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盛2008

高盛2008

高盛2008
高盛2008

高盛2008财年业绩报告普通股每股盈利4.47美元第四季度普通股每股损失4.97美元

2008年12月16日

纽约,2008年12月16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GS)今天公布截至2008年11月28日的年度净收入为222.2亿美元,净利润为23.2亿美元。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4.47美元,低于2007财年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24.73美元。2008财年平均有形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5.5%,年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4.9%。

高盛2008财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负15.8亿美元,亏损21.2亿美元。相对于2007财年第四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7.01美元和2008财年第三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盈利1.81美元,2008财年第四季度摊簿后每普通股损失4.97美元。

2008财年度业务亮点

?年初迄今,高盛在全球已公布和完成的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

?股票部净收入达92.1亿美元。该部分净收入以及今年创纪录佣金收入都反映了高盛牢固的客户服务网络。

?资产管理部净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45.5亿美元,其中管理费和其它费用到达创纪录的43.2亿美元。

?证券服务部净收入达到34.2亿美元,较2007财年的历史纪录增长26%,创历史新高。

?2008年9月21日,高盛集团注册成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

?截至本财年末,公司的一级资本率为15.6%。由于发行了价值207.5亿美元的股票,今年第四季度公司一级资本率由11.6%增长至15.6%。

“第四季度的业绩反映了非常艰难的运营环境,包括各级资产估值的大幅下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说:“公司第四季度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在这个投资银行业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中,高盛仍然保持了盈利。牢固和广泛的全球客户网络、优秀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劲的财务状况都已为我们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净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

全年

投资银行部全年净收入为51.9亿美元,较2007财年减少31%。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26.6亿美元,较业绩特别突出的2007财年下降了37%,反映了全行业已完成并购项目的减少。承销业务净收入为25.3亿美元,较2007财年下降24%,主要原因是债务承销业务的显著下降。杠杆融资和相关抵押活动的减少是债务承销业务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体现了当前的市场艰难情况。股票承销业务净收入较2007财年有小幅下滑,反映了行业范围内股票和股票相关发行活动的减少。

第四季度

投资银行部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0.3亿美元,较2007财年同期下降48%,较2008财年第三季度下降20%。财务顾问业务的净收入为5.74亿美元,较业绩特别突出的2007财年第四季度下降了54%,主要反映出全行业已完成并购项目的减少。公司的承销业务净收入为4.6亿美元,较2007财年第四季度减少37%。债券承销和股票承销净收入显著下降,反映了冷淡的市场活动。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储备量在本季度有所下降,年末业务储备量也较2007财年末有显著下滑。

交易及直接投资业务

全年

交易与直接投资业务全年净收入为90.6亿美元,较2007财年下降71%。

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全年净收入为37.1亿美元,较2007财年下降77%,主要反映出信用产品的损失,其中投资和非投资级信贷发放活动损失约31亿美金(含对冲),包括企业债和私人、公开发行股票。抵押业务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证券约17亿美元的净损失,以及商业抵押贷款和证券约14亿美元的净损失。利率产品、外汇和商品的净收入颇为丰厚,净收入超出2007财年水平。今年虽然客户导向型业务比较稳定,但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本年度的经营环境呈现出资产估值下降、按揭和公司债市场利差扩大、流动性减弱以及客户去杠杆化活动增加的特征。

股票部全年净收入为92.1亿美元,较业绩特别突出的2007财年下降了19%,反映出自营策略的业绩不佳,但客户网络业务较高的净收入对其有所抵消。佣金收入稳健并超出2007财年水平。2008财年股票部运营环境的特点是全球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客户去杠杆化活动增加,市场波动性强,特别是今年下半年。

直接投资部全年的净损失达到38.6亿美元,包括企业直接投资损失25.3亿元,房地产直接投资损失9.49亿元,以及投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损失4.46亿美元。

第四季度

相对2007财年第四季度69.3亿美元和2008财年第三季度27亿美元的净收入,交易与直接投资业务2008财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负43.6亿美元。

相对2007财年第四季度33亿美元的净收入,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2008财年第四季度收入为负34亿美元。四季度损失主要源于投资损失,包括企业债和私人、公开发行股票损失和信用产品交易损失。这反映了信贷市场前所未有的颓势,资产估值普遍的下跌,流动性的大幅下降,现金工具价格和相关衍生合同以及信贷指数和所属的单一信贷之间价值的错配对公司业务的负面影响。信用产品包括非投资级信贷发放活动相关的约13亿美元损失(含对冲,1亿美金)。抵押业务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证券约7亿美元的净损失。商品和外汇业务净收入较稳定,但较2007财年同期有所下降。利息率产品业务表现稳健,净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

股票部的净收入为26.4亿美元,较2007财年第四季度增长2%,主要反映了衍生产品较高的净收入,但自营策略业务的损失抵消部分净收入。佣金收入稳健,并好于去年同期表现。今年第四季度的经营环境呈现出全球股票价格大幅下挫,市场波动显著和客户导向型活动稳健的特征。

直接投资部2008财年第四季度录得净损失36亿美元,包括企业直接投资损失20亿美元和房地产直接投资损失9.61亿美元,以及投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损失6.31亿美元。

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

全年

资产管理部和证券服务部全年净收入共79.7亿美元,较2007财年增长11%。

资产管理部全年净收入为45.5亿美元,比2007财年增长1%。本年度中,托管资产减少890亿美元,降低至7,79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市场贬值1,230亿美元,其中尤以股票资产为主。340亿美元资本净流入部分抵消了损失。净流入反映出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资产的流入,但股票资产的流出对其有部分抵消。

证券服务部全年净收入达到34.2亿美元,较2007财年增长26%,反映出证券借贷客户结余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较高的平均客户结余总值的增长。

第四季度

资产管理部和证券服务部第四季度净收入共17.4亿美元,较2007财年同期减少5%,较2008财年第三季度减少15%。

资产管理部第四季度净收入为9.45亿美元,比2007财年同期减少19%,反映出由于市场情况恶化和股票资产流出导致的管理费、其它收费的减少。在本季度中,托管资产减少840亿美元至7,790亿美元,原因是市场贬值900亿美元,主要是股票资产,但60亿美元净流入抵消了部分损失。净流入反映出货币市场和另类投资的流入,但股票和固定收益资产的流出对其有部分抵消。

证券服务部第四季度净收入达到7.99亿美元,较2007财年同期增长19%。净收入的增长反映出证券借贷客户结余结构变化的影响,但平均客户结余总值的减少对其有部分抵消。

支出

2008财年运营支出为198.9亿美元,较2007财年下降30%。

薪酬福利支出

全年薪酬福利支出(含工资、奖金、上一年度股票奖励摊销、工资税和福利等其它项目)为109.3亿美元,较2007财年下降46%,反映了净收入下降对选择性薪酬的影响。2008财年薪酬福利(不含第四季度约2.75亿的解雇费)与净收入比率是48.0%,2007财年的比率是43.9%。较2007财年末,2008财年末员工数量下降了1%,其中第四季度下降了8%。

非薪酬支出

全年

2008财年非薪酬支出89.5亿美元,较2007财年增长9%。除去作为投资目的所持有的合并实体外,非薪酬支出与2007财年相比增长了5%。这部分增长主要来自经纪、清算、兑换和分销费用的上涨,也显示了股票部和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业务活动较活跃。

第四季度

2008财年第四季度非薪酬支出25.1亿美元,较2007财年同期上涨4%,较2008财年第三季度上涨15%。除去作为投资目的所持有的合并实体外,非薪酬支出较2007财年第四季度下降了4%,较2008财年第三季度下增长了9%。下降主要原因是占用费和市场开发费的下降。2007财年第四季度发生的办公区域相关退租成本导致了2008财年第四季度占用费的减少。市场开发费用的下降反映了2008财年第四季度业务活动有所减缓。

税项

有效所得税率从2007财年的34.1%以及今年前九个月的25.1%下降到2008财年的1%。有效税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永久性利益与下降后净收入比值的下降和区域收入结构的变化。

资本

截至2008年11月28日,资本总额为2,325.9亿美元,其中包含643.7亿美元的股东权益(普通股479亿美元,优先股164.7亿美元)和1,682.2亿美元的无担保长期借款。每股普通股的账面价值为98.68美元,较2007财年末增长了9%,与2008财年第三季度末水平基本持平。每股普通股的有形账面价值为88美元,与2007财年末相比增长了12%,与2008财年第三季度末水平基本持平。普通股的每股账面价值和有形账面价值都基于已发行普通股股数计算,包括授予员工的无未来服务要求的受限制股票单位,该部分股份在本报告期末为4.854亿股。

2008年9月29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完成4,670万股普通股的公开发售,每股作价123美元,筹资57.5亿美元。

2008年10月1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向伯克希尔-哈撒韦有限公司以及部分附属机构出售50,000股股息为10%的永久优先股(G系列优先股);以及作价50亿美元的4,350万股普通股认购权益,在五年内任何时候均可行使,行使价为每股115美元。

2008年10月28日,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依资金购买计划,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向美国财政部发行了1,000万股永久优先股(H系列优先股),以及作价100亿美元的1,220万普通股认购权益,可在十年内行使,行使价为每股122.9美元。从2008年10月28日至2013年11月15日,H系列优先股年股息率为5%,以后年股息率为9%。

2008财年公司以每股193.18美元的平均价格共回购1,050万股普通股,总价共计20.4亿美元。根据公司现有普通股回购计划,计划回购的剩余股数为6090万股普通股。

截至2008年11月28日,公司的一级资本率为15.6%。

其它资产负债表和流动性状况

?截至2008年11月28日总资产为8,850亿美元,较2008年8月29日的水平下降了18% 。

?截至2008年11月28日三级资产约为660亿美元,较截至2008年8月29日的三级资产为680亿美元下降,占总资产7.5%.

?2008财年第四季度和2008财年的平均全球核心超额流动量分别为1,114.3亿美元和967.3亿美元。

股息

高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公司财务年度终止日由11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变更为12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变更于2009财年生效。

董事会宣布将于2009年3月26日向2009年2月24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4666666美元的股息。每股普通股0.4666666美元的股息代表受因财年年终日期变化影响的四个月的股息(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同时,董事会还宣布将于2009年2月10日向2009年1月26日登记在册的A系列优先股、B系列优先股、C系列优先股和D系列优先股股东分别派发

每股239.58美元、387.50美元、255.56美元和255.56美元的股息(存托股每股权益为优先股的1/1,000)。此外,董事会还宣布将于2009年2月10日向2009年1月26日登记在册的G系列优先股派发每股2,500美元的股息,于2009年2月17日向2009年1月31日登记在册的H系列优先股派发每股14.8611111美元的股息。

高盛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和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向重要、多样化的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客户包括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值个人。公司成立于1869年,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其他主要世界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

关于前瞻性声明的注意事项

这一新闻稿包含部分“前瞻性声明”,此类声明的定义根据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中的安全港条例确定。这些声明不属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而仅仅代表本公司对于未来事件的预测,其中许多声明,就其本质来说,属于无法确定的因素而且超出了本公司的控制范围。公司的实际结果和财务状况可能与在这些声明中指出的预期结果和财务状况不同,亦可能出现重大差异。要了解一些可能影响本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和重要因素,请参见采用表格10-K 形式填写的、截至2007年11月30日的公司年报中的“风险因素”部分以及采用表格10-K的形式填写的、截至2007年11月30日的公司年报中的第二部分、第七条“财务状况和运营业绩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关于本公司投资银行储备业务声明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前瞻性声明。这些声明会由于可能对这些交易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可能根本没有完成而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本公司期望从这些交易中获得的净收入可能实际上与当前的期望值不同,或出现重大差异。可能导致对某个交易的条款进行修订或者造成交易没有实现的重要因素包括:在承销交易中,总体市况的恶化、冲突的爆发、证券市场总的波动性或者对证券发行人不利的进展,以及在财务顾问交易中,证券市场的下跌、对交易一方当事人不利的进展或者无法获得某项必要的管理审批。要了解一些可能影响本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和重要因素,请参见采用表格10-K的形式填写的、截至2007年11月30日的公司年报中的“风险因素”部分。

高盛在中国的里程碑

高盛在中国的里程碑 高盛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 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在中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包括: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中兴通讯于同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在中国市场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008年 ?高盛担任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10.47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保荐人 ?高盛担任远洋地产8790万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国美电器2.75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3.43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联席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担任太平洋航运集团有限公司2.75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尚德电力5.75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独家结算代理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中石化42亿美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联席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借鉴与启示篇

金融信息摘报 第57期 交通银行办公室 2016年9月28日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借鉴与启示篇 一、打造密切的客户和业务关系网络 驱动高盛业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强大的客户和业务关系网络,既包括广阔的客户网络,也包括紧密联系的业务网络。高盛的各项业务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通过与客户的长期紧密联系和经营管理,使得高盛的各项业务在合规的情况下彼此互通有无,能够快速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如,投资银行业务是高盛业务网络的前沿,拥有广泛的客户网络。高盛通过投行业务,与更多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和声望最高的公司建立业务关系。高盛绝大多数直接投资业务机会都源自高盛的客户网络,客户会选择高盛在上市前担任联合投资者或合伙人,得以在上市时获得 — 1 —

更高的市场认可。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盛商业票据和卖方代理业务的拓展和升级,套利和大宗交易也蒸蒸日上。又如高盛重金打造的研究部门成为众多机构投资者研究服务的最重要提供者,该部门在获取强大盈利的同时为今后承销业务的成功打下客户基础。再如,高盛私人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又为其带来大量投资银行业务,私人客户服务业务也成为高盛国际扩张战略的关键部分。通过私人客户服务业务,高盛产生两项重要的业务:私人财富管理和机构经纪业务。私人客户业务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与高盛其他部门建立联系,让他们在享受高盛私人银行专业服务之余,还得益于高盛在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方面的专长。 二、合伙人机制塑造团队至上的企业文化 在高盛内部,合伙人机制不但是一种制度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上市后,高盛合伙人制度与公司制实现完美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稳定而有效的管理架构。在这种管理架构下,高盛将个人对财富、声誉的追求成功转化成了真正的团队精神,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2 —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 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 润率增长。 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高盛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 $高盛(GS)$集团(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成立于 1869 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 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在香港设有分部,在 23个国家拥有 41 个办事处。 高盛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美国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业务结构随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不断调整。例如八十年代后期,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逐渐放松管制之际,高盛开始发展新的业务。为了避免与客户竞争,此前 1976 年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被出售;而 1986 年,高盛创立资产管理部,管理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1986 年,高盛成立了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高盛资本合伙部,开始直投。1986-2006 年间,共进行了 170 亿美元投资。同时进行的还有过桥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杠杆收购等高风险业务。这一期间,高盛的交易风格逐渐趋向激进,短期利润重要性上升。1993 年在利率交易中获得 6 亿美元收入,固定收益证券获得 10 亿美元收入。1991 年起高盛在债市获利丰厚,在全球开始设立更多代表处。到 1994 年员工数量增长48%,公共费用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浪潮、并购浪潮等进一步推动高盛的发展及演变。

高盛集团SWOT分析

高盛集团SWOT分析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于1869年,总部设在曼哈顿下城地区增设办事处,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市,在200西街。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在香港设有分部和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公司提供了兼并和收购咨询,承销业务,资产管理,大宗经纪业务,其客户,其中包括企业,政府和个人。该公司还从事自营交易和私人股权交易,是美国国债的安全市场的主要经销商。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下面是有关高盛的SWOT分析: 优势: 1强大的投资银行业务 2是兼并和收购方面的领导者,其中反恶意收购业务使高盛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3强大的品牌资产 4技术专长,证明了该公司的历史 5率先在研究、并购、企业金融服务

6高盛公司推陈出新,把“先起一步”与“率先模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 劣势: 1 业务组合过分依赖交易运作,导致盈利不稳定 2 资产管理业务的不足,其提供抵挡市场波动缓冲的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资产管理增长很快,但却并不象其他对手那样盈利 3 公司内部矛盾公诸于众公开发行的举措加剧并揭露了公司内部的分歧,并将高盛的业务前所未有地公诸于媒体。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伙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及有限合伙人之间的矛盾 机会: 1 新兴市场的崛起给高盛在并购、咨询方面的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 进一步的全球扩张,使得高盛的业务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和机遇 3 次贷危机使华尔街许多投行大额纷纷倒下,高盛跻身世界投行NO.1成为现实 威胁: 1 随着高盛在金融市场的投入和运作的增加,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盈利

最全的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最全的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备注:网上找的帖子,看了下,多数还是有依据的,但是数据不一定是最新的,多数数据更新到2010年和2011年。比如华为最新的调薪和部分央企、国企的改革引起薪资的相对幅度的变动。对某个行业和企业感兴趣的同学,需要在初步参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核实。 快消类: 联合利华:MKT 9500+3000元安家费普通职位8KX12 联合利华销售代表:底薪加提成,总体一般,一般能拿到5K以上 宝洁:本8600、硕9700、博10500发14个月--11年数据 欧莱雅 MKT:6.6K X 13 --11年数据 玛氏中国地点北京,年收入12000*13 税前 ---11年 百威英博地点主要在上海,很多时间是全国转年收入8500*13 --11年 箭牌:普通职位4400×13(09年)管理培训生9600*15 --11年 卡夫上海 4500 可口可乐广州工资4000外加一些补助+五险一金。 高露洁:5500X15 高露洁销售代表(第三方):4000元/月13个月-10年 金融类: 阳光财险:研究生,投资研究岗,全年基本工资+奖金+福利=8万(税前) 汇丰银行:刚刚入职的trainee, 是HSBC China的BDP programme, basic salary是一万元整,所有部门的trainee都一样。还有额外的bonus, 是programme毕业之后分2年拿,加起来有9个月的工资。-11年数据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外汇trader可参考汇丰薪水,起薪不超过1万。 花旗银行MT:8000×13。 高盛香港:所有部门,不分本研,起薪66万港币,但bonus可能不同。 高盛高华:固定收益部trader,本科生:30万。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中资与外资投行

投行的理解:投行业务内容,面试思路清晰,框架、解决方案,规划,不要压住别人的话,稳重,专业化素养:对投行的理解认可,把面试转化为谈业务,咨询和谈判,凸显自己的素养与知识面广阔, 用可比公司法估值,不需要考虑注册资本,作用不大,一般考虑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市盈率的基础是利润,市净率的基础是净资产。 筛选可比公司:要考虑市值、总资产、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 时间:2015年12月20日 嘉宾:张昊驰瑞银北京办公室 讲座主题: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中资与外资投行 一、概括介绍投行业务: 三个维度:工作流程、产品类型和行业覆盖 1、工作流程: 承揽:(初级投行分析员常常负责承揽材料类的工作)接触客户、了解客户融资需求、向客户推荐现有产品、制定具体交易方案等 发行与销售:市场推介、路演、拜访投资者以及最后的募集发行工作执行:尽职调查、制作交易申报材料、监管沟通(高级banker负责)、申报审批等 中资与外资都会设置资本市场部门,负责最后的发行销售工作,例如股票资本市场和债权资本市场

2、产品类型:分为股权类、债权类、兼并收购; 股权类分为IPO和再融资,再融资的渠道为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目前主流的是非公开发行,可占95%以上;债权类分为公司债、企业债、优先股、次级债和证券公司债(银行和金融类上市公司可发行);兼并收购更多地代表了公司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在港股和海外市场上可以看到经典的兼并收购,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去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A股市场更多集中在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也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的投行会专门设置兼并收购团队负责这一类的交易,在兼并收购中综合运用股权类方式和债权类工具,所以有评论认为兼并收购是投行最高级最复杂的产品。 3、行业覆盖:三大传统行业为金融、地产和能源;三大新型行业为医药、消费和TMT团队;有时还会设置工业组 并不是所有团队都会建立行业组,行业团队的工作主要在承揽过程中,对客户需求和交易熟悉程度更加深刻,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步骤大同小异,尤其是A股,所以并不需要行业团队介入太多。 二、中国资本市场情况: 大陆市场,香港市场和美股市场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现在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国内或者说大陆的企业,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经营实体是在境内的。按照目前的监管体制来说,上海交易所是主板市场,深圳交易所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构成了A股市场。

高盛集团业绩报告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 85 Broad Street ? New York, New York 10004 媒体关系部: Peter Rose 212-902-5400 ? 投资者关系部: John Andrews 212-357-2674 高盛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普通股每股盈利4.93美元 纽约,2007年6月14日—高盛集团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GS )今天公布截至2007年5月25日的2007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01.8亿美元,净利润为23.3亿美元。摊簿后普通股每股盈利4.93美元,而2006年第二季度为4.78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为6.67美元。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度化平均有形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31.2%,而2007上半年为37.8%。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度化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26.7%,而2007年第一季度为32.3%。 业务亮点 ? 高盛上半年的摊薄后普通股每股盈利创历史新高,达到11.61美元,较之前的记录高18% ? 投资银行部的净收入创季度历史新高,达到17.2亿美元。并且季度末的业务储备量也达 到了历史新高。 ? 集团继续保持在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领先优势,今年截至目前,集团在全球已公布的并购 和普通股公开发行业务中排名第一。 ? 股票部净收入达到25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季度收入,归功于所有主要业务的优秀业 绩。 ? 资产管理部的管理及其它费用收入实现了创记录的10.4亿美元。托管资产规模比去年同 期增长了28%,达到75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本季度的净资产流入达到180亿美元。 ? 证券服务部的净收入达到创记录的7.57亿美元,比上个记录高15%。 ______________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强劲。有利的市场环境与投资者信心继续推动业务增长,发挥我们作为领先顾问、融资人和投资者的优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如是说,“我们对第二季度的业绩感到满意。”

最新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1、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性分析 1.1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1.2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实例分析 2、证券公司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分析 2.1证券公司职能部门型组织结构 2.2证券公司分公司组织结构 2.3证券公司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2.4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 3、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发展中的可能问题

内容提要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是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路径演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是与证券公司不同的规模、发展阶段及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最初证券公司采取的是职能部门型的组织结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职能部门复杂化且效率低下,组织结构按地域划分横向发展为分公司型,按业务划分纵向发展为事业部型,并进一步演变为矩阵式组织结构。当投资银行向巨型化发展之后,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化,公司的内部组织外部化,某些部分就成为独立的企业,向控股公司型演化,成为了“金融航母”。事实上,证券公司往往混合式地采取各种组织结构,如同时采取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并在控股公司下采取事业部制,而事业部之下采取职能部门制。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在中国证券公司的采用,将有利于公司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有利于培育大型证券公司,还有利于监管能力的提高。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发展中,对经营管理的要求提高,监管的难度加大,现行规定对子公司的设立限制较多,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之。 一、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性分析 (一)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证券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对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的规模、战略、环境、技术等。证券公司的规模越大,组织的构成就越专业化,越复杂。奉行防守型战略的证券公司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严格控制,规范化程度高,规章制度多,集权程度高;奉行进攻型战略的证券公司采取分权化的松散型结构。由于证券市场处于经常性快速变动状态,因为环境的不稳定,要求证券公司组织结构也具有相对灵活的动态性。环境越复杂,就越需要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证券公司采取有机式组织结构,经常变动自己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并不存在一个适应各个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各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根据各自的规模、战略等因素而决定和设计的。但是,证券公司组织结构又有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有相似之处。 科层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型态,在现代证券公司组织结构中仍可找到科层结构的踪影。科层结构强调分工和专业化,明确规定职权、等级制度。科层制中组织层次过多会引起沟通成本的剧增,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延长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从而增加信息传递的时间,可能会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由于指挥路线过长,上下级关系不确定,会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科层组织中下级没有主动性、创造性,易使组织僵化,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而证券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要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并且要注意组织结构能随时适应不同的环境。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形式相对科层组织而言,更适应证券公司的特征。职能部门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因为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据此进行的分工和设计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种种好处。 随着证券公司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多样化,把性质不同和客户不同的产品集中在同一部门,会给部门管理带来日益增多的困难。事业部制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部门不断增加,企业最高领导难以控制许多部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扩大了的企业规模相对应,证券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除了保留一些必要的职能外,根据证券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或所服务的客户来设立事业部。所谓事业部制,就是把企业按业务或地区划分成各个事业部。各事

高盛调查报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

高盛调查报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 篇一: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 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最完整版) 前言 本报告旨在为商业银行信贷,有兴趣投资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及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服务,本报告首先对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前景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及信贷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报告并没有对新能源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本报告共有160页,11万余字,其中有表50个,图24个。共有十三章,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新能源利用的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三至第十一章,用九章的篇幅,对国际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垃圾能,氢能、核能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及投融资情况等。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重点分析了我

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政府态度,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做出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报告以上篇章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的融资需求,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本报告所持有的一些观点有: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20XX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各国的焦点。 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呈迅速增长趋势,06年为709亿美元,07年约为850亿美元。经合组织国家在该领域的投资仍占主导,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极为迅速,投资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全球许多领域的领先企业都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大型设备制造商GE、西门子、日本的夏普、三洋,中国上海电气等三大动力公司,各大石油财团如壳牌、英国石1

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

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 搐要:自2007年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华尔街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这场重大的金融风暴中,高盛集团成功地幸免于难,2007年实现了净利润增长22%的良好业绩,并于2008年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均体现了高盛集团惊人的实力。本文从发展概况、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对高盛集团进行分析,对高盛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判断,总结高盛集团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盛集团;投资银行;财务分析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崩溃,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将近75年的金融神话也在一夜之间崩溃。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2008年9月21日,高盛宣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同时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资银行至此无一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独立投资银行模式最终覆灭。尽管五大投资银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均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损失程度却不尽相同,其中高盛集团无疑是业界翘楚。在各大投资银行危机初现的2007年,高盛集团每股盈利增长25.6%,在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的2008年,高盛集团每股收益连续3季度增长,2008财年前9个月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4.2%。高盛集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以独善其身,对我国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值得借鉴。

1高盛集团发展概述 1869年,高盛集团由一位从事企业商业票生意的德国裔犹太移民Marcus Goldman成立,1896年,高盛集团被邀请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时,Samuel Sachs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公司,并将公司的名字组合成为现在的Goldman Sachs。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130年之后,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部设在纽约,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其它主要世界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向全球多行业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2008年,高盛集团由独立投资银行模式转型为接受美联储监管的银行控股公司,目前仍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及投资管理公司,面向世界各地向重要、多样化的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值个人。高盛集团自创立至今已经上百年,由当初家族式、合伙人制的小企业成为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其核心是高盛集团的团队合作精神、客户至上原则、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价值观。 1.1高盛集团发展战略分析 高盛集团企业文化中的14款商业原则是贯穿高盛集团整个发展历程的一个长期战略。高盛集团以14款商业原则为根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竞争战略。高盛集团注重对客户需要的最大程度的满足,为了实现该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挽留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团队沟通、交流与合作,不仅吸引了大量客户,而且提高了公司的声誉。因而,高盛集团的企业文化紧密联系且良性循环,将其贯穿于业务准则中则使得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有效实施。高盛集团把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作为其竞争战略的一

1998-2003年高盛公司主营业务分析报告

2.在首次募集发行(IPOs)业务方面也位居全球之冠。2000年公司承销业务中的净收益比1999年增长了33%;尤其是在高技术、通讯、传媒与娱乐行业的收益增长尤其强劲。承销业务是高盛公司的传统强项业务。在高收益的承销业务方面,高盛公司在美国国内位居第二。由于在全球并购与承销业务中的出色表现,高盛公司在2000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的净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5 3.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23%,在所有的重要业务中是增长最快的。虽然从2000年开始,高盛公司在整个投资银行的净收入减少了1倍,但是同期国际IPO交易额减少了4倍。 3.交易与投资业务是高盛公司盈利最强的业务。高盛公司2003年在交易与资本投资方面的业务净收入达到了104亿美元,6年年均增长高达3 4.43%,而同期,世界最大的美国纽约交易所的交易量呈下降趋势。 4.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正在成为高盛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高盛公司目前在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领域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在2000年也产生了强劲增长。与1999年相比,净收入增长了43%;即使在经历了近几年的不景气,2003年与2002年相比,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的净收入仍然增长了14%,所管理的资产总额高达37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资产管理成为高盛公司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公司规模扩张与经营业绩、股东回报同步发展。近几年来高盛公司的规模扩张十分迅速。高盛管理的客户总资产目前达到了3730亿美元。仅在1998—2003五年中,就以年均13.87%的速度增长。员工由1998年的13033人增加到2000年的22627人,2003年为19476人。企业的规模扩张了,高盛公司的业务与企业经营业绩同样增长很快。即使在经历了2001年9.11事件和全球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2001-2003年公司的营利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达到5.87美元/股,分红高达0.74美元/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5%。特别是在9.11时间的2001年,公司保持了与2000年相同的分红,并在近年市场调整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减少分红,而且提高了股东的回报。股东权益以年均23.63%的速率高速增长。表明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的价值取向。做到了规模扩张与公司核心业务、企业经营业绩及股东回报同步扩张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纵观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经营业务与经营业绩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向多样化、交叉化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具有独特优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方向发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具体体现在: 1.业务特色。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擅长包销证券;美林公司擅长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 2.行业特色。美林证券购并业务迅速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和吸引行业专家对投行业务的竞争优势建立至关重要。他们经过调硏不惜以重金充实了行业研究力量,行业专家横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业等。正是基于在行业方面的特长,他们提供的建议往往高人一

高盛研究报告哪里

高盛研究报告哪里 篇一:展望XX高盛最顶级系列报告精华 最近国际顶级投行高盛发布了最顶尖的系列报告“热点睿评”(TOP OF MIND)。 一:中国房地产明年将会企稳 高盛发布最新报告对XX年中国的房地产形势进行了回顾,高盛预计XX年按揭利率将会进一步下降,房地产下行的趋势将会得到遏制。房地产销售和房价与XX年大致持平,而且随着房地产投资的降温,地产部门对GDP的贡献将大幅降低。以下为高盛的分析: 中国房地产现状 中国房价持续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发布的70个城市房价数据,虽然跌幅有所收窄,但几乎所有城市11月新房价格都环比下跌。同比来看,平均房价较去年下降了3.6%。 房地产固定投资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同比增长 7.6%,创XX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降-9%,比1-10月份进一步下滑。而且,1至11月在建面积也从上个月的12.3%降至10.1%。 政府放松按揭贷款利率的努力和意愿正在加强。中国央行和银监会宣布下调放贷利率已有近两个月,虽然幅度有限,

但银行的按揭发放正在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下调利率。而且,一线城市之外的所有地方政府普遍松绑限购也有效地限制了土地市场的进一步下行。那些取消限购的城市,11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仅下跌5%,较10月的下跌17%大为好转。(那些此前没有限购的城市的土地市场依然低迷)整体来看,这些变化显然有助于提振购房情绪。央行11月21日宣布非对称降息,房地产交易量随之一振,11月环比增16%。不过,由于房地产库存依然很高(我们追踪的11个城市的平均库存为18.3个月),房价复苏依然遥遥无期。 XX年展望 按揭利率将会更低。自明年1月1日其,所有现有的按揭利率都会根据央行11月21日的降息进行下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盛预期按揭利率每向下浮动10%,对于购房者的支付能力而言就相当于房价下降1%。 开发商库存降低,财务压力减轻。高盛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将继续疲软。到了XX年下半年,高盛研究覆盖的200多个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的库存压力将会降低,房价也会随之企稳。高盛预计XX年房地产销售和房价与XX年大致持平。 房地产部门对GDP的贡献降低。虽然政府的扶持政策将会使开发商的现金流压力减小,高盛仍然认为在高库存和“影子信贷”萎缩的情况下,房地产建设活动会降温。广义

TED演讲—Martin Jacques《了解中国的崛起》(中英对照)

Martin Jacques: 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China The world is changing with really remarkable speed. If you look at the chart at the top here, you’ll see that in 2025 these Goldman Sachs projections suggest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if you look at the chart for 2050, it’s projected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twice the siz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the Indian economy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We should bear in mind here these projections were drawn up before the Western financial crises. 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得改变着。如果你看着这上方的图表,你会看到在2025年,高盛投资公司的这些预测表明中国经济规模会和美国经济几乎相当。如果看2050年的图表,预测表明中国经济规模将会是美国经济的两倍,印度的经济规模将会和美国的经济几乎持平。在这里,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预测是在西方经济危机之前做出的。 A couple of weeks ago, I was looking at the latest projection by BNP (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PARIBAS for when China will have a larger economy than the United States. Goldman Sachs projected 2027. The post-crisis projection is 2010. That’s just a decade way. 几周前,我查看法国巴黎银行的最近预测,中国在什么时候会超越美国经济,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高盛投资公司预测2027年。危机过后的预测是2020年。这也不过只有10年的光景。 China is going to change the world in two fundamental respects. First of all, it's a huge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people, which has been growing for over 30 years at around 10% a year. And within a decade it will have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Never before in the modern era ha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been that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rather than a developed country. 中国将在两个基本方面上改变世界。首先,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有13亿人口,在过去30年间它以每年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发展。在未来10年间,它会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世界现代史中,以前从来都是发达国家还没有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Second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modern era, the dominant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ch I think is China will become, will be not from the West, and from very very different civilizational roots. 第二,在现代史中第一次在世界上,我认为中国会变成大国,它有别于西方国家而它是从非常,非常不同的文明根源发展起的大国。 Now I know it’s a widespread assumption in the West that as countries modernize, they also Westernize. This is an illusion. It’s an assumption that modernity is a product simply of competition markets and technology. It is not; it is also shaped equally by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a is not like the West, and it will not become like the West. It will remain in very fundamental respects very different. Now the big question here is obviously, how do we make sense of China? How do we try to understand what China is? And the problem we have in the West at the moment by-and-large is that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is

中国能源状况(高盛报告)

高盛中国研究报告: 2003年10月31日 “中国能源产业” ------一些经常提及的问题 关于中国这下一个能源消耗大国10个经常提及的问题及回答。随着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石油的净输入国,迄今已成为第二大原油消耗国。 市场改革石油天然气的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消耗炼油产业的扩大 石油天然气的定价能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入世的影响石油的战略储备

目录 问题一:中国现今的石油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 (2) 问题二:中国石油产品消费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3) 问题三:中国天然气的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 (4) 问题四: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前景如何?对油气的进口需求如何? (6) 问题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地位是什么? (8) 问题六:在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定价的? (8) 问题七:中国的炼油能力状况如何?将有何改变? (8) 问题八:中国的入世对能源产业已经或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9) 问题九:关于油品的批发和零售,政府的相关政策已经做出如何改变? (10) 问题十:导致最近电力短缺的原因是什么?今后这一问题是不是会经常发生? (10)

中国:下一个耗油大国 随着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巨大需求,中国已经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相信其对石油的需求将 持续增加。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是个石油净输入国,预计今后将越来越依赖进口。 问题一:中国现今的石油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 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耗油国,每天的需求量为540万桶,占全球消 费量的7.1%(见表一)。1990至2002年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以每年平均7.5%增长, 其增长率超过了其它所有耗油大国;而此期间,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的每年平均增长值为 1.1%。 考虑到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刚起步的高增长阶段,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 不足为奇。从1990到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年平均值为9.3%,高盛经济 研究小组预计中国2003年经济成为将为8.4%,2004为9.5%。 根据美国能源咨询局的估计,到2025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 一番,到达每天1090万桶,占全球消费量的9.2%(见表一)。 表一: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耗油国,到2025年其消耗量预计将翻一番 2002年和2025年的石油消耗情况按国家先后顺序 2002年每天的需求量(百万桶)占世界的比重(%) 1990-2002平均年增 长率(%) 美国 19.7 26.0 1.2 中国 5.4 7.1 7.5 日本 5.3 7.0 0.1 德国 2.7 3.6 0.0 俄罗斯联邦 2.5 3.3 -5.7 韩国 2.3 3.0 6.8 印度 2.1 2.8 4.7 加拿大 2.0 2.6 1.0 法国 2.0 2.6 0.2 意大利 1.9 2.6 0.0 巴西 1.8 2.4 3.2 墨西哥 1.8 2.4 1.7 英国 1.7 2.2 -0.4 西班牙 1.5 2.0 3.2 沙特阿拉伯 1.4 1.8 1.9 全球总计75.7 1.1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分析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 A: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和原则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 公司组织机构是指从事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公司最高领导机构。 一般讲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二)公司组织机构的原则 (1)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2)要把公司组织机构成员的利益同公司经营治理的好坏紧密联系起来。 (3)公司组织机构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但对不同成员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公司的决策机构 (一)股东大会 1.股东 一个公司的股东是指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个人或组织。 任何拥有财产的组织或个人都有资格购买公司股票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但公司不可自为股东,否则,当公司停业解散时,属于公司的那部分股份将没有最终的所有者。 股东对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理权和监察权,还有取得股息的受益权以及对公司资产的拥有权。股东对公司行使的操纵权一般差不多上在股东大会上或以书面同意方式通过决议而实现的。股东通过选举而操纵董事会,进而获得对公司业务的操纵权。股东所拥有的治理权一般不是指股东直接治理,而是指股东通过董事会间接地参与对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的领导和治理。股东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大小完全由其所持有的股票或股份数量的多寡而定。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由各公司的章程和内部细则规定。

2.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要紧场所和工具。 (1)股东大会的种类有: ①股东一般年会,即公司一年一次必须召开的股东大会。一般年会一般由董事会组织召开。通常由公司法对两个年会之间的间隔期限做出具体规定。假如公司超过一定的期限仍不召开会议,有管辖权的法院有权依照任何股东的请求,迅即责令公司进行会议。会议的要紧内容,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一般由各个公司的章程或内部细则具体规定。通常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一般权限,即经常性的只需一般决议的权限,包括: A.通过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 B.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成员的选任、解任及其酬劳的确定; C.审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报告; D.分配红利,确定并宣布股息。 第二,特不权限,即需通过特不决议的权限,包括:

高盛投资银行业务

高盛投资银行业务:经验与借鉴 (2009-10-19 21:43:07) 转载▼ 分类:国际服务贸易知识 标签: 基金 财经 高盛投资银行 固定收益 纽约 杂谈 摘要: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大投行的业务范围已从传统的承销经纪、并购等业务扩展到信贷、直接投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等领域,它们通过承销、并购与融资、风险管理业务的结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投行的综合收益。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也应借鉴国际投行的先进思路,在分业监管和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发挥融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贷款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交叉销售和互动发展,尝试采用双客户经理制加强营销,强化为企业客户的直接融资服务功能,促进投行部门和市场交易部门的分工与配合,并加强投行研究队伍建设,强化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盛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收益结构;综合金融服务 2006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和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在美国纽约高盛总部举办了投资银行业务高级培训班。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城市金融研究

所、董事会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分行主管领导参加了培训。培训课程涉及投行业务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及各项主要业务,包括投行业务总体介绍,投行客户营销及交叉销售,并购业务发展趋势及案例分析,直接投资业务及案例分析,承销业务,银行业与其他金融业、能源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媒体关系及投资者关系等。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及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如何在重组并购业务等投行业务中,综合利用直接投资、贷款等多种融资安排手段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获取包括顾问费、融资安排费及风险管理费在内的综合收益,以投行业务带动融资业务,以融资业务促进投行业务的开展。本文将介绍本次课程培训所反映的高盛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高盛集团简介 (一)历史沿革 高盛1869年创立于纽约,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 130年之后,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设有分部,并以香港、伦敦、法兰克福及东京等地作为地区总部。截至2005年底,高盛有2.24万名员工,总资产为7 068亿美元,负债6 788亿美元,股东权益为280亿美元。总资本(包括股东权益和长期债务)为1280亿美元,2005年权益回报率(ROE)达到21.8%。 (二)业务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