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场施组

运动场施组

运动场施组
运动场施组

目录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

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41)

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7)

四、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61)

五、文明施工措施 (69)

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72)

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77)

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81)

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81)

十、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82)

十一、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86)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通过对图纸、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的了解,并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对本工程要点如下: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xxxxxxxxxx。

建设地点:xxxxxxxx。

建设规模:300米塑胶环形跑道2000平方米,3个塑胶篮球场1500平方米,1个跳远场200平方米,活动场地1300平方米。

概算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约xxxxx万元。

工程特点:运动场改造。

计划开工日期:20xx年x月x日;设计工期:xxx日历天。

1.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1.1技术准备工作

1.1.2组建该工程项目经理部,完善技术、质量、安全、设备、财务等人员编制。

1.1.3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现场情况及有关规范和资料,在技术负责人主持下,编制完善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1.1.4 施工和设备部门提出详细的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组织调配、运输、进场、安装、调试。

1.1.5按照劳动力计划调配组织劳动力,进行入场三级教育,进行分工种的操作培训、技术交底等,经教育培训后挂牌上岗。

1.1.6编制施工预算,编制工程施工综合控制进度,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1.1.7制订本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计划、财务、设备、材料、现场文明、生活卫生、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

1.1.8组织安全保卫系统,完善建立进出门制度,成立消防安全纠查队,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1.2机械设备准备

1.2.1动力设备部门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提前作好各种机械设备的组织、检修和采购等工作。

1.2.2工程开工前,动力设备部门、技术部门应按要求进行现场设备的安装就位,并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作好施工用水用电的铺设工作,以满足正常施工的要求。

1.3劳动力准备

1.3.1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进入本工程施工。

1.3.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确定进行本工程施工的各专业施工队伍。

1.3.3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

1.3.4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职工的衣食住行等全面考虑,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1.4现场准备

1.4.1临时设施的修建: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搭设办公室、会议室、食堂、材料仓库、工棚、厕所等临时设施。

1.4.2修建临时排水及施工道路。

1.4.3.根据文明施工规定在相应位置设立各种标志牌。

1.4.4组织机械设备的进场。

1.4.5施工用水、用电管线铺设。

1.5定位及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5.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进入施工现场后,应首先作好测量准备工作,测量准备工作包括:

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建筑物的大致位置,大致选择控制点的位置,这些位置应互相通视、土质坚固,便于保存。

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高程是否相互符合,有无矛盾之处,如有问题,及时通过有关人员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解决。

收集工程的建筑红线点和高程控制点等控制点的资料,并对红线点和高程点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

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满足工程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并应经过计量检定,并且在有效期内,这些仪器的有效期均应有检定证书作为凭证。

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人员均应持有测量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

工作时,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基本原则。

应采用规范的测量记录本进行记录,记录时不得任意涂改,若有记录错误,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一条横线,并将正确的数据清晰地标注在旁边。

每次进行测量的结果必须及时进行计算,并由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

记录本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必须填写完整,以保持测量工作的严肃性和可追溯性。

1.5.2控制点的检查

1.5.

2.1平面控制点的检查

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对业主提供的

平面控制点进行检查,平面控制点数量

不应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的检查结果

与理论值比较,边长相对误差小于

1/2500,两边夹角误差小于60",点位误

差小于5cm。

1.5.

2.2高程控制点的检查

进入现场后,还应对业主提供的现

场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查,高程控制点不

应少于两个,使用前,应用附合法进行检测,允许闭合差为:±10mm (根号)n(n为测站数)“,当检测结果合格时,选择其中一点作为现场高程控制依据。

1.6土石方开挖工程

1.6.1工程特点分析

该工程开挖量大,工期要求紧。工程所在地交通方便,施工区域较宽,地势开阔,总体坡度较缓,开挖高度不高。需要开挖的地点比较分散,但开挖工程量比较集中。填方区也比较分散,但主要填方量比较集中。

1.6.2施工方案确定原则

1.6.

2.1满足甲方的挖方、填方技术要求、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及环保、文明施工要求。

1.6.

2.2符合国颁、部颁的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及验收标准。

1.6.

2.3施工方案必须适合该工程的交通、场地、地势、地形地貌地质的

要求。

1.6.

2.4施工方案确定还应考虑施工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管理方式是否相配,要做到经济、高效、安全可行。

1.6.

2.5根据现场条件,对整个施工区域大致划分为四个施工工区,各个工区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衔接,密切配合,相互支援,统一协调。

1.6.3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1.6.3.1根据该工程的工程任务重、地势开阔、开挖点分散的特点,各工区各工作面之间采取平行作业方式,各施工面上爆破和开挖交叉作业。

1.6.3.2根据工程开挖点分散、工程任务量较集中,各工作面的施工面多样性的特点,可灵活采用多种爆破方式(浅孔、药壶、深孔、硐室爆破方式)、多种开挖方式(一层开挖、多层开挖)、多种开挖推进方式(弧形包围向中心、环形包围向中心、分块环形包围向各自中心推进等)进行。

1.6.3.3根据工程重要性的进度控制原则,突出加强在主生产区的开挖施工。

1.6.3.4机械配置:(机械操作人员配备情况见附表。)

1.6.3.5用一组施工机械临时修一条运输便道,联结填方区和挖方区。形成一个运输回路,临时便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所以专门设置一个施工班组,负责便道的维修,保证运输车辆畅通。

1.6.3.6挖方地段较陡时,采用挖掘机挖抛,当形成工作面以后,挖掘机挖,推土机推土,装载机运填的办法。

1.7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法

1.7.1作业条件

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地上高压、照明、通讯线路,电杆、

树木、原有建筑物及地下沟渠、基础、等,或进行改建、改线。

制定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边坡坡度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

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设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在施工区域内做好排水设施,或疏通原有排水系统,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002 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或排洪沟,阻止地表水流入开挖区域。

完成必需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

机械设备进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7.2运动场基础施工工艺

运动场水泥基础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地表清理→挖掘机机位平台成型→自卸汽车装土平台成型→跑道基面整修→排水防护工程施工→挖装、运输土方

机械开挖时,一般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经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

挖土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后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基坑开挖的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

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200mm 厚土,将来用人工清底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1.7.3质量标准

1.7.3.1保证项目

基坑(槽)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允许偏差项目

机械挖方工程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注:基坑(槽)机械开挖应配人工清底修坡。

1.7.3.2成品保护

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定位桩、轴线桩及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破坏。

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室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

1.7.4安全措施

1.7.4.1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底部应铺设枕木、钢板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在饱和软土地段开挖土方,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设备下陷或基土产生侧移。

1.7.4.2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淹埋等事故。

1.7.4.3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强度,危险地段应加强支撑。

1.7.4.4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挖掘机工作回转半经范围内不能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土石方爆破时,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离危险区域。挖掘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能将铲刀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

1.7.4.5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车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1.7.4.6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能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

1.7.4.7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1.7.4.8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1.7.5注意事项

1.7.5.1机械挖土应绘制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及边坡坡度、排水沟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超挖、乱

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1.7.5.2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循由上向下、分层开挖的原则,以避免破坏坡脚,引起滑坡。

1.7.5.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以拦阻地表水,防止流入场地和基坑内,扰动地基。

1.7.5.4在软土或粉细砂地层开挖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基坑底1.0m 以下,以防止土体滑动或出现流砂现象。

1.7.5.5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应预留一层200-300mm 土层,在进行下道工序前使用人工挖去,以避免基底土被扰动,降低承裁力。

1.8土方回填工程

1.8.1材料要求

1.8.1.1土料:利用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 的颗粒,含水量应符合要求。

1.8.1.2粘性土: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作各层填料。

1.8.1.3碎块草坡和有机质含量不大于8%的土仅可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1.8.1.4淤泥和淤泥质土不能用作填土料。

1.8.2作业条件

1.8.

2.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域基坑(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1.8.

2.2土方回填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对压实系数的

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和打夯或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1.8.

2.3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每隔3m 打入水平木桩,做好水平标记。

1.8.3施工操作工艺

1.8.3.1施工工艺流程:

1.8.3.2填土前应检验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或为砂土、碎石类土)时,则应预先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

1.8.3.3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定。通常应进行现场压实试验确定。

1.8.3.4填方应在边缘设一定坡度保持填方的稳定。

1.8.3.5填方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水平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压实。底层如为耕土或松土时,应先夯实,然后再全面填筑。在水田、沟渠或地塘上填方,应先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填砂砾或抛填块石等压实后再行填土。

1.8.3.6如分段填筑,交接处填成阶梯形,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接缝距离不小于1.0m。每层碾迹重叠应达到0.5-1.0m。地基及管道回填应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回填夯实。

1.8.3.7在地形起伏之处填土,应做好接搓,修筑1:2 阶梯形边坡,每台阶可取高50cm、宽100c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1.5 的

斜坡。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等重要部位。

1.8.3.8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1.8.3.9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

1.8.3.10 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填至管顶0.5m 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1.8.3.11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已填好的土层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层回填;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1.8.3.12雨期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1.8.3.13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大面积填方时,要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逐层夯压实;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陷量。

1.8.4质量标准

1.8.4.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1.8.4.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1.8.4.3回填土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

0.08t/m3,且不应集中。

1.8.5成品保护

1.8.5.1回填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

1.8.5.2基础或管沟的混凝土、砂浆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受到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

1.8.5.3基坑(槽)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防止一侧回填造成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基础变形或倾倒。

1.8.5.4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

1.8.5.5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槽)浸泡地基。

1.8.6安全措施

1.8.6.1回填前,应检查坑(槽)壁有无塌方迹象,下坑(槽)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

1.8.6.2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土的变化,对坑(槽)、沟壁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险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槽)边上不得堆放重物。

1.8.6.3用手推车运土时,应对跳板进行检查,以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安全。车与车的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m,不得放手让手推车自动翻转卸土。

1.8.6.4回填土时,支撑(护)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

以免使边坡失稳;更换支撑时必须先装新的,再拆除旧的。

1.8.6.5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打夯时要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

1.8.7注意事项

1.8.7.1对有密实要求的填方,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

1.8.7.2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可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1.8.7.3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严禁汽车直接向基坑(槽)中倒土,并应禁止用浇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

1.8.7.4管沟下部、机械夯压不到的边角部位、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用细粒土料回填,并仔细夯实。

1.8.7.5地坪、道路路基等部位的回填土,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8.7.6雨天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砂土、石屑等填料,周围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

1.9塑胶环形跑道施工方案

1.9.1塑胶环形跑道基层施工方法

依据设计图纸要求,一般塑胶环形跑道软土地基采用开挖换填法加固处理,具体如下:

1.9.1.1填方:清除表土后,当塑胶环形跑道塑胶环形跑道距离清表线高度H〈110cm时,下挖至塑胶环形跑道面结构下110cm处,由下往上分别铺设50cm山坡碎石、30cm厚6%石灰土、30cm厚8%的石灰土;当塑胶环形跑道距离清表线高度H〉110cm时,先铺设50cm山坡碎石,然后铺填6%石灰土至下路床顶,再在上面做30cm厚8%的石灰土。

1.9.1.2挖方:由运动场面线下挖至塑胶环形跑道面结构下110cm,然后进行处理。

塑胶环形跑道基层施工过程中,若塑胶环形跑道基底范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塑胶环形跑道基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

1.9.2塑胶环形跑道基填筑

1.9.

2.1材料准备

土:塑胶环形跑道填料不得含有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各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塑胶环形跑道填料,超过10c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使用。塑胶环形跑道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

1.9.

2.2施工要点

1.9.

2.2.1测量放线,放出运动场中心线。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业主提供的导线点测设出运动场中心线和边线。

1.9.

2.2.2运动场施工前应将填料报监理,送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再进行。

1.9.

2.2.3运动场基础施工填筑前,基底翻挖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

求。

1.9.

2.2.4填土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5cm,为了保证运动场基础边缘压实度。

1.9.

2.2.5运动场基础填筑施工,采用挖掘机装,自卸车运,推土机初平,人工配合,压路机碾压成型,用环刀法进行压实度的检测的方法。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案,运动场基础填土水平分层进行,按照横断面全宽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经压实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筑上一层,每填筑2-3层后必须重新放出中线和边线。

1.9.

2.2.6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1.9.

2.3运动场基础碾压

1.9.

2.

3.1压度标准:运动场基础的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说明运动场基础压实表3的规定。

1.9.

2.

3.2压实方法:碾压时应遵从“先轻后重、先两侧后中间,中小半径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的原则进行碾压。相邻两次压实,对于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20-30cm,对于三轮压路机一般后轮应重叠1/2轮宽;碾压时外侧距填土边缘不得小于50cm,以防止发生溜坡事故;碾压时注意均匀一致,并随时保持土壤湿润,不得干压,碾压6-8遍,至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密实度为止。

压路机行驶速度:一般光轮最佳速度为2KM/h,所有各种压路机的最大行驶速度要求小于或等于4KM/H.对于压实标准高,铺土层较厚时,行驶速度要慢一些。碾压开始应慢速。

在填土时,要求运输车辆均匀行驶在整个运动场内,以便使填土得到均

匀预压。在正式碾压时,用振动式压路机先静压一遍,推土机整平,然后由弱振至强振。

1.9.

2.4运动场整修

运动场填筑工程接近完工时,报请业主监理对中线、重要桩号进行校核,检查运动场填土宽度、纵横断面、压实度、复核高程,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整修后再作补充碾压,运动场边缘的碾压要求与运动场中间相同,压路机未碾压处,用小型压路机或人工夯实。运动场碾压后,发现弹簧,果断处理,采取换改良土、干土等方法处理,直至经碾压无明显轮迹,密实度试验合格。

1.9.2水稳层

1.9.

2.1施工方案

本工程运动场底基层设计为5cm水稳层,为使工程能够早日开工,保证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用12t自卸车运料,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组合进行摊铺,平地机拌和,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型,压路机碾压成型。

1.9.

2.2施工方法

1.9.

2.2.1施工准备

1.9.

2.2.1.1参加前一道工序运动场基层精加工的联合验收交接工作,运动场基层精加工高程、宽度、密实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的合格签认,不合格的精加工不予接收。进行中线边桩放样测量及精加工标高的测量。

1.9.

2.2.1.2进行试验运动场的铺筑,以此来检验施工方案、机械设备组合、松铺厚度以及压实度与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的关系等。据此提出标准的施工方法,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按照试验运动场总结的方法进行规模施

工。

1.9.

2.3运输、摊铺及拌和

用12t自卸车将未筛分碎石从合格料源运至施工现场,堆料以10m为一个施工段,根据摊铺用土量计算卸车数。在施工段上梅花形布料,由专人负责指挥。卸料后用T180推土机推平,再用PY185平地机按试验运动场确定的松铺厚度进行摊铺,平整后用8000L洒水车洒水使碎石湿润,在其较潮湿的情况下,在其上运送、摊铺石屑,然后再用平地机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水分。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且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型。

1.9.

2.4碾压

整型好的级配碎石应立即在最佳含水量下先用8t光轮压路机碾压1~2遍,再用16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3~5遍,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内,由运动场边缘开始向运动场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使级配碎石达到规范规定压实度且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1.9.

2.5接缝处理

两作业段衔接处的横缝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一段施工留下的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型后进行碾压。

分幅施工的纵缝也应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后,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0.3m搭接拌和,整型后一起碾压密实。

1.9.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9.3.1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层设计为5%水泥稳定碎石。拟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伴合,

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案。

1.9.3.2施工方法

1.9.3.

2.1施工准备

1.9.3.

2.1.1参加前一工序底基层的验收交接工作,底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其高程、宽度、平整度、密实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工序验收的合格鉴认。底基层表面的卸陷应及时处理,基层施工前应对底基层做全面的检查,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

1.9.3.

2.1.2水泥稳定土搅拌站的建设;配备一台WBC300稳定土厂拌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拌,经试拌、生产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水泥稳定土搅拌站拟设在K131+100附近右侧。

1.9.3.

2.1.3铺筑试运动场,以此检验施工方案,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测定松铺厚度及施工机械性能、施工机械组合的合理性等。并有针对性地收集松铺厚度、压实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等数据,试验运动场结束后,编制试验运动场总结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全面施工。

1.9.3.

2.2拌和与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采用一台WBC300(300t/h)稳定土拌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其结构简图如下:

WBC300 型稳定土厂拌设备示意图

用3-4台ZL50装载机将碎石装入配料斗,再由调速电动机驱动给料机进行配料,在其料斗的上方装有筛网,以防止粒径超规格的集料进入搅拌机,保证所拌混合料的质量。集料输送机将碎石送至搅拌系统。而水泥则由散装水泥运输车运来,通过运输车上的气力输送装置输送到粉料大仓,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小粉料仓,小粉料仓的出口装有叶轮给料机,叶轮给料机由调速电动机驱动,根据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调好转速后,可以均匀连续地供给水泥。水泥、碎石与水泵泵入的水在搅拌系统中经充分搅拌后,由输料皮带机输送到混合料储仓,再经溢料管由堆料皮带输送机将成品混合料堆积成弧形的料堆,或直接装到自卸车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