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与测量完整版

统计与测量完整版

统计与测量完整版
统计与测量完整版

单项选择题

0.1.统计的目的在于(C)。A.达成对总

体的质的认识与把握B.对局部的量进行描述c.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D.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局部的认识

0.2.教育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是

(A)。A.教育统计是数理统计和心理

学、教育学交叉结合的产物B.教育统计就是数理统计c.教育统计属于数理统计D.教育统计与数理统计没有联系0.3.将调查所得数据求平均,这属于教

育统计学中的(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既有描述成分、又有推断成分的统计D.非描述统计,又非推断统计

0.4.下列测量量尺根据量化水平由高到

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B.比率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名义量尺C.名义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比率量尺D.比率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名义量尺

0.5.温度计示值,以冰水混合物为零度,

这种量尺是(C)。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c.等距量尺D.比率量尺

0.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等其他形式的

测量相比,有两大特点:(A)。A.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B.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C.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D.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0.7.下列关于测验与测量表述正确的是

(A)。A.测量包含测验,测验特指标

准化测量B.测验包含测量,测量特指标准化的测验C.测量就是测验D.以上都不正确

0.8.考试在教育测量中充当(C)。A.测

量程序B.结果解释参照系c.测量工具D.测量要求

0.9.“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

察事物的(B)的情况在其出现的范围内作()的把握与认识。A.量局部B.量整体c.质局部D.质整体

0.10.教育统计要考察的对象是(D)。

A.物的现象B.人的现象C.心理精神D.以上都是

0.11.关于描述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A.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地表述B.描述统计就是依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C.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D.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不是描述统计的任务

0.12.测量工作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这些规则被规范化或物化为(D)。A.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测量样本对象的选取B.测量工具、评分标准、施测人员要求C.测量对象选取、施测人员安排、结果解释参照系D.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

0.13.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研究中起

到的作用是(A)。A.它起到方法与工具的作用B.它是教育研究的目的C.结果解释D.研究对象

0.14.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要求我们

(D)。A.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

会套用公式即可B.尽量避免使用计算工具,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全面有效的科学研究D.认真做好练习,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1.“语文成绩是92分”这里的“92分”

是(B)数据。A.计数B.测量c.人工编码D.等距变量

1.2.一个人的证件号码97113418是(C)

数据。A.计数B.测量c.人工编码D.不是数据

1.3.下列数据属于顺序变量数据的是

(D)。A.邮政编码450000B.天气温度

21'Cc.海拔8848.8米D.大学英语第四册

1.4.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进行乘除

的变量是(C)。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1.5.具有绝对零点的是(A)。A.比率变

量B.等距变量c.顺序变量D.称名变量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据特点的是

(B)。A.离散性B.记录性c.规律性

D.变异性

1.7.数据"25,27,29,21,33,35'’

中,全距是(C)。A.2;B.6;C.10;

D.12

1.8.表示组数的符号是(B)。A.R;B.K;

C.f;D.i

1.9.R=40,K=9,则组距i的最佳取值

是(C)。A.3;B.4;C.5;D.6

1.10.组限15-19的组距是(B)。A.4;

B.5;C.6;D.3

1.11.组限是[14.5,19.5)的组中值

是(C)。A.5;B.16;C.17;D.35 1.12.与[9.5,14.5)意义不同的表述

是(D)。A.10~15;B.10~14;C.10~;

D.9~15

1.13.要想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

最好编制(B)次数分布表。A.简单B.相对C.累积D.累积相对

1.14.下图是(C)态分布。A.正B.正偏

c.负偏D.近似正

1.15.下述统计分析图中,适合描述二

元变量观测数据的是(A)。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

1.16.线形图适用于描述(B)。A.某种

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B.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c.次数变化情况D.相对次数变化情况

1.17.下图是(D)。A.次数直方图B.次

数分布图c.复合条形图D.简单条形图

1.18.对一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量

得到的数据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经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这些数据中等成分的居多,两端分数的人数逐渐减少,这主要反映了数据具有(C)。

A.离散性B.变异性C.规律性D.偶然性

1.19.下列关于数据概念的说法准确的

是(C)。A.数据就是数字本身B.能进

行数学各种运算的数字c.用数量或数

字表示的资料事实D.计量得到的数量

2.1.标准差是(C)量数。A.集中B.离

中C.差异D.地位

2.2.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是(D)。

A.特征量数B.集中量数c.地位量

数D.差异量数

2.3.下列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A)。A.平

均差B.中位数C.众数D.加权平均

2.4.五名同学的数学考试平均分是82,

其中四名的成绩已知:77、86、93、

65,则第五名同学的成绩是(A)。A.89;

B.79;C.82;D.88

2.5.五名同学的数学考试平均分是82,

其中四名的成绩与平均分的差分别是

-5,4,11,-17,则第五名同学的成

绩与平均分的差是(A)。A.7;B.-3;

C.0;D.6

2.6.在许多竞赛场合下,对评委亮分后

的成绩分数,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

低分,然后再求平均分,这是因为(D)。

A.为了便于快速计算得到平均数B.为

了消除极端数据造成的影响c.最高分

和最低分不重要D.没有必要计算这些

分数

2.7.下列符号中,表示中位数的是(A)。

A.M

dn

;B.M

;C.X;D.S

2.8.一组数据{11,12,14,14}中,中

位数是(B)。A.14;B.12;C.11;D.13

2.9.一组数据{11,12,14,14,15,

15}的众数是(C)。A.14;B.15;C.14

和15;D.12

2.10.公式

n

X

X

i

∑-

计算得到

的是(A)。A.AD;B.CV;C.PR;D.M

dn

2.11.一列数据

15

15

14

2

1

=

=

=

=

=X

X

X

X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D)。A.1;B.15;

C.10;D.0

2.12.关于标准差s的说法,正确的是

(C)。A.s不可能为O;B.S可以是负

数C.s越大,数据越分散;D.s越大,

数据越集中

2.1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X=20,标准

差s=7,如果每个数据都加5,则(B)。

A.X=25,S=12;B.X=25,

S=7;C.X=20,S=12;D.X=20,

S=7

2.14.某市儿童身高平均值是135.1em,

标准差是5.5cm,则该市儿童身高的差

异系数是(A)。

A.CV=4.07;B.CV=O.0407;C.CV=24

.6;D.CV=0.246

2.15.关于地位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

位的量B.同次观测到的数据,相同的

分数地位量数可能不同c.地位量数常

用百分等级表示,符号是ADD.百分等

级是一个百分数,如中位数的百分等

级是50%

2.16.中位数是常用的集中量数之一,

有其优越性,但也有不足之处,下列

不属于这些不足的是(D)。A.当观测

数据已分组或归类后,或中位数附近

有重复数字时,难以确定中位数B.中

位数不适用作进一步的代数运算c.中

位数缺乏灵敏性D.中位数易受极端数

据影响

2.17.一组数据的标准差s=8,该组数据

的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2并加上3,所

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是(B)。

A.8B.16C.19D.11

2.18.语文成绩80分,数学成绩87分,

则(C)。A.数学成绩比语文成绩好B.语

文成绩比数学成绩好c.不能判断哪个

成绩更好D.两科考试成绩的地位量数

肯定不同

3.1.若两个变量具有直线相关性,那么

它们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A)。A.环绕

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B.环绕在某一

点附近分布C.在一特定的矩形区域内

分布D.杂乱无章、完全随机的分布

3.2.当0.4≤|r|<0.7时,两个变量称

为(B)相关。A.高B.中等c.低D.极

3.3.已知|r|=0.8,其中一列变量增大

时,另一列变量相应地具有减小的趋

势,则此两个变量相关系数r的符号

是(B)。A.正B.负c.不确定D.可

正可负

3.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D)之间。

A.0~1;B.-1~0;C.(-1,1);

D.[-1,1]

3.5.关于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因为零处在-1和+1之间,故零相

关属中等相关B.零相关的两个变量之

间没有任何规律性联系C.零相关表示

两个变量没有直线相关模式D.研究零

相关没有任何意义

3.6.由下面的相关散点图判断,相关系

数r的符号是(A)。A.正B.负c.不

能判断D.可正可负

3.7.为了研究学生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

互连带关系,我们常计算此二个变量

的(A)系数。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

c.点双列相关D.双列相关

3.8.在两个变量中,一个是连续变量,

另一个是称名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

的相关用(C)计算。A.积差相关B.等

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双列相关

3.9.学生的外语口语考试成绩是老师大

体评估得到的,而外语听力考试成绩

是听力测验的卷面成绩,此两个变量

的相关可用(B)相关计算更合适。A.积

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

D.双列相关

3.10.下列积差相关计算公式书写正确

的是(D)。D.

2

2

2

2)

(

)

(∑

∑∑

-

-

-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3.11.计算等级相关的两个变量的特征

是(B)。A.两变量都是连续变量B.至

少有一个是顺序变量或粗略评估得到

的连续变量数据c.一个是连续变量,

另一个是称名变量D.一个是顺序变

量,另一个是称名变量

3.12.为了计算等级相关系数,需要对

一些分数排列等级,对下述等级排列

正确的是(C)。考试分数:

85,82,82,80,75,75,75,72,排列等

级:1,①,②,4,③,④,⑤,8,A.①②

③④⑤的等级分别是2,3,5,6,7;

B.①②③④⑤的等级分别是2.5,2.5,

5,6,7;C.①②③④⑤的等级分别

是2.5,2.5,6,6,D.以上答案都

不正确

3.13.为计算下列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

系数,排列等级正确的是(B)。语文成

绩(分):60,52,71,69,63,短跑成绩

(秒):7.24,7,02,6.93,7.43;A.语

文成绩:2,1,5,4,3;短跑成绩:

4,1,3,2,5;B.语文成绩:4,5,

1,2,3;短跑成绩:4,I,3,2,5;

c.语文成绩:2,1,5,4,3;短跑

成绩:2,5,3,4,1;D.语文成绩:

4,5,1,2,3;短跑成绩:2,5,3,

4,1;

3.14.在点双列相关中,

q

p

x

x+

(A)2x,其中p>g。A.=;B.>;C.<;

D.≠

3.15.点双列相关,p+q=(C)。A.0;B.-

1;C.1;D.2

3.16.等级相关系数的符号是(D)。A.r;

B.r

xy

;C.r

pb

;D.r

R

3.17.两个变量存在明显的相关,则(C)。

A.它们必然存在因果关系B.它们一

定不存在因果关系C.它们之间可能包

含因果关系D.它们之间存在共变关系

4.1.学业成绩测验上的卷面分数,如语

文考试卷面分85,数学竞赛卷面分90

等,这些分数是(A)。A.原始分数B.标

准分数c.相对评分分数D.绝对评分

分数

4.2.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

分数是(B)。A.绝对评分分数B.相对

评分分数c.百分等级分数D.百分数

4.3.原始分数若没有其他解释资料相配

合,其意义是(B)。A.明确的B.不明

确的C.由总分确定的D.由难易程度

确定的

4.4.下列(D)是进行相对评价的例子。

A.“合格”或“不合格”B.“达标”

或“不达标”c.成绩达到“良好”水

平D.在全班倒数第二

4.5.常模可以分为发展常模和(C)两大

类。A.百分等级常模B.标准常模c.组

内常模D.年龄常模

4.6.发展常模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

各特定阶段的(A)水平。A.一般B.较

高c.最高D.最低

4.7.某儿童在比纳式智力测验中,全部

通过了六岁及六岁以下的题目,则此

儿童的智力年龄是(D)。A.小于六岁

B.六岁c.大于六岁D.至少六岁

4.8.智商就是(A)。A.智力年龄对生理

年龄的比B.生理年龄对智力年龄的比

c.生理年龄和智力年龄的差D.智力

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和

4.9.智商的正常进程水平是(C)。A.0;

B.50;C.100;D.150

4.10.假设一学年有10个学月,则年级

常模4.5级代表的实际年级水平是

(B)。A.第三学年六个月B.第三学年

五个月C.第五学年四个月D.第五学

年五个月

4.11.测验的年级常模中原始分数所对

应的年级等值数是(A)。A.导出分数

B.原始分数c.标准分数D.百分位

4.12.某学生所获年级等值是6.9,意

味着(C)。A.该生为升入七年级作好

了一切知识准备B.该生是六年级即将

毕业的学生c.该生可能是四年级学生

D.该生不可能是七年级学生

4.13.(A)常模是所属群体所有人在测验

上的整个分数分布状况。A.组内B.发

展C.年龄D.年级

4.14.通过拿被试测值与应有标准作比

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是(D)A.原始

分数B.标准分数c.相对评分分数

D.绝对评分分数

4.15.某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18.40分,

从百分等级常模表查得PR=3,说明

(D)。A.该生的分数位于第三名位置

B.该生的分数位于第九十七名位置

c.有97%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D.有

3%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

4.16.某次测验中,一学生的百分等级

是PR=50,其含义为(A)。A.有50%的

学生成绩比该生差B.有49%的学生

成绩比该生差c.有49%的学生成绩比

该生好D.有50%的学生跟该生成绩

相当

4.17.在求取百分等级常模时,求得的

结果用(B)表示。A.百分等级B.百分

位数c.原始分数D.导出分数

4.18.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B)。A.左

右对称,中间低两头高B.左右对称,

中间高两头低c.左右不对称,中间低

两头高D.左右不对称,中间高两头低

4.19.同一被试的两项测验成绩百分等

级值PR分别是71和90,则(C)。A.总

平均百分等级是PR=(71+90)÷

2=80.5;B.百分等级是90的测验成

绩原始分数,必定大于百分等级是71

的测验成绩原始分数C.第71百分等

级附近单位比第90百分等级附近单位

要小D.百分等级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

4.20.标准分数比百分等级有优越性,

表现在(D)。A.标准分数是组内常模

B.标准分数能表示某测验分数在常模

团体中的相对地位c.标准分数具有可

比性D.标准分数具有可加性

4.21.45分对应的百分等级是50,则90

分对应的百分等级是(C)。A.100;

B.25;c.大于50;D.小于50

4.22.百分等级的最小值(A)为0,最大

值()达到100。A.可以;不能B.可

以;能C.不可以;不能D.不可以;

4.23.某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是负值,

说明(B)。A.该测验分数大于平均分

数B.该测验分数低于平均分数c.该

测验分数低于O分D.该测验分数低于

100分

4.24.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是以(C)为

单位的。A.所属分数组的平均差B.所

属分数组的方差c.所属分数组的标准

差D.卷面成绩

4.25.心理测验的平均分15分,标准差

4;若某人的测验分数是10,则其标准

分数是(D)。A.0.8;B.-0.8;C.1.25;

D.-1.25

4.26.同一测验,两名被试成绩X

1

=2X

2

则标准分数z1和z2的关系是(A)。

A.Z

1

>Z

2

;B.Z

1

=Z

2

;C.Z

1

=2Z

2

;D.Z

1

2

4.27.一组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后,标

准分数的平均数是(C)。A.1;B.-1;

C.O;D.2

4.28.所谓线性变换,就是对所有要作

变换的值,都(A)同一确定值后,再()

另一确定值。A.乘以;加上;B.加

上;乘以;c.乘以;乘以;D.加上;

加上

4.29.在标准正态分布中,z值的绝大多

数常常都落在平均数两侧各(C)个标

准差的范围之内。A.2;B.1;C.3;

D.4

4.30.对标准分数作线性变换,(C)改变

原各标准分数之间的关系实质。A.能

B.部分C.不能D.有可能

4.31.z值是2.3,经线性变换Z'=10Z+70

后,所得分数是(D)。A.80;B.23;

C.72.3;D.93

4.32.现在用的斯坦福----比纳智力测

验,离差智商的平均数是100,标准差

是16,若一个人的智商超过平均水平

两个标准差,其智商值是(C)。A.102;

B.116;C.132;D.216

4.33.某少年身高标准分数是0.57,体

重标准分数是-0.58,在同龄少年中,

身高与体重(A)发育得更好。A.身高

B.体重C.一样D.不能判断

4.34.某次测验中,某考生的标准分是O

分,则(D)。A.该生没有做过一道题

B.该生实际考分为及格分c.不能判

断其在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置D.该生

的实际考分等于平均分

4.35.心理测验由若干分量表组成,求

各分量表分数和的办法是(D)。A.直

接相加B.各分数作线性变换后求和

c.求各分量表分数的百分等级再相加

D.求各分量表分数的标准分数再相加

5.1.在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遇到的

困难程度越大,项目难度指数P就(A)。

A.越大B.不变C.越小D.不确定

5.2.在(1,0)记分方式下,计算项目难

度指数P用的公式是(D)。D.p=r/n

5.3.如果一个测验对被试团体来说,难

度(p,下同)显得较大,则总分分布为

(B)。

5.4.对于一般的常模参照测验,测验项

目的恰当难度是p值尽量接近(C)。

A.0.2;B.0.4;C.0.5;D.0.9

5.5.项目难度是(C)时,最具有区分被

试的能力。A.0.2;B.0.4;C.0.5;

D.0.9

5.6.一个测验项目有15人参加,通过7

人,则项目难度是(B)。A.7/8;B.7/15;

C.8/15;D.8/7

5.7.有一选拔性测验,录取率是全体被

试的60%,那么该测验的恰当难度分

布是使水平处在(D)百分等级及其附

近的人通过率为0.50。A.75;

B.60C.50;D.40

5.8.用来说明项目对测验目的来说的有

效性程度的量是(B)。A.难度B.项目

区分度c.信度D.效度

5.9.项目区分度指数D就是(D)的相关

系数。A.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

两次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之间B.两次

平行等值形式的测验成绩之间C.奇数

题目和偶数题目得分之间D.某项目上

被试得分跟全卷总分之间

5.10.项目区分度指数就是相关系数,

其取值范围是(A)。A.-1.00到:1.00;

B.0到1.00;C.-1.00到0;D.-1.00

到1.00除去0点

5.11.项目区分度指数大于0.30而小于

0.40,意味着(C)。A.项目区别被试

优劣的能力很差,应淘汰B.项目区别

被试优劣的能力相当弱,应修改c.项

目区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合格D.项目区

别被试优劣的能力很强,是性能优良

的试题

5.12.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值间的相关

系数就是效度系数,其取值(B)。

A.-1.00到1.00B.不应为负值

C.-1.00到0;D.-0.50到0.50

5.13.用“高、低分组”法求区分度指

数,适用范围是(C)。A.(K,D)记分

方式B.(1,0)记分方式C.(K,D)和

(1,0)两种方式D.(K,0)和(1,0)

方式都不适用

5.14.反映整个测验性能的质量指标是

(C)。A.信度难度B.难度区分度c.信

度效度D.效度区分度

5.15.反映某个测验项目性能的质量指

标是(B)。A.信度难度B.难度区分度

c.信度效度D.效度区分度

5.16.一个测验控制误差能力大,说明

该测验(A)。A.信度系数大B.难度系

数小c.效度系数大D.区分度指数小

5.17.同一测验先后向同一被试对象施

测,所得测值会无系统地起伏变化,

原因很多,下列(B)不是其原因。A.施

测环境影响B.测验难度大小c.施测

时指导语、主被试关系的影响D.被试

的动机和情绪

5.18.观察分数,误差分数,真分数三

者的关系是(D)。A.T=X+E;B.X=E-T;

C.T=X-E;D.X=T+E

5.19.稳定性系数由(A)的方法测得。

A.重测法B.平行相关法c.折半相

关D.因素分析法

5.20.用平行相关法测得的信度系数叫

(B)。A.稳定性系数B.等值性系数c.折

半相关系数D.α系数

5.21.测验内部一致性系数取值高说明

(A)。A.测验项目同质性好,都在测

查同一特质B.测验内部的各个题目难

度一致性高C.测验控制无系统随机误

差的能力小D.测验效度越大

5.22.测验的误差分数与测量标准误的

共同点是(B)。A.取值都可正可负B.它

们绝对值越大,信度系数越小C.它们

都可以是0;D.它们绝对值越大,信

度系数也越大

5.23.一次测验的测量标准误是3,其中

的三个测验分数X1=78,X2=80,X3=80,

则(C)。A.X1的真值小于X2;B.X2

的真值等于X3的真值;c.X1的真值

可能大于X3;D.X1的真值不可能等

于X2的真值

5.24.下列信度系数中,常用在学业成

绩测验中的是(D)。A.稳定性系数B.内

部一致性系数c.α系数D.等值性系

5.25.测验(D)是测验质量高低的根本表

现所在,是测验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A.难度B.项目区分度c.信度D.效

5.26.教育与心理测验,其效度(D)。A.测

验编制者决定B.测验使用者主观决定

c.根据测验的名称确定D.通过客观

性的实际工作验证

5.27.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

样本的程度叫(A)。A.内容效度B.表

面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结构效度

5.28.关于效度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C)。A.效度系数实质上是相关系

数,取值在-1.00到+1.00之间;B.效

度系数如果低于0.40,则此测验没有

存在的价值C.效度系数很少能超过

0.70;D.效度系数就是测验在测量它

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的量数

6.1.根据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来

分,可以把学业成就测验分为(B)。

A.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安置性

测验和终结性测验B.安置性测验、形

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安置性

测验和形成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诊

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

6.2.为了探测与确定学生学习困难原因

而施测的一类测验是(C)。A.安置性

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

D.终结性测验

6.3.安置性测验宜安排在(A)举行。A.学

期开始B.单元学习刚结束C.学期正

叶D.学期结束

6.4.按照解释测验分数方法的不同,可

以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归属为(D)。

A.常模参照测验B.操作测验C.终

结性测验D.标准参照测验

6.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口头测验应用

领域的是(C)。A.使用特定语言回答

问题B.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的考察

C.大团体同时测验D.逻辑思维及概

括能力

6.6.实验技能考核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B)。A.实验性为主的原则B.标准化

原则C.全面性原则D.客观化原则

6.7.在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时,教师

让学生在考卷上写出实验过程及注意

事项,这样做主要违反了实验技能操

作的(A)的原则。A.实践性B.客观化

C.全面性D.全部

6.8.学业成就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的

“双向”指的是(C)。A.考试内容和

教材B.考题和分值c.考试内容和考

查目标D.考试分值和考查目标

6.9.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

领域中最低水平的学习成就是(A)。

A.知识B.领会c.分析D.应用

6.10.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材料,合规则

地用到具体的新的情境中以便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是(B)。A.领会B.应用C.分

析D.评价

6.11.根据(C)划分,可以把心理测验分

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创造力

测验和人格测验等。A.被试反应特点

B.编制程序C.测验内容和性质D.有

无严格时间和限制

6.12.韦克斯勒创编了系列性的(A)测验

量表,分别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人。

A.智力B.能力倾向c.创造力D.人

6.13.韦克智力量表中的第6个分测验

——积木,主要测量被试(B)的能力。

A.社会情景理解能力和统整综合能力

B.视觉与分析图形结构能力C.视觉

记忆及理解性D.处理部分和整体关系

能力

6.14.(B)是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

和技能的内在潜力。A.智力B.能力

倾向c.创造力D.人格

6.15.下列选项不是发散性思维的基本

特征的是(C)。A.流畅性B.独特性c.实

用性D.变通性

6.16.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是(B)。

A.学校中学到多少知识B.学习能力

和潜力C.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D.适

合学何种专业

6.17.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主要测量

(A)。A.发散性思维B.职业能力倾向

c.理解能力D.个性倾向性

6.18.某学生在创造力测验中得了高分,

则(D)。A.其智力也较好B.其学习成

绩一定会很好C.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

力D.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6.19.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是人格测验

中(A)测验方法的典型测验。A.自陈

量表法B.投射测验法C.情景测验法

D.评定量表法

6.20.罗夏墨迹测验要求被试根据呈现

的墨迹图样,说出他所想象到的事物。

此测验是人格测验中的(B)方法。A.自

陈量表法B.投射测验法c.情景测验

法D.评定量表法

6.21.艾森克系统地提出了人格(C)维理

论,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编制出版了

艾森克人格测验,包括()个量表。

()A.二;三;B.三;二;C.三;四;

D.二;四

6.22.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依据是

(D)。A.课本内容B.教师的授课情况

c.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D.教学大

纲或考试大纲

6.23.设计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是

(C)。A.为使课堂测验评分更容易B.为

使学生有重点地复习要考试的内容

C.能够有效地测到我们感兴趣的教学

目标D.促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测

验编制上

6.24.瑞文推理测验是(A)测验。A.智

力B.能力倾向c.创造力D.人格

7.1.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C)。A.确

定性现象B.必然现象c.随机现象

D.教育现象

7.2.“掷骰子结果点数是7”这是一个

(B)。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小

概率事件D.随机事件

7.3.在投硬币实验中,投了20次,结

果正面朝上的次数是8次,则正面朝

上的频率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A.0.4;0.5;B.0.5;0.4;

C.8;0.5;D.8;0.4

7.4.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

是(C)。A.[0,+∞);B.(一∞,0];

C.[0,1];D.(0,1)

7.5.在一个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

曲线上的两个点A、B,A点的纵坐标

高于B点,说明(A)。A.随机变量x

在A处发生的概率大于B处B.随机变

量x在A处发生的概率小于B处C.在

A、B两处x变量发生的概率相等D.在

A、B两处x变量发生的概率不确定

7.6.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

别是(C)。A.1,0;B.0,0;C.0,

1;D.1,0

7.7.正态分布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

轴是(B)。A.X=X;B.X=μ;C.X=

σ;D.X=0

7.8.在一个标准正态分布中,已知标准

分数z1=-1.96,z2=1.96,则z1、z2

之间夹的面积占总面积的(B)。

A.99%;B.95%;C.90%;D.50%

7.9.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夹中间面积

90%的两个z值是(A)。A.±1.64;B.±

1.96;C.±

2.58;D.±3

7.10.P(-1

B.0.47725;C.O.9545;D.0.68268

7.11.下图是一标准正态分布图,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A)。A.0.15866;

B.0.34134;C.0.14268;D.0.84134

7.12.统计量是(D)。A.在总体数据基

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B.在总体数

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参数c.应用样本

数据计算的各种参数D.应用样本数据

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

7.13.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程度不受(D)

因素影响。A.抽样方法B.样本容量

c.总体本身的离散性程度D.总体的

分布形态

7.14.某县体育代表队由高中阶段运动

员12名,初中阶段运动员74名,小

学阶段运动员130名,为了从这216

名运动员中抽取20名作样本研究他们

的平均身高,最好采用(B)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

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

7.15.分层抽样方法与分阶段抽样方法

的区别在于(B)。A.名称叫法不同,

实质相同B.分层抽样中,各个部分元

素都要进入样本,而分阶段抽样则不

一定C.分层抽样各部分差异不明显,

而分阶段抽样各部分差异较大D.分层

抽样始终没有随机抽样成分,分阶段

抽样有随机抽样成分

7.16.若一个总体呈正态分布,从这个

总体中随机抽取40个同样大小的样

本,这些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服从

(D)。A.正态分布B.t分布c.渐近

正态分布D.不能确定

7.17.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情况

下,平均数抽样标准误差是(C)。

C.1

/-

=n

SE

X

σ

7.18.t分布的自由度df=(B)。A.n;

B.n-1;C.n+l;D.n-2

7.19.在一个自由度是12的t分布中,

夹中间95%的面积的z值是(C)。A.±

0.695;B.±1.782;C.+2.179;D.±

2.160

7.20.在相同条件下,其结果不一定相

同的现象叫(B)。A.随机试验B.随机

现象C.随机变量.D.确定性现象

7.21.频率是指(C)。A.在一轮随机试

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f;B.事件

的概率C.在一轮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D.某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7.22.在正态分布中,左右(B)个标准差

范围的取值几乎包含了全体。A.2;

B.3;C.2.58;D.14

7.23.等距抽样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

(D)。A.机会均等原则B.相互独立原

则c.部分之间无明显差异D.编号元

素的性质不能出现规律性变化

8.1.大多数的随机事件都是(D)。A.不

可能事件B.必然事件C.小概率事件

D.处于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之间的

事件

8.2.小概率是指(C)。A.概率取值小于

0.5或小于O.1的随机事件B.概率取

值小于O.05到0.1之间的随机事件

C.概率取值小于0.05或0.0l的随机

事件D.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

8.3.显著性水平越高,α值越(A)。A.大

B.小c.显著D.不显著

8.4.若“H

1

≥μ

2

”则:(A)。A.μ

1

2

B.μ

1

≤μ

2

;C.μ

1

2

;D.μ

1

≥μ

2

8.5.若虚无假设成立,则备择假设(B)。

A.也成立B.必定不成立C.可能不

成立D.以上都不正确

8.6.下列几对假设正确的是(D)。D.

?

?

?

<

2

1

1

2

1

:

:

ρ

ρ

ρ

ρ

H

H

8.7.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最终推翻虚

无假设的依据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从

决策逻辑角度看是(),但其决策内容

却是(A)。A.百分之百正确的有可能

出错的B.有可能出错的百分之百正确

的c.有可能正确的百分之百错误的

D.百分之百错误的有可能正确的

8.8.“无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就是

(B)。A.完全接受虚无假设B.不能带

有概率值保证备择假设正确C.寸巨绝

备择假设D.不能带有概率值保证虚无

假设正确

8.9.虚无假设属真而被拒绝的错误是

(A),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

是()。A.α型错误;β型错误B.α

型错误;I型错误C.β型错误;α型

错误D.β型错误;Ⅱ型错误

8.lO.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的关系是

(B)。A.α越大;β越大B.α越小;

β越大C.α+β=1;D.αβ=1

8.11.能够被研究者人为控制降低犯Ⅱ

型错误的理想办法是(C)。A.加大I

型错误α值B.降低I型错误α值C.增

加样本容量D.减小客观真值与假设伪

值的差异

8.12.关于两种检验方法,说法正确的

是(D)。A.单侧检验灵敏度高于双侧

检验,故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B.单、

双侧检验都是为了检验总体参数,所

以两者可替换使用C.为了推断某两总

体参数是否相等,应用单侧检验方法

D.区别使用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关

键是看检验的目的

8.13.对两校小学毕业生身高进行测查,

以检验两总体平均身高有无显著差

异,此两总体是(A)。A.独立总体又

是有限总体B.独立总体又是无限总体

C.相关总体又是有限总体D.相关总

体又是无限总体 8.14.现有两独立正态总体,方差相等

但未知,要检验它们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应选用的检验统计量公式是(B)。 B.

t 8.15.8.16是8.17c .总体是否绝对相关 9.1.x 2

检量的一般表达式是(D)。A .∑-=k e e

f f f x 202)

(

9.2.理论次数与观测次数之间的差异程度常用(D)表示。D . x 2

统计量

9.3.当自由度df →∞时,x 2分布曲线会变成一条(B)曲线。A .正偏态分布B .正态分布c .负偏态分布D .t 分布 9.4.自由度df=1时(C)。C .x 2=z 2 9.5.当自度df=1时;显著性水平仅=0.05时,x 2值等于(C)。A .1.96;B .2.58;C .3.84;D .6.66

9.6.x 2分布值表的构造是(A)。A .单侧右尾部面积表B .双侧两尾部面积表c .单侧左尾部面积表D .非尾部面积表

9.7.x 2分布的临界值由(D)决定。A .显著性水平α;B .自由度df ;c .理论次数和观测次数;D .A 和B

9.8.x 2检验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是(B)。A .提出虚无假设B .确定各类事

物的理论期待次数c .根据x 2

统计量公式计算实得x 。值D .确定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α

9.9.对120名幼师学生四种气质类型分

布的x 2检验,结果x 2> x 2

0.05,这说明(B)。A .没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B .幼师学生气质类型分布与某一特定分布有显著性差异C .拒绝备择假设D .幼师学生气质类型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特定分布尚不能确定

9.lO .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与非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的主要区别表现在(B)。A .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不同B .理论次数计算存在较大差异c .统计决策理论依据不同D .所用X 2检验表不同 9.11.在检验一批观测数据的次数分布是否服从某一正态分布的过程中,计算自由度df 时,有(C)个约束条件(零假设为未知平均数μ和标准差α的分布)。A .1;B .2;C .3;D .4

9.12.对于如下2x2列联表,对应的理A .6.09B .6.09;10.1;6.91;8.91; C .6.91;6.09;10.1;8.91; D .8.91;10.1;6.09;6.91

9.13.两个比例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用(C)的x 2检验给予等价的回答。A .非连续性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B .连续性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C .2×2列联表D .

?r

系数

9.14.系数是专门为二分称名变量之间的相关设计的测量指标,其正负号(A)。A .带有随意性B .表示正相关或负相关C .表示相关方向D .表示大小

9.15.r ×K 列联表下的x 2检验公式

∑-=)(22)

(ij ij ji ij f

f n x 中,

ij n

表示(C)A .第i 列第j 行实际观测次数B .第i 列第j 行理论次数C .第i 行第j 列实际观测次数D .第i 行第j 列理论次数

9.16.对于3×4列联表来讲,自由度df=(D)。A .3;B .4;C .5;D .6 9.17.x 2的取值范围是(A)。A .[0,∞);B .(0,∞);C .(一∞,∞);D .(O ,1)

10.1.方差分析的目的是(D)。A .对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检验B .对双总体方差差异进行检验C .对多于两个总体的方差有无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D .对多于两个总体的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

10.2.我们不采用z 检验和t 检验进行多总体平均数显著性检验,这是因为(D)A .z 检验和t 检验不能对多总体平均数差异作出检验B .出错的概率高C .检验工作量太大D .B 和c 都是 10.3.单项方差分析的数据形式是(A)。A .一个维度方向,多个总体水平B .二个维度方向,多个总体水平C .多个维度方向,一个总体水平D .多个维度方向,二个总体水平

10.4.三个样本平均数不同,方差相同,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大样本,合成后(B)。A .平均数不变,方差减小B .平均数不变,方差增大c .平均数增大,方差减小D .平均数增大,方差增大 10.5.方差分析是(B)侧检验,又是对总体间()进行的检验。A .单;方差B .单;平均数c .双;方差D .双;平均数 10.6.三个离均差Ss 总,SS 内,ss 间的关系是(C)。A .ss 总=SS 内-SS 间;B .ss 总=SS 间-SS 内;C .ss 总=SS 间+SS 内;D .ss 总=SS 间×SS 内 10.7.进行方差分析的F 比值是(B)。A. F=MS 总/MS 间;B .F=MS 间/MS 总;C .F=MS 内/MS 间;D .F=MS 间/MS 内

10.8.进行方差分析的F 值服从(C)的F 分布。A .分子自由度k-n ,分母自由度k-1;B .分子自由度k 一n ,分母自由度n-k ;C .分子自由度k-l ,分母自由度n 一k ;D .分子自由度k-n ,分母自由度k-1 10.9.Hartley 最大F 值法的检验假设是(C)。

C .

222210:k

H σ

σσ=== ;1H

:至少有一对2σ不等 10.10.在方差分析的四个条件中,(A)

是方差分析方法得以发展的理论基

础。A .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

A .249.389;15;16.626;

B .249.389;19;8.7444;

C .131.1666;15;8.7444;

D .131.1666;19;16.626 10.12.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中,可以

用X 2检验确定该条件是否得到满足的是(B)。A .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B .总体正态性c .样本随机性D .方差齐性

名词解释题目录

0.1.统计

0.2.教育统计 0.3.测量 0.4.教育测量

0.5.测验(标准化测验) 0.6.量表

0.7.标准化考试 1.1.数据

1.2.称名变量数据 1.3.人工编码数据 1.4.次数分布 1.5.次数直方图 1.6.次数多边形 1.7.散点图 1.8.线形图 1.9.条形图 1.1 0.圆形图

2.1.集中量数 2.2.算术平均数 2.3.加权和

2.4.加权平均数 2.5.中位数 2.6.众数 2.7.差异量数 2.8.离中趋势 2.9.平均差 2.10.方差

2.11.差异系数 2.12.地位量数 2.13.百分等级

3.1.相关 3.2.相关系数 3.3.积差相关 3.4.等级相关 3.5.点双列相关

4.1.分数 4.2.原始分数 4.3.导出分数 4.4.相对评分分数 4.5.绝对评分分数 4.6.常模 4.7.常模组 4.8.发展常模 4.9.组内常模 4.10.比例智商 4.11.标准分数 4.12.标准分数常模

4.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 4.14.离差智商

5.1.测验项目难度 5.2.项目难度指数 5.3.项目区分度 5.4.测验信度 5.5.观察分数 5.6.真分数

5.7.稳定性系数 5.8.等值性系数 5.9.测量标准误 5.10.测验效度 5.11.内容效度 5.12.表面效度 5.13.效标关联效度 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 5.15.效标污染 5.16.结构效度

6.1.学业成就测验 6.2.安置性测验 6.3.形成性测验 6.4.诊断性测验 6.5.终结性测验 6.6.常模参照测验 6.7.标准参照测验 6.8.标准化成就测验 6.9.命题双向细目表 6.1O .心理测验 6.11.智力测验 6.12.能力倾向测验 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6.15.创造力 6.16.自陈量表法 6.17.投射测验法 6.18.情景测验法 6.19.评定量表法 6.20.人格

7.1.随机现象 7.2.随机试验 7.3.随机变量 7.4.频率 7.5.概率

7.6.必然事件啊 7.7.不可能事件 7.8.小概率事件 7.9.概率分布 7.lO .总体 7.11.样本 7.12.参数 7.13.统计量 7.14.抽样分布

8.1.小概率事件原理 8.2.显著性水平 8.3.虚无假设 8.4.备择假设 8.5.检验统计量 8.6.临界值

8.7.危机域 8.8.I 型错误 8.9.Ⅱ型错误 8.lO .单侧检验 8.11.双侧检验 8.12.检验灵敏度 8.13.方差齐性检验

名词解释题答案

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1.3.人工编码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1.4.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1.5.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1.6.次数多边形:利用闭合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

1.7.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1.8.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 1.9.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统计图。

1.10.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一种图示方法。

2.1.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2.2.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的总和除以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

2.3.加权和:在考虑到各个数据的重要性(即权重)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

2.4.加权平均数:加权和除以所有权重之和所得的商数。

2.5.中位数:又称中数,是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

2.6.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2.7.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2.8.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

2.9.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2.10.方差:指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

2.11.差异系数: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

2.12.地位量数: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2.13.百分等级:指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间取值。

3.1.相关:指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乎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环绕在某一直线附近分布。

3.2.相关系数:用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的数。

3.3.积差相关: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相关分析方法。 3.4.等级相关:根据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3.5.点双列相关:用来研究的两个变量中,一个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是点双列相关。

4.1.分数: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

4.2.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

4.3.导出分数:由原始分数出发,推导出的与原始分数对应的其他等值数。 4.4.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的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

4.5.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与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

4.6.常模: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4.7.常模组: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的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

4.8.发展常模: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4.9.组内常模:被试所属那类群体(实际上即常模组被试)在所测特性上的测验取值(也就是分数)的分布状况。 4.10.比例智商:通过求取被试的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而得到的智商。 4.11.标准分数:以一个测验分数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与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

4.12.标准分数常模:就是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4.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将一个标准分数乘以同一确定值,再加上另一确定值后所得到的另一个标准分数。

4.14.离差智商:通过求取被试在智力测验中所得分数的标准分数而得到的智商值。

5.1.测验项目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5.2.项目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 5.3.项目区分度:项目区分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

5.4.测验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 5.5.观察分数:从测验实施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

5.6.真分数: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

5.7.稳定性系数:用重测法求得的信度系数。

5.8.等值性系数:用平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

5.9.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

5.10.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5.11.内容效度:通过对测验所含项目作内容的系统考察,以确定由这些项目所构成的测验,是否是测验应测特质行为领域的代表性样本。

5.12.表面效度:从被试或非专业人员看来,测验表现得是否在有效地测验着应测的东西。

5.13.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

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把测验上的实测值与效标上的测量值两者关联起来,考察其相关一致性,从而确定测验预测个体(即被试)在类似或特定情境下行为的有效性的一个过程。 5.15.效标污染:效标测量值的评定受到了测验分数值的信息的影响。 5.16.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6.1.学业成就测验:是一类广泛用于检查学习者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取得学业进步情况的教育测验。

6.2.安置性测验: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

6.3.形成性测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

6.4.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

6.5.终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

6.6.常模参照测验:参照着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成绩的一种测验。 6.7.标准参照测验:与一组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相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

6.8.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编制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组织实施、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对测验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学业成就测验。

6.9.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个关于考试内容和考查目标的双向列联表,是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一种考试命题抽样方案。 6.1O .心理测验:是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6.11.智力测验:测量一个人理解、处理和适应其周围世界的最一般能力的心理测验。

6.12.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旨在预测未来成功可能性的一种心理测验。

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心理测验。

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一个人的一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的心理测验。

6.15.创造力:指独创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方面的能力。

6.16.自陈量表法:又称问卷法,以问卷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题目,用以测量人格的心理测验形式。

6.17.投射测验法:呈现给被试一定的刺激材料,让被试根据材料说出自由联想到的事物,以此测得被试人格的一种方法。

6.18.情景测验法: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景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人格特征作出评鉴的一种方法。 6.19.评定量表法:以自然观察为基础,通过评定量表来量化观察印象的一种人格测验方法。

6.20.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价值观、动机、适应、理想、信念、品德等心理特征与意识倾向性的总和。

7.1.随机现象:又称不确定现象,指在相同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

7.2.随机试验:对随机现象的一次演示或观察称为做了一次随机试验。 7.3.随机变量:记录各种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

7.4.频率:在一轮随机实验中,某一事件A 发生的次数f 与总试验次数N 之比被称为该轮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

7.5.概率:随着随机试验次数的增多,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值会越来越接近于一个固定数值,我们把这个数值称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7.6.必然事件:如果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表示该事件肯定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7.7.不可能事件:如果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D ,表示该事件不可能发生,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7.8.小概率事件:指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一般概率小于0.05或0.01,就称为小概率事件。

7.9.概率分布:指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或取值区间上概率取值的分布情况。 7.lO .总体: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为总体。

7.1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7.12.参数:在总体数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参数。

7.13.统计量: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称为统计量。

7.14.抽样分布: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布。

8.1.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的原理,即认为事件发生概率在0.05或0.01时不可能发生。

8.2.显著性水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8.3.虚无假设:又称原假设、零假设,是作为检验的已知条件使用的带有“等于什么”成分的陈述性命题。 8.4.备择假设:又称解消假设、研究假设,是备以待择,是虚无假设被拒绝后被人们采择的假设。

8.5.检验统计量:在统计假设检验中需要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在一定抽样条件下,某些事先设计好的统计量其取值的概率,这些事先设计好的统计量是根据检验目的和抽样分布设计的,被称为检验统计量。

8.6.临界值:统计上根据显著性水平α求出的,提供比较标准的值。

8.7.危机域:在抽样分布区线中,临界值以远的抽样分布曲线下的区域。 8.8.I 型错误:虚无假设属真而被拒绝的错误,又称“拒真”错误。

8.9.Ⅱ型错误:虚无假设属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又称“纳伪”错误。 8.lO .单侧检验: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关系,从而采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

8.11.双侧检验: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相等,从而采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

8.12.检验灵敏度:检验出差异的灵敏程度。

8.13.方差齐性检验:在统计学中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方差是否相等被称为方差齐性检验。

简答题目录

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

0.4.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1.1.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1.2.数据有哪些特点?

1.3.简述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1.4.常用的统计分析图包括哪几种?各适用什么情况?

2.1.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哪些?如何求取? 2.2.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数有哪些优缺点?

2.3.简述算术平均数据的性质 2.4.集中量数有哪些作用?

2.5.中位数在哪些情况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6.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哪些?如何表示? 2.7.百分等级的意义是什么? 2.8.差异量数有何作用? 2.9.标准差有何运算性质?

2.10.未归类数据计算百分等级的步骤是什么?

3.1.相关的统计学意义是什么? 3.2.积差相关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3.等级相关有哪些适用范围?

3.4.点双列相关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公式分别是什么?

3.5.相关的两类事物有因果关系吗?

4.1.相对评分分数和绝对评分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4.2.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4.3.可以确定原始分数含意的参照系的种类有哪些?

4.4.建立常模的步骤是什么? 4.5.举例说明比例智商的不足 4.6.年级常模有哪些不足?

4.7.组内常模和发展常模各有何作用? 4.8.为什么说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

4.9.如何建立标准分数常模?

4.10.不同测验间的分数如何比较?

5.1.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应从哪两个方面进行?

5.2.求取整个测验的难度指数有哪些方法?

5.3.教育与心理测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是什么?

5.4.观察分数、真分数、误差分数的关系怎样?

5.5.信度系数为何只能估计?

5.6.稳定性系数的适用范围与不足? 5.7.利用单一测验估计信度系数的必要性是什么?

5.8.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使用何种信度系数?

5.9.效度有哪些种类?试举例说明

6.1.学业成就测验如何分类?

6.2.测验标准化包括哪四个环节? 6.3.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的主要应用特点分别是什么? 6.4.诊断性测验与其他成就测验的区别在哪里?

6.5.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6.6.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6.7.口头测验的应用领域及常用方法分别是什么?

6.8.实验技能考核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6.9.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哪几个层次?

6.10.简述客观题的常用题型。

6.11.主观题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性?

6.12.心理测验有哪些主要用途?

6.13.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分类结果是什么?

6.14.最高成就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的区别是什么?

6.15.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智力测验是什么?

6.16.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的各个分测验的测量目标是什么?

6.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有哪些特色? 6.18.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6.19.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主要功能与特点是什么?

6.20.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6.21.什么叫自陈量表法?有哪些典型测验?

6.22.投射测验可分为哪四种技术? 6.23.艾森克人格量表的依据是什么?它有几个量表组成?

7.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7.2.什么叫概率分布

7.3.正态分布是如何形成的?

7.4.正态分布有什么形态特征?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7.5.总体与样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6.参数与统计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7.7.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7.8.平均数抽样分布有哪三种情况? 8.1.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8.2.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是什么?

8.3.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 8.4.显著性水平仅与临界值危机域的关系怎样?

8.5.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8.6.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有何不同? 8.7.两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抽样分布形态以及它的各种参数估计公式受哪四个因素影响?

8.8.在什么情况下两总体相关?

8.9.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分为哪四种情况对待? 8.10.F 分布有哪些形态特征?有何用途? 9.1.x 2统计量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

9.2.x 2分布有哪些特点?

9.3.x 2检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9.4.x 2

检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0.1.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单向方差分析的数据形式怎样?

10.2.单向方差分析的步骤有哪些? 10.3.如何判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中,总体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是否得到满足?

简答题答案

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2)含义分别是: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①间接性;②要抽样进行。(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施以特定刺激,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再对之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1)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定,常模与标准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分析与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和技术。(2)各种类型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与使用。

1.1.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从数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①计数数据;②测量评估数据;③人工编码数据。(2)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分为:①称名变量数据;②顺序变量数据;③等距变量数据;④比率变量数据。

1.2.数据有哪些特点?(1)数据的离散性: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2)数据的变异性:指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3)数据的规律性: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潜存着某些规律。

1.3.简述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1)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都是次数分布图,是为了更直观形象地表达一个次数分布的结构形态和特征。(2)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来表达次数分布情况;后者则是以闭合折线构成多边形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

1.4.常用的统计分析图包括哪几种?各适用什么情况?常用的统计分析图包括:(1)散点图: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

的观测数据,常用作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2)线形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3)条形图:适于描述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能形成形象对比。(4)圆形图:适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2.1.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哪些?如何求取?(1)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它们通:过下列方法求取:算术平均数 n

X

n

X

X X n i i

n ∑==

+++=111 ∑

∑=++++++=

i i i n n n w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X 212211 中位数:观察法或求两数平均数。众数:观察法或用经验公式: X

M M dn 230-= 2.2.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数有哪些优缺点?(1)优点: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并能进一步作代数运算。(2)缺点:个别数据缺失时无法进行计算,而且还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2.3.简述算术平均数据的性质。(1)各数据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差求和等于0。(2)每一观测值加上相同常数c 后,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原平均数加上C 后所得的数。(3)每一观测值乘以C 后,所得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平均数的C 倍。(4)对每一观测值作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C ,再加上另一常数d ,则变换后所得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平均数乘以c 后再加d 所得的数。 2.4.集中量数有哪些作用?(1)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2)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3)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 2.5.中位数在哪些情况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当数据分布列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时;(2)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3)在一些态度测验、价值测验或民意问卷测试中,调查对象对一些事项进行排序,常用中数来代表各事项的排序结果。 2.6.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哪些?如何表示?(1)平均差,用符号AD 表示;(2)方差S 2,用符号s 表示;(3)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4)差异系数,用符号CV 表示。 2.7.百分等级的意义是什么?在不同的次数分布中,数值相等的同一数据在其分布中所处地位是不相同的,为了确切地表示出该数据在所处团体中的位置情况,统计学中引入地位量数,其中百分等级是一种典型的地位量数。 2.8.差异量数有何作用?次数分布中的数据不但具有集中趋势,而且还有离中趋势,为了更全面和更客观地描述一组数据或比较两组数据,我们常用差异量数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数据离散程度越小,说明越集中;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越分散。 2.9.标准差有何运算性质?(1)全组数据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 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2)若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非零常数c 后,所得数据的标准差与原标准差乘以c 所得的数相等。(3)每一观测值都乘以同一非零常数c ,再加上另一常数d ,所得数据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c 。 2.10.未归类数据计算百分等级的步骤是什么?(1)对观测值从大到小排列;(2)统计每个观测值的次数;(3)从低到高的顺序,逐个计算各观测点数据以下的累积次数(不包括本得分点次数);(4)计算各观测点数据的“以下累积相对次数”即比例数;(5)把各数据的“以下累积相对次数”乘上100,就得到百分等级PR 。 3.1.相关的统计学意义是什么?许多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具有复杂性。两个高度相关的变量,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也可能只具有部分因果关系,还可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相关系数接近零,只是表示这两个变量不存在明显的直线性相关模式,但不能肯定地说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规律性联系。 3.2.积差相关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计算两个变量的平均值x 和y

;(2)计算离差值X X x i i -=和Y Y y i i -=;(3)计算各对离差值乘积i i y x 以及乘积和∑i i y x 。;(4)计算数据i X

的离差平方和,即∑2i x ;

(5)计算数据i Y

的离差平方和,即∑2i y ;(6)把上述有关结果代入公式,求出r xy 。 3.3.等级相关有哪些适用范围?(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3.4.点双列相关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公式分别是什么?(1)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变量数据中,有一列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列是二分变量数据。(2)基本公式 pq

s

x x r x q p pq

+=

p 、q 分别是二分类数据中二类事物所占比例,Sx 是全部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3.5.相关的两类事物有因果关系吗?两类事物高度相关时:(1)它们之间可能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2)也可能只具有部分因果关系;(3)还可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数量上的相互关联,只是它们共同受到其他第三变量支配的结果。 4.1.相对评分分数和绝对评分分数的含义是什么?(1)相对评分分数是通过被试之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即分数的意义是与其他被试相互比较而确立下来的。(2)绝对评分分数:拿被试测值与要求达到的标准相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其他被试达标与否丝毫不影响该被试测验分数的意义。 4.2.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含义是什么?(1)原始分数是直接从测验卷面上读到的分数,没有经过任何的转换。(2)导出分数足从原始分数出发,考虑其他因素并经转换后得到的与原始分数对应的其他分数。

4.3.可以确定原始分数含意的参照系的种类有哪些?(1)其他被试的测值,即其他被试在测验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2)社会在所测特性上

展应该达到程度的标准。 4.4.建立常模的步骤是什么?(1)要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

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2)用拟建

立常模的测验,对常模组(标准化样组)

采用规范化手续施测。(3)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4.5.举例说明比例智商的不足。比例智商是由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而得到的,人的生理年龄不断增大,这样智商的单位就随着智力的成熟而不断缩小,且各年龄段智力发展速度不相同。如一个4岁儿童智商值是150,就有6岁的智力,据此推算他16岁就要有24岁的智力,24岁就要有36岁的智力。但事实上,要编出一个测验使24岁的普通青年成绩都大大优于16岁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人到16岁智力已经成熟。

4.6.年级常模有哪些不足?(1)许多学科学校不连年授课,无法求取年级常模,即使多年连续授课,重点内容也不断转移。(2)所测年级等值易引起误解,如一个四年级学生获得年级等级6.9,并不意味着他已为升入初中作好了一切知识准备。

4.7.组内常模和发展常模各有何作用?(1)组内常模可以确定某测验分数在测验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进而确定分数的含义。(2)发展常模可以确定某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处在同类总体中的相对位置。

4.8.为什么说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心理与教育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一般都呈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对于曲线下任一百分等级差,据其在曲线下位置的不同,曲线的高度也不同,因任一百分等级差可用曲线下的面积表示,故高度越大,面积一定时长度越小,即中部百分等级密度大,两端小。

4.9.如何建立标准分数常模?(1)从明确界定好的该测验应该测查的被试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足够大的代表性样组,即建立起常模组。(2)对该代表性样组按应有规范施测,获得代表性样组中每一被试的测验分数,得到常模团体的测验分数组。(3)求取常模团体测验分数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按公式S

X

X z -=

求取从-3.000到3.000这一区间上若干个点的标准分数(z 值)与原始分数的对照表,就得到了标准分数常模表。 4.10.不同测验间的分数如何比较?比较不同测验问的分数,不能直接用原始分数,可用下列两种方法:(1)求取两个测验中各原始分数的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大者越优越。(2)求取两个测验分数在各自总体中的百分等级PR ,等级数越大越优越。

5.1.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应从哪两个方面进行?(1)考察整个测验的质量指标,即考察测验效度与信度。(2)考察所含项目(题目)的质量指标,即考察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5.2.求取整个测验的难度指数有哪些方法?(1)所有项目满分值都相等时,求各个项目的难度的算术平均数。(2)各项目的满分值并不相等时,用各项目的满分作权重求取加权平均数。(3)求取各个被试总分的平均数,除以全测验各项目的满分即得测验难度指数。 5.3.教育与心理测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是什么?(1)可能是由于测验项目抽样不妥;(2)语言表达引起误解;(3)施测环境影响;(4)施测时指导语,完成时限、主被试关系的影响或评分过程的偏向与误差;(5)被试的动机或情绪等因素。

5.4.观察分数、真分数、误差分数的关系怎样?观察分数是测验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而被试实际具有的水平值

是真分数,真分数与观察分数的差距

是误差分数,即真分数等于观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代数和。

5.5.信度系数为何只能估计?由于信度

是测验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受误差控制的影响,对误差控制能力的大小不

能定量描述,只能大致估出,故信度

系数也就只能估计。

5.6.稳定性系数的适用范围与不足?(1)稳定性系数用重测相关法测得,故适用于前后两次施测的特性相对比较稳定,即多用于预测性测验上。(2)由于重测法十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不适用于练习效应明显或能引起重测时厌烦的测验,再编一个等值测验很不容易。

5.7.利用单一测验估计信度系数的必要性是什么?(1)在利用重测法或平行相

关法求信度系数时,已编成一个测验

后,要再编一个与之完全平行等值的测验,事实上是很困难的;(2)另外,两个平行形式测验先后实施,要消除

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是很困难的;.(3)要求创新能力的项目,在找到办法后,其他类似的题目可以套用这种办法。 5.8.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使用何种信度系数?(1)稳定性系数:适用于智力、能力倾向和人格特点等预测性测验上:(2)等值性系数:适于学生成绩测验;(3)内部一致性系数:适于所有项目都测查同一特质的系数。

5.9.效度有哪些种类?试举例说明。(1)

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主要分析测验项目所考核的知识技能覆盖面、能力水平考核情况,以及各部分内容的深度和结构比例。(2)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例如,参照韦氏智力测验编制一个能团体施测的纸笔形式的智力测验,要考核其效度,使用到效标关联效度。(3)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如:测智力、人格结构焦虑等。

6.1.学业成就测验如何分类?(1)根据课堂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可分为: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陛测验;④终结性测验。(2)根据解释测验的方法的不同,可分为: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3)根据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和测验载体,分为:①口头测验;②纸笔测验;③操作测验。(4)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序,分为:①标准化成就测验;②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

6.2.测验标准化包括哪四个环节?(1)命题标准化;(2)施测标准化;(3)评分标准化;(4)分数使用解释的标准化。 6.3.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的主要应用特点分别是什么?(1)形成性测验主要应用于改进学习与教学,为师生双方提供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2)诊断性测验:用以针对性地发现那些用形成性测验难以准确辨别的学习困难或周期性出现的认知缺陷。(3)终结性测验: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

6.4.诊断性测验与其他成就测验的区别在哪里?(1)一般注重于与诊断相关的目标,对每一特定目标需要包括大量题目,每一题目之问只有很小差异。(2)测验题目依据于对成功学习特殊技巧的详细分析以及常见的学习错误的分析研究。(3)题目难度一般较低,重在确定学生所犯学习错误的类型以及学习困难根源所在。(4)该测验一般限于课程教学中有限部分内容,且通常按若干部分的测验分数与测验记录来分析,很少用于测验全部内容。 6.5.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1)鉴别与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这种发展水平是一种相对比较的结果,有利于个别差异的诊断与研究,可在班内、校内、地区内、国内或同龄人群内进行。(2)用于教育工作中的选拔与分流方面的决策。

6.6.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1)说明学习者掌握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程度,以便作出掌握与未掌握、合格与未合格的分类决策。(2)通过标准参照测验给学习者一个成绩,以提供出学习者个人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的证明资料。(3)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6.7.口头测验的应用领域及常用方法分别是什么?(1)应用领域:①使用特定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②综合有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③阐述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作解释与辩护的能力;④口头表达时逻辑思维及概括能力;⑤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⑥态度气质与情感方面的特殊表现。(2)常用方法:①高声朗读;②教师提问;③在一些题目签中随机抽选加以回答;④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专题发言;⑤小组讨论;⑥师生一般会谈;⑦根据图片或特别设置的情景讲故事;⑧角色扮演,如课文剧等。

6.8.实验技能考核的三条原则是什么?(1)实践性为主的原则:即应以动手操作为主,不能停留在笔试形式下考核实验操作知识的方式上。(2)全面性原则:要尽力考核到实验操作及其前后的各个环节,必要时,结合口试笔试和演示进行。(3)客观化原则:要建立在行为观察为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6.9.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哪几个层次?(1)知识(识记);(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6.10.简述客观题的常用题型。(1)填空题;(2)简答题;(3)是非题;(4)匹配题;(5)选择题。

6.11.主观题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性?(1)优点:①不允许简单猜测,适于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及计算与推论等较为复杂的心智技能;②提倡自由反应,有利于考查应用能力乃至创造能力;③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作答反应过程资料,便于分析被试的技能策略和知识缺陷等;④内容和形式更为接近教学与实践中的问题情形,被试不陌生好接受,教师命题比较方便。’(2)局限性:①作答反应费事,有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被试“忙于写而无暇想”,“手指累而头脑松”②单位时间内施测的问题量减少,限制了测验内容的覆盖面,不利于测验效率提高。③允许被试以文字技巧或作答风格来搪塞胡弄主试,靠“模棱两可的词句”与“面面俱到的分析”来赚得高分。④评分易受阅卷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6.12.心理测验有哪些主要用途?(1)人才选拔。(2)人员安置和人事管理。(3)临床心理学研究。(4)学校心理服务。(5)建立和检验假设。

6.13.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分类结果是什么?(1)根据测验编制程序是否系统、科学和完备,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2)根据施测时每次测试一个人还是可同时测试一批人,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个别心理测验和团体心理测验。(3)根据测验有先严格的时问限制,可以分为限时测验和非限时测验。(4)根据心理测验材料(刺激)是语言文字形式还是非语言文字形式,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文字式心理测验和非文字式心理测验。(5)根据测验引起的被试反应的特点,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最高成就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6)按测验内容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智

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创造力测验以及人格测验。

6.14.最高成就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的区别是什么?(1)最高成就测验要求被试尽其所能,测量出人的最高能力水平限度。故能力型和成就型测验属于这一类。(2)典型作为测验要求被试按照各自喜好、兴趣、态度与准则等,对测验中的刺激作出典型或习惯的反应,如人格测验中多数内容属典型作为测验。

6.15.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智力测验是什么?常见的几种智力测验是中国比纳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6.16.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的各个分测验的测量目标是什么?(1)常识:测量被试的知识广度。(2)填图:测量视觉记忆及理解性。(3)类同:测量儿童的概括抽象能力。(4)图片排列:测量被试的社会情景理解能力和统整综合能力。(5)算术:测量被试运算推理能力。(6)积木:测量儿童视觉与分析图形结构的能力。(7)词汇:测量儿童的语词及理解性。(8)拼图:测量儿童处理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9)问题理解:测量儿童的实际知识与理解能力。(10)译码:测量被试学习领会与书写速度。(11)背数:测量被试的注意力及机械记忆能力。(12)迷宫:补救性测验,即判断智力测验结果。

6.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有哪些特色?(1)该测验是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是由大小图形组成的。(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包括A 、B 、C 、D 、E 五组,每组12题共60题,适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3)该测验适用的年龄范围宽,测量对象不受文化、种族、语言的限制,并可用于一些生理缺陷者。(4)测验可分别进行也可团体施测,省时省力,使用方便,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该测验是用百分等级来评定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评价时分为五个等级。

6.18.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能力倾向测验是一种旨在预测未来成功可能性的一种测验,是一种潜能测验,这种潜能不同于人的一般能力即智力,也不同于在教育训练下获得的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的测量目标是不同的。

6.19.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主要功能与特点是什么?(1)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测量一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即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潜在能力,而不是已在学校中学到多少知识。(2)英国的大学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标准化测验,评分采用标准分,成绩是参照全国常模加以评定的,故具有逐平可比,全国可比的特点。sAT 测验一般为客观题。

6.20.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1)流畅性:即心智活动流利畅达,左右逢源,能在单位时间内表达出比常人多得多的观点,其反应迅速且众多。(2)变通性:指思维灵活多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少受心理定势影响。(3)独特性:即表现出异乎寻常,新颖独到的见解。

6.21.什么叫自陈量表法?有哪些典型测验?(1)自陈量表法又称问卷法,通常是以问卷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题目,每个问题陈述一种人的心理或行为上的典型表现,要求被试判断所陈述的情况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借此测定人的人格特征。(2)自陈量表法的典型测验是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测验(16PF)等。

6.22.投射测验可分为哪四种技术?(1)联想技术,其特征是要求被试对测验刺激所引发的第一个字词或意象作出反应。(2)构造技术,要求被试对某图形构建一个故事。(3)完成技术,让被试针对测验刺激之未完成的语句、文字段落、故事情节等加以完成。(4)表达技术,要求被试进行一种表达性活动。

6.23.艾森克人格量表的依据是什么?它有几个量表组成?(1)艾森克人格量表是以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理论为依据,即认为人格的三个因素是内外倾性(E)、情绪性(N)、精神性(P),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类型。(2)艾森克人格量表由四个量表组成:①E(内外倾性)量表;②N(情绪稳定性)量表;③P(精神病态)量表;④L(有效性)量表。

7.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频率是一个变化的值,而概率对某事件来说却是相对固定的。②频率是对一定的总试验次数N 来说的,而概率是在总实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或足够大的情况下确定下来的。③对于某一事件A 发生频率与概率往往是不同的。(2)联系。①频率与概率的取值范围都是[O ,1]。②当某一事件的频率值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时,该频率值就变成了概率值。③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围绕概率上下波动。 7.2.什么叫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有哪些表示方法?(1)概率分布包括两类,一是离散性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即指该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分布情况。二是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指连续性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区间上概率取值的分布情况。(2)概率分布有三种表示方法。①对离散性随机变量,可以顺序地列出全部取值的概率。②用概率分布表表示概率分布。③用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图表示。

7.3.正态分布是如何形成的?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如果影响该随机变量的因素很多,而在这些因素中又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随机变量最终就会形成正态分布。

7.4.正态分布有什么形态特征?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1)在形态上,正态分

布是一条单峰、对称呈钟形的曲线,其对称轴为过x=μ的纵线。从x=μ开始曲线向正负两个方向递减延伸,不断向x 轴逼近,但永不与x 轴相交,即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都以x 轴为渐近线。(2)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平均数是0,标准差为1,其它各种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与它相互转化。 7.5.总体与样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总体包含了具有同一特征的所有个体,而样本则只包含了这些具有同一特征的所有个体中的一部分。(2)联系:总体与样本所包含的元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样本在数量上小于总体,是对总体的代表,故总体只有一个,样本则可以产生很多。每一个样本统计量的值都是在总体参数上下波动,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7.6.参数与统计量有何区别与联系?(1)区别:参数是在总体基础上求取的特征量数,统计量是关于样本的特征描述。(2)联系:参数不易获得,可以通过样本统计量经过推断统计得到。 7.7.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预先在签条上写好入样或不入样,然后随机抽取分发给每个元素,样本自然生成。(2)用随机数码表作简单随机抽样:①对总体所有元素编号,一般以0或l 开始。②根据最大编号的位数确定随机数码的使用位数。在随机数码表中任意指定一个起始数并且报告这个起始数在表中确切位置,并规定使用随机数码第几列到第几列的位数。③按从上至下或其他明确顺序,抄录随机数码表中不大于总体最大编号的所有随机数,直至抄满个数等于入样元素数。④按抄录的数码从总体中将对应元素取出组成所需样本。 7.8.平均数抽样分布有哪三种情况?(1)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抽样分布,此时该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2)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情况下,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这种平均数抽样分布呈t 分布。(3)原总体非正态,但样本较大情况下平均数抽样分布,这种平均数抽样分布呈渐近正态分布。

8.1.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在教育统计中,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O.05或0.01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我们常常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原理,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8.2.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是什么?(1)数学反证法最终推翻假设的依据一定是出现了百分之百的谬误,因此推翻假设的决策无论是从决策逻辑还是从决策内容看都是100%正确的。而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最终推翻虚无假设的依据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从决策逻辑角度看是100%正确的,但决策内容却是有可能出错的。(2)数学中的反证法最终一定是推翻原假设,而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最终结果却可能无充分理由推翻原虚无假设。

8.3.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1)根据题目的设问提出检验假设;(2)选定显著性水平α;(3)根据检验目的和已知条件找到相应的抽样分布;(4)写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并按照已知条件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5)根据显著性水平α在抽样分布中确定临界值和危机域;(6)将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值与临界值作比较,根据其是否进入危机域而作出是否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结论。

8.4.显著性水平仅与临界值危机域的关系怎样?显著性水平α越高,α的值越小,临界值就越远离零点,危机域的面积也越小。相反,显著性水平α越低,α值越大,临界值越靠近零点,危机域的面积也越大。教育统计常用0.05和0.01两个显著性水平,O.01的水平要高于0.05的显著性水平。0.05的显著性水平α=0.05,临界值为±1.96(双侧),危机域在正态曲线下-1.96和1.96之外。0.01的显著性水平α=0.01,临界值为±2.58(双侧),危机域在-2.58与2.58之外的正态曲线下。

8.5.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是什么?(1)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假设的伪值与真值很近,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大,如果假设的伪值与真值很远,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小,即将伪当真的可能性就小。(2)仅值的大小影响Ⅱ型错误的概率。d 值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小,即β越小,α值越小,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即β越大,但β≠1-α。(3)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越小,样本容量越小,犯Ⅱ型错误的概率越大。 8.6.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有何不同?(1)单侧检验只有一个危机域,检验灵敏度较高,双侧检验则有二个危机域,分别位于抽样分布曲线两侧,检验灵敏度较低。(2)单侧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关系。双侧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8.7.两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抽样分布形态以及它的各种参数估计公式受哪四个因素影响?(1)两个总体是否相关;(2)两个总体的分布是否正态;(3)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已知或相等;(4)所抽样本容量大小。

8.8.在什么情况下两总体相关?(1)所检验的两列分数如果是同一批实验对象,那么这两列分数总体是相关总体;(2)如果是一一严格配对的两批实验对象的两列分数,此时一对对的实验对象基本上可以视为同一实验对象,因此这样的两列分数总体也视为相关总体。

8.9.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分为哪四种情况对待?(1)总体方差已知,两独立正态总体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抽样分布为正态。(2)总

体方差未知但相等,两独立正态总体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抽样分布服从t 分布。(3)两独立总体分布形态不明或不服从正态分布,若抽样样本容量大于30,可以按近似正态分布计算。(4)两相关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8.1O .F 分布有哪些形态特征?有何用途?(1)形态上,F 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F 随均为正值,处于正半轴一边,其最小值为0,最大值可为正无穷,F 分布的上尾侧以横轴为渐近线。F 分布同时受到两个自由度的制约。(2)研究发现,随机抽取的两样本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故可以用F 分布理论来进行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 9.1.x 2

统计量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1)一般表达式是 ∑

-=k

e e

f f f x 202)

(: (2)x 2

统计量表示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当实际观测次数,和理论期待次数厂相差较大时,x 2

值也越大,这表明观测次数分布与设想的总体理论次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也越大。

9.2.x 2分布有哪些特点?(1)x 2≥0,即x 2

值从0到止无穷大;(2)当自由度df ≥3时,x 2分布是单峰正偏态分布,各曲线的尾部都向右(正方面)无限延伸,但终不与横轴相交;(3)当自由度df ≥30时,x 2分布曲线基本上是对称分布,且随着自由度df 增大,越来越接近正态分布;(4)x 2分布具有可加性,即不同自由度的若干个x 2分布相加后还是x 2分布,且自由度也是若干个不同自由度所叠加的结果。(5)当自由度df=1时的x 2分布;它与标准正态分布z 值的平方正好相等,即df=1时,x 2=z 2

9.3.x 2

检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检验某抽样观测数据的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相一致。(2)独立性检验:检验双向分类列联表数据下,两个分数特征(即两个因素变量)之间是彼此相关还是相互独立的问题。

9.4.x 2

检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根据所存在问题的实际特点,提出虚无假设(H 0),即“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假定或“两个变量相互独立”的假定。(2)从虚无假设出发,确定各类事物的理论期待次数,这是x 2检验最重要关键的一步。一般要求任何一类的理论次数都不应小于5,若某类事物的理论次数小于5,则可将相邻的类合并起来(观测次数也相应地合并)。(3)根据x 2统计量公式计算实得X 2值。(4)选取适当的显著性水平α值,并确定自由度df ,然后在x 2值表中找到临界值x 2。(5)做出接受虚无假设或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决策。其原则是:①当x 2值大于临界值时,我们可以拒绝虚无假设(H 0),并接受研究假设(H 1)。②当x 2值小于临界值时,我们便没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H 0),故暂认为虚无假设成立。

10.1.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单向方差分析的数据形式怎样?(1)方差分析的目的就是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2)单向方差分析的数据只有一个维度方面,在这个方向上可以分为k 个总体水平。 10.2.单向方差分析的步骤有哪些?(1)建立假设。H 0:μ1=μ2=…=μk ;H 1:至少有一对μ不相等(2)计算各个离均差平方和。①求取总离均差平方和

ss 总公式为:

∑∑=

-=k j n k i ij X SS 2)(总②求取组内离均差平方和ss 内,公式为:∑∑=-=k j n k

i ij X SS 2

)(内③求取组问离均差平方和,公式为:

SS 间=SS 总一ss 内(3)编制方差分析表,完成检验统计量的计算。(4)作统计结论。如果

αF

F ≤,各水

平总体均数无显著差异;如果

αF

F >,拒绝虚无假设,即

各水平中至少有两个水平的总体均数是有显著差异的。

10.3.如何判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中,总体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是否得到满足?(1)各子样本所来自的总体是否正态性,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应用x2检验对数据作正态拟合性检验,只有检验确认各子样本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才能进行方差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判断条件符合,也可以不作检验。(2)各子样本的总体方差是否齐性,在有经验信息时,可以根据经验信息作出判断,在无经验信息或信息不足时,要作方差齐性检验,具体方法是用Hartley 最大F 值法: 2

22210:k H σσσ=== 或k 个总体方差齐性。

1H :至少有一对2σ不等,或k

个总体方差非齐性。所有

k 个样本方差中最大的方差与最小的方差之比:

2min

2max S S F =,然后查

m a x

F 临界值表确定总体方差是否齐性。

论述题目录

0.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何意义? 0.2.怎样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

1.1.试述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及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

2.1.分析平均差与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区别。

3.1.试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双列相关的联系与区别

4.1.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的异同

4.2.试述对标准分数进行线性变换的必要性

5.1试述什么是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分布

6.1.试述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及两者的共同点?

6.2.选择题在知识能力测验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6.3.请联系实际谈谈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 6.4.如何编制和评价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

7.1.分层抽样方法和分阶段抽样方法有什么异同? 7.2.试述你对t 分布有哪些认识?

8.1.试述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 8.2.如何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0.1.单向方差分析的原理 10.2.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论述题答案 0.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何意义?(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一些重要教育现象和特别问题,都要通过统计调查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对策,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要进行统计分析。因此科学地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手段,对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想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可以作定性的研究,也应作定量的分析。统计与测量就是强调实际,从事实资料出发,专门来作深入的量的探讨,通过量化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不仅要求我们善于处理确定性现象,更注重去处理随机性现象;不但采用正面论证方法,而且十分重视使用反证法,通过证伪来求知;不仅力求用好数学手段来建立数学模型,还非常重视把这些数学形式的测量模型与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理论结合起来。学习这些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思想。同时,学习统计与测量,能够使我们掌握专门化的统计语言,便于阅读教育教研文献。 0.2.怎样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只有首先掌握它们,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和逻辑思想,必须通过实践与练习才能掌握。(3)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特别是具备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而且计算也比手算更准确。 1.1.试述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及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1)简单次数是数据经过分组后,落在该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各组简单次数相加求和便是数据的总个数。(2)相对次数是一组数据的简单次数与总次数(即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相对次数为小于l 的小数,各组相对次数之和为1。(3)累积次数分“以下”累积次数和“以上”累积次数。分别表示从该组数据向下或向上累加,所得的总次数,都包括该组的次数。所得的总次数便是该组的“以下”或“以上”累积次数。(4)累积相对次数同累积次数意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累积相对次数累加的是相对次数而非简单次数。累积相对次数也是小数,累积的最终值是1;累积相对次数也分“以下”累积相对次数和“以上”累积相对次数。 2.1.分析平均差与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区别。(1)意义不同。平均差是一个差异量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它以平均数作为中心位置,求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平均距离,以表示数据的离散性。平均数是一个集中量数,它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算术平均数是最基本的特征量数。(2)计算方法不同。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为: n

X X AD i

∑-= 或n

X AD i ∑=

。 即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求和,再除以数据个数。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11 加权算术平均数: ∑

∑=++++++=i i i n n n w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X 212211 (3)应用特点不同。平均差从平均的角度反映了各个数据偏离中心位置的整体差异程度,比较直观,易于理解,科学性较强,实用性较好,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平均差指标计算中含有绝对值计算,这种计算一方面不利于计算器来快速处理大批数据,另一方面不便于作进一步的代数运算和处理。平均数特别是算术平均数具有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并能作进一步代数运算等优点,足应用最普遍的集中量数。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喜欢使用平均数这一指标来代表一批数据或用它来反映大量事物的整体水平,但是算术平均数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运算,因此在数据有个别缺失的情况下,无法准确计算。特别是算术平均数宜受极端数据影响。 3.1.试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双列相关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三种相关都可以描述两列变量的相关情况。只是适用范围不同。②描述积差相关的两个变量,如各自排列等级后,亦可按等级相关求取相关系数,但不够精确,故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时,不计算按等级求得的相关系数。③按各种方法求得的相关系数,其统计学意义相同。(2)区别:三种相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上。①积差相关是一种应最普遍、最基本的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两列连续变量的定量分析。②等级相关是在无法得到准确的连续变量数据时使用,计算时首先把非等级变量数据排成等级,按等级求两列变量的相关。③点二列相关主要应用于求含称名变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变量中一列为称名变量.另一列是与之对应的连续变量数据。 4.1.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的异同。(1)相同点:由于不同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直接比较,看不出那个更优越,用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可以把它们转化成都没有数量单位(米、千克、分等)的数字进行比较,以获得有意义的资料。(2)不同点:①表示方法不同:百分等级常模用0~100的数字来表示,标准分数常模一般用-3.000~3.000的数字表示。②意义不相同:百分等级常模用小于该分数的人数或次数占总人数或次数的百分数来表示,标准分数的意义是某分数在同类群体中距平均数的远近。③功能作用不完全相同:百分等级常模只用于比较,而不能求和;标准分数常模除了能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优劣之外,还能对不同测验成绩求和,获取总成绩。

4.2.试述对标准分数进行线性变换的必要性。(1)一组分数中,总有不少的分数会比平均数小,所以转换成z 值后有不少负值。(2)由于全组分数的z 值,常会落在六个标准差r 离平均数正负、各三个标准差)范围之内,要精确地标明其位置,z 值的数字形式还必须带有多位小数。(3)带负号和多位小数的数字,对一般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来说,很不好理解,甚至可能引起误解,所以不方便使用。基于以上三条原因,需要对标准分数变换形式而不改变实质,线性变换实现了这种可能性。

5.1试述什么是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分布。 (1)一般的标准化常模测验,目的是尽可能地把握住被试的个别差异,即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尽可能地拉开距离”,这样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就应该尽量使p 值接近0.50,而其难度分布,就是围绕p :O.50这个点,尽量作窄全距分布。同时考虑到希望在考试开始时施测一些低难度试题,末尾测验一些高难度试题。因此,测验项目的难度分布在o.40至0.60之间或0.30至0.70之间较合适。 (2)有一些测验,其目的是要考察被试水平是否达到应有要求。故此,测验项目的难度,便由测验项目的考核要求是否体现了应有标准来决定。相应地其难度分布便应根据实际需要使P 由高到低分布。 (3)还有一些测验,如筛选性测验,其目的是要在一特定水平点上,把被试分成两组,即高于这一水平的组和低于这一水平的组,这样的测验的难度分布应该是对处在划界点(决断点)上的被试来说,通过率为0.50。因此,此类筛选测验,其项目就应针对划界点(决断点)水平来确定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

6.1.试述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及两者的共同点?(1)主要有如下一些差异:①常模参照测验通常是一种相对评分,采用相对等级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或标准分数体系,说明的是被试在某一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而标准参照测验的成绩通常是一种绝对评分,采用卷面分数,或者参照既定标准下的等级评定分数,或者答对题目的百分比(即掌握百分比),说明的是被试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或掌握某一范围内的知识技能的实有程度。②常模参照测验在设计意图上比较强调对个体能力的区分鉴别,因而在题目的难度方面多为中等而不用偏难或偏易的题目,以增加测验的区别功能和选拔功能;而标准参照测验在设计意图上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抽样是否良好地代表一组既定的能力标准或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此理念支配下,题目难度要与既定的学习任务相匹配,而不管题目是否偏易还是偏难。③常模参照测验通常涉及更Jr “泛的、难以明确限定的学习内容与能力目标,对每一项能力或目标一般只用少量题目加以测量;而标准参照测验相对来说,测验内容集中在限定

的学习任务上,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或

目标通常用较多数量的题目来测量,

在许多情况下,测验分数要针对各个具体的目标能力进行分项解释。(2)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之间也有许多共同之处:①它们都以所学过的教学内容为命制题目的素材;②它们

都使用大体相同的题目类型;③它们

都需要讲究题目的质量(如信度和效度等);④它们通常都有相同的答题方式和评分准则;⑤它们通常都以相同的方式来安排题目构成试卷等。 6.2.选择题在知识能力测验中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①选择题不仅可以准确地测量简单学习结果,而且可以测量理解、运用、分析及综合等领域中更为复杂的高级学习成就。②选择题兼具其他几种客观题型的优点,同时还克服了其他客观题型的缺点。如它避免了简答题经常存在的题意不清的缺陷,克服了是非题的简单判断所带来的过高的猜测概率。③选择题答题方式简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考查更广泛的学习内容范围,提高测验效率。④选择题题型规范,答题方式可以采用专用答题卡和特殊型号的铅笔,因而它适合于考试机器评分,提高了评分的效率与准确性,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确保了评分的客观性。⑤选择题采用大量似真的诱惑选项,这给教师分析学生的理解错误与学习困难提供易于诊断的线索,因而在诊断性学业成就测验中广泛采用精心编制的选择题型。(2)局限性。①选择题只要求学生识别与选择正确答案,因而不太适合测量诸如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许多需要解题技巧,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及特点方面的学习成就。②选择题只要求学生识别与选择正确答案,因而,减少了对学生自己回忆与自己提供正确答案方面的学习要求,这可能会削弱对低年级学生巩固知识以及掌握各学科基本知识方面的要求。③选择题的解题思路要求归一与归真,因此选择题既不能考查学生组织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力与创造力。

④选择题在编题时,要求技巧性较高,

特别是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方面的高级学业成就时,不仅在题目内容取材与表达方面需要精心思考,而且要编出若干个似是而非的、具有同样强的迷惑作用的干扰项,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的智慧与精力。因而,编制选择题需要专门技能和创造性。

6.3.请联系实际谈谈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需要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解,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具体来说:(1)把心理学方法同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收集学生的心理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发现与预测行为有问题者,进行及早预防。还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道德认识、学习态度和心理症结等。(2)通过心理测验,可以了解与评估学生的能力结构及发展水平,探测学生的职业倾向,为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可以开发学生潜能天赋,在学生升学就业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一些学生针对某门学科所出现的学习困难或不适应,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测验进行有效地分析、诊断和辅导帮助。(3)通过心理测验方法,了解特殊学生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紧张、神经官能症、焦虑、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以及精神性疾病等。具体来说,例如新生开学的不适应、早恋、同学关系不融洽、考试恐惧等,这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及个别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得到改善与解决,为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保障。

6.4.如何编制和评价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1)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主要有如下步骤:①确定考试内容要目,并把它们排列在表中最左一栏上。有两种方法:一是按教材章节名称排列;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块排列。②界定该科目要考查的掌握目标层次,并把这些目标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安排在表中顶端第一行格子上。③确定各项考试内容要目下的分数比重。④把每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考查目标即掌握层次上去,形成网格的分数分配方案,即命题双向细目表。(2)评价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①看该命题细目表是否以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为依据,是否能清晰地反映出考试大纲或教学大纲的要求。②考察该表是否易于命题操作,各考核项的分数比例是否合理。③看该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是否能确切地与考核内容相适应,即能否灵活地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7.1.分层抽样方法和分阶段抽样方法有什么异同?(1)相同点:①两种抽样方法都是随机抽样方法;②两种方法都含有简单随机抽样的成分,在层内或阶段内部的抽样是简单随机抽样;③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所抽样本更好的代表总体,而不致使样本有所偏颇。(2)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适用的总体特征上的不同:分层抽样方法适用的总体的特征是:总体分成若干个部分,各部分元素之间差异较大。如果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某些容量较小的部分将会没有元素人样,而这些元素与其他部分的元素在质上有较大差异,没有这些元素将失去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分阶段抽样,适用的总体的特征是:总体之下虽有部分之别,其间却无明显差异,但是“部分”的个数却很多。如果所抽样本的容量较小,应采用分阶段抽样,第一阶段,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部分”抽样,抽出一些“部分”进入第二阶段的抽样,第二阶段是对这些第一阶段抽出的“部分”的元素做简单随机抽样,最终形成所需样本。 7.2.试述你对t 分布有哪些认识?t 分布又叫学生氏分布,它与正态分布一样,也是一个单峰对称呈钟形的分布,其对称轴通过分布的平均数,t 分布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以横轴为它的渐近线,t 分布曲线中间低而尖峭,两头高而平缓。t 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其实质是一族分布,每一个t 分布的形态受自由度制约。每个f 分布都对应于一个自由度,自由度越大,t 分布曲线的中间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平缓,两头却越来越低,越来越陡,整条曲线都越来越趋于正态分布,当自由度接近无穷大时,t 分布就变成了正态分布。在平均数抽样分布中,如果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那么该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就服从t 分布。t 分布曲线下的面积代表概率大小,与z 分数一样,t 分布中,也有t 分数,其计算公式:

x

SE

X t μ

-=

;x SE

为样本平均数标准误,根据t 分数,查t

分布表便可求得相应的概率面积。 8.1.试述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统计假设检验就是一种带有概率值保证的反证法。有些命题从正面进行推论难以证明,而从反而进行论证,也就是说去证明它的否命题的荒谬性却往往事半功倍,这就是反证法的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理由是从逻辑上说,否命题不成立,则其原命题自然成立。统计假设检验从逻辑上说也是一种反证法。统计假设检验人员常常希望证明备择假是正确的,但他却不能直接证明备择假设的正确性,而是从备择假设对立的虚无假设出发,以虚无假设为条件,采集样本数据确定抽样分布,计算检验统计量,考察检验统计量取值的概率。如果发现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那就依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推翻虚无假设。当然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除所作虚无假设之外的一切工作都是严密的、科学的。所谓带有概率值保证是指上述的反证的方法作的统计假设检验,

最终推翻虚无假设是由于所求检验统计量的取值为一小概率事件,而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推翻虚无假设的。我们知道,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作决策推断是一种科学正确的决策思想方法,但并不保证每次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换句话说,这一推翻虚无假设的决策也是可能犯错误的,只是犯错误的概率比较小而决策正确的概率比较大,而且这个决策正确的概率是由我们控制的,是可以计算的。这就是假设检验“带有概率值保证”的含义。 8.2.如何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际上是要检验两个总体的平均数是否相等,或要检验是否一个大于或小于另一个。而且我们还要在没有总体数据的情况下,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平均数的大小关系作假设检验,并且要研究抽样分布。因此根据这些任务,作统计假设检验必须考虑下列四个因素:(1)总体是否相关;(2)总体分布是否正态;(3)两总体方差是否已知以及是否相等;(4)抽样样本容量大小。根据上述四个因素,将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归纳为四种情况分别对待:(Ⅰ)总体方差已知的两独立正态总体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Ⅱ)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数值的两独立正态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Ⅲ)两独立总体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即样本容量大于30的独立非正态总体;(Ⅳ)两相关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各种情况都有不同的统计检验量。在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首先看两总体是否相关,如果相关,按第(Ⅳ)种情况对待。如果两总体不相关,即两独立总体,再看抽样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容量又较大(大于30),按第(Ⅲ)种情况处理。若两总体不相关即独立,又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是两独立正态总.体,此时若总体方差已知按第(I)种情况处理,总体方差未知时,若方差值相等按第(Ⅱ)种情况处理。

10.1.单向方差分析的原理。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它把实验数据总变异(方差)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来源的分量,单向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最基本内容,其功能是比较一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其原理可以通过图解形式说明。对于三个代表不同总体的样本,若它们的平均数相同,方差相等,合并为一个大样本后方差和平均数都不变,如图:

若将三个样本(平均数不等而方差相等)合并后,大样本的方差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数有较大差异的样本合成后,大样本的方差大大增加,而平均数相等的样本合成的大样本方差却没有变化,因此,只要确定合成样本方差与子样本平均方差之间达到多大差异时,能表明样本代表的总体之间存在平均数的明显差异,我们便能达到平均数差异检验的目的。单向方差分析把合成样本数据的离均差平方和记为ss 总,记各子样本数据离均差平方和之和为SS 内,这两部分的差是各子样平均数的离均差平均和的n 倍,如果能确定这部分平方和是随机误差,那么就可以确定合成样本方差实质上并不大于各子样平均方差;如果能够证明这部分平方和包含实质性的差异,那我们就可以断定合成样本方差真正大于各子样平均方差,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各平均数差有显著差异。由于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抽样标准误

X SE 等于原总体标准差σ的n

分之一,即平方和除以自由度所得的样本方差可以作为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我们可以得到总体方差的两个无偏估计:MS 间和MS 内,它们的比服从F 分布,即;F=MS 间/MS 内,通过F检验,可以达到总体平均数差异检验的目的。

10.2.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1)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在方差分析过程中,我们要用到ss 总=ss 内+ss 间它是将总离均差平方和分解成两部分:组内离均差平方和和组间离均差平方和。因此,总离均差的可分解性是方差分析方法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础。(2)总体正态性只有符合总体正态性的条件,在各总体均数无差异的虚无假设之下,合成样本的总体才会服从正态分布;在推理方差分析公式时,用到平均数抽样分布理论,而得到这一理论的前提就是原总体正态分布,为此总体的正态性也就成了方差分析的条件之一。(3)样本随机性样本随机性是统计的基本要求,因为统计假设检验的数学模型都是抽样分布,抽样分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随机样本的基础上,如果样本的随机性得不到保证,那么抽样分布的理论就失去了基础,从而也就不能保证假设检验结论的正确性。(4)方差齐性在方差分析原理中,估计总体方差的

第二种办法是用各样本方差的加权平均作估计值,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子样本的总体方差齐性。如果各子样本的总体方差不相等,我们选择哪一个子样本方差作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就关系到F 值的大小,因为我们是把它当作总体方差的标准估计值放在F 比值的分母上的。如果用了一个大的样本方差,F 比值就越小,就可能夸大各总体均数间的差异。只有在各总体方差齐性的条件下应用各样本方差的加权平均,才能保证方差分析的可靠性。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 A. 教育学、生理学 B. 教育学、心理学 C. 社会学、教育学 D. 生理学、心理学 2. 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 B.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 C. 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D. 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 3. 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 A. 人的血型 B. 五级记分制 C. 气温 D. 身高 4. 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 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 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 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D. 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5. 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 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言总平均成绩为( ) A. 85 B. 86 C. 87 D. 88 6. 题6图这相相关散点图表示( ) A. 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 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 相关很低,是正相关 D. 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 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8.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 属于( ) A. 评价 B. 综合 C. 分析 D. 领会 9.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 A. 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 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2011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A.教育学、生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 C.社会学、教育学 D.生理学、心理学 2.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 B.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 C.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D.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 3.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A.人的血型 B.五级记分制 C.气温 D.身高 4.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D.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5.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 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 A.85 B.86 C.87 D.88 6.题6图这个相关散点图表示() A.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相关很低,是正相关题6图 D.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8.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属于 () A.评价 B.综合 C.分析 D.领会 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10.在某英语测验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59分,若该测验的测量标准误为2.68,那么该生的真分数可能是 () A.55.5 B.56 C.60 D.62 11.标准化成就测验是() A.形成性测验 B.终结性测验 C.既可以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D.既不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不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12.某市有小学200所,要在该市小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随机样本,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偏低,允许 一所小学抽取2个学生,应采用() A.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3.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为() A.F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1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反证法 B.最终结论一定是推翻原假设 C.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则整个检验过程不成立 D.它所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原理 15.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A.F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Z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标准分数 17.常模参照测验 18.命题双向细目表 19.测验信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A、B、C、D、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及参考答案201107.doc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1、4、1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 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 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 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 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 C.中数D.众数 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 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8.主观题的优点是( ) 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 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 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 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 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C

201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函授试卷 C 卷 (注:本试卷需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生美术课的成绩得分(五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 别计为5、4、3、2、1分)属于: ( )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2、已知某次数分布表的三组组限是:15-19,20-24,25-29,则该组的组距是: ( ) A 4 B 5 C 4.5 D 5.5 3、某生在军训时打靶的成绩为10,8,4,9,10,8环,适合于表示该生成绩 稳定性的特征值是: ( ) A 算术平均数 B 标准分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4、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 A 相关系数 B 地位量数 C 集中量数 D 差异量数 5、这组数据{6,17,21,9,16,12,10,7,8}的中位数是: ( ) A 7 B 8 C 10 D 16 6、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是:() A百分位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方差 7、下列相关中,属于负相关的是:() A青少年身高与体重之间的相关; B五笔打字时间长短与打字错误率之间的相关; C高中生物理成绩与化学成绩的相关; D大学生智商与年龄之间的相关; 8、比较适合于计算婚姻状况(单身、在婚)和自学考试成绩(及格、不及格) 之间相关关系的是:()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质量相关 D 品质相关 9、下列各种统计过程中,不属于推论统计的是:() A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B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C进行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D进行方差分析;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种测量中,不.能直接测量的是() A.体重B.身高 C.胸围D.智力水平 2.下列变量中属于称名变量的是() A.学生的体温B.学生的身高 C.学生所在的班级D.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 3.中数的缺点是() A.不简明B.含义不明确 C.缺乏灵敏性D.易受极端值影响 4.记录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称为() A.随机变量B.函数变量 C.确定性变量D.非随机变量 5.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最强的是() A.-0.90 B.-0.32 C.0.12 D.0.53 6.某份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现要分析试卷中作文题(满分为30分)的区分度,应采用() A.等级相关法B.积差相关法 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 7.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 A.鉴别与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B.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C.提供学习者个人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D.说明学习者掌握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程度8.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分数意义的评分称为() A.相对评分B.绝对评分 C.相互评分D.团体评分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第1 页共4页

9.某儿童的智力相当于6岁5个月水平,而他的实际年龄是5岁2个月,那么他的智商约为() A.116 B.118 C.120 D.124 10.用重测相关估计信度时存在的局限是() A.对所测特质的稳定性有限制 B.对测验项目的难度排列有限制 C.只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测才能得到重测相关 D.对测验的内容范围、测验难度、试题类型等有限制 11.以下关于效度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同样的测验在多种使用目的下表现出种种不同程度的正确有效性 B.测验有效与否及程度如何是一个很明确的指标,与测验的类型无关 C.通常我们能够说明测验的正确性,而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测验的有用性 D.心理和教育测验所测验特质或结构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测验效度不会引起争议 12.编制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时,测验项目的难度最好为() A.0.20左右B.0.50左右 C.0.70左右D.0.90左右 13.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显著性水平 值减小时,则会() A.增加I型错误B.减少II型错误 C.减少I型错误D.同时增加两类错误 14.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1≤P≤1 B.0≤P≤1 C.0

福师 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 A、1/6 B、1/12 C、1/18 D、1/36 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计算方法 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 为( ) A.考试信度不高 B. 原始分可比性差 C. 考试内容不同 D.考试效度不好 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选择题和供答题 C、客观题和主观题 D、论文题和操作题 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 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 B、46% C、54% D、64% 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 的值为()。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答案: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C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一 一、简答与计算 1.编写教育测验试题时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2.学生的情感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哪些层次?如何测量? 3.某市六年级英语统一考试平均成绩为72分,该市某小学六年级22份试卷的分数分别为:70,75,55,88,73,72,74,65,80,59,63,76,81,83,60,78, 67,54, 69,66,50,68。问该校六年级英语平均成绩是否与全市英语平均成绩一致? 5.某工厂招青年工人,有1000人参加考试,拟录用300人,已知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确定最低录取线应是多少分? 6.如何确定测验试题的难度水平? 7.填空题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8.某市600名小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5分,标准差为15分,利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推求60分以下,60—70分, 70—80分,80分以上各段可能占总人数多大比例?并估计各分数段各有多少人? 9.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三年级中进行写作技能训练。他从所任课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将学生配成10对,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月后进行写作技能测试,结果如下。问这位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有显著性成效? 10.某地区用自编的量表测得全区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现从此地区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4名四年级学生,用此量表测得他们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54。问这一相关系数是否与全区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11.简述客观性测验的优势。 12.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主要区别及其应用时机。 13.从某实验学校从三年级中随机抽取47名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训练前进行一次测验,测验结果的平均成绩为71分,标准差为8.2分。训练两个月后,又采用等值测验进行测试,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9.6分,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53。问阅读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有促进作用? 14.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三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与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 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 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 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 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 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

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 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 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 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20. 样本: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是构成总体的 每个基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21.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 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B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C ) 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 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 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A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 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D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B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 C.中数D.众数 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A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A )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 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8.主观题的优点是( D ) 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C )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D.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10.抽样时,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用( D )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 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 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 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 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 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 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 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 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 情况。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 数分布结构。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 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 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 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 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 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 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 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 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 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 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 的量数叫集中量数。中位数:位 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 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 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 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 数。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 可有一个或多个。用符号M o表 示。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 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 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 度。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 散程度的量 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 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 次数后所得的商数。平均差:各 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 的平均值。方差:数据的离差平 方数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 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 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 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凡反映次 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 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 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相关。直 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 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 直线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 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 分数。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 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 叫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 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 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 绝对评分分数 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 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 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组 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 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 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 布状况。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 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 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 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 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 都加上另一确定值。测绘项目的 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 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项目的难度 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 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 项目的难度指数。得分率(通过 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 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 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项目区分 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 的能力的量度。测验信度:测验 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 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 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 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 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 观察分数。真分数:被试在所测 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测量 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 是测量误差。信度系数:利用同 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 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求出其间 的相关系数,就可利用这种重测 相关系数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 值。这样的相关系数就叫信度系 数。稳定性系数:由于重侧法十 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所以用这 种方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就叫做 稳定性系数。等值性系数:用平 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因 为特别强调两测验形式的等值 关系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 17、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 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叫做 测量标准误可记为SEM。测验效 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 的东西的程度。内容效度:测验 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 样本的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测 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 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结构 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 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 度。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 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叫效度系 数 18、安置性测验:学期开始或单 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 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 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形成性测 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 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 况的测验,这可为师生双方提供 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 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 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终 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 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 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 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称为终 结性测验 19、常模参照测验:实是参照着 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 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标准参照 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 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 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 的一类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 验: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 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 能性的心理测验 20、能力倾向:一个人获得新的 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21、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 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不 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 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又称 随机现象 22、随机变量:我们称记录各种 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为随机变 量。概率:通俗地说,某事件发 生的概率就是该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记作为P(A) 23、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 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也 称常态分布。总体:我们把客观 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 素的全体称为总体。样本:从总 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 体称为样本。统计量:在总体数 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 我们称其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 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 为统计量。抽样分布:从一个总 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 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 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 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 布 24、小概率事件:在教育统计中 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0.05或小 于0.01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 事件。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 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 发生的原理 25、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 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 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 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记为 α。虚无假设又称为原假设、零 假设,以符号H0表示。虚无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将被视作为已知 条件而应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 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陈述命题, 一定要含有“等于什么”的成分。 备择假设又称解消假设,研究假 设等,以符号H1表示。备择假设 作为虚无假设的对立假设而存 在,因此它也是一个陈述命题, 备择假设是对虚无假设的否定 26方差分析:统计学中一种独特 的假设检验方法,它的最基本功 能就是一次性检验多个总体平 均数的差异显著性

2015年1月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考前押题试卷(一)

2015年1月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考前押题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为()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平均数 D. 集中量数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2题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叫() A. 集中量数 B. 地位量数 C. 差异量数 D. 位置量数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3题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4题观察分数(X)、真分数(T)及误差分数(E)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为() A. T=X+E B. X=T-E

C. T=E-X D. X=T+E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5题把成就测验分成口头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是根据()来划分的。 A. 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 B. 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 C. 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不同 D. 测验分数的不同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6题 F分布的最大特点是() A. 一个正偏态分布 B. F值均为正值,其最小值为0 C. F曲线的上尾侧以横轴为渐近线 D. 同时受到两个自由度的制约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7题考察整个测验的质量指标,即考察测验() A. 效度 B. 信度 C. 效度和信度 D. A、B、C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8题

A. 1 B. 2 C. 3 D. A、B、C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9题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0题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1题被试的智力年龄对生理年龄的比为() A. 智商 B. 离差智商 C. 身心智商 D. A、B、C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 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 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中位数: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 表示。离中趋势:数据的那个数。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可有一个或多个。用符号M o 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方差: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相关。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 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都加上另一确定值。测绘项目的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项目的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项目的难度指数。得分率(通过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项目区分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测验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观察分数。真分数: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测量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是测量误差。信度系数:利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考试卷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测量是( ) A.观测个体行为表现,推断其内部心理特征 B.直接测量个体内部心理特征 C.测量个体外在行为表现 D.根据个体心理特征,推断其外在行为表现 2.下列数据中,运算结果只是反映位次顺序关系的是( ) 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的特点的是( ) 3.下列不属于 ... A.离散性 B.顺序性 C.变异性 D.规律性 4.某校某班学生的家庭出身统计情况是:农民32%,工人28%,干部30%,其他10%。若要直观描述这组统计数据宜采用( )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 D.圆形图 5.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体重为25千克,标准差为3.7千克,平均身高为110厘米,标准差为 6.2厘米,那么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重差异程度与身高差异程度的关系是( ) A.体重差异程度小于身高差异程度 B.体重差异程度大于身高差异程度 C.体重差异程度等于身高差异程度 D.体重差异程度与身高差异程度无法比较

6.比纳智力测验运用的常模属于( ) A.百分等级常 B.标准分数常模 C.年级常模 D.年龄常模 的是( ) 7.下列对误差的理解不正确 ... A.误差可以避免 B.误差可以控制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D.误差可以分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 8.高考属于( ) A.标准参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形成性测验 9.选择题的优点是( ) A.编题要求技巧不高 B.能考查学生思维发散力 C.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D.能测量理解、应用领域中复杂的高级的学习成就 10.小概率事件是指( ) <0.05 <0.1>0.05 >0.1 11.下列不属于 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是( )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突发性 D.独特性 12.在次数分布表中,若要用代数区间来表示“60~65”,恰当的是( ) A.[59.5,64.5] B.[59.5,64.5) C.(59.5,64.5] D.(59.5,64.5) 13.衡量测验工具的正确性的指标是( ) A.测验难度 B.测验效度 C.测验信度 D.测验区分度 14.对两独立总体大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 检验检验 C.χ2检验检验 1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区分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关键在于( ) A.样本的分布 B.临界值的确定 C.检验的目的 D.总体参数是否已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