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老子》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老子》一书在表达方面也极富特色,可以说是格言集锦。

二、学情分析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一些的重点字词。

四、教学目标

1、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向处世的借鉴。

4、文言知识积累

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对七则做些取舍,主要在讲授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教学时,努力展示《老子》思想及其文章的独特性和价值,并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读《老子》一书,我们不仅感觉到它的道理极为深邃,而且感觉到它的行文洁净精

微,凝练畅达,是格言,又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诵读,力求背诵。

3、在教学中要,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二)、讲授课文。

1、学习第1则。

本则在理解上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本句解释众说纷纭。课下注释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其三,“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此外,还有多种解释。老师应该多了解几种解释,以便解答学生的质疑。这叫有备无患。第二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建议从两个角度做解释:其一,由“易”生“难”,比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易”生成“难”的道理。其二,由“难”生“易”,比如面对一个问题,人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看得很难,会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解决。这就是“难”生成“易”的道理。

本则集中阐述了世间万物是相反相成,又是互相转化的道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一下。老师也可以举一些成语说明,如“塞翁失马,焉

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

2、学习第3则。

本则的字词较为复杂,老师要做适当讲解,比如“企”、“跨”、“自见”、“自伐”、“不长”、“赘形”等;特别是“物或恶之”中的“物”字,课下注释译为“畜生”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此外还有译为“鬼神”或“众人”的。本章主要是反对“余食赘形”,反对人为的做作。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踮脚而立,跨步而行是人为的造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等也属于人为的造作。而人为造作往往会损害正常的运行,是不可以长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比如,宣传能够包治百病的药物以及电视上夸大其词的广告往往适得其反,还有那种自以为是的人、自吹自擂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鄙视,等等。

3、学习第4则。

本则难点有二,其一是“知足者富”和“强行者有志”的理解。这里的“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所谓“知足者常乐”是也。“强行者有志”,是说志向只有付诸实施,并确定不移,顽强坚持的,

才是有志。其二是对于“死而不亡”的理解。任继愈先生认为说,“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而张松如先生认为,“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课本中列举了两种的解说,老师对此还有所了解,课上可讲可不讲,若碰上学生质疑,可做适当解说。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老子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建议引导学生联系人生感悟,对“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做点阐述或讨论。

4、学习第5则:

本则中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第一个“为”、“事”、“味”都要理解成动词。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

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是以圣人犹难之”的“难”也要理解为动词。

本章中老子认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建议老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的经验来说说议议,以感性经验来丰富理性知识。

5、学习第6则:

本则所说的是关于前瞻性的智慧。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福州八中李智明)

教材分析

《老子》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老子》一书在表达方面也极富特色,可以说是格言集锦。

学情分析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一些的重点字词。

教学目标

1、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向处世的借鉴。

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

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对七则做些取舍,主要在讲授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教学时,努力展示《老子》思想及其文章的独特性和价值,并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读《老子》一书,我们不仅感觉到它的道理极为深邃,而且感觉到它的行文洁净精微,凝练畅达,是格言,又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诵读,力求背诵。

3、在教学中要,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二、讲授课文。

1、学习第1则。

本则在理解上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本句解释众说纷纭。课下注释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其三,“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此外,还有多种解释。老师应该多了解几种解释,以便解答学生的质疑。这叫有备无患。第二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

建议从两个角度做解释:其一,由“易”生“难”,比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易”生成“难”的道理。其二,由“难”生“易”,比如面对一个问题,人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看得很难,会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解决。这就是“难”生成“易”的道理。

本则集中阐述了世间万物是相反相成,又是互相转化的道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一下。老师也可以举一些成语说明,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

2、学习第3则。

本则的字词较为复杂,老师要做适当讲解,比如“企”、“跨”、“自见”、“自伐”、“不长”、“赘形”等;特别是“物或恶之”中的“物”字,课下注释译为“畜生”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此外还有译为“鬼神”或“众人”的。本章主要是反对“余食赘形”,反对人为的做作。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踮脚而立,跨步而行是人为的造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等也属于人为的造作。而人为造作往往会损害

正常的运行,是不可以长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比如,宣传能够包治百病的药物以及电视上夸大其词的广告往往适得其反,还有那种自以为是的人、自吹自擂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鄙视,等等。

3、学习第4则。

本则难点有二,其一是“知足者富”和“强行者有志”的理解。这里的“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所谓“知足者常乐”是也。“强行者有志”,是说志向只有付诸实施,并确定不移,顽强坚持的,才是有志。其二是对于“死而不亡”的理解。任继愈先生认为说,“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而张松如先生认为,“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课本中列举了两种的解说,老师对此还有所了解,课上可讲可不讲,若碰上学生质疑,可做适当解说。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老子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建议引导学生联系人生感悟,对“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做点阐述或讨论。

4、学习第5则:

本则中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第一个“为”、“事”、“味”都要理解成动词。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是以圣人犹难之”的“难”也要理解为动词。

本章中老子认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建议老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的经验来说说议议,以感性经验来丰富理性知识。

5、学习第6则:

本则所说的是关于前瞻性的智慧。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②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③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许多人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三、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福州八中李智明)

教材分析

《老子》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老子》一书在表达方面也极富特色,可以说是格言集锦。

学情分析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一些的重点字词。

教学目标

1、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向处世的借鉴。

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对七则做些取舍,主要在讲授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教学时,努力展示《老子》思想及其文章的独特性和价值,并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读《老子》一书,我们不仅感觉到它的道理极为深邃,而且感觉到它的行文洁净精微,凝练畅达,是格言,又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诵读,力求背诵。

3、在教学中要,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二、讲授课文。

1、学习第1则。

本则在理解上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本句解释众说纷纭。课下注释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其三,“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此外,还有多种解释。老师应该多了解几种解释,以便解答学生的质疑。这叫有备无患。第二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建议从两个角度做解释:其一,由“易”生“难”,比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易”生成“难”的道理。其二,由“难”生“易”,比如面对一个问题,人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看得很难,会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解决。这就是“难”生成“易”的道理。

本则集中阐述了世间万物是相反相成,又是互相转化的道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一下。老师也可以举一些成语说明,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

2、学习第3则。

本则的字词较为复杂,老师要做适当讲解,比如“企”、“跨”、“自见”、“自伐”、“不长”、“赘形”等;特别是“物或恶之”中的“物”字,课下注释译为“畜生”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此外还有译为“鬼神”或“众人”的。本章主要是反对“余食赘形”,反对人为的做作。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踮脚而立,跨步而行是人为的造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等也属于人为的造作。而人为造作往往会损害正常的运行,是不可以长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比如,宣传能够包治百病的药物以及电视上夸大其词的广告往往适得其反,还有那种自以为是的人、自吹自擂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鄙视,等等。

3、学习第4则。

本则难点有二,其一是“知足者富”和“强行者有志”的理解。这里的“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所谓“知足者常乐”是也。“强行者有志”,是说志向只有付诸实施,并确定不移,顽强坚持的,才是有志。其二是对于“死而不亡”的理解。任继愈先生认为说,“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

想。”而张松如先生认为,“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课本中列举了两种的解说,老师对此还有所了解,课上可讲可不讲,若碰上学生质疑,可做适当解说。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老子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建议引导学生联系人生感悟,对“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做点阐述或讨论。

4、学习第5则:

本则中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第一个“为”、“事”、“味”都要理解成动词。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是以圣人犹难之”的

“难”也要理解为动词。

本章中老子认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建议老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的经验来说说议议,以感性经验来丰富理性知识。

5、学习第6则:

本则所说的是关于前瞻性的智慧。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②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③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许多人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三、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

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未雨绸缪。②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③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许多人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

了。

六、布置作业。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先秦诸子选读 理解性默写

1.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真的错误在于“,!” 2.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3.“,!”也就是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 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5.“,,?”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6.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7.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同时,君子立身处世“义”才是标准,故曰:“,,。” 8.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要注意“,”,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如果学生“”,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百姓和国君的“乐”与“忧”是联系在一起的。 10.“得道”与“失道”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11.君子把“仁”和“礼”长存心中就会懂得“爱人”“敬人”,而“爱”与“敬”是相互的,因为“,。,。” 12.居上位者只有懂得了“,”推己及人,成就王业才能像拨弄手中的东西一样容易。13.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的另一句“,”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xx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也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学生选择权的丧失、教学的必修化现象严重、教学评价不能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但全国各地的课改实验区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根据《中华人民 __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所选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我们安徽省淮北市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了全市统一指导意见下各校自主同步 开设的课程实验。从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依次开设了人教版的《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四个模块教学。本文将对我们在“统一选修”背景下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教学的整体规划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

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 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因此,我们认为,做好课程教学的规划,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所在,也是避免教学凌乱随意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学校的规划。首先,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学习《中华人民 __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书籍,熟悉有关选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评价建议”等关键内容。其次,做好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应装备足够的与模块有关的配套作品和相关的电影电视片以及 必要的工具书;认真调查分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资源的特点,积极规划开发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如,我们淮北市有隋唐大运河遗址,有文化名人桓谭、嵇康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争取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与社区、高校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二是教师的规划。教师规划要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宏观的规划,即在整体感知模块文本的基础上研究文本处理的思路,吃透文本 编制的意图,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既要知道选修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区别,又要知道每个选修模块之间的不同,还要知道每个模块内部各专 题甚至各文本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开列一个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清单。第二,中观的规划,在宏观规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页 1 第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 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2015-07-07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精读提示 关于精读,叶圣陶在《谈阅读》中提出了“三想”的说法。一是“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是“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里所说的三想,把握起来就是由小而大的逐渐深入,力求“纤屑不遗”,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就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把字、词、句的意思都弄明白,还要弄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和句段,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外传记作品的阅读,是对远去的巨人背影的凝望和深思,在他们生命经行的路径上,我们会领略他们的人生风光,同时深刻觉悟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给予我们的人生抉择一定也是一种丰碑式的启迪。经由身心浸润的阅读,奠基我们的生命底色,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昂扬我们的生命精神,在我们生命寻找和发现的路途,去追求,去创造,求真,尚美,向善,向上。 整个精读选文,大多截取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某些片段,这些生命的碎片,却也折射了他们的生命精神和卓越追求。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圣杜甫,丹心昭日月,无畏苦寒行,个人颠沛流离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交汇一起,推己及人,仁爱天下,把一颗悲悯的心焦灼在忧国忧民的执着情怀。 情至文生,绵密丰富。萧红笔下的鲁迅,在情真意切的回忆里,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写来,给我们凸显了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鲁迅,一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鲁迅,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一个人间的鲁迅。阅读时,我们要深刻品味那细腻的文笔,朴素优美的文字,更还要领受行文中真切深刻的感情。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更是毛泽东作为生命个体在风云际会时刻的自我历练和自我造就。1936年,中国的历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记者斯诺以其职业的敏锐和职业的操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毛泽东形象,个体生命的风采,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的风采,这也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光照日月,气壮山河。 “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宿命的狰狞面前,贝多芬不曾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昂扬勃发了生命的潜在能源,他的系列作品,无不是生命的交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惊天地,泣鬼神,无不召唤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肉体可以腐烂,而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某种角度上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正也是《贝多芬传》的袅袅余音,或者说是《贝多芬传》的一个雄浑壮烈的协奏。对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三位人物是: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他们分别揭示了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深刻奥妙,开启了后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的探究,开拓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新的空间。 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选文,主要记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让我们深刻觉悟了一位创世纪的科学家的求真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湖南临澧一中语文组叶红梅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1》到《必修5》五个模块要在高一至高二上半学期完成,选修课程也有五个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新闻阅读与实践》。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到头来所有老师都觉得身心疲惫,课时有限,教学任务又多,这种必修教完又全面转入选修的课程安排,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并且有些内容完全是一扫而过,稍微涉及而已,要说学生的收获,还真不好说。面对风起云涌的新课程实践,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到底要怎么办呢?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语文老师依然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一篇篇文章教,一篇篇文章讲。时间有限怎么办,一篇接一篇,没有缓冲时间,做练习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堪重负。 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教材开设了几十种选本的选修课,让师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师生在高兴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手足无措与身心疲惫,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要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旨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 选修课虽然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是它主要致力于学生在基础性、均衡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寻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是选修课程的核心价值。相比于必修课的基础性、均衡性,它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我以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例如,在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教师通过必修课这些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可以为学生今后在选修课中自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获得均衡的发展。 在学习选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以面代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同一诗人不同时代的诗歌等来重点突破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杜甫的《蜀相》以及陆游的《书愤》等诗歌,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诵读、相互探究和讨论、自主搜集资料以及举办诗歌朗诵会和尝试写诗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 一、兼爱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苛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 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有三节。《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全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 朝代作者篇名 1、唐白居易长恨歌 2、春秋屈原湘夫人 3、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唐杜甫蜀相 5、宋陆游书愤 6、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7、魏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8、唐李白越中览古 9、宋李清照一剪梅 10、清黄遵宪分离别(其一) 11、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3、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唐杜甫登岳阳楼 15、唐末五代韦庄菩萨蛮(其二) 16、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7、唐杜甫旅夜书怀 18、宋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9、宋姜夔扬州慢

20、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21、唐李白将进酒 22、唐杜甫阁夜 23、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4、南唐李煜虞美人 25、宋周邦彦苏幕遮 26、春秋屈原国殇 27、唐高适燕歌行 28、唐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 29、唐温庭筠菩萨蛮 30、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其他版别 语文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 朝代作者篇名 1、宋邵雍山村 2、汉朝汉乐府民歌江南 3、唐骆宾王咏鹅 4、唐李白静夜思 5、明唐寅画鸡 一年级下册 朝代作者篇名 1、唐孟浩然春晓 2、清高鼎村居 3、唐李峤风 4、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唐李白古朗月行二年级上册 朝代作者篇名 1、北朝民歌敕勒歌 2、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3、唐白居易池上 4、唐李白夜宿山寺

5、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节选) 6、宋王安石梅花 7、唐白居易夜雪 二年级下册 朝代作者篇名 1、唐贺知章咏柳 2、宋杨万里小池 3、唐杜甫绝句 4、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5、宋叶绍翁夜书能见 七年级上册 朝代作者篇名 1、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2、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5、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汉民歌陌上桑 8、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唐杜牧江南春 10、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高中语文选修课

高中语文选修课《正心美心》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因此在现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当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是应有之义。 而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把提高人的核心素养作为改革的主线,方案中鼓励各个地方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发有各地特色的选修课,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正心美心》就是呼应当下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生阶段的高中生乐观、好奇且可塑性强,在这个年龄阶段打下良好的国学底子,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 在当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方式要从教知识往重育人的方向发展,要在德行操守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校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依照当前学生的实际,编写了本门选修课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正心美心》是依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干,兼以吸收道家和佛家思想等传统思想流派,旨在传达和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成长中树立立德求善、正心诚意的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固本培元。立德树人,德在先人在后,本门选修课正是发掘人性中的善,树立利他的德,净化人的心灵。“正心”篇旨在从思想深处去邪扶正,教导学生守正好义;而“美心”篇则重在去私去利,让学生放下执念追求精神的升华。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开设本门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侧重提高学生的精神审美和鉴赏能力,旨在引导探索研究,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正心美心》这门选修课是扎根中国的传统,汲取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德育和价值观培养的优良做法,立足于当前学生缺乏厚重古文修养的社会现实,并结合学校实际,从现实情况出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主张以文化人的国度,因此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最值得当下借鉴的就是重视德育。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行操守,接受儒家的伦理道德,强调人的道德伦常的塑造。本门选修课选取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名篇,又推荐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名言警语。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暗含着中国的未来,厚重的古文修养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当前的学生的古文功底普遍薄弱,许多古文的常识都非常的欠缺。《正心美心》以古文的原文和现代翻译相对应,并附上了许多背景解释,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本门选修课要与学校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学校的语文教学之间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中学生在求学阶段除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之外还要接受社会的选拔,因此在选修课的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与当下的语文教学进行衔接,注意定期的知识考核,尤其是和高考的文化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 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 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 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 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 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精选版 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精选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5本)1.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子昂/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3 从军行炯/4 滕王阁王勃/4 春江花月夜若虚/6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九龄/11 送万之京颀/11 山居秋暝王维/1l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12 燕歌行高适/1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15 豪放飘逸的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白/19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白/21 送友人白/23 将进酒白/23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杜甫/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30 客至杜甫/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儋元锡韦应物/35 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35 左迁至蓝关示侄湘愈/36 西塞山怀古禹锡/38 自经乱,关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白居易/38 天上谣贺/39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商隐/45 安定城楼商隐/45 九曰齐山登高杜牧/46 寄绰判官杜牧/46 长安晚秋嘏/48 商山早行温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5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5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璟/55

乌夜啼(林花了春红) 煜/55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煜/56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62 幕遮(碧云天) 仲淹/6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先/6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轼/7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轼/7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轼/7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轼/74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7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80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80 踏莎行(雾失楼台) 观/8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83 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8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清照/8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清照/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92 慢(淮左名都)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 夔/94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102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103 2.选修教材《写作》目录 ◎修辞立其诚 ——写真话,抒真情/1 ◎借我一双慧眼 ——观察、选择、提炼/17 ◎走好关键的前两步 ——审题与立意/29 ⑩世间惟有情难画 ——情感的传达/45 ◎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59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贵曲/7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