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液分离器设计[1]

气-液分离器设计[1]

气-液分离器设计[1]
气-液分离器设计[1]

标准

T/ES220020-2005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设计

2005-04-15 发布 2005-05-01 实施

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编制本标准的依据

2 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

2.1应用范围

2.2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3 卧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4 立式分离器(重力式)计算举例

2.5附图

3 立式和卧式丝网分离器设计

3.1 应用范围 3.2 立式丝网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3.3 卧式丝网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3.4 计算举例

3.5 附图

4 符号说明

1 总则 1.1 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工艺设计人员对两种类型的气—液分离器设计,即立式、卧式重力

分离器设计和立式、卧式丝网分离器设计。并在填写石油化工装置的气—液分离器数据表时使用。 1.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所有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中的气-液分离器的工程设计。 1.3 编制本标准的依据:

化学工程学会《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定》HG/T20570.8-1995第8篇气—液分离器设计。

2 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 2.1 应用范围

2.1.1 重力分离器适用于分离液滴直径大于200μm 的气液分离。

2.1.2 为提高分离效率,应尽量避免直接在重力分离器前设置阀件、加料及引起物料的转向。

2.1.3 液体量较多,在高液面和低液面间的停留时间在6~9min ,应采用卧式重力分离器。 2.1.4 液体量较少,液面高度不是由停留时间来确定,而是通过各个调节点间的最小距离100mm 来加以限制的,应采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2.2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2.1 分离器内的气速 2.2.1.1 近似估算法

5

.0ρρρ=G

G L s

t K V (2.2.1—1)

式中

V t ——浮动(沉降)流速,m/s ;

ρL 、ρG ——液体密度和气体密度,kg/m 3; K S ——系数

d *

=200μm 时,K S =0.0512; d *=350μm 时,K S =0.0675。

阻力系数C W =1,此系数包含在K s 系数内,Ks 按式(2.2.1—1)选取。由式(2.2.1—1)计算出浮动(沉降)流速(V t ),再设定一个气体流速(u e ),即作为分离器内的气速,但u e 值应小于V t 。

真正的物料流动状态,可能与假设值有较大的出入,会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因此近似估算法只能用于初步计算。 2.2.1.2 精确算法

从浮动液滴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出:

5

.0G W G L t 3)(*4??

?

???-=ρρρC gd V (2.2.1—2)

式中

V t ——浮动(沉降)流速,m/s ; d *

——液滴直径,m ;

ρL 、ρG ——液体密度和气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 C w ——阻力系数。

首先由假设的Re 数,从图2.5.1—1查C W ,然后由所要求的浮动液滴直径(d *

)以及ρL 、ρG 按式(2.2.1—2)来算出't V ,再由此't V 计算Re 。

G

'*μρG

t e V d R = (2.2.1—3)

式中

μG ——气体粘度,Pa ·S 。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计算求得Re 数,查图2.5.1—1,查得新C W ,代入式(2.2.1—2),反复计算,直到前后两次迭代的Re 数相等,即t 't V V =为止。

取u e ≤V t ,即容器中的气体流速必须小于悬浮液滴的浮动(沉降)流速(V t )。 2.2.2 尺寸设计

尺寸图见图2.2.2所示。 2.2.2.1 直径

5

.0e Gmax 0188.0???

? ??=u V D (2.2.2—1) 式中

V Gmax ——气体最大体积流量,m 3

/h ; u e ——容器中气体流速,m/s 。 由图2.5.1—2可以快速求出直径(D )。 2.2.2.2 高度

容器高度分为气相空间高度和液相高度,此处所指的高度,是指设备的圆柱体部分,见图2.2.2所示。

低液位(LL )与高液位(HL )之间的距离,采用式(2.2.2—2)计算 2

L L

1.47D t V H

(2.2.2—2)

式中

H L ——液体高度,m ; t ——停留时间,min ; D ——容器直径,m ; V L ——液体体积流量,m 3

/h 。

图2.2.2 立式重力分离器

停留时间(t )以及釜底容积的确定,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上、下游设备的工艺要求以及停车时塔板上的持液量。当液体量较小时,规定各控制点之间的液体高度最小距离为100mm 。表示为:LL (低液位)-100mm-LA (低液位报警)-100mm-NL (正常液位)-100mm-HA (高液位报警)-100mm-HL (高液位)。 2.2.2.3 接管直径

气、液

1) 入口接管

两相入口接管的直径应符合式(2.2.2—3)要求。

ρG P u 2

<1000Pa (2.2.2—3) 式中

u p ——接管内流速,m/s ; рG ——气体密度,kg/m 3

。 由此导出

D P >3.34×10-3(V G +V L )0.5

ρG 025. (2.2.2—4)

式中

V G 、V L ——分别为气体与液体体积流量,m3/h ; D P ——接管直径,m 。

由图2.5.1—3可以快速求出接管直径。 2) 出口接管

气体出口接管直径,必须不小于所连接的管道直径。液体出口接管的设计,应使液体流速小于等于1m/s 。

任何情况下,较小的出口气速有利于分离。 2.3 卧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3.1 计算方法及其主要尺寸

设备尺寸计算的依据是液体流量及停留时间。按式(2.3.1)求出“试算直径”D T ,在此基础上,求得容器中液体表面上的气体空间,然后进行校核,验证是否满足液滴的分离。卧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见图2.3.1所示。

试算直径 3

1

L T 12.2??

? ???=A C t V D (2.3.1) 式中

C =L T /

D T =2~4(推荐值是2.5);

D T 、L T ——分别为圆柱部分的直径和长度,m ; V L ——液体的体积流量,m 3

/h ; t ——停留时间,min ;

A =A TOT -(A a +A b ),均以百分率计 其中 A TOT ——总横截面积,%;

A a ——气体部分横截面积,%;

A b ——液位最低时液体占的横截面积,%。

图2.3.1 卧式重力分离器

通常开始计算时取A =80%,并假设气体空间面积A a 为14%,最小液体面积A b 为6%。 选择C 值时,须考虑容器的可焊性(壁厚)和可运输性(直径、长度)。

由D T 和A a =14%,查图2.5.1-4,得出气体空间高度(a ),a 值应不小于300mm 。如果a <300mm ,需用A <80%的数值,再进行计算新的试算直径。 2.3.2 接管距离

两相流进口接管与气体出口接管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即L N ≈L T 及L T =C ·D T 。 式中

L N ——两相流进口到气体出口间的距离,m; L T ——圆筒形部分的长度,m 。

根据气体空间(A a )和一个时间比值(R )(即液滴通过气体空间高度所需沉降时间与气体停留时间的比)来校核液滴的分离,计算进口和出口接管之间的距离('N L )。

R

A D V a L a 5

.0G

G L '2T G

'N )(524.0ρρρ-?=

(2.3.2—1)

式中

'L 、'

D 、a 分别为进出口接管间距离、卧式容器直径和气体空间高度,m ;

气、液

L T

V G ——气体流量,m 3

/h ;

ρL 、ρG ——分别为液体密度、气体密度,kg/m 3

; A a ——气体部分横截面积,%; R 对于d *

=350μm ,使用R =0.167 对于d *=200μm ,使用R =0.127 R =τs /τT

其中 τs ——直径为d *的液滴,通过气体空间高度(a )所需要的时间,s ;

τT ——气体停留时间,s 。

两相流进口到气体出口间的距离(L N )不应小于'N L 。 接管设计见2.2.2.3规定。 2.3.3 液位和液位报警点计算实例

已知:V L =120m 3

/h ,t =6min ,D T =2000mm ,L T =5000mm ,最低液位高度h LL =150mm 。 最低液位(LL )、低液位报警(LA )、正常液位(NL )、高液位报警(HA )、最高液位(HL )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别是2、1、1、2min 。要计算对应时间间距的各液位高度。

解题:如图2.3.3所示。

最低液位,即液面起始高度(计算时间为0)的液位高度(h LL )为150mm 。 容器横截面积(A TOT ):

2

2

2

14.34

24

m D A T TOT =?=

=

ππ

相当于液体在容器中停留时间为1min 所占的横截面积为: A 1=120×1/(60×5)=0.4m 2

图2.3.3 卧式重力分离器液位高度

其它几个高度按下述方法求出:

h LL /D T =150/2000=0.075,由图2.5.1—5查得)(034.0LL TOT

b h h A A 即是图中=。

2TO T b 107.014.3034.0034.0m A A =?=?=

得 289.014

.34.02107.02TOT

1b TOT

LA =?+=+=A A A A A

查图2.5.1—5得333.0T

LA =D h ,从最低液位经2min 后得到液面高度为

)(6662000333.0333.0h h mm D h LA T LA 即是图中=?=?=

得 416.014

.34.03107.03TOT

1b TOT

NL =?+=+=A A A A A

查图2.5.1—5得T

NL

D h =0.434,过1min 后,液面高度为h NL =0.434×2000=868mm (h NL 即是图中h ) 得

544.014

.34

.04107.04TOT 1b TOT HA =?+=+=A A A A A 查图2.5.1—5得T

HA

D h =0.535,再过1min 液面高度为h HA =0.535×D T =0.535×2000=1070mm (h HA 即是图中h )

得798.014

.34.06107.06TOT

1b TOT

HL =?+=+=A A A A A

查图2.5.1—5得746.0T

HL =D h ,再过2min 液面高度为h HL =0.746×D T =0.746×2000=1492mm

(h HL 即是图中h )。

2.4 立式分离器(重力式)计算举例 2.4.1 数据

V L =8.3m 3/h ρL =762kg/m 3

T =318K P =0.324MPa V max =135%

V G =521.7m 3

/h ρG =4.9kg/m 3

μG =14.6×10-6Pa ·s d *

=350×10-6m

V min =70%

停留时间t =6min ,要决定分离器尺寸。 2.4.2 解题

2.4.2.1 浮动流速(V t )

由式(2.2.1—2)计算

5

.0G W G L t 3)(*4??

????-=ρρρC gd V

= [4×350×10-6×(762-4.9)/( 3×1×4.9)]0.5

=0.841 m/s 由式(2.2.1—3)计算

8.98106.149

.410350841.06

6*=????=

=

--G

G

t e d V R μρ

由图2.5.1—1查得C W =1.25,由式(2.2.1—2)计算,得V t =0.75,再由式(2.2.1—3)计算,得Re=88.4,由图 2.5.1—1查得

C W =1.25,试算结束,取u e =Vt, V t =0.75m/s 。 2.4.2.2 尺寸

直径5.0t

G.max min )(0188.0V V D =

=?00188521713507505

.(

...)

.

=0.576m 取D =0.6m

m D t V H L L 96.3)6.0(1.47635.13.81.472

2=???==

高度

选用D=1m (由于上述计算L/D 不合适)

m

H L 43.111.476

35.13.82=???=

每分钟停留时间相当于高度为:H=1430/6=238mm 2.5 附图 2.5.1 附图

2.5.1.1 雷诺数Re 与阻力系数C W 的关系,见图2.5.1—1所示。 2.5.1.2 快速确定D 与u 的关系,见图2.5.1—2所示。 2.5.1.3 接管直径的确定,见图2.5.1—3所示。

2.5.1.4 容器横截面积的求法(一),见图2.5.1—4所示。 2.5.1.5 容器横截面积的求法(二),见图2.5.1—5所示。

图2.5.1-1 Re数与阻力系数(C w)关系图

图2.5.1-2 容器和丝网直径的确定

图2.5.1-3 接管直径的确定

D T m

Aa

%

a

m

图2.5.1-4 容器横截面积的求法(一)

图2.5.1-5 容器横截面积的求法(二) 3 立式和卧式丝网分离器设计

3.1 应用范围。

3.1.2 丝网分离器主要部件为一固定安装的丝网组件,由丝网和上下支承栅条组成。丝网材料可采用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如:不锈钢、蒙乃尔合金、镍、铜、铝、碳钢、钽、耐腐蚀耐热镍合金、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

3.1.3 丝网分离器通常规格是丝网的丝直径为0.22mm ~0.28mm ,丝网的厚度约为100mm ~150mm 。

3.2 立式丝网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3.2.1 气体流速(u G )的确定

气体流速对分离效率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流速过高,聚集的液滴不易从丝网上落下,液体充满丝网,造成液泛,以致一度被捕集的液滴又飞溅起来,再次被气体携带出去,使分离效率急剧降低;流速过低,夹带的雾沫在气体中飘荡,未与丝网细丝碰撞就随着气流通过丝网而被气体带走,降低了丝网的分离效率。气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见图3.2.1所示。

图3.2.1 分离效率与气速的关系

3.2.1.1 计算方法(一)

用常数(K G )的计算方法

5

.0G G L G G ???

?

?

?-=ρ

ρρK u (3.2.1—1) 式中

u G ——与丝网自由横截面积相关的气体流速,m/s ; ρL 、ρG ——分别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kg/m 3

; K G ——常数,通常K G =0.107。

如果气流中有较大的液体量被分离,则建议采用K G =0.075。在高粘度液体、高压或高真空工艺中,K G 可采用0.06。 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的

最大速度

本方法适用于两相物料中含液体很少的物流,假定两相中的液体全部被丝网截住,通过本方法求得气体流速。

丝网自由横截面积上的气体流速(u G )

0u m c u G ??= (3.2.1—2)

其中 5

.0G 2.0L 'L

3

096.9????

?

????=ρμρεa g N u (3.2.1—3)

式中

c ——安全系数,取0.7~0.9; m ——校正系数,由

L G

ρρ和)

20(O H L 2

C

σσ由图3.5.1—2查得; σL ——工作温度下液体表面张力,N/m ,烃类的σL 可按式(3.2.1—4)计算:

()??

?

????

?-+=L

4G L L L 9.3)(6064.2M M ρρσ (3.2.1—4) u 0——临界流速,m/s ; μL ——液体粘度,Pa ·s ; ε——丝网空隙率;

a '——丝网比表面积,m 2

/m 3

; 丝网参数见表3.2.1。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 σ

H2O(20℃)

——20℃水的表面张力,72.8×10-3

N/m ;

ρL 、ρG ——分别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kg/m 3

M L ——液体分子量;

N ——系数,由

5

.0L

G

G L ???

?

???=ρρW W M 由图3.5.1—1查得(当M <0.00001时,取N =0.7 进行计算);

ΔW L ——进出丝网的液体流量之差,kg/h ; W G ——气体质量流量,kg/h 。

表3.2.1 国内丝网分离器参数表

—————1406—81)。

3.2.1.3 计算方法(三)

本方法适用于物流中液体含量较多时,首先假定被气流夹带的液量。根据本方法计算夹带的液量,然后通过计算方法(二)求得气体流速。

1) 当测得被气体夹带的液滴直径(d *

)后,设定丝网自由横截面积上的气体流速(u G ),并计算Re 数。

G

G *

G μρd u R e = (3.2.1—5)

式中

μG ——气体粘度,Pa ·s ; ρG ——气体密度,kg/m 3

。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 由Re 数查图2.5.1—1,得阻力系数(C w ); 3) 由C W 校核u G

G

W G L G 3)(*4ρC g d u ρρ-= (3.2.1—6)

若与假定值不符,则改变u G 值,直到u G 值与假定值相近。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4) 由d *

、u G 值计算单位气体量带到丝网上的液体夹带量(E)

[]

)

21603.0(5

.2G L 5.2*)37.39(2

1603.0)34.52.4(06243.0++-?=?=

G u G G L d u u p e W W E χρ (3.2.1—7)

及5.0L

G )(ρρE M = (3.2.1—8)

式中

E ——单位气体量带到丝网上的液体夹带量;

M ——辅助因子。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5) 由M 查图3.5.1—1得N 。M 、N 为辅助系数; 6) 按

L G ρρ及

)

C O(20

H L

2

σσ查图3.5.1—2得系数m 值;

7) 由式(3.2.1—3)得u 0。

若u 0值小于u G ,且差值不大,则可以用u G 进行3.2.2的尺寸设计,否则应选用其它参数(a '、ε)的丝网。

若未测定液滴直径(d *),则可用式(3.2.1—1)先定u G 值,然后再假定d *

,求Re 及C W ,由式(3.2.1—5)验算d *值,若不符合,重新假定d *

值,直至两值相近为止,然后再按3.2.1.3中 4)~7)计算。 3.2.2 尺寸设计 3.2.2.1 丝网直径

由式(3.2.1—1)求得的u G ,按式(3.2.2—1)求D G :

5

.0G

G

G 0188.0???

? ??=u

V D (3.2.2—1)

式中

u G ——丝网自由截面积上的气体流速,m/s ; D G ——丝网直径,m ;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于安装的原因(如支承环约为50/70×10mm ),容器直径须比丝网直径至少大100mm 。 由图2.5.1—2可以快速求出丝网直径(D G )。 3.2.2.2 高度

容器高度分为气体空间高度和液体高度(指设备的圆柱体部分)。低液位(LL )和高液位(HL )之间的距离由式(3.2.2—2)计算:

2L L 1.47D

t V H = (3.2.2—2)

式中

D ——容器直径,m ; V L ——液体流量,m 3

/h ; t ——停留时间,min ;

H L ——低液位和高液位之间的距离,m 。

液体的停留时间(以分计)是用邻近控制点之间的停留时间来表示的,停留时间应根据工艺操作要求确定,例如:

LL —4—LA —2—NL —2—HA —2—HL

上式表示:LL (最低液位)和LA (低液位报警)之间的停留时间为4min ,LA 和NL (正常液位)之间的停留时间为2min 等内容。

气体空间高度的尺寸见图3.2.2所示。丝网直径与容器直径有很大差别时,尺寸数据要从分离的角度来确定。 3.2.2.3 接管直径

1) 入口接管

两相混合同物的入口接管的直径应符合式(3.2.2—3)要求:

15002GL G

式中

u GL ——接管内两相流速,m/s ; ρG ——气相密度,kg/m 3

; 由此导出

25

.0G 5.0G L 3P )(1002.3ρ?+??>-V V D (3.2.2—4)

式中

D P ——接管直径,m ; V L ——液体体积流量,m 3

/h ; V G ——气体体积流量,m 3/h ;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图2.5.1—3可以快速求出接管直径(D P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