计划和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是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该线路在网络图上应用粗线、双线或彩色线标注。

1Z203035掌握时差的运用

总时差指的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指的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Z203036 掌握进度计划调整的方法

一、进度计划的检查

(一)进度计划的检查方法

1.计划执行中的跟踪检查

在网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定时定期地对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

2。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

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原始数据量大面广,必须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以便在网络图上进行记录。根据记录的结果可以分析判断进度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进度偏差,为网络图的调整提供信息。

3.实际进度检查记录的方式

(1)当采用时标网络计划时,可采用实际进度前锋线记录计划实际执行状况,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实际进度前锋线是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自上而下从计划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发,用点划线依此将各项工作实际进度达到的前锋点连接而成的折线。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

(2)当采用无时标网络计划时,可在图上直接用文字、数字、适当符号或列表记录计划的实际执行状况,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二)网络计划检查的主要内容:

1.关键工作进度;

2.非关键工作的进度及时差利用情况;

3.实际进度对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影响;

4.资源状况;

5.成本状况;

6.存在的其他问题。

(三)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通过对网络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可为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一般应进行如下分析判断:

1.对时标网络计划宜利用绘制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进度做出预测、判断,找出偏离计划目标的原因及可供挖掘的潜力所在。

2。对无时标网络计划宜按教材表1Z203038。记录的情况对计划中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判断。

二、进度计划的调整

(—)网络计划调整的内容

·调整关键线路的长度;

·调整非关键工作时差;

·增、减工作项目;

·调整逻辑关系;

·重新估计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对资源的投入作相应调整。

(二)网络计划调整的方法

1.调整关键线路的方法

(1)当关键线路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后时,应在尚未完成的关键工作中,选择资源强度小或费用低的工作缩短其持续时间,并重新计算未完成部分的时间参数,将其作为一个新计划实施。

(2)当关键线路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提前时,若不拟提前工期,应选用资源占用量大或者直接费用高的后续关键工作,适当延长其持续时间,以降低其资源强度或费用;当确定要提前完成计划时,应将计划尚未完成的部分作为一个新计划,重新确定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按新计划实施。

2.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方法

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应在其时差的范围内进行,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或满是施工的需要。每一次调整后都必须重新计算时间参数,观察该调整对计划全局的影响。可采用以下几种调整方法:(1)将工作在其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完成时间范围内移动;

(2)延长工作的持续时间;

(3)缩短工作的持续时间。

3.增、减工作项目时的调整方法

增、减工作项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打乱原网络计划总的逻辑关系,只对局部逻辑关系进行调整;

(2)在增减工作后应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分析对原网络计划的影

响。当对工期有影响时,应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计划工期不变。

4,调整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的调整只有当实际情况要求改变施工方法或组织方法时

才可进行。调整时应避免影响原定计划工期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5。调整工作的持续时间

当发现某些工作的原持续时间估计有误或实现条件不充分时,应重新估算其持续时间,并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尽量使原计划工期不受影响。

6.调整资源的投入

当资源供应发生异常时,应采用资源优化方法对计划进行调整,或采取应急措施,使其对工期的影响最小。

网络计划的调整,可以定期进行,亦可根据计划检查的结果在必要时进行。

练习:

1.当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时,需要对网络计划作出调整,调整的内容有( ABDE )。09

A.调整关键线路的长度

B.调整非关键工作时差

C.调整组织结构

D.增减工作项目

E.调整资源的投入

P149-150

2.与工程网络计划方法相比,横道图进度计划方法的缺点是不能()。(2006)

A。直观表示计划中工作的持续时间

B.确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资源数量

C. 直观表示计划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D.确定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时差

答案:D

3.某道路工程在进行基层和面层施工时,为了给面层铺设提供工作面和工作条件,需待基层铺设一定时间后才能进行面层摊铺,这种时间间隔是( )时距。(2007)

A、STS

B、FTF

C、STF

D、FTS

答案:D

4.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天为单位),工作K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工作持续时间为4,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2。工作持续时间为10,工作N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0,工作持续时间为5,已知工作K只有M,N两项紧后工作,工作K的总时差为( )天。(2007)

A、2

B、3

C、5

D、6

答案:A

1Z2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lZ203041 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

正如前述所述,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为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应充分重视健全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在项目组织结构中应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符合进度控制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

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以及调整进度计划。这些工作任务和相应的管理职能应在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任务分工表

和管理职能分工表中标示并落实。

应编制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如:

·定义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组成;

·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和计划调整程序等。

进度控制工作包含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而会议是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手段,应进行有关进度控制会议的组织设计,以明确:·会议的类型;

·各类会议的主持人及参加单位和人员;

·各类会议的召开时间;

·各类会议文件的整理、分发和确认等。

1Z203042 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在理顺组织的前提下,科学和严谨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在管理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缺乏进度计划系统的观念——分别编制各种独立而互不联系的计划,形成不了计划系统;

·缺乏动态控制的观念——只重视计划的编制,而不重视及时地进行计划的动态调整;

·缺乏进度计划多方案比较和选优的观念——合理的进度计划应体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工作面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建设质量、有利于文明施工和有利于合理地缩短建设周期。

用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必须很严谨地分析和考虑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工程网络的计算可发现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也可知道非关键工作可使用的时差,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有利于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化。

承发包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为了实现进度目标,应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以避免过多的合同交界面而影响工程

的进展。工程物资的采购模式对进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对此应作比较分析。

为实现进度目标,不但应进行进度控制,还应注意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进度失控的风险量。常见的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如:

·组织风险;

·管理风险;

·合同风险;

·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风险;

·技术风险等。

重视信息技术(包括相应的软件、局域网、互联网,以及数据处理设备,)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虽然信息技术对进度控制而言只是一种管理手段,但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处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进度信息的交流和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1Z203043 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涉及资金需求计划中资金供应的条件和经济激励措施等。为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应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需求计划(资源进度计划),包括资金需求计划和其他资源(人力和物力资源)需求计划,以反映工程实施的各时段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资源需求的分析,可发现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实现的可能性,若

资源条件不具备,则应调整进度计划。资金需求计划也是工程融资的重要依据。

资金供应条件包括可能的资金总供应量、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以及资金供应的时间。在工程预算中应考虑加快工程进度所需要的资金,其中包括为实现进度目标将要采取的经济激励措施所需要的费用。

1Z203044 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涉及对实现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选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方案会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设计工作的前期,特别是在设计方案评审和选用时,应对设计技术与工程进度的关系作分析比较。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分析是否存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有无设计变更的可能性。

施工方案对工程进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决策其选用时,不仅应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还应考虑其对进度的影响。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分析是否存在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有无改变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

练习:

1.为确保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应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需求计划,若发现资源条件不具备,则应调整( D )。(09)

A.进度目标

B.资源计划

C.资金计划

D.进度计划

P152

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包括()。(2006)

A.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B.分析和论证项目进度目标

C.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D.选择项目承发包模式

答案:C

作业

1. 下列各项措施中,()是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2007)

A、确定各类进度计划的审批程序

B、选择工程承发包模式

C、优选项目设计、施工方案

D、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

答案:C

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管理措施不包括( )。

A.用工程网络计划方法编制进度计划

B.承发包模式选择

C.项目招标进度控制

D.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答案:C

3: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经济措施不包括( )。

A.编制进度计划

B.资金需求计划

C.经济激励措施

D.资金供应条件

答案:A

4.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B。

解析: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为15+7=22,最迟完成时间为min[28,33]=28,所以其总时差为28-22=6;其自由时差为min[27,30]-22=5。

5.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N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0天和第25天,其持续时间为9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32天和第34天,则工作N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 )天。

A.3和0

B.3和2

C.5和0

D.5和3

答案:D。

解析:工作N的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20+9=29;25+9=34;所以其总时差为25-20=5。其自由时差为min[32,34]-29=32-29=3.

6.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是指( )的工作。

A.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相差最小

B.持续时间最长

C.两端节点均为关键节点

D.自由时差最小

答案:A

解析: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是指总时差最小的工作。而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相差最小的工作就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7.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总时差为3天,自由时差为0。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只有工作M的实际进度拖后4天,则工作M的实际进度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和使总工期延长的时间分别为()。(2006)

A.3天和0天

B.3天和1天

C.4天和0天

D.4天和1天

答案:D

1。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A.组织措施

B.管理措施

C.经济措施

D.技术措施

E.规划措施

答案:ABCD

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

A.编制审批程序

B.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

C.编制进度计划

D.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E.调整进度计划

答案:BCDE

3.下列选项中,属于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的有()。A.选择适用的网络计划方法

B.选择合理的承发包模式

C.选择合理的工程物资的采购模式

D.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E.不考虑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

答案:ABCD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 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

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基础》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蛋白质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且对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作用 B、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效地控制物质的进出 C、将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全都排出细胞外 D、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信息交流功能 3、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如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对细胞通讯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图中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和传导 B、C图中抗体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A图激素作用于受体肝细胞,促使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D、与细胞通讯有关,能识别信息的物质是位于细胞膜内侧的糖蛋白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5、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6、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课堂练习: 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A、脂肪 B、固醇 C、磷脂 D、维生素D 2.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一组元素是: A、C H O B、 C H P C、C H O P D、 C H O N P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防止有用的物质流失 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绝对避免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靶细胞上的受体物质接受激素,完成信息交流。 B、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 C、白细胞完成对侵入人体病菌的吞噬。 D、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5.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 A.纤维素和果胶 B.纤维素和蛋白质 C.磷脂和蛋白质 D.核酸和果胶 6、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请回答:(共60分,每空10分) (1)“血影”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其中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的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中该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血影”中的脂质主要是。 (3)对红细胞所谓的特殊处理是。(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做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破裂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7、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第三章第四节

第四节离子晶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2、通过自学岩浆晶出规则与晶格能拓展视野。 【重点、难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自学思疑: 1.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晶格能的概念。 2.分析教科书表3—8和3—9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对你判断晶格能的大小有何启示? 3. 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晶格能大小与晶体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1 / 5

4.什么是岩浆晶出?岩浆晶出顺序与晶格能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1.如何判断晶体的类型? 2.总结四种晶体熔、沸点的比较规律。 四、自主测评: 1.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NaF>MgF2>AlF3 B.晶格能:NaF>NaCl>NaBr 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硬度:MgO>CaO>BaO 2.X、Y都是IIA(Be除外)的元素,已知它们的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T(XCO3)>T(YCO3),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晶格能: XCO3>YCO3 B.阳离子半径: X2+>Y2+ C.金属性: X>Y D.氧化物的熔点: XO>YO 3.NaF、NaI、MgO晶体均为离子晶体,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晶体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物质①NaF ②NaI ③MgO 2 / 5

离子电荷数 1 1 2 离子间距离/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4.下表是几种碳酸盐的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 碳酸盐MgCO3CaCO3SrCO3BaCO3热分解温度/℃402 900 1172 1360 阳离子半径/pm 66 99 112 135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 ) A.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越易分解 B.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越易分解 C.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D.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5.如图所示,食盐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和氯离子(图中的“○”)组成的,且均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 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 A.3.0×10—8cm B.3.5×10—8cm C.4.0×10—8cm D.5.0×10—8cm 6.下列离子晶体中,离子键最不稳定的是() A.MgCl2 B.CaF2 C.NaBr D.CsI 7.溴化钠、氯化钠和氧化镁等离子晶体的核间距和晶格能(部分)如下表所示。 NaBr NaCl MgO 3 / 5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到第三章综合试题。

生物阶段性考试试卷 Ⅰ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试卷只交答题卡和Ⅱ卷。) 1.下列叙述中,属于糖类作用的是() A.良好的溶剂 B.良好的储能物质 C. 主要的能源物质 D.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氮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不含氮元素的是()A.酶 B.纤维素 C.RNA D.DNA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分别是() A.维生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 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 4.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D.碘液-淀粉-蓝色 5.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细胞核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叶绿体 6.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 A.8种 B.5种 C.4种 D.1种 7.两个氨基酸缩合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氨基 B.羧基 C.氨基和羧基 D.R基 8.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9.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胆固醇 B.载体蛋白 C.蛋白质、磷脂 D.膜蛋白、糖蛋白 10.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生物圈 11.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与蓝藻 B.大肠杆菌与病毒 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D.酵母菌与病毒12.细菌与洋葱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不具有() A.细胞 B.核膜 C.细胞壁 D.核糖体 1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14.在家兔细胞和小麦细胞中都可找到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15.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 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C.是同一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形态 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16.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A.水 B. 钙盐 C. 钠盐 D. 尿素 17.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A.染色体B.叶绿体C.线粒体D.溶酶体 18.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染色体与核糖体 B.中心体与核糖体 C.线粒体与高尔基体 D.中心体与线粒体 1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D.目镜10×,物镜40× 20.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 A.核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基质 21.下列具双层膜的一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2.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 ( ) 23.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 ) 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 24.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 B.液泡 C.高尔基 D.叶绿体 25.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第4节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导学案

第4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自主学习】 知识点1.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动手完成“活动1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图3-38(a)现象:,这是光的现象。 图3-38(b)现象: , 这是光的现象。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 完成“活动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的图3-39实验,界面是;入射点是;入射光线是;法线是;入射角α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γ是; 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斜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0°30°45°60° 水中的折射角0°22°32°40° 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7°30°

结果表明: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中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 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知识点3.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1.在水面上方观察到的鱼要比实际位置。 2.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要比实际位置。 【典型例题】 1.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2.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是属于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 3.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M=30°,∠BOC=90°,请计算:反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 4.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

精选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 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 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019精选教育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练习题

A---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D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调节准焦螺旋 3.下列各项中,属于异养生物的一组是( ) B.草履虫和酵母菌病毒A.念珠藻和SARS D.大肠杆菌和蓝藻.水稻和颤藻 C4.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Mg 、Ca B .Zn、 Cu、FeA.、Mn、Zn、Mg C.Zn、Cu、B、Mn D. Mg、 Mn、Cu 、Mo 5.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会形成二肽,并生成一个水分子。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B.羧基 A.氨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C.氨基和羧基 6.区别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 ) R B.基不同 A.氨基酸数目不同 .羧基不同 D .碳原子数目不同 C7.玉米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B.8种、8种 1种、2种 C 5D.种、8种.4种、4种.A8.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 A.胎儿 B.婴儿C.卵细胞 D.受精卵 9.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B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 D.它具有细胞结构 10.一棵杨树的结构层次为( )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1.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 ) 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②物镜 10× 40×④物镜×③目镜16 ×①目镜10 ②③ B. A. ①②①④C. ③④ D. ( )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2页 1 第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第34节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发射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_4

第3、4节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在电磁波谱中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无线电 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的 电磁波,频率不同,特性不同,产生机理也不同。 2.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开放 电路,(2)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3.将要传递的信号加到载波上的过程叫调制,调制 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4.要接收传递的信号,必须经过调谐和解调过程, 调谐过程是选择信号的过程,解调过程是分离有用信号 的过程。 对应学生用书 P44 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电磁波谱 按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所有电磁波排列起来,称之为电磁波谱。按照波长从长到短依次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不同电磁波的比较 波长、频率特点应用

无线电波波长大于可见 光许多自然过程也辐射无线 电波 广播和通讯,天体卫星研究 红外线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 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 物体强 红外线摄影 红外线遥感 可见光 复色光 波长 (红)――→ 大小 小大(紫) 频率 ?? ? ?? 太空黑暗 天空明亮 ――→ 原因 没有大 气,天空蓝色――→ 原因 短波散 射,傍晚阳光红色――→ 原因 短波 吸收 紫外线能量较高灭菌消毒 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荧光效应防伪 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作用,过 量会引起病变,穿透本领强 检查人体内部器官、零件内 部缺陷 γ射线能量很高,破坏生命物质 治疗疾病 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缺陷 [跟随名师·解疑难] 1.电磁波的共性 (1)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它们的行为服从相同的规律,各波段之间的区别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2)都遵守公式v=λf,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3.0×108 m/s。 (3)它们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4)它们都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2.电磁波的个性 (1)不同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波长越长越容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 (2)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3)产生机理不同: 无线电波振荡电路中电子周期性运动产生 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P5: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本实验是探究2,4-D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所以要用不同的浓度,以进行对比。 (2)1号与2号烧杯中分别装有不同浓度的2,4-D,由两者结果可以判断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重要是否有不同的作用,或进一步判断是否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3)3号烧杯内装的是蒸馏水,起对照作用,观察枝条在蒸馏水中是否生根或生根快慢,以确定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如何。 (4)与上题同理,可以确定2个烧杯中哪个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有作用。 (5)(5)设计赤霉素对插枝生根的实验可以参照教科书中的本实验。可以重点考虑和观察以下问题: 1.赤霉素对插枝生根是否有作用。 2.赤霉素的相应作用与2,4-D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根生长的快、慢,根的粗、细等。 3.赤霉素浓度对插枝生根是否有影响?是低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高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都没有作用。 P11: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1)根冠(2)抑制剂(3)有根冠弯曲多,去掉不同部分的根冠影响不同,似乎根冠产生的生长抑制剂影响根的生长。戊向下弯曲。己向上弯曲。庚不弯曲。(4)黑暗(5)造粉体使生长素运至根的下侧,而生长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一侧细胞的生长。 2.D 3.C 4.(1)B (2)顶端不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3)下部叶片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4)C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P16: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脏把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肝脏就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恒定水平。 三、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其中有细胞生存必须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前者不能减少,后者不能增多,否则超过一定限度,细胞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死亡。所以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稳定需要经过生理过程细致的协调,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相应器官来完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膜)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方式一: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方式二: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三:相邻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五、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单层膜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单层膜。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

4.4 光的折射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3、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能发生折射,同时也能发生反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注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我们看到的物体是该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是光线由眼睛发射的,不要搞错方向。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知识点三:光路图: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周结方略3(第二章第2、3节) 【知识回顾】 知识点1激素调节的发现 知识点2 激素调节 知识点3.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血糖平衡调节 氧化分解 )→ 肝糖原、肌糖原合成 转变为脂肪 肝糖原分解 A 细胞→( )→ 非糖物质转化 ) ( ) ( )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4、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1) (2) (3) 知识点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 和 保持动态平衡。 (2)产热途径:细胞中 氧化放能,尤以 、 产热为多。 (3)散热途径: 蒸发,皮肤内 的散热等。 (4)体温调节中枢: 。 3、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___________,使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一方面产生_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___________;一方面由______________分泌,并且_____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______________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_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____________,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_,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讲课教案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中还有少量的糖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5.连接沟通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使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是A.中心体B.线粒体C.内质网D.质体 6..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 、C.H.O.N B、C.H.O C、C.H.O.P D、C.H.O.N.P 7.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移的有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8.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精品文 档.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3.1-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3.1-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白磷的着火点为4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 B.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 反应过程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 2.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 可以利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4.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适合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6.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7.小燕同学复习时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 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 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 ⑥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红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A. 1mL刻度处 B. 3mL刻度处 C. 5mL刻度处 D. 8mL刻度处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旺,发出白光,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但不燃烧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同步练习-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同步 练习 一、单选题 1.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 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A. 漫反射 B. 镜面反射 C. 折射 D. 直线传播 2.下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 B. 树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3.小王同学在厨房中,将一根筷子放入装有清水的饭碗中,发现筷子瞬间“折了”, 他稍加思索,发现这是光的() A. 直线传播 B. 反射现象 C. 折射现象 D. 色散现象 4.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 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A. B. C. D. 5.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落日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这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 “一道残阳铺水中”,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 6.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云和鱼都是虚像 B. 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7.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光 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B. 折射角就是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C. 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D.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9.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A.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 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0.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 A. 等于0° B. 小于60° C. 等于60° D. 大于60° 二、填空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