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所具有的能量就越低

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则可以判断()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一样稳定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无法判断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①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如、、,因为不同所具有的也不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大小关系为。若在溶液中的反应,溶液中的溶质用表示。

②要注明ΔH的,代表吸热,代表放热,注意不能省略,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H的单位总是,但△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成比例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不表示,因而计量数可以是,也可是。

④要注明,不注明的指时的数据。

三、常见题型

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例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放热2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常温常压下,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4(g)+2O2(g=CO2(g)+2H2O(g) ΔH= -890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kJ/mol

C、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kJ/mol

D、1/2CH4(g)+ O2(g=1/2CO2(g)+H2O(l) ΔH= -445kJ/mol

例3(08上海卷—17)已知:

H2(g)+F2(g)=2HF(g); △H =?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②比较大小

【例4】(06·江苏)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1 >△H2的是(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2S(s)+O2(g)===2SO2(g);△H1 2S(g)+O2(g)===2SO2(g);△H2

③H2(g)+1/2O2(g)===H2O(l);△H1 2H2(g)+O2(g)===2H2O(l);△H2

④CaCO3(s)= CaO(s)+CO2(g);△H1 CaO(s)+H2O(l) =Ca(OH)2(s);△H2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练一练】

1.(2007全国高考上海卷14 )已知:

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2、已知(1)H2( g )+1/2O2 ( g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H2( g )+1/2O2 ( g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b>d>0

C、2a=b< 0

D、2c=d>0

【课后巩固练习】

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量D.物质的质量2.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反应的是…………………………………………………()A.H+H→H2B.H+Cl→HCl C.I2→I+I D.S+O2→SO2 3.1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2(g)+ O 2(g) = 2H2O (1),?H = —142.9kJ·molˉl

B.2H2(g)+ O 2(g) = 2H2O (1),?H = —571.6kJ·molˉl

C.2H2+O2= 2H2O,?H = —571.6l kJ·molˉl

D.H2(g)+1/2O 2(g) = H2O (1),?H = +285.8kJ·molˉ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5.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热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C(g)+H2O (g)=CO(g)+H2(g),?H= +131.5 kJ·molˉl

②1/2H2(g)+1/2 C12(g)=HCl(g),?H= —92.3 kJ·molˉl

③H2(g)+ 1/2O2(g)=H2O (1),?H= —241.8 kJ·molˉl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Ba(OH)2·8H20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8.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9.已知白磷和P 4O 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ol -1):

?写出反应P 4(白磷)+3O 2= P 4O 6的热化学方程式

? 五氧化二磷分子式是P 2O 5,但是结构式就是P 4O 10,如

图所示。对比P 2O 5与P 4O 6的结构式,写出

P 4(白磷)+5O 2= P 4O 10的热化学方程式。

?P s O g P O s ()()(),红磷+=54

142410,△H =—738.5 kJ ·mol -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状况下,

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填―高‖或―低‖)。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反应热的测量

【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p6的实验,了解其实验原理和步骤

【思考】观察量热计的构造,根据什么数据来获得反应热?

1.实验步骤:

(1)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

度,(注意要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思考1】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P 2O 5

(2)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录。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

【思考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表格。

【思考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4)假设溶液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相等,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忽略量热计的比热,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可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思考4】)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请预测其反应热是否相同,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2.中和热在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都是kJ·mol-1

【概念辨析】若将1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稀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讨论】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二、盖斯定律

1、概念: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的。

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和反应的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关

例1:已知: C(s)+O2(g) =CO2(g) △H1 = -393.5 kJ/mol

CO(g)+1/2O2(g) =CO2(g) △H2 = -283.0kJ/mol

求:C(s)+1/2O2(g) =CO(g) 的△H3 =

【练一练】1.已知:H2(g)+1/2 O2(g) =H2O(g) ; △H1 = -241.8kJ/mol

H2(g)+ 1/2 O2(g) =H2O(l) ; △H2 = -285.8kJ/mol

H2O(l) = H2O(g) ; △H3 =44.0kJ/mol

则△H1、△H2、△H3的关系。

2.已知:金刚石、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

C(s,金刚石)+O2(g) =CO2(g) △H = -395.4 kJ/mol

C(s,石墨)+O2(g) =CO2(g) △H = -393.5 kJ/mol

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热△H=,

两物质中较为稳定。

三、能源的充分利用

1.能源(1)传统能源

(2)新能源

2.能源又可以分为能源和能源。

3.标准燃烧热:在101KPa时, mol物质燃烧的反应热

4、热值: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

物质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2(g), 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CO2(g),硫元素转化SO2(g)

例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H=-483.6kJ/mol

H2O(l)==H2O(g) △H=+44kJ/mol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

氢气热值

【课后巩固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 + O

2(g) = 2CO

2

(g);△H =-566 kJ·molˉl

CH

4(g) + 2O

2

(g) = CO

2

(g) + 2H

2

O(l);△H =-890 kJ·molˉl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2.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H1=Q1 kJ·molˉ1

C2H5OH(g)=C2H5OH(l);△H2=Q2kJ·molˉ1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ˉ1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Q1+Q2+Q3 B.0.5(Q1+Q2+Q3)

C.0.5Q1-1.5Q2+0.5Q3 D.1.5Q1-0.5Q2+0.5Q3

3.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molˉ1,当它氧化生成1 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 (g) + 1/2O2(g) = H2O (l);△H = -285.8 kJ·molˉ1

CO(g) + 1/2O2(g) = CO2(g);△H = -283 kJ·molˉ1

C8H18 (l) + 25/2O2(g) = 8CO2(g) + 9H2O (l);△H = -5518 kJ·molˉ1

CH4 (g) + 2O2(g) = CO2(g) + 2H2O (l);△H = -890.3 kJ·molˉ1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 (g) B.CO(g) C.C8H18 (l) D.CH4 (g)

5.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H= -2800.6 kJ·molˉ1

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热量,则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的质量为……………()A.806g B.1000g C.1250g D.1500g

6.已知H2(g)+1/2O2(g)=H2O(l);△H= -285.8 kJ·molˉ1

CO(g)+1/2O2(g)=CO2 (g);△H= -282.9 kJ·molˉ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1∶2 C.1∶1 D.2∶3 7.已知KOH(aq) + HNO3(aq) = KNO3(aq) + H2O(l) △H=-57.3 kJ·molˉ1,则0.1mol·Lˉ1H2SO4500mL与足量稀NaOH中和放出的热量是……………………()A.57.3kJ B.5.73kJ C.28.65kJ D.2.865kJ 8.(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反应热)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

Sn(s、白);?H3=+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③Sn(s、灰)>13.2℃

<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9.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固体和水,常温下1g甲硅烷自燃放出的热量为44.6kJ,则甲硅烷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0.由N2和H2合成1molNH3时可放出46.2 kJ·molˉl的热量。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ˉl,试计算N—H键的键能是kJ/mol。

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1.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

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来

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

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2.((05年湖南十校联考)4分)(1)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发射卫星用肼(即N2H4)的气体为原料,以NO2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转化

【学习目标】

1.尝试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了解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

2.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的方程式。

3.知道常见的化学电源

4.了解电解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解反应式及电池反应式

5.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原电池

教材P13——活动与探究:实验1 Zn+ Cu2+=Zn2+ + Cu

请根据你的经验猜想Zn与CuSO4溶液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如何证明

现象:

结论:

【思考1】该反应放出的能量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之外,还可以转化为什么能量?

1、原电池: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练一练】

电极反应式:

负极(电极):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2.原电池中的基本关系负极

(1)电极

正极

(2)电路:(电子、离子移动向)

电子由极流向极阳离子向极移动

外电路内电路

电流由极流向极阴离子向极移动

负极:电子、反应

(3)电极反应式

正极:电子、反应

总反应式: 两极

练习1: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2)

(3)(4)

教材P13——活动与探究(实验2)

现象

结论:

负极(Zn电极)正极(Cu电极)

电池反应

【思考2】

①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②此电池的优点?

教材P14——活动与探究

电池反应:

负极:正极:

练习2:书写如下电池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不同的介质不同

的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负极:

正极:

总:

练习3:不同的介质不同的

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

负极:

正极:

总:

二、原电池原理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1.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2)比较反应速率

例2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纯锌和1mol/L 硫酸;B.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粗锌和1mol/L 盐酸;

D.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练习4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

B、A是铜,B是锌,C为稀硫酸

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

练习5.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片为正极

B 正极上有H2产生

C Al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D 当转移0.04 mol e- 时,产生0.01 mol O2

练习6. X、Y、Z、W四种金属片进入稀盐酸中,用导线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练习】

1.某金属与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镁B.铁C.铝D.铜

2.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

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3.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值……………………()A.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4.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联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的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

A.Cu片、Al片B.Al片、Cu片C.Al片、Al片D.Cu片、Cu片

5.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6.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

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

7.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Y>X>Z D.Y>Z>X

8.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 + Cu2+ = Zn2+ + 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9.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ˉ=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ˉ+4OHˉ=AlO2ˉ+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ˉ=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ˉ=Cu2+

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粒:Zn + 2OHˉ— 2eˉ= ZnO + H2O

石墨:O2 + H2 + 2eˉ= 2OHˉ。根据判断,锌片是…()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

1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

..的是…………………………………()A.锌是负极,锌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铁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克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1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外电路中,电流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14.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2Al(s)十2NaOH(aq)+2H2O(1)=2NaAlO2(aq)+3H2(g);△H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1);△H >0

C.CaC2(s)+2H2O(1)→Ca(OH)2(s)+C2H2(g);△H <0

D.FeCl3(aq)十3H2O(1)Fe(OH)3(s)+3HCl(aq);△H >0

15.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16.根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2H2O

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化学电源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化学电池

二次电池

燃料电池

1.一次电池

①银锌钮扣电池

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KOH溶液

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写电极反应式,下同)

负极:

正极: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总反应:

Zn +2MnO2 +2H2O = 2MnOOH +Zn(OH)2

负极:

正极:

⒉.二次电池(铅蓄电池放电原理)

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为:H2SO4

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的充电反应

负极:

正极:

电池反应:

用途:电动自行车、汽车、发电站等都要用到

优点:可重复使用、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

主要缺点: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

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酸性电解质:

负极:正极:

总反应:2H2+O2==2H2O

碱性电解质

负极:正极:

总反应:

【练习】

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

限制。常用的燃料往往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汽油等。请写

出将图中的甲烷燃料电池中

a极的电极反应式

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

二、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

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

3.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

【课后巩固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B.银质奖章久置后表面变暗

C.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D.纯锌与稀H2SO4反应滴入少量的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2.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ˉ1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锌片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②③④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

3.有A、B、C、D四种金属,已知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 ;当A、

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 + 2e—= E,B -2e—=B2+ ,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4.锌和足量的稀HCl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减慢,产生H2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产生H2的量增加

D.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减少

5..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7.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8.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

9.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

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 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g

10.原电池工作时………………………………………………………………………()

A、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子从正极流出

D、负极质量一定减轻

11.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B、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

C、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

D、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

12.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

13.?今有2H2+O2 2H2O反应,构成燃料电池,

KOH

负极通的应是,正极通的应是

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

?若把KOH改为稀H2SO4作电解质,

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

?若把H2改为CH4,用KOH作电解质,

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

14.微型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液为KOH溶液。两极反应:

Zn+4OH--2e=ZnO+H2O+2OH- Ag2O+2H2O+2e=2Ag+2OH-

根据上述变化,负极是,负极附近的溶液pH,正极是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15.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蓄电池的负极是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蓄电池的正极是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蓄电池工作时,其中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4)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今若制得Cl2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16..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

盐混和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阴极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2CO+2CO32- -4e- =4CO2

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是指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3、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的装置。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交流与讨论】教材P18

①通电前,熔融态NaCl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运动情况如何?

②通电后,阴阳离子向哪个方向移动?

③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表面后发生什么反应?

④外电路上电子是如何流动的?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和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把转化为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3.电解池中的基本关系:

阳极:

①电极

阴极:

②闭合回路(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解池内:定向移动到阴极(得电子被还原),定向移动到阳极(失电子被氧化)。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阳极:电子,发生反应

③电极反应式

阴极:电子,发生反应

教材P19——活动与探究

现象:

阴极:

阳极:

结论(写电极反应)

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

总反应

4 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物质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发生得失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Cu2+>H+> Pb2+> ……

阳极:

①为惰性电极(石墨、铂、金)时,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

②为活性电极(如Cu等)时,则阳极材料自身优先放电。

【练一练】:

①书写以石墨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阳极:阴极:

总反应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

阳极:阴极:

总反应

5.常见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类型

(1)电解水型(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①含氧酸(H2SO4)

阴极阳极总

②可溶性强碱(NaOH)

阴极阳极总

③活泼金属含氧酸盐(KNO3)

阴极阳极总

(2)电解电解质型

①无氧酸(HCl)

阴极阳极总

②金属无氧酸盐(CuCl2)

阴极阳极总

(3)放氢气生碱型(活泼金属无氧酸盐NaCl)

阴极阳极总

(4)放氧气生酸型(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CuSO4)

阴极阳极总

【课后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A. 熔融氢氧化钠 B. 石墨棒 C. 盐酸溶液D. 固态氢氧化钾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恢复到与原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CuCl2 (CuSO4)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4(Cu(OH)2)

3.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4.用铂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当消耗相同电量时,在阴极上有金属析出且溶液的pH下降的是……………………………………………………………………………………()A.KCl B.CuCl2C.CuSO4D.HCl

5.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6.在H2O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Ba2+、NO3ˉ SO42ˉ、Clˉ,该溶液放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A.1∶8 B.8∶1 C.35.5 ∶108 D.108∶35.5 7.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 氧气(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2.4ax

b

B.

11.2ax

b

C.

5.6ax

b

D.

2.5ax

b

8.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试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9.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D.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10.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ˉ→Cu

或Ag++eˉ→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

的质量为…………………………………………………………………………………()A.1.62g B. 6.48g C. 3.24g D. 12.96g 11.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2.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3

B. 3∶2∶1

C. 6∶3∶1

D. 6∶3∶2

13、采用惰性电极从NO3-、SO42-、H+、Cu2+、Ba2+、Ag+、Cl-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

离子组成电解质,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1)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时,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鲁科版化学教案选修四1.2.2《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电解原理,能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掌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 ⑵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观看氯碱工业的模型、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等,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迁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2.2《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电解的工作原理 2、采用何种装置完成电解? 【板书】课题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疑】 1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2、工业上如何冶炼钠、镁、铝? 下面我们进行第1个小活动,以饱和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为离子导体设计电解池。 【交流研讨1】请选用合适药品和仪器画出你设计的电解池装置并写出电解熔融的NaCl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阳极:2Cl--2e-=Cl2↑

阴极:2H ++2e-=H 2↑ 总反应:2NaCl=====通电 Cl 2↑+2Na 【点拨】刚刚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钠的原理。 【讲述】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像Na 、Ca 、Mg 、Al 这样活泼的金属我们常选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化合物的方法。这就是电冶金。 【板书】1、电冶金,冶炼活泼金Na 、Mg 、Al 等。 【投影】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 【讲述】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的同时还得到了H 2和Cl 2,习惯上把这种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板书】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碱工业)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1)电解池的两极各产生什么现象?若在两极附近均滴加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怎样初步检验两极产物的生成? (3)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总结】 现象: 阳极:有气泡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 溶液变蓝 阴极: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阳极:2Cl --2e - =Cl 2↑ 阴极:2H ++2e - =H 2↑ 总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讲述】这就是氯碱工业的核心原理,具体生产工艺则属于化学与技术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阴极:碳钢 阳极:钛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教学教材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 目录 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节燃烧热能源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1章单元复习 第1章单元测试 第3节化学平衡 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2章单元复习 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单元复习 第3章单元测试 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 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4章第1节原电池 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 第4章第3节电解池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 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 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 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 (二)焓变和反应热 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2. 反应热的定义 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4. 反应热的表示 5. 有效碰撞 6. 活化分子 7.活化能 8. 催化剂 (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 2. 表示意义 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典型例题】 [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 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 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 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 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例2] 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 出649.5kJ 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又知:H2O (l )=H2O (g ) △H=+44kJ ·mol -1,则11.2L (标准状况下)B2H6完全燃 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kJ 。 答案:B2H6(g )+3O2(g )=B2O3(s )+3H2O (l ) △H=-2165kJ ·mol-1;1016.5。 解析:考察反应热的计算和两个热量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3 ]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 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 为Q1。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s )=CuSO4(s )+5H2O (l ) △H=+Q2kJ ·mol-1,则Q1和Q2的关系为(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掌握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特点。 [例4] 答案:-183 kJ ·mol-1 解析:掌握键能和反应热计算的关系。 [例5] 已知CH4(g )+2O2(g )== CO2(g )+2H2O (l );ΔH =-Q1kJ ·mol -1, )()(222g O g H + =2H2O (g );△H2=-Q2 kJ ·1mol -, )()(222g O g H + =2H2O (l );△H3=-Q3 kJ ·1mol -。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 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答案:0.4Q1+0.05Q3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比例关系进行换算。 [例6]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CH4、石墨和 H2的燃烧热。试求出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 已知:CH4(g )+2O2(g )=CO2(g )+2H2O (l )△H1=-890.5kJ ·mol-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2、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离子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与B mol ·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 、NH 4+ +2H 2O NH 3·H 2O + H 3O + B 、HCO 3- + H 2O H 3O + + CO 32- C 、HS -+H + === H 2S D 、Cl 2+H 2O H ++Cl -+HClO 4、向0.1 mol ·L —1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c (CH 3COO — )减小 C 、溶液中c (H +)增大 D 、溶液中c (H +)·c (OH —)增大 5、pH=1的HClO 溶液与0.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c (Na +) = c (ClO —) B 、pH>7 C 、pH=7 D 、pH<7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 B 、7.0 C 、8.4 D 、13.0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NH 4HCO 3溶液 C 、NaHSO 4溶液 D 、NaHCO 3溶液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2c (H 2CO 3) B 、0.1 m o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H +)>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c (Na +)>c (NO 3- ) 10、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 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一章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 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 答案:C 2.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 800 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答案:D 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 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最全考点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 放的能量, 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 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 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例如: ①Fe2O3(s)+3CO(g)=2Fe(s)+3CO2 △H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 ③Fe3O4(s)+CO(g)=3FeO(s)+CO2(g)△H3 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 三个反应中, 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 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 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 再消除Fe2O3, 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 ④逆过来得到 ⑤6FeO(s)+6CO(g)=6Fe(s)+6CO2(g)-△H5, 再进行⑤÷6, 得到△H4=-; 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 方向改变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 反;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 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 叠加时, 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反. 【典例剖析】己知:Mn(s)+O2(g)═MnO2(s)△H 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考点大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 考点1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重点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涉及键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 【精确解读】 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 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 ③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精细剖析】 1.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 一看,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看, 产生了什么, 如果是热量, 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 则是转化为电能, 如果产生了光, 则是转化为光能. 【典例剖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A 【变式训练】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H2O和CO2化合生成二甲醚(CH3OCH3),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是2CO2+12e-+12H+═CH3OCH3+3H2O C.该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消耗CO2与生成O2体积比为1:1 【答案】D

【实战演练】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2?8H2O与 NH4Cl固体混合 【答案】D 【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 故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2016年3月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首先发现:在光、碱性CeO2修饰TiO2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 二氧化碳和水可转化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CO2和CH4均含极性共价键 C.产物可能还有O2 D.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H2CO3?2H++CO32- 【答案】D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2(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2e – = PbSO4↓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 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5.在25℃、101kPa下,1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kJ,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CH3CH2OH(l)+3O2(g)=2CO2(g)+ 3H2O(l);△H=+1367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1367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6.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 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mol H 2(g)燃烧,生成1mol H 2 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 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一节燃烧热能源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牟平一中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 、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5)(6)(7) 3.已知:xA(g)+yB(g ) zC(g);△H=a。将x molA和y molB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T1>T2)及压强(P1>P2)下,C的物质的量n(C)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z;a>0 B.x+y>z;a<0 C.x+y0 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在温度 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了 5. 可以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反应转化率的改变 6.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7.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知X 2 、Y 2 、Z的起始浓度分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 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 2 为0.4mol/L C. X 2 为0.2mol/L D、Z为0.4mol/L 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 为0.75mol,再通入6mol水蒸 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 2 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 10.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 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11.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 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CO g H O g CO g H g ()()()() ++ 222 X g Y g Z g 22 2 ()()() + A g B g C g ()()() +32 桑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