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化三大碗

新化三大碗

新化三大碗
新化三大碗

新化三大碗

新化三大碗是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传统名吃,根据史书记载起源于南宋末年。记载着梅山人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餐饮文化,是“穇子粑蒸鸡”、“三合汤”、“农夫河鱼”三个菜的统称。制作原料选料于自然山野,绿色环保,制作考究,营养丰富,真正构出一个自然、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的美食佳肴,是无可挑剔的绿色食品。

三合汤

三合汤是梅山传统的地方名菜,在娄底市及周边地区的饭店或夜宵摊上,深受众多人的青睐。品尝三合汤不仅可大饱口舌之福,而且可以领略一下梅山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相传,此汤沿于苗俗,苗人是梅山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日,一老翁云游至横阳山寨,恰遇山民宰杀老牛,围观者甚众。突然,一山民口吐白沫倒地,众人惊骇不已。老翁上前命山民取牛血一碗,牛肉、毛牛肚各一片,加入三个红辣椒,煮沸急饮,患者顿时出汗即醒,神清气爽。当众人欲觅老翁仙踪时,老翁驾祥云消失在苍茫的横阳山岩中。

此方确有除寒祛湿、通经活络之功效。但此传说给三合汤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倒是史书上记载的文字比较客观,令人信服。

据史料记载,南宋景炎2年(1277年)3月,新化张虎起兵抗元,统帅威猛剽悍的梅山骑兵,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一举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但后遭元朝重兵残酷镇压,张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元人为防梅山骑兵东山再起,在梅山地区大肆杀马,杀完马之后杀牛。由此梅山也产生了杀牛的牛市和三合汤独特的名茶。“桥头屠担横陈,尘垢牛粪满地。屠牛村夫,汗流浃背。”这就是新化铎山(今属冷水江市管辖)牛市繁忙兴旺的历史写照。三合汤经过几百年而传到今天。

张虎和他的“战马嘶鸣落日圆”的悲壮形象,虽经700多年岁月风尘的磨砺,已渐渐模糊,但他那如虹的浩气,仍将充溢人们的胸襟。吃起三合汤,人们也会念叨起张虎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新化三合汤”又称“霸王汤”,相传晚清大臣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时,“湘军”士兵因为长期生活在野外、湖区,患风湿病的日见增多,致使士气低落。于是曾国藩用重金聘请名厨,精心调制了一种去风湿病的“三合汤”,作为士兵佐膳的菜肴。曾国藩特意将该汤赐名“霸王汤”。从此,“三合汤”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据当地人介绍:“三合汤”不仅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而且还有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三合汤”选料讲究,制作严格,最好要用水牛牯之牛血,厚实之牛肚及黄牛牯里脊肉为主料。牛肉要横切,牛肚梅山人吃法奇特:呷黑不呷白。调制时要注意火候,牛肚子要能插进筷子,炖好时需加入当地的土特产——山胡椒油。这样,“三合汤”

才具有辣、香之特色和食疗之功效。

一匙三合汤下肚,往往是脑门冒汗,腹内起火,嘴巴收不拢,但稍作回味,便会口中生津,胃口大开,精神爽朗,忍不住又把汤匙伸出去,人戏称,喝三合汤犹如看火爆动作片,新鲜、刺激、来劲。

农夫河鱼

作为新化三大碗之一的农夫河鱼虽然没有三合汤的神奇传说,也没有穇子粑蒸鸡那新化独有的穇子为原料,但也有它的独特风味。农夫河鱼选用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有益脑去头眩强筋骨之功效的鲟鱼为材料,用密制高汤烹制而成,香醇可口,乡土风味浓厚。

穇子粑蒸鸡

穇子是一种杂粮,营养价值很高。内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也是一种粗粮。穇子一般的食用方法是做成粑吃。有句俗话说道;“冒呷过穇子粑不晓得粗细。”意思就是说穇子粑吃起来特别的粗。

老一辈的人一提到到穇子粑应该都知道,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说穇子粑太粗。听说穇子种起来特别的麻烦,种穇子的人后来也就少了,所以穇子到如今也就没有什么地方有了。在我们这一代也就没有几个人知道,更不用说吃过穇子粑咯。

如今穇子在别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堂堂中华大地唯我新化独尊。穇子现在在经过我们的特殊加工后,吃起来已没有了原来粗糙。现在我们做的穇子粑吃起来很柔和,穇子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在新化穇子粑深受大家的喜爱。

穇子粑蒸鸡是新化三大碗中的一道碗。它的选料非常讲究,穇子就不用说了,鸡是选用新化山村自养的土鸡,再经过特殊的做法。穇子粑蒸鸡肉质细嫩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味道也别有一番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