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远的烟台山

永远的烟台山

永远的烟台山
永远的烟台山

尹其超:永远的烟台山

(2010-10-02 12:44:21)

转载▼

分类:《烟台散文》(三)2009夏季号

标签:

文化

每个城市总有一些树木格外葱茏,情调分外幽雅,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地方,烟台市的烟台山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它位于芝罘区北海岸中部,原称北山,南连繁华市区,东、西、北三面环海。面积约8公顷,海拔45.2米,是船只进入太平湾的天然航标。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廷在胶东沿海设置靖海卫的同时,在北山上建烽火台——烟墩台,遂称北山为烟台山。

烟台山儒雅幽静,静中有动: 礁石震撼,楼宇喧腾,海潮轰鸣……构成特有的恢弘气派。礁·石之奇

熹微的晨光里,烟台山在袒露的大海上起伏着宽大的胸脯,徐风吹拂,波浪弹奏霞彩的琴弦。我在这个环境工作多年,每天班前公余,听山水清音,览四时佳景,一页一页翻阅烟台山这部大书。这天,我约景区主任专门品鉴烟台山的动人篇章:“奇石”。

永不消逝的,恐怕就是历史和传说了。登级而上,走到一临崖水路旁,三座灰褐色石像映入眼帘,人称结义石。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为实现生死与共的诺言,化作巨石聚首烟台山上。刘备仪表堂堂,关羽正襟危坐,张飞仰望蓝天……我们放慢脚步,唯恐打破“桃园结义”那份超然物外的恬静。凡忠肝义胆之士,必能青史留名,世为称颂。后人又将此石引申为忠义石,在山上建“忠烈祠”,尊关羽、岳飞于其上,盟誓忠义报国之志。

忠烈祠院内,矗立一灰褐色高2米、长3米、宽2米的天然石床,因燕子成群结队年年在这里繁衍生息,故称燕台石。尽管当年外国列强在烟台山安营扎寨,修建洋房,破坏生态,南来的燕子仍一往情深,齐聚山头,鸣啼盘旋。外地学者林丙修于1896年6月登山观此情景,感慨悲歌,题诗一首:“崆峒居左,之罘横前,俯临渤海,镇齐接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

穿过190多米的冬青长廊,来到山北侧小路旁的观海坪。坐在林阴下舒适的靠椅里,礁丛奇石尽收眼底。东北角临海的龙台是断崖上一块不太规则的横断石,它独居群礁之上,潮起浪息间,洋溢一股驱山驾海之气。景区主任说,烟台的山脉呈九龙盘绕之形,烟台人生活安顿、庶民富足皆因有龙神护佑。“神灵居住的地方,永远都在人们心里”,后来,在山顶建“龙王庙”,表达了感恩戴德的心愿。近年,龙台旧址新建惹浪亭,在相临的盟情崖又修一悬桥,新婚夫妇、恋人情侣到这里观海、戏浪,喜不自胜: “桃源何处觅,到此亦神仙”。

合璧石、醉仙石前边的“母子龟”是海边一块象形石,她形同一翘首母龟,背负子龟,匍匐于山后海岸半腰。母子龟时而被风浪吞没,时而又在水雾中显现,身处险境,神态依旧: 母视大海,在企盼,在等待,更似在思念和诉说……母龟原本是海龙王的干女儿,因她私订终身并生下儿女。龙王发怒,将其丈夫贬于海底深渊,母子逐出龙宫。母背着儿子被押解到烟台山断崖之上。因她希望有

朝一日回龙宫与丈夫团聚,天天翘首崖上,一月月,一年年,风吹日晒,任其折磨,身体变成岩石,仍矢志不渝。这个传说寄托人们企冀团圆的殷殷之情。

山北断崖之下,石船弯弯横卧,酷似一叶搁浅扁舟,屹立于危崖之上,若凌空无托,似摇摇欲坠。尤其海上风高浪急时,随着巨浪涌起,石船也在穿波逐浪:“谁将石壁劈成舟,屹立山腰海上头,纵有风涛惊不倒,虽无桨舵势能悠”。在石船旁边,还紧挨一块丈余高的巨岩,俨然一桅篷帆,迎风耸立。石帆上四个盈尺大字“造化奇观”,字迹苍劲有力,与石船上的刻诗相得益彰。在其下面还刻有清上杭文人丁锦堂由京师返棹之罘的观石题句:“一帆万里乘长风,壮志雄添海浪中。片石巍峨参造化,天工端不借人工”。

2003年3月,那天春雨绵绵,没有雷电,却听到轰然巨响,原是石船翻入海中!游人每每俯视它的遗容,疑窦丛生: 经过千百年暴风骤雨、惊涛骇浪的袭击,它岿然不动,为何在烟花3月的霏霏细雨中悄然离去?仰望高空坠石的落差,看夹在礁丛中的硕大体量,不知何日揭开神奇的谜底?思索间,汽笛长鸣,一艘巨轮从海面驶过,令人怦然心动:这万吨“艨艟”莫不是石船的灵魂幻化而成?以它“万里乘长风”的不变情怀,早已将“壮志雄添海浪中”……

楼·房之洋

一层楼又一层楼,弯弯曲曲,好像汹涌的波涛,一浪跟着一浪,在烟台山上涌动;整座山又像一艘巨舰,几十座牢固百年、骨胳健壮、造型奇特的欧陆建筑,构成这航母上的堡垒。看着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日本、俄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朝鲜、芬兰等17处领事馆、代理领事馆和德国盎斯洋行、美国美孚洋行、俄国克利顿饭店、日本岩城商会、希腊永兴洋行、英国汇丰银行等外国人设在烟台山的近代建筑……仿佛让人进入时光隧道,触摸到烟台摇篮的轮廓。

1865年外国商贸总会开设于烟台山下的芝罘俱乐部,是外国商贸社团、海运组织的活动场所,被公认为是朝紫晚红的钟灵毓秀之地。楼房设计不只是用僵硬的直线限定形式,波浪线和蛇形线体现了18世纪人们对宗教的巨大热情和奇异的灵感。“直线是人类的,而曲线是上帝的”,建筑师们大胆、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感情,令人觉出她的奇妙和深奥,身心受到难以抑制的撞击。芝罘俱乐部原是平房,后在原址重建三层楼房,一二层外护栏上那些乳白色瓶状立柱,抛物线型双门廊,风琴式的穹顶,以及外沿那白色牙线,都与青砖红瓦配衬得当,与蓝天碧海交相辉映。这是外国建筑中鹤立鸡群的一幢:“马关条约”在这里换约;强行登陆的美军在这里被烟台军政百姓赶下海去;“杨禄奎事件”在这里得到公正判决……登斯楼也,一股热血喷洒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座有名的外事办公厅、附属建筑亚洲第一保龄球馆、汉白玉中英文刻石记载了烟台山光荣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当年精神领地的坚守。

烟台山西领事路北端,古树掩映着建于1890年的丹麦领事馆。这座建筑既能观海听涛,又可赏花漫步,誉为“神灵之地”。庭院里,美人鱼雕塑把客人迎向两层石结构楼房。楼的外墙全部采用粗犷的咖啡色花岗岩毛鼓石砌筑,衔接紧密,错落有致; 屋顶为登临式平台,石包护栏,轮廓生动活泼,风格古朴庄严。特别是屋内陈设的桌椅、沙发、餐厅摆设等物品都是丹麦驻华使者近年亲自回国征集的文物。屋内丹麦信使的蜡像生动潇洒,阳光帅气的男人,月光般清朗的女士,让人浮想联翩: 悠扬的音乐从海的深处轻轻飘起,混合着曼妙的倩影,一对夫妇拉着小提琴,正朝我们缓缓走来,那份神韵,那份浪漫,是丹麦人当年在烟台生活的再现……

幽雅、自然、宁静诸多元素沉淀的外国近代建筑,风情万种: 修饰华丽的墙壁、黛色的屋檐、俊俏的阁楼,加上与之协调的滨海广场,烟台山景区有了可以穿透生命,穿越时空的大气。烟台山及其周围形成的东海关税务司公署等47组、31177平方米风格各异的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近代建筑群体,是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近代社会发展史的实物资料,是烟台开埠的佐证。烟台山近代建筑已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烟台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标识。今天,烟台人开阔胸襟,坚持美的原则,利用近代建筑,唱响开埠主旋律,为文化名城的开放注入新的元素:朝阳商业街灯红酒绿、焕然一新; 太平湾码头前的滨海路像一道彩虹横贯东西,烟台山将会真正成为渤海湾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洋楼洋房给人一种文明的洗礼、一种理念的影响。烟台山的生命因传承与履新而不朽!

海·岸之美

烟台山大潮久负盛名。浪击堤岸,訇然爆发,宛如军阵演兵、壮士呐喊,硕大的水帘横空出世,从九天飞流直下,跌宕之猛、咆哮之狂、奔泻之雄,把整个海空遮掩,把整个山崖震颤。这海浪的瀑布,“怒起喧如鼓,抛空散作烟”,涌动着大自然的神秘,涌动着不可抑制的强悍的生命力。冬季,大潮把海水打向栏杆,冻成冰挂,一排排,晶莹剔透。烟台山的海面,有时暴跳如雷,有时心平气和,不断变幻着颜色,从幽深注入浩瀚。山上一座座绿树掩映的花园,一道道曲径通幽的甬路,领略不尽的绿树花海,“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百年前的院落,给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遐想。超凡脱俗的海岸,远离喧嚣的闹市,到此一游,人们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歇、为之净化。

海港内巨轮列队,把烟台山和世界连接。1905年由英国人建在烟台山顶端的灯塔,采用中国传统的“炮垒之棱堡”式样,夜晚发射每9秒钟明灭一次的光亮,为船舶定位和进出港导航。现在高49.51米的灯塔和正面的烽火台是后来修建,虽然未表现出原本的形体和古老的韵味,但高大、威武,游人可从此去想象,去猜测它举火升烟的壮观场面和临战气氛。其实,原来的灯塔早已亮在烟台人的心里,要不,烟台山灯塔怎么能作为烟台的标志性建筑,万众仰视呢?

隔岸500米远的挡浪坝——东西防波堤像两条巨擘分列港口左右。东防波堤以乱石为基墩,宽40.5米,实体全长792.5米,基墩同在零线下6.1米处; 墩上筑石墙,石墙下部由石块按一定序列垒叠; 上部由石料垒成。堤高15.7米,宽7.9米。堤的南端是港池的南门口,宽250米,可行驶万吨以上巨轮;北端是港池北门口,宽约200米,可行驶万吨以下轮船。东西防波堤于1915年由荷兰治港公司设计建筑,于1921年竣工使用。东西防波堤与烟台山珠联璧合,共同勾画出一道融山、海、坝为一体的靓丽风景。东防波堤亦称浪坝,宛若一条巨龙,横立海中,挡风阻浪,蔚为壮观。

烟台山的诱惑太多了。2005年秋,阴霾的天空突然放晴,烟台山对面海上浮出一座从未见过的岛屿。在被一层淡淡薄雾笼罩的海面上,岛屿似从天而降,撞得海雾四下喷涌,在碧绿的海水和浅蓝的天空映衬下,呈现出浓重的苍黑色。细细观看,岛屿上还依稀可见白色的建筑,景致持续20分钟。就在人们争论这是海市蜃楼还是海滋时,岛屿逐渐由下而上淡化,徐徐飘散在大海深处,随即乌云从西北方向涌来,海运公司的客轮拖着一个小小的社会,唱着“浮云散,明月照人来”,从大海深处驶出……烟台山海市早已是烟台一大胜景。有清康熙庚午年进士烟台山海市目击者的诗作为证:“望里苍茫曙色鲜,楼台忽现水中天。三千世界乘风换,十二河山傍气迁。瞥到我沉疑是梦,看来缥缈竟如仙。无端潮涌翻鲸浪,雾散烟消见画船”。

永远的烟台山是一本大书,翻开来读读,山与海是它的基因,礁与楼是它的厚重:楼洋山美芬芳弥漫,惊涛拍岸声和以壮……

分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