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元解读”秀出自我“盘点语文”不说再见

“多元解读”秀出自我“盘点语文”不说再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3549883.html,

“多元解读”秀出自我“盘点语文”不说再见

作者:贾厚明

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5年第01期

贾厚明,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盐城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荣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近5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600多篇,主编、参编教学图书10多部。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渐近“尾声”了。

走进对初中语文学习具有“终极意义”的九(下)第五单元,编者为我们准备了两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一是“多元解读”,二是“盘点语文”。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两项活动呢?

一、“多元解读”秀出自我

在九(上)第四单元中,编者为我们安排了首个“文学评论”单元,现在我们即将学习的九(下)第五单元,可以看作是前面单元的继续与深化。不同的是,本单元学习主张“横看成岭侧成峰”,要求我们能够对文学作品做出“多元解读”,秀出个性化的感悟。在进行“多元解读”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多元解读”要“缘根而发”。

这里所说的“根”,系指特定的文本。文本是阅读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面对某一文学作品,要想做到“多元解读”,我们首先必须在其文字的丛林中“穿行”,将其读懂、读透。比如,课文《雪》是一篇散文诗,鲁迅运用了象征手法,表意隐晦。我们应反复揣摩其中的三个意象,分析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并借助相关的背景资料,“知人论世”,努力读懂其表达的意蕴,从而为“多元解读”奠基。

其次,“多元解读”要“有章可循”。

所谓“有章可循”,是指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我们要把握解读的基本途径——一般可从内容、主旨、手法、语言等角度切入。比如,课文《〈雪〉四人谈》中,四位作家切入解读的角度是迥然不同的:王蒙选择的是该散文诗的阅读方法,黄蓓佳选择的是该散文诗的表意(主题),斯妤选择的是该散文诗的语言风格,而李允经选择的则是该散文诗的创作手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特别留意文本的“空白点”,以便寻求新的发现,言人之未言。

最后,“多元解读”要“避免越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