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201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201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201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201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图形与几何

一、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或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不能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

2、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在平面图形画上斜线。

5、根据各个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算共有几个小正方体方法:从正面看数层数,从下往上数;从上面看数列数,从左往右数;从左面看数排数,前排在右后排在左,从右往左数。

6、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二、图形的运动

1、旋转: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定点沿着一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现象叫做旋转。如风扇的叶片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固定不变;②旋转方向有顺时针、逆时针;③旋转角度有:常见的有30°、45°、60°90°、180°、270°。

(3)长方形绕中心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旋转的性质:

①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②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③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怎样画图形旋转的形状:(1)先观察原图形的形状特征找准关键点,(2)找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使用直角三角板的顶点与旋转中心重合,则该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就在三角板另一条边上;

(4)确定各对应点的长度,用虚线标出来;(5)将每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

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是相对而言的,随观察角度而定)

长方体特点:

(1)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看做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经过折叠可以组合成长方体:

: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 +b +h )×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 ÷4-b -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 ÷4-a -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 ÷4-a -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 ×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 ÷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ab 或 S=2ah +2bh +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 +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 ×a ×6 用字母表示: S= 6a 2

【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 ÷b ÷h

宽=体积÷长÷高 b=V ÷a ÷

h

高=体积÷长÷宽 h= V ÷a ÷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 = a 3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 相乘,(即a ·a ·a )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占地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

(换个角度看,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 3 1 mL = 1 cm 3 1 L= 1000mL )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也可以 V 物体 =S ×(h 现在- h 原来)

V 物体 = S ×h 升高

【注意】1㎝、1 cm 2、1 cm 3它们是三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所以不能进行比较。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 小单位 小单位 大单位 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质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单位换算】 大单位 小单位

小单位 大单位

长度单位: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 民 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 分 秒:1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第二部分数与代数

一、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 能被b 整除,那么a 就是b 的倍数,b 就是a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进率

÷进率

×进率

÷进率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

...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 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一次)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一次× 不同分别乘)

3、求法三: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①12和18 ②34和102 ③ 12、24和36

想: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就是所有公因数连乘再乘最后的商。

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5

4的分数单位是5

1。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

12 18

2 6 9

3 2 3

341022 17 51 17 1 3 Ⅵ Ⅵ 1224362612182369312 34和102最大公因数= 2×17=34,最小公倍数129 (15、24、36)= 2×2×3=12 3解: 12和18最大公因数= 2×3=6

最小公倍数=2×3×2×3=36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用字母表示A ÷B=B A (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 4÷5=5

4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510=10÷5=2 5

21=21÷5=451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得分子 如: 2=4

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1=5

26)(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1=22=33=44=55=…=100

100=… 【注意】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3024=5

4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52和41 可以化成208和20

5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103 0.03=1003 0.003=1000

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如:10

3=0.3 53=106=0.6 41=10025=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除不尽的按要求取近似数。如:4

3=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如:2

10

3=2+0.3=2.3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1=0.5 41=0.25 43=0.75 51=0.2 52=0.4 53=0.6 5

4=0.8 81=0.125 83=0.375 85=0.625 87=0.875 201=0.05 25

1=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 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三、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具体解释如下: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

合并起来。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a+b=b+a a+b+c=a+(b+c )

3、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a+c –b (等式左右可以交换的)

4、21-121=、 31-2161=、 41-31121= 、 5

1-41201=、…… 653121=+、 1274131=+、 2095141=+、 30116151=+、…… 5、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0.875+23 +18 23 +14 +0.8 0.4×33×52 23×0.375×163

=78 +23 +18 =23 +14 +45 =25 ×33×52 =23×38 ×163

=78 +18 +23 =23 +(14 +45 ) =25 ×25 ×33 =23 ×(38 ×163

) =1+23 = 123 =23 +1 = 123

=1×3 =3 =23×2=46 含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含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数字换减法式 数字换加法式

0.875+23 +18 +13 0.375×297 ×163 ×729 35×536 101×910

=78 +23 +18 +13 =38 ×297 ×163 ×729 = (36-1) ×536 = (100+1) ×910

=78 +18 + 23 +13 =38 ×163 ×297 ×729 =36×536 -1×536 =100×910 +1×910

= (78 +18 )+ (23 +13 ) = (38 ×163 )×(297 ×729 ) =5-536 =1+910

=1+1 =2×1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添项) 乘法分配律(添项)

101×0.9-910 ×1 95.5÷1.6-15.5÷1.6 101×0.9-910 52×58 +29×58

-0.625 =101×910 -910 ×1 =(95.5-15.5)÷1.6 =101×910 -910 =52×58 +29×58 -58

=101×910 -1×910 =80÷1.6 =101×910 -1×910 =52×58 +29×58 -1×58

=(101-1) ×910 =800÷16 =(101-1) ×910 =(52+29-1)×58

=100×910 =100×910 =80×58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

18-58 -0.375 134 -716 -0.75 1225 -(716

+0.4) 0.56×125 =18-58 -38 =134 -716 -34 =1225 -(716 +25

) =0.7×0.8×125 =18-(58 +38 ) =134 -34 -716 =1225 -25 -716

=0.7×(0.8×125) =18-1 =17 =1-716 = 169 =12-716 =1116

9 =0.7×100=70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

3200÷2.5÷0.4 2700÷2.5÷2.7 5900÷(2.5×5.9) 33333×33333

=3200÷(2.5×0.4) =2700÷2.7÷2.5 =5900÷5.9÷2.5 =11111×3×33333

=3200÷1 =1000÷2.5 =1000÷2.5 =11111×99999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11111×(100000-1)

123 +716 -23 250÷0.8×0.4 123 -716 +13

29×0.25÷0.29 =123 -23 +716 =250×0.4÷0.8 =123 +13 -716

=29÷0.29×0.25

=1+7

16=1 7

16=100÷0.8 =125 =2-

7

16= 116

9

=100×0.25 =25

6、解方程

解方程方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1、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比较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几组数据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而且可以比较几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注意】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2、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通项公式2n-1=人数,n为自然数,表示时间

第四部分综合与实践

一、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 2 3 4 5 …次数

3 3×3 3×3×3 3×3×3×3 3×3×3×3×3 …

3 9 27 81 243 …找次品个数

【补充知识】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一、正方形(a表示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字母表示为: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表示为:S=a×a

二、长方形(a表示长,b表示宽,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字母表示为: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表示为:S=a×b

三、三角形(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表示为: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字母表示为:h = s×2÷a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字母表示为:a = s×2÷h

2016年最新新课标2016年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92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试卷(A)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2分共10分) 1. 小数都比1小.() 2. 小林身高是11.4米.() 3. 0.14读作:零点十四() 4. 0.1是1的十分之一, 是0.01的10倍.() 5. 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二、填空题(1-6每题1分, 7-19每题2分, 第20小题3分, 21-29每题4分, 第30小题5分, 第31小题6分, 共82分) 1. 比较大小. 1.75□1.745 2. 比较大小. 1.5□1.50 3. 比较大小. 0.07□0.70 4. 比较大小. 0.46□0.464 5. 比较大小. 4.020□4.002 6. 比较大小. 15.08□16 7. 在小数的()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不变.

8. 0.4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 9.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 9分=() 10. 1里面有()个0.1, 0.1里面有()个0.001. 11. 4个十分之一, 九个百分之一, 组成的数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12. 化简下面小数. 0.090=() 0.750米=() 13. 化简下面小数. 0.30=() 1.350=() 14. 化简下面小数. 140.00元=() 0.2400=() 15. 与5.7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 16. 零点二零五, 写作:(),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17. 2.508读作: (), 这个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 18. 写出大于5, 小于6的一位小数两个是(), (). 19. 150公顷=()平方千米 20. 3.45这个数中, 3在()位上, 表示()个(), 4在()位上,表示()个(), 5在()位上, 表示()个(). 21. 0.65元=()角()分 22. 3.6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23. 800千克=()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5÷14商的小数点后面第80位上的数字是(___),这80个数字之和是(___) 2、a、b、c都是质数。c是一位数,且a×b + c = 1993,求a + b + c 的值是(________)。 3、在1、2、3、 4、21、19、53、87这八个数中,(___________)是质数,(____________)是合数,(____________)既是质数又是偶数,(__________)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正方体的棱长是()m,体积是()m3。 5、数a和数b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 6、5÷6商是(____)小数,商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____). 7、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________平方厘米。 8、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_______)。 9、在整数1~20中。 (1)奇数有________,偶数有________。 (2)质数有________,合数有________。 10、有8盒饼干,其中7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2块。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________)次才可以保证找到这盒饼干。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A.正方体体积大B.长方体体积大C.圆柱体体积大D.一样大 2、把1升的水倒入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 A.1 B.5 C.200 3、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4.3÷x=7×1.5 B.3x+2 C.3x+5<5 D.4a?2.5b=1.8 4、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5、不改变0.7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A.0.007 B.0.70 C.7.00 D.0.700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比0.4大但比0.6小的小数只有0.5。() 2、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3、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两者的意义不同。() 4、除法中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8-0.55= 4.8×0.5= 1.2÷0.6= 8.5+4.7= 10÷0.25= 0.5÷0.05= 0.24÷0.4= 4.5÷0.09=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可以分成()组;有()个面;()的面是完全相同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长方体的长为7cm,宽为5cm,高为3cm,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00cm3 = _____ dm3= _____ L 960 ml= _____ L= _____ dm3 400dm3= _____ cm3= _____ ml 0.6L= _____ ml = _____ cm3 4、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_____。一颗糖的体积约2_____。 一个苹果重50_____。指甲盖的面积约1_____。 一瓶色拉油约4.2_____。一个橱柜的容积约2_____。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根长方体的方木,横截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长5分米,它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7、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8.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1、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4倍。…………()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5、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6、0.73=0.7×0.7×0.7………………………………………………() 7、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厘米,他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8、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时5厘米,它的体积是53=15立方厘米。………() 10、一个油桶能装多少升油,就是求它的容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A.3倍 B.6倍 C.9倍 D.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A.一样大 B.表面积大 C.不好比较大小 D.体积大 6.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表面积()。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2) 第1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4) 第2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7)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0) 第3课时:因数与倍数1 (11) 第4课时:因数与倍数3 (15) 第5课时:2、5倍数的特征 (19) 第6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22) 第7课时:质数和合数 (25)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29) 第三单元 (34)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4)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8)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2) 第12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5) 第13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48) 第14课时:整理和复习 (51) 第四单元56 第15课时:分数的意义 (56) 第16课时:分数与除法 (60) 第1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63) 第1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5) 第19课时:最大公因数 (69)

第20课时:约分 (72) 第21课时:最小公倍数 (75) 第22课时:通分 (78) 第23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82) 第24课时:整理和复习 (84) 第五单元 (88) 第25课时:图形的运动1 (88) 第26课时:图形的运动2 (92) 第六单元 (94) 第27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94) 第28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97) 第29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01) 第七单元 (105) 第30课时:统计1 (105) 第31课时:统计3 (108) 第八单元 (111) 第32课时:数学广角 (111)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 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 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 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2016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6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精选】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 一、总目标. 9 二、学段目标. 10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 第一学段(1~3年级).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4~6年级).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7~9年级). 26 一、数与代数. 26 二、图形与几何. 31 三、统计与概率. 40 1 四、综合与实践. 42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 一、教学建议. 43 二、评价建议.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录. 75 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 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2016年度小学数学课程规范标准

2016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14题2分,共33分) 1. 在1,2,11,18,23,72这六个数中,( )是质数,( )是合数,( )是18的因数,( )是18的倍数。 2.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 3.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8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 ( ) ,每段长 ( ) ( ) 米。 4.7 4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5.有8盒饼干,其中7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2块。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 ( )次才可以保证找到这盒饼干。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0秒=( )分 250cm 3=( )dm 3 400ml =( )L 1m15cm =( )m 7.请写出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 ),写出分子是8的所有假分数( )。 8.一个正方体魔方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它的体 积是( )立方厘米。 9.)( )( 15)(2416 ) (83== ÷== 。(填小数) 10.在○里填上“>”、“<”或“=”。(其中a >0) 53-61 51 21+31 1-65 a-1918 a-191 b+179 b+17 7 11.用一根120dm 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给正方体框架的6个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彩纸( )dm 2;正方体的体积是( )dm 3。 12.已知a =2×2×3×5,b =2×5×7,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 倍数是( )。 13.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上1,分母不变,则分数值为3 2 ;如果分母加上1,分子 不变,则分数值为 21 。原来这个分数是( )。 14.把0.8、58、97、4 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一个自然数a 有三个因数,这个自然数a 一定是合数。 ( ) 2.假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 ) 3. 经过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 ) 4.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到原来的9倍。( ) 5.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 三、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括号里)(6分) 1.能被2、3、5整除都余1的最小数是( )。 A .21 B .31 C .61 D .121 2.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2cm ,它的体积是( )cm3。 A .9 B .27 C .36 D .72 3.时针从2时走到5时,扫过了钟面的( )。 A .21 B .103 C .31 D .41 4.两个奇数的和是( )。 A.一定是奇数 B.一定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用小 摆出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 看到的图形如右图,摆这个几何体至少需要 ( )个小 。 A.4 B.5 C.6 D.7 6.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52千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两天修路相比的结果是( )。 A .第一天多 B .第二天多 C .同样多 D .无法比较 四、计算。(26分) 1. 直接写出得数。(8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看练习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 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 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也叫——),正方体是——的长方体,6个面都 是——,6个面的面积都——,12条棱的长度都—— 二.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到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三、谨慎选择: 1.用棱长10厘米的8块正方体木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它们之 中棱长之和最短的() A.长方体 B.正方体

2.用棱长都是10厘米的3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 之和是()厘米 .A.360B.240C.200D.120拓展训练: 一、准确计算: 1.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解决问题:1、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从生活中找一个长方听或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棱长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0.2米,表面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是(). 5.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分米,每条棱长是(),表面积是(). 二.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中可能有两个正方形的面.()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体.()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016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5 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和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和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使用和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和技术教育。 11、“实践和综合使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和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和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使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6140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 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我会填,不信你瞧。(一个一分,共18分)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升=()毫升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西瓜的体积大约是6()一桶水的容积是12() 3.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4.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长14cm,宽9cm,高8cm的长方体,可以分割成()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 二、我是公正的小法官。(一个2分,共10分)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一样大。() 5.一瓶白酒有500L。() 三、A、B、C、我会选。(一个2分,共10分) 1.长方体的木箱体积与容积相比()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2.把三个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A、16cm2 B、32cm2 C、64cm2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cm2 B、54cm2 C、90cm2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A、2倍 B、4倍 C、6倍 四、我会填写下表。(单位:厘米)[一个2分,共20分] 长宽底面积高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 12 9 5 长方体 正方体 8 五、我能按照要求做。(一个3分,共12分) 1.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和体积。 2.一个长方体,长9cm,宽6cm,高5cm。 另一个长方体,横截面,高3m。 求它们的体积。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一个5分,共25分) 1.喜洋洋家里有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6dm,宽3dm,高。喜洋洋做这个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玻璃鱼缸上面无盖) 2.××县步行街广场上有10哥这样的花坛,每个花坛的高,地面是边长的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中间填满泥土。 (1)一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 (2)做完这些花坛,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3.一个长方体汽油桶的底面积是4dm2,高是,如果1L

2019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4、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8、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1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 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15、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0、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21、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2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2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7、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8、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 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9、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30、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31、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必考)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填空并不难,全对不简单,可要细心哟!(每空1分,共23分) 1. 4.05m 3=( )dm 3 680L =( ) dm 3=( ) m 3 2. )(12 =3÷4=12)(=15÷( )=( )(填小数) 3. 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 有9个机器零件,其中8个质量合格,另有一个稍重,不合格。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个不合格的零件来。 5.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dm ,宽是4dm ,高是2dm ,它的棱长之和是( )dm 。 6. 在○里填上“>”、“<”或“=”。 98 65 53 2011 8 5 0.7 7. 五(1)班的同学在山青世界实践基地分小组结绳比赛,每4人一组,每5人一组或每6人一组,都没有剩余,五(1)班学生至少有( )人。 8. 分数单位是91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9. 一个立体图形如图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 ( )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 10. 把100升水倒入一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空水槽中,水深( )分米。 11. 如右图,指针从“1”绕中心点0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中心点0逆时针旋转180°后指向( )。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5分,对的打“√”,错的打“×”) 1.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 2.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 ) 3.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它的倍数。 ( ) 4. 棱长之和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 5. 5克盐溶解在4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101 。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 在整数范围内,一个奇数与任何一个数相乘,积( )。 ① 一定是偶数 ② 一定是奇数 ③不能确定是奇数还是偶数 2. 两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 )平方厘米。 ①25 ②50 ③ 100 3. 的分母加上2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乘上( )。 ① 3 ② 4 ③ 2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 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 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 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练习: (1)分别说出下面长方体长、宽、高。 (2)看图2-6,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形。 (3)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 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 )厘米。 (8)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厘米。 (9)至少需要( )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6)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30㎝ 20cm 20cm 30m 6m 50m

最新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 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3、2、3、5的倍数特征 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数的整除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