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自我介绍

二、课程安排

1、学时:

24学时

2、平时成绩:三次

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60% +发言30% + 考勤10%

三、本门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专注于将旧的制度和价值系统击垮并摧毁,提出了一整套的战术和战略构想,这部分类似中国古代兵家和纵横家的领域,经过了历史的实践检验,已证明其行之有效。至于其思想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一些理论,如"继续革命理论",不为中国共产党官方认可,毛泽东个人晚年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明确被指为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

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4)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5)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1],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四、课程涉及的主要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5.4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5.4—1949.10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1919.5—192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1927.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8—1937.7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3)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0—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土改) 1949.10—1952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21世纪中叶

五、毛中特12章脉络成像(大家把书翻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Who?

(一)最早: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二)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确立毛泽东为我党的领导人。

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1、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国共合作后,创办了黄埔军校,成立了广东革命政府,组建了革命军队。1925年爆发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全国掀起国民革命高潮。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出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从广东出师北伐。北伐军分三路进军,一路进攻两湖,7月12日占领长沙,10月10日攻克武昌。二路进军江西,11月占领南昌、九江。三路向福建、浙江进军,于12月和次年2月占领闽、浙两省。其后,北伐军继续进军,于1927年3月先后攻占安徽、上海、南京。至此,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正当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积极准备叛变革命,而中国共产党此时还处在幼年阶段,加上党

的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对工农运动进行压制和阻挠。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惨遭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的任务。会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甘肃、陕西等地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几十万工农红军。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工农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但是,1931年后,由于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党中央占了领导地位,他们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他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在“左”倾错误指导下遭到损失,也先后进行长征。

这就是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深入地总结了这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创造性地解决党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从而引导中华民族走上了正确的民主革命之路。

(三)真正提出:毛泽东1938年10月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除汪精卫以外的,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资产阶级。

(四)推进1945.5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实践特色)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时代特色和理论特色)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民族特色)毛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马原当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做事情一起要从实际出发,后来毛泽东概括为“实事求是”。这是我们中国的一句成语概括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

1、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确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

3、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国化建设产生的成果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四、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家庭:

毛泽东先后有三任妻子:杨开慧、贺子珍、江青。

毛泽东与他的老师杨济昌的女儿结婚,杨开慧比毛泽东小八岁,外表文静清秀 ,是位思想新潮,蔑视封建习俗的女性。她在长沙读中学时,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女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行为”,杨开慧反驳,这是女人的自由, 关别人什么事!在那个年代并非每一个女子都敢这样。毛泽东也是苦追了杨开慧几年后才得以修成正果,但是两人即生下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个儿子,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快乐日子。但是 ,毛泽东很快就厌烦了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枯躁的生活。他身体中流淌的那躁动不安的革命血液 ,注定了他不可能过一种平凡人的生活。杨开慧在家里照顾母亲和两个孩子 ,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婚前的浪漫和豪情尽随老人和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做好贤妻良母这一角色,但总免不了对外面轰轰烈烈生活的向往,时有报怨和不满。对毛泽东来说他既需要一个随时陪伴左右的妻子 ,但又不能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孩子。杨开慧不可能满足毛泽东的双重需要。在这个矛盾的现实中,他有了放弃杨开慧 ,摆脱这个家庭的欲望。就在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彻底离开了杨开慧,当时杨开慧正为毛泽东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杨开慧被叛徒出卖而死,在牢里,杨开慧曾被用刑 ,要她自首,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糸,她想到了毛泽东对她说的:“算人间知已吾与汝”,她宁死不屈。她为自己一生曾得到一个像毛泽东这样的知己心满意足。她不惜为毛泽东和他从事的事业去死。十一月十四日她带着一种女人特有的满足,慷慨地走向刑场,那年她年仅二十九岁。她至死都不知道早在二年前她与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没有夫妻关系了 ,一个叫贺子珍的年轻女人已经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女主人。杨开慧把自己的一身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毛泽东。早年让毛泽东通过自己的父亲结识了当时的社会精英集累了政治资本,到死都给足了毛泽东政治面子。

1928年毛泽东认识了永新一枝花贺子珍。一个18岁高中女学生,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跨出杨开慧的家门到毛贺二人结为夫妻其间不足八个月!1937年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延安,贺子珍随毛泽东抵达这里。

在延安,贺子珍看到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深深感到自己知识不够,尤其是革命理论方面太欠缺了,因此急需系统地学习、提高,否则难以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于是,便向毛泽东提出进“抗大”学习的要求。

毛泽东考虑到,“抗大”纪律很严,每天要“三操两课”过军事化集体生活,而贺子珍在长征途中受过重伤,加上因生孩子失血过多,身体尚未康复,所以不同意贺子珍进抗大学习。

而贺子珍性格倔强,学习的愿望迫切。她对毛泽东说,过去辗转战斗在革命根据地,又经过长征,生活那样艰苦,并且是死里逃生,都过来了,难道在“抗大”学习还坚持不下来吗?在贺子珍的强烈要求下,毛泽东便同意了。

贺子珍在“抗大”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不仅同大家一样参加了全部的学习课程,而且每天清晨出操,晚上参加政治活动,住集体宿舍。除星期六外,很少回家。由于生活这样紧张,营养严重不良,加上不适应陕北的恶劣气候,所以

便得了严重的贫血症。有一天,她病情恶化,晕倒在“抗大”厕所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停学回家。

贺子珍在家休养期间,又接连遇到不愉快的事:

一是看到毛泽东经常与美国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以及女翻译吴莉莉跳舞、聊天。因此,产生了许多误会,使贺子珍与毛泽东的感情出现裂痕,关系紧张。

二是贺子珍又一次怀孕,并且经常呕吐。贺子珍生孩子生怕了,想同毛泽东分开一段时间,减轻一下身体的负担。

除此,贺子珍身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来,经常疼痛难忍。于是,便想动手术取出弹片,而延安动不了取弹片的手术。因此,她决定去西安,从那里转赴上海治病,同时做人工流产。

对贺子珍这种打算,毛泽东起初没有同意,贺子珍再三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同意了。

就这样,贺子珍于1937年10月离延安到西安。

贺子珍到西安后,上海沦陷被日本占领,去上海已不可能,她只得留在西安暂住。毛泽东得知这种情况,托人捎去一封信,苦苦相劝,希望她回延安,等以后有机会再出去治病。

而贺子珍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回延安,仍住在西安。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康生、陈云等从莫斯科坐飞机经新疆、兰州、西安去延安,使贺子珍受到启发。她想:上海去不成,为什么不可以到苏联去呢?到苏联,既可治病,又可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于是,便从西安坐汽车到兰州。

贺子珍到兰州后,中共驻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曾劝说贺子珍回延安,不要去苏联。但贺子珍不听劝说,坚持要走,贺子珍在兰州期间,毛泽东也曾托人带口信给贺子珍,还发去电报,劝她回延安。贺子珍个性倔强,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这样,从兰州乘飞机飞往莫斯科。在苏联精神病院病死。

1938年江青与毛泽东结婚。江青原名李云鹤。后改艺名蓝苹做演员,感情史相当丰富。1937年到延安,江青与毛泽东是怎么认识的?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是在戏院认识的,有人说毛泽东讲课时,江青总是坐在第一排并积极向毛泽东请教问题而引起了毛的注意。她和毛泽东共同取名:江青,意思是绿色的水、清澈的江。江青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央委员会就毛泽东和江青的问题争论了很久。毛泽东本人却毫不动摇。他甚至威胁说:不让我娶江青,我就回老家当农民。最后,党默许了,但是有一个条件:江青必须保持家庭妇女的身份,不得在公众事务中担任任何角色。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勾结林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最严重的损失。 1976年,在毛泽东病逝后不久即遭囚禁,最后在北京保外就医自杀身亡。

(一)形成

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基本形成、达到成熟、继续发展

(1)萌芽阶段(1927、7以前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相结合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发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发表

理论成果:

第一,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第二,开始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

第三,初步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基本形成阶段(1927、7-1935、1)

代表作: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初步形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标志党的建设理论开始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标志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提出)

理论成果:

第一,初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第二,提出了正确的党的建设的原则;

第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四,提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军事战略战术思想;

第五,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3)达到成熟阶段(1935、1-1945.8)

代表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概括了三大法宝、系统阐述了党建理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阐述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指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目标)

理论成果:

第一,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

第二,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

第三,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

第四,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五,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理论;

第六,提出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继续发展阶段(1945.8—1956 )

代表作:

《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理论成果: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

(1)错误的估计了当时中国的国内的主要矛盾,使政治斗争扩大到全国造成了十年文革,错过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经济建设上犯主观违心,导致大跃进;(3)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单纯最求高纯度的公有水平,发起人民公社运动

这就需要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区分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整个共产党在抗战革命以及建国初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摸索总结出来的结晶,其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主要最重大的贡献,但是还是包含了其他一些共产党员的的智慧精华。

而毛泽东晚年所犯下的错误是毛泽东同志在带领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上,难免总有定下的不适合中国初级阶段国庆的一系列政策。而正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不适应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后,才有了邓小平总书记后来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新道路。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毛泽东思想,将我党在抗战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理上的理论结晶传承下来,并结合新时期的中国国情,发展毛泽东思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将一直发展下去。

1、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到989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我们叫“邓小平理论”。

2、1989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一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中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依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延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从哲学角度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此后毛泽东还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足球是宝)(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

事实就是(核心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8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8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D)。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在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C )。 A、本质上属于一种自然交往 B、只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自由地进行 C、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 D、只有性关系交往、血缘关系交往 3、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 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4、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看他职务大小 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 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 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 5、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C )。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 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的价值(CDE)。 A、只看对社会的索取多少 B、只看对社会的奉献多少 C、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是享受和奉献的统一 E、是消耗和创造的统一 2、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形态发展的典型,其表现有( ABCDE )。 A、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最早、延续的时间最长 B、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 C、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高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D、中国地主上地所有制自秦汉以来始终居主导地位 E、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较西方封建政治制度发达 3、人的价值的实现( BE )。 A、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 B、唯一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C、是通过人的“自我设计” D、是与自身主观条件无关的 E、最终取决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DE)。 A、人的发展最理想的境界 B、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必须指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每个国家都有其国情,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性质决定的。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背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在透视这段早期传播史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将得到有益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看:它突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先进文化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强调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高度,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或者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团、期刊纷纷出现,形成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A )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2、商品是:( D ) A.一切物品 B.一切有用的物品 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价值和价格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6、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 D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7、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生产商品的:( C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8、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生产商品的:( D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9、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D ) A.脑力劳动 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体力劳动 D.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

11、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B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7、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D ) A.货币量 B.使用价值的量 C.商品的有用程度 D.生产商品的劳动量 18、商品价值量是由:( D )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9、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D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09行管一班20090105147朱正强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以德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为现实背景而逐步形成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苦苦寻求救国救亡的中国送来了春风。春风吹过,顿时混乱的中华大地开起了无数朵马克思主义鲜花。革命先烈在热烈的讨论中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救中国于水火的良药。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原文翻译吗?是列宁等人的发展吗?我认为他们既是又不是。因为在德国,在俄国它就是。它们是实践的产物,是实践中得来的总结,是真实可靠能够解决问题的。但在中国后续它们就不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人民头上压着的不仅仅是帝国的侵略,瓜分,还有封建主义的强力剥削。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中国送来的不是本本,框框,我们要的也不是那些。它给我们送来的是一条探索救亡的途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那是因为这是在中国,是在20世纪,不是在德国,不是19世纪。一种理论的产生如果不经继续的发展,它就死亡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让它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历史发展了,条件变了,已有的理论虽是对的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斗争的要求。工人阶级在中国的力量实在太小,中国有的更多的是农民。但历史证明农民阶级是无法承担起创建革命的历史责任的。以工人领导的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些从实际出发的

理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证实是对的。这虽然于马克思的论述不同,与俄国革命不同,却不违背本意。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救中国。 革命时期一去不复返了。有些国家开始指责中国是虚假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说我们事实上没有消灭阶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实质的不理解。解放生产力,努力发展生产力,最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贫困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知道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发展生产力。我们中国也是这么做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固守马克思经典的著作,我们只有贫困,我们也终将背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选择与中国发展的必然。西方学者永远也无法准确预测中国,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于用西方的思维来看待东方的发展,一次次的而失败的预测,打破了他们模型的套用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从中汲取其本质的东西。我们找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按此思想我们努力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下来。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更为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发展的不二法门。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道路,我们才能最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自我介绍 二、课程安排 1、学时: 24学时 2、平时成绩:三次 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60% +发言30% + 考勤10% 三、本门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专注于将旧的制度和价值系统击垮并摧毁,提出了一整套的战术和战略构想,这部分类似中国古代兵家和纵横家的领域,经过了历史的实践检验,已证明其行之有效。至于其思想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一些理论,如"继续革命理论",不为中国共产党官方认可,毛泽东个人晚年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明确被指为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首先我们说说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阐述自一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国内因素一随着一战的结束,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 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古代中国人就有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相似之处如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活富足安定而言又有相似之处。 国际原因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 国内因素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即有利的“世界大气候”。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先进分子眼中黯然失色,使他们把眼光投向苏俄,投向马克思主义。 其三,世界工人运动的澎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因素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马上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 由上所述可见自一战以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成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其他国际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是第二位的,它们要通过中国国内的条件才能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得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是什么?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0.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1.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3.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思想?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6.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17.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得灵魂? (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 18.改造总路线的主体? (“一化三改”,“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19.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及其性质?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pdf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 1分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 1分 A.有神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 1分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 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 1分 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 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 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 1分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1分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

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 1分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8.“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上,死了。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 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d ) 1分 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 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 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 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 9.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2.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B.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4.商品的二因素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生产和消费 D.使用价值和价值 5.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6.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7.“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A.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B.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C.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D.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劳动产品 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专业:土木工程4班姓名:黄亦书学号:1215104019 选段中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与辜鸿铭对关于学习哪个国家的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可见当时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知识分子乃至于全民当中是多么严酷。此时陈独秀,李大钊提出了列宁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为俄国广大人民取得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这是庶民的胜利,代表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胜利。而中国正是一个以工人,农民无产阶级者为主的国家,也正是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才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更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这种理论思想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们坚定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顺利解决革命的一切问题,毕竟中国的国情和俄国的不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还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并未就此问题形成深刻的、完整的认识,这也使中国共产党遭遇了一段时间的困顿,1931年,党内出现“左”倾路线,盲目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生帮硬套,完全模仿苏联革命的进程,不顾实际情况,致使中国革命严重受挫,几乎陷入绝境,也正是认识到这种错误,使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性和严重性。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开始总结革命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此后,在不断的实践和论证中,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理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联系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铲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材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在模块Ⅰ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并展开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等收集相关的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认真准备辩论会材料,分析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问题。 3.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查找本课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并收集相关史料,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作为一名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会崇拜谁呢? 学生的选择很多(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列宁等等) (1)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相关视频资料; (2)利用多媒体放映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录》)师: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选择我们就去寻找马克思和他的主义在中国的足迹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问题出自于第一章的引言。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答案:B 解析: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产物,不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不科学的世界观;也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哲学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C )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注意区分的几种不同划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一元论论和二元论对立;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思维和存在是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韦燕指导老师:徐朝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在模块Ⅰ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并展开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等收集相关的史料。 2.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认真准备辩论会材料,分析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问题。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作为一名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会崇拜谁呢? 学生的选择很多(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列宁等等) 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相关视频资料; 师: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去寻找马克思和他的主义在中国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 1、条件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传入中国的?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师: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过的内容,谈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答: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P27) 2、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P29) 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P30) 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0) 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 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 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P33) 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 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 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43)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 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 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9、什么是质、量、度?(P46) 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P46) 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6—47) 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P47)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 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 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 1、规律及其特点。(P54)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P55)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P56—57) 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 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 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P59)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四章

(黑字为已划重点;蓝字为未划补充内容;红字为重中之重) 第四章 (P160第一节)考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注意) (P161第2段第1行)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P161第2段第2行)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P162第2段第1行)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P162第2段第3行)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P162第2段第8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162第2段倒数第7行)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P162第2段倒数第3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P163第1段第1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P163第2段倒数第6行)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P163第2段第1行)商品是劳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63第2段第4行)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P163第2段倒数第3行)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

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P164第1段第5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164第2段第4行)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P165最后一段第1行)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P165最后一段第4行)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P165最后一段倒数第2行)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66第2段第1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 (P166第2段第9行)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P166最后一行)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P167第1行)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P167第1段第1行);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167第2段第1行);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11年不仅是苏联解体的二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建党九十周。中国经过了90年得发展,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国,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理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真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以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为目标。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理论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实践、文化想结合,使其具有中国元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提出追溯到党的建设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他曾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但是由于当时当处于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深刻完善认识,所以此理论的提出推后了。其实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崭新的知道思想,并不意味着按部就班的应用就可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对于当时不一穷二白的中国,必须认清自己的现状,所在经过很长的时期后,1938年毛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的环境中去,而不是

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名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名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当亟待了解并亟待待续解决的问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建设基本完善以来不变的知道思想,而指导思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当时的国情为基础总结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贯穿中国指导路线的一条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应用。 在两次国内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中,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从实践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理论,但这一时期也犯过左倾错误。但是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应用上,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政治思想理论等。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也是我党长期实践的宝贵经验。 建国后的马克思中国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