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BC理论

ABC理论

ABC理论
ABC理论

ABC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

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过人对事物的信念(Belief)作用,才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

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被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它的实质就是: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认

识决定了你的反应。“ABC理论”的核心是B,即你的信念,或观念,指人们对一类事物的

共同看法。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恰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

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

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关于态度的abc理论中

A——情感成分(affective)

B——行为成分(behavioral)

C——认知成分(cognitive)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ABC理论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

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

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

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

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

为非理性信念。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

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

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

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

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

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

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第4课 心理调适方法ABC

第4课心理调适方法ABC 【课题】心理调适方法ABC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能够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设计思路】 通过刘淇奇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介绍几种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几种自我调适的方法中,重点讲解认知改变法,并通过几项练习来使学生巩固对这种调节方法的掌握,最终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实际操作性很强,对于整个知识篇来说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认知改变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难点: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使焦虑情 绪不再出现为止。 (2)厌恶疗法:又称惩罚消除法, 即应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如强迫自己洗手者让其想象自己的手被洗得脱皮的可怕情景,渐渐让自己消除不断洗手的习惯。也可用具体的厌恶刺激或动作,如当不良行为出现时,立即用橡皮圈弹击皮肤,起到惩罚作用。 (3)放松疗法:长期的心理紧张如若不调适疏导,则容易导致严重的身心疾病。因此, 要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放松疗法就是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 来缓解紧张情绪, 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常用的放松方法是:肌肉松弛法、深呼吸练习操、音乐放松法、凝神法、意念集中法等。 三、认知疗法 1.给学生们准备两可图,请同学生们欣赏 总结:通过看这些图,使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事实有时候并非就是你看到的或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2.分析一个小故事 一家跨国公司派了两位市场调查员到一个海岛去进行市场可行性的调查。这个岛上的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不久,公司收到两位调查员的报告。A写道:“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因此没有市场前景。”B写道:“此岛上的居民都没有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 通过这个故事请学生们思考: A调查员得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B调查员得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3.通过前面的图片欣赏和对这个故事的分析,引出认知疗法即情绪ABC理论。 相同事件A 不同认知B(观念)不同情绪C 合理想法言积极情绪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 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C代表结果即情绪状态。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看这些图片时学生可能会有争论和惊叹之声,不要限制,让他们自由谈看法 由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 这一部分是重点讲解与学习的部分

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篇一: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理念: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 活动目的: 了解掌握学生现有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寻找和体验身边的快乐,找到快乐的真谛;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形式及准备: 情境游戏、讨论沟通等;多媒体课件、心情地雷、七色花、小红旗、快乐魔瓶、心情雷区、气球、玩具等。 活动过程: 篇二:心理健康课教案 做快乐的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做快乐的自己》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书写快乐、诉说快乐、分享快乐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增强对快乐情绪的体验。 2.进一步学会更多的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 3. 培养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学会在生活中找“乐”,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除烦恼的方法, 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做个快乐的人。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烦恼事的小纸片 3、故事录音 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让学生感觉快乐,以快乐的心态来对待本节课的课题——快乐伴我成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全体起立,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时间3分钟) 今天老师将与我们同学一起上一堂心理健康课——《做快乐的自己》。(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形成共识 (一)快乐一瞬间 (设计理念:通过交流各自快乐的事,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无处不在。)1、 同学们,人生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写自己快乐的事情吧。让快乐伴我们同行!(放轻音乐)(时间3分钟)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2、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让一个人的快乐变成每个人的快乐? 生:预设假设:(1)我考试考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 (2)周末爸妈带我出去旅游 3、 师小结:原来我们同学有这么多的快乐,快乐无处不在。以愉悦的心情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快乐不快乐。 (设计理念:通过讲解一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快乐不快乐的情绪,让学生了解快乐魔棒的神奇力量。) 可是,有一位老爷爷却整天为一件事烦恼,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经历吧。(录音播放《卖伞和晒盐》故事) 老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晒盐的,这天一开晴天,他就担心啊,大儿子的伞怎么卖得出去啊,这天一下雨, 他又着急了,小儿子盐生意糟糕了。所以,他每天都愁眉苦脸,身体也越来越差,这时候他碰上一个智者,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从此,他就天天很开心! 同学们,你们猜猜智者给老爷爷出了什么主意消除烦恼吗? 生预设假设:天晴,小儿子晒盐方便,下雨,大儿子伞生意好,所以她应该天天开心。 师:同学们,原来对于老爷爷来说快乐的秘笈:换位思考,就会得到意外的快乐。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一些像老爷爷一样的事情,瞧,这里有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组合作讨论,心理体验(课件出示)

(完整版)4、心理调适方法ABC电子教案

课题(任务)4:第4课心理调适方法ABC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3 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 2.案例 W ·泰森是个45岁左右的成年人。他患了肺气肿,呼吸时胸部感到不适。因为泰森吸烟很凶,所以病情很快加重。他的医生几次告诉他戒烟,但W ·泰森未能做到。于是医生就把他转介给一位行为疗法专家治疗。W ·泰森不能把烟戒掉,行为疗法专家没将此看成是W ·泰森意志薄弱或一种自毁心理倾向的表现,相反,他认为吸烟的行为是习得的,并且由于几种强化因素而得以维持。 第一,W ·泰森每吸一支烟,他就会从中得到很多直接满足和一些瞬时的快乐。 第二,吸烟使他感到轻松,尤其他是一个容易紧张和焦虑的人。 第三,吸烟使他在打电话时手里有活干。尤其他的职业要求他长时间地待在办公室的桌旁,在电话里和客户们谈话。 经过和W ·泰森的几次讨论之后,行为治疗专家帮助他找到一些方法来对付每种确认的强化因素。 第一,要求泰森每次想吸烟时吃一块冰糖。这可以代替他的吸烟活动并使他感到快乐。 第二,教给泰森几种自我方松的方法。 第三,建议泰森在打电话时随便在纸上乱写乱画来代替吸烟。 3.富兰克林的自我行为疗法 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的品质,曾制作了一个表。表上列举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检查每天执行的情况,看看哪些能够自觉做到,哪些提醒后才做到,哪些没有做到。然后将这个星期的情况与上个星期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如果进步了,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如果退步了,就给自己一个惩罚。 4.如何运用行为治疗法进行自我调适 (1)系统脱敏法:由著名精神病学家沃尔帕创立。系统脱敏法有三个步骤: A .使肌肉松弛。 B .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 C .在肌肉松弛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 直到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使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2)厌恶疗法:又称惩罚消除法, 即应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如强迫自己洗手者让其想象自己的手被洗得脱皮的可怕情景,渐渐 通过W ·泰森的案例和富兰克林的自我行为疗法,使学生们初步了解行为疗法的操作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快乐情绪ABC》教学设计、教案

《情绪ABC》教学设计 【辅导背景】 初中生的情绪丰富而多变,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并且懂得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辅导目标】 1、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加强对情绪的认识 2、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3、认清情绪和信念的关系,明白不良情绪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导致的,学会转变不合理的想法。 4、将课堂所学习的合理情绪疗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辅导重点、难点】 1、学会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并认识到情绪和信念的关系。 2、能够运用ABC 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辅导方法】 认知法、情景法、讨论法、操作法等。 【辅导准备】 1、材料设计并打印:常见的四类基本情绪的相关成语卡片和制作的七彩心情卡片。 2、准备角色扮演短剧,老师设计短句脚本,选出三名同学(或自愿

报名),按老师所提供的脚本进行排练,并在课堂中表演。 3、相关背景音乐的准备及幻灯片中图片的展示。 【辅导过程】 一、集体宣读“心理契约” “我愿意敞开心扉,积极参与。我愿意真诚分享,信任他人。我愿意 充分尊重同学和老师。我绝不会嘲笑、批判他人的分享。” (通过宣读“心理契约”,让学生充分了解课堂中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并强调课堂当中“保守秘密”的原则,让学生大胆的敞开心扉去分 享自己的内心。) 二、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 引导语:同学们,大家喜欢下雨天吗?不同的雨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如果是小雨,你会制造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示?中雨呢?大雨?暴雨?刚才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但有没有一种混乱的感觉?咱们可否 有节奏的来演奏呢?接下来我会说一段话,在话语中会分别出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你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游戏规则: A:小雨:手背敲手背B: 中雨:双手轮拍大腿C: 大雨:用力鼓掌D:暴 雨:使劲跺脚 播放背景音乐,“天空灰蒙蒙的,开始下起了小雨,小雨渐渐的变 成了中雨,中雨又变成了大雨,大雨变成了暴雨,暴雨又变成了大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 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 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二、信念构建 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 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 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 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 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 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 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 高墙上种白菜——高中; 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 和表妹背靠背——总有翻身的时候。 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觉得自己大有希望,于是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赶考,果然不负所望,中探花,如愿归来。

心理调适方法ABC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职业高中电子电器一年级学生 学科:《心理健康》 适用对象:职业高中学生 第四课心理调适方法ABC教学设计 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张玉林 一、教学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中职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举措。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能够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我们可以从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四、教学难点 把改变认知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五、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心灵有约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它也哭。”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

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心态改变,命运也就能随之改变。 ——萨克雷 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 (二)导入新课 了解刘淇奇同学的故事。 问:刘淇奇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由对故事的分析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即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我们可以从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三)心海导航 1、改变行为 人的消极心理状态有可能是环境导致的。 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合理宣泄:即尽情倾诉积郁心中的烦闷和内心矛盾,释放心头的重负,恢复心理平衡。例如:大哭、找人倾诉等。 (2)情绪转移: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例如:音乐陶冶转移法、体育锻炼转移法等。 (3)心理暗示:是通过语言、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 例如:富兰克林的自我行为疗法 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的品质,曾制作了一个表。表上列举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检查每天执行的情况,看看哪些能够自觉做到,哪些提醒后才做到,哪些没有做到。然后将这个星期的情况与上个星期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如果进步了,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如果退步了,就给自己一个惩罚。 2、改变认知 (1)请同学们欣赏双关图,自由地谈谈看法。 为什么同一张图能看到两种不同的事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完整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调适方法ABC》-教案

心理健康科教案(甲)

授课时间2019.9.24 星期一第3节班级2019(1)第1页 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 学习指导 3分钟 10分钟12分钟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学生表情图片,创设教学情境。 喜怒哀惧 (二)设置问题: 1、通过表情图片的观察,推测其情绪色彩? 2、请大家判断上述四种基本情绪哪些属于积极情绪?哪些 属于消极情绪? (三)过渡: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需要掌握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争 做积极、乐观、自信、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四)板书:心理调适方法ABC 二、心理测验 (一)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测验软件”进行情绪 自评量表(SAS)测试; (二)指导学生查看自己的测验结果,让学生从了解自己现 阶段的情绪状态(焦虑)。 三、七嘴八舌:我的心理调适小妙招 (一)鼓励、引导学生分享心理调适妙招 (二)教师归纳: 1、心理分析疗法 ①合理宣泄法(如哭、倾述、运动、日记等) ②自我反省法 ③心理暗示法(展开) 利用学生表情图 片能快速集中学 生课堂注意力,并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意识到 基本情绪中消极 情绪居多,此时学 生肯定好奇自己 的情绪状态,所以 顺理成章地进行 心理测验(SAS) 让学生通过20道 题的自评,了解自 己现在(近一周) 的情绪状态。并指 出短时的情绪波 动属正常现象,关 键是要掌握心理 调适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只是担任组织 者角色。

授课时间2019.9.24 星期一第3节班级2019(1)第4页 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 学习指导 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 静静地聆听着这永恒而美妙的波涛声…… 六、课外拓展 (一)请回忆最近发生的最愤怒的事件经过。要求根据ABC理 论分析诱发事件A、信念B和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 (二)课外阅读:中职生的自我心理调节 http://218.104.173.22/zjc/news /lunwen/liuye.doc 引导学生对本课 教学内容进行巩 固和提升。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程

情绪A B C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 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同样,在我们

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二、信念构建 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 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 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 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 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 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 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 高墙上种白菜——高中; 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 和表妹背靠背——总有翻身的时候。 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觉得自己大有希望,于是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赶考,果然不负所望,中探花,如愿归来。 (过渡语)相同的事件,评价角度(积极、消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结果。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就是说明评价和情绪结果之间的关系的。

ABC 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ABC 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宽容是心理健康的秘诀 杨琼丽(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广东揭阳 522021) 摘要: 本文在介绍ABC理性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 探讨该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笔者认为宽容的人生哲学是形成合理信念的重要因素, 并用典故阐述了用宽容代替3 大类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信念,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摆脱莫名的烦恼对情绪的困扰和无端的自卑对生命的束缚, 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ABC理论心理健康宽容启示 1 艾利斯ABC 理论 ABC理论是关于情绪障碍原因的理论,也是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的基本理论。[1]它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这一理论的要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看法、评价所引起的。[ 2 ]艾利斯借助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的一句名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 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在ABC理性情绪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指诱发性事件和相应信念的作用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最终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了C,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则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根本直接的起因。[ 3 ]如你的诱发事件(A)是演讲比赛得了第三名,你对此事件的评价(内心信念B)是我一定要得第一名,得不到第一是很糟糕的,导致了你的情绪体验(C)是焦虑、痛苦。可见,问题的关键不是第三名这一结果,而是由你对第三名的看法导致的。 ABC理论认为,人的先天倾向中有积极的取向,也有消极的本性,即人有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倾向。正是后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也就是说, 这里有两种信念,理性的、合理的信念(rB)与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iB)。合理的信念导致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反之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合理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一个人的非理性信念导致了错误的、歪曲的和有破坏性的自我评价,情绪障碍就是由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造成的。因此,与其说给人带来不适应的是事情本身,还不如说是对事情的看法。困境总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苦恼和愉快、紧张和轻松、焦虑和安宁等等都是由自己决定的,许多心理困扰都是自我灌输了非逻辑想法或非理性信念的 结果。 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人的思维是

《心理调适方法ABC》说课稿

《心理调适方法ABC》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心理调适方法ABC》。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脉络体系 《心理调适方法ABC》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俞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教材中“知识篇”“第一单元心理健康与我”的第4课。本节课是“知识篇”“第一单元心理健康与我”的最后一课,是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本节课内容就是围绕着大纲中教学内容3.1、3.2的要求展开的具体学习,在本单元是一个承接前面三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总目标中规定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等等。结合本节课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我定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分析心理困扰原因,以及拥有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了解几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 能力目标:能自我分析心理困惑的主要成因,并掌握常用的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等,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自信、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拥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然后说教学重难点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程

情绪A B C心理健康教 育教案课程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情绪ABC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二、信念构建 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 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 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 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 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 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 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 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 高墙上种白菜——高中; 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

心理健康ABC学习资料

三个打渔人的故事 三个打鱼人在潭边打鱼时,突然发现有人从上游被冲进水潭。一个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用人工呼吸等方法予以抢救。这时,他们又见到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挣扎着求救,另一个打鱼人又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又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于是这三个打鱼人便手忙脚乱,难于应付了。 此时,有一个打鱼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离开现场来到上游,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在人们通常游泳时的入水处插上一块木牌以示警告。可是,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入水潭,三个打鱼人还得忙于救人的工作。 后来,一个打鱼人醒悟了,他说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去做另一项工作——教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像他们三个打鱼人那样,那么即使是被冲下深水急流之中也能够独立应付,不至于深陷危机,甚至于付出生命了。 我们从这个个故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如果以此来比喻心理学,那么第一个跳入水中抢救落水者的工作好比“心理治疗”,一项艰巨而充满意义的工作。心理治疗往往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被治疗者”也往往感受着深刻的痛苦和不安。第二步有一个“打鱼者”去上游对人们进劝说,这好比是“心理咨询与辅导”,也是一项充满意义的工作,但一般来说,它只是对“来访者”或接受咨询的人才能发生作用和影响。那么第三步,那位最终醒悟了道理的“打鱼人”,那位立志要去教人“水性”的“打鱼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是“心理教育”了。他找到了“落水者”需要抢救的根本原因---水性不好,并着眼和致力于从教会人们水性这一根本原因来解决问题。 的确,心理教育就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教育”! 小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

心理健康ABC

第一章心理健康ABC 郑州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陈蓉 66993311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 青少年朋友对身体健康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怎样的心理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它主要包括有以下六个方面: 1、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青少年学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2、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适应标准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病态心理一般都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反之,不愿与人接触,离群索居则为不健康的表现。 3、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即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4、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青少年学生,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5、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6、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朋友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需要维护生理上的健康,还要维护心理上的健康,这才是现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青少年学生要想维护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就要学会心理健康的维护,从而排解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全面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走出过去的阴影,

4、心理调适方法ABC电子教案

·专业·心理健康 课题(任务)4:第4课心理调适方法ABC 章节(项目)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本节课时 1 授课班级455 授课教师易诚总计课时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能够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认知改变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学难点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拓展训练、 作业 心理疗法实践 教学反思 (为了使表格美观,请将底边框拉至页面底边处)签批日期:组长签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备注时间心灵有约 师生问候! 口号:健康人生进取人生快乐人生 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 导入新课 一、观看刘淇奇同学的故事 二、刘淇奇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由对故事的分析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即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心海导航 一、心理分析疗法 1.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 2.通过两张冰山的图片来了解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着重了解潜意识。 3.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法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合理宣泄:即尽情倾诉积郁心中的烦闷和内心矛盾,释放心头的重负,恢复心理平衡。例如:大哭、听音乐、倾诉等。 (2)自我反省:即分析潜意识中的矛盾和冲突,领悟到自身的心理病因与症结,消除病因,治愈心理疾病。一个人无论做出多么不符合逻辑,甚至是荒诞可笑的行为,背后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能明白自己这些行为背后潜在的驱动力是什么,就能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自己。 (3)心理暗示:是通过语言、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 二、行为疗法 1.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状,有些则是由错误的学习而形成。行为心情放松,面带微 笑 观看Flash动画 由学生讨论完成 教师讲授 先简单了解心理分 析疗法的理论知识 为了使同学们理解 潜意识、前意识和 意识,展示两张冰 山的图片 着重介绍积极心理 暗示,并使学生学 会用积极心理暗示 来调适心理 简单了解行为疗法 的理论知识 1分钟 4分钟 20分 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