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医的含义(2)(5)

浅谈中医的含义(2)(5)

浅谈中医的含义(2)(5)
浅谈中医的含义(2)(5)

浅谈彼中医和此中医和的含义与价值

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李穆

关键词:中医本质含义

摘要:中医的上、中、下三医出自《国语.晋语》上医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医指的是管理人们思想意识的方案,下医才是治病的郎中。剖析取消中医的目的是国外势力要灭我中华的一大阴谋。此中医非彼中医也。

什么是中医?对于这个问题现在都局限在治病救人的小圈子内,认为中医就是看病的医生。其实真正的中医并不是单纯指看病,出自《国语·晋语八》中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如何理解国语中的这上、中、下三医?笔者认为,这三医的内涵各有其意,如果把古代“中医”二字看作现代的中医,未免把中医看偏了。古代中医是一部国学,如《内经》《易经》《道德经》《山海经》《论语》等都为国学经典。古代学子是以这些国学为基础的,那时的朝官可谓是上知天文,二知地理,中知人事的通才。所以在宋代就有一句名言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思是说做不了朝官治理国家,就做好郎中为百姓医治好疾病。下面就中医二字分别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和大家一同来探讨中医二字的本质。

一、中医的本质剖析

1、上医的含义

首先要搞清的是什么是医?医是治理的意思。“上医医国”说明了中医上至国王,下至丞相,都要考虑国家的治理方针政策,可以说中医包括了人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外防范,对内安邦的一部治国方略大全。故在《内经》中有:“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科学论断。古代没有医生一词,只有郎中一说。什么叫郎中?郎中是个官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也就是说中医仅次于治理国家的丞相,在“五四”运动后,以余云岫、胡适为代表反中医的呼声愈演愈烈,在推行新学运动中遇到了不少阻力,在这种新学难以推广时,在新文化旗手中,竞出了一些提出“中医不灭,天理难容”的卖国奴才。这伙人不仅仅是取消看病那么简单,他们的目的是取消我国的治国方略,要让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列强的傀儡。习近平主席的“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说的就是治国方略。

2、中医的含义

中医医人是指治理人的朝官。人的思想意识是最复杂的,一个国家人口众多,

其思想意识不同,如何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做到统一,这是治理国家必须要重视的大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套管理人们思想的方案,各搞各的一套,天下势必大乱,人们就无法得到安宁。医人是一门很深的管理学问,如以孔子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仁是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这是以人为本,治理人的典范,所以医人放在第二位。

3、下医的含义

下医就是指治疗疾病的郎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医医生。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分工巨细,中医也就局限在下医医病这个单一的诊病上。所以,中医的四诊、八纲、和辨证施治,这是下医医人的方法和特色。中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以理服人,这就是国学的伟大。我们今天说的中医与国语中的中医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从国语中的中医看,我们今天的中医是国语中的下医,是医病的学科,但不论怎么分,她永远脱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范畴,现在谈的发展中医,是指古代的下医,首先要从中医药文化开始。

从单纯的看病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作了一系列指示,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即使是解放了还有人提出要废除。在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期间还有人提出取消中医的提案。毛泽东主席及时纠正说:“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他又说:“中西医比较起来,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国有史以来的卫生教育事业来说,中医的贡献与功劳是很大的。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对于中药的认识,毛泽东主席说:“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的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他又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他还说:“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他还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主席说的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实则就是治国的伟大方略思想。在医养结合上,李克强总理说:“我国老年人口已超2亿,发展好医养结合这一大产业,切实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才能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中医学肩负着人类健康的使命,更应承担我国大健康的重任。这就是中国医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取消中医的真实意图剖析

中医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部单纯的医学诊疗学,她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分不开,所以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医。摧毁中医的目的就是想搞乱了整个中华民族,使国民成为没有灵魂的愚民,灭中医是自清朝以来国外势力对中华渗透所谓的西方进步,实则是毁我国土的步骤,自推行新学到西药的渗透,时至今日,毁我中华的计划正在一步步推行,并且每每得手。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头脑还不清醒,制定政策把中药排出报销之外,名义是针对中医药,实质则是毁我江山。因此,不能把发展中医看作单纯的医疗学,更不是中医药大学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大是大非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新学开始以来,全面灌输的是新学理论,国学基本荡然无存。特别是破四旧立四新的岁月里,《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都是毒草,连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年,端阳都是罪恶。正因为如此,50后期和60、70、80年代的中国公民,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义、廉、耻八德不但不懂,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年代的国民无信仰,心里只有钱是万能的。当官的就贪,做生意的造假,医疗、教育市场化。现在处在一个既不讲科学,也不讲道理的时代,一切以数据说话,弄得人心涣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将中医药定位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精辟概括了中医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激发中医“五大资源”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是中医全面发展的热点。只有站在这五大资源的高度看问题,才能读懂习近平主席的:“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科学论断,为一带一路打开了世界之窗。

作者简介:李穆幼从师外祖父巫书林学医,先后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张仲景国医大学。现任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农村与社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岳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多篇,编著出版科普和学术专著10多部。先后多次赴东南亚、澳洲等多国进行学术交流。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归经: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中药学: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地道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炒炭: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 药物偏性:中药中广义的“毒”即为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又有毒性,对人体产生危害,关键在如何应用。 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十八反: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解表: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坚阴:是固肾精,平相火的方法。 清热燥湿药:以清热除湿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 清虚热:治疗阴虚内热,清除因为阴虚而出现的热证。 峻下逐水:运用具有峻烈泻水作用的药物组方,以攻逐水饮的治法。 回阳救逆: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 温阳:温通阳气的治法。 引火归元: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 温肺化饮:即温肺散寒化痰饮之义。 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炒二芽:即麦芽、谷芽。 破血:指的就是这类药物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够破血逐瘀,消徵散积,主治淤血时间长、程度重的徵瘕积聚。 瘀血: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潜阳:收敛虚阳,为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截疟:止或治疟疾的意思。 利水通淋:指一种治法。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 破气:即用较峻烈的理气药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 血中气药:指能活血兼行气,常用于治气滞血淤证的中药。 1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要点

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 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1), 1269-127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1335088.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1335088.html,/10.12677/ap.2017.711158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ncept,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Basis Hui Ku, Huiying Shi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Oct. 26th, 2017; accepted: Nov. 15th, 2017; published: Nov. 21st, 2017 Abstract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vers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t fields.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After systematical exploring and discuss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structu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meaning, internal structure confu-sion and single measure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aticness, traceability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tructure, Theoretical Basis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库慧,史慧颖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1日 摘要 基本心理需要在国内外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遍及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但是需要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在概念界定、需要结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基本心理需要的观点和研究进行阐述之后,发现其中存在涵义不清、内部结构混乱以及测量单一等问题。因此从系统性、追踪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提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 一、面容表情 形容消瘦: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红。 唇焦口燥:唇干燥呈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面赤潮热: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倦,浑身无力、少气懒言。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表情淡漠:表情迟钝,少言懒语,呈无欲貌。 面色苍白:面色淡而带青,失去红火荣润之感。 面色晦暗: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现为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张: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如角弓状。 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手足躁动(扰):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憹: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的感觉。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安叫“躁”。 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如二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称“撮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二眼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意识模糊: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 目合口张:指两目闭合,口唇张开的现象,常见于昏迷脱证。 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张开的现象。 嗜睡:指病人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至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态。 昏迷不醒: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闭目呻吟: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况下,闭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精神萎靡:精神萎软,疲乏无力,懒于言行。 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2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名词解释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

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25.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

中药术语解释中医入门基础

中药功效术语简释 按本书之药物分类,将有关功效术语作简要解释。有些功效涉及几类药物,置干此功效较为多见的类别中。 术语均以粗黑体标出以醒目。排列次序:以本类主要功效在前,相关功效次之,其他功效在后。 1.解表类 解表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又称发散、发表、发汗、发汗解表。多具辛味, 又称辛散。代表药为麻黄、薄荷。 发散风寒发散风寒表邪,用于风寒表证。又称解表散寒。多味辛、性温, 又称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表邪,用于风热表证。又称解表清热。多味辛,性偏寒凉,又称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旁子。 祛风解表祛除风邪,解除表证,用于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或称疏风、疏表、疏风解表。药如荆芥、防风。 发散风湿发散风湿表邪,用于风湿表证、风寒夹湿之表证或风寒湿痹初起。 或称祛风胜湿。药如羌活、藁本。 解肌解除肌簇之邪,发汗力缓和,用于表证有汗。药如桂枝、葛根。 透疹透发皮疹,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透而不畅。药如荆芥、薄荷。 清头目清解肝经风热,用于风热上扰头目所致发热头痛、目赤肿痛。药如 蔓荆子、薄荷。祛风明目专指用于风热目赤肿瘤、羞明流泪,如桑叶、菊花。 通窍宣通鼻窍,用于鼻渊,或风寒表证鼻塞流涕。药如辛夷、白芷。 通阳温通阳气以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内停咳喘或胸痹。又称通阳化饮。药如桂枝、麓白。

升阳提举下陷之中焦阳气使之上升,用于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或称升阳举陷、升举中气、升提中气。药如柴胡、升麻、葛根、黄英。 和解调和少阳经半表半里之邪正交争,以解除寒热往来之证。又称和解少阳、和解退热。药如柴胡、黄苓。 解鱼蟹毒解除鱼、蟹的“毒性”,主要指预防或减轻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药如紫苏、生姜。 2.清热类 清热清解热邪,用于热证,或解除发热症状。药如石膏、黄苓。 泻火清泄火邪,用于火热亢盛之证。药如石膏、山梔。又称清热泻火、清火。泻火属清热功效范畴,但比一般清热作用要强,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大热之证或脏腑火热之证。前者又称清气分热,药如石膏、知母;后者又称清脏腑热,详见下述各条。 清心火清泄心经火热,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之热淋涩痛,热入心营之壮热神昏等证。药如黄连、山梔。 清肝火清泄肝经火热,用于肝火亢盛之头痛目赤,肝经热盛之胁痛口苦或黄疸,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黄赤、阴痒阴肿。又称凉肝、泻肝。药如真枯草、龙胆草。清肝明目为通过清泄肝火而达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肝热目赤肿痛,药如夏枯草、决明子。部分清肝明目、祛风明目药可用于目生翳障,有明目退翳功效,如蝉衣、谷精草。 清肺火清解肺经火热,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又称泻肺火、清肺止咳。药如黄苓、桑白皮。 清胃火清泄胃经火热,用于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热入气分之壮热烦渴,或胃火上炎之头痛、牙痛、牙宣、口臭,或胃热呕啰、吐血。药如石膏、黄连。后者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 一、面容表情 形容消瘦: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红。 唇焦口燥:唇干燥成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面赤潮红: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惫,浑身无力,少气懒言。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面色苍白:面色淡而带青。失去红活容润之感。 面色晦暗: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情为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成角弓状。 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手足躁动: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烦: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的感觉。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 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 如二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称“撮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二眼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意识模糊: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 目合口:指两目闭合,口唇开的现象,常见于昏迷脱症。 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开的现象。 嗜睡:指病人在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态。 昏迷不醒: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闭目呻吟: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况下,闭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精神萎靡:精神痿软,疲乏无力,懒于言行。 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 手撒尿遗: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便自遗。 口吐涎沫: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 辗转不安: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的一种的一种状态。 谵妄: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神不守舍:指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神志失常及精神昏乱。表现为无神、失眠、惊悸、不安,甚至谵妄。 三、寒热 发热恶寒:发热怕冷。 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寒热往来;发热与发冷交替。 形寒肢冷:畏寒,手脚发冷。 四肢厥冷:四肢冰冷。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中医学名词解释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补法:以具有补养气、血、阴、阳等作用的药物,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 补气药:凡具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补血药:凡具补血功效,以补益血液为主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补益药:凡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的表现。包括午后潮热、日晡潮热等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属阴虚内热 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夺血者无汗: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失血的病人,其血耗津伤,汗源不足,不宜使用发汗以再耗其血的方法 呃逆:气逆于上,自咽喉出,其声呃呃,不能自主,俗称“打呃” 恶寒: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采取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仍不能缓解的表现 反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意思 肝脾不调证: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胸胁涨满窜痛、纳呆、腹痛肠鸣、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证候。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肝气郁滞:肝失疏泄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纳呆腹胀,精神抑郁,或月经不调等,治以疏肝理气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称~ 攻下药:味苦性寒,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及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称为攻下药,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火热上炎之里实热证 孤腑:是指三焦。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以匹配 固崩止带药:凡具有固崩止带功效,以固崩止带为主要作用,治疗崩漏带下的药物称为固崩止带药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寒下:以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治疗里热积滞实证的方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汗为心之液: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汗血同源” 化湿燥湿药:凡具化湿运脾功效,以化湿燥湿、强健脾胃为主要作用,治疗湿阻中焦的药物化痰止咳平喘:以具有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治疗咳嗽、哮喘的方法 缓则治其本: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如肺痨咳嗽、热病伤阴等证,虽见有其标证,如咳嗽等,亦应针对其肺肾阴虚之本来加以治疗 回阳救逆:以回阳救逆的药物,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方法。 活血祛瘀: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治疗各种瘀血阻滞病证的方法,如经闭、痛经、肿瘤、中风、外伤瘀痛等。

常用中医术语

常用中医术语 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昏不识人时清时迷神志清晰手撒遗尿口噤不言目含口张突然昏仆头晕儿鸣时昏时醒神志呆痴少寐多梦言语不利倦怠神疲头晕气短心烦口渴神疲懒言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口眼歪斜不省人事角弓反张神疲乏力五心烦热情绪抑郁心悸健忘急躁易怒四肢厥冷发里有泽毛发憔悴发落稀疏面色素紫颜面潮红身目俱黄头痛身楚面赤身热面色苍白颜面浮肿口唇无华口干口苦口唇青紫口干鼻燥口角流涎暧气呃逆鼻翼煽动鼻流清涕鼻流浊涕鼻塞流涕目光有神手撒鼻鼾白睛发黄两眼上翻口气酸臭喷嚏频作口苦目赤面黄晦滞气怯声低语言清晰少言懒语语无伦次言语蹇涩声音嘶哑手足麻木气粗声咼气粗鼻扇咳痰不爽胸闷气短胸闷心烦张口抬肩咳逆倚息呼吸急迫咳痰不爽牙关紧闭喉中哮鸣呼吸微弱咳逆喘促咳喘气短胸肋满痛胸闷轻咳干咳呃逆咳声重浊痰黄粘稠

痰白清稀咳而痰多胃脘胀痛胃脘隐痛 脘痞纳少腹痛肠鸣脘胀纳呆腹痛嗳气 泛酸恶心纳少纳呆肛门灼热腹痛欲便 大便干结大便暗红小便清长大便短赤 小便频急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短赤 小便灼痛尿血鲜红尿频不爽淋漓不尽 身目黄染寒热往来步履不利热时不寒 发热恶寒手足心热身热不扬四肢浮肿 皮薄光亮面白肢冷体倦食少恶心呕吐 精神困顿恶风自汗肢体溃烂气滞血瘀 喜凉怕热浸润蔓延溃破腐烂麻木冷痛 一般术语 一、症状描述: 1 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时冷时热,交替发作) 2 但热不寒 3 但寒不热 4 出汗:自汗(动则汗出者)、汗出如油、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汉止)5消谷善饥或多食易饥(食欲亢进) 6 纳差或纳呆(食欲减退) 7 二便:小便清长、短黄、红赤、频数大便稀溏、里急后重及努责、大便秘结 二、体征描述: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这种认识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3. 辩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4. 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 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 8.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0. 神:(广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 —、面容表情 形容消瘦: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红。 唇焦口燥:唇干燥成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面赤潮红: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惫,浑身无力,少气懒言。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面色苍白:面色淡而带青。失去红活容润之感。 面色晦暗: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情为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张: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成角弓状。 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手足躁动: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烦: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的感觉。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 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 如二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称“撮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二眼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意识模糊: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

目合口张:指两目闭合,口唇张开的现象,常见于昏迷脱症。

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张开的现象。 嗜睡:指病人在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 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 昏迷不 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醒: 闭目呻 病人在咼热或剧痛情况下,闭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吟: 精神萎靡: 精神痿软,疲之无力,懒于言仃。 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 手撒尿遗: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便自遗。 口吐涎 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 沫: 辗转不安: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的一种的一种状态。 谵妄: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神不守舍: 指思想分冃攵、注意力不集中或神志失常及精神昏乱。表现为无神、失 眠、惊悸、不安,甚至谵妄。 、寒热 发热恶寒:发热怕冷。 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寒热往来;发热与发冷交替。 形寒肢冷:畏寒,手脚发冷。 四肢厥冷:四肢冰冷。 手足心热:指手心,足心热,多为阴虚生内热。 手足不温:手足扪之较凉。 恶寒潮热:发热、怕冷,如潮水般有定时。 寒战鼓傈:冷的发抖。 烦热:发热的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

常用中药术语

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三岔具3个侧枝马鹿茸。4个侧枝的称四岔。 三叉茸指梅花鹿角具2个侧枝者。 大挺指二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干部分。 单门指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吃青角指鹿角自然脱落于山地,被青草所覆盖,受风雨潮湿的摧残、浸腐的角。 出枪老茸指白鹿茸中的一种老茸,上端毛脱落,显出骨尖如枪矛。 莲花指马鹿茸体的侧枝有2个分枝,称莲花。 苦瓜楞指三伏季节产的一种鹿茸(白鹿),表面形成楞状突起。 虎牙指砍茸脑骨后端的一对弧形骨,习称虎牙。 虎口①指鹿茸大挺与楣枝相交的结合处,称虎口;②指二杠茸的分叉部位。 骨豆指鹿茸茸体基部突出的形同豆粒大小的突起 骨钉指三伏季节采的一种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质突起,呈钉状称骨钉。 楣枝指鹿茸茸体下部分出的小枝,习称楣枝。 马牙芦指山参根茎脱落后留下的茎痕边不齐,中心凹陷,形如马牙,称马牙芦。 马牙贝指川母中炉贝的鳞茎呈长圆锥形,状似马牙,故称马牙贝。 马尾指白薇等中药根茎下部的簇生细长须根,因弯曲紧抱状似尾形而称马尾。 马头蛇尾瓦楞身言海马头似马头全身有似瓦楞的节纹,尾部细向内卷曲似蛇尾的特征。 开口子指青贝药材外层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不抱合,俗称开口子。 天丁为皂角刺的别名。指皂荚上的棘刺。 云头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芽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称云头或因形同如意,又称如意头。 云锦花纹又称云纹。指何首乌的块根横切面皮层中由多个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 五花层指矿物药材信石中以红、黄、白、褐等色相间夹杂而成的花纹。 五影纹指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质嫩的透视有血丝或呈紫黑色、无裂纹, 水波纹羚角除尖端部分外的10~ 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 牛奶头指覆盆子的聚合果呈圆锥形或球形,因状如牛奶头而得名。 乌药珠乌药药材呈纺锤形,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者,俗称乌药珠。乌鸦头指草乌块根干燥后枯瘦有棱,一端渐尖形似乌鸦头喙,俗称乌鸦头。 乌金衣牛黄药材中有时外部有一层薄膜,呈黑色光亮者,称乌金衣。 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菱形大斑纹。 术腿白术上部留有一段木质茎,习称“术腿”。 龙头虎口指蕲蛇头部呈三角状而扁平,吻端呈“翘鼻头”口较宽大习称“龙头虎口”。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有自母体脱落后圆形疤痕,称凹肚脐或肚脐眼。 田鸡头指黄连根茎条短多岔枝的较次品, 四大怀药指河南产的牛膝、地黄、菊花、山药。 白眉指扁豆种子一端具白色隆起的株柄,形似眉睫而略弯曲。 白颈指地龙生殖时期产生的生殖环带,位于14~16节处,类白色. 皮松肉紧黄芪横断面的皮部疏松,木质部较结实,称“皮松肉紧”。 过桥黄连的根茎有一段节间很长,光滑如茎秆,称“过桥”。 有油条指杭麦冬药材久置或经夏后色渐转红的一种现象。 尖蒂指枳壳药材果皮顶端的花柱残基。 当门子麝香仁野生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称之 吐脂又称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所含B一桉油醇成分析出的结晶。 吐丝特指菟丝子种子药材加热煮沸后种皮破裂,露出黄色细长卷旋状的胚 十大九糠指大黄因个块过大水分不易外泄,受冰冻而内心松散且体轻者,但外表不易看出,故有十大九糠之说 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的麻点,色如朱砂(主要是油室及其分泌物),例如白术、苍术、云木香等合把羚羊角通体如玉,有1O~20个隆起的曲节环绕,光滑自然,手握有舒适感,习称“合把”。 合点种皮上维管束汇合处。 羊肚子指冬虫夏草药材的子实体顶端膨大部分,因微凸似肚状而称羊肚子。 羊角指玄参药材弯曲,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弯曲似羊角状,称羊角或角参。 红小辫指天麻顶端的红棕色干枯残留芽苞,因其较长皱缩似辫状,故称红小辫。 观音座莲指松贝颗粒圆整而均匀,粒粒含芽苞,因置桌面上不倒,形似观音座莲台而得名。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想学好理论力学局必须总结好好总结,学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

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

中医重要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得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得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得关系,根据辨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治疗原则与方法得这种认识与诊断疾病得基本方法、 3。辩证施护:就是按照辨证论治得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就是中医护理得基本特点之一。 4。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得不同得证候给予不同得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对不同得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得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就是症状,也不就是病名,而就是中医学特有得诊断学概念,就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得病理概括。 症:就是指疾病得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病:就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与转归得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得某些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得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得相互对立得两个面、 8。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得运动变化;或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9、五行学说: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得特性及其“相生”“相克"得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与探求宇宙规律得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与资生得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得生长与功能具有制约得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得意思,就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得。13。乘侮:五行中得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得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得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得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得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得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得客观规律得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得一切物质形态得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得脏腑,象指显于外得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得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得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就是内脏得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0。神:(广义)机体得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五脏得主要功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