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_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_姜福全

5_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_姜福全

5_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_姜福全
5_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_姜福全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

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 应用前景[11,12]。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3277405.html,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玉珠李亚平 来源:《中外医疗》2016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 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进入该院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6.67%明显高于实验组66.67%,而实验组外周神经毒素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药物;晚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ocetaxel and oxaliplatin and fluorouracil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 March 2015—March 2016 into my hospital 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ocetaxel combined with fluoropyrimid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 fluoropyrimidin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short-term effect, long-term efficacy and toxicity. Results The two groups differences i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trol group of white blood cells decreased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was 86.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6.67%,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Zhou neurotoxins occur rate is 66.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1.17%,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Docetaxel and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and need personalized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Docetaxel and Asha Leigh Per; Fluorouracil;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胃癌发病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1]。研究发现胃癌与地域环境 及饮食生活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有关[2]。由于胃癌严重威胁到人 类的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中针对胃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化疗等为主。但是由于很对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处于晚期,不仅失去了根治机会,术后出现复发的可能性也较高。临床中越来越多病例采用化疗的方式用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种治疗效果更佳明显[3],但是临川

氟尿嘧啶注射液说明书

氟尿嘧啶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氟尿嘧啶注射液 英文名:Fluorouracil Injection 汉语拼音:Funiaomiding Zhusheye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5-氟-2,4(1H,3H)-嘧啶二酮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4H3FN2O2 分子量:130.08 CAS No.:51-21-8 2. 辅料: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的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或较大剂量氟尿嘧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亦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等。 【规格】10ml:250mg 【用法用量】 氟尿嘧啶作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所用剂量相差甚大。单药静脉注射剂量一般为按体重一日10~20mg/kg,连用5~10日,每疗程5~7克(甚至10克)。若为静脉滴注,通常按体表面积一日300~500mg/m2,连用3~5天,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静脉滴注时可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小时。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多采用动脉插管注药。腹腔内注射按体表面积一次500~600mg/m2。每周1次,2~4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 1. 恶心、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偶见口腔黏膜炎或溃疡,腹部不适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后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2. 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 3. 偶见用药后心肌缺血,可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变化。如经证实心血管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心绞痛,ST段改变)则停用。 【禁忌症】 1.当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时禁用本品。 2.氟尿嘧啶禁忌用于衰弱病人。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和致癌性,但在人类,其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均明显低于氮芥类或其他细胞毒性药物,长期应用本品导致第二个原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氮芥等烷化剂为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主要科学价值:1、发明点:1)内外循环系统温度精准控制技术,实现高精准温度调节、长时间恒温治疗;2)专利:发明2项,实用新型13项,外观设计2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1项;3)科研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4)科研论文20篇,SCI收录12篇。2、创新点:1)技术创新:高精度温度控制、压力流量检测报警、微机单片机双保险控制等精准控制技术;2)理论创新:证实热疗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诱导调亡。3)方法创新:研发了大容量、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技术,热疗与化疗协同抗癌。3、主要贡献:1)技术贡献,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及管道组件,是我国SFDA批准的第一个体腔热灌注治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260924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261721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60061号)。2)理论贡献,热化疗协同作用最佳温度为43℃,热化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具协同作用,热疗增强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热化疗杀伤胃癌细胞主要形式是诱导凋亡,热疗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化疗敏感性。3)社会贡献,HIPEC可提高浆膜受侵胃癌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腹膜复发,提高T3、T4胃癌长期存活率,降低进展期胃癌3年复发率21.9%,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13.6%,提高中位生存期31个月;治疗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恶性腹水有效率9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中人氟安(氟尿嘧啶植入剂)

中人氟安(氟尿嘧啶植入剂)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中人氟安 通用名称:氟尿嘧啶植入剂 英文名称:Fluorouracil Implants 【成份】 化学名称:5-氟-2,4(1H,3H)-嘧啶二酮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H3FN2O2分子量:130.08 【适应症】 主要用于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等。 【用法用量】 (1)老年晚期癌症病人的姑息性化疗:按体表面积一次皮下植入0.2g/m2,每10天一次,连用两次有休息10天为一疗程或尊医嘱。(2)联合化疗:每次按体表面积0.5g/m2植药,每三周重复,二至4次为一疗程或遵医嘱。(3)体表肿瘤或手术中植药:一次0.2~0.5g/m2,或遵医嘱。用法:皮下给药(1)患者双上臂内侧,外侧,双下腹部腹壁等可植药部位作为药区域(见图1a,1b),植药区应无急、慢性皮肤疾病,结节状把横。(2)植药部位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在植药区域皮下做辐射状组织浸润麻醉,浸润范围视植药区域大小而定。(3)局麻后持专用植药针沿深筋膜与肌肉之间(见图2)缓慢进针,穿刺3~5cm后,将植药针后退1cm,植入本品药20mg(一管装药量);植药针再后退1cm植入第二个20mng,一个植药通道不得超过80mg。(4)完成第一植药通道植药后,呈辐射状进行第二植药通道穿刺(见图3),植药程序同(3)。(5)一个植药区域呈辐射状分布植药通道5~6个。每一植药区域植药总量腹部不超过0.46g,上臂不超过0.3g。(6)植药完毕后,穿刺点用75%酒精棉球压迫1~2分钟,用创可贴保护创面。

【不良反应】 1.本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见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于氟尿嘧啶注射液类似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腹泻、脱发及血小板减少等。 2.局部不良反应(1)每一植药通道给药量超过80mg时,植药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轻度疼痛,多发生在植药后第4-8天,8-15天逐渐自行消失。(2)每一植药通道给药量超过0.15g时,植药部位可能出现中度疼痛、产生局部溃疡,多发生在植药后第4-10天,约20-60天恢复。(3)皮下植入过浅时,可使上述不良反应加重,约两周后皮 【禁忌】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者,骨髓抑制者及妊娠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每一植药点植药剂量不超过150mg; 2.植药点距吻合口应在2-3cm以上; 3.各点间距不小于2cm。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由于本片潜在的致突变、致畸或致癌性和可能在婴儿中出现毒副反应,因此在应用本品期间不允许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别嘌呤醇可以减低氟尿嘧啶引起的骨髓抑制。 2.西咪替丁可增加氟尿嘧啶的药时曲线下面积,降低本品的清除率。 3. 曾有报告,甲氨蝶呤、甲硝唑及醛氢叶酸可能会影响氟尿嘧啶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精修订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1、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安定(地西泮)和劳拉西泮。 2、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苯妥英钠。 3、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和硝西泮。 4、 4、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是卡马西平。 5、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7、轻、中度原发性或肾型高血压的首选药物是卡托普利。 8、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 9、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考来烯胺(消胆胺)。 10、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氢氯噻嗪。

11、青霉素:G+感染首选。首选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大叶性肺炎、脓胸等;首选于白喉、破伤风、炭疽病、气性坏疽;首选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首选于心内膜炎。 12、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首选药为三代头孢(对军团菌无效)。 13、红霉素首选用于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婴儿肺炎、结肠炎、肠炎、败血症。本品是治疗军团菌的最有效的首选药。 14、庆大霉素首选于G—杆菌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属等引起的感染。 15、四环素类:螺旋体感染:治疗博氏疏螺旋体所致慢性游走性红斑,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回归热,为最有效的药物。 细菌性感染:治疗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均为首选药物。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治疗。一般临床首选多西环素。

衣原体感染:对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对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对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尿道炎、子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等,口服或局部应用均有疗效。多西环素为首选。 四环素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为首选药物。 立克次体感染:对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再燃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和恙虫病等,四环素类可作首选 16、氯霉素(左旋体)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注意已经被下喹诺酮类药物取代。 17、 17、急性、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以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首选药物。 18、磺胺嘧啶首选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20、两性霉素B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为首选。

药理学

1、如果某药在体内的转运与分布符合一房室模型,则该药 A. 只存在细胞外液中 B. 高解离度,在体内被迅速消除 C. 仅存在于血液中 D. 在体内转运快,在体内分布迅速达到平衡 E. 药物先进入血流量大的器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药物代谢动力学中房室概念的形成是由于 A. 药物吸收速度不同 B. 药物消除速度不同 C. 药物分布容积不同 D. 药物分布速度不同 E. 药物达峰时间不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3、药物消除是指 A. 首过消除 B. 肾排泄 C. 肝肠循环 D. 全部都不对 E. 蛋白结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4、生物利用度反映 A. 表观分布容积大小 B.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C.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长短 D. 全部都不对 E. 药物消除速度快慢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5、主动转运的药物有 A. 5-氟尿嘧啶 B. 利多卡因 C. 全部都不对 D. 氯丙嗪 E. 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6、药物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有A. 首过消除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表观分布容积 D. 全部都不对 E. 曲线下面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7、有肝肠循环的药物有 A. 利多卡因 B. 洋地黄毒苷 C. 苯妥英钠 D. 全部都不对 E. 硫喷妥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8、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方法有 A.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B.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 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 1.44倍剂量 D.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减半剂量 E. 全部都不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9、肾上腺素的油剂比水剂 A. 吸收不完全 B. 吸收较慢 C. 吸收较快 D. 中枢神经作用较强 E. 全部都不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0、首过消除是药物口服后 A. 经胃时被胃酸破坏 B. 经肠时被粘膜中酶破坏 C. 进入血液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而失活 D. 全部都不对 E. 被唾液淀粉酶破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在下列情况下,药物经肾脏排泄减慢

抗肿瘤药及缩写(参考内容)

抗肿瘤药 一、抗肿瘤药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中文英文缩写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 5-FU 替加氟 Tegafur FT-207 卡莫氟 Carmofur HCFU 巯嘌呤 Mercaptopurine 6MP 硫鸟嘌呤 Thioguanine 6-TG 羟基脲 Hydroxyurea HU 阿糖胞苷 Cytarabine Ara-c 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GCB, GEM 卡培他滨 Capecitabine 去氧氟尿苷 Doxifluridine 5′-DFUR 2、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福美坦 Formestane 依西美坦 Exemestane 阿那曲唑 Anastrozole 来曲唑 Letrozole 他莫昔芬 Tamoxifen TAM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多柔比星(阿霉素) Adriamycin ADM,ADR,DOX 阿柔比星 Aclarubicin ACM,ACM-A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Epirubicin EPI,E-ADM 吡柔比星 Pirarubicin THP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 DNR 伊达比星 Idarubicin 米托蒽醌 Mitoxantrone MIT,NVT 放线菌素D Dactinomycin ACTD,ACD 安吖啶 Amsacrine AMSA 匹克生琼 Pixantrone 4、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门冬酰胺酶 Asparaginase ASP 培门冬酶 Pegaspargase 高三尖杉酯碱 Homoharringtonine HHRT 5、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 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环磷氮芥、CTX) 【作用用途】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体内转化为磷酰胺氮芥而发挥作用,抗瘤谱广,毒性低。主用于急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乳腺癌、卵巢癌、肺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可与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合用,以提高疗效。 【用法用量】静注:每次0.2g,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次0.6~0.8g,每周1次。一疗程总量8~10g。小儿每次2~6mg/kg,每日或隔日1次,2~3g为一疗程。肌注:每次0.2g,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8~10g。动脉注射:每次0.2~0.4g,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8~10g。口服:每次50~100mg,每日2~3次,一疗程总量10~15g;小儿每日2~8mg/kg,每日2次。 【制剂规格】片剂:50mg。注射剂:0.1g、0.2g。 【注】可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肝脏损害、膀胱炎等。孕妇禁用,肝肾损害者慎用,哺乳期妇女不宜用。用药累积达4g,疗效不明显者应停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骨髓象,白细胞过度下降者应停药。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匹服平) 【作用用途】环磷酰胺异构体。溶解度高,代谢物活性增强。抗癌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次给药可增加抗癌效果和降低毒副反应。主要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等。 【用法用量】静滴:常用量为2.5~5g/m2 ,每日1次,连续5天,每3~4周重复1次。最大剂量为18g/m2 静脉滴注,连续4天。 【制剂规格】粉针剂:0.5g、1g、2g。 【注】宜与尿路保护剂美司纳合用及适当水化。心、肾、神经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忌用。不宜与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药、镇痛药、抗组胺药、麻醉药)并用。 消卡芥Nitrocaphane(消瘤芥、AT-1258) 【作用用途】氮芥类抗肿瘤药。主要破坏细胞DNA,对增殖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属细胞非周期性药物。本品治疗指数高,毒性较小。主用于肺癌、鼻咽癌、淋巴肉瘤等,对食管癌、肝癌、脑瘤也有效。局部用于乳腺癌或宫颈癌有较好疗效。与更生霉素合用于绒毛膜上皮癌疗效也较好。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g,每日2次,5~7日为一疗程。小儿每日1mg/kg,分3次服,5~7日为一疗程。静注或静滴:每次20~40mg,每日或隔日1次,200~400mg为一疗程。治疗肝癌时剂量减半。小儿每次0.4~0.8mg/kg,5~10次为一疗程。肿瘤内注射:每次20~40mg,用生理盐水溶解,于肿瘤四周分点注入。 【制剂规格】片剂:5mg、10mg。注射剂:20mg、40mg。 【注】可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恶液质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瘤可宁) 【作用用途】氮芥类抗肿瘤药。口服吸收好,但奏效慢,服药2周后才逐步呈显治疗反应。对淋巴细胞有较高选择性。主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巨滤性淋巴瘤等。对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和睾丸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药理学化疗药物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一、名词解释 抗菌谱抗菌活性 抗生素化疗指数 抗生素后效应最低抑制菌浓度 二、配伍选择题:选择药物相应的作用机制填入括号内 1.磺胺嘧啶( ) 2.青霉素G ( ) 3.氯霉素( ) 4.利福平( ) 5.氟哌酸( ) A.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B.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C.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通过与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F.抑制DNA回旋酶 三、单选题 与细菌耐药性无关的是( ) A.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B. 细菌产生乙酰转移酶,灭活氨基苷类

C. 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增加 D. 细菌的PBPs种类增加,产量增加或结构变化 E. 细菌改变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性,降低抗菌药物在菌体内的浓度 四、思考题 1.抗菌药的抗菌机制有哪些? 2.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 3.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配伍选择题:选择药物相应的作用特点填入括号内 1.苯氧青霉素( ) 2.氨苄青霉素( ) 3.青霉素( ) 4.羧苄青霉素( ) 5.双氯青霉素( ) A.抗菌谱较窄,对酸不稳定,对葡菌球菌β-内酰胺酶不稳定 B.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菌球菌β-内酰胺酶不稳定 C.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菌球菌β-内酰胺酶稳定 D.抗菌谱较宽,对酸不稳定,对葡菌球菌β-内酰胺酶不稳定 E.抗菌谱较宽,对酸稳定,对葡菌球菌β-内酰胺酶不稳定 二、单选题 不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 ) A.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于第一,二代

B.对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有效 C.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 D.脑脊液中可渗入一定量 E.对肾脏基本无毒 三、思考题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及耐药机制? 2.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特点? 3.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病? 4.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5.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相比的特点? 6.各代头孢菌素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7.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哪几类? 第四十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一、单选题 林可霉素与下列那种不良反应有关( ) A.胆汁阻塞性肝炎 B.听力下降 C.伪膜性肠炎 D.肝功能严重损害 E.肾肝功能严重损害 二、思考题 1.简述红霉素的抗菌机理及抗菌谱?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观察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缓释植入剂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1年无进展生存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3年无进展生存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即时植入5-Fu缓释植入剂可降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近期肿瘤的进展复发,提高治疗有效率。 卵巢惡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主要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两大类,好发于20~50岁女性[1]。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处,早期病变常常没有症状,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是晚期,所以预后极差,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卵巢癌主要以综合治疗为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或放疗为辅,近年来免疫治疗、激素治疗也应用于临床作为辅助治疗。卵巢癌的手术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是以尽量彻底切除原发肿瘤及其转移病灶为原则,称之为肿瘤减灭术[2]。近几年氟尿嘧啶(5-FU)的固体缓释植入剂正逐步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认可[3],为了探讨5-FU缓释植入剂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本院观察了4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与未采用此方法的45例患者进行对比,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采用FIGO(2000)分期标准[4],90例患者均经术中快速冰冻组织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化原则,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38~72岁,平均(57.96±5.97)岁,手术治疗结合术毕即时5-FU缓释植入剂组织间植入,术后28 d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45例,年龄37~71岁,平均(57.85±6.35)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2周开始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及病理分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入院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前常规术前准备。早期患者(FIGO分期I、Ⅱ期)接受广泛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晚期患者(FIGO分期Ⅲ、Ⅳ期)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关腹前,腹腔内植入5-FU缓释植入剂。对照组术毕直接关腹不植入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28 d开始第1次化疗,对照组术后14 d开始第1次化疗。术后化疗根据不同病例分型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5]。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1、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安定(地西泮)和劳拉西泮。 2、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苯妥英钠。 3、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和硝西泮。 4、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是卡马西平。 5、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7、轻、中度原发性或肾型高血压的首选药物是卡托普利。 8、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 9、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考来烯胺(消胆胺)。 10、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氢氯噻嗪。 11、青霉素:G+感染首选。首选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大叶性肺炎、脓胸等;首选于白喉、破伤风、炭疽病、气性坏疽;首选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首选于心内膜炎。 12、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首选药为三代头孢(对军团菌无效)。 13、红霉素首选用于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婴儿肺炎、结肠炎、肠炎、败血症。本品是治疗军团菌的最有效的首选药。 14、庆大霉素首选于G—杆菌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属等引起的感染。 15、四环素类:螺旋体感染:治疗博氏疏螺旋体所致慢性游走性红斑,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回归热,为最有效的药物。 细菌性感染:治疗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弧菌引

起的霍乱,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均为首选药物。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治疗。一般临床首选多西环素。衣原体感染:对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对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对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尿道炎、子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等,口服或局部应用均有疗效。多西环素为首选。 四环素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为首选药物。 立克次体感染:对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再燃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和恙虫病等,四环素类可作首选 16、氯霉素(左旋体)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注意已经被下喹诺酮类药物取代。 17、急性、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以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首选药物。 18、磺胺嘧啶首选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20、两性霉素B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为首选。 21灰黄霉素是头癣首选药。 22、抗疟药控制临床症状首选氯喹。 23、乙胺嘧啶是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24、甲苯达唑是治疗钩虫病和鞭虫病的首选药。对钩虫病,噻嘧啶和甲苯达唑为首选。 25、扑蛲灵:是蛲虫单独感染的首选药。蛲虫病以甲苯达唑和噻嘧啶为首选。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一、概述 卵巢癌及胃肠道肿瘤腹盆腔内播散是最常见的复发形式,肿瘤一旦出现腹腔内转移预后极差。近年来,腹腔内热化疗集其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于一体,成为治疗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腹盆腔转移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和肝脏提供较恒定持久的高药浓度;腹腔内给药,药物直接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进入全身循环毒性减弱,身体其他脏器药物浓度较低,全身毒副作用轻。 二、理论依据 1、术后腹腔复发转移机理: ①浸透浆膜的癌细胞直接脱落入腹盆腔; ②手术区域被切断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癌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液流入腹盆腔; ③脱落肠腔内的癌细胞随肠液经肠断端流入腹腔; ④肿瘤细胞经门静脉到达并沉积在肝实质内。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在因手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和腹腔缺损情况下极易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种子”。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腹膜内的有效种植率要比在血管或淋巴管内高出100万倍。因为完整无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防止肿瘤细胞的粘附和种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腹腔内化疗药代动力学的合理性:①腹腔内

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的特点,可使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增加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②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也使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受到高浓度抗癌药攻击; ③大多数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通过首次过肝效应被代谢掉,仅极少量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能减少体循环毒性,产生最大限度药物剂量耐受性,改善疗效指数。 3、腹腔内温热化疗的抗癌机理 ①温热对癌细胞的作用:癌细胞主要以无氧酵解为获能方式,加热条件下细胞内乳酸堆积,pH值低,增加了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同时癌细胞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软组织,达89%,蓄热潜能大,因此温热可选择性破坏癌细胞,有关研究表明,正常组织在高温条件下能耐受47℃,持续1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耐受43℃持续1h,另外,肿瘤组织内血管缺乏平滑肌,不能随温度升高而扩张,增加温度后可造成肿瘤内血液减少,肿瘤组织处于低氧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②热疗与抗癌药的协同作用:体外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5-FU等在加温条件下(>41℃)抗癌作用明显增强,抗癌作用增强的原因是温热促进了化疗药和癌细胞的结合,并能改变癌细胞的能透性,有利于一些化疗药渗入肿瘤细胞内发挥作用;③大容量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还可通过机械

药理学首选药总结

药理学首选药总结 1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心源性休克多巴胺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有机磷中毒消除N样作用氯解磷定 6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 8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 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房颤、房扑强心苷 16降低颅内压、急性青光眼甘露醇 17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焦虑地西泮(安定) 20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癫痫苯妥英钠 22帕金森左旋多巴 23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痛风秋水仙碱 25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敏感菌感染青霉素G 30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林可霉素类 3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绿脓杆菌感染阿卡米星 35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羔虫病)、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布鲁斯菌病和霍乱弧菌感染四环素类 36敏感菌株所致的伤寒、副伤寒氯霉素类 37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硝基咪唑类

药物化学论文-5-氟尿嘧啶

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 前药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药物化学 任课教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的研究新进展 摘要: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之一,通过干扰核酸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症显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对5-氟尿嘧啶进行有效的分子修饰,以克服其缺点,提高其靶向性和选择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性作用和减轻毒副作用,已成为当今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不同靶向载体,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修饰的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及其抗肿瘤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5-氟尿嘧啶前药、肿瘤细胞、靶向性、新进展 综述: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之一,通过干扰核酸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主要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1].但由于首过代谢显著且亲脂性较低,5-FU的生物利用度低,影响抗肿瘤疗效,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临床应用时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为了降低5-FU 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高其中肿瘤靶向性,国内外学者对5-FU进行了大量的化学修饰工作,合成了多种5-氟尿嘧啶衍生物。其中替加氟(tegafur)、卡培他滨(caoecitabine)最具代表性,虽然它们毒性均5-氟尿嘧啶低,化疗指数较5-FU,但对肿瘤细胞无选择性,故不能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利用某些结构对肿瘤细胞的特殊亲和力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已成为当今靶向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肿瘤细胞靶向性药物可根据靶向部位不同分为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肝靶向性前药、直肠靶向性前药、骨靶向性前药等。现根据不同靶向载体,对5-FU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进行综述和介绍。 肿瘤细胞是分裂增殖失去调控的细胞,要抑制其生长而又尽量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关键在于利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增加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目前已发现的能使5 - FU 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载体有以下几类。 1. 卟啉类载体 卟啉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化合物,对恶性肿瘤有特殊的亲和性,可选择性地滞留在癌细胞中,受到光激发后还能破坏体内外癌细胞,所以合成卟啉导向的抗肿瘤药物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胡泉源[2]以四苯基卟啉为载体,以酰胺键连接4个5 - FU分子,合成了5, 10, 15, 20 - 四[邻(5 - 氟尿嘧啶- 1)乙酰苯胺]苯基卟啉(H2 TFu PP) (图1) 。体外实验表明,化合物1比5 - FU具有更强的直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刘彦钦等[3~4]将卟啉与5-FU 连接,合成了一系列卟啉-5-FU 化合物(图2),并采用MTT 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某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实验中提示卟啉基团能提高5-FU 对肿瘤细胞的亲和性。

5-氟尿嘧啶注射剂配方

5-氟尿嘧啶注射液(10ml:0.25g) 【处方】 5-氟尿嘧啶250g(主药)氢氧化钠 8.0 g(PH调节剂) 依地酸二钠0.05g(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溶剂) 【制法】取注射用水约800ml,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再加5-氟尿嘧啶使之溶解,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8.9,加注 射用水至全量搅匀,滤过,灌封于安瓿中,用流通蒸汽100℃ 30min 灭菌。 【附注】 ⑴本品为抗肿瘤药,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经肝脏代谢, 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道排出体外,约15%的氟尿嘧啶在给药1小 时内经肾以原型药排出体外。大剂量用药能透过血脑屏障,静脉滴 注半小时后到达脑脊液中,可维持3小时。 ⑵ 5-氟尿嘧啶为尿嘧啶类药物,在水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 仿中几乎不溶;易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保证本品稳 定性的关键是调节pH值,本品pH值应控制在8.5~9.0之间。灭 菌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⑶氢氧化钠用于调节等渗,实验表明还有增加溶液稳定性的作用。 本品为强碱,和易水解或氧化的化合物有配伍禁忌。 ⑷依地酸二钠,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又叫做EDTA-2Na,为无味无臭 或微咸的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乙醚,是化学中一种良好的配合剂,它有六个配位原子,形成的配 合物叫做鳌合物,EDTA在配位滴定中经常用到,一般是测定金属离 子的含量。本配方中主要是用作络合剂。 【适应症】抗肿瘤药。本品的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或较大剂量氟尿嘧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亦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 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