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

2.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录像播放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

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完成导学案练习题1,2题及课件第一题。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

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原理;

师: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想出了办法,请同学们翻书到174页,回顾阿基米德原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公式→公式推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然后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实验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题,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N,方向。

延伸: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引导学生画受力分析图,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

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

如图7中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

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

量。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分别是F

1、F

2

、F

3

、F

4

。由四个图中两个图

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延伸:如果石块换成木块,哪个步骤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石块和木块的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去掉拉力,石块会下沉,最终沉底,三力平衡;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静止

时漂浮在页面上,步骤b不同。

3 .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

如果它受到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A.1.8N B.1.6N C.0.2N D.0N

延伸:如果线断了,小球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小球静止时处于什么状态?(为下节课做铺垫)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合力为多大?

4.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8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3)分析图像BC 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 ___(选填“大”或“小”);(4)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5)图9中能正确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6)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Pa。(7)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圆柱体出的密度为___ ___kg/m3。

此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运用称重法计算浮力,能结合压强的知识,算出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并能利用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计算出质量,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算出体积,最后求出圆柱体的密度。此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帮助。

延伸:图9中能表示圆柱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教学反思: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中考前总复习,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究合适

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课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案、实验探究、总结反思三方面综合阐述有效策略的构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1.优点:①本节课从实验引入,能使学生对浮力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得透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从生活中的现象引申到物理学原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通过录像再现,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关注溢水杯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悟,思想也变得非常活跃,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提高。③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实验,课件,录像,实物展示,习题,讲解,扩展延伸,能很好的掌控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④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多动脑、动手、动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①称重法实验演示完可以画出受力分析图,学生更易理解。②在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如果在学生读完题后再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讲解再精细一些,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更大的空间。

③对课标的解读应再深入些,题目设计情景再新颖些,更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3.改进的措施:①复习课不要面面俱到,要大胆放手,老师只要“点”到要点就好,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根据初中生精力集中的特点,课堂预设问题分阶段递进,创设不同的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提高学生学得质量,争取做到由“知”→“点”→“题”→“类”→“法”→“能”,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④教学注意模型的建立,习题设计多注意情景的选择,使学生根据情景确定公式,及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初中物理浮力专题详解

浮力 一、填空题 1.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__________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浮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的体积和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形状__________. 3.潜水艇是利用改变自身的__________实现下潜、上浮的,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的条件工作的. 4.有两个不同材料、体积相同的均匀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甲露出水平的体积比乙露出的体积小,则它们所受的浮力F 甲__________F 乙,它们的密度ρ甲__________ρ乙.( 填“>”,“<”或“=”) 5.将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沿液面切去露出部分后,物体所受浮力将__________. 6.已知松木的密度小于石蜡的密度,若将同体积松木块和石蜡块漂浮于水面,则木块所受 浮力比蜡 7. 8. 9.F 铁10.一木块分别放在水和煤油中,都能浮在液面上,木块在水中和煤油中所受浮力之比为 , 11.12.力为13.,把模型14.15.深度 1.A.B.C.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2.下面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液体的密度大,则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浮力就一定大; B.只要物体体积大,所受浮力就大;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沉没在液体内部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3.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海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那么漂浮在海面上的冰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整个体积的( ) A : 10 9 B. 2 1 C. 9 1 D. 10 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入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睡觉时都只是露出面部,并且躺的姿势也都一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可能与老王所躺的水的密度有关,可能与老王的体重有关,也可能与老王身体的体积有关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既然浮力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么是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其中几个因素有关或是和它们都有关系呢?怎样来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方案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但我们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怎样进行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如图: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的石块和 铁块受到的重力,即G石、G块。 ②把石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石、F铁。

初二人教版物理浮力专题练习题(附问题详解)

初中物理浮力专题练 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气球只要充入气体, 就能上升. ( ) 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那么将物体一半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就是5牛顿.( ) 3. 有一方木块,把它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把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时,露出液面的部分减少为总体积的1/3,木块在这两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 4. 只要物体的密度跟液体的密度相同, 物体可以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 ) 5. 能够在水中漂浮的蜡块,在盐水中也能漂浮.( ) 6. 阿基米德原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 7. 船从海里驶入河, 要下沉一些. ( ) 8. 将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但铁块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 二、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牛顿,物体B重5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物体A浸入水中,则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有可能平衡?(杠重和摩擦不计)[ ]

A.增加物体B的质量 B.减少物体B的质量 C.将支点O向左移动些 D.将支点O向右移动些 2.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重力相同, 放在水中, 甲悬浮在水中, 乙漂浮在水面上, 由此可判断: [] A.甲受到的浮力大, 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受到的浮力小, 乙受到的浮力大 C.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3.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 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 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 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 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5 D.3∶5 4. 把体积为V, 密度为ρ1的实心球放到密度为ρ2的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 并有体积V'露出液面,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应是: [] A.V'∶V B.V∶(V-V') C.(V-V')∶V' D.(V-V')∶V 5. 木块浮在水面时, 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 已知木块重10牛顿, 若用绳子将木块固定在水里, (如下图), 求绳子的拉力是 ________牛顿[] A.2.5 B.25 C.0.25 6. 如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在水面上的木块取出来, 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那么[]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右盘要下倾 C.天平左盘要下倾 D.无法确定 7. 浸没在水中并正在下沉的物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优质课)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辛庄初中张长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体验浮力,死海不死,鸭子和轮船浮在河面上,氢气球、飞艇漂在空中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后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 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课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指出,不仅仅是液体,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托力) 三、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求浮力第一法) 1.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6131167.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

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专题一

浮力专题一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3 例 2 质量为79g 的铁块,密度是7. 9g/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 例 3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 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3.2N ,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_ m3.(已知铜的密度为8. 9× 103kg/m3, g 取9.8N/kg ) 例 4 体积相同的A、B、C 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图1—5—1 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 A、G B、G C 和密度A、B、C. 图1—5—1 33 例 5 将一个蜡块(蜡=0.9× 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 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盐水> 水> 蜡> 酒精) 例 6 将重为 4. 5N 、体积为0. 5dm3的铜球浸没在水后放 铜球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手, _______ N.(g 取10N/kg ) 8g(酒精=0. 8×

例7 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 ;(2).

33 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A.15g B.12. 5g C.10g D.8g 3 例8 体积是50cm3,质量是45g 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 g .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33 _______ g.(酒=0.8×10 kg/m ) 例9 如图1—5— 3 中,重为5N 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 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 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5 N,竖直向下B.3N,竖直向上 C.2N,竖直向上D. 例10 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所受浮力一样大 B.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的浮力大 C.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 D.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 例11 如图1—5—5,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 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两条知识.(1)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浮力》 一、教材分析 材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也给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他要积极参与到里面。所以学生对这种课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浮力概念比较抽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区探讨,得出结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者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a)、(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知: 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 学生个别回答。(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 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活动:9.8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 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当铁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有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活动:9.9 浮力的大小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塑料袋等。

中考物理浮力专题讲解、经典题目、配有答案(经典习题解析)

中考物理浮力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 .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 .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 .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精析 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 浮=ρ液gV 排,公式表明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根据公式分析题目叙述的内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解 A 选项:物体浸没在水中,无论深度如何,V 排不变,水的密度不变,F 浮不变.A 选项不正确. B 选项: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B 选项不正确. C 选项:重力的大小对物体所受的浮力无影响.例如:大铁块比小铁块要重一些,但将两者浸没于水中,大铁块受的浮力反而大些,因为大铁块的V 排大.C 选项不正确. D 选项: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于水中,V 排相同,ρ水相同,F 浮铁=F 浮木,铁块和木块受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 D 注意:物体所受的浮力跟物体自身的重力、自身的密度、自身的形状无关. 例2 质量为79g 的铁块,密度是7.9g/cm 3 ,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 取10N/kg ) 精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计算物体重力和计算浮力的公式的区别. 计算物体重力:G =ρ物gV 物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F 浮=ρ液gV 排.可以说:从计算的方法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计算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已知:m =79g =0.079kg ρ 铁 =7.9g/cm 3 求:m 铁、G 铁、m 排、F 浮 解 m 铁=0.079kg G 铁=m 铁g =0.079kg ×10N/kg =0.79N V 排=V 铁= 铁 铁 ρm = 3 7.8g/cm 79g =10 cm 3 m 排=ρ液gV 排=1g/cm 3 ×10 cm 3 =10g=0.01kg F 浮=m 浮g —0.01kg ×10N/kg =0.1N

浮力教学设计公开课

浮力 朱意 一、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的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悬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三、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NaCl溶液。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NaCl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 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导读:本文是关于浮力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帮助到您!(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浮力)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10--浮力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1.答案:C 解析: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是由于浮力大于重力,选项C说法错误。 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7所示: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2. 答案:D 解析: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但是不符合研究浮力的大小的目的。根据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不能得出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不能得出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说明物体排开水越多。而用力大,说明所受浮力越大。选项D正确。 3.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 .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答案:A 解析: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所受浮力等于船的重力;若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其g 值减小一半,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选项A 正确。 4.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 。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 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A .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4πR 2 ρgh B . 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ρgh C .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 2 ρh D .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 2ρh 答案:D 解析:根据柱体压强公式,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ρgh ,压力为πR 2 ρgh ,选项AB 错误;若使木块竖直漂浮,由阿基米德定律,木块排开水的重力等于πR 2 ρgh ,由于圆柱形薄壁容器底面是实心圆柱体木块底面面积的4倍,所以,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 2 ρh ,选项D 正确C 错误。 5.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1和S 2,且2S 1=3S 2。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 1。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 2,且p 2=2p 1。将A 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 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 、B 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 1和F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F 2 ,ρ1<ρ2 B .F 1 = F 2 ,ρ1<ρ2 C .F 1<F 2 ,ρ1>ρ2 D .F 1<F 2 ,ρ1<ρ2 答案:A 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p 2=2p 1,可得ρ2=2ρ1,ρ1<ρ2。此时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1= p 1 S 1,F 2= p 2 S 2,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之比为3∶4。A 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 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说明A 球对甲液体作用力大于乙,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A 球受到的浮力较大,即F 1>F 2 ,选项A 正确。 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 ,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底自动肮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 图7 乙 甲

浮力优秀教案

浮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引入 展示教学视频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提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而用铁制作的庞大的航空母舰却能在海上自由航行? 展示图片: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组织学生实验: 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 活动3【讲授】新课讲授二:浮力的实质 演示实验: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浮力 1.把一个体积为100cm 3,质量为60g 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及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 A .1N 100cm 3 B .0.6N 60cm 3 C .0.6N 40cm 3 D .0.5N 50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此题的计算与判断中,既用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又要利用浮沉条件. 【详解】 物体的密度: 33600.6/100m g g cm V cm 物ρ= ==; 因为ρρ物水<,所以物体静止时在水中漂浮,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0.0610/0.6F G mg kg N kg N ===?=浮; 又因为F gV ρ=浮水排,所以物体浸入水的体积: 53333 0.661060110/10/F N V V m cm g kg m N kg ρ-== ==?=??浮浸排水. 2.如果把远洋轮船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液体密度计,下列有关远洋轮船体上的国际航行载重线(如图所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FW 表示冬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B .FW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C .S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D .W 表示冬季轮船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 (1)轮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洋中航行时,都是漂浮,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G , 轮船受到的重力G 不变,则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排开淡水的体积更大, (2)由于冬天海水的密度更高,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冬季排开海水的体积更小,所以W 是“冬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S 是“夏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FW 是夏季淡水航行时的吃水线,故C 正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原创】《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水槽、每组一个泡沫塑料块,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水槽、细线、一个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木块、泡沫塑料块、空玻璃瓶、白萝卜等许多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 我们用手往下压泡沫板,手有什么感觉?每组一个水槽,每组一块泡沫塑料块。设计意图:学生在平时的经验中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例如:救生圈。调动已有的经验,在直接感受水的浮力。 谁能说说你的感觉?点名汇报 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浮力向上。 板书课题:浮力 泡沫块受到了哪些力,看水槽中的实物。 引导回答,并板书。 ↑ ↓ 浮力 重力

板书:泡沫板静止在水面时,浮力↑=重力↓,(方向相反)。 二、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它的浮力有什么变化吗?是多大?(边说边示范)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并给与想象的空间。 板书: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的浮力。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大小吗?做好装置,演示,现在泡沫块受到哪几个力?根据汇报板书 浮力拉力重力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拉力是向上还是向下?设计意图:首先弄清各力的方向,才能理解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的浮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浮力↑ = 拉力↓ + 重力↓ 去掉拉力后:浮力 > 重力泡沫块↑ 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观察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水量的关系。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从上面的试验数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三、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谁的大?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他们所受的浮力相同吗?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根据以上数据,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