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AM基本数据流

0AM基本数据流

0AM基本数据流
0AM基本数据流

7档双离合器0AM基本数据流

车辆:

型号: SAIC_Volkswagen

类型: 上海大众朗逸(Lavida)轿车

年款: 2012 (C)

车身型号: 三厢四门轿车

发动机代码: CFBA 1.4L BOSCH ME17.5 / 96kW

ASAM/ODX Projekt-Name: VW3111

ASAM/ODX Projekt-Version: 0.13

引导型功能测试计划 GFF

用于TSC汇报信息的采集

测量值结果规定值

4_1 E313 换挡杆位置 D ...P,R,N,D,S.. 5_2 驱动系统CAN转速701 /min

5_3 G632 变速箱输入转速传感器 1 TG1 0 /min

5_4 G612 变速箱输入转速传感器 2 TG2 0 /min

6_1 输出转速轴1 0 /min

6_2 输出转速轴 2 0 /min

6_3 输出转速CAN 0 /min 信号无效

6_4 输出转速0 /min

8_1 速度0 km/h

9_1 驾驶员希望扭矩-5.8 Nm

9_2 发动机扭矩 1 27.0 Nm

9_3 发动机扭矩 2 27.0 Nm

9_4 发动机扭矩 3 有效信号无效

10_1 发动机扭矩106.2 Nm

11_1 G510 - 控制器中的温度传感器58.0 癈

12_3 供电电压 1 13.8 V 0 - 24 V

12_4 供电电压 2 13.8 V 0 - 24 V

13_1 接线柱供电电压13.8 V 0 - 24 V

13_2 接线柱15供电电压13.8 V 0 - 24 V

13_4 V401 接线柱30供电电压13.8 V

14_1 冷却液温度88.0 癈信号无效, 不正常22_1 仪表板中的换挡杆位置 D

22_2 被挂入档位(实际值) 1

22_3 显示组合仪表闪烁0

24_1 怠速额定转速700 /min

24_2 怠速额定转速上升关闭

26_1 离合器温度58.0 癈

26_2 离合器温度64.0 癈

26_3 离合器 1 60.0 癈

26_4 离合器 2 66.0 癈

30_1 V401 供压S1 60.00 bar

30_2 V401 供压S2 42.00 bar

30_3 V401 供压实际压力43.73 bar

30_4 V401 供压实际压力AD 2383

31_1 供压额定转速0 /min

31_2 供压实际转速0 /min

31_3 压力供给占空比0.00 %

31_4 供压实际电流0.000 A

32_1 供压额定状态0

32_2 供压实际状态15

52_1 车辆里程数2530 km

52_2 车辆里程数1 1480 km

52_3 车辆里程数2 1480 km

52_4 车辆里程数3 1480 km

53_1 基础设定状态有效

变速箱产品信息006NRNR010962D111227

91_1 G617 离合器行程传感器 1 5.1 mm 额定位置91_2 G617 离合器行程传感器 1 5.1 mm 当前位置95_1 离合器 1 适配 6.5 mm 位置

95_2 离合器 1 适配0.0 Nm 转矩

95_3 离合器 1 适配10.2 mm 位置

95_4 离合器 1 适配15.4 Nm 转矩

96_1 离合器 1 适配17.7 mm 位置2 96_2 离合器 1 适配129.8 Nm 转矩2 96_3 离合器 1 适配21.8 mm 位置3 96_4 离合器 1 适配219.6 Nm 转矩3 97_1 离合器 1 适配 2.2 mm KEL 打开97_2 离合器 1 适配27.2 mm KEL 关闭97_3 6.4 mm

97_4 离合器 1 适配27.2 mm AKG 关闭98_1 离合器 1 0.99 摩擦系数111_1 G618 离合器2 离合器行程传感器2 0.0 mm 额定位置111_2 G618 离合器2 离合器行程传感器2 2.5 mm 当前位置111_3 离合器 2 AD-值1 16.40 % 额定位置111_4 离合器 2 AD-值2 82.80 % 当前位置112_1 N439 离合器2分度机构2中的阀3 0.222 A 额定电流112_2 N439 离合器2分度机构2中的阀3 0.222 A 当前电流115_1 离合器 2 位置0 7.4 mm

115_2 离合器 2 扭矩0 0.0 Nm

115_3 离合器 2 位置 1 13.3 mm

115_4 离合器 2 扭矩 1 16.2 Nm

116_1 离合器 2 位置 2 17.8 mm

116_2 离合器 2 扭矩 2 100.8 Nm

116_3 离合器 2 位置 3 21.6 mm

116_4 离合器 2 扭矩 3 219.6 Nm

117_1 离合器 2 适配 2.5 mm KEL 打开117_2 离合器 2 适配27.0 mm KEL 关闭117_3 7.2 mm

117_4 离合器 2 适配27.0 mm AKG 关闭118_1 离合器 2 1.01 摩擦系数130_1 档位调节器1/3 位移传感器 1 G487 12.8 mm 额定位置130_2 档位调节器1/3 位移传感器 1 G487 8.7 mm 当前位置140_1 档位调节器2/4 位移传感器 2 G488 -0.3 mm 额定位置140_2 档位调节器2/4 位移传感器 2 G488 -0.3 mm 当前位置150_1 档位调节器5/7 位置传感器 3 G489 -0.1 mm 额定位置150_2 档位调节器5/7 位置传感器 3 G489 -0.1 mm 当前位置160_1 档位调节器6/R 位置传感器 4 G490 0.0 mm 额定位置160_2 档位调节器6/R 位置传感器 4 G490 0.0 mm 当前位置160_3 档位调节器6/R 位置传感器 4 G490 2678 AD-值1 160_4 档位调节器6/R 位置传感器 4 G490 1191 AD-值2 161_1 N438 分度机构2 档位调节器6/R中的阀2 0.528 A 额定电流161_2 N438 分度机构2 档位调节器6/R中的阀2 0.528 A 当前电流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软件工程银行管理系统数据流图盒图AD图流图层次图流程图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软件工程》 题目:结构化设计实验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结构化设计验报告要求 1目的与要求: 1)系统学习和理解结构化软件工程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 2)掌握设计阶段各种设计工具,如、层次图、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判定表(树)、伪代码语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通过理论学习和试验要逐步提高运用结构化软件工程的设计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 4)请借阅有关Microsoft Office Visio 系统,预习系统有关的结构化设计工具和使用方法; 5)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结构化设计实验内容,严禁拷贝、抄袭他人设计成果; 6)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于下周5以前提交。 2 实验内容或题目 1.针对自己第一次实验所完成的结构化分析项目(或题目),选择所绘制 的数据流图,E-R图、状态图,完成下面2、3、4、5、6要求的结构化 设计内容; 2.按照面向数据流图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并在优化所选择数据流图的基础 上,导出项目的总体设计层次图(H图); 3.按照详细设计阶段所学的过程设计工具,分别选择程序流程图、盒图和 PAD图等设计工具,在第2所得层次图中选择几个主要模块进行详细设 计,画出相应设详细计结果图形; 4.根据选择的E-R图进行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模型为基准,进行数据库 表及其关系设计); 5.根据H图进行界面菜单设计(模拟菜单显示样式绘制菜单设计图),选 择一个数据库表(实体)进行界面表单(数据编辑界面)设计; 6.选择第3步中某一模块的详细设计结果,画出对应得流图,并计算其圈 复杂度。 3 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优化所选择数据流图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2工作负荷 餐饮会员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为餐饮行业量身定做的智能经营管理软件,该系统把先进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以客户管理为切入点,把客户管理与营业分析、内部管理等管理工作高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独到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迅速提高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稳固客户群,增加经济效益,是一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双盈的优秀管理软件。 3费用开支 中原材料7万,工资3万,酒水2万,税金1万多,还有维修费等其他杂费1万多 4人员 前台营业、商品管理、会员管理、数据维护、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系统设置。 一、前台营业 一般的前台日常业务包括:前台接待收银、顾客预约、收费日报结账管理等。 二、商品管理 主要是商品的采购入库开单,商品入库确认,商品出库开单、商品出库确认及商品库存盘点管理等。 菜品及餐桌信息 退餐桌名 就餐信息表 就餐信息表

三、会员管理 主要是会员资料管理、会员充值管理、会员取现管理、会员挂失管理、会员注销管理等。 四、数据维护 对系统自身的信息(诸如:部门及员工信息、商品信息、菜谱信息、房台信息、商品供应商和系统数据字典等信息)进行维护管理。 五、统计查询 系统拥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营业收入统计查询、日结汇总统计查询、消费帐单信息查询、消费统计查询、商品采购入库统计、商品领用出库统计、商品库存盘点统计、商品库存信息查询、会员资料信息查询(包括会员消费明细、卡业务信息、消费累计及积分等信息)和统计月报等。 五、系统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组管理、用户组权限管理、用户操作日志查询、系统使用监控、数据备份和系统出错监控等。 五、系统设置 主要功能包括:会员级别设置、系统参数设置(包括:店名、地址、联系电话、结算方式、小票打印和积分等信息的设置)和系统初始化等。 5设备 一、开发平台和数据库: 可取的是SQL数据库(ORACLE),而不是ACCESS的 开发工具比较差的是VB,好一些的入PB,C++BUIDER..... 二、软件功能 餐饮业注重前台收银,前台功能快捷,灵活的好 后台进存分析多的,属于超市版的改版,华而不实 三、厨房打印机 国外和港台的餐饮软件,厨打以串口为主,从不丢单 国内软件以网口为主,采用的无非是固网的打印机服务器或者是厨打自带的网卡,丢单是肯定的。 所以客户要选择软件的时候,厨打作为最重要的考核。用无线点菜,100%会上厨打。那么只能有两种选择,其一是PC当打印机服务器+串口厨打的方式,其二是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打印机服务器。所有通用打印机服务器和打印机自带网口的,全不可用! 四、无线点菜器 一种是IC卡式的,晨森软件用的,麻烦,投资大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的一个经典例子

系统的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实例 作为示例,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人机分工。此处的数据流图是计算机化的帐务处理系统中涉及到计算机部分的数据流图,人工完成的部分将不做反应。例如:计算机没有能力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这些工作必须由人来完成,因此进入系统(系统的自动化部分)的应该是记账凭证而不是原始凭证。银行对帐单仍然是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原有的输出数据流系统也必须提供。 图1 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 图2 系统的第一层分解图 记账凭证进入计算机系统需要进行输入操作,而且由于记账凭证本身可能出错,或输入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因此系统必须提供对已输入的记账凭证的修改功能和审核功能,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才能够记账。据此,对“凭证处理”分解得到第二层分解图,该分解图由凭证输入、凭证修改和凭证审核三个处理构成。如果记账凭证是由操作人员直接根据原始凭证

用计算机填制,则凭证处理还应该包含一个打印记账凭证的处理。 图3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一(图1)在系统中,登帐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其分解的流程图与原来一致。 图4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二(图2)

图5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三(图3) 图6 系统第二层分解图之四(图4) 8.1.3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图中的各种成分进行详细说明,作为数据流图的细节补充,和数据流图一起构成完整的系统需求模型。数据字典一般应包括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说明。以下列出本系统的主要数据字典条目。 1. 数据项条目 数据项编号:D01-001 数据项名称:凭证编号 别名:凭证流水号 符号名:PZBH 数据类型:数值型 长度:4 取值范围:1~9999 其余略。 2. 数据结构条目

数据流图画法要求

数据流图(DFD)画法要求 一、数据流图(DFD) 1.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数据流图由四种基本符号组成,见图5-4-1所示。 图5-4-1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例:图5-4-2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流图,它表示数据X从源S流出,经P加工转换成Y,接着经P加工转换为Z,在加工过程中从F中读取数据。 图5-4-2数据流图举例 下面来详细讨论各基本符号的使用方法。 2.数据流

数据流由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例如“发票”为一个数据流,它由品名、规格、单位、单价、数量等数据组成。数据流用带有名字的具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名字称为数据流名,表示流经的数据,箭头表示流向。数据流可以从加工流向加工,也可以从加工流进、流出文件,还可以从源点流向加工或从加工流向终点。 对数据流的表示有以下约定: 对流进或流出文件的数据流不需标注名字,因为文件本身就足以说明数据流。而别的数据流则必须标出名字,名字应能反映数据流的含义。 数据流不允许同名。 两个数据流在结构上相同是允许的,但必须体现人们对数据流的不同理解。例如图5-4-3(a)中的合理领料单与领料单两个数据流,它们的结构相同,但前者增加了合理性这一信息。 两个加工之间可以有几股不同的数据流,这是由于它们的用途不同,或它们之间没有联系,或它们的流动时间不同,如图5-4-3(b)所示。 (a)(b)(c) 图5-4-3 简单数据流图举例 数据流图描述的是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如图5-4-3 (c)中,“月末”只是为了激发加工“计算工资”,是一个控制流而不是数据流,所以应从图中删去。 3.加工处理 加工处理是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它把流入的数据流转换为流出的数据流。每个加工处理都应取一个名字表示它的含义,并规定一个编号用来标识该加工在层次分解中的位置。名字中必须包含一个动词,例如“计算”、“打

大数据处理流程的主要环节

大数据处理流程的主要环节 大数据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等环节,其中数据质量贯穿于整个大数据流程,每一个数据处理环节都会对大数据质量产生影响作用。通常,一个好的大数据产品要有大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处理、精确的数据分析与预测、优秀的可视化图表以及简练易懂的结果解释,本节将基于以上环节分别分析不同阶段对大数据质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一、数据收集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据源会影响大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收集、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Web数据,多采用网络爬虫方式进行收集,这需要对爬虫软件进行时间设置以保障收集到的数据时效性质量。比如可以利用八爪鱼爬虫软件的增值API设置,灵活控制采集任务的启动和停止。 二、数据预处理 大数据采集过程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包括同构或异构的数据库、文件系统、服务接口等,易受到噪声数据、数据值缺失、数据冲突等影响,因此需首先对收集到的

大数据集合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价值性。 大数据的预处理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归约与数据转换等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大数据的总体质量,是大数据过程质量的体现。数据清理技术包括对数据的不一致检测、噪声数据的识别、数据过滤与修正等方面,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质量; 数据集成则是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从而形成集中、统一的数据库、数据立方体等,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方面质量; 数据归约是在不损害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数据集规模,使之简化,包括维归约、数据归约、数据抽样等技术,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即提高大数据存储的价值性。 数据转换处理包括基于规则或元数据的转换、基于模型与学习的转换等技术,可通过转换实现数据统一,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总之,数据预处理环节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和价值性等方面质量,而大数据预处理中的相关技术是影响大数据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主流流处理框架比较

分布式流处理是对无边界数据集进行连续不断的处理、聚合和分析。它跟MapReduce一样是一种通用计算,但我们期望延迟在毫秒或者秒级别。这类系统一般采用有向无环图(DAG)。 DAG是任务链的图形化表示,我们用它来描述流处理作业的拓扑。如下图,数据从sources流经处理任务链到sinks。单机可以运行DAG,但本篇文章主要聚焦在多台机器上运行DAG的情况。 关注点 当选择不同的流处理系统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运行时和编程模型:平台框架提供的编程模型决定了许多特色功能,编程模型要足够处理各种应用场景。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点,后续会继续。 ?函数式原语:流处理平台应该能提供丰富的功能函数,比如,map或者filter这类易扩展、处理单条信息的函数;处理多条信息的函数aggregation;跨数据流、不易扩展的操作join。 ?状态管理:大部分应用都需要保持状态处理的逻辑。流处理平台应该提供存储、访问和更新状态信息。 ?消息传输保障:消息传输保障一般有三种:at most once,at least once和exactly once。At most once的消息传输机制是每条消息传输零次或者一次,即消息可能会丢失;A t least once意味着每条消息会进行多次传输尝试,至少一次成功,即消息传输可能重复但不会丢失;Exactly once的消息传输机制是每条消息有且只有一次,即消息传输既不会丢失也不会重复。 ?容错:流处理框架中的失败会发生在各个层次,比如,网络部分,磁盘崩溃或者节点宕机等。流处理框架应该具备从所有这种失败中恢复,并从上一个成功的状态 (无脏数据)重新消费。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流分析

软件开发中的数据流分析 数据流分析中,信息流是系统的一个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通常用数据流图来进行描绘。数据流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它表示了系统内部信息的流向,并表示了系统的逻辑处理的功能。也就是说,数据流图的作用就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在需求分析阶段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为系统建立逻辑模型。 1 数据流图的标示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传输变换过程。DFD 有四种元素,其基本符号如图3-5所示。 1)外部实体 与系统进行交互,但系统不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实体,用带标记的矩形表示。 2)数据的加工 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变换而活处理的单元,它接收一定的数据输入,对齐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在数据流图中加工/处理用带标记的圆圈表示,在圆圈内写上加工名。一个处理框可以代表一系列程序、单个程序或者程序的一个模块。 3)数据流 在数据加工之间或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之间进行流动的数据,用带标记的箭头表示。数据流由一组固定的数据组成,用来指出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身份证号、年龄、日期、单位和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在其线旁标注数据流名(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在数据流图中应该描绘所有可能的数据流向,而不应该描绘出现某个数据流的条件。数据流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数据流,而程序流程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控制流。

4)数据存储 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用带标记的双实线表示。 在数据流图中,如果有两个以上数据流指向一个加工,或是从一个加工中引出两个以上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关系。为表达这些关系,可以对数据流的加工表上不同的几号。一般来说,数据流与加工之间可用星号“*”表示相邻的一对数据流同时出现,用“+”表示相邻的两数据流可取其一或者两者,用“☉表示相邻的两数据流只能取其一,具体情况如图3-6所示。 为了能够有效表达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加工情况,需要采用层次结构的数据流图,即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分层的数据流图来反映这种结构关系,这样就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理解整个系统。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结构图方法模板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结构图方法 下面分别讨论经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技术, 导出”变换型”和”事务型”初始结构图的技术。 1.变换分析 根据系统说明书, 能够决定数据流程图中, 哪些是系统的主处理。主处理一般是几股数据流汇合处的处理, 也就是系统的变换中心, 即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之间的处理。 确定逻辑输入——离物理输入端最远的, 但仍可被看作系统输入的那个数据流即为逻辑输入。确定方法是从物理输入端开始, 一步步向系统的中间移动, 直至达到这样一个数据流: 它已不能再被看作为系统的输入, 则其前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入。确定逻辑输出——离物理输出端最远的, 但仍可被看作系统输出的那个数据流即为逻辑输出。方法是从物理输出端开始, 一步步向系统的中间反方向移动, 直至达到这样一个数据流: 它已不能再被看作为系统的输出, 则其后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出。对系统的每一股输入和输出, 都用上面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逻辑输入、输出。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之间的加工, 就是系统的主加工。如图4-24所示。

图4-24(a)初始DFD图 图4-24(b)找系统的主加工 2) 设计模块的顶层和第一层 ”顶层模块”也叫主控模块, 其功能是完成整个程序要做的工作。在与主加工对应的位置上画出主模块。系统结构的”顶层”设计后, 下层的结构就按输入、变换、输出等分支来分解。 设计模块结构的第一层: 为逻辑输入设计一个输入模块, 它的功能是向主模块提供数据; 为逻辑输出设计一个输出模块, 它的功能是输出主模块提供的数据; 为主加工设计一个变换模块, 它的功能是将逻辑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出。 第一层模块同顶层主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应与数据流程图相对应。这里主模块控制并协调第一层的输入、变换、输出模块的工作。( 3) 设计中、下层模块 由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过程, 为每一个上层模块设计下属模块。输入模块的功能是向它的调用模块提供数据, 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接受输入数据; 另一部分是将这些数据变换成其调用模块所

数据流图(DFD)专题讲解

软件设计师考试的下午题的第一道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的下午题的第一道题都是数据流图题,而能够将这道题全部做对的考生是非常少的。根据历年的辅导和阅卷经验,发现很多考生不是因为这方面的解题能力不够,而是缺乏解这种题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介绍一些解这种类型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起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解题当中考生表现出的特点 由于这是下午考试的第一道题,所以很多考生从考前的紧张氛围当中逐渐平静下来开始答题,头脑还比较清醒,阅读起来比较流畅,速度还可以,自我感觉不错。可偏偏这道题有很多人不能全取15分,纠其原因有以下一些特点: 1.拿卷就做,不全面了解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会导致在解题过程当中缺少一种整体概念,不能明确自己在哪些题上必需拿分(多花时间),哪些题上自己拿不了分(少花时间)。这样,在解题时目标就会明确很多。 2.速度快,读一遍题就开始动手做。 3.速度慢,用手指逐个字的去看,心想看一遍就能做出题来。 4.在阅读题目时,不打记,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5.边做边怀疑边修改,浪费时间。

6.缺少的数据流找不准,可去掉的文件找不出来。 7.由于缺少项目开发经验,对一些事务分析不知如何去思考。 8.盲目乐观,却忽略了答题格式,丢了不应该丢的分。 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要懂得数据流图设计要略。 有时为了增加数据流图的清晰性,防止数据流的箭头线太长,减少交叉绘制数据流条数,一般在一张图上可以重复同名的数据源点、终点与数据存储文件。如某个外部实体既是数据源点又是数据汇点,可以在数据流图的不同的地方重复绘制。在绘制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2)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为了表达较为复杂问题的数据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一般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根据层次关系一般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称它的上层数据流图为父图,在它的下一层的数据流图为子图。

软件工程-数据流图(DFD)大题解析

1某公司为了给员工分配住房,开发了员工住房分配系统,功能如下: 计算原始分:根据员工信息(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计算原始分,并将员工信息存入员工信息文件中。 计算标准分:根据员工的原始分计算标准分,并将其存入员工分数文件(员工号、标准分)。 计算分房分:根据标准分、分房计划文件(员工号、住房请求)中的分房人数,计算分房分,并存入分房分数文件(员工号、分房分)中。 分房分查询: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员工号查询相应的分房分,若输入错误则返回出错信息。 试根据上面的系统功能描述: (1)画出该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8分) (2)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要求至少写出三项)。(4分) (3)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8分) (1): 1) 2)第一层数据流图 员工信息文件员工分数文件夹分房分数文件 2. 名称:员工信息 别名: 描述:员工的各种信息 定义: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婚否+职务+职称+住房情况 位置:员工信息文件 名称:分房计划文件 别名: 描述:准备分房的计划 定义:员工号+住房请求 位置:公司系统 名称:分房分数文件 别名:

描述:计算出的每个员工分房分数的文件 定义:员工号+分房分 位置:公司系统 2阅读以下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分) 【说明】 某高校欲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每门课程都有3到6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一次测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其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2)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均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上传给成绩管理系统。 3)在记录学生成绩之前,系统需要验证这些成绩是否有效。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文件来确认该学生是否选修这门课程,若没有,那么这些成绩是无效的;如果他的确选修了这门课程,再根据课程信息文件和课程单元信息文件来验证平时成绩是否与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单元相对应,如果是,那么这些成绩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4)对于有效成绩,系统将其保存在课程成绩文件中。对于无效成绩,系统会单独将其保存在无效成绩文件中,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给教务处。在教务处没有给出具体处理意见之前,系统不会处理这些成绩。 5)若一门课程的所有有效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已经被系统记录,系统会发送课程完成通知给教务处,告知该门课程的成绩已经齐全。教务处根据需要,请求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用来提交考试委员会审查。 6)在生成成绩列表之前,系统会生成一份成绩报告给主讲教师,以便核对是否存在错误。主讲教师须将核对之后的成绩报告返还系统。 7)根据主讲教师核对后的成绩报告,系统生成相应的成绩列表,递交考试委员会进行审查。考试委员会在审查之后,上交一份成绩审查结果给系统。对于所有通过审查的成绩,系统将会生成最终的成绩单,并通知每个选课学生。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得到如图2-1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2-2所示的第1层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外部实体E1~E4的名称。 E1:考试委员会 E2:主讲教师 E3:每个选课学生 E4:教务处 【问题2】(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D1:课程信息文件 D2:课程单元信息文件 D3:学生信息文件 D4:课程成绩文件 D5:无效成绩文件 【问题3】(6分) 数据流图1-2缺少了三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数据流图1-1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这三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模块图和结构图

结构化设计方法使用的描述方式是系统结构图,也称结构图或控制结构图。它表示了一个系统(或功能模块) 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流信息的传递关系,它是描述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图表工具。 系统结构图反映的是系统中模块的调用关系和层次关系,谁调用谁,有一个先后次序(时序)关系.所以系统结构图既不同于数据流图,也不同于程序流程图.在系统结构图中的有向线段表示调用时程序的控制从调用模块移到被调用模块,并隐含了当调用结束时控制将交回给调用模块。 如果一个模块有多个下属模块,这些下属模块的左右位置可能与它们的调用次序有关.例如,在用结构化设计方法依据数据流图建立起来的变换型系统结构图中,主模块的所有下属模块按逻辑输入,中心变换,逻辑输出的次序自左向右一字排开,左右位置不是无关紧要的. 系统结构图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的图形显示。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出发,把系统按功能逐次分割成层次结构,使每一部分完成简单的功能且各个部分之间又保持一定的联系,这就是功能设计.在设计阶段,基于这个功能的层次结构把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成为系统.处理方式设计:确定为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所必需的算法,评估算法的性能.确定为满足软件系统的性能需求所必需的算法和模块间的控制方式(性能设计).确定外部信号的接收发送形式.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是什么 1.功能结构图就是按照功能的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的每一个框都称为 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的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个任务的一组程序。 2.功能结构图是对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等进行解剖,详细描述功能列表的 结构,构成,剖面的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上到下等而描绘或画出来的结构图。从概念上讲,上层功能包括(或控制)下层功能,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图中每一个方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

软件工程之数据流图专题

一.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 数据流图主要由4种成分(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文件、数据源点或汇点)组成,如下表所示: 二.数据流图的基本原则 ●在单张DFD中,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一个加工的输出数据流不应该与输入数据流同名,即使它们的组成成分相同(流进和流出存储文件的数据流除外),数据流不能存在于外部实体与外部实体之间,也不能存在于外部实体和数据存储文件之间; 2)保持数据守恒。一个加工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直接获得,或者是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 3)每个加工必须既有输入数据流,又有输出数据流; 4)所有的数据流都必须以一个加工开始,或以一个加工结束(数据流存在于加工与加工之间,加工与数据存储文件之间,加工与外部实体之间)。 5)流向/流出数据存储文件的数据流名可以省略不写。 ●在父图与子图之间,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也就是说,父图中某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与它的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在数 量和名字上相同; 2)加工细节隐藏。根据抽象原则,在画父图时,只需画出加工和加工之间的关系,而不必画出各个加工内部的细节; 3)均匀分解。应该使一个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加工分解层次大致相同; 其它应该注意的原则: 1)简化加工间关系。在数据流图中,加工间的数据流越少,各加工就越相对独立,所以应尽量减少加工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 2)适当地为数据流、加工、文件、源/宿命名,名字应反映该成分的实际意义,避免空洞的名字; 3)忽略枝节。应集中精力于主要的数据流,而暂不考虑一些例外情况、出错处理等枝节性问题; 4)表现的是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 5) 在整套数据流图中,每个文件必须既有读文件的数据流又有写文件的数据流,但在某一张子图中可能只有读没有写或者只有写没有读。例:根据数据流图的设计原则(子图),阅读下图所示的数据流图,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数据流图基本图形符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基本图形符号 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图形符号: :箭头,表示数据流; 〇:圆或椭圆,表示加工; =:双杠(带一边开口,一边闭合),表示数据存储; □: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1) 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2)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每个加工也要有名字,通常是动词短语,简明地描述完成什么加工。在分层的数据流图中,加工还应编号。 (3)数据存储(又称为文件),指暂时保存的数据,它可以是数据库文件或任何形式的数据组织。 (4)数据源点或终点,是本软件系统外部环境中的实体(包括人员、组织或其他软件系统),统称外部实体。一般只出现在数据流图的顶层图。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1)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下图为飞机机票预订系统的顶层图。 (2)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一般将层号从0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0层数据流图时,分解顶层流图的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决定每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系。例如,在上面的机票预订系统按功能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行社预订机票,另一部分为旅客取票,两部分通过机票文件的数据存储联系起来,0层数据流图如图3-4。 (3)注意事项。 ①命名。不论数据流、数据存储还是加工,合适的命名使人们易于理解其含义。 ②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反映系统”做什么”,不反映“如何做”,因此箭头上的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 ③一般不画物质流。数据流反映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实物,因此对目标系统的数据流图一般不要画物质流。 ④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 ⑤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时,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及其所有的加工都应编号。 ⑥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⑦局部数据存储。当某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1

流数据处理技术的概述0911

第一点:流数据处理技术的概述, 什么是流处理技术? 传统数据处理模型 数据流处理模型 1、数据流处理模型和传统数据处理模型的比较 如果利用传统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必须将数据全部存储到介质(如关系数据库)中,然后通过提交DML语句访问存储介质来获取查询结果。但是,当数据规模宏大且到达速度很快时,因执行查询操作需要大量的I/O交换,效率低下,往往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相反,数据流处理技术可以不保存整个数据集,仅维护一个远小于其规模的概要数据结构,从而能够常驻内存。 2、基于数据流的处理技术通常包含两部分算法: 一部分监控流中的数据,更新概要数据结构; 另一部分响应用户查询请求,返回近似查询结果。 用什么方法? 1、数据流聚类算法 单遍扫描算法和进化分析算法 1.1单遍扫描算法把数据流聚类看作是对数据库单遍扫描的处理过程。 传统的数据聚类算法,如k-means和k-medians,被扩展到数据流环境下,并假设数据对象以数据块的方式到达。该类算法通常基于分而治之的策略,从而在小空间上获取常数因子的近似结果。如:1)采用LOCALSEARCH的子过程,在每个数据块到达时产生该块数据的簇中心。2)VFKM算法对k-means进行了扩展,并保证其产生的模型与通过无限次数据获取所产生的模型不具有太大差别; 3) Zhou等人提出一种用于数据流核密度估计的单遍扫描算法,可基于核密度估计产生聚类结果。4)Nam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网格的方法用于单遍扫描的数据聚类。5)此外,还有Beringer等人研究了对并行数据流的单遍扫描聚类算法。 1.2由于单遍扫描算法无法满足具有进化特征的数据流的聚类分析需求,研究者开始提出一系列进化分析算法。进化分析算法把数据流的行为看作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过程。1)Dail 等人提出了一种对多条数据流进行聚类的通用框架COD。该方法可动态地对多条数据流进行聚类,并可支持多种数据挖掘的请求。2) Yang考虑了一种新的多数据流聚类问题,在该问题中,各个数据流被看作是一个维度不断增长的向量。两条数据流间的相似性采用加权距离进行度量,并且一种增量的聚类算法被用于产生数据流的聚类结果。3) Aggarwal等人提出了一种对数据流进行投影聚类的方法HPStream。其主要贡献在于引入了一个衰退簇结构和对数据流进行投影聚类的思想。4) Zhou等人提出一个用于跟踪滑动窗口内的簇的方法SWClustering。区别于该项工作,本文主要将讨论据伪和纳真误差滑动窗口模型中的聚类问题,并推广到一个更普遍的N-n滑动窗口模型。5) Babcock等人基于前人的工作,从理论角度对滑动窗口的聚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区别于该工作从理论上对聚类效果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基于滑动窗口对数据流中簇的进化过程进行挖掘。6)Cao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enstream!咒}可挖掘在有噪声环境下衰减窗口内数据流中任意形状的簇。7)朱蔚恒等人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分割的聚类方法用于挖掘具有任意形状的簇。然而,这些挖掘任意形状簇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滑动窗口。

数据流图与功能结构图

XXX系统结构化概要设计 (文档封面及目录格式与以前作业相同) 1.文档说明(5分) 1.1文档目的 //说明本文档的目的和作用

1.2文档范围 //说明本文档描述的主要内容 1.3读者对象 //说明可能的读者,比如详细设计、编码人员和测试人员 1.4参考文档 //说明编写该文档需要的参考资料,比如《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等1.5术语与缩写解释 //说明本文档与具体业务无关的技术术语,比如数据流、模块、关系表等 2.项目背景(2分) //说明项目的需求来源以及用户的基本需求,可以参考《用户需求说明书》。 3.需求分析结果(3分) //此章节描述需求分析的分层数据流图 3.1顶层数据流图 //将基于结构化数据流图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中顶层数据流图展示出来,无须进行修改(原样拷贝粘贴)

3.2第一层数据流图

3.3第二层数据流图 1. 处理临过期商品子系统 …… 3.n 第n层数据流图 4.基于功能需求的初始功能结构图(50分) //结合以上分层的数据流图,将整个系统对应的数据流图划分成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结合紧密的加工组成。比如教科书第100页,从“医院就诊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可以看出,它由三个相对功能独立的子系统组成,分别是挂号子系统、问诊子系统、交费取药子系统。 4.1子系统1 处理临过期商品子系统 4.1.1数据流图(分数占20%)

4.1.2 功能结构图(分数占50%) // 画出对应的功能结构图,主模块名字和子系统名字一致

4.1.3功能模块说明(分数占30%) // 为功能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写一份处理说明和一份接口说明,格式如下: 1.模块名字1(与功能结构图中名字相同) (1)处理说明 // 参见教科书155页7.7.1 (2)接口说明 // 参见教科书155页7.7.2,只需要说明入口参数、返回值、下属模块、上级模块2.模块名字2 (1)处理说明 (2)接口说明 …… 4.2子系统2 定价子系统 4.2.1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系统分析 杨宇 1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信息系统 图书馆出纳业务管理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日常业务包括借书、还书、购买新书和处理废书四个方面。每个业务仍可细分,其中涉及到记录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书籍为该系统的主要数据流。数据结构有书籍登记,学生一卡通登记等。外部实体包括学生、教师、书店、垃圾站。 2 数据流图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如图2.1所示。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管理系统第一层数据流图如图2.2所示。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管理系统第二层数据流图如图2.3所示。

3 数据字典 数据元素条目如表3.1所示。 数据流条目如表3.2所示。 数据存储条目如表3.3所示。 处理过程条目如表3.4所示。 外部实体条目如表3.5所示。

4 基本数据处理说明 (1)借书信息管理的基本处理说明 如果卡片中有过期不还书记录 则拒绝借书 否则如果书籍属于不可外借类 则拒绝借书 否则借出书籍 (2)书籍扫描的基本处理说明 读取书籍信息 5 数据立即存取图 书籍信息查询立即存取图如图5.1所示。 6 结论:图书馆出纳台业务信息系统 图书馆出纳台业务信息系统共包含三层,详细的描述了整个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新旧书整理和借书还书的管理。读者可以通过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基本处理说明以及数据立即存取图深刻地了解该系统的具体运作过程。在绘图及文档编辑时应参考国际规范,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海英.图书馆服务管理(第1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1 数据流图的构成

1 数据流图的构成 (1)数据流图使用的符号 DFD 由四种基本符号组成。如下图所示。 (2)数据流 数据流(Data Flow )由一个或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 ①数据流名应能直观地反映数据流的含义。 ②数据流的流向 ③数据流可以同名,也可以有相同的数据结构,但必须有不同的数据或具有不同的含义。 ④两个符号(加工、外部项、数据存储)之间可以有多个数据流存在,DFD 并不表明它们之间的任何关系,诸如次序、主次等。 ⑤避免错误的数据流命名方法 (3)加工 加工又称处理亦称变换,它表示对数据流的操作。 加工的符号分成上、下两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标识部分和功能描述部分。 标识部分用于标注加工编号,加工编号应具有唯一性,以标识加工,以“P ”开头。 功能描述部分用来写加工名。为使DFD 清晰易读,加工名应简单,能概括地说明对数据的加工行为,其详细描述在数据词典中定义。 加工要逐层分解,以求得分解后的加工功能简单、易于理解。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用来存贮数据的。在分层DFD 中,数据存储一般仅属于某一层或某几层,因此又称数据存储为局部文件。现对数据存储符号说明如下: ①数据存储名写在开口的长方框内,应概要地说明文件中的主要数据。 ②数据存储上一定要有数据流。 ③为便于说明和管理,数据存储亦应编号,编号写在文件符号左端小方格中,以“D ”开头。 ④为避免DFD 中出现交叉线,同一数据存储可在多处画出,可以用下图所示符号表示数据存储重复。 (5)外部项 源点和终点(又称端点)是系统外的实体,称作外部项。它们存在于环境之中,与系统有信息交流,从源点到系统的信息叫系统的输入;从系统到终点的信息称系统的输出。同—个端点可以是人或其它系统。在DFD 中引入源点和终点是为了便于理解系统,所以不需要详细描述它们。它们可有编号,以“S”开头。 2 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 (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确定

数据流图(DFD)专题讲解

软件工程考试 之 数据流图(DFD)专题讲解及例题分析 ——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要懂得数据流图设计要略 有时为了增加数据流图的清晰性,防止数据流的箭头线太长,减少交叉绘制数据流条数,一般在一张图上可以重复同名的数据源点、终点与数据存储文件。如某个外部实体既是数据源点又是数据汇点,可以在数据流图的不同的地方重复绘制。在绘制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2)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为了表达较为复杂问题的数据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一般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根据层次关系一般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称它的上层数据流图为父图,在它的下一层的数据流图为子图。 顶层数据流图只含有一个加工,表示整个系统;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为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表明了系统的范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底层数据流图是指其加工不能再分解的数据流图,其加工称为“原子加工”。 中间数据流图是对父层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个加工也可以再次细化,形成子图。中间层次的多少,一般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 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上一层父图的某个加工对应,二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保持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数据流图中的重要性质,保证了数据流图的一致性,便于分析人员阅读和理解。 在父图与子图平衡中,数据流的数目和名称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在数目上不相等,但是可以借助数据字典中数据流描述,确定父图中的数据流是由子图中几个数据流合并而成的,也即子图是对父图中加工和数据流同时进行分解,因此也属于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