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案

篇一:2013年人教版五下《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究

1、根据口令: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去,向前看,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通过课件演示旋转的摩天飞轮、风车、木马,引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唤醒旧知

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吗?

过渡句: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图形的旋转”了,今天为什么还要再学习呢?其实啊,图形的旋转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的同学去发现、研究呢。

3、教学“中心点”和“旋转方向”。

课件出示:(1)比眼力:你能看出图中的旋转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板书:中心点:相对固定(指出:绕的这个点是相对固定的,同学们在操作时,绕的点不能随意移动。)不同点:图形旋转的方向不一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方向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旋转的两种方向。

(2)出示:风车、水车、时钟、转动的图片。

提问:你又能发现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通过课件引出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概念。

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板书:顺时针追问: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叫什么旋转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板书:逆时针。

介绍:“顺”与“逆”两字的含意,帮助学生加深认知。在判断时我们一般以什么为依据?(时针的旋转方向)

(3)训练一:你能说出图中三角形分别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吗?

(4)训练二:出示三个齿轮链接旋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说一说,大齿轮和小齿轮分别是怎样旋转的。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研究图形的旋转,必须要考虑......(中心点、方向)

4、教学“角度”。

(1)提问:除了以上所说的,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吗?(2)议一议:向后转与向右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向右转是顺时针旋转90度,向后转是顺时针旋转180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角度

(3)训练: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填空。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图形的旋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图形的旋转要考虑哪些因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二、操作旋转,加深认识,提高技能

1、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追问:你如何确定的图形A是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动,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2、你会把这个图形B在方格纸上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吗?(学生继续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展示交流。

四、巩固认识,提高技能,熟练应用。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学生说说填填,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认知,感悟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出示生活寄语。

篇二: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讲课教师:雷波县南田小学——戚显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

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生活图片,认识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图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①学生举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②教师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

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导入:通过观察时钟指针和水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

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

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

问题1: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

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感悟旋转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2.研究面的旋转

课件动态演示风车旋转过程。

◆感受旋转的应用

1.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当小小设计师,利用七巧板中的一块通过旋转设计一幅

美丽的图案。并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旋转

起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终点

教学反思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旋转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首先,请学生想象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到方格的什么位置?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

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己动手创作简单的图案,展示评价。为后面利用图形运动自己设计、制作

稍复杂的图案做了孕伏。

不足之处:

板书时把起点和终点都写成了位置。语言表述上有时混淆概念,不很清楚。在突破难点时有些不足,特别是旋转三要素没能给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如果有钟面给学生操作该会更好,风车的旋转研究时有些仓促,教师讲得多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还不够,没能做到循循善诱,突破重难点,就把答案给说破了。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做的不好,整个课堂不够流畅。时间安排上有些仓促和紧张。望以后改进,望老师们多给批评指正,以待提高。谢谢!

篇三: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

讲课教师: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

意见不统一。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①学生举例。

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教师举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

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风车)请注意观察,风车的叶

片是怎么运动的?

问题2:这个风车的两层叶片旋转有什么不同?

问题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导入:通过观察风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

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

【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层风车叶片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

问题1: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

问题2: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

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

问题1:这里还有一个空白的钟面,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

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特别加入空白钟面和指针的教具,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

(4)借助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问题1: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问题2:判断钟摆是不是做旋转运动?为什么?

教师演示教具。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自制教具——模仿钟摆运动,利用粉笔把钟摆运动的轨迹留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

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也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可以是任意的。】

◆感悟旋转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1)模拟操作。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

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3)辨析深化

问题: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错例辨析:这里还有几份画的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线段长度错)

小结:看来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个要素。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

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2.研究面的旋转

(1)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问题1: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活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操作。(2)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问题2:如果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其中有非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全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全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1年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们理解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探究新知】 1、教师用课件演示讲授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

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学生回答后板书旋转运动的三要素: (1)旋转点 (2)旋转方向 (3)旋转度数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上做做一做的练习和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对题加强了学生们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 内容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变换思想。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 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 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 角度。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自制图形A、自制图形A及印有图A的方格纸、练习纸题卡、方格纸、多种基本图形、胶水、风车。 课前准备:玩风车,边玩边观察你从玩风车中发现了什么?风车的叶片是怎样动的? (设计意图:课前引入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车的制作过程感知旋转三要素 师:喜欢玩风车吗?(喜欢)那,你们想知道风车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看完了风车的制作过程,谁来简单说说风车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52旋转一道图形旋转的典型例题及其变式素材湘教版

一道图形旋转的典型例题及其变式 典例 已知:如图1,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45°. 求证: BE +FD =EF 分析:可把△ADF 绕点A 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则F ′B =FD ,再证△AF ′E ≌△AFD ,则EF ′=EF ,又E F ′=BE +F ′B =BE +FD 所以,BE +FD =EF . 证明:如图2,把△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ADF ′的位置. ∵AD =AB ,∠DAB =90° ∴点B 与D ′重合 ∵∠ABE +∠ABF ′=180°,∴F ′、B 、E 在一条直线上,即F ′E =BE +DF ∵∠EAF =45°,∴∠BAE +∠DAF =45° ∴∠F ′AB +∠BAE =45°, ∴∠F ′AB =∠FAE =45° 又∵AF =AF ′,AE =AE ,∴△F ′AE ≌△FAE ∴EF =EF ′,∴BE +FD =EF 点拨:本题解题方法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图形的旋转将分散了的条件转化为整体的. 本题为一经典旋转题,它其实是人教课标数学九上课本P64页例题的变式。以本典例为原型的中考题近几年出现很多,下面例举两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变式1 (牡丹江市)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 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3),易证BM DN MN +=. (1)当M A 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4),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5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 图2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的情景,认识图形的旋转,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实例抽象出图形旋转以及探索图形旋转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概括和想象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三角形纸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的。 2.导入新课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图形的旋转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由小区门口的转杆图引出问题:想一想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顺时针、逆时针 学生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结合课件介绍:顺时针、逆时针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4)深入探讨 同桌合作:再次用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并说一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由此得出旋转的三要素(根据分析板书) (二)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正在荡秋千的小孩; (5)汽车上的雨刮器工作时。 【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作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同时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作好准备。 2、问题: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方法是: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并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为旋转概念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 (二)抽象归纳,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 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单摆上小球位 置由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旋转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 针)?表示旋转的角度是哪个角?转动的角度是什么? 从小孩荡秋千抽象出点的旋转,自然引出旋转的概念,即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 ).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2)①请同学们观察图2,点A ,点B ,线段AB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2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找准旋转过程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准备。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1) 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角∠ AOB 多少度?你知道∠COD 等于多少度吗? 【设计意图】主要体现了从点的旋转到线的旋转再到图形的旋转的探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旋转角∠ · · A B O D C 抽象出点的旋 A B (图1) O A B A B 0

图形的旋转及性质

《多边形的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过实例观察,了解图形旋转的实质是位置的改变;理解并会确定旋转 角 2、会用尺规,量角器做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并能够理解一个图形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会利用这一性质进行解题。 4.最终能够完美运用旋转完成综合题的求解。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八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本课可分为三个环节:欣赏——探索——设计--性质运用 导入阶段,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感知、探索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学情分析: 我校教学设施先进,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的。充分结合课改讨论与合作,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对旋转的初步认识。所以本课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欣赏图案,感知美。)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课件出示美丽的图案)老师收集的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生1:对称, 生2:里面都有相同的图形。 ……

师:那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我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我也想设计一幅这样漂亮的图案。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新知探索。(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位设计师设计的地毯图案(出示地毯图案),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设计师是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想一想怎么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引导反思: 师:在“变”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变”吗?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师:三角形大小没变也就是什么没变? 生3:边的长度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师:你关注了这个一直都默默无闻固定不动的中心。 生: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你能用手演示一下怎样是顺时针方向吗?(生演示) 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你能演示一下吗? 生:逆时针方向旋转(生演示)。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度。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敏锐,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那你是怎样判断它的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哪一个小组来具体的说一说你们刚才观察到的过程? 生:图形B是由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

中考复习之图形的旋转经典题(含答案)-汇总

图形的旋转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其中∠ABC=∠DEB=90°,∠A=45°,∠D=30°,斜边AC=BD=10,若将三角板DE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得到△D′E′B,则点A在△D′E′B的() A.内部 B.外部 C.边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 A. B.2 C.3 D.2 3.如图,△ABC中,AB=6,BC=4,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EF,使得AF∥BC,延长BC交AE于点D,则线段CD的长为() A.4 B.5 C.6 D.7 4.规定: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和自身重合,则称此图形为旋转对称图形.下列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60°的是()A.正三角形 B.正方形C.正六边形 D.正十边形 5.下面生活中的实例,不是旋转的是() A.传送带传送货物B.螺旋桨的运动 C.风车风轮的运动D.自行车车轮的运动 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将正方形ABCD沿x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的在x轴上滚动,当点A第三次回到x轴上时,点A运动的路线与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和为() 6题 7题 9题 A.π+πB.2π+2 C.3π+3π D.6π+6 7.(2016?松北区模拟)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若∠A=2∠D=100°,则∠α的度数是() A.50°B.60°C.40°D.30° 8.一个菱形绕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使它和原来的菱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 A.360° B.270° C.180° D.90°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教学设计_图形的旋转

《图形得旋转》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本节课得目标定位就是: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得旋转?探索它得基本性质:一个图形与它经过旋转所得到得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別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得角相等(参见例6 5)。 对于本节中得旋转,只学习“在同一平面内旋转",不学习“空间立体”得旋转. 【教学目标】 1、观察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得旋转,能找出旋转中心、旋转角。 2、探索图形旋转得基本性质,提髙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与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辨别简单得旋转图得实质,会用旋转得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就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得平移与旋转》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得左义,旋转得性质及其应用。它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基础上学习得又一种图形得基本变换,不仅为本章后继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图形变化得简单应用》做好准备,也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圆》、《圆柱与圆锥》等奠左必须得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问题得方法,解决问题得运动变化得数学思想, 让学生体会变化中得不变量,以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得化归思想。 鉴于以上分析确泄本节课得教学重点为:探索旋转得基本要素与基本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空间观念已经初步形成,但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包括中心对称图形等其她变换得空间观念有待于进一步得发展与提髙,所以探究旋转得基本性质将成为本节课得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与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与充分体验图形之间转换得过程,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机会,同时渗透动态观察图形得思维意识。 教法:按照学生得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为主线"得指导思想,采用实验观察法、探究式得教学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得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学法指导得自主性与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交流一归纳一应用”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基础典型练习题(整理含答案)

《图形的旋转》基础典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物体的运动不是旋转的是() A.坐在摩天轮里的小朋友B.正在走动的时针 C.骑自行车的人D.正在转动的风车叶片 2.在10分钟的时间内,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A.15°B.30°C.15°D.30° 3.在10分钟的时间内,时钟的时针旋转过的角度是() A.5°B.10°C.15°D.30° 4.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一周,可与原图形重合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5.在图形的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B.图形上的每一点转动的角度都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旋转前和旋转后的图形全等 6.有一种平面图形,它绕着中心旋转,不论旋转多少度,?所得到的图形都与原图形完全重合,你觉得它可能是() A.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正方形D.圆 二、填空题(7题4分,11题5分,其余每题3分,共18分) 7.经过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________,它们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8.一架风车有分布均匀的四个叶片,旋转一周可与原来的位置重合______次. 9.如图所示,图①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_________. 10.如上图所示,图①按顺时针方向至少旋转_______度可得图③.

11.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5cm,BC=3cm,?把这个三角形在平面内绕点C逆时针旋转60°至△A′B′C′,那么AA′的长度是______cm.(?不取近似值)三、作图题(每题6分,共18分) 12.如图所示,△ABC绕点A旋转后,点B与点D?重合,?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DE. 13.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45°后,变为正方形A′B?′C′D′,作出上述图形. 14.如图所示是计算机操作人员用Flash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试把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四、解答题(6分) 15.如图所示,①图怎样变化可成②图呢?请你分析变化过程.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 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 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 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 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 运用也分散难点 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 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九年级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节内容。现在我就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及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再认识,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 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

《平移与旋转》案例分析

《平移和旋转》案例分析 一、教材实施背景与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并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课件信息。明确了平移与旋转的初步定义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动手操作和情境的创设放在了首位,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活动经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现就将《平移和旋转》案例呈现如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例如:人在行走、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 它们在运动。 2、下面我么来看几段动画。(播课件动画)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不一样) 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4、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要求:学生说分为几类并说理由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有谁愿意说一说?)注意:多找两个说一说 5、师:(1)象火车、电梯、缆车这样朝着一定的方向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 们可以说它们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板书: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象 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平移”; (2)象风扇的叶片、螺旋桨、钟摆这样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板书:绕着一个点转动)我们称为“旋转”。 6、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全体向右转 提问: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全体向左转,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象这样绕着一个点有角度的转动也是旋转。(板书:有角度) 7、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随处可见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提问: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8、想一想你能运用手中的学具用动作来表现平移或旋转吗? (二)、教学新知平移距离 1、明确平移,必须方向一致

八年级数学图像的平移和旋转知识点经典例题和习题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考纲传真】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察考点主要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旋转,并探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复习考纲】 1.探索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内涵. 2.掌握平移、旋转的画图步骤和方法,掌握图形在坐标轴上的平移和旋转. 【考点梳理】 一、平移定义和规律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注意: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图形的方向,但改变图形的位置); (2)图形平移三要素: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 2.平移的规律(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平移后,原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全等. 3.简单的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 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 二、旋转的定义和规律 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饶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关键:(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会改变图形的方向,也改变图

形的位置); (2)图形旋转四要素:原位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2.旋转的规律(性质): 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旋转后,原图形与旋转后的图形全等. 3.简单的旋转作图: 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 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 【典题探究】 【例1】、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 ) ①时针运行的过程;②火箭升空的过程;③地球自转的过程;④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2】、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例3】、下列图形经过平移后恰好可以与原图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梯形 D 、都有可能 【例4】、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 、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不变 【例5】、有关图形旋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 、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A B C D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唐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情景创设:(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 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情景问题: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图形旋转的概念; (本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随后,给出旋转的

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的关系怎样,线段OB和OB’,OC和OC’呢?AB与A’B’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技能。 (五)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利用提问、解说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自主小结和交流知识学习的收获,过程经历的感受,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旋转是一种图形变换,也是初中学段继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学习的第三种全等变换,它是研究中心对称的知识基础,也是探究旋转对称类图形(如圆)的必要准备. 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点探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后续研究中心对称和坐标应用的关键. 旋转的概念突出了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这三个要素是确保旋转的唯一性的必要条件,也是表述一个旋转过程的必要因素. 通过观察大量旋转的实例逐步抽象得出旋转的概念,这一过程是将对旋转的认识逐步理性化的过程,也是感受如何定义一种图形变换的过程. 旋转的性质是研究在图形变化前提下图形要素间的不变性,是研究图形变换的价值之所在. 正是因为图形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了形状和大小的不变,并因各自不同的变化而产生出要素间新的确定的关系,我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去作图、证明或解决其他问题. 同为图形变换,旋转的性质与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更体现在性质的探究过程. 图形整体的变换过程是复杂的,可以先从研究图形上的特殊点(直线型的特殊点一般是其顶点)的变换过程出发,由点到形、由特殊到一般的去研究整体,并了解类似问题的基本研究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通过观察具体的旋转实例抽象出旋转三要素,会判断图形的变化是否为旋转,能指出图形旋转中的三要素,会利用三要素描述旋转.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作图、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得到并理解旋转的性质,会利用旋转的性质发现旋转中的不变关系,会利用旋转的性质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旋转,但仅限于图形的识别,没涉及几何要素间的定量分析. 学生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具备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经验,知道只改变位置的图形变换是全等变换. 在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中,变换的途径更直观,对应量的关系更清楚,与之相比,旋转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学生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或是应用性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能发现旋转的途径,找不到对应量,不会确定旋转中心等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大量的旋转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熟悉旋转,认识图形在不同的旋转中的相对位置,积累认知和判别经验;二是在实例的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上的点的变换与图形的变换具有一致性,从而通过对点的研究发现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钟玉萍

《图形的旋转》 瑞金市宝钢希望小学钟玉萍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例1、例2。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四年级有进一步学习了平移和对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能够运 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 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助学单、钟面、风车、扇子、小棒、学具袋、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反馈课前实践单 一、情景驱动,激趣导入。(3分钟) 1、谈话:孩子们,这是哪儿?(课件出示一张倒着放的“瑞金主要景点的组合图片”) 预设:学生侧着头看图片,教师及时捕捉生成 谈话:照片这样放着,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侧着头看很吃力;侧着头看还是看不清了,我建议把图片旋转一下 (课件演示照片旋转过程)学生简单介绍图片中的景点。 谈话:在今天这节课中表现最出色的孩子,将有机会在五一假期和老师一起开启在瑞金 的红色、绿色、古色之旅。 2、谈话:回顾看照片过程,我们头和照片都在做什么运动?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把倒着照片旋转变换,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经验。同时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气氛迅速升温,又潜移默化渗透了瑞金的三色文化。】 二、唤醒原型,大胆猜想。(3分钟) 4、谈话:生活中,你在哪见过旋转现象呢?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李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学习结果类型,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对研究图形变化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节课数学知识技能相对简单,而数学思想方法与旋转变换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本节课将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目标的落实与渗透。 四、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遵循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宗旨,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指导学生用观察、抽象、自主探究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遵循两个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