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化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复习课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燕矶中学:李向堂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

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是中国的近代化。

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二、戊戌变法

根据学案上设计的戊戌变法表格,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自主完成。

完成之后,教师找学生口述答案。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辛亥革命

教师将本部分知识整理学生阅读,巩固记忆。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1906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令。

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

四、新文化运动

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用学案设计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问题,同位之间相互提问,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

板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活动三:归纳总结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学生答出个人归纳的特点,教师总结完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二)近代化的起步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淮安市)7.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湖北省宜昌市)8.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洋人服务 (2008年·南京市)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7、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大生纱厂 (2008·南充市)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2008·连云港市)2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2008年·四川省甘孜州)18.以下组合搭配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 A.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 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 D.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2008·巴中市)19.下列不属于 ...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 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2008年·湘西州)6.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还是以“求富”为目的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2008年·河南省)3.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2008年·汕头市)8.“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008年·泸州市)1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年·河北省)1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总结课)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 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 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 蒋中初三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 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知识回顾 1、______ 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 禾廿___ 。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 3、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________________ 。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________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_______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 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____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____________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它能 ______________ 。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②像的大小 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_______ 。⑤像与物以镜面_____________ 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 像。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初中物理中考光现象复习课教案.docx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一) 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 [ 设计意图 ]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 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 教具和学具 ]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 课前准备 ]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 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 6 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 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 教学过程 ] 教学阶 段与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间分配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 复习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 理知识识点? 框架 (10 分钟)学生活动:利用实物 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 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 进行本章主要 知识点的归纳 和整理,没有 整理出来的, 引导学生相互 补充。

让学生的 预习情况得到 认可。 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 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 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 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 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 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 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 样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 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 看到彩色的光呢? 实验: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讨论与交流, 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 的混合。 二、课 堂教学 学生:通过光的色 (20 分 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 钟) 光是复色光,是由其中 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实验演示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讨论与交流色光的混合可 以借助普通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投影仪作为光料的混合源和两块硬纸 板(中间开一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4cm × 4cm 的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孔)来实现。 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 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学生复习:互问互 答互评。 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 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

近代化的探索_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独秀、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docx

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莄复习目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羂1、知识与能力: 蚁(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羀(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肆(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羅(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螁2、过程与方法: 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 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螇(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 理解。

螄(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意识。 袁3、情感态度价值观: 蒇(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 国主义情感。 芅(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 承受挫折的能力。 羁重点与难点: 袈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羇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芁授课过程: 肁导课: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4 月 5 日 一、基础知识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一)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阶 段与时 间分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 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 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 识点? 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 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 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 进行本章主要 知识点的归纳 和整理,没有 整理出来的, 引导学生相互 补充。

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二、课堂教学(20分钟) 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 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 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 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 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 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 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 样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 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 看到彩色的光呢? 实验:光的色散现象 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 的混合。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 是丰富多彩的? 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 料的混合 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 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 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 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 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 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 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 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通过光的色 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 光是复色光,是由其中 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复习:互问互 答互评。 实验演示 色光的混合可 以借助普通的 投影仪作为光 源和两块硬纸 板(中间开一 4cm×4cm的 孔)来实现。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执教:万常鸣姓名:万常鸣单位:江西省南城县龙湖中学(344713) 教学内容: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教学之:第一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7课 一、教材分析 单元探究教学法是本人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总结。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原因之一是: (1)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时间安排上又能做到精讲、粗讲有张有弛,体现了“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一基本理念。 (2)突出学习主题,这两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清政府实行的,都想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达到自强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放在一起讲述可以突出时代特点,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简明。 本讲主要设计两大主题: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者的内在联系是: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大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大炮声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强国”的追求。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因顽固派的反对,变法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学生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与“求富”、总理衙门、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戊戌变法的起因、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事件或名词;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 3.运用图表形式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2.通过第一讲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前途的意识。并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指导】 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理解】 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知识梳理:

三、自主建构: 四、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 1.看课本概括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探索?分别说说这几次探索的实质、领导阶级、性质。 2.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思维拓展: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难道: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复习过程:

光现象复习教案汇总

光现象复习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5.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 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整体把握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激光准直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这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1.光的传播

四、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1、“影子”与“倒影”

O 2 A B N 12 M N P Q O 空气玻璃 1 B A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 【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 光的反射;a 区 B. 光的折射;b 区 C. 光的直线传播;a 区 D. 光的直线传播;b 区 【针对练习二】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例2.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 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 应为() A. 1m B. 1.5m C. 2m D. 3m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针对练习二】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 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 通过观察,小洋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 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______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 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 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 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激光灯自制光屏平面镜玻璃板方格纸光具盘

半圆玻璃块蜡烛打火机讲义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 【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光源和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来表示光的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教 学案教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光现象复习课讲学稿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颜色是怎样确定的。 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3、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4、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 1、光源及其分类 例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机荧光屏 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恒星、液晶 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熔炉中倾倒出的炽热的铁水 D.月亮、正在放映的屏幕、太阳、发光的水母 2、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例2、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的顺序排列的。 例3、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蓝色玻璃后照在一红纸上,则纸呈()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例4、通过红玻璃看绿布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A.红玻璃将绿布反射的光染成黑色 B.绿布反射的光通过红玻璃与红玻璃透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吸收绿布所反射的所有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绿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 3、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例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年是天文学中的时间单位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

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 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 用; 2. 知道“百曰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指导】 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 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 化运动。学习木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 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 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理解】 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 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 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夏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 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 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 二 、知识梳理: 第h 课洋务运动 1. 背景、目的、代戒、口%碱 2. 去列举洋务派为佰自强 求富”而创办 的王吧军定工仲和民用工仆,评价汗帝远 励在巾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什用- 第7理成戌交法 1. 晋景、必2、发展、膏湖、结果、+米 2. ★知道“百日维新”的工耍内客,认识 戌成玄法时中国沂代社今的怫响.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 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光现象复习课讲学稿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颜色是怎样确定的。 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3、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4、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 1、光源及其分类 例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机荧光屏 B.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恒星、液晶 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熔炉中倾倒出的炽热的铁水 D.月亮、正在放映的屏幕、太阳、发光的水母 2、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例2、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的顺序排列的。 例3、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蓝色玻璃后照在一红纸上,则纸呈()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例4、通过红玻璃看绿布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A.红玻璃将绿布反射的光染成黑色 B.绿布反射的光通过红玻璃与红玻璃透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C.红玻璃几乎吸收绿布所反射的所有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绿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 3、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例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年是天文学中的时间单位 例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太阳光传到地球大约需要500s,那么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为 km。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例7、一根长的木棍,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影子的长是50cm,与此同时,一根直立旗杆的影子长8m,则旗杆的高是() A.19.2m B.8m C.16m D.3.33m 4、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在中间,两角相等) 例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看到水中的月亮 B.在花园里观赏花 C.穿衣服时照镜子 D.观看夜晚的焰火 例9、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o射向地面,利用平面镜可以使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此时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例10、(2010年昆明改编)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波光粼粼”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5、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实像与虚像)

me《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3.光速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m/s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四、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所有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1)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1)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2)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也减小。入射角变为0。。反射角也变为0。。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三线合一”。 4)光的反射定律准确的表达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三线共面,即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二是两角相等,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样,对于某一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在空间的位置就唯一被确定了。但有的同学将这一规律简单的说成反射见等于入射角是不全面的 3.光的反射的种类 (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上之后反射光平行射出,如镜面、平静的水面。 (2)漫反射:发生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上之后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注意: 1)漫反射能够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