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 第1分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 第1分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 第1分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 第1分册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第1分册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 II 1 检测条件.. (1)

1.1环境要求 (1)

1.2待测设备要求 (1)

1.3人员要求 (1)

1.4安全要求 (2)

1.5仪器要求 (2)

2 检测准备 (3)

3 检测方法 (3)

3.1检测原理图 (3)

3.2检测步骤 (3)

3.2.2精确检测 (3)

3.3检测验收 (4)

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4)

4.1判断方法 (4)

4.2判断依据 (4)

4.3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5)

5 检测原始数据和报告 (5)

5.1原始数据 (5)

5.2检测报告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红外热像检测报告 (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红外热像检测异常报告 (7)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 (8)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10)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12)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风速、风级的关系表 (1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15)

附录H (资料性附录)精确测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16)

附录I (资料性附录)一般测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19)

附录J (资料性附录)在线型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21)

附录K (资料性附录)电气设备红外缺陷典型图谱 (22)

I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通用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1分册《红外热像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套管、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组合电器等设备。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规定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电力。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刘伟浩、鲍巧敏、唐铁英、许杰、孙翔、马涛、王文浩、于淼。

II

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1 检测条件

1.1 环境要求

1.1.1 一般检测要求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一般按照红外热像检测仪器的最低温度掌握;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c)风速: 一般不大于5m/s,若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变化,应记录风速,必要时可参照附录F;

d)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

e)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下进行;

f)户外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

闭灯检测。

1.1.2 精确检测要求

除满足一般检测的环境要求外,还满足以下要求:

a)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

b)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多云天气、夜间或晴天日落2h后;

c)避开强电磁场,防止强电磁场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

d)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人体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1.2 待测设备要求

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c)待测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检测;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

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1.3 人员要求

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a)熟悉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

b)了解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热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d)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e)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f)应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1

1.4 安全要求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m/s时,不宜进

行该项工作;

c)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d)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e)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f)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检测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任其他工作。

1.5 仪器要求

红外测温仪一般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及处理系统、显示和输出、存储单元等组成。红外测温仪应经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校验合格,并按规定粘贴合格标志。

1.5.1 主要技术指标

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a)空间分辨率:不大于1.5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

b)温度分辨率:不大于0.1℃;

c)帧频:不低于25Hz;

d)像素:一般检测不低于160X120,精确检测不低于320X240;

e)测温准确度应不大于±2℃或±2%(取绝对值大者);

f)测温一致性应满足测温准确度的要求。

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主要指标:

a)空间分辨率:不大于1.9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

b)温度分辨率:不大于0.15℃;

c)帧频:高于25Hz;

d)像素:不低于160X120。

1.5.2 功能要求

a)满足有最高点温度自动跟踪。

b)采用优质显示屏,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图像比较清晰、稳定。

c)可采用目镜取景器,分析软件功能丰富。

d)温度单位设置可℃和oF相互转换。

e)可以大气透过率修正、光学透过率修正、温度非均匀性校正。

f)有测量点温、温差功能、温度曲线,显示区域的最高温度。

g)可以修正红外热像图及各种参数,各参数应包括: 时间日期、物体的发射率、环境温度湿度、

目标距离、所使用的镜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h)电源必须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电池组应不少于两组。

i)能够对不同的被测试设备外壳材料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

2

2 检测准备

a)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待测设备的负荷电流。

e)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 检测方法

3.1 检测原理图

图1 探测器成像原理示意图

3.2 检测步骤

3.2.1 一般检测

a)仪器开机,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稳定后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

b)根据被测设备的材料设置辐射率,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

c)设置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一般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d)开始测温,远距离对所有被测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宜选择彩色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清

晰的温度层次显示,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应充分利用仪器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e)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

f)发现有异常后,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精确检测。

g)测温时,应确保现场实际测量距离满足设备最小安全距离及仪器有效测量距离的要求。

3.2.2精确检测

a)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置几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

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互比性和工作效率。

b)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c)正确选择被测设备的辐射率,特别要考虑金属材料表面氧化对选取辐射率的影响,辐射率选取

3

具体可参见附录G。

d)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物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试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

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e)测量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时,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

f)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

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g)记录被检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额定电流、运行电压,被检物体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

3.3 检测验收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c)发现检测数据异常及时上报相关运维管理单位。

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并由热像特点进一步分析设备的缺陷特征,判断出设备的缺陷类型。

4.1 判断方法

a)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

度值,对照GB/T 11022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及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见附录C),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b)同类比较判断法: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

分析。

c)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

判断设备是否正常。注意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或化学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d)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

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

e)档案分析判断法: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

是否正常。

f)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

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4.2 判断依据

a)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详细见附录D 。

b)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详细见附录E 。

4

c)当缺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引起的,应综合判断缺陷性质。对于磁场和漏磁引起的过热

可依据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据进行处理。

4.3 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根据过热缺陷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以下三类:

4.3.1 一般缺陷

a)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这类缺陷一般要

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地安排试验检修消除缺陷。

b)当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采用附录D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

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负荷有条件或机会改变时,可在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当无法改变时,可暂定为一般缺陷,加强监视。

4.3.2 严重缺陷

a)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这类缺陷应尽快安排

处理。

b)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检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

c)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应加强监测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缺陷性质确认后,立即采取措施消缺。

d)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

4.3.3 危急缺陷

a)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 11022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b)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或立即消缺。

c)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试验手段,

进一步确定缺陷性质。

5 检测原始数据和报告

5.1 原始数据

在检测过程中,应随时保存有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原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

a)建立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如:瓶窑变20150101);

b)文件名:按仪器自动生成编号进行命名,依次顺序定为20150101001、20150101002、

20150101003……,并通过附录A与相应间隔的具体设备对应(如衢城1751线CT A相、衢城1751线CT B相)。

5.2 检测报告

检修工作结束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记录格式见附录A。对于存在缺陷设备应提供检测异常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B。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红外热像检测报告

A.1 红外热像检测报告

表A.1XXX变电站红外热像检测报告

一、基本信息

变电站委托单位试验单位

试验性质试验日期试验人员试验地点报告日期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试验天气温度(℃)湿度(%)

二、检测数据

序号间隔名

设备名

缺陷部

表面温

正常温

环境温

负荷电

图谱编

备注(辐

射系数/

风速/距

离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检测仪器

结论

备注

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红外热像检测异常报告

B.1 红外热像检测异常报告

表B.1XXX变电站红外检测异常报告

天气温度℃湿度 % 检测日期:年月日发热设备名称:检测性质:

具体发热部位:

三相温度(℃):A:B:C:

环境参照体温度(℃):风速(m/S):

温差(K):相对温差(%):

负荷电流(A):额定电流(A)/电压(kV):

测试仪器(厂家/型号):

红外图像:(图像应有必要信息的描述,如测试距离、反射率、测试具体时间等)

可见光图(必要时):

备注:

编制人: 审核人:

7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

C.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

表C.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

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类别(见说明1 、说明2和说明3 )

最大值

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

40 ℃时的温升K

触头(见说明4 ) ( l )裸铜或裸铜合金

1)在空气中

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在油中

( 2 )镀银或镀镍(见说明6 )

l)在空气中

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在油中

( 3 )镀锡(见说明6 )

l)在空气中

2)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在油中75

105

80

105

105

90

90

90

90

35

65

40

65

65

50

50

50

50

用螺栓或与其等效的联结(见说明4 ) ( l )裸铜、裸铜合金或裸铝合金

l )在空气中

2 )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 )在油中

( 2 )镀银或镀镍

l )在空气中

2 )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 )在油中

( 3 )镀锡

l )在空气中

2 )在SF6(六氟化硫)中(见说明5 )

3 )在油中90

115

100

115

115

100

105

105

100

50

75

60

75

75

60

65

65

60

其他裸金属制成的或其他镀层的触头、联结见说明7 见说明7

用螺钉或螺栓与外部导体连接的端子(见说明8 )

1 )裸的

2 )镀银、镀镍或镀锡

3 )其他镀层

90

105

见说明7

50

65

见说明7

油断路器装置用油(见说明9 和说明10 ) 90 50

用作弹簧的金属零件

见说明11 见说明11

8

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类别(见说明1 、说明2和说明3 )

最大值

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

40 ℃时的温升K

绝缘材料以及与下列等级的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属材料(见说明12 )

l ) Y

2 ) A

3 ) E

4 ) B

5 ) F

6)瓷漆:油基

合成

7 ) H

8 ) C 其他绝缘材料

90

105

120

130

155

100

120

180

见说明13

60

65

80

90

115

60

80

140

见说明13

除触头外,与油接触的任何金属或绝缘件100 60 可触及的部件

l )在正常操作中可触及的

2 )在正常操作中不需触及的70

80

30

40

说明1: 按其功能,同一部件可以属于本表列出的几种类别。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的最高温度和温升值是相关类别中的最低值。

说明2: 对真空开关装置,温度和温升的极限值不适用于处在真空中的部件。其余部件不应该超过本表给出的温度和温升值。

说明3: 应注意保证周围的绝缘材料不遭到损坏。

说明4: 当接合的零件具有不同的镀层或一个零件是裸露的材料制成的,允许的温度和温升应该是:

a )对触头,表项1 中有最低允许值的表面材料的值;

b )对联结,表项2 中的最高允许值的表面材料的值。

说明5: SF6是指纯SF6或SF6与其他无氧气体的混合物。

注1 :由于不存在氧气,把SF6开关设备中各种触头和连接的温度极限加以协调看来是合适的。在SF6环境下,裸铜和裸铜合金零件的允许温度极限可以等于镀银或镀镍零件的值。在镀锡零件的特殊情况下,由于摩擦腐蚀效应,即使在SF6无氧的条件下,提高其允许温度也是不合适的。因此镀锡零件仍取原来的值。

注2 :裸铜和镀银触头在SF6中的温升正在考虑中。

说明6: 按照设备有关的技术条件,即在关合和开断试验(如果有的话)后、在短时耐受电流试验后或在机械耐受试验后,有镀层的触头在接触区应该有连续的镀层,不然触头应该被看作是“裸露”的。

说明7: 当使用表C.1中没有给出的材料时,应该研究他们的性能,以便确定最高的允许温升。

说明8: 即使和端子连接的是裸导体,这些温度和温升值仍是有效的。

说明9 : 在油的上层。

说明10 : 当采用低闪点的油时,应当特别注意油的汽化和氧化。

说明11 : 温度不应该达到使材料弹性受损的数值。

说明12 : 绝缘材料的分级在GB/T11021 中给出。

说明13 : 仅以不损害周围的零部件为限。

9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D.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表D.1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设备类别和部位热像特征故障特征

缺陷性质处理

建议

备注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

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

线夹

以线夹和接头为中

心的热像,热点明显

接触不良温差超过

15K,未达

到严重缺

陷的要求

热点温度

>80℃或

δ≥80 %

热点温度

>110℃

或δ≥

95 %

δ相对温

差,如附录

K的图K.7、

图K.8和图

K.16所示

金属导线以导线为中心的热

像,热点明显

松股、断股、

老化或截面

积不够

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

线夹

以线夹和接头为中

心的热像,热点明显

接触不良

温差超过

15K,未达

到严重缺

陷的要求

热点温度

>90℃或

δ≥80 %

热点温度

>130℃

或δ≥

95 %

如附录K的

图K.42所

输电导线的连接器

(耐张线夹、接续管、修补管、并沟线夹、跳线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等)如附录K的图K.41所示

隔离开关转头

以转头为中心的热

转头接触不

良或断股

如附录K的

图K.43所

触头

以触头压接弹簧为

中心的热像

弹簧压接不

测量

接触

电阻

如附录K的

图K.45所

断路器动静触

以顶帽和下法兰为

中心的热像,顶帽温

度大于下法兰温度

压指压接不

温差超过

10K,未达

到严重缺

陷的要求

热点温度

>55℃或

δ≥80 %

热点温度

>80℃或

δ≥95 %

测量

接触

电阻

内外部的温

差约为

50K~70K,

如附录K的

图K.46和

图K.48所

中间触

以下法兰和顶帽为

中心的热像,下法兰

温度大于顶帽温度

内外部的温

差为40K~

60K,如附录

K的图K.47

所示

10

11

设备类别和部位 热像特征 故障特征

缺陷性质

处理

建议

备注 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

危急缺陷 电流互感器

内连接

以串并联出线头或

大螺杆出线夹为最

高温度的热像或以顶部铁帽发热为特征

螺杆接触不良

温差超过10K ,未达

到严重缺陷的要求

热点温度>55℃或δ≥80 %

热点温度>80℃或δ≥95 %

测量

一次回路电阻

内外部的温差为30K ~45K , 如附录K 的图K.9所示 套管 柱头

以套管顶部柱头为最热的热像

柱头内部并线压接不良

如附录K

的图K . 31 和图K . 33 所示 电容器

熔丝

以熔丝中部靠电容侧为最热的热像

熔丝容量不够

检查熔丝

环氧管的遮

挡,如附录K 的图K . 13 所不

熔丝座

以熔丝座为最热的热像

熔丝与熔丝座之间接触不良

检查熔丝座

如附录K 的图K . 13 所示

相对温差计算公式:%100)/()(%100/-0121121t ?--=?=

T T T T τττδ)( 其中1τ和1T ——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2τ和2T ——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0T ——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E.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表E.1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设备类别热像特征故障特征温差K 处理建议备注

电流互感器10kV 浇注

以本体为中心整体发热

铁心短路或局部

放电增大

4

伏安特性或

局部放电量

试验

油浸式

以瓷套整体温升增大,且

瓷套上部温度偏高

介质损耗偏大2~3

介质损耗、油

色谱、油中含

水量检测

含气体绝缘的,

如附录K 的图

K.6 所示

电压互感器(含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互感器部

分)10kV 浇注

以本体为中心整体发热

铁心短路或局部

放电增大

4

特性或局部

放电量试验

油浸式

以整体温升偏高,且中上

部温度大

介质损耗偏大、匝

间短路或铁心损

耗增大

2~3

介质损耗、空

载、油色谱及

油中含水量

测量

铁心故障特征相

似,温升更明显

耦合电容器油浸式以整体温升偏高或局部

过热,且发热符合自上而

下逐步的递减的规律

介质损耗偏大,电

容量变化、老化或

局部放电

2~3

介质损耗测

如附录K的图

K.10、图K.11、

图K.12和图K.17

所示

移相电容器热像一般以本体上部为

中心的热像图,正常热像

最高温度一般在宽面垂

直平分线的2/3高度左

右,其表面温升略高,整

体发热或局部发热

介质损耗偏大,电

容量变化、老化或

局部放电

采用相对温差判

别即δ>20%或有

不均匀热像,如

附录K的图K.14

和图K.15所示

高压套管热像特征呈现以套管整

体发热热像

介质损耗偏大

介质损耗测

量穿墙套管或电缆

头套管温差更小热像为对应部位呈现局

部发热区故障

局部放电故障,油

路或气路的堵塞

充油套管瓷瓶柱热像特征是以油面处为

最高温度的热像,油面有

一明显的水平分界线

缺油

如附录K的图

K.30、图K.31和

图K.36所示

氧化锌避雷

器10~60kV

正常为整体轻微发热,较

热点一般在靠近上部且

不均匀,多节组合从上到

下各节温度递减,引起整

体发热或局部发热为异

阀片受潮或老化0.5~1

直流和交流

试验

合成套比瓷套温

差更小,如附录K

的图K.18、图

K.19和图K.20所

12

设备类别热像特征故障特征温差K 处理建议备注

绝缘子瓷绝缘子

正常绝缘子串的温度分

布同电压分布规律,即呈

现不对称的马鞍型,相邻

绝缘子温差很小,以铁帽

为发热中心的热像图,其

比正常绝缘子温度高

低值绝缘子发热

(绝缘电阻在

10~300MΩ)

1

如附录K的图

K.40所式

发热温度比正常绝缘子

要低,热像特征与绝缘子

相比,呈暗色调

零值绝缘子发热

(0~10MΩ)

其热像特征是以瓷盘(或

玻璃盘)为发热区的热像

由于表面污秽引

起绝缘子泄漏电

流增大

0.5

如附录K的图

K.39所式

合成绝缘

在绝缘良好和绝缘劣化

的结合处出现局部过热,

随着时间的延长,过热部

位会移动

伞裙破损或芯棒

受潮

0.5~1

如附录K的图

K.37所式球头部位过热

球头部位松脱、进

如附录K的图

K.38所式

电缆终端以整个电缆头为中心的

热像

电缆头受潮、劣化

或气隙

0.5~1

以护层接地连接为中心

的发热

接地不良

5~10

采用相对温差判

别即δ>20%或

有不均匀热像

伞裙局部区域过热

内部可能有局部

放电

0.5~1

根部有整体性过热

内部介质受潮或

性能异常

13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风速、风级的关系表

F.1 风速、风级的关系

表F.1风速、风级的关系表

风力等级风速

m/s

地面特征

0 0~0.2 静烟直上

1 0.3~1.5 烟能表示方向,树枝略有摆动,但风向

标不能转动

2 1.6~3.

3 人脸感觉有风,树枝有微响,旗帜开始

飘动,风向标能转动

3 3.4~5.

4 树叶和微枝摆动不息,旌旗展开

4 5.5~7.9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摆动

5 8.0~10.7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水面有水波

6 10.8~13.8 大树枝摆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7 13.9~17.1 全树摆动,迎风行走不便

14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G.1 常用材料发射率

表G.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材料温度

发射率近似值材料

温度

发射率近似值

抛光铝或铝箔100 0.09 棉纺织品(全颜色) ——0.95 轻度氧化铝25~600 0.10~0.20 丝绸——0.78 强氧化铝25~600 0.30~0.40 羊毛——0.78 黄铜镜面28 0.03 皮肤——0.98 氧化黄铜200~600 0.59~0.61 木材——0.78 抛光铸铁200 0.21 树皮——0.98 加工铸铁20 0.44 石头——0.92

完全生锈轧铁板20 0.69 混凝土——0.94

完全生锈氧化钢22 0.66 石子——0.28~0.44 完全生锈铁板25 0.80 墙粉0.92 完全生锈铸铁40~250 0.95 石棉板25 0.96 镀锌亮铁板28 0.23 大理石23 0.93

黑亮漆(喷在粗糙铁

上)

26 0.88 红砖20 0.95

黑或白漆38~90 0.80~0.95 白砖100 0.90 平滑黑漆38~90 0.96~0.98 白砖1000 0.70 亮漆——0.90 沥青0~200 0.85 非亮漆——0.95 玻璃(面) 23 0.94

纸0~100 0.80~0.95 碳片——0.85 不透明塑料——0.95 绝缘片——0.91~0.94 瓷器(亮) 23 0.92 金属片——0.88~0.90 电瓷——0.90~0.92 环氧玻璃板——0.80 屋顶材料20 0.91 镀金铜片——0.30 水0~100 0.95~0.96 涂焊料的铜——0.35

冰——0.98 铜丝——0.87~0.88

15

精确测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H.1 精确测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表H.1精确测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

技术内容技术要求备注说明探测器探测器类型焦平面、非制冷

图象、光学

系统

响应波长范围长波(8-14um)

空间分辨率

(瞬时视场、FOV)

不大于1.5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长焦镜头不大于0.7毫弧度温度分辨率不大于0.1℃30℃时帧频高于25Hz

线路航测、车载巡检等应不

低于50Hz 聚焦范围0.5m~无穷远

视频信号制式PAL

信号数字化分辨率不低于12bit

镜头扩展能力能安装长焦距镜头

像素不低于320X240

温度测量

范围

标准范围:-20℃~200℃

并可扩展至更宽的范围

测温准确度±2%或±2℃取绝对值大者

发射率、ε0.01~1连续可调以0.01为步长

背景温度修正可

温度单位设置℃和oF相互转换

大气透过率修正可

应包括目标距离、湿度,环

境温度

光学透过率修正可

温度非均匀性校正有

有内置黑体和外置两种,建

议选取内置黑体型的

显示功能黑白图象(灰度)有,且能反相

伪彩色图象有,且能反相

伪彩色调色色板应至少包括铁色和彩虹

测量点温有,至少三点最高温度跟踪

温差功能有

温度曲线有

区域温度功能显示区域的最高温度

各参数显示有

存储内容

红外热像图

及各种参数

各参数应包括: 时间日期、

物体的发射率、环境温度湿

度、目标距离、所使用的镜

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16

记录存储存储方式能够记录并导出

存储内容

红外热像图

及各种参数

各参数应包括:

时间日期

物体的发射率

环境温度湿度

目标距离

所使用的镜头

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储存容量500幅以上图像

屏幕冻结可

信号输出视频输出有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温度-10℃~50℃

湿度≤90%

仪器封装符合IP54 IEC359 电磁兼容符合IEC-61000 抗冲击和震动符合IEC600C68

存放环境存放环境温度-20℃~60℃湿度≤90%

电源交流电源220V 50Hz

直流电池

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

时间不小于2小时,电池组应不少

于三组

人机界面

操作界面中文,或英文以中文为佳

操作方式按键控制

人体工程学

要求眼不离屏幕即可完成各项操

作,操作键要少。

按键设置合理

按键主要不应用眼睛到处

仪器其他仪器启动启动时间小于1分钟

携带高强度抗冲击的便携箱

重量<3kg 标配含电池显示器

角度可调整,

并且有防杂光干扰能力

固定使用有三脚架安装孔

软件

操作界面全中文界面

操作系统Windows9x/2000/xp或以上版本

加密无

图像格式转换有,转成通用格式

转成bmp格式

或jpg格式

记录存储

存储方式能够记录并导出热像图分析

点、线、面分析

等温面分析

17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作业一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科目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学生姓名X X 学号XXXXXXXX 2016 年1X 月1X 日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XXXX XXXX 目录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1) 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2) 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 (2) 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 (3) 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3) 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 (4) 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 (4) 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5) 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 3.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7) 4 参考文献 (10) I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采用主动式控制加热激发被检物内部缺陷,通过快速热图像采集和基于热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缺陷检测。它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系统,将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汇聚在红外探测器上,形成红外热图像,由此来分辨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诸多优点,适合于裂缝、分层、积水、冲击损伤等问题的诊断。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比无线波短,为0.78~1000m μ,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因为分子的东{转和振动而发出“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其中一种。如果把物体看成是黑体,吸收所有的人射能量,则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在全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黑体的总辐射度为: ()40 ,M M T d T λλσ∞==? (1.1) 式中:()()152121,exp 1c M T c W m m T λλμλ---??????=-???? ?????? ??? 为黑体的光谱辐射度;1c ,2c 为辐射常数,8241 3.741810c W m m μ-=???,42=1.438810c m K μ??,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8245.6710W m K σ---=???,实际的大部分人工或天然材料都是灰体而不是黑体材料,与黑体不同,灰体材料的发射率1ε≠,灰体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入射的长波()>3m λμ辐射,因此灰体表面的辐射由自身发射的和环境反射的两部分组成,用红外探测器可直接测量灰体发射和反射的总和ap M ,但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通常假设物体表面为黑体,将ap M 称为表观辐 射度,为便于理解,一般将其转换为人们较熟悉的温度单位,称为表观温度ap T ,即: ()()()()04,,ap t l ap ap M M T M T d T λελλρλλλσ=+=? (1.2) 上述的表观温度ap T ,即为红外探测器测量所得温度。在无损检测中测量距离一般较近,可以忽瞬大气的影响,故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的取值是否准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第25分册构支架验收细则(最新整理)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第25分册构支架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II 1 验收分类 (3) 2 可研初设审查 (3) 2.1 参加人员 (3) 2.2 验收要求 (3) 3 到货验收 (3) 3.1 参加人员 (3) 3.2 验收要求 (3) 3.3 异常处置 (3) 4 竣工(预)验收 (3) 4.1 参加人员 (3) 4.2 验收要求 (3) 4.3 异常处置 (4) 附录 A (5) A.1 构支架可研初设审查验收标准卡 (5) A.2 构支架到货验收标准卡 (6) A.3 构支架竣工(预)验收标准卡 (7) A.4 构支架技术资料及文档验收标准卡 (10)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25分册《构支架验收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构支架。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宁夏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张海利,黎炜,相中华,潘亮亮,郭飞,马奎,闫振华,邹洪森,何磊,李靖科,李新振,周广伟。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教案资料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 题

红外测试技术培训试题 一、 单选题 1. 红外成像仪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 左右的温升范围内。 ( ) (a ) (A )10K-20K (B )5K-10K (C )15K-25K (D )20K-30K 2. 下图中哪个成像图不符合“确保被测设备不被遮蔽”原则( ) (d ) 3. 在进行红外测试时,有以下步骤需要遵循,①重点、温度异常点精确测 温,②全面测温,③环境检测;应遵循的正确顺序为:( ) (c ) (A ) ③①② (B ) ②③① ℃ 51.5℃3540 4550AR01℃51.5℃ 35404550 AR01℃ 51.5℃ 35 40 4550 AR01℃51.5℃ 35 404550 AR01 (A ) (B ) (C ) (D )

(C)③②① (D)②①③ 4.对变压器进行红外诊断,应开变电站第种工作票。()(b) (A) 第一种工作票 (B) 第二种工作票 (C) 第三种工作票 5.在红外诊断对环境的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为()(b) (A)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5℃、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 (B) 最好在阳光充足,天气晴朗的天气进行 (C) 检测电流致热型的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 (D) 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6.在对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表面温度判别法,下列 解释准确的为( ) (d) (A) 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相比较 (B) 与红外测试的历史数据作相比较 (C)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 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D) 将所测得温度、与环境的温差,与设备运行规定值相比较 7.红外检测中,精确检测要求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c) (A) 2h (B) 4h (C) 6h (D) 8h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 第18分册 高压熔断器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第18分册高压熔断器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II 高压熔断器验收细则.. (1) 1 验收分类 (1) 2 可研初设审查 (1) 2.1 参加人员 (1) 2.2 验收要求 (1) 3 到货验收 (1) 3.1 参加人员 (1) 3.2 验收要求 (1) 3.3 异常处置 (1) 4 竣工(预)验收 (2) 4.1 参加人员 (2) 4.2 验收要求 (2) 4.3 异常处置 (2) 5 启动验收 (2) 5.1 参加人员 (2) 5.2 验收要求 (2) 5.3 异常处置 (2) 附录 A (3) A.1 高压熔断器可研初设审查验收标准卡 (3) A.2 高压熔断器到货验收标准卡 (4) A.3 高压熔断器竣工(预)验收标准卡 (5) A.4 高压熔断器启动验收标准卡 (7)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通用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18分册《高压熔断器验收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高压熔断器。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刘福涛、白万建、慈文斌、王兴照、胡晓东、周大洲、吕俊涛、贾寅飞、渠志江、黄锐、邢海文。

设备采购通用标准管理规定

设备采购通用标准 管理规定

1 目的 加强设备受控性,提高设备效率。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新生产设备采购。 3 职责 3.1XX部是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标准化管理; 3.2XX部在编写设备《技术任务书》时应参考本规定,不同或内容存在差异的地方最终以审批后的技术任务书为准; 3.3 XX部负责新设备采购实施。 4 要求 4.1 使用条件 4.1.1 环境温度:设备应适合的环境温度范围为:-10℃~+50℃; 4.1.2 环境湿度:设备应适合的环境湿度范围为:50%~95%; 4.1.3 噪声:设备的噪音应符合国家标准≤85dB; 4.1.4 压缩空气:0.4-0.65MPa; 4.1.5 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380V供电或220V供电,频率为50HZ,电压波动范围±10%; 4.1.6 厂房高度:厂房的最高点为12米,最低点为9米; 4.1.7自来水压力:0.20--0.4MPa。 4.2 人机界面 4.2.1 显示界面 4.2.1.1 设备所有触摸显示屏及其它显示器文字必须为简体/繁体中文; 4.2.1.2 设备所有操作面板、操作台必须有简体/繁体中文标识,且标识清

晰不易脱落; 4.2.1.3 设备铭牌或设备相关信息资料铭牌文字需为简体中文+英文或简体中文。 4.2.2指示装置 4.2.2.1 工作指示:绿色指示灯或绿色其它指示装置; 4.2.2.2 暂停、停止指示:黄色指示灯或黄色其它指示装置; 4.2.2.3 报警、故障指示:红色指示灯或红色其它指示装置。 4.2.3 仪器仪表要求: 4.2.3.1 视线和仪表盘面应垂直; 4.2.3.2照明不能在仪表盘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应该把光源安装在使仪表容易看清的位置; 4.2.3.3 重要仪表或需要频繁观察的仪表应安装在容易看到及无安全隐患的地方; 4.2.3.4 仪表盘数值精度,应使操作者能很快读出,原则上不要再进行换算; 4.2.3.5 压力、流量和温度仪表应有上、下限和正常值的标记;且具备颜色区分功能,红色为异常值,绿色为正常值; 4.2.3.6 仪表刻度的增加方向,原则上是垂直低点为零,顺时针方向;4.2.3.7 设备验收时,应向供应商所要仪表仪器的合格证和随机附带的说明书。 4.3 设备使用配件要求 4.3.1 关于元器件的选择,要求采用国际或者国内知名公司的产品,原则上不允许采用承揽方独有(承揽方技术独享)的非标件。

国家电网公司27项基建通用制度清单

国家电网公司27项基建通用制度清单序号通用制度名称规章制度统一编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国网(基建/1)92-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项目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1-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队伍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3-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14-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 国网(基建/3)115-2014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 国网(基建/3)116-2014承包商资信及调试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国网(基建/3)117-2014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5-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国网(基建/3)176-2014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秀设计评选 国网(基建/3)177-2014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 国网(基建/3)178-2014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国网(基建/3)179-2014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管 国网(基建/3)180-2014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 国网(基建/3)181-2014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 国网(基建/3)182-2014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 国网(基建/3)183-2014

红外检测技术介绍-安徽电科院

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培训 ---------红外检测技术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庆军 2011年3月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主讲人简介
王庆军,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副所长,国网 公司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红外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公司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红外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 ?
一、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红外 测基本 及术语 二、红外热像仪的操作使用 三、判断方法 判断 法 四、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五、电气设备红外缺陷典型图谱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一、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 1 、红外线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英国物理学家 种电磁波(英国物理学家 赫胥尔 1800 年发 现) (0.75  ̄1000 微米) ,位于可见光红色光带(0.38 ̄0.78 微米)之外,普通玻璃能透过可见光,但是却几乎不能透 过红外线。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2 2、热传输的方式 热传输的方式 热传输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对流通常只发生 在流体介质中。 介质中 ? 3、红外热像仪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 红外探测头、图像处理、监视器。 ? 4、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是依靠探测微型辐射热量的热探测器(Microbolometer)。探测器通过吸 收 射的红外辐射致使自身温度上升,从而引起探测器电阻变化,在 收入射的红外辐射致使自身温度上升,从而引起探测器电阻变化,在 外加电压的情况下进而产生信号电压。 ? 5、黑体: 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 第21分册 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第21分册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II 1 验收分类 (1) 2 可研初设审查 (1) 2.1 参加人员 (1) 2.2 验收要求 (1) 3 竣工(预)验收 (1) 3.1 参加人员 (1) 3.2 验收要求 (1) 3.3 异常处置 (1) 附录 A (2) A1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可研初设审查验收标准卡 (2) A2端子箱竣工(预)验收标准卡 (3) A3检修电源箱竣工(预)验收标准卡 (6)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通用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21分册《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验收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河北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张迎宾、苗俊杰、张超、贾志辉、赵军、王金芷、冯学宽、刘勇、王少博、庞先海、张志超、冀立鹏。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 第15分册 消弧线圈运维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第15分册消弧线圈运维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II 1 运行规定 (1) 1.1 一般规定 (1) 1.2 紧急停运规定 (1) 2 巡视及操作 (1) 2.1 巡视 (1) 2.2 操作 (3) 3 维护 (3) 3.1 红外检测 (3) 3.2 吸湿器维护 (4) 3.3 更换消弧线圈成套柜外交流空开 (4) 4 典型故障和异常处理 (4) 4.1 消弧线圈保护动作处理 (4) 4.2 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着火处理 (4) 4.3 接地告警处理 (5) 4.4 有载拒动告警处理 (5) 4.5 位移过限告警处理 (6) 4.6 并联电阻异常处理 (6) 4.7 频繁调档处理 (6)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通用细则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15分册《消弧线圈运维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消弧线圈。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福建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陈余航、张丰、苏祖礼、梁宏池、纪锡亮、涂恩来、吴勇昊、陈晔。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许多已经建成并且投入运营的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问题,传统故障排查方法存在着低效率、高成本和一定的安全问题,并不能真正满足工程项目的检测需求。尤其是现代钢混结构工程,属于多种材料的复合,不仅结构复杂,在性质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分散性,使得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土木工程;混凝土缺陷;应用 引言:结合大量的工程实践分析,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受材料、工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不出问题。即使是非常轻微的质量缺陷,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都可能会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工程事故。现阶段,我国对于桥梁、高架、堤防等土木工程构筑物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了雷达法、超声波法、冲击回波法等,这些方法各自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样也存在一定缺陷,限制性较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基于此,应该在土木工程领域引入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第 1 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在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其结构缺陷的准确检测,是国内外一致研究的问题。虽然目前存在许多能够实现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方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并不能真正满足土木工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几种常见技术进行分析:首先是超声检测,主要是用相应的超声波仪器产生超声波,然后将超声波引导进试件中,通过与试件材料的相互作用,超声波的波长和方向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形成反射、透射或者散射等,然后被预先设置好的检测设备接收,检测人员根据接收到的超声波特征信息,对试件的性能进行评估,对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做出准确判断,具有适用性强、穿透力强、定位准确、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不过其在应用中采用的是穿透测试的方法,需要构建两个相对的测试面,因此难以在路面、墙体、护坡以及衬砌结构中得到有效应用,缺陷的位置和形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的结果[1]。 其次是雷达检测,其基本原理是依照雷达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介电常数影响,如果遇到缺陷等介电常数变化相对加大的目标,雷达波会出现发射或者散射的情况,依照接收到的反射波形以及传输时间内,能够准确判断混凝土内部状况。雷达检测法采用的是单面检测模式,结果呈现出断面图,检测速度快且成果直观。但是,混凝土雷达仪的雷达虽然具备较高的分辨率,但是穿透能力不足,无法穿透金属,也就无法实现对钢筋结构下混凝土缺陷的有效检测,加上以进口为主的设备来源使得检测成本偏高。 然后是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指应力松弛过程中释放的以应力波形式传播的应变能,受荷载影响,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形变,若形变超出本身弹性极限,则会引发开裂问题,释放应变能,形式包括光能、声能、热能等。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设置发射传感器,通过对不同位置接收声能到达的时间差,可以对声发射源也就是缺陷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帮助技术人员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状况。不过,声发射信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第4分册--隔离开关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第4分册--隔离开关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第4分册隔离开关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III 1 验收分类 (1) 2 可研初设审查 (1) 2.1 参加人员 (1) 2.2 验收要求 (1) 3 厂内验收 (2) 3.1 关键点见证 (2) 3.1.1 参加人员 (2) 3.1.2 验收要求 (2) 3.1.3 异常处置 (3) 3.2 出厂验收 (3) 3.2.1 参加人员 (3) 3.2.2 验收要求 (4) 3.2.3 异常处置 (5) 4 到货验收 (5) 4.1 参加人员 (5) 4.2 验收要求 (5)

4.3 异常处置 (5) 5 竣工(预)验收 (6) 5.1 参加人员 (6) 5.2 验收要求 (6) 5.3 异常处置 (7) 6 启动验收 (7) 6.1 参加人员 (7) 6.2 验收要求 (7) 6.3 异常处置 (8) 附录 A (9) A.1 隔离开关可研初设审查验收标准卡 (9) A.2 35kV~750kV隔离开关关键点见证标准卡10 A.3 隔离开关出厂验收标准卡 (14) A.4 隔离开关到货验收标准卡 (19) A.5 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标准卡 (22) A.6 隔离开关资料及文件验收标准卡 (28) A.7 隔离开关启动验收标准卡 (29)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4分册《隔离开关验收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隔离开关。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规定起草单位:国网吉林电力。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杨正盛、冷冰冰、王枫、李宝成、李建民。

主要设备开箱检查验收管理规定(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主要设备开箱检查验收管理规 定(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主要设备开箱检查验收管理规定(通用版) 1、主要设备的质量,对确保电厂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十分重视,按各方相应的职责和责任层层把关。主要设备检查验收管理程序见程序。 2、监理人员应参加主要设备的开箱检查,对货物的外观质量、数量、文件资料及其与实物的对应情况进行检验,并对设备的保管提出建议或意见。 3、对进入现场的设备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1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性能、安装要求应与设计图纸和技术协议要求相符; 3.2设备安装环境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本工程的具体要求; 3.3设备技术性能和工作参数以及控制要求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 4、设备开箱验收程序和注意事项:

4.1开箱检验是对货物的外观质量、数量、文件资料与实物对应情况的检验,开箱前对包装质量先进行验收; 4.2开箱后清点设备及附件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合,装箱单是否与合同相符合; 4.3设备外形及接口应与工艺设计相符合; 4.4装箱资料应齐全,一般包括: 4.4.1设备清单和说明书; 4.4.2设备总图; 4.4.3基础外形图和荷载图; 4.4.4性能曲线; 4.4.5使用维护说明; 4.4.6出厂检验和性能试验记录。 5、设备开箱验收由设备保管单位主持,并发出“设备开箱申请单”,经监理单位同意后进行。 5.1开箱前保管单位应积极准备并组织实施,建设单位委托的物资管理单位、设备供货商、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商等代表应如期参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关键词:无损检测;热成像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

变电站送电前验收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送电前验收管理制 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715-79 变电站送电前验收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新、扩建各光伏电站顺利投产,一次送电成功,公司在光伏电站投产前组成检查组对是否具备送电条件进行验收,故制定本制度。 2 职责 2.1 检查组主要职责 2.1.1 负责对变电站进行送电前验收检查。 2.1.2 负责对缺陷的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2.2 光伏电站主要职责 2.2.1 负责参加变电站送电前验收检查。 2.2.2 负责督促工程部组织相关供应商对缺陷进行整改。 2.2.3 负责参加对缺陷的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对整改证据进行存档。

2.3 工程部主要职责 2.3.1 负责向公司提出变电站送电前验收申请。 2.3.2 负责参与变电站送电前验收检查。 2.3.3 负责督促缺陷相关供应商对缺陷进行整改。 2.3.4 负责协助检查组对缺陷的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3.1.1 变电站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和规定标准全部施工完毕,验收合格。 3.1.2 全站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已按设计要求和规定标准全部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 3.1.3 设备投运前的电气试验,继电保护、远动、自动化和通信系统调试完毕,并验收合格。 3.1.4 消防系统已按设计的要求和规定标准施工完毕,经地方消防主管部门验收,并取得同意投用的书面文件。 3.1.5 电力质检中心站已按相关规定,对工程质

红外检测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技术 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红外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和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与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红外线是波长在0. 76?1000 U m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按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299792458m/s ?3xlO lu cm/s 红外辐射的波长 A = — co 式中:C:速度 2:波长 3 :频率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的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

线。其中黑体频谱辐射能流密度对红外辐射波长的关系,根据普郎克定律: D一GxL (瓦?厘米”"微米") 式中: P一波长%,热力r AT 学温度为T时,黑体的红外辐射功率。 C一光速度 (axiomcm/s) C—第一辐射常 数二3.7415X104(瓦厘米?微米2) 之一波长(微米),T热力学 温度(K)温度辐射的能量密 度峰值对应的 波长,随物体温度的升高波长变短。 根据维思定律:人理(urn) T 式中: A一峰值波长,单位:um T一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K 物体的红外辐射功率与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表面的发 射率成正比。物体红外辐射的总功率对温度的关系,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 律: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 第13分册 穿墙套管运维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第13分册穿墙套管运维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前言.............................................................................................................................................. II 1运行规定 (1) 1.1一般规定 (1) 1.2紧急申请停运规定 (1) 2巡视 (1) 2.1例行巡视 (1) 2.2全面巡视 (1) 2.3熄灯巡视 (1) 2.4特殊巡视 (1) 3维护 (2) 3.1标识维护、更换 (2) 3.2红外测温 (2) 4典型异常和故障处理 (2) 4.1穿墙套管炸裂(断裂) (2) 4.2穿墙套管渗漏油或过热 (2) 4.3穿墙套管末屏放电 (3)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通用细则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册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13分册《穿墙套管运维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穿墙套管。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青海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王鹏飞、段毅、祁连清、严文、隆朝东、周炜、谢湘宁、冯超、赵德祥、田生祥。

机电设备移交验收管理办法(通用版)

机电设备移交验收管理办法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15

机电设备移交验收管理办法(通用版) 一、设备验收移交范围: 1、将安装准备完毕,交付使用的采掘工作面设备进行竣工验收移交。 2、对已停用的采掘工作面设备验收移交。 3、生产过程中,对更替或减缩下来的设备进行出井前后的验收移交。 4、对机电设备修复后与交旧领新时的验收移交。 5、对各单位在用、在册保管设备的移交。 二、设备移交验收办法: 1、在新工作面设备安装完工后,应服从调度室负责组织的现场移交验收。

2、采后工作面的设备,由调度室组织机电科、使用单位和接收单位,进行现场清点验收移交。 3、在生产过程中,更替或减缩下来的设备由机电科、使用单位,回收出井单位进行地面验收移交。 4、机电设备修复后,由修复单位与委托单位进行实物验收移交,由机电科设备管理人员及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5、新领设备时,由领用单位和发放单位进行实物验收移交。 6、各单位在用与在册保管设备由机电科归口单位与使用保管单位进行帐目实物移交。 7、设备在验收移交时,要详细核实检查,并留有记录。首先移交数量,对质量问题、项目欠缺问题要当时查对。由负责单位定期处理或记载,必要时可由矿组织专题会议裁定。 8、设备验收移交时,必须按标准要求严格进行检验,各有关部门要进行验收前的严格检查,对设备质量、防爆完好质量是否按技术要求安装等问题实行逐台逐项的检验,如存在上述问题,责任单位负责处理解决。矿将具体考核情况给予罚款和质量工资分解。

红外热像仪用于管道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管道检测 管道是生产的重要设备,利用热像仪检测管道堵塞、减薄、腐蚀、渗漏等故障 ,从而避免 对环境及人员造成伤害;也可以使用热像仪对管道的保温进行检测 和评估,从而减少能耗, 达到节 能效果。 红外热像仪在检测管道中的应用 对管道进行温度检测一般有以下应用: 1管道堵塞,由于堵塞部位和其他部位热容量不同 导致温差,这些温差传递到管线外壳,就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在管 道外部拍摄到故障。2管 道内壁受磨损或是腐蚀导致减薄, 其温度会比正常部位温度偏高, 从而可以检测出故障。3 管道由于局部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材料热疲劳造成裂纹、 泄漏,故障处会渗漏管道内介质, 如 果管道内介质为低温介 质(如氨气)或是高温介质时,管道渗漏介质与管道外壁温差不同, 可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到故障。 4管道保温脱落,其脱落处温度偏大,可在热像图中清晰 显示。热像仪还可检测出管道温度, 作为保温是否达到规定 效果的判断依据。5换热器炉 管堵塞或是内漏,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能源浪费, 可以使用热像仪检查 出故障。6加热炉或是反应器炉管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强的环境下工作,会造成热斑、龟 裂、渗碳、氧化、热裂、减薄等,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利用 谱盟光电红外热像仪通过窥视 孔对炉内炉管测试,可得到故障的热图像,为维修炉管的实施方案提 供依据。 典型客户: 石化行业:衢州巨化、独山子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等 制药行业:强生制药等 冶金行业: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 红外热像仪的优点 1管线的积炭、减薄、裂纹;换热器、反应器等设备炉管内漏、堵塞等故障往往肉眼无法发 现,热像仪可以检测出细微 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迅速判断出故障。 2 FLIR 已申请专利的画中画及 MSX 多波段动态成像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 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 照片,将其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 3 谱盟光电FLIR T400系列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 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 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存储在从 热像仪下载的图像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 管熾与支按岸按处有 保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 第5分册 开关柜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通用管理规定第5分册开关柜验收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III 1 验收分类 (1) 2 可研初设审查 (1) 2.1 参加人员 (1) 2.2 验收要求 (1) 3 厂内验收 (1) 3.1 关键点见证 (1) 3.1.1 参加人员 (1) 3.1.2 验收要求 (1) 3.1.3 异常处置 (1) 3.2 出厂验收 (2) 3.2.1 参加人员 (2) 3.2.2 验收要求 (2) 3.2.3 异常处置 (2) 4 到货验收 (2) 4.1 参加人员 (2) 4.2 验收要求 (2) 4.3 异常处置 (2) 5 隐蔽工程验收 (2) 5.1 参加人员 (3) 5.2 验收要求 (3) 5.3 异常处置 (3) 6 中间验收 (3) 6.1 参加人员 (3) 6.2 验收要求 (3) 6.3 异常处置 (3) 7 竣工(预)验收 (3) 7.1 参加人员 (3) 7.2 验收要求 (3) 7.3 异常处置 (4) 验收发现质量问题时,验收人员应及时告知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填入“竣工(预)验收及整改记录”(见通用管理规定附录A7),报送运检部门。启动验收。4 8 启动验收 (4) 8.1 参加人员 (4) 8.2 验收要求 (4) 8.3 异常处置 (4) 附录 A (5) A1 开关柜可研初设审查验收标准卡 (5) A2 开关柜关键点见证标准卡 (7) A3 开关柜出厂验收(外观)标准卡 (10) A4 开关柜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 (12) A5 开关柜到货验收标准卡 (1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 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