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五年级三班靳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用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时光荏苒,仿佛昨日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年已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了。73年有多久,73年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3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73年让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追思73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难,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容篡改,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为永恒。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学校组织一半学生去参观会宁会师纪念馆。这一路,时间过得好慢啊,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踏进这片包含沧桑历史的圣地,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站在空旷的广场上,仰望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巍巍会师塔,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来。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走进纪念馆。聆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瞻仰着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不觉我已身处纪念馆中。纪念馆中的一幅水彩画像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位小红军的画像,头上戴着五角红心八角帽,身背一支钢枪,一抹纯真的微笑写在脸上。讲解员告诉我们,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三军会师的那个日子,他正在会宁街头张贴标语。国民党飞机突然来袭,就在大家纷纷躲避的时候,当地老乡的一个三岁小孩还在街上玩耍,这位小红军奋不顾身的扑在孩子身上。当炮弹爆炸后,硝烟散去,人们发现这个小孩只炸伤了三根手指,而小红军已是浑身是血,脸上露着永远的微笑和安详,孩子的家人为了感谢红军的救命之恩,将小红军埋在自家祖坟地... ... 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使我的眼里泪水夺眶而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红军,为什么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

时间飞快,已到了返校的时候。尽管汽车慢慢的离会宁越来越远,但在我的眼前,会师门,三军会师楼,小红军的画像,历史、现实在我的眼前不断的出现。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的重

大转折;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我们在新长征的征途上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心得 2012年11月24日,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地处黄土高坡的会宁,虽然自然面貌几千年来容颜依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会宁人却在这片红色圣地上孕育出了绿洲。会宁,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会师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

央视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

央视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今天的和谐社会里虽然没有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但是我们依然要继续发扬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告慰不朽的英灵!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央视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敬献花篮和鲜花,共青团员举手宣誓,中小学生齐诵红色经典……4月1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和邵阳市文明委主办,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忆长征、感党恩”活动启动仪式,在城步丹口镇莲花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 省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举办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人们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光辉业绩,弘扬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增进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共创幸福美好未来。 据了解,1934年9月11日,城步丹口镇发生莲花桥战役。红军扼守此桥,以3个连迎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打退敌人3次进攻,多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解放后,在此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活动启动仪式上,省文明办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烈士陵园、

烈士公墓、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各类烈士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群众性纪念活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重走革命先辈道路、网祭英烈和文明祭扫活动,引导人们在祭祀过程中革除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央视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这是一片浸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这是一座见证共和国孕育诞辰的历史丰碑,这里沉淀着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这里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精神家园。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这里创建,人民民主制度在这里形成,中国第一部红色“宪法”在这里颁布,彪炳史册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在这里发源,享誉中外的“毛主席“称呼在这里开始,伟大的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在这块神奇的红土地上,涌现出1280位有名有姓的烈士和无数无名烈士,这就是叶坪,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17棵松树,见证了红军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岁月荒芜了昔日的惨烈,却湮灭不了历史的红色记忆。又是一年清明至,央视特别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虽已播出,但红都儿女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革命传统代代传,先烈遗志记心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革命英烈... 央视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为加强各党支部成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石河子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领悟长征精神 小组成员:王城杜弘枭罗新宇罗康瑞黄毅杰刘宏波院系专业班级:信息学院信管二班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刘新莉 填表日期: 2016年10月23日星期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6年10月23日

填写说明 1.教学录像观后感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教学录像观后感以3000字左右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逻辑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指导教师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纸制和电子版。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封皮填写:小组代表人为1人,院系班级和联系电话均为小组代表人资料。 7.教学录像观后感正文格式: 题目(4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剧中) 正文内容(20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

教学录像观后感正文: 领悟长征精神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毛泽东主席欣然挥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胜利的人们的欢呼,是自豪者的歌唱!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回顾昨天,我们为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368个日日夜夜,种种难以想象 的艰难困苦;自然界的凄风苦雨无时不在折磨着红军战士,地方军阀、国民党 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无时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的坚强斗志。然而,伟大的红军 战士胜利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 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f过去了。翻越 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上百万武装精 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行程中的艰难险阻,战胜了征途上的悍匪强敌,挥师北上,会师延安。这伟大的胜利,怎不让今天的人们发出长久地神奇的感叹? 是呀,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 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 人烟的大草地,这些曾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 些可敬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 15千克比( )千克轻20%,( )米比6米长3 1 。 2. 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 8 = 5 ,( )= 0.7 =( )%。 3. 5:4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4. 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2 ,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5. 汽车行驶120千米大约需要2小时,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6.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3:5,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7. 把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8. 8个球队参加篮球比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 )场比赛。 9. 20.5千克的40﹪是( )千克,( )米的75﹪是60米。 10.100吨增加它的 101后是( )吨,100吨减少它10 1 后是( )吨。 二、判断。(10分) 1. 扇形统计图能明显的反映数量的增加变化情况。 ( ) 2. 甲数的51等于乙数的4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 ( ) 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 ) 4. 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10%。 ( ) 5. 一种商品打“七五折”出售,也就是把这种商品优惠了25% 。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甲数200.乙比甲大20%,乙是( )。 A.40 B.220 C. 240 2. 一种商品按原价先提价10﹪后,再降价10﹪,现在售价( ) A. 不变 B. 增加了 C. 减少了 3.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倍。 A. 9 B. 6 C. 3 4.一次车展活动中,第一天成交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 ,第二 天多成交了( )辆? A. 50× 5 1 B. 50×( 1+ 5 1) C. 50+ 5 1 5. )个小 正方体。 A.3个 B.4个 C.5个 四、计算( 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03×125= 1÷13 7 = 21÷60%= 7.73+1.07= 65-3 1 = 6.8÷10%= 7.5+21= 83×32= 2. 能简算的就简算。 (12分) 43×51÷43×51 24 × ( 61 + 41 - 31 ) 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讲课稿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 感

会宁会师纪念馆观后感 五年级三班靳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用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时光荏苒,仿佛昨日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年已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了。73年有多久,73年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3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73年让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追思73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难,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容篡改,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为永恒。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学校组织一半学生去参观会宁会师纪念馆。这一路,时间过得好慢啊,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踏进这片包含沧桑历史的圣地,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站在空旷的广场上,仰望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巍巍会师塔,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来。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走进纪念馆。聆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瞻仰着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不觉我已身处纪念馆中。纪念馆中的一幅水彩画像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位小红军的画像,头上戴着五角红心八角帽,身背一支钢枪,一抹纯真的微笑写在脸上。讲解员告诉我们,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三军会师的那个日子,他正在会宁街头张贴标语。国民党飞机突然来袭,就在大家纷纷躲避的时候,当地老乡的一个三岁小孩还在街上玩耍,这位小红军奋不顾身的扑在孩子身上。当炮弹爆炸后,硝烟散去,人们发现这个小孩只炸伤了三根手指,而小红军已是浑身是血,脸上露着永远的微笑和安详,孩子的家人为了感谢红军的救命之恩,将小红军埋在自家祖坟地... ... 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使我的眼里泪水夺眶而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红军,为什么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 时间飞快,已到了返校的时候。尽管汽车慢慢的离会宁越来越远,但在我的眼前,会师门,三军会师楼,小红军的画像,历史、现实在我的眼前不断的出现。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2021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 2021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1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2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红军战士们,他们是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是我人生中的指明灯,是冬天的那一抹暖阳,他们同我一起走向希望。 那天,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使我最回味无穷的就是长征故事,共产党因为革命事变,被迫开启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共产党的资源十分缺乏,他们开始长征时,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斗志,充满的希望。他们盼望着成功与胜利,但现实却如此残酷:他们饥寒交迫,有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这革命道路上。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人数已经减半,但是他们不屈服。那寒冷的冷风,那陡峭的雪山。他们不曾放弃,他们不曾放弃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希望。他们用热血书写着革命道路。他们从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他们不言苦累,是他们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他们互相扶持,相互搀扶,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 长征就像一幅幅惨烈的画面。饱受饥寒的战士们在草地上行军,到处都是沼泽,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别的战士去救,就会一同陷下去,越陷越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失去生命;战士们在爬雪山时,衣服单薄,寒风刺骨,有的战士身体都冻僵了,呼吸也极其困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长征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题目: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切断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终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于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碰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书籍读后感,在红军的

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眼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心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以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假如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假如战略指挥出了题目,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

家乡我为你喝彩作文800字

家乡我为你喝彩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会宁县,这是一个历经沧桑而被历史所见证的地方。在这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落下了帷幕。我从小生长在这里,一草一木都写满了生命的顽强。每一抷黄土中都浸润着乡亲们的汗水,每一条道路都是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上,我们唱着党的丰功伟绩,心中悄悄筑起造福家乡的梦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往日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柏油大道,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落后的家乡也有了崭新的面貌,当夜幕降临时,街道两旁的路灯发出炫目的光芒,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真是“车如流水人如云”啊! 谈到家乡不得不说说会师园,作为革命圣地,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会师塔。远远望去,整座塔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真是气势恢宏。它由三部分组成,底部的大理石台阶,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楼层,每层有两个瞭望口,红墙绿瓦。,内部是铁制的螺旋式楼梯,向下望去,叫人有点心惊胆战。外部的大门是木制的,很符合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若是站在最高层,向外望去,底下的人小如蝼蚁,登塔者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当然除了会师塔,还有博物馆等其他值得参观的地方。 桃花山更是风景宜人的好地方,每逢阳春三月,山上桃

花朵朵竞相开放,灿若烟霞,自然是良辰美景,令人赏心悦目。若是遇上雨天,也不必哀怨,想想在烟雨迷蒙中撑起一竿碧色,融入在天边山色中,也不失为一种雅趣。石阶蜿蜒而起,登上顶峰,颇有古代帝王“君临天下”的自豪,脚下的一切甘愿向我俯首称臣……。抬头仰望天空,鸟儿在头顶盘旋,青天仿佛触手可及,风儿呼呼地刮着,耳畔传来小学生们惊喜的尖叫声,鼻尖飘过野花的阵阵芳香,此时此刻,难道你能说你没有陶醉吗?怪哉! 会宁,在我心中与其说是家乡,倒不如说是母亲,她哺育着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还将一批批的莘莘学子送进高等学府的殿堂,让无数个孩子圆了自己的梦想。 会宁——我可爱的家乡,她风景如画,人杰地灵,怎能不让我为它喝彩?

会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调查报告

会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调查报告 重温红军革命记忆,励志一路向前会宁是中国的革命圣地,红色遗产丰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更为其增添了更为辉煌的一笔,也赋予了会宁新的生命意义,-----“红色胜地”! 1.调查的目的:追寻红色足迹,了解红色记忆,锤炼坚定信仰!!! 2.调查时间及地点:会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3.调查人:郭建硕(组长)张红霞.苏康宁.杜亦峰. 4.调查方法:参观纪念馆,访问馆长,查找有关资料. 活动的内容简要记录: 一:集体参观纪念塔 1月15日8:00我们正式踏上了社会实践的征程.当我们站于纪念馆前时,顿感有庄严神圣之念,也从心底由衷升起一丝自豪之感,纪念塔是馆内标志性建筑之一,其是为了弘扬长征精神后人们于1986年建造的高达28米之多,共11层的塔楼,而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十八个大字,着实令人震撼不已…… 二.游览红军长征纪念馆 据馆长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落成于2006年,纪念馆于不远处的红军会师楼遥相呼应,从2008年4月1日起纪念馆免费向游人开放。 而馆内放眼望去,有很多老照片和当年红军的遗物,展厅里有巨幅铜制浮雕,还有用声包光效应布置的模拟场景,都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红军长征历史的沧桑浩渺与刻苦铭心,而我的笨笔写不出内心的感受…… 三.重走艰难红军长征路 在讲解员的带领和演说下,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们从江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回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宁胜利会师.而这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无数的红军战士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们所留下的长征精神却在这如宝石般闪闪发光!历史留下来的不仅是尘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为了汲取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用纪念去还原场景,用参观去领略艰辛,一场短暂的旅行,却带给我无尽的感动与震撼!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纪念馆 2016/1/15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观看红军《永远的长征》纪录片,重温历史,你有何感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6关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1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2 该片以全景式的视角、史诗般的叙述、富于情感的文字、充满张力的画面、激情澎湃的旋律、深沉厚重的解说,将中国工农红军各路长征的全过程,纪录于385分钟时长的影片中。 第一集《悲壮出发》,第二集《伟大转折》,第三集《雄关漫道》,第四集《坚忍不拔》,第五集《生命颂歌》,第六集《情深意长》,第七集《北上北上》,第八集《奠基西北》。该片集中了党史军史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切入点,详尽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所导致的反围剿失败,以及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的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刻画了毛泽东和红军出神入化的战争精妙;描绘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奇崛;讴歌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绘画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揭示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波诡云谲;唱响了红军落脚陕北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辉煌。特别是,全片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即红军北上,

会宁红色旅游之行有感

会宁之行有感 20111年4月10日,是我比较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我到了中国的一个红色旅游胜地——甘肃会宁。在那里,我不仅了解到中国的一段历史,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而且使我成长为一名真正党员的新年更加坚定。 早上我们八点乘校车前往目的地,一路上,我们拉歌,唱红歌。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我们在会师塔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给先烈们送花篮,奏国际歌,党员宣誓,学生党员代表发言,书记讲话,讲解员讲解会师塔的来历。会师塔是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现已成为甘肃省会宁县地标性建筑。会师塔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望着这座塔,我们心潮澎湃,仿佛看见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吃树皮,嚼草根的艰苦岁月;仿佛看见一个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为了革命的胜利,早已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之后,我们参观了会师的纪念馆。讲解员讲解得绘声绘色,说唱就唱。唱了好多红歌,十送红军之类的。在纪念馆里,详细的有红军长征的资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穿越茫茫水草地等等。讲解员说,四渡赤水中的第二渡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巧渡金沙江中,我还记得那个标语“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飞夺泸定桥中,一天行军240公里,13根铁索,让人胆战心惊,真的是“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亲自送他们列宁服,钢笔,筷子,这不仅仅是物质的奖励,更是对共产党员的肯定;穿越茫茫水草地时,组织的“试吃野菜小组”,好多共产党员牺牲了,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这正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时刻刻走在前面,为了别人,勇于牺牲自己。在雪地中,好多战士冻死,饿死,许多尸体被掩埋。可是,却有一只胳膊让人们为之动容——手里拿着党证和党费,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啊!这不正说明了共产党的伟大吗?让人真心为之付出。在纪念馆,我们还看到许多革命文物,比如:军号,小饭盆,草鞋,铜锅,政府打印,红军党员登记表,钢架背心,豹皮褥子等等,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讲解员还给我们说了“三位独臂将军”的故事,以及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一个个都感人肺腑。听着这些,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党员们那些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一直不能忘怀。最后的军民鱼水情,也让我们了解到党和人民心连心的友谊。“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党为了人民,共产党下的一批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共产党是无可替代的。

纪录片长征的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的观后感 导读:纪录片长征的观后感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为红军题的一句诗,从中,我们便可体会到红军当时那艰苦的日子。红军整天生活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中,面对下一个血肉横飞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时候,红军们选择的不是逃走或者投降,而是站到了更前面,以先锋的身份冲入敌人军中,英勇战斗,就算牺牲了,也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转眼间,7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但人们还是忘不了红军,忘不了长征。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纪录片《长征》这部大型革命史诗和大型文献纪录片。 影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王瑞姐夫英勇牺牲的片段。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王瑞姐夫冲在前面,当先锋开路杀敌,王瑞则在后面用枪扫射作掩护,要知道,红军先锋可是在四条铁索做成的桥上冲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先锋们小心翼翼地要从桥的这头趴着身体爬到桥那头,一边要小心敌人的子弹,一边要小心身体下的铁索,直取敌人死守的桥那边,才能使身后的大军通过。一些先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余数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随着“乒”的一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双手紧紧地抓住铁索,王瑞看到后万分焦急,想马上冲上前去拉住姐夫,因为姐夫现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个亲人了呀,但因为

十分危险,战友们拦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坚持不住了,双手松开一只,又松开一只,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断了一下,画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处,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许多许多的感慨:一瑞的姐夫刚刚遭受到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己心爱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姐姐,在过彝区的时候被彝族人杀害了。经过这么大的打击,王瑞的姐夫没有被灾难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冲锋陷阵,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着毛主席走!”这句话是王瑞的父亲和他最敬重的连长说的,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来,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让红军反败为胜。王瑞,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小孩,但他经历的却要比我们现在的同龄人多得多,16岁就已经在战场上杀敌为国,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孩子。比起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样的革命先辈付出很多的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才能为国争光! 70年光阴,跨越了两个世纪,长征已成历史,精神却永恒!我们要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纪录片长征的观后感篇2 无论怎样都压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说是感动,心酸,这是一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55分) 1. 我会写 最近他利用xián xiá________时间在kuī shì________那群给玉米带来huǐ miè________性灾难的zāo gāo________的鸟雀,因为周围的农民jìng rán________想办法来妨碍它们的fán zhí________,我只好sā huǎng________说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他们也要保护庄稼,我被这一有fēn qí________而有fán suǒ________的问题chán rào________,不知如何解决。 2. 我会辨析 3. 我会写出它们的读音 因为他昨夜落________枕了,所以只能这样勉强________转过头来,看着更________夫劳累________的身影,只能默而识________之。 4. 我会填修辞手法 (1)这巴掌大的地儿站不了几个人。________ (2)广场成了水的世界。________ (3)老师反复讲过的内容,你还不会?________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_______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________ 5.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猎人海力布因________变成了石头,《将相和》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 (2)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 (5)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 (6)读书有三道,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我会运用句子 (1)《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 (2)妈妈说:“我今晚要加班,迟点回来,你自己先睡。”(改转述句) ________ (3)你写的诗太糟糕了。(换一种说法) ________ (4)我最早的读物是一种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卡片。(缩句) ________ (5)校园里到处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修改病句) ________ 二、阅读(20分) 阅读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 选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1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关于红军长征的个人观后感600字精选2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红军战士们,他们是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是我人生中的指明灯,是冬天的那一抹暖阳,他们同我一起走向希望。

甘肃会宁籍作家简介

甘肃会宁籍作家简介 (令琪清整理) 1)孙志诚 甘肃作协会员。1944年生,甘肃会宁人。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浑浊的祖厉河》,1990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2)李文衡 中国作协会员。1944年生,甘肃会宁人。大学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知识劳动美的审美价值浮沉》、《新人形象的美及其个性差异和多层次结构》、《文学结构美与时空观念》,《权德舆文艺观浅论》、《非理论心理和非理性心理描写》、《论崛起的新诗学》等。 3)林野 中国作协会员。本名符晓波,1964年生,甘肃会宁人。任《敦煌》诗刊主编,《甘肃理论学刊》副主编,副编审。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纸船》、《灯》、《黑的白》,散文集《大河魂》(合作)、《轻叩家园》。发表散文、诗歌及文艺评论600多篇。作品曾多次被转载、选入文集、译介国外。诗歌《水的回忆》获《诗刊》社与山西省文联等七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新田园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系列散文《乡村寓言》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敦煌文艺奖,评论《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流变与趋向》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4)牛庆国 中国作协会员。1962年生,甘肃会宁人。甘肃日报社主任编辑。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星星》、《飞天》、《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组诗作品。诗集《热爱的方式》入选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诗《红旗红旗红旗》被列为中国作协2005年度重点扶持项目。曾获甘肃省第三、四、五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诗刊社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数十种权威选本。2008年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5)苏醒 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本名苏震亚,1955年生,甘肃会宁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三届文联委员。现为《白银文艺》编辑部主任兼主编。

缅怀英烈忆长征观后感|忆长征读后感500字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忆长征读后感500字。忆长征读后感5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忆长征读后感500字一 有一天,我读了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对英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不已。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它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让我的心情久久激荡。 在书中,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为了革命理想,不管白天黑夜,不停的前进着。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你难以想象,红军长征的路途是多么遥远、艰难,但红军竟然毫不退缩。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同志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两条船,每船只能坐20人,按这样的速度,我们一个月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河……”看到“一个月时”,我不禁为红军战士们捏了一把汗,红军现在可是十分危险,他们面临着“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困境。如果一个月还没有过河,那不是被“捉活”的了吗?紧接着,毛泽东又说“不过,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河上的泸定桥!现在,我命令一连为敢死队,首先消灭泸定桥上的卫兵,再让大部队过去。”一连连长马上领命,连夜赶往泸定桥。当我看到这里,“泸定桥”三个字让我大吃一惊,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 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那机枪“哒哒……”扫个不停。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那景象真是相当的壮观。但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的也不少。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死亡的时候,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最后红军成功了,他们占领了泸定桥,资料共享平台《忆长征读后感500字》(这可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要是红军们都退缩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夺得泸定桥。 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毫不退缩、意志坚定的精神。 忆长征读后感500字二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一) 我观看了《长征》这部影片,从中身受启发和教育。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大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但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及其主力,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内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革命史,长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红军长征由弱变强,以少胜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在今天更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风标。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后,我将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让自己在风风雨雨的征途上,经受磨难,历练品格,学会成长。 最后,在长征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将向先烈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愿长征精神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愿长

征的祝福永远回荡中华的上空。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二) 距离红军长征胜利虽然走过80年,然而党和国家以及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段红色岁月,从来没有忘记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精神的讴歌、弘扬和传承也从来没有懈怠过。今天,“永远的长征”这一定位,更是将弘扬和传承推向深入,引向长久。 “永远的长征”,是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红军将士的缅怀,仅限于一代人、两代人,还是顶多就是几代人?不是,记住是“永远的”。100年过后,人们还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记住他们缅怀他们?当然,缅怀是“永远的”。 “永远的长征”,是有力的精神坚持。当年红军将士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每次都实现了血性突围。正是凭借这种勇于胜利、勇于突围、勇于牺牲的血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值得传承和弘扬。而“永远的长征”表明了这样的态度。相信,只要“永远的”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国发展和前进的路上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永远的长征”,是正确的道路选择。八十年前的长征惊天动地,为中国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复兴之路。今天,

8集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长征》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会师时候为缅怀长征抒写的诗歌。它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饥饿、病魔,每时每刻都在吞没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因而在长征之路上每天都会有流血牺牲。但面对长征路上重重磨难,我们的英雄们以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去克服困难,最终走完了令世界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他们不仅要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要受到病魔、饥饿的艰苦折磨。但是面对困难,勇敢的红军战士没有畏惧,一个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这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言语所能概括的了。这是一种信念,是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无所畏惧,他们甘愿献出生命,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在长征中,未满年龄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党。当党组织问及他用什么保证他的入党信念的时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话:用我的生命和灵魂。这简短坚定的回答不仅是瑞伢子当时的真实内心,也是当时每个红军战士,每个共产党员的心理写照。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事业做斗争。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经历无数艰苦磨难,但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事业保留下了宝贵火种。当毛主席问到瑞伢子是怎么走长征的时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着走”很简单的三个字,但却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信任。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了多年,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英雄们也大多离开了我们,但是长征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这一代心中。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在我而言,长征是我们英雄们的拼搏之旅,他们用生命热血给我们换回来了今天的幸福。但也许由于我们的英雄离我们这一代已经很远,因而我们这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