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导读:本文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

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

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会厌倦目前的工作,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关于新教育实验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

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教授也很喜欢余秋雨,提到了余秋雨大师的《行者无疆》的游记,我在以前也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都是文化人有机生活的写照,有对中国古文化的深刻探寻,有对世界文明发源地,对世界古老文化的寻根膜拜,很喜欢朱教授的读书写作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享受教育的幸福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酿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颜色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件衣服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环境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下角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理念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态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口味可以换一种心情;

……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随时换一种心情。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人就是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因为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态度从改变笑脸开始

改变结果从改变过程开始

改变明天从今天改变开始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改变,其实就是从当下改变你自己,从修身开始!

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正如你希望看到别人的微笑,可以先将微笑带给他人;当你希望看到城市的整洁,不如自己先来做环保;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何不先送出温暖,照顾他人?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内心的尘埃打扫干净时,会发现,自己改变了,世界也随之变得美好。其实,改变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能拼好人生这张图,身边的世界也随之调正。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

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不被风或其他什么吹倒和打翻。我们必须明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处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给自我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你周围的人也是会慢慢改变的。这个时间也许很长,却是最管用的,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

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受,去捕捉。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

相信自己吧!美好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心灵之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不敢和老师们妄谈我的幸福观和我的幸福,只是希望在创建幸福教育的进程中,在建设“五岳岳峰”的工作中,在我们结伴同行的日子里,我们都是幸福的!

以此文来开始我们一学期的工作……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朱永新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后,心中体会颇多,我还真是第一次细致的去读,下面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如何进行德育,朱永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主要有: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和惩罚、避免不良社交等。他关于这些方法作了以下

简明的罗列:(1)实行。他认为“德行是由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同样,他们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而且他认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由此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非常重要;(2)榜样。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他主张“父母、导师和同学的生活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让孩子模仿的榜样。还有我们的家长,如今我们正在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们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3 )训条、规则与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朱永新在文中非常严肃的提到了纪律,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体罚学生是绝对禁止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向朱永新说的那样“鞭挞”学生,但是有度的惩罚是必要的,既然有奖励就要有相对应的惩罚。我们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惩罚方式,如罚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等,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4)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

环境。尤其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朱永新在道德教育上没有脱离宗教道德的规范,他还保留着宗教的道德观。虽然纵观他的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他所作的研究远不如他在教学理论上的深刻而丰富,但他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在培养主要德行方面注意到培养节制、坚忍的德行,在方法方面重视实行和榜样,这些思想都是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

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激发了我探索更多德育理论的兴趣,老师们,一起来阅读吧!美德人生,我们一起来拥有!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三)

假期里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

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 导读:我觉得一本好书就像一杯茶,每杯茶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一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二“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 多年来,敬畏生命、回归人性一直我们实施德育时所提倡的。可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了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让这次地震灾害成为促使学校德育回归人性的一次契机吧!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反思学校德育工作。这次地震灾难中,我们的救灾策略与救灾措施,都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普世价值追求。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赶赴地震灾区,坐镇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他反复强调,要把救人看成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救灾工作的核心。为了救人,中国还打开国门热切欢迎一切来自国外的援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拒绝外援。为遇难者降下半旗,全国默哀三分钟,各种警报齐鸣,设立为期三天的哀悼日,这在有着悠久官本位传统的中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和谐、开放与人性化的社会。虽然这一天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我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将有希望成为崭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汶川地震灾难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进行全面而深刻反思的契机。回顾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古至今就一直缺乏敬畏生命,体现人性化的传统。从古代的“卧冰求鲤”“孟宗哭竹”“郭巨埋儿”“割股疗亲”,到近几十年来学校为儿童所树立的道德榜样,无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前提的。从刘胡兰、

董存瑞、王继光、邱少云等这些革命先烈,到和平时代的雷锋、赖宁等英雄,他们不但高、大、全,而且无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几十年来,我们学校的德育就陷入了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乃至有人调侃说,我们学校的智育可让人提高智力,体育可使人强身健体,美育可以使人富有美感,但是,德育可以给孩子什么?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不断地要孩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的生命被视为一种宣传道德精神的工具。十几年前,在新疆克拉玛依电影院发生的那场火灾中,一句“让领导先走”的习惯性官话,就让近300名无辜孩子失去了生命。平时,我们也常要求学生带病坚持学习,要求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先进教师的典型材料中常常就有一条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先进事迹。这样的道德教育是非人性化的,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摒弃。学校德育回归人性如此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培育目标上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不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一生幸福看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升学率、考试竞赛等谋名谋利的工具。我们忘记了学校本应该是为儿童而存在的,是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而存在的,相反,我们却一直把儿童看成是为学校存在的。儿童因此成了学校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只要能够为学校争光,就不惜让儿童去做许多有损他们身心健康的事情。当然,学校中非人性化德育的存在,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与思想根源。要使学校完全独立于这样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不太容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认识因为缺乏宗教层

爱的教育读后感写5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写5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写500字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写出的日记体儿童小说,书中讲了安利柯四年级在班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安利柯教师所念的每月故事,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主人公安利柯的朋友很多,有的让我敬佩,有的令我厌恶,有的让我同情。品德高尚的卡隆是让我最敬佩的人,一次上课前,几个同学戏弄克洛西,克洛西一时动怒,抓住墨水瓶向他们扔去,却不料砸到了刚进门的教师脸上,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这时卡隆挺身而出为克洛西顶罪,教师明白事情的经过后,对卡隆竖起了大拇指。 卡隆还是耐利的保护者,耐利是安利柯同学中最弱小的一个,经常受同学们的欺负。突然有一天,卡隆站出来,郑重地说:“欺负耐利的同学听着,如果你们谁敢碰一下他,我就让他好看!”有个同学不服气,结果当场挨了卡隆一拳,他助人为乐、敢于承担的良好品质让我十分喜欢。德罗西是书中的好学生,他与人为善,品学兼优,不怕吃苦,是教师的小助手,更是我学习上的好榜样。可伶的克洛西,家里贫穷依然学习用功,这种精神也值得我学习。 书里的每月故事我都十分喜欢读,大多讲的是孝心少年或爱国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抄写员》和《六千英里寻母》。小男孩叙利奥为了让家里有更多钱,每一天晚上12点都替父亲抄写信封挣钱,长久下去,叙利奥睡眠不足,成绩下降,不知情的父亲责骂他。

当父亲明白真相后,才明白自我儿子的苦衷;少年玛尔可历经千辛万苦,足足走了六千英里,才找到自我一年不见的母亲。两个故事都是在夸赞少年的孝心,如果我有这样的品德,我想我的父母必须是最幸福的。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品德高尚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们学习,诚实、守信、孝顺、奉献、保护弱小……具备这些品德才是最好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写500字2 读了《爱的教育》我懂得了“爱”的含义。爱,像空气,每一天在我们的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就如同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可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们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时不忘在看孩子一眼,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吧”。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此刻很多学生的日记本上还挂着一把小签。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被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或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儿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相反,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边走边看,就会很简便,每一天也会有应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走下去,甚至投入热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 本文是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是一本让我终生受益的书籍,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大学三年级学生写一学年之纪事。故事生动的描写总能把我带入其中,有笑有泪,也跟着主人公安利柯接受了不少爱的教育。 像所有书一样,《爱的教育》也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高尚的卡隆,卡隆是安利柯的同学,虽说是同学,却像个大人一样。他总是帮助弱小的同学,不让他们被欺负,相信同学们犯了错误一定会改正。 在学习上帮助安利柯的莫过于老师了,先生们总是把自己的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即使得了病,也总不肯抛离学生。 一生中对安利柯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的父亲、母亲和姐姐雪尔维了,我们在这部作品中经常能看见他们写给安利柯的话,只有家人才会毫不掩盖地提出你的错误,让你改正。虽然文中描写安利柯父母、姐姐的话并不很多,但仍然能从细微的细节中感受到他们对安利柯无私的关爱。 在作者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反面人物。就如安利柯的同学勿兰谛,他十分讨厌,完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总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先生让他出去,他嘴里还说“不情愿”,还要咬牙反抗。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这样做。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背后好像都有许多道德哲理。我们再思考一下,《爱的教育》不就是在描绘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庭吗?同学中有高尚的,也有不足的;老师就像慈祥的父母亲;家人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这些故事就是在描绘生活呀!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爱的教育,在生命中显现、闪烁,需要我们要去发现、去领悟。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在读时,我感受到了无边的爱的

教育必须回归常识分析

教育必须回归常识,绝不能总想搞名堂 【导语】这是《山东教育》原主编毕唐书老师十年前的讲座实录,毕老当年主张“教育要回归常识”,十年之后,却依然需要再次强调。常识,没想到竟然如此高不可攀。 1说在前面的话 今天我把今天讲话的题目定为:教育要回归常识。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我经过长期观察,感到1949年以来的教育一直不算正常。我1952年上小学,58年上初中,61年上高中,64年上大学。69年毕业后在聊城教过初中、高中、师范,85年调入《山东教育》杂志社做编辑,一直没有脱离教育。回想起来,49年到现在,政治没有走上正常轨道,教育也一直没有走上正常轨道,集中表现就是“刮风”、搞形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阵风来,前功尽弃;如此反复,难有建树。北大的季羡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我做了北大几十年的西语系主任,就如同是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搞改革,今天搞一个名堂,还没开好头,一个新名堂又来了。如此反复,一个领导一个法,下面的思想自然混乱。这话真说到我们的痛处。 政治上,1950年代学苏联,苏联的一切都是好的;58年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60年代反修,苏联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时代不堪提及;文革之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提是否妥当,谁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回头想想,只为GDP,也带来许多弊病;正因如此,如今新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谐调发展。 政治上如此,教育上也是如此,许多当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今想来是大笑话。58年搞“教育革命”,教育路线是“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学扩招到了可笑的程度;文革后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有几项“大举措”:一窝蜂地搞标准化命题;一窝蜂地搞目标教学;一窝蜂地提“人民教育人民办”——这是平度的经验——这种提法把政府对基础教育应负的责任推了出去,使得如今我国的教育投入比例连非洲的乌干达都比不上;后来又搞素质教育,还编出“应试教育”这个词,造成极大的思想混

爱的教育读后感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篇 《爱的教育》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假期间,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受很多。 这本书是由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编写的。他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用日记的形式记叙了学校与家庭中发生的事情。每一篇都洋溢着爱的旋律,人肺腑,扣人心弦,为我们展现一个温暖的世界。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乐观向上、善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好青年。他的父母亲和姐姐、老师、同学都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教导他如何做人,安利柯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书中的故事有的凄美有的欢乐,让我仿佛融入到了他们当中。 看了之后,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同情弱小。看了之后,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爱”分很多种,有对祖国的热爱,善良的母爱,宽大的父爱,对同学的关爱,对学习的喜爱,对弱者的怜爱,对物品的珍爱。我们也要有一颗纯真、善良、充满爱的心。我们更要学会感恩,感恩生养我的父母,感恩给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过我的同学。 《爱的教育》就好像一只动听的乐曲,一杯冲洗我心灵的清水,一桌美味的精神大餐……

相信人人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篇二:爱的教育读后感】这本书是意大利亚米契斯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一个11岁的少年。他为了自己祖国的尊严,抛弃了那三个旅客给他的金币。并怒气冲冲地对那三个旅客说他们侮辱了他的祖国,他一分钱也不要。为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而放弃了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很然我肃然起敬。 书中还有一个文章叫弟弟的女老师,我非常尊敬文中的女老师,她代替这些孩子的母亲替他们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尽管老师非常辛苦,但是还有一些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发出责备。我想让这些母亲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到底会不会照顾得这么无微不至呢?你会不会把孩子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你会不会进到一个老师的职责呢?如果不能就不要再个老师添麻烦了。 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如那个爱国的少年,卡隆帮助弱者等等等等。还为我们介绍了数不胜数的的各种爱,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都找来看看。 【篇三: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教育必须回归常识

教育必须回归常识,绝不能总想搞名堂【导语】这是《山东教育》原主编毕唐书老师十年前的讲座实录,毕老当年主张“教育要回归常识”,十年之后,却依然需要再次强调。常识,没想到竟然如此高不可攀。1说在前面的话今天我把今天讲话的题目定为:教育要回归常识。年以来的教育一直不算正常。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我经过长期观察,感到1949年毕业后在聊城教过初69年上初中,5861年上高中,64年上大学。我1952年上小学,4985中、高中、师范,年调入《山东教育》杂志社做编辑,一直没有脱离教育。回想起来,年到现在,政治没有走上正常轨道,教育也一直没有走上正常轨道,集中表现就是“刮风”、搞形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阵风来,前功尽弃;如此反复,难有建树。北大的季羡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我做了北大几十年的西语系主任,就如同是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搞改革,今天搞一个名堂,还没开好头,一个新名堂又来了。如此反复,一个领导一个法,下面的思想自然混乱。这话真说到我们的痛处。 政治上,1950年代学苏联,苏联的一切都是好的;58年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60年代反修,苏联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时代不堪提及;文革之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提是否妥当,谁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回头想想,只为GDP,也带来许多弊病;正因如此,如今新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谐调发展。 政治上如此,教育上也是如此,许多当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今想来是大笑话。58年搞“教育革命”,教育路线是“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学扩招到了可笑的程度;文革后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有几项“大举措”:一窝蜂地搞标准化命题;一窝蜂地搞目标教学;一窝蜂地提“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_3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 《爱的教育》这本书讲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最令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六千英里寻母。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有一个家庭非常贫穷,又欠了许多债。所以母亲就长途拔涉到阿根廷做女仆。由于母亲长久都没回来,于是玛尔可便出去寻找母亲。经过千辛万苦,可怜的玛尔可终于找到了生病的母亲。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要比以前更爱父母、亲人,要多关心同学、老师,多帮父母干自己能干的活,或者给父母夹菜等等,做一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孩子。 暑期里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本书共分十大章节,每章节又包含若干小章节,其中每月例话这个小章节是我家孩子最喜欢看的部分。我们共同阅读了《少年笔耕》、《六千英里寻母》章节,是孩子推荐我和他一起阅读的。这两个章节诠释了尽善尽美的父子情、母子爱。故事对人物的心理、动作、感情的描写很自然、很纯净、很细腻,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好像一下子懂事了,愿意主动承担家务事,会注意大人的言行,会讨妈妈开心了,更爱爸爸妈妈了。同时,我也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思想上更开阔,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少年侦察兵和看望受伤的老人这两个故事。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做错事一定要自己勇敢的认错,就算不是故意的,也要承认错误,才不会再让别人受损失和得到别人的原谅。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有一篇文章《畸形儿》。文章中的“畸形儿”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是一群非常坚强、乐观的孩子。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一所畸形儿学院里有约六十个孩子,有的骨骼不正;有的手足歪斜;有的皮肤皲裂,身体扭转不展;有的在椅子上不能直立,用手臂托住了头,一手抚摸着拐杖的;又有的手臂虽勉强向前伸直了,终于呼吸迫促起来,却又苍白的倒下去的。虽然这样,但是他们却仍然藏匿着苦痛,脸上依然露出微笑。即使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幸,但他们还唱着歌,那种细而可悲的声音,使听见的人非常心痛。他们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却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不放弃,乐观的精神。相对比起我来说,我感到很惭愧:我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和疼我的爷爷奶奶,还有非常多的朋友。我可以和我的爸爸妈妈、朋友、同学一起去游乐场玩,可以肆意的追打,玩耍……我身在这样的幸福中,但却不知道珍惜。我经常挑食,不吃胡萝卜、西红柿,有时还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还经常去买零食,不知道节约;经常玩电脑游戏,不知道珍惜时间去好好学习。还有时不听大人的话,故意捣乱。相比他们来说,我是多么的幸福,但是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

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6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6篇 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只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rdqu中外名著读后感o;。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的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包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出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看完全书,激荡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不过,德亚米契斯认为,借助学校教育、借助博爱、谅解的精神,可以变革现状。他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新一代成员的使命。这也是德亚米契斯倾注心血于写作爱的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爱的教育在我国获得了久远的、广泛的传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外国文学名著。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最新)

当我第一次周国平写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文艺书籍,而是一本关于教育题材的书籍。虽然这本书我没有读完,但是教育的七条箴言点化了我对教育思想,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极大的重要性。 周国平作者根据个人的教育成长经验以及与中外古今的教育家的言论,总结出教育的七条箴言。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知识、思想、健康、德育等等)成长,成长就是目的不是要达到某一个终点,例如上个好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等等,而是要在适应社会现实的必要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要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人性和幸福生活能力的人。这与271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在2017年11月左右,韩校长跟集团的领导去芬兰国家外出学习,都知道芬兰国家是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韩校长展示出在芬兰国家的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校园环境,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以及墙上张贴出来的学生作品。我看了当时很惊讶,他们为什么课堂上这么自由?我终于发现以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距。中国教育缺乏自由、老师缺乏自由、学生缺乏自由。总的一个字国家管控太严格。所以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 应试教育年代有很多的问题,包括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现在这些问题还在或多或少的残害着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之前对教育的本质认知不够,对待教育过于功利化。真正的教育是非常简单的。 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性呢?首先要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平等对话;我们要求孩子什么样,我们就得做的比这个标准更高,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等等。 关于幸福生活的能力,其实上就是关注精神生活能力的养成。肉体和物质的满足可以带来快乐,但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应是精神层次的成长,这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养成。 虽然这本书,没有看完,但是许多知识与我产生了共鸣了,有些领导讲过的话,虽然不能深刻理解,但是也可以从书中寻求答案。 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不只是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的话语总能叩击我的心灵,曾拜读过他的一本书——《把心安顿好》,感觉受益匪浅。也许有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无聊,都是大话套话,的确,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耐着性子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大师真不愧是大师,虽然看起来说的是一些人竟皆知大道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不断惊叹:是啊,可不就是那样吗?说得真好。这是我初次读周国平书籍时的感受。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大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爱,有热爱学习的,有热爱朋友的,有热爱父母的,有热爱师长的……我心里跌荡起伏着一阵阵感动,如同决堤的洪水喷涌不断。同时也受到很深很深的教诲,感觉到了世上的真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一书是由意大利的着名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这一本书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安利柯。他记录下的“每月故事”都是身边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包括他父母的淳淳教诲,老师的默默辛劳和同学的团结互助,都体现了各种不同程度、但却温暖人心的爱,我仿佛融入到了故事里

面,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感动之中,我也在默默反思着,我想:父母那么疼爱我们,给我们吃饱的,穿暖的,用好的。我们对父母抱有感谢的心吗?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也许,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捶捶背,问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身体状况,听听我们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分享心中的愉快,父母就能心满意足了。相同,许多老师、同学也曾经帮助过我,我心存感谢吗?我是否将这种无私的爱接力传递给别人呢?我是否尽力去关心别人呢?所以,有爱的社会,才能将爱传递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爱有多么的重要。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让我从小开始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疼爱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道理我要时刻铭记心中。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

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在众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属每月故事中的《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一个富有人家里去帮工。这家主人对她很好,工资也很高,可是,她虽然缓解了家里困苦的处境,但还是无法减轻家人对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儿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母之途。在经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小儿子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可他的母亲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说一声,直到晕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

《爱的教育》读后感3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书中有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他的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体验吧! 这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写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很有威信,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也很富有,但他却从不因此而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有着非凡的毅力;还有坚强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一次次受到的无理打骂,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优异的成绩换来了爸爸的悔改…… 翻开安利柯的日记本,记录的人生亲情、师生深情、同学友情、爱国真情,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对朋友、对亲人、对老师深深的爱,让你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的精神,真诚、友爱、坚强、善良的真情化作一股股清泉,感动我们的幼小的心灵,滋养我们的渴望的灵魂。 当你看完这本书后,还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深刻反省自己曾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造成过不好的影响,是否破坏了与他人珍贵的友谊,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温馨的关怀……

值得珍藏的《爱的教育》,将成为我美好人生的“指南针”,不遗余力地为我调整航向…… 篇二《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的教育》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可能不同而已。当自己所拥有的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它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我们往往会忽略周围的,被我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一篇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

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二篇拜读了周国平老师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后,感觉像遇到了“陌生的熟悉人”,因为周老师所指出的教育观点与我们271教育理念相吻合。 书中说到:“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这正是我们的271教育的信仰--没有学不好的孩子,271教育就是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可能性提供可能,让每个孩子原本的可能性成为可能。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万物共融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最好的原本的那个自己。 周老师还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现在教育与生命相应的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是德育,大部分学校的教育

有关《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8篇

有关《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8篇 有关《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1 爱像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爱像雨露,滋润了美丽的花苞;爱像空气,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得到……是因为爱,我们人世间才变得温暖。读了《爱的教育》,我感受到了爱的重要!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它还有一个副题《一个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感情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马尔可、老铁匠、铁匠的儿子、卖菜的妇女、少年鼓手……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爱。 让我最感动的一个故事就是《万里寻母记》,这个故事讲了13岁的马尔可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用双脚走出了万里长路,最终他找到了母亲,还“救活”了生病的母亲! 看到这个故事啊,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而我还老是嫌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的,所以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平时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这点点滴滴都体现出他们对我无私的爱!

因为爱,我们在成长;因为爱,我们懂得感恩;因为爱,我们选择坚持;因为爱,让我们有支撑生命的力量! 有关《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2 今天,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有感悟。文章是一个小男孩从十月份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里面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父子情深》。 《父子情深》主要讲了父亲的儿子一直在帮他挣钱,而父亲却经常打骂他,到最后父亲知道后,感动的掉泪了。儿子帮父亲挣钱表明了儿子对父亲的爱。爱处处都有,爱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一瞬间,爱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那一刻。像解放军叔叔为了和平,为了正义,甘受一切痛苦,这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中国的和平吗?是八路军叔叔和老百姓爱的力量,八路军叔叔和老百姓的团结合作,打败了日本鬼子,这真像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存在爱,是老师的爱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爸爸妈妈的爱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白衣天使的爱让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站起来;是社会上无数好心人的爱让失学的儿童再次走进学校。这就是爱,爱让我们感动。在社会上,世界上,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着爱,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爱,就是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我们要珍惜爱,不要让爱在世界上消失,让爱在世界上流传下去。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当我第一次周国平写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文艺书籍,而是一本关于教育题材的书籍。虽然这本书我没有读完,但是教育的七条箴言点化了我对教育思想,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极大的重要性。 周国平作者根据个人的教育成长经验以及与中外古今的教育家的言论,总结出教育的七条箴言。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知识、思想、健康、德育等等)成长,成长就是目的不是要达到某一个终点,例如上个好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等等,而是要在适应社会现实的必要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要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人性和幸福生活能力的人。这与271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在xx年11月左右,韩校长跟集团的领导去芬兰国家外出学习,都知道芬兰国家是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韩校长展示出在芬兰国家的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校园环境,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以及墙上张贴出来的学生作品。我看了当时很惊讶,他们为什么课堂上这么自由?我终于发现以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距。中国教育缺乏自由、老师缺乏自由、学生缺乏自由。总的一个字国家管控太严格。所以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 应试教育年代有很多的问题,包括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现在这些问题还在或多或少的残害着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

题,说明之前对教育的本质认知不够,对待教育过于功利化。真正的教育是非常简单的。 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性呢?首先要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平等对话;我们要求孩子什么样,我们就得做的比这个标准更高,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等等。 关于幸福生活的能力,其实上就是关注精神生活能力的养成。肉体和物质的满足可以带来快乐,但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应是精神层次的成长,这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养成。 虽然这本书,没有看完,但是许多知识与我产生了共鸣了,有些领导讲过的话,虽然不能深刻理解,但是也可以从书中寻求答案。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不只是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的话语总能叩击我的心灵,曾拜读过他的一本书《把心安顿好》,感觉受益匪浅。也许有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无聊,都是大话套话,的确,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耐着性子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大师真不愧是大师,虽然看起来说的是一些人竟皆知大道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不断惊叹:是啊,可不就是那样吗?说得真好。这是我初次读周国平书籍时的感受。 说实话,我这个人是不喜欢读书的,这也是我需要做检讨的地方,但是年前开完放假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本周国平的书,我的内心是激动和兴奋的,很高兴我喜欢的书目能和集团主流价值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